长春市南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docx
南关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材料()长春市南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第一篇立足新起点,推进创新转型发展1第一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第一节富民强区取得新成就2第二节宜居城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4第三节幸福南关建设全面推进,民生得到逐步改善6第四节南部新城进入快速建设期7第二章“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9第一节国际环境9第二节国内环境9第三章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10第一节发展思路11第二节发展目标14第二篇找准新定位,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15第四章功能定位15第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6第一节金融服务业16第二节高技术服务业17第三节设计咨询18第四节科技服务业18第五节商务服务业19第六节电子商务19第七节工程咨询服务业20第八节人力资源服务业20第九节“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21第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21第一节商贸服务业21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22第三节旅游业22第四节会展业23第五节地铁经济23第三篇谋划新布局,推动重点区域新发展25第七章北部传统服务业商贸商业中心25第一节立体布局25第二节平面布局25第八章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6第一节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26第二节南部新城金融区26第九章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27第一节行政服务中心27第二节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27第三节文化旅游中心28第四节生态居住中心28第十章南部新城附属经济带28第十一章地下空间28第四篇适应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29第十二章推进项目建设29第一节继续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29第二节加快推进南部新城项目建设29第三节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30第十三章扶持民营经济30第一节继续思想解放,大力营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30第二节建立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机制,31夯实民营经济发展的硬环境31第三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平台,抓好市场主体培育31第四节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民营企业能力31第十四章强化招商引资32第一节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32第二节加大对外开发力度,发展对外贸易32第十五章提高财政保障能力33第一节强化税收征管,深挖税源潜力,33确保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33第二节促进经济发展,全力保障民生,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33第三节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财政监管,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水平34第四节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4第五篇繁荣新中心,提高南部新城承载能力35第十六章建设发展载体35第一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35第二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35第十七章提升产业能级36第十八章创新建管模式36第十九章优化生态环境37第六篇构建新平台,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37第二十章协调规划落实37第一节地下空间规划37第二节产业布局规划38第二十一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38第二十二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8第二十三章推动项目建设39第二十四章加强宣传推介39第七篇打造新环境,完善中心城区功能40第二十五章建设生态宜居城区40第一节推进城市化进程40第二节稳步推进北部旧城改造40第三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0第四节推进生态南关建设41第二十六章构建管理长效机制41第八篇铸就新梦想,建设幸福南关42第二十七章建设幸福南关42第一节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42第二节推进平安南关建设42第三节加强安全生产43第四节探索和推进智慧南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43第五节推进社区建设43第六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44第七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44第八节推进档案事业发展44第九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4第二十八章加强扶贫体系建设45第一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45第二节积极推进精准脱贫45第三节创新扶贫体制机制45第二十九章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46第一节科技创新46第二节教育事业46第三节文化体育事业47第四节卫生计生事业48第三十章推进法治政府建设49第三十一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0第三十二章加强党的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50第三十三章落实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51第三十四章突出重点项目,打造优质发展平台52第三十五章完善配套措施,提供可靠发展保障52第三十六章强化过程管理,理顺规划实施机制53附表:南关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54长春市南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南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2020年),是全面指导南关区产业优化升级、全面落实深化改革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南关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发挥省会核心城区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篇立足新起点,推进创新转型发展第一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服务业立区”为发展战略,突出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南部大开发、北部大改造,全力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实现低碳绿色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未来五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富民强区取得新成就在结构优化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2.5亿元,占全市比重比"十一五''期末提高约0.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42.5亿元。“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104亿元,年均增长12.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76亿元,年均增长13.9%o图1南关区“十二五”GDP、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情况注:2015年数据为预计数,下同。财政收入。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占全市比重较"十一五''期末提高约0.4个百分点,其中,区本级收入完成10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21.5亿元,年均增长14.4%,其中区本级收入累计完成44.4亿元,年均增长11.2%o民营经济。围绕准入、放权、让利、服务,制定和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2亿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专项资金。打造、填充了成基箱寓、五环大厦等3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培育11户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力推进了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2015年底,全区民营企业达到15,05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8,185户,从业人员达到13.1万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99亿元。图3南关区“十二五”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增加情况招商引资。立足区位优势,抓住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有利契机,采取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重点引进以金融、类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共引进各类企业450家,利用内资147.2亿元,外资2.9亿美元,在南关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家。平台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深入推行“区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等服务机制,全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规划、拆迁等老大难问题。“十二五”期间,共引进落位亿元以上项目141个、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27个,其中10亿元以上40个;竣工项目60个,竣工面积7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商务面积150万平方米。长春活力城、绿地中央广场等11个项目获批长春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十二五”末期,全区商务商业面积达到280余万平方米。打造特色街区、商务楼宇。制定了南关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方案,把永春路、向阳街等15个特色商业街区作为重点打造。岳阳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成立了5个商会协会,临街企业、商户达2.8万户。注重提升商务楼宇品质,成立了13个民营经济服务站,建立了楼宇档案,提高了商务楼宇服务质量。全区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达到51栋。第二节宜居城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改造旧城面貌。地铁1号线、快速路等全市重点建设工程完成建设任务,改建东岭街、同乐路等5条道路,对永宁路、桃源路等86条道路进行了大中修。制定棚户区、旧城区改造规划,梳理现有棚户区、旧城区地块,将改造工作纳入南关区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十二五”期间,对幸福街地块、女子监狱地块等22个棚户区(旧城区)项目进行改造,涉及改造占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抓住东北再振兴契机,梳理包装54个夹馅棚户区和吴家北等17个棚户区项目,申报国务院东北振兴的棚户区政策和资金。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开展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灯)推广工作,宣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监控市属、区属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及能源管理培训,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率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率3.5%。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实施,实现了由“绿化”到“美化”的转变,对南三环、东岭南街等实施立体彩化,打造了体育场正门、天主教堂绿地等一批精品街路、精品园区和精品景观,新增绿地面积117.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2.65%,城区品位明显提高。加强城市管理。推行“数字城管,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整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共享基础资源,形成纵横联接、网状运行、全面协同、精确管理的城市管理网络。加强市容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了环卫专业快速应急处理队伍和行政执法快速反应执法队伍,“环卫U(T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对露天烧烤、占道经营、广告牌匾、废品收购、渣土运输等管理难点,实施持续不间断治理,城市顽疾得到有效遏制。不断加大环卫投入力度,对市级精品街路、特色街路全部实施“一日两次”机械化保洁作业,道路机扫率由62%提高至67%。第三节幸福南关建设全面推进,民生得到逐步改善累计对2,048户危房进行排查、加固,先后完成550户D级危房人员迁出安置工作。累计投入17.34亿元,对1/90万平方米老旧房屋进行了“暖房子”工程改造。完成廉租房一、二期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建设2,168套,12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探索以居民自治为主的弃管小区治理模式,对老旧小区地下管网进行改造,累计整治完成240个小区,惠及98,419户居民、30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43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2,000元。为低保群众办理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持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扩展群众活动平台,累计投入4亿多元进行购置、扩建和改造,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面积由2012年的2.3万平方米增加至10.41万平方米。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体制,综合信息平台功能进一步丰富,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精细化、人性化、现代化,实行街区一体化,搭建三级工作平台,将全区划分为557个网格,累计发现、受理问题425,977件,解决419,634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9.19%,被中央综治委、人社部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行“大学区”管理体系,创新“大学区”管理方式,被列入教师队伍管理全国首批19个“县管校聘”示范区,26中学与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合作办学成果显著。设立阳光助学专项基金,进城务工子女100%入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南关区第一、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曙光小学、文庙小学、南关区实验学校(一期),扩建育智学校。我区高水平通过国家督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执行“721”补偿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补偿方案,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预计累计投入51,980万元,新建、扩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1,093平万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加强人口服务管理,不断提高人口质量。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省市资金520万元,推进文化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先后打造社区文化活动室57个,形成群众文体服务队伍210支,参与群众达20余万。2014年9月,清真寺社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集体”。第四节南部新城进入快速建设期打造长春新中心,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南部新城建设。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十二五”时期,南部新城落位开工项目近百个,开工面积达IOoO万平方米。商业项目。成功引进了一批商业商务项目,金融大厦(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柜城国际、冠城国际、希派创意城等20个商业商务项目已初步形成了商业面积180万平方米。住宅项目。建设了一批住宅项目,满足不同人群居住需求,既有绿地中央公馆、中央壁、太阳世家、中海紫金苑等高端住宅项目,也有保利林语、力旺芳草苑、清华园、国信嘉邑等中档住宅项目,八一村回迁住宅等一批保障住宅项目实现竣工,入住率稳步提高,南部新城正在实现人流、物流的大汇集。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叶二五”时期,道路铺设累计约60公里,水电气热等配套管线建设里程累计约153公里。南湖中街等道路约9.3公里供水管线、乙三路等道路约5公里供热管线正在铺设,南三环路、南四环路等22公里高压线改线工程进场施工。水务集团南泵房、柴户张和谢家沟水系防洪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了市二实验、区实验学校等教育项目,为医疗项目预留了用地空间。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推进完成了长春百花园、百木园、兰槎湖公园等7个公共园林景观,伊通河南溪湿地公园开始征迁建设,光明公园、谢家公园正在完善规划。第二章“十三五”时期面临的环境、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国际环境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期。总的趋势是,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趋缓,市场的扩展力减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性增加,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平衡的因素增多。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第二节国内环境从全国看。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正步入发展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但经济基本面良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省市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继续实施“西部生态经济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转型升级力度,加快建设长吉新区,加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启动,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从南关区看。虽然产业结构转型已经完成,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南关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目前,全区现剩余未招商的棚户区(旧城区)仅有平阳街、岳阳街等16个地块,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米,南部新城可出让土地面积已不足1平方公里;税源结构不优,税收过度依赖少数纳税大户;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北部地下管网老旧、交通拥堵,南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十二五”时期,南关区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挑战依然存在,发展形势仍然严峻,需要"十三五''的科学谋划和落实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三章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虽然南关区是长春市的核心区,拥有近50万人口,但发展空间狭小、产业结构单一,未来发展必须依托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发展基础。南关区的服务业不能单独存在,更不能独立发展,必须借助省市农业、工业的发展成果。南关区的服务业是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服务业,其中,传统服务业面向的群众不单单是辖区人口,而是省市的消费群体;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更要立足省市,乃至辐射东北亚区域。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是所有产业发展的血液,文化创意和设计研发是企业壮大的智慧中枢,南关区未来只能依托省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三大产业提供强大的血液和智慧动力,通过省市三大产业的大体量、高质量发展,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一节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加速北部转型升级、南部集聚引领,推动南部和北部一体化融合发展,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幸福南关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南关区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全面落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按照省市部署,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功能导向,促进产业高端发展。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功能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凸显中心城区核心功能、枢纽功能,不断强化创新功能,更好地融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产城融合。推动资源深度整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着力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把着力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区有机统一,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发展目标根据省市整体部署和安排,着眼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长春市生产力布局,“十三五”时期,南关区要在以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突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两个确保:确保按期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五个实现: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南部新城产业和人口快速集聚,实现城市功能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转型取得初步成效。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90%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0%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鉴于南关区发展空间有限,只能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未来五年预计完成350亿元。南部新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快南部新城建设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产业聚集和人气聚集。到2020年,南部新城主要道路、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铺设基本结束;全力推进高速路口迁移工程和核心区标志性建筑建设;形成商业商务面积300万平方米;聚集人口15万;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引进知名金融、类金融机构区域总部30个以上。初步形成经济彰显活力、环境秀美怡人、生活舒适便捷的生态型城市新中心。城市建管水平显著提高。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建管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道路完好率达到90%,小区巷道的硬覆盖率达到95%;力争完成棚户区(旧城区)征拆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继续做好保障房建设工作,扩大受益范围;区属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市列任务;实现全区新增绿地1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98%。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更加注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好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幼儿园毛入学率提高到100%,实现小学100%、初中90%划片就近入学,10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社区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100%的社区有健身组织、有经常性的健身活动;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社区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幸福南关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服务更加完善。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5万人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600元、22,000元,年均增长8%以上。第二篇找准新定位,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第四章功能定位依据长春市总体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南关区未来的功能定位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建设集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宜居区。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吉林省建设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新一轮东北老工业振兴战略契机,加快推进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创新发展。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引导金融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设计咨询、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立足现有发展载体和即将竣工的项目,引导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会展业、地铁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繁荣。拓展发展思路,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相互融合,形成发展动力与发展内涵的融会贯通、双向拓展提升,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第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一节金融服务业重点发展依托投资、产权交易、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产业,打造辐射东北亚的金融发展集聚区。积极发展金融咨询、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高端服务机构。围绕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制定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产业发展规划。探索成立投资控股公司等新运营模式。严格执行设计规划,确保预留绿地不被侵占,推进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核心区标志性建筑、传奇鼎盛中心、吉盛伟邦等项目如期完工。加大金融服务中心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省市金融部门沟通联系,联合已落位的冠城国际、绿地中心、柜城国际等重点项目进行统一策划包装,组织系列招商活动。在北部老城区规划建设吉林省民间金融街,与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南有大金融、北有民间金融”的有效补充。“十三五”时期,重点引进国家级金融、类金融总部,省级银行总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完整的金融体系初步建立。第二节高技术服务业抓住长春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机遇,依托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高技术和设计研发类的企业孵化器,加强与市智慧城市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引进腾讯、清华同方、北大方正、北大青鸟等科技研发企业入驻孵化器。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产业,培育物联网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服务,加快云计算技术在金融、在线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面向长春市制造业的云计算服务。立足长春市产业需求,积极推进检验检测、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着力发展新兴科技服务业,创新长春市先进制造业与南关区科技服务业的联动机制。“十三五”时期,高技术服务业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一定规模效益。第三节设计咨询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资源共享,配合国家、省市建立实用、高效的设计和咨询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设计和咨询的信息化水平,支持相关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引导东北电力设计院、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大希派创意城等企业孵化基地内设计咨询类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南关区设计咨询服务业注入新活力。“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设计咨询企业发展壮大,设计咨询企业在国内影响力不断增强。第四节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服务外包,培育专业化第三方研发机构,促进研发服务集群发展。加快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引进“孵化+创投”模式,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新模式,为高成长性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支撑。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按照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初步建立开放协作、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十三五”时期,实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有较大知名度的科技服务企业。第五节商务服务业以高档商务楼、高档酒店以及体育场等场所作为依托,积极引导法律、咨询、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发展,形成功能专业、服务完善的商务服务业产业集群。依托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承接一汽集团、中国客车等企业离岸外包服务,重点发展金融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建设区域性交付中心、处理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广告、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培训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中介机构,努力提高中介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政府管理有序、平台支撑有力、行业自律规范的中介服务业发展体系。力争“十三五”时期,全区商务办公填充率达到85%。第六节电子商务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扶持新浪吉林、省市工商联等商务平台发展壮大,重点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等长春优势行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与长春经济相融合,探索发展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等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尝试电子商务,支持其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鼓励和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打造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四流合一''的平台,发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十三五”时期,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群初具规模,电子商务交易形成规模化发展,大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基本普及。第七节工程咨询服务业发挥中心城区交通、人力资源、技术等优势,紧紧把握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时机,配合国家、省市建立统一规范的职业资格制度和行业管理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工程咨询领域。鼓励支持吉林工程咨询、长春工程咨询、正泰工程咨询等工程咨询公司扩大在统筹城乡发展、新兴产业、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服务范围。加强投资建设项目策划、实施、运营等各阶段咨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工程咨询服务业在投资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十三五,时期,工程咨询企业集聚效应初步呈现。第八节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产业引导和环境营造为重点,在人才政策制度上创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鼓励差异化发展,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宇信建筑劳务、新鸿铭物业、大众劳务派遣等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其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寻访、网络招聘等新型服务业态,逐步树立南关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加快发展服务业职业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吉林大学等高校、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推动培训主体多元化。“十三五”时期,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第九节“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适应国家、省市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培育壮大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紧盯国家、省市即将制定出台的“互联网+”等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新型业态、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准入标准和市场管理办法,积极申请国家、省市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训,研究建立配套政策措施。“十三五”时期,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逐渐成为推动南关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第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一节商贸服务业以引导生产、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为宗旨,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业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保障力和对全区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大力繁荣传统商贸业,依托全区现有伟峰国际等商务商业楼宇、重庆路等特色街区,结合旧城开发和新城建设,推动现有商业设施及商业区的改造、升级和功能完善,引导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转向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顺应长春市工业化和城市发展趋势,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商业项目,以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重点支持现代流通业发展,大型流通企业培育,着力形成高效、增值的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项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推进消费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保持全区经济持续繁荣,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十三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第二节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新文化品牌、增加文化产业新增长点为重点,以服务于影视、出版、文艺创作等区域特色产业为宗旨,以孔子文化园等馆所、希派创意城等企业孵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深入研究通过改造新民胡同、东天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具有历史传承、文化特色和南关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重点发展以软件、新媒体等为表现形式的网络与信息创意服务业,以出版策划、文艺创作等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创意服务业,以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推广设计等为表现形式的工业设计创意服务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传媒业,推动新文化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传统媒体做强做大,培育一批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十三五”时期,重点依托文化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南关区传承人文的独特文化品牌。第三节旅游业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建立高位统筹的发展机制,成立南关区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设立游客维权热线,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依托文庙发展国学文化游,通过丰富、完善孔子诞辰、青少年成年礼、国学大讲堂等活动,打造国学文化体验游产品。依托长通路清真寺、华联古玩城等资源,探索旅游与文化、商贸相融合的渠道,协调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进社区等惠民活动,组织公益性旅游宣传,加强文明旅游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依法维权。第四节会展业科学规划会展业布局,结合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实行错位发展,借助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打造综合会展集聚区。推动会展企业做大做强,引进知名会展企业落户我区,鼓励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参与国际交流;支持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合等形式组建大中型的会展集团公司;鼓励其他行业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投资会展业;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会展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品牌培育,通过重点扶持、等级评定等方式,推动有基础、有条件的展会向国际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打造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信誉高、优势突出、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区域性重点展会、专业品牌展会。推动会展观念创新,树立“大会展”理念,实现会展活动与城市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跨越,推动会展经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组展组团方式、展位分配、招商宣传等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第五节地铁经济针对地铁走线布局和1、2、6号线交通枢纽建设,超前规划沿线商业商务项目。在地铁出入口较近方向,引导项目预留出入口。将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与地铁出入口结合,引导业户沿线落位经商。做到尽量缩短商务楼宇、商业项目、特色商业街区与地铁出入口间的物理距离。为促进地铁、枢纽的地下空间与周边项目地下空间的有效衔接,推进相关规划尽快制定完善,帮助项目单位加强与地铁、规划等部门的有效衔接。根据地上周边环境,为每个地铁站点、枢纽确定不同的商业业态,形成“一站一特色、一站一业态”。第三篇谋划新布局,推动重点区域新发展在空间上,按照功能相似性划分区域集聚区,形成业态集聚。根据长春市生产力布局和南关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重点打造“两心一区一带一空间L即:北部传统服务业商贸商业中心、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和南部新城附属经济带,努力拓展地下空间,形成立体经济发展格局。第七章北部传统服务业商贸商业中心北部建成区服务业按照点线结合、立体平面交互的方式布局:第一节立体布局依托现有伟峰国际、汇景新城、成基箱寓、中远大厦、通钢大厦等商务楼宇,亚泰富苑、中东新天地等大型百货商场,长春活力城、恒兴国际城、长春国际金融中心等在建商务商业项目,打造立体的、综合的、多产业布局的服务业发展载体。第二节平面布局规划建设重庆路、永春路、大马路、向阳街等5类13个特色商业街区。对特色商业街区进行打造,在主要街路醒目位置设立特色街区标识;对破损的人行道进行铺装改造,降低马路边石,增加停车位;规范管理路边停车,解决商业街区停车难等问题。规划建设吉林省民间金融街,形成小额贷款、典当、担保公司等金融业态的有效聚集。依托北部老城区商务楼宇、特色商业街区,通过逐步设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等形式引导企业、商户在商业商务楼宇、特色街区聚集,形成点线结合的特色经济带。第八章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包含“一核心两区域”,其中,“一核心”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两区域”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和南部新城金融区。第一节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位于南四环以北,南三环以南,丙一百二十二路以西,人民大街以东。以发展金融服务业为核心,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基本方向,重点依托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的集聚辐射作用,打造综合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金融体系。第二节南部新城金融区位于南四环以南,绕城高速以北,亚泰大街以西,新明街以东。该区域与规划的中央商务区相重合,充分考虑区域内已取得土地使用权项目和未出让地块之间关系,积极引导柜城、冠城、传奇、吉盛伟邦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向金融方向发展,将该区域打造成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汇集区;金融、证券、基金、保险、担保、票据等金融要素集成区;行业协会、信用机构、市场中介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区;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人才培训、征信查询为主的金融后援服务区;农村金融、科技金融、汽车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创新研发实验区;银监、证监、保监等行业监管机构集中区;各类产权、技术、金融、金融衍生品以及东北亚地区本外币交易集散区等7个区域。积极推进该区域的商业配套、商务配套和生活配套。第九章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为发展契机,将长春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服务化、文化多样化、城市(形象)景观化、环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