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3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718071       资源大小:129.8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docx

    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前言I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 一般规定33.2 监测系统设计43.3 监测系统安装53.4 监测系统验收53.5 监测系统维护64监测系统设计74.1 监测项目74.2 测点布置84.3 传感首压94.4 数据采集114.5 数据传输124.6 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124.7 监测中心144.8 接口设计165监测系统安装与调试175.1 传感器安装175.2 线缆敷设175.3 数据采集机柜安装185.4 系统调试196监测系统验收与移交206.1 设备安装验收206.2 软件验收216.3 系统移交21ContentsPreface11 General错误!未定义书签。2 Terminology23 Basicprovisions33.1 Generalprovisions33.2 Monitoringsystemdesign43.3 Monitoringsysteminstallation53.4 Monitoringsystemacceptance53.5 Monitoringsystemmaintenance64 Monitoringsystemdesign错误!未定义书签。4.1 Monitoringitems74.2 1.ayoutofmeasuringpoints84.3 Sensor94.4 Dataacquisition错误!未定义书签。4.5 5DatAtnsmiinn错误!未定义书签。4.6 Datastorage,processingandanalysis错误!未定义书签。4.7 Monitoringcenter错误!未定义书签。4.8 Interfacedesign错误!未定义书签。5 Installationandcommissioningofmonitoringsystem175.1 Sensorinstallation175.2 Cablelaying175.3 Installationofdataacquisitioncabinet185.4 Systemcommissioning196 Acceptanceandhandoverofmonitoringsystem206.1 Equipmentinstallationacceptance206.2 Softwareacceptance216.3 Systemhandover21Terminologyofthisstandard221总则1.0.1为规范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监测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安全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符合新建、既有高速铁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成果可靠的要求,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温度、变形及受力的长期监测,是监测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验收与移交的依据。1.0.3监测系统应综合考虑轨道结构特点、运营环境、功能目标、维养需求等因素制定设计方案,组织现场实施,以稳定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维护简便为主要原则,并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兼容性。1.0.4新建监测系统应与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宜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并提前规划好现场供电、数据通讯、预埋件安装、连接构件、预留孔道、检修通道、监控中心用房等工程界面。1.0.5既有监测系统设计应考虑现场安装环境和条件,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利用天窗时间快速实施。1.0.6监测系统技术要求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国铁集团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轨道服役状态安全监测系统Safetymonitoringsystemoftrackstate主要包括前端传感及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监测平台。可实时在线监测轨道服役状态参数变化,具备自动存储、发送、统计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功能,对于超限数据可自动报警。2.0.2传感器Sensor一种监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2.0.3数据采集装置Dataacquisitiondevice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并自动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的装置。2.0.4数据传输装置Datatransmissiondevice连接数据采集装置和后端服务器的装置,实现轨道监测数据的传输。2.0.5监测中心Monitoringcenter系统接收来自前端的采集数据并将数据自动入库,可为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展示、查询、统计和分析服务。2.0.6预警阈值Early-warningthresholdvalue为满足轨道状态监测需求,保证轨道结构的状态安全,针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监测系统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负责,应由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审查后实施。3.1.2 新建线路监测系统工程的设计、实施流程宜按图3.1.1进行。图3.1.1新建监测系统建设管理流程3.1.3 运营线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宜遵循下列工作流程:1原设计单位现场踏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2编制监测设计方案和经费预算;3系统使用单位组织监测方案审查;4系统使用单位组织监测系统招标;5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方案;6系统使用单位组织施工组织方案审查;7监测系统安装、集成与调试;8监测系统验收与移交。3.1.4 监测系统应具备对外界环境、轨道结构响应和结构表观状况的实时监测、采集、传输,数据处理、查询、异常状态预警等功能。3.1.5 监测系统应根据监测需求、结构特征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传感器类型、布设方式、数据采集传输方式以及结构性能评估指标。3.1.6 监测系统室外设备的设置位置及方式应满足铁路建筑限界、轨旁设备安装及管理要求。3.2 监测系统设计3.2.1 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轨道结构及线下基础的特点,结合监测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目的和依据;3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4监测设备选型;5测点布置方案;6供电、通讯、设备用房等接口设计;7终端软件功能设计;8主要工程数量表。322监测内容应结合轨道结构型式、线下基础类型、建设和运营实际情况等进行选取。3.2.3 监测方法应结合监测周期、经济性、技术成熟性、耐久性、稳定性、运营实际情况等进行选取。3.2.4 监测设备选型应稳定可靠,满足监测精度、量程和耐久性要求,并具备适当的保护设计与维修替换设计。3.2.5 测点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变化趋势。布设位置应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安装位置附近不应有强烈的干扰源。326监测系统终端软件应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良好的用户使用性能,且与硬件系统相匹配。3.2.7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应满足铁路运输和设备维护要求。3.3监测系统安装3.3.1 监测系统施工应符合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3.3.2 监测系统安装前应根据设计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监测系统施工组织方案。监测施工组织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内容和测点布置方案;3现场安装方案;4施工组织和要素安排;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6施工安全专项防护措施;7施工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3.3.3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等应保证与结构本体牢固连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应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334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不应影响检修人员的正常通行,如位于检修人员的行进路径上,应做好警示标识和防护措施。3.4监测系统验收3.4.1 在监测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试运行要求且实施单位完成系统试运行报告后,可申请系统验收。3.4.2 监测系统验收应包括设备安装验收和软件功能验收。3.4.3 监测系统验收阶段主要工程资料应包括:1竣工验收报告;2材料、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3施工记录,包括设备设施安装记录、必要的试验检验记录。4监测系统使用说明书;5监测系统维护说明书;6监测系统设备清单;7其他有关该项工程的技术资料。3.5监测系统维护3.5.1 每个月应对现场监测设备巡检一次,巡检内容包括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的固定状态。当遭遇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条件时,应增加巡检次数。3.5.2 对工作状态不良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监测设备及配套装置应及时维修或更换。353监测系统服役期间,未经监测系统设计单位许可不得改变测点或损坏传感器、电缆、采集仪等监测设备。4监测系统设计4.1 监测项目4.1.1 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监测的重点地段主要有大跨度桥梁、下部基础过渡段、小半径曲线等,重点设备主要有钢轨伸缩调节器、道岔等。4.1.2 轨道主要监测内容选择应符合表4.1.1规定。表4.1.1轨道监测内容参考表监测类型监测项目轨道结构型式有祚轨道无祚轨道序号项目CRTS双块式CRTSl型板式CRTS11型板式cRsm型板式荷载作用1轨道结构温度2钢轨温度轨道结构局部响应3钢轨纵向位移OOOOO4钢轨-轨道板/道床板纵向位移/OOOO5轨道板-凸型挡台纵向位移/6宽接缝宽度变化量/7轨道板-底座板纵向位移/OOOO8轨道板-底座板垂向位移/9底座板桥梁纵向位移/IO道床板钢筋应力/O/11自密实混凝土层钢筋应力/O12自密实混凝土层混凝土应力/O13底座板钢筋应力/OOOO14底座板混凝土应力/OOOO15张拉锁件应力/16裂缝及离缝宽度OOOO钢轨伸缩调节器及抬轨装置响应17基本轨伸缩位移18尖轨伸缩位移19轨枕间距20抬轨装置垂向变形OOOOO监测类型监测项目轨道结构型式有昨轨道无祚轨道序号项目CRTS双块式CRTSI型板式CRTS11型板式cRsm型板式监测道岔响应21道岔裂纹22密贴监测23心轨挤岔注:“”为应测项,“口”为宜测项,“。”为选测项,”尸代表无此项内容。4.2 测点布置4.2.1 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点布置应考虑结构受力特点、理论分析结果及构件重要性,选取结构性能参数变化敏感的部位进行布设,并满足预警、监测参数分析和结构状态评估需求。2监测项目的测点应冗余设置。3测点位置宜便于监测设备的安装、测读、维护、更换以及线缆敷设。4轨道结构与下部基础具有相关性的监测测点宜统一布置于同一关键截面。4.2.2 无祚轨道温度场监测点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温度场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宜设置2处,分别选取无昨轨道平面中心点和距结构边缘100mm处;2温度场监测点应结合无柞轨道结构型式分层安装,各层间距宜平均布置;3温度场监测点应涵盖无昨轨道结构最高和最低温度,宜在结构层分界处设置一层温度监测点;4大跨连续梁地段应监测轨温,必要时可监测钢轨应力和无祚轨道下部基础温度。4.2.3 无祚轨道温度变形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祚轨道翘曲变形测点宜在每个监测断面轨道板角和轨道板长边中心各设置1处。2梁轨相对变形测点位置宜包含上、下行梁端无祚轨道及其相邻轨道板(道床板)。3无祚轨道连续结构温度上拱变形测点宜安装在轨道板(道床板)角处。4.2.4 大跨度桥梁铺设CRTSl型板式无昨轨道地段,同时梁端未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时,宜对靠近梁缝处2块轨道板范围内的凸型挡台变形进行监测。4.2.5 钢轨伸缩调节器温度变形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本轨伸缩位移监测点宜布置于基本轨跟端,包含同一股道的左右股基本轨。2尖轨伸缩位移测点宜布置于尖轨尖端,包含同一股道的左右股尖轨。3梁端伸缩装置测点宜布置于活动钢枕间、活动钢枕与相邻混凝土轨枕间、伸缩标尺等处。4.3传感器4.3.1 传感器选型的总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所需监测参数选取传感器的量程、测量精度、分辨率、灵敏度等;2应选用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3应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的产品;4传感器应满足结构实际使用的环境因素,且便于现场安装、系统集成、维护和更换。4.3.2 传感器寿命应满足工程监测要求,监测设备宜优先选用表贴式可更换的设备,埋入式传感器寿命宜在5年以上,非埋入式传感器寿命宜在2年以上。4.3.3 环境温度传感器量程应覆盖监测区已有气象观测资料记录的极值,最低精度不宜低于±0.2。4.3.4 监测结构的温度传感器量程,最低温度应低于温度极值IOC,最高温度应高于最高温度极值20,最低精度不宜低于±0.2°Co4.3.5 位移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移传感器应根据结构特点和监测要求来选取,位移传感器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2钢轨-轨道板/道床板相对位移传感器的量程一般宜在±25mm范围内,精度宜为±lmm。3轨道板/道床板底座板/支承层纵向位移的量程一般宜在±25mm范围内,精度宜为±lmm°4轨道板/道床板-底座板/支承层垂向位移的量程一般宜在±IOmm范围内,精度宜为±0.1mn4.3.6 应变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埋式应变传感器应加强施工过程保护,同时增大测点的冗余性。2应变传感器量程宜不小于最大预测值的2倍。3应变传感器应具有温度补偿功能或采用低温敏传感器。4当采用电阻式应变计时,应对导线电阻进行修正。4.3.7 视频监控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频监控设备应具有实时监视、存储、回放、云台控制、多级管理等功能,可具备现场抓拍、视频内容分析功能。2视频监控设备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1920×1080o3根据现场需要合理确定半球、快球、枪机等视频监控设备类型。4宜采用网络摄像机。4.4 数据采集4.4.1 应根据传感器信号类型、数量、采样范围、采样频率、信号输出方式等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装置,并考虑与数据传输设备接口的兼容。4.4.2 应根据监测需求、空间尺寸条件、测点数量和布设位置、传感器类型等项目特点,设计数据采集装置与传感器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其与传感器间的最远传输距离应由传感器的信号衰减传输性能确定。4.4.3 数据采集装置安置场所应便于到达,满足运维操作的空间需求,满足采集硬件的工作环境要求,提供稳定且不间断的电力,具备满足监测需求的通讯条件。4.4.4 监测系统应针对监测数据应用及报警需求,设计包含数据采集模式、采集频率、全时采集时长、触发阈值、采集同步性等要求在内的专项数据采集方案,方案可参考表4.4.1进行设置。表4.4.1轨道结构数据采集方案建议表监测类型监测项目最低采集频率采集方式序号项目环境1温湿度1次/IOmin全时采集轨道结构温度场及局部响应2轨道结构温度1次/IOmin全时采集3轨道结构相对位移1次/IOmin全时采集4轨道结构应变1次/IOmin全时采集5裂缝及离缝宽度IHz全时采集钢轨伸缩调节器状态指标1基本轨伸缩位移1次/IOmin全时采集2尖轨伸缩位移1次/IOmin全时采集3轨枕间距1次/IOmin全时采集4抬轨装置垂向变形监测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道岔响应1道岔裂纹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监测类型监测项目最低采集频率采集方式序号项目2密贴监测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3心轨挤岔1次/每趟车触发采集4.4.5 数据采集软件应前置安装运行在监测现场并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应具备记录系统运行状态的日志功能和故障自动恢复功能,宜支持授权用户对设备和软件参数进行远程集中控制。4.5 数据传输4.5.1 数据传输硬件应保证监测系统各组成部分间建立稳定的物理连接,提供足够的带宽和数据冗余度,满足各级终端对数据传输的要求。4.5.2 数据传输方案应综合考虑监测规模、通信传输距离、现场地形条件、网络覆盖状况等因素选取通信传输方式,宜采用单模光纤(光缆)传输和组网。4.5.3 数据传输网络可选用铁路专用网络或公网,采用公网模式时,应采用秘钥、数字签名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安全加密。4.5.4 现场监控单元与铁路维护管理单位间的远距离数据传输宜采用光纤传输,主备用带宽不小于IooMbi出。4.5.5 数据传输软件应具备数据包处理功能,以包为单位传输,采用应答模式,并引入检校-重发.补发机制进行误码控制。4.5.6 传输层数据协议应使用TCP/IP协议,应用层数据协议宜采用HTTP、MQTT等协议。4.6 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4.6.1 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应具备数据高效存储、数据快速显示及指定时间回放、数据归档、数据库容灾备份、故障恢复及日志审计等功能。4.6.2 数据存储及备份宜采用冷热分离机制,实时监测数据作为热数据宜存储于时序数据库中且存储时间不宜少于1年,冷数据存储时间不宜少于5年,超时限的数据宜转储至离线存储介质。4.6.3 视频存储宜采用循环更新方式,原始数据应存储于本地硬盘,普通视频图像存储时间不宜小于1个月,告警时段图像应及时上传主数据库永久存储。4.6.4 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宜预留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465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与反馈应符合下列规定:4.6.5 采集后,首先应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噪声和不合理趋势项,进行异常值判别和缺失值处理。2数据处理完成后应快速进入后端数据分析工作,包括特征值分析和规律分析。3监测数据分析完成后应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正常情况下每天提供日报表,每周提供周报表,每月提供月报表。分析结构在相对稳定环境条件下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特殊事件发生前后结构的变化规律。当监测数据持续变化较大、接近或达到预警值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和报表的反馈频率。4.6.6 轨道结构服役状态特征指标及分析内容见表4.6.U表461轨道结构服役状态特征指标分析表监测类型监测指标特征值分析规律分析环境指标环境温湿度最高、最低、平均温度,内外最大温差趋势分析;与设计温度对比分析荷载作用指标结构温度最高、最低、平均温度,温度梯度趋势分析;与环境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设计温度场对比分析;轨道局部响应指标轨道结构相对位移轨道结构应变裂缝及离缝宽度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趋势分析钢轨伸缩调节器状态指标基本轨伸缩位移尖轨伸缩位移最大值、最小值、左右股伸缩位移量差值趋势分析;与梁端纵向位移的相关性模型;与环境/结构温度的相关性及回归模型;轨枕间距最大值、最小值趋势分析;与梁端纵向位移的相关性模型;抬轨装置垂向变形监测最大值、最小值趋势分析;道岔响应道岔裂纹最大裂纹长度趋势分析;密贴监测最大值、最小值趋势分析;心轨挤岔次数统计趋势分析。4.6.7预警阈值的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设计值、竣工试验值、规范容许值并结合结构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2除结构的相关参数与状态指标,监测数据本身的特征和规律也可用于阈值确定,以判断结构是否出现异常情况。3阈值应根据使用期间的环境变化、结构状态变化、历史数据统计值等因素进行调整。4轨道结构的预警阈值可根据实测数据和设备性能确定。4.7 监测中心4.7.1 监测中心主要由数据库、WEB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监控终端构成。4.7.2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宜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管理。4.7.3 数据库应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结构的确定,结合不同的前端监测设备,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格式,准确有效地记录所有的监测数据,确保数据查询的灵活性。4.7.4 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根据系统分配的不同帐号等级开放相应的权限,以保护数据库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7.5 应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制定不同的数据备份计划,定期对数据库和日志文件进行备份,以保证一旦发生故障,可利用备份文件,迅速将数据库恢复到一致性状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持续性。4.7.6 监控终端软件应与数据采集、传输等硬件相匹配,且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界面友好性。4.7.7 监控终端软件应具有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宜选用B/S模式。4.7.8 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设备信息应具备实时在线显示功能,并可对各模块功能参数进行在线设置和修改。4.7.9 监控终端软件应具备监测数据、实时预警信息及各类评估结果的在线显示功能、数据查询统计功能、报表自动化生成功能。4.7.10 监控终端软件自动对比监测参数实测值和预警阈值,如超限则自动报警,根据报警等级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不同等级用户终端。4.7.11 监控终端软件宜采用橙色和红色两级预警,阈值设置原则应符合表4.7.1的规定。表4.7.1预警阈值设置原则预警等级阈值橙色预警(警戒值)根据实测数据统计值取值,取具有97.5%保证率的预警指标分位值。红色预警(安全值)结构响应超出设计荷载组合最不利工况的响应值,或相关规范与规程规定的限值,或行车安全值,或设计允许值,作为红色预警阈值。4.8 .12监测终端软件预警模块的主要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警模块应具备预警值设置、预警信息统计和分级推送功能。2预警内容应包括始末时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传感器编号及位置、预警监测值及阈值、预警频率等。3预警模块应能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4.9 .13监控终端软件应具备文档管理功能,支持用户在线进行上传、下载、删除、新建等档案管理操作。4.10 14监控终端软件应具备用户角色管理、权限控制、系统状态监控等功能。4.11 15监控终端软件应采用网络安全登录、分级授权、SSL证书等网络安全措施,防范系统入侵风险。4.8接口设计4.8.1 监测系统设备的供电负荷等级及电能质量应符合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等相关标准的规定。4.8.2 监控单元供电和电源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控单元采用电力专业配备的配电箱独立供电,供电接入点应设在监测系统现场监控单元内,并应符合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2监控单元电源设备宜按双套配置,互为备用。3监控单元设备可配置UPS作为电源净化和临时断电使用,UPS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应符合铁路通信电源第3部分:通信用不间断电源设备TB/T2993.3等相关标准的规定。4监控单元电源设备的备用时间应不小于3h。5现场采集设备宜采用监控单元内的电源设备供电。4.8.3 监测系统与铁路运营单位间的主干通信光纤,应由通信专业统一设计,光纤接入点应设在监测系统现场监控单元或设备用房内。4.8.4 监测设备防雷应进行专项设计,并应符合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10180.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lOOO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5监测系统安装与调试现场监测系统安装可划分为传感器安装、线缆敷设、数据采集机柜安装等分部工程。5.1 传感器安装5.1.1 传感器安装位置及安装工艺应满足实施方案要求及设备技术要求。5.1.2 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埋设宜与钢筋牢固绑扎,并设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损坏传感器。2混凝土中引出线缆应采用软管保护,软管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光纤类传感器的光缆端头应有密封保护措施。5.1.3 结构表面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宜采用基座与结构连接。2钢构件表面安装传感器时,应将基座与结构焊接固定,基座宜与构件在工厂同步加工,疲劳敏感区宜采用粘贴方式与结构固定。3混凝土构件表面安装传感器时,宜在施工过程中将基座埋入混凝土或用膨胀螺栓将基座牢靠锚固在结构表面,螺栓应采取防松动措施。4采用夹具或抱箍固定时,夹具和抱箍应与传感器连接可靠。5.1.4 传感器应根据安装位置和形状设计合理的保护装置,且将传感器引线外套保护管引出并固定在结构表面。5.1.5 安装钢轨-轨道板/道床板相对位移传感器时,传感器应采取绝缘措施,禁止将钢轨与轨道板/道床板连通;同时传感器不应设置在线路内侧。5.1.6 视频摄像头立杆的高度不得超过其与线路外轨间的最短距离,同时立杆顶端与接触网的距离应大于3m。5.2 线缆敷设5.2.1 线缆的敷设与防护应符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O7)及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5.2.2 线槽应综合考虑工程环境条件、重要性和耐久性等因素合理选择防腐处理方式,并应设置伸缩节。5.3 .3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缆无压扁、护套损伤、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2线缆表面宜打上“XX监测专用”等字样。3线缆终端接线处及经过伸缩缝处应留有冗余。4桥面线缆宜敷设于弱电槽内,弱电槽外的线缆应采用防护管,且与结构牢靠固定,防护管弯曲应符合光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5结构内部敷设的线缆应采用管槽防护,管槽应与结构牢靠固定,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有不少于两点的良好接地。6线缆在金属防护管内敷设时,管口处应采取防护措施。7线缆进入设备箱时,宜从底部进入,并设置防水措施,管线孔应密封。8设备间连接线的电磁屏蔽性能与防水防腐蚀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单根完整屏蔽线,存在中间接头时应使用热缩接头。5.3 数据采集机柜安装5.3.1 数据采集机柜应安装在信号采集干扰小的环境中,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5.3.2 数据采集机柜应安装在传输线路较短、信号损失最小的位置。5.3.3 机柜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喷涂监测系统管理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若机柜数量较多时应进行编号。5.3.4 机柜不得侵入限界。安装于桥梁梁面上时,机柜宜布置在桥梁防撞墙外侧的走行道上,避开桥梁梁缝,并预留走行位置,不妨碍作业人员通过;安装于路基上时,机柜宜固定在路肩防水层区域;安装于岔区时,机柜不应遮挡行车标志。5.3.5 机柜应安装牢固,所有紧固件应拧紧且采取防松措施。5.3.6 机柜柜门应锁闭牢固,机柜的开门方向应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防止列车风吹开机柜柜门带来安全隐患。5.3.7 机柜内应设置防雷器和空气开关。5.3.8 线缆从电缆槽道引入至数据采集机柜时,采用镀锌钢管、钢丝橡胶软管或桥架防护。保护管结合部位连接可靠并用密封胶防水。5.4 系统调试5.4.1 系统调试前应先查验已安装设备的规格型号、配线、接地系统、绝缘电阻、引入电源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4.2 设备安装完成后,应对供电情况、设备运行状况、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同步性、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等项目进行调试。5.4.3 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后,应对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用户端软件的接口、设计要求的各项功能以及稳定性进行调试,软件调试完成后应出具软件测试报告。5.4.4 系统各项功能根据设计要求自检合格后,即可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期不宜少于1个月。5.4.5 试运行期间,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各项功能运行正常,系统每月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每月总时长的90%O2每日系统自动采集数据的完整率应不小于90%。3监测系统应保证数据具有较好的周期性及与环境的相关性,无明显的系统性偏移。6监测系统验收与移交6.1 设备安装验收6.1.1 传感器安装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系统安装单位提供传感器清单,验收人员按照清单现场确认传感器型号、规格及数量;2查验传感器的型号、规格、数量和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生产厂家的合格认证标识,检测报告等是否完整;3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表面式传感器的成活率为100%,埋入式传感器的成活率不低于90%o验收时检查采集的数据是否正常,并进行归档记录。5传感器安装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均已恢复,传感器表面或附近有明确的设备信息标识。6.1.2 线缆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缆应采用线卡、线槽等措施进行固定,并做好相应标识。2敷设线缆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采取保护措施;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宜采用橡胶管或钢管进行保护。3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和妨碍设备和管道检修、车辆和行人通行的位置,应避开运输、人行通道和吊装孔。对遭受雨淋、太阳直射的柜、箱,缆线宜考虑底部进入并应有防水措施。4不应敷设在有腐蚀性物质排放、强磁场和强电场干扰的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或屏蔽措施。5线缆的终端接线处及经过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冗余度。6线缆不应有中间接头,无法避免时应在接线箱或拉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助焊剂。6.1.3 数据采集机柜安装验收需满足以下要求:1数据采集机柜应安装稳妥,满足机柜安装的相关规范要求。2数据采集机柜内设备应安装平整,空间富裕,线缆排线整齐。3数据采集机柜应进行编号,方便后期养护维修。6.2 软件验收6.2.1 软件应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显示、自动存储、缓存管理、即时反馈和自动传输等功能;6.2.2 软件应与数据库系统稳定、可靠地通信,可本地或远程调整设备配置,可通过标签数据库或本地配置文件进行信息读取;6.2.3 软件应具备分级预警及预警解除功能,报警信息自动化处理、显示、发送过程合理及时,无报警信息的漏报和误报。6.2.4 软件应能实时显示及回放历史时段的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具备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和报表的自动化生成、管理功能。6.2.5 软件响应速度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6.2.6 软件可靠性和稳定性各项要求不应低于试运行期的要求。6.3 系统移交6.3.1 系统交付前应对接收单位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备维护、系统软件主要功能、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系统异常和报警处理等操作培训。6.3.2 验收合格后应按规定将系统设备和软件移交给接收单位。6.3.3 系统移交资料应包含以下内容:1系统验收资料;2设备维护手册;3操作培训资料;4其他相关技术资料。本规程用词说明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O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写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1.0.1本规程涉及的高速铁路轨道,主要针对有祚轨道、CRTSl型、II型、In型板式无祚轨道和双块式无祚轨道,其他类型轨道结构监测需增设监测系统时,可参照本规程执行。1.0.2本规程针对的是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的长期监测,监测的指标以温度、变形、应变等静态指标为主,监测的周期一般要求超过1年。3.1.2监测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传感、网络通信、信号处理、数据管理、数据挖掘与预测、结构分析等多学科交叉内容,核心在于对监测数据的利用分析及对轨道结构状态的评估,需要组建专业化的队伍负责系统全过程的建设及运维,并对监测系统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可利用性负责。系统建设流程参考如下:1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纳入项目及投资。2实施阶段组织招投标或委托专业单位开展,编制详细的系统实施方案,通过评审后组织设备采购、开发及实施。3试运行阶段,进行系统的调试、优化,评判系统的运行情况,评价实施单位的工作效果。4验收阶段,进行系统施工质量的验收和评定。3.1.6根据关于加强高铁轨旁设备管理的通知(工电综技函(2019)40号)的要求,轨旁安装的各类传感设备及其控制箱盒,需要纳入设计范畴,统筹考虑结构强度、耐久情况、易于维护等因素,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运,满足铁路运输安全条件,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3.2.3铁四院于2009年武广高铁雷大桥轨道监测项目开始,先后开展了30余个高铁轨道监测项目,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周期如下表所示。结合10多年的轨道监测经验,提出轨道长期监测方法选取建议:对于监测周期在2年以内的项目,可考虑采用振弦式监测技术、光纤光栅监测技术或其他成熟的监测技术;对于监测周期超过2年的项目,建议采用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的监测手段,如光纤光栅监测技术。对于轨道结构中不利于安装接触式传感器的敏感部位,例如钢轨伸缩调节器尖轨/基本轨、道岔尖轨,宜优先采用非接触式的监测手段,如图像识别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说明表3.2.3-1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综合监测方法现场应用典型工点序号监测工点类型监测工点名称监测系统建立时间监测系统服役时间监测方法1CRTSI型板式无昨轨道广深港高铁沙湾水道特大桥连续梁梁端轨道状态监测2014.15年光纤传感技术2哈齐高铁CRTSI型板式无祚轨道状态监测2015.18年光纤传感技术3哈大高铁成高子试验段2014.12年振弦式监测技术4CRTSI型双块式无作轨道兰新第二双线乌鲁木齐试验段2014.12年振弦式监测技术5兰新第二双线吐鲁番试验段2014.12年振弦式监测技术6

    注意事项

    本文(2023高速铁路轨道安全监测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