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感悟.docx
一带一路十周年感悟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不到一个月,10月3日,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讲演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至此,共建"一带一路"的画卷徐徐展开。今天,2023年9月7日,是共建"一带一路"整整十年的重要日子。过去的十年,是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十年;是从谋篇布局到走深走实的十年;是从最初64个国家扩展到152个国家的十年;是从“六廊六路"到"多国多港"的十年;也是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到"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法则"的十年。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但于中国而言却有非同寻常的含义。过去的十年,也是清泉从事"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开展带路研究工作的十年。在十周年这样的节点时刻,如果让我对共建"一带一路"说点什么,我还是想起曾国藩的那句名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错,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上要大处着眼,战术上要小处入手。这里,从国家与能源合作层面,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大处着眼抓好十个"大”,但更要小处入手做好十个“小”.这也是清泉在过去十年的“一带一路"研究中的些许感悟。所谓"大",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管总规划”,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作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它是宏观性、战略性的,具备"大"的特征。所谓"小",就是"一带一路"建设要注重细节,要高质量高标准惠民生,要"小而美"。共建"一带一路"要取得成功,关键要关注"小"。那十个"大"是什么,十个"小"又是什么。一一阐述如下。大处着眼:十个大1 .大传承。共建"一带一路"充满着大智慧,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承。从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到公元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再到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与中东、东南亚一带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与亚、非、欧各国之间长期活跃着一条因丝绸、瓷器而著称的贸易通道。在古代,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在当代,它就是“一带一路"。它是一条贸易之路,文明交流和传承之路。2 .大环境。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在"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而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说白了就是体制机制和文化文明的沟通,归根结底就是文化文明的沟通。只有文化文明进行深度的沟通,并达成共识,"一带一路"各节点国家的商业环境、政策框架才能发挥协同效益,才能营造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大环境。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在中亚俄罗斯地区、中东北非地区、亚太地区的“大环境”已逐步营造起来。但近年来,由于大国竞争和中美战略对抗加剧,共建"一带一路"的大环境出现波折。3 .大外交。任何一项大的国际倡议提出后,要想把它变成现实,是需要一系列外交动员的。这就像联合国和G20机制,或者上合机制和金砖机制,亦或欧美的G7机制,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元首峰会、部长级会议以及各种领域的论坛等活动,固化合作成果,这需要通过“大外交”来实现,共建"一带一路"也不例外。十年来,中国相继于2017年4月和2019年5月分别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当年首屈一指的主场外交活动。同时,过去十年还举办了各领域、各种主题、国内各相关省市的“一带一路"外交外事活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4 .大系统。需要以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主要是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注重其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和动态性。整体性体现在顶层设计,因此,国家层面于2015年对外发布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结构性体现在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智库)在共建“一带一路"上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立体性既体现在上文提到的“五通",又体现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立体感。动态性体现在“一带一路"合作因地制宜,一国一策。系统的灵魂在于其韧性。因此,面对愈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合作要提升其系统韧性。5 .大对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对接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倡议或合作计划,需要与沿线国家的类似倡议和战略规划进行对接。比如,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和"大欧亚计划”进行了有效对接,其成果之一就是中俄企业成功共建了俄罗斯北极亚马尔LNG项目和北极2LNG项目;再如,"一带一路”倡议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计划”有效对接,中国能源企业有效参与了伊拉克数个大型特大型油田项目的开放,成为伊拉克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将伊拉克的石油产量水平由2003年的100万桶/日左右提升至2022年的450万桶/日左右。另一方面是国内省市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对接,比如,新疆将其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与中亚五国充分对接,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6 .大工程。共建"一带一路”是需要大工程和“超级工程”做支撑的,就像人体需要骨干一样,有了大工程,共建"一带一路”才能立起来。十年来,以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例,在中亚俄罗斯地区,通过多双边合作,构建完善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这一途经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超级天然气枢纽工程,截至2022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超过4200亿方;在亚太地区,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刚刚投产运营的雅万高铁(雅加达一万隆)是名副其实的大工程;在非洲,蒙内铁路(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面向中国消费市场的莫桑比克特大型天然气田的开发亦是特大型工程;在拉美,国网公司参与建设的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更是闻名遐迩的大工程。最为突出的,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显工程,其线路已达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211个城市,成为沿途国家促进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钢铁驼队"。7 .大走廊。主要指共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首推中巴经济走廊。来自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十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中巴友谊"新标杆"。巴基斯坦各界认为,走廊不仅创造了多重发展红利,也真正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其他的经济走廊,在过去的十年也是硕果累累,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大进展。8 .大动脉。大动脉主要指共建"一带一路"的铁路、公路、空路(航空)、管路(油气管道)、水路(河流)、网路(信息高速公路)这几条有形的和无形的"路",它们就像人体系统的“主动脉",让共建"一带一路”这个系统的"血液”流通起来。十年来,喀喇昆仑公路不断升级改造,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靓丽的名片,跨越我国西北、东北(中俄)、西南的陆上油气管道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数字丝路、特高压电网、乃至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国际漫游费用折扣包等等,共建“一带一路"的立体化动脉已然形成。9 .大平台。中国国家领导人数次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至少具有这几个"平台"功能:投融资平台、数字与移动互联(大数据)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平台、健康平台以及人文交流平台。比如,于投融资平台而言,加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一方面需要按照市场规则、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需要促进相关国家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这方面,香港、上海、深圳等作为典型的具有投融资的平台,将会发挥更大作用。10 .大挑战。共建"一带一路"绝不可能顺顺当当、敲锣打鼓就能成功。这几年,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内外部风睑挑战越来越多,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叠加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导致面临着一系列“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挑战。其核心是“安全",因此,党和国家才一而再再而三强调“安全发展"。具体而言,至少以下几种安全风险是我们在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是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对带路合作项目带来的“战略安全"风睑;二是强人政治时代变迁引发政局动荡而导致的"政治安全"风睑,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哈萨克斯坦这一共建"一带一路”的枢纽地区,由于2022年初哈国发生“一月悲惨事件",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下台,对中哈合作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三是东道国对外合作政策变化、国家政策调整而对合作项目产生的“经济安全"风险;四是沿线国家大选、政府更迭甚至政变导致的“政局安全"风睑,比如今年以来发生的苏丹军事冲突以及尼日尔、加蓬政变给中资企业当地运营带来的风睑;五是沿线国家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袭击引发的“人身安全"风险。小处着手:十个小以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十个"大"。"大处着眼"固然重要,但“小处入手”更重要。大处着眼是战略和方向,小处入手是战术和策略。"一带一路"油气合作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小处入手。第一,树立小目标:共建"一带一路",每个参与的企业和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应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做好分国别的调查研究,弄清楚自己在“一带一路"地区节点国家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最好设置达成目标的路径。可以分近中远期目标,但目标的核心切忌空洞,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质量发展,要能盈利,或者至少是在看得见钱影子的地方投资。第二,立足小范围:在谋划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一定不要随大流,不能跟风,更不能以社会舆论的导向、新闻媒体的宣传和专家学者的推荐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而是在把握市场动向的基础上,关起门来,问问自己,问问自己的核心团队,有没有必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或者参与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要真正找到与本企业匹配的细分市场,范围小一点,切忌一下子将摊子铺的太大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第三,始于小项目:小项目风险可控,即便失败了,也有回头的余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差、交易规则欠透明,一些国家存在着较高安全风险,一些国家的政府干预和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时候,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以投资少、资金回笼快、成熟度高的小项目为突破口,先试试水,再滚动发展。于石油企业而言,特别对于民企,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如央企,尤其要有先后顺序。比如,先从成熟度高的中小型待开发或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开干,最好先不要碰风险勘探项目、深水项目或大型油田建设项目。滚动、渐进式发展最重要。第四,注重小设计:设计是合作项目的源头,往往显得更加重要。注重源头,就是注重项目的设计方案,要从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抓起。统计显示,一个项目的详细设计一旦确定,后续95%左右的投资和工作量基本确定,好的设计绝对是“事半功倍",否则,后续花费再多的力量,也难以挽回项目在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另外,在一个项目整体设计框架下,一个个细分的小型"设计包"也很重要。总之,小设计牵动着大投资。尤其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由于投资或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普遍较高,把握好源头显得更加重要,一定要改变轻设计方案、重建设运营的做法。第五,纠缠小条款:合同条款是项目执行的“宪法"。如前所述,"一带一路"大多国家市场欠发达,透明与合规程度都较低,这时候,合同条款的清晰程度对维系项目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往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合同条款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去纠缠,力争做到"吃干榨净"。例如,对于"不可抗力"条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投资环境风险较高,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风险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这时,于中方投资者而言,不可抗力的类别和事项一定要界定清楚,可针对当地情况,力争将一些不可控事项纳入不可抗力。再如,对于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要特别留意,力争实现在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第三国仲裁",而不是本地仲裁或对方的友好国家仲裁。第六,研提小策略:于"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而言,项目经营策略的研提和落实是重中之重。项目经营策略一定是个性的、差异化的,是基于项目技术和经济评价的定量分析,最终以量化的手段实现量化的成果。当地市场利率、汇率、税率,项目本身债务架构、股权架构、资本成本等,都是项目经营策略所要考虑的范畴。鉴于项目经营策略的“小"和差异性,在研提或优化项目策略时,一定要细化不同情景、不同国别下的应对策略,做到异项目异策略。项目经营策略的深度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专业性、工匠精神和精细管理程度。第七,严控小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一带一路”搞项目投资和建设,一定要重视和严控各类“小问题",稍有不慎,小问题就会酿成大风险,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典型的小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一些不起眼工程段的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具有国际资质的监理公司,采用"EPC+PMT+PMC"(工程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管理团队+项目咨询监理团队的三位一体模式)的项目管理模式,由独立第三方把控工程质量;二是采办过程中的设备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要未雨绸缪,提前预判和筹划和标准对接,否则会大大影响项目进度和工期;三是重视"当地含量、当地化比例”,多数项目合同条款均规定了投资方要注重当地市场采购、当地承包商服务商供应商的使用和雇用当地员工,并明确了当地化比率(有些比率是随时间而滑动变化的),投资方或总包方对此特别给予重视,杜绝一味用自己人、用母国设备物资的现象,多多换位思考,免得遭政府频繁稽查和当地法院起诉;四是关注关爱员工,特别是关注当地员工的个人诉求,哪怕项目上只有一名伊斯兰员工,原则上也要建立一间“祷告室",满足当地员工的宗教信仰需求。第八,深入小地方:以油气项目为例,油气项目与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项目还不一样,往往地处偏远地带,可能在沙漠腹部,也可能在热带丛林,也可能在偏远的海滩,项目所在地要么荒无人烟,要么与一些当地少数民族的部落、村落,或是被政府忽视的社区相连。这种情况下,项目建设运营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项目管理人员"接地气”的程度。在国内,我们叫“下基层",海外项目,更多要深入当地部落、村落、社区了解情况,一方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不要破坏当地风俗和一些“潜规则",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对道路使用、水源使用、环保、排放、扬尘、噪音等诸多问题的约束,有些国家的项目建设所在地虽然基础设施差,甚至处于原始状态,但由于过去曾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对环保、可持续等事项的规定比我们国内还细、严,甚至不亚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项目,投资建设方就务必小心谨慎,避免一不小心掉进"环保陷阱",牵涉进"社区部落纠纷”而遭遇长时间诉讼或天价罚款。第九,处好小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的一个特点是,“大部落、小国家",在大多数当地人看来,忠于自己的部落、酋长和族长往往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有祖国和国家总统、总理的概念。这就告诉我们,在项目启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要思维定势,以为搞定与该国中央政府、项目所在地方政府的关系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处理好与项目所在地的部落首长、各类协调人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真实和典型的案例是,某海外石油项目建设过程中,几名中国员工遭当地绑匪(疑似恐怖分子)绑架,而所在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束手无策,最终还是找到当地部落首领,首领通过他自己的关系和渠道,与绑匪头目接上话,才把事情解决,把我们的员工安全解救回来。第十,关注小人物:共建"一带一路要做好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在宏观层面是文明的交汇、跨文化沟通,在微观层面就是关注小人物,关注关爱当地的小人物,因为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而且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一个大人物对项目建设的成就夸夸其谈的传播效果和说服力,可能远远比不上项目上一个当地小人物讲述的关于该项目的一个小故事、小插曲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比如,在一个项目工作的小人物,讲述了自己参与项目的心历路程,讲述该项目给他带来的成长的价值给他的家庭带来的物质保障和家庭幸福,可能要比一些无聊的数据和夸夸其谈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来得生动和更具感染力。少了小人物这个“点”,是构不成大项目这个“面"的。总之,共建"一带一路",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除了大处着眼,更多是要小处入手。把各类“小事"做好了,"一带一路”建设才有了根基,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