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10周年心得体会18篇(最新精选).docx
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心得体会(共18篇)目录篇一、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心得体会3篇二、学习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心得6篇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感悟体会8篇四、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心得体会10篇五、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16篇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感悟体会19篇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21篇八、研读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心得体会23篇九、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26篇十、学习领悟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篇H、的重大实践 篇十二、 篇十三、式上的主旨演讲心得体会292023学习共建"一带一路Z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心得体会31学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学习领会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37幕式上主旨演讲心得篇十四、2023学习共建”一带一路Z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心得体会40篇十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感悟心得体会.42篇十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44讲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七、收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感悟心得46篇十八、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48篇一、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心得体会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奏响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交响乐,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承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价值,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勇气担当,拓展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走出一条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探索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同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J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巩固互联互通合作成果,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领域合作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共建国家加强经贸领域务实合作,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持续提升,携手实现互利共赢。未来,中国将持续深化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贸易投资更加深化一一中国超大市场为共建国家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来自共建国家的商品在中国整体进口中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中国是IlO多个共建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2022年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规模接近2.9万亿美元;2022年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吸引投资超过200亿美元,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促进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了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能和活力。项目合作更加丰富一一这十年,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的完成营业额,每年都超过IooO亿美元。中老铁路通车,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竣工,推进菌草、杂交水稻等一批“小而美”项目细数标志性项目、援外成套项目、惠民生项目,这些合作项目,助力共建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了共建国家的发展能力。平台机制更加健全一一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自贸协定,特别是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建成了全球最大自贸区;与相关国家签署了47个绿色、数字和蓝色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合作伙伴国增加到30个,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投洽会、数贸会和一系列区域性展会,鼓励和支持各国企业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郭婷婷介绍,十年来,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2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万亿美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共建国家夯实发展基础,拓展发展空间,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行业分布广泛,涉及交通运输、民用建筑、电力工程、石油化工、通信工程、工业建设、水利建设、废水处理等诸多领域;二是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包括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等,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和显著示范效应;三是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今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新签订节能环保类项目合同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充分体现了“绿色”这一共建“一带一路”鲜明底色;四是有效惠及当地民生,累计在共建国家实施援外项目超过1600个,建设了一大批教育、卫生、环保、减贫等项目,助力共建国家增进民生福祉。下一步,商务部将指导企业扎实推进境外项目建设,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将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和产业对接,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项目互联互通;二是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提质增效,支持设计咨询企业走出去,促进投资、建设、运营综合发展;三是拓展合作新领域,引导企业加强绿色基建、新型基建合作,助力共建国家实现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四是深化三方和多方市场合作,发挥各方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特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实践角度看,自贸协定能够有效稳定和深化参与方的经贸合作,促进企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目前中国已同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其中包括20个共建国家。十年来,中国与韩国、格鲁吉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与东盟、智利、新西兰等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2020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和日韩澳新正式签署RCEP,今年6月已对全部15个成员生效。总的看,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部署,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RCEP,推进与东盟、海合会、塞尔维亚、洪都拉斯、新西兰、秘鲁等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进程,让参与方的企业和人民更早、更多享受到自贸协定的制度性红利。篇二、学习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心得10年,3600多个日夜,见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一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促进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最新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充分印证,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开拓了各国共创光明美好未来的机遇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J翻开白皮书,一系列数据和重大项目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丰硕成果的缩影: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运输近700万标箱,货物品类达5万多种;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项目,为世界各国繁荣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这是一条在互利共赢中共谋发展的机遇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共建“一带一路”始终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推动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及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10年来,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蛋糕”越做越大。这是一条在开放合作中共创未来的机遇之路。在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动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致力于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为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创未来提供了实现路径,打开了机遇之窗。有关统计显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达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使各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显著增加,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言:“各国应当抓住一带一路哈作带来的机遇,实现互利共赢。”今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必将携手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新机遇。篇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感悟体会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以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中老铁路运营21个月累积发送旅客超209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2536万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开通运行,有力释放当地经济发展潜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自中远海运入股后,综合指标重回世界十大航运枢纽之列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在铁路、公路、航运、管道、能源、通信及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造血功能。3000多个合作项目,见证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3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以发展规划对接为基础,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新型合作模式,提高了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从创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国际机构,到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再到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共建“一带一路”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为经济全球化建桥修路,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确定性,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世界经济实现新的普惠性增长。共建“一带一路”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境外合作项目给东道国带去了有效投资,促进了增长、传播了技术、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比如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方直接创造15.5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减贫、农业技术、职业教育等民生领域一个个接地气的项目,有效提高共建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合作,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合作成果不断惠及各国人民。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以十周年为新起点,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一带一路”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必将不断延伸向远方。篇四、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心得体会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以中国方案求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J走过10年,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面向未来,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从新起点再出发,将会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繁荣,也为国际社会的进步及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一头连接“古丝路精神”的历史厚度,一头连接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思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认可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路径,为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严峻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其核心内容为“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建设和平之路是对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历程的总结。“一带一路”搭建了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促进和平、推动互利合作,成为各参与国的共同理念与共同责任。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二建设“一带一路”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还要以中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发展目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建设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就是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一带一路”是相互包容的“开放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模式的新拓展和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内外联动提供了中国方案,是落实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先手棋,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境界。“一带一路”建设始终坚持鲜明的开放导向,坚决反对保护主义,主张各国不断扩大开放、增进互信、互利共赢,推动各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通过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一带一路”是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够行稳致远,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和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是对西方工业化、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向创新要动力,力图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将科技与各国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世界提供创新性治理方案,走出一条发展驱动的创新之路。“一带一路”是互鉴互信的“文明之路”,历史昭示人类,暴力与对抗并不能消弭文明分歧,共识的达成必须通过平等对话。为了推动各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为文明间的深度交流搭建了平台,走出一条互鉴互信的“文明之路”。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为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作出贡献。一一激活共建国家发展动力。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共建国家在铁路、公路、航运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积极开展应急管理领域国际合作,先后派出救援队开展救援救助行动;向汤加、马达加斯加等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和专家技术指导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解决制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基础设施的联通,有效降低了共建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了接入世界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表明,内陆国家基础设施贸易成本每降低10%,其出口将增加20%O一一增强共建国家减贫能力。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20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向多个国家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1500多项农业技术10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与近90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份农渔业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达1394亿美元,帮助亚洲I、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推进乡村减贫。“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通过开展高水平产业合作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岗位。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洲雇员本地化率达89%,有效带动了本地人口就业。一一增进共建国家民生福祉。维修维护桥梁,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打出水井,满足村民饮水需求;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夜归之路10年来,中国企业先后在共建国家实施了300多个“爱心助困”“康复助医”“幸福家园”项目,援建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巴基斯坦瓜达尔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帮助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解决民众饮水难问题。一个个“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实现世界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进一步打通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畅通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既做大又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努力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格局。一一增强全球发展动能。阿根廷胡胡伊省南部高查瑞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中国电建集团和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标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于2020年9月正式并网发电,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电力供应状况,而且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优化了当地能源结构,助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一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产自新疆伊犁的果蔬,在霍尔果斯口岸通过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仅几小时就可以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纱、农产品等,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抵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已走上中国民众的餐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日益紧密,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显著提升。一一促进全球经贸发展。一组数字,是共建“一带一路”增强参与国家和地区对全球优质资本吸引力的生动写照:2022年东南亚跨境直接投资流入额占全球比重达到17.2%,较2013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流入哈萨克斯坦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同比增速高达83%,为历史最高水平。世界银行“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使中国中亚一西亚经济走廊上的贸易成本降低10%o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一一人文交流机制日益完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各类合作机制集中涌现,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有力促进了各国民众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优质品牌项目脱颖而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博览会10年来,不断涌现的精彩活动、优质品牌和标志性工程,已经成为各方共同推进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增强了各国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亲切感和认同感。青年友好交流凝聚合力。10年来,共建国家青年以实际行动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和民生合作,为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汇聚了磅礴的青春力量。“中国青年全球伙伴行动”得到全球广泛响应,100多个国家青年组织和国际组织同中国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丝路孵化器”青年创业计划、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青年创客国际论坛等活动顺利开展,成为共建国家青年深化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回望过去,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已经在这个地球上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合作共赢之网。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篇五、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二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为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嘉宾举行欢迎宴会和双边活动。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走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一带一路”走倡议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10年来,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共建国家不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19.1万亿美元,这是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累计总额,年均增长6.4%,这个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在投资领域,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累计双向投资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同时,共建国家也积极投资中国,十年来累计对华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在华新设的企业接近6.7万家。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一2022年,中国在共建国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营业额大约1300亿美元。在推进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合作方面,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与共建国家新签的节能环保类项目合同额同比增长22%。十年来,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截至9月底,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运输货物品类在开行初期以数码产品为主,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硬联通”方面,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布全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在“软联通”方面,与共建国家持续深化规则标准等领域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心联通”方面。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已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设立了“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打造了“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一批“小而美”合作品。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是一项惠及全人类的伟大创举。共建“一带一路”注重包容发展,走的是一条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在团结新兴经济体力量的同时增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互动,凝聚和平衡了推动全球发展的各方力量,弥补了既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深入推进,也带来了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各国携手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让合作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真正的多边主义得到弘扬,为更加民主、公正的全球治理提供良好示范;“一带一路”建设跨越政治制度、发展方式、文化传统等差异,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政治互信、超越文明隔阂,促进不同文明走向和合共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理念和倡议,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汇聚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盼稳定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实现更好相处,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说,他从一开始就赞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因为我们必须换个角度看世界、看问题。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遵循“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交往原则,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新时代中国提出并不断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正是基于五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美洲议会议长阿马多塞鲁德说,维护和平、为人类创造发展机遇和幸福生活才是光明正道,中国是助力世界稳定前行的重要力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二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必将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让各国民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的动力。篇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感悟体会今年是“一带一路”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以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中老铁路运营21个月累积发送旅客超209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2536万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开通运行,有力释放当地经济发展潜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自中远海运入股后,综合指标重回世界十大航运枢纽之列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建国家在铁路、公路、航运、管道、能源、通信及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了经济发展造血功能。3000多个合作项目,见证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二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2013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以发展规划对接为基础,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新型合作模式,提高了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从创设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国际机构,到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再到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共建“一带一路”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为经济全球化建桥修路,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确定性,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世界经济实现新的普惠性增长。共建“一带一路”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境外合作项目给东道国带去了有效投资,促进了增长、传播了技术、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比如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方直接创造15.5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减贫、农业技术、职业教育等民生领域一个个接地气的项目,有效提高共建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合作,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合作成果不断惠及各国人民。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以十周年为新起点,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一带一路”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必将不断延伸向远方。篇七、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心得体会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历经10年的耕耘,“一带一路”从美好愿景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大道同行,和合共生。每个国家和个人都有责任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类社会如何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一时代课题。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走好从中国出发的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循迹茶马古道,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之路。生态兴,文明兴,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千年前兴起于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把一片绿色的中国茶带给世界,时光流转,中老铁路“牵手”中欧班列,雅万高铁建成通车,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一片茶叶,更是绿色发展的智慧和行动。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中国搭建起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将生态红线、自然资本核算等环境治理知识进行共享,推动环保技术“引进来、走出去二此外,中国发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优势,加大对沿线国家风电、光伏、水电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实现能源部门绿色低碳转型跨越式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追寻漫漫瓷路,走好匠心独运、产业转型的创新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法的推陈出新、创意的别出心裁和科技的与时俱进孕育出瑰丽的陶瓷文化。古有种类繁多的瓷产品远销世界,引领国际贸易风尚百年;今观3D打印技术与瓷艺巧妙融合,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从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到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已驶入快车道。“一带一路”构建起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让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安全有序的流动。沿着创新之路,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链条融通、人才往来顺通的创新共同体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溯源丝绸之路,走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不靠利盾和骑兵,也不用坚船和利炮,而是以货物与驼队,凭宝船和符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收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在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等合作机制竞相涌现;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博览会等优质活动深受好评;“鲁班工坊”、“孔子课堂”等人文交流项目赢得广泛赞誉。中国积极践行平等、互惠、包容的文明观,围绕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做好贸易往来和互联互通,以实际行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让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激荡起时代回响,让世界文明的花园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篇八、研读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心得体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10日发布。翻开这本约2.8万字的白皮书: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4%;一批“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各国人民带来幸福感鲜活的数据、生动的故事,印证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推动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在今年5月举行的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一语道明中国倡议的初心。正如白皮书所强调,作为一个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目的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进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成果实打实、沉甸甸,既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也有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初步建立;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推动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铺就出一条通往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幸福之路。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在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各国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愈发彰显、前景更加值得期待。金秋时节,中方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只要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让共建“一带一路''这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越走越繁荣、越走越宽广。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携手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十年砥砺前行,共建“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