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福建省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2(一)指导思想2(二)基本原则2(三)主要目标3二、重点任务4(一)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4(二)全面推动绿色布局5(三)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7(四)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9(五)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10(六)增强低碳创新发展能力11三、保障措施12(一)加强相关部门统筹与协调12(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12(三)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13(四)强化绿色低碳标准引领13(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13(六)培养绿色低碳专业人才14(一)加强组织领导14(二)强化责任落实15(三)严格监督考核15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钢铁是典型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业,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5%左右,是我国推动碳达峰的重点行业。我国已经提出确保钢铁行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十三五”时期,福建省钢铁行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不锈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撑了福建省经济的发展。粗钢产量从2015年的1586.48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2466.50万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格局。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提前超额完成淘汰落后目标任务。但也存在诸如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尚不能满足福建省钢材需求,初级产品占比较高,能效水平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是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也是钢铁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碳达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十五五”时期,是进一步推动福建省钢铁行业实现绿色化、低碳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确保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五年。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福建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全省钢铁工业碳达峰工作,立足福建省钢铁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聚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持续推进节能与能效提升,优化用能与流程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积极稳妥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确保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根据福建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对照国家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目标要求,科学提出行业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等目标。全行业统一认识,强化目标导向,共同行动,形成合力。坚持效率优先。把提高钢铁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以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为抓手,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优化能源结构和流程结构,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提高单位能源资源产出效率。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发挥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开展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产品研发,促进数字赋能降碳,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坚持协同推进。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项多维、立体、系统工程,统筹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低碳转型、环境保护与低碳转型关系,协同推进碳达峰、绿色发展、环保等各项工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以实现多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流程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加强推广节能降碳先进适用技术,行业碳达峰政策体系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全省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清零,电炉钢产量占全省钢产量比重达20%以上,每年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1400万吨以上,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十五五”期间,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流程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和支撑体系基本健全。2030年前实现行业碳达峰目标。二、重点任务(一)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坚决遏制钢铁冶炼项目盲目发展。优化产能调控政策,深化要素配置改革。坚持以存量调整为主,增量发展为辅的基调,严控省外引入钢铁产能,原则上不新增普通建筑钢材产能,引导钢铁冶炼项目建设依托具备条件的现有冶炼生产厂区集聚发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拟建、在建项目严格对照行业能效标杆及超低排放水平建设实施,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按照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实施产能置换,加强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项目备案、环保、节能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巩固去产能成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研究落实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产能利用率等为依据的差别化调控政策。积极引导骨干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推动装备大型化,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全面推动绿色布局提升绿色产能占比。鼓励宁德、福州、漳州、三明和泉州等重点区域提高淘汰标准,加快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艺和设备退出。实施存量产能绿色改造,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优化空间布局。围绕全省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综合考虑原燃料距离、钢材消费市场距离、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物流配套能力等因素,推动优势产能向福州、三明、宁德、漳州、泉州聚集,大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钢铁产业集群。在钢铁产业集聚区强化制造业布局,推动钢铁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省内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1-2家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化领航企业。(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研发推广绿色产品。以提升福建省钢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适配性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绿色产品比重,重点围绕节能、高效、环保、智能,加大科研投入,对标能效标杆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具有轻量化、长寿命、耐腐蚀、耐磨、耐候等特点的绿色低碳产品。努力提高钢材性能,引导企业发展高氮高强度不锈钢、H型钢、汽车用板、涂镀钢板、电工用钢等产品;研究开发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海洋工程用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特、精、高”关键品种,提升钢材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持续改进产品可加工性,满足用户精准制造的要求,提高钢材利用率,引导促进建筑、机械、汽车等下游行业绿色低碳消费。(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绿色供应商制度。鼓励三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建设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加大铁矿石、燃料煤、钢材等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动公转铁、陆转水、散改集等物流方式转变,加快打造生态智慧型钢铁物流企业,提升全省钢铁物流专业化管理水平。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和钢铁物流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进一步增设皮带输送系统,对清洁运输比例达不到80%的,汽车运输部分应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减少车用燃料消耗。借助全省“丝路海运”建设,大力发展钢铁行业大宗资源能源海铁联运,带动钢铁产品“走出去”和矿产资源“引进来(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1绿色布局推进行动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建设,积极参与汽车、子电器、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创建省级绿色制造标杆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到2025年,新增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名单动态管理,探索开展绿色认证和星级评价,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实施焦炉煤气精脱硫、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高比例球团冶炼、焦化负压蒸储、焦化、炼铁、炼钢全流程优化等技术和装备改造,推动全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打造绿色低碳循环钢铁产业集群。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以福州、三明、宁德、漳州、泉州为重点,打造绿色低碳循环钢铁产业集群。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依托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新材料产品,加快产业集聚壮大,打造特色品牌工业园区。围绕三钢龙头,推进三明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重点推动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优势互补,发展工程机械用板材,拓展延伸机械装备制造、模具加工、汽车零部件生产等相关产业,打造全省最大、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钢铁装备机械基地,带动机械产业发展。围绕全省现有不锈钢产业布局,以宁德青拓、宝钢德盛、漳州福欣等项目为依托,建设宁德不锈钢工业集中区、福州不锈钢工业集中区、漳州不锈钢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发展不锈钢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三)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加快先进成熟节能工艺普及推广。对能效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聚焦原料准备、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等关键环节开展优化配煤配矿、提高炼铁炉料球团矿配比等系列改进措施,减少原燃料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广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在线热处理等先进节能技术,打通、突破钢铁生产流程工序界面技术,推进冶金工艺紧凑化、连续化。持续优化提升RKEF-AOD双联法工艺能效水平,巩固不锈钢冶炼工艺技术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大余热余压利用,重点推动各类低温烟气、冲渣水和循环冷却水等低品位余热回收,提高低温余压余热利用效率。推广电炉烟气余热、高参数发电机组提升、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低温余热多联供等先进技术,通过梯级综合利用实现余热余能资源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实施公辅设施能效改造。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水泵、风机产品,提高使用比例,推进企业环保工程公辅设施能效提升。(省工信厅、科技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能效管理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管理的创新应用。加大企业能源管控中心改造力度,优先以现有能源管控中心为基础,引导企业拓展能源管控中心功能,建立碳排放和污染物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以LCA理念为基础,加快构建钢铁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提升企业碳数据获取、整理、分析能力和碳资产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和评价。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积极参与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倡议。围绕低能耗冶炼技术,节能高效轧制技术,全流程质量检测、预报和诊断、钢铁生产流程智能控制等升级需求,引导企业实施工艺技术和装备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技术、5G无线通信技术等,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2能效提升行动制定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对各地市钢铁行业能耗水平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确定重点节能降碳环节,预测行业节能降碳潜力,明确主要目标、节能降碳改造实施路径、保障措施、达标企业名单,确保到2025年钢铁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建立能效清单目录。各设区市组织开展钢铁企业现有项目能效情况调查,认真排查在建项目,科学评估拟建项目,按照有关标准规范,逐一登记造册,经企业申辩和专家评审,建立企业能效清单目录。实施一批重大节能降碳示范项目。宁德、福州、漳州、三明和泉州等钢铁行业重点地市要加大行业重大节能降碳项目培育力度,引导钢铁企业实施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降碳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行业节能减碳,2030年前完成。创建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引导省内钢铁企业积极与行业能效先进企业对标、与国家发布的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对标,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管理水平提升等手段提升企业能效水平。组织申报、评选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优中选优,推荐全国能效“领跑者”,并给予资金奖补,形成福建省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2024年评选出一批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并争取入选全国能效“领跑者”名单。(四)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严控煤炭消费增长。积极推进煤炭减量替代消费,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鼓励风能、太阳能光伏、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行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发展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推动分布式能源技术和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微电网的高效集成和储能技术的应用,开展试点示范。(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优化流程结构。科学有序发展电炉炼钢,生产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协同消纳城市及周边废弃物。鼓励长流程龙头企业利用“城市矿山”,通过产能置换发展全废钢电炉炼钢,替代中、小高炉-转炉生产螺纹钢、棒材、线材等大宗商品。对全废钢电炉炼钢项目执行差别化产能置换、环保管理等政策,积极引进或发展新型电炉装备,开展电炉钢发展示范区建设。(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纣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有动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支持企业实施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进多能互补。开展先进电炉钢标杆示范。遴选若干家优势标杆电炉炼钢和废钢加工配送企业,总结先进发展经验,形成可推广的产业模式。(五)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间循环链接。全面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有色等产业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钢化联产,利用高炉、转炉、焦炉产生的工业尾气作为原料,发展焦炉煤气制甲醇、天然气,副产转炉煤气合成甲酸、乙二醇等化工产品;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推动钢渣以及含铁尘泥的综合利用,持续提升钢渣循环经济价值,探索建设“无废工厂”;大力推进企业冷却水、生产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建立完善废钢回收利用体系。充分拓展省内废钢资源、临省废钢资源、进口再生钢铁原料渠道,充分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优化废钢布局,推动废钢回收、拆解、加工、配送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区域型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加快建立与钢铁企业布局相适应的废钢回收利用体系。大力培育废钢回收骨干企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积极落实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废钢铁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推进废钢资源高效利用,加快高炉-转炉流程废钢原料替代,支撑电炉炼钢可续有序发展。(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4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循环耦合发展。重点推动钢铁与石化、建材等行业协同发展,以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生产化工产品、钢渣生产建材等为重点,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及再资源化等行业功能,构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形成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典型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围绕尾矿、废石、钢渣、水渣,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扩大钢渣利用规模,扩大钢渣微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在建设工程等领域的利用。探索钢渣的其他规模化利用渠道,逐步实现固废不新增,堆存固废逐步减少。探索“固废不出厂”等固废综合利用新模式。创建一批“无废工厂”,培育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跑者''企业,建设以钢铁产业固废为主导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立完善废钢回收体系。建设一批大型废钢绿色分拣加工配送中心,培育一批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废钢铁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六)增强低碳创新发展能力建立完善低碳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生态。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行业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依托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的创新资源,打造重点企业研发体系联盟,着力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产业链式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助力行业核心关键降碳技术研发。(省科技厅、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攻关。依托三钢、青拓等研发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聚焦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重点围绕副产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直接还原铁、高炉富氧或富氢冶炼、熔融还原、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工艺、氢冶炼等行业低碳前沿技术方向开展研发攻关,加快前沿节能降碳技术产业化落地,支撑钢铁工艺流程优化,推动钢铁实现无化石冶炼。加强现存主流工艺节能降碳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不锈钢RKEF-AOD双联法冶炼工艺进一步提升能效。鼓励龙头企业布局储备CCS/CCUS技术,探索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成本途径。开展转炉喷吹CO2炼钢,碳化法钢渣综合利用等CCUS技术示范性应用。(省科技厅、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5低碳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建设行动建设不锈钢低碳技术研发平台。依托宁德不锈钢工业园,以青拓集团为核心,加强不锈钢研发平台建设,强化标准引领和知识产权保护,突破一批不锈钢全产业链低碳关键技术,做强深加工及应用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研发、交易基地。实施突破性关键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依据技术研发水平和条件,确定2-3家龙头企业开展突破性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试点示范,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试点企业因地制宜研发适合福建钢铁产业实际情况的低碳关键技术,并进行试点示范,带动福建省钢铁产业低碳转型。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相关部门统筹与协调加强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统筹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工作,细化落实各项任务举措,强化各部门政策协同效应。提高管理部门认识,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各项任务落地实施。钢铁企业要勇于担当,统筹企业发展与减碳,以绿色低碳转型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专项奖补资金,推动财税、金融、节能、环保等各项优惠政策与钢铁行业碳达峰工作的衔接,充分利用好中央资金,发挥对企业支持和引导作用。配套专项资金,在省、市级技改专项资金、节能减排资金中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持力度,调动企业低碳转型积极性。贯彻执行“绿色税收”政策,落实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开发设计绿色低碳产品,进行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加大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省财政厅、工信厅、发改委,省税务局、厦门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中来。将绿色金融纳入全省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方案,建立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夯实数据基础,加强信息披露。(省工信厅、发改委、金融监管局、致力于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绿色低碳标准引领聚焦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建立完善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填补不锈钢绿色低碳发展标准缺失。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定高水平的低碳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标升级。探索钢铁产品绿色、低碳认证制度,培育专业的第三方评价、认证机构,提高全省绿色低碳服务水平。(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托福建省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基础和优势,持续完善福建省钢铁行业碳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支撑,完善基于生产全流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碳减排成本核算方法,科学评估行业碳减排成本与收益,致力于建设全国钢铁行业碳市场交易示范区,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省生态环境厅、工信厅、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培养绿色低碳专业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与对标挖潜,依据全省钢铁人才供需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定钢铁行业人才培养计划。调动政府、社会和企业资源,加大力度培养具有绿色低碳、数字化、国际化及跨产业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尽快补充碳交易和碳金融等新兴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建设一支适应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的人才队伍,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撑。(省人社厅、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福建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一部署,加强对钢铁行业碳达峰工作的整体规划,坚持系统推进,统筹研究全省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每项工作稳步推进。(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负起各自职责,按照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本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并接受监督检查。积极发挥各相关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作用,齐心协力推动钢铁行业尽快达峰。(三)严格监督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有序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转变,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碳达峰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各设区市要组织开展碳达峰目标任务年度评估,有关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钢铁行业碳达峰工作小组报告。附表:“十四五”钢铁行业重点建设项目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所在地总投资(亿元)建设年限1福安青拓不锈钢冷轧及深加工配套项目建设年产60万吨不锈钢冷轧及深加工配套项目。项目分2期建设,一期30万吨,二期30万吨,包含2条850连轧生产线、2台20犍高精密850单机架可逆冷轧机、2条900清洗拉矫生产线、14条44米炉体加热退火连续生产线、2条18米炉体加热退火连续生产线、1条15米炉体加热退火连续生产线、1条850纵剪机组及分条机,开平机等,并配套建设空压站水处理系统、液氨罐、供配电系统等公辅设备。宁德122020-20252福建青拓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不锈钢新材料及配套项目(一期)年产90万吨高性能不锈钢新材料生产系统,主要设备包括:新建1座原料棚系统、1座12Ot电炉、2台IOotAOD炉、2台IOotVoD炉、2台IOotLF炉、2套合金熔化炉(每套2台60吨),1台一机二流板坯连铸和除尘系统、余热利用系统以及公辅设施等。宁德202022-20233福建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78Omln热连轧及配套扩建项目年产1条178Onun热连轧宽带生产线、2条退火酸洗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宁德402022-20234宏旺实业年增130万吨不锈钢冷轧扩建项目扩建年产60万吨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一条、年产70万吨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一条,购置四连轧机组、五连轧机组、连续退火酸洗机组、平整拉矫机组等设备,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加工130万吨精密不锈钢带的产品生产能力。同时建设配套的生产办公、生活用房。宁德202022-20235三钢集团产能置换(泉州闽光部分)及配套项目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淘汰旧高炉,清洁型制焦系统,烧结改扩建,料场综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淘汰置换及其配套设施等。泉州402020-20256福建龙钢智能化钢铁工业4.0定制化生产示范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规划钢铁产量400万吨,分期建设。一期新建132011)3高炉1座,同步配套建设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106t转炉1座,炼钢配套连铸机,同步配套建设煤气回收、除尘装置,余热发电等,钢渣尾渣综合利用项目;大中型H型钢生产线1条,同步配套建设除尘装置,余热发电等;30Onf烧结机1台,120万吨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1条,600td石灰窑4座;22OkV变电站1座、IlOkV变电站3座;钢铁配套200万吨清洁型热回收焦炭生产线1条,并配套建设煤气发电机组、制氧系统、空压站、水处理系统、铸铁系统等公辅设备。后期根据产能情况建设配套的生产装备。龙岩1502019-20257三钢焦炉升级改造项目改建成6.25米炭化室捣固焦炉及其配套生产设施等。建成后年产102万吨焦炭。三明17.52020-20238三钢闽光炼铁及配套设施升级改造项目三钢闽光钢铁产能置换三明本部高炉:拆除3#、7#、8#三座420m3高炉,拆除4#、5#两座1050m3¾炉,改建两座1950m3系统,项目分两期实施。按照工信部新的产能置换政策进行产能置换,合计退出产能366.5万吨,置换出改建产能333.2万吨:配套设施项目:拆除现有1套180m2烧结机,改建1套360m2带式烧结机,及其配料系统、混合系统、烧结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烧结烟气循环系统、成品筛分系统、脱硫脱硝系统等设施。三明36.872022-20259三钢闽光80万吨中大规格优质棒材及配套项目改建一条年产80万吨的优质合金钢中大规格棒材生产线:选用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半连续式合金钢棒材生产线,产品规格为5016OnIm直条圆钢及小方坯,生产线配备先进的智能化设施和二级管理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配备步进式加热炉、高三明18.972022-2024压水除鳞、开坏机、短应力线连轧机、KoCKS三辐减定径机组、及公辅设施厂房等。配套项目:改建1台5机5流的大方坯连铸机和1座13OtLF精炼炉及公辅设施厂房等。10福建大东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钢焦化氢冶金低碳循环创新发展项目(1)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300万吨焦化及新型碳材料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4座6.78m捣固焦炉,配套建设LNG、沥青等新型碳材料生产装置,按照能效标杆和超低排放标准设计建设,配套干熄焦、上升管余热利用、烟气脱硫脱硝等节能、环保设施。(2)为优化提升钢铁产品结构,支撑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500万吨高端冷轧生产线(其中300万吨冷轧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布局在一起),主要生产高端汽车板,彩涂板,镀锡板等。(3)利用现有高炉实施富氢焦炉煤气低碳冶炼技术,远期纯氢冶金技术成熟后,探索发展零碳纯氢冶炼新技术,争做福建省低碳冶炼领跑者。(4)对大东海钢铁生产全流程实施节能低碳升级改造,包括工艺装备的大型化置换改造,采用先进的节能减碳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节能低碳及绿色发展水平,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5)远期加强绿电采购,打造光-电-氢-纯氢冶金-钢化联产-以化固碳全产业链条,形成与钢铁冶金工艺相匹配的全流程、闭环的低碳循环制造流程,实现近零碳冶炼。福州243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