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docx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1 第一章概述2 .第二章工业互联网总体技术3 .第三章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4 .第四章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5 .第五章工业互联网与CPS、智能制造的关系6 .第六章工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7 .第七章国内外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分析8 .第八章航天云网9 .第九章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10 .第十章工业互联网展望11 .参考文献12 .致谢第一章概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实践是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连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工业互联网技术在美、德、中三大主要制造业国家依据各自产业技术优势沿着不同的演进路径迅速扩散。工业互联网实践则以全面互(物)联与定制化为共性特点形成制造范式,深刻影响着研发、生产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日渐丰富,传感器互联(物联)与综合集成、虚拟化技术、大规模海量数据挖掘预测等信息技术应用呈现出更为多样的工业系统智能化特征。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商业与管理创新所集聚形成的产业生态将构建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将改变产品的技术品质和生产效率,进而从根本上颠覆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进程。1.1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工业互联网的诞生2012年以来,美国政府将重塑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政府、企业及相关组织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高端制造业合作伙伴计划(AdvancedManufacturingPartnership,AMP)等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建立本土创新机构网络,借助新型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促进及增强本国企业研发活动和制造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升级。在此背景下,深耕美国高端制造业多年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ctricCompany,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新概念。GE公司将工业互联网视为物联网之上的全球性行业开放式应用,是优化工业设施和机器的运行和维护,提升资产运营绩效、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重要资产。1透过技术看本质,工业互联网不仅连接人、数据、智能资产和设备,而且融合了远程控制和大数据分析等模型算法,同时建立针对传统工业设备制造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完整体系,有着应用工业大数据改善运营成本、运营回报等清晰的业务逻辑。应用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正在开始新一轮的工业革命。2,3纵观装备制造行业,建立工业知识储备和软件分析能力已经成为核心技术路径,提供分析和预测服务获得新业务市场则是战略转型的新模式。1.1.2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源自GE航空发动机预测性维护模式。在美国政府及企业的推动下,GE为航空、医疗、生物制药、半导体芯片、材料等先进制造领域演绎了提高制造业效率、资产和运营优化的各种典型范例。其中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正是GE整合AT&T、思科、IBM、英特尔等信息龙头企业资源,联手组建了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色的工业互联网联盟,随后吸引了全球制造、通信、软件等行业159家骨干企业加入。这些企业资源覆盖了电信服务、通信设备、工业制造、数据分析和芯片技术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工业互联网联盟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通用标准激活传统工业过程,突破了GE一家公司的业务局限,内涵拓宽至整个工业领域。GE已经推出了24种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石油、天然气平台的监控和医疗等。该方案目前已上升到美国的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牵头组织产业界制定工业互联网的标准架构。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正式将工业4.0作为强化国家优势的战略选择。作为支撑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由德国政府统一支持、西门子公司牵头成立协同创新体系,并由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布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德国在传统制造业方面优势明显,包括控制系统、设备制造以及嵌入式控制设备制造等领域,而在信息技术方面对比美国并不突出。许多德国企业在全球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西门子、奔驰、宝马以及博世等大型企业,因具有领先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而广为人知;此外每个行业中都存在一些优秀的中小型企业,拥有独特的技术和优秀人才。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丰富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工信部在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阐述中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发展行业,其应用及发展可以从智能制造以及将互联网引入企业、行业中这两个方面切入,最终达到融合发展。作为当今世界上制造业三大主体的中、美、德,几乎在相同时间提出的三大战略,无论在具体做法和关注点上有何区别,其整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平台上将人、机器、设备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通过工业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的融合,最终创造新的生产力,推进工业革命发展进程。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平台互联互补、相互增强。工业4.0重在构造面向下一代制造价值链的详细模型;工业互联网重在工业物联网中的跨领域与互操作性。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要增强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呈现出自身特有的战略重点。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工业”,其内涵不仅包含利用工业设施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德国工业4.0描述的智能工厂),还包括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创新,搭建网络云平台,构筑产业生态圈,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因此,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内涵更为丰富,通过重塑生产过程和价值体系,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1.1.3 工业互联网的影响工业互联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制造业发展亟须提升效率、优化资产和运营的迫切需求,促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形成新型业务模式,改变工业的生产模式,为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提供关键的数据辅助服务。例如,通过工业互联网,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产品偏好等,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不仅有利于企业对产品进行设计改型,而且企业还能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喜好推送相关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工业互联网的影响将渗透到制造业的各维度,概括起来有交互智能化、产品个性化、制造服务化、组织分散化、网络生态化五个方面。4(1)交互智能化。信息智能化交互技术,将成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模式。智能交互带来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变革。智能平台以数据为核心,采用数据流、软件、硬件不同层级的智能交互技术。在设备层,应用智能设备和网络采集数据,并将分析后的反馈数据存储于设备中。在软件层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海量数据挖掘,将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决策判断。企业可通过建设专用数据中心,形成对生产过程管理软件的数据支持,达到对底层设备资源的优化使用;产业体系可基于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为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实时的决策依据。在人、数据、设备和软件之间,采用智能协同技术,跨时空整合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让更多利益相关人参与到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智能化交互产品基于软件控制、嵌入式硬件技术,可实现对产品功能开启、关闭、操作过程的智能化、远程化管控。(2)产品个性化。工业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使得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客户共创和快速迭代两个方面。通过采集工业系统的设备和装备信息,企业可以分析产品的运行状况、客户的使用习惯以及故障出现的频次和地点等,通过深入分析数据,企业能够从中了解和掌握客户的潜在需求,有助于企业对产品的设计改型。在互联网时代,与客户共创的重点领域是大数据和智能控制。客户共创和客户使用的结果是智能设备本身的升级和进一步的功能提升,这同时也依赖于企业对整个过程的深入了解。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初创企业更看重快速迭代,然而,大企业却要避免自身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大企业在看准一个市场机会后,经过一段调研、论证、研发和推出的漫长周期,最后却可能与市场机会失之交臂。快速迭代的概念其实来源于莱斯所著的精益创业,该书中表明了新产品开发理念其实与软件企业开发产品的方式大同小异,都是将一个基本的功能推向市场,然后基于用户的使用反馈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过去,成熟的家电企业制造一台冰箱的过程周期长达35年,前期要先经过用户需求的调研、需求报告的编写,研发部门开发产品,最后推向市场。通过精益创业的方法快速迭代,不仅可以将整个周期缩短至6个月,而且更能精确找准客户的定位,掌握客户的需求。(3)制造服务化。由于市场上竞争愈发激烈和同质化的出现,客户的需求已经不能仅仅靠产品本身来满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产品的最终价值来吸引客户。工业互联网和软件技术的介入,可以形成原有产品的增值服务价值,在工业产品制造过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帮助客户在他们创造价值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并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因此,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具有多重选择主要是由于交付结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终,企业的赢利模式将不再是依靠设备和产品,而是服务,企'也出售的产品和设备也将被服务所替代。所有工业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始可能是软件加设备和硬件的组合,而最终将归结到以服务的方式交付出去。产品和软件的服务交付,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任何一个企业在设计和思考工业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的时候,必须将服务创新纳入其中。(4)组织分散化。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带有强烈的分散化和个体化行动特征的创客方式兴起,使传统工作和协同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产方式由大规模集中生产转向分布式生产,中小企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个体制造正在借助互联网崛起。工业互联网积累了以往无法匹敌的产业供应链,开源硬件正在逐步形成,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把控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5)网络生态化。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结构的搭建和资源的汇聚,形成面向不同行业的产业整合、面向不同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跨越时空地域的产业布局、跨越行业的融合创新,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网络生态系统的发展更依赖于雄厚的设计和开发资源,这些资源以适合的生态结构,分布在互联网上。未来这些资源分布在行业云端,就可以为其他设计者共享,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开源的模型对其进行改造然后创造新的产品。在工业互联网构筑的生态圈中,客户可以利用平台网络与工厂直接相连,生产出拥有自己个性化色彩的产品。定制产品具有的小型客户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而竞争程度也随之减弱,这个市场就是长尾市场。创客式的生产方式,正在解构原有的生产体系,客户的需求可以得到高效的匹配。1.2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1.2.2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工业互联网的准确定义众说纷纭,本书试图从多个层面剖析和探讨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正如从字面的理解一样,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核心在于“工业”和“互联网”。“工业”是基本对象,是指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与共享协同的工业全生命周期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类人/机/物/信息/数据资源与工业能力;“互联网”是关键手段,是综合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相关技术推动各类工业资源与能力的开放接入,进而支撑由此而衍生的新型制造模式与产业生态。更进一步地,正如笔者主要参与并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5所描述的一样,可以从构成要素、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三个层面去认识它的内涵。第一,从构成要素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机器、数据和人的融合。工业生产中,各种机器、设备组和设施通过传感器、嵌入式控制器和应用系统与网络连接,构建形成基于“云网端,的新型复杂体系架构。随着生产的推进,数据在体系架构内源源不断地产生和流动,通过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实现向信息资产的转换和商业化应用。人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技术工人、领导者和远程协同的研究人员等,也包括企业之外的消费者,人员彼此间建立网络连接并频繁交互,完成设计、操作、维护以及高质量的服务。第二,从核心技术角度看,贯彻工业互联网始终的是大数据。从原始的杂乱无章到最有价值的决策信息,经历了产生、收集、传输、分析、整合、管理、决策等阶段,需要集成应用各类技术和各类软硬件,完成感知识别、远近距离通信、数据挖掘、分布式处理、智能算法、系统集成、平台应用等连续性任务。简而言之,工业互联网技术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技术集成。第三,从产业应用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构建了庞大复杂的网络制造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感知、移动的应用、云端的资源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各类制造要素和资源的信息交互和数据集成,释放数据价值。这有效驱动了企业在技术研发、开发制造、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全向度创新,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这个生态系统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构筑了先进的组织形态,为社会化大协作生产搭建了深度互联的信息网络,为其他行业智慧应用提供了可以支撑多类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1.2.3 工业互联网的特征1.2.3.1 基于互联互通的综合集成工业互联网的第一个特征是基于互联互通的综合集成。互联互通包括人与人(比如消费者与设计师)、人与设备(比如移动互联操控)、设备与设备(资源共享)、设备与产品(智能制造)、产品与用户(动态跟踪需求)、用户与厂家(定制服务)、用户与用户(信息共享)、厂家与厂家(制造能力协同),以及虚拟与现实(线上线下)的互联等,简单说就是把传统资源变成“数字化”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传统的纵向集成、现代的横向集成,以及互联网特色的端到端的集成等方式实现综合集成,打破资源壁垒,使这些“数字化”的资源高效地流动运转起来。6对于制造业而言,上述过程的实现需要基于“数字化”资源构建一个复杂的研发链、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以及保证这些链条顺畅运转的社会化网络大平台。7波音787有600多万个零部件,由几百个一级供应商负责研发和制造,一级供应商又按照统一规则分别管理各自的供应商,涉及全球千万以上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旗下的6000多名物流管理工程师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管理着整个供应链,若干套类似的专业性工程师队伍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协同工作,最终成就了波音787飞机。81.2.3.2 海量工业数据的挖掘与运用工业互联网的第二个特征是海量工业数据的挖掘与运用。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设备技术和应用技术。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进而将经过分析后的数据反馈到原有的设备并进行更好的管理,甚至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企业新的核心能力。例如,特斯拉公司就是基于软件和传感器、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改造原有电池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目前,传统企业既要从原有的运营效率中挖掘潜力,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数据分析和整合的更高层面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跨界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携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的利器颠覆原有的产业格局。数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不仅不亚于原有的设备和生产资料为基础的资产,其作用和意义更具有战略性,以数据资产和大数据为基础的业务会成为每一个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核心。91.2.23商业模式和管理的广义创新工业互联网的第三个特征是广义的创新,即商业模式和管理的创新。传统企业的企业家们最关注的是财务绩效或投资收益率,怎样使得工业互联网技术在短期内为企业产生直接可量化的效益,是他们采用这种新技术的主要动力,也是让更多人接受工业互联网必须实施的关键步骤。在此基础上,企业会逐步考虑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来重塑原有的商业模式,甚至进一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来颠覆原有的市场格局。10这种情况使得更多通过跨界的方式进入到原有行业的颠覆者出现。举例来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以及和电动车结合出现的新的模式创新,有可能会使汽车行业最终演变成一个彻底的服务行业,而非如今的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其自身的演进路径,除了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创造新的模式之外,在整个价值链上也会产生巨大的裂变,甚至产生平台级、系统级的颠覆。1.2.2.4制造业态更新和新生态形成工业互联网的第四个特征是支撑制造业态更新和新生态形成。当前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时代,“互联网+一切''(AllinIntemet),或者“一切+互联网”(AllonIntemet)是时代大潮,谁也逃不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业态的更新成为必然,使新生态的形成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对于资源"数字藩篱''的破除,使得共享经济新生态逐渐形成。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以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为典型的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业态更新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产品”转型为提供“产品+服务”,如沈阳机床的i5云制造系统,将传统机床产品销售转型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按时租用机床加工服务的全新业态,并进一步吸引生产线物流服务商、机床维修服务提供商等生态伙伴,形成更有活力的生产性服务生态。1.3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1.3.1 主要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当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引起了美国、德国、中国等制造业大国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各国普遍以产业联盟方式快速推动本国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生态的发展。以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德国工业4.0平台、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为代表的产业联盟组织在工业互联网方面迅速推进。主要进展情况如下。1.3.1.1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GE公司联合另外四家IT巨头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InternetConsortium,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He成立于2014年3月,由GE联合AT&T、思科、IBM和英特尔发起。HC致力于构建涵盖工业界、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ITn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ICT)界和其他相关方的产业生态,推动传感、连接、大数据分析等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协同其他机构尤其是标准组织解决标准规范等问题。截至2015年底,HC已经发展了200多名成员,成员分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美国HC以参考架构、测试床、应用案例为工作抓手,从企业案例阶段向产业推广阶段快速推进,强化工业互联网在大型工业企业中开展广泛应用,同时建立面向行业的测试床,以此为基础向全球范围开展产业辐射与标准推广。(I)整体实施方面。在国家工业制造战略框架下,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牵头,产业界参与,共同制定以数据共通为核心的标准,构建包括机器、产品、系统与人在内的工业互联体系,实现美国先进制造战略。(2)资金支持方面。2013年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支撑专项“(AMTeeh),先后投入900万美元支撑了19个标准化项目的研发推进。以20142015年3月支撑美国国家国防制造与加工中心(NCDMM)的项目为例,其内容是建立开放式的机器互操作标准,简化机器、装置和软件应用的接口。(3)具体推进组织方面。以美国IlC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代表整合主要企业的需求,围绕产业发展展开一系列研究。参考架构、测试床、应用案例是HC关键工作抓手。IIC正以参考架构为牵引,通过企业自主设立的应用案例组织垂直领域的应用研究,支持测试床的设立来提供检验支撑,并借力其他标准组织的力量,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的落地进程。牵头搭建并完善参考架构,指引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IIC发布了参考架构V1.0版,其功能架构涉及商业、运营、信息、应用和控制五大功能范畴,以及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弹性、互操作性、连接性、数据管理、高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动态组合九大系统特征。IIC在功能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由边缘层、平台层和企业层组成的系统架构,确定了各层涵盖的软硬件系统和网络。目前,IIC正着力于完善和细化参考架构,涉及包括整体架构、安全、分布数据管理、工业数据分析、连接性、互操作性等关键通用技术领域。 广泛收集应用案例,着重关注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IIC目前设立搜集了22个应用案例,涵盖先进制造服务业、智能电网和安全等多个产业领域,各案例的牵头负责单位有GE、英特尔和富士通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有一些不那么知名的行业专业性企业。IIC正构建垂直领域的应用案例分类分析表,以便体系化地在参考架构下进一步推进应用。 支持设立测试床,提供参考架构、技术标准和安全方案的验证支撑。目前己立项批准了十余个测试床项目,涵盖高速网络、半自动货车运输和自动驾驶、厂房设备和工具跟踪、预测性维护、生产质量管理等;待审批项目一个,为针对柔性制造的时间敏感网络(TSN);11C同时启动了智能电网、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测试床项目。IlC正考虑在欧洲、日本和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推进测试床项目落地,以此来扩展联盟的影响力。测试床安全成为关注,IIC要求测试床根据C2M2模型(信息安全能力和成熟度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估结果和改进效果将向安全工作组进行汇报。 HC还积极推进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协作。IlC侧重分析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需求,并将这些需求通过联络函方式告知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开展相关标准制定。IIC设有联络函工作组,目前梳理了20多个关联标准化组织并逐步建立联系,其己向电信、电工、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多个标准化组织发出联络函,如IEEE、W3C、IPSO、3GPP、ISo/IECJTC1、OSG.ITU.DlN等,通告工作进展,交换标准化信息。为推进工业互联网研制标准以及全球化标准协作,标准化需求将由HC直接向组织进行反馈。1.3.1.2 德国工业4.0平台(PlatformIndustrie4.0)“工业4.0”在德国政府发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被列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了“工业4.0”计划,并且获得了德国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弗劳恩霍夫协会以及西门子公司率先将这一概念应用在其生产开发领域。德国“工业4.0平台”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以西门子、博世、SAP等领先企业的“工业4.0”关键部件产品与工业软件系统为抓手,在全球大量输出“工业4.0”核心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高度重视技术标准推广与合作,广泛开展与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工业互联网标准对接与整合。(1)整体实施方面。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提出了八个领域的重点任务,包括:建立标准化的技术体系;掌握复杂系统的管理技术;建设工业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确保生产安全与信息安全;重新设计工作岗位与内容;持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相应的法规和监管机制;提高各类资源的运用效率。标准化被德国政府在“工业4.0”战略的8项行动中的排在第一位,表明要实现不同企业间的网络连接和集成就有必要开发出一套单一的共同标准,从而促进标准化和参考架构。2013年12月,“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提出了12个需要制定标准化的产业,其中包括体系架构、用例、安全等交叉领域、技术和组织流程、产品研发、通信平台等。2015年4月,工业4.0实施战略明确将有待标准化数量聚焦到价值链标准、网络通信标准、企业分层标准等。(2)资金支持方面。德国政府总共投资10亿欧元为推进“工业4.0”的发展,促进工业领域新一代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并且将“工业4.0”列为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之(3)具体推进组织方面。为推进“工业4.0”的发展,以及推动“工业4.0”参考体系和标准化的制定,2015年3月,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教育和研究部联手启动了升级版工业4.0平台建设,并且设立平台指导委员会和六大工作组。该平台目前结合工业视角及现有标准,基于“信息物理生产系统“,分别从功能、价值链以及工业系统三个角度建立了参考体系模型,重点打造以数据为导向的工业智能化蓝图。标准化的制定作为目前创新发展的助力器,主要由于“工业4.0”将会针对以系统为基础的生产活动,从而产生新的标准。因此,德国以及全球例如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德国电气电工信息技术委员会(DKE)、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盟的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等的标准化工作组织,都表明会将“工业4.0”相关标准化制定作为长期发展的工作。1.3.1.3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lI)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该战略通过“三步走''最终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业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国家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变革的关键共性基础,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制造业、通信业、互联网等企业于2016年2月1日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nianCeOflndUStriaIInternet,AID,现有会员单位206家,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1)整体实施方面。2016年1月,工信部、国标委共同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其中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参考模型,同时阐述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建设内容。(2)资金支持方面。国家共投资110.8亿元支持智能制造的发展,不仅启动了智能制造专项,同时通过93个重点项目的立项,大力支持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应用,其中智能制造专项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43项,政府对标准化支持力度显著。(3)具体推进组织方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制造业、通信业、互联网等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16年2月1日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截至2017年2月,会员单位达到320家。为推动工业互联网热点问题的研究、标准研制、技术试验验证、产业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联盟下设总体组、需求组、安全组、技术与标准组、试验平台组、产业发展组、国际合作组共7个工作组,以及工业大数据、边缘计算、知识产权3个特设组。2017年2月,An主办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年度技术白皮书(2016)及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V1.0o此外,为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我国正筹建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HC中国分部,并探索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形成对接关系。1.3.2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现状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雏形刚刚开始显现,随着跨系统、跨企业互联交互需求的增加,对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主要指制造体系中与数据采集、传送、处理、反馈等相关的产业环节,涉及制造环节中的信息系统集成、工业网络互联、工业云和服务、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方面。(1)信息系统集成。国内的工业系统集成集中了全球所有重要的集成厂商,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集成企业的产业发展环境相对恶劣,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同时.,由于系统集成业务大多为非标准化,可复制性较低,国内企业大多面临核心技术薄弱、应用领域单一等问题,因此现阶段国内集成商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一些关键芯片和核心软件环节依赖国外产品O(2)工业网络互联。网络互联包含工厂内部网络和工厂外部网络。我国在工厂外部网络相关产业方面己经有较好的基础,在工厂内网络方面,EPA、WlA-PA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被纳入网络互联国际标准,形成了较好的技术基础。随着工业互联网中无线技术的应用拓展,未来面向无线化、IP化的网络互联技术和产品标准将成为重点。此外,资源标识和寻址技术是实现资源管理、信息互通、设备设施互联的基础,需加强统筹考虑。(3)工业云和服务。我国云计算和数据服务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服务企业及自主研发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在大数据平台服务器、NOSQL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产品方面有所积累。但是,工业云服务尚处于探索期,工业领域算法和模型、基于多种云架构的PaaS平台、以大数据分析功能为核心的开放云平台等方面与国外差距巨大,因此在数据规范、云平台、云服务方面亟须标准化。(4)工业互联网安全。目前业界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研究及产业支持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业生产过程将不断灵活化、柔性化,企业、用户、产品之间将高度协同、开放、共享,工业互联网安全边界越发模糊、攻击面不断扩大,未来安全将向设备、数据、服务全方面渗透,成为影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亟须从技术、管理、服务等多角度协同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环境。第二章工业互联网总体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工业互联网产业模式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应用价值链,以互联网为基础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系统,同时为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核心的综合信息资源设施。工业互联网的诞生及发展受到了全球各个主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产业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工业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全新生态系统,包含了信息技术领域以及工业的各个过程和要素,是一项前瞻性以及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如上文中提到,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系统的全新的产业,为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核心的综合信息资源要素。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包括总体技术(体系架构、模式体系、标准体系等)、基础技术(物联网、网络通信、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安全等)以及应用技术(网络化协同制造、智能制造、云制造等)等在内的系统化工程技术体素。从本章开始,本书将着手从技术维度阐述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并将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应用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和应用生态为读者渐次展开。本章内容参考引用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11的内容。作者作为产业联盟理事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代表,参与了该报告主要内容的编著工作。2.1 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工业互联网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系统工程,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包括总体技术、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等在内的技术体系,如图2-1所示。工U运联网总体技术工业互联瞿术体系工U回联网应用技术口E互联网体系架构-工IkSK网标准体系MS联网产业横式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 WIW歌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化协同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智MI云制造技术图2-1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工业互联网的总体技术主要是指对工业互联网作为系统工程开展研发与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整体性技术,包括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各类标准规范构成的标准体系、产业应用模式等。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包括从工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层面支撑工业互联网系统搭建与应用实施的各类相关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工业大数据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基本可从网络、数据、安全三个维度划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技术包括基于工业互联网开展智能化大制造的各类模式及应用,从层次上包括智能化先进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以及智慧化云端制造等。2.2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基于全面互联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网络、数据、安全是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视角的共性基础和支撑。从工业智能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工业互联网将构建基于网络、数据、安全的三大优化闭环。一是面向机器设备运行优化的闭环,其核心是基于对机器操作数据、生产环境数据的实时感知和边缘计算,实现机器设备的动态优化调整,构建智能机器和柔性产线;二是面向生产运营优化的闭环,其核心是基于信息系统数据、制造执行系统数据、控制系统数据的集成处理和大数据建模分析,实现生产运营管理的动态优化调整,形成各种场景下的智能生产模式;三是面向企业协同、用户交互与产品服务优化的闭环,其核心是基于供应链数据、用户需求数据、产品服务数据的综合集成与分析,实现企业资源组织和商业活动的创新,形成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如图2-2所示。用户(消费者/企业用户)产业视角上二匣甩、互照网视角图2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12其中,“网络”是工业系统互联和工业数据传输交换的支撑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表现为通过泛在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健全适用的标识解析体系、集中通用的应用支撑体系,实现信息数据在生产系统各单元之间、生产系统与商业系统各主体之间的无缝传递,从而构建新型的机器通信、设备有线与无线连接方式,支撑形成实时感知、协同交互的生产模式。“数据”是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包括数据采集交换、集成处理、建模分析、决策优化和反馈控制等功能模块,表现为通过海量数据的采集交换、异构数据的集成处理、机器数据的边缘计算、经验模型的固化迭代、基于云的大数据计算分析,实现对生产现场状况、协作企业信息、市场用户需求的精确计算和复杂分析,从而形成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以及机器运转的控制指令,驱动从机器设备、运营管理到商业活动的智能化和优化。,安全,是网络与数据在工业中应用的安全保障,包括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综合安全管理,表现为通过涵盖整个工业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避免网络设施和系统软件受到内部和外部攻击,降低企业数据被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确保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性,实现对工业生产系统和商业系统的全方位保护。2.3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依据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各环节,综合考虑安全及互联需求,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3所示),主要包括总体、基础共性、应用三大类标准,其中基础共性标准包括网络互联标准、标识解析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工业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JL*务化Ial伸标准一 J,个性化定i"l网络互总体标准工业互联用 数榭标准安全标准业II*MI?ltfl林冷 _ pln-lltt! 招分析标准一««安全标<SSNa安全ttA及务标准R全不地支撑标麻工工业瓦Rl刑大数«|务lml一应用支獐标准标识解析标准应用安全标准控"安全标准IM络安全标淮上工l互联IH敛|«交换帜l一JLltlll联与与ll标准L 应用支支的谀标ll-工互联IMIi 务尿ll-LSfiSASJ:工立五IIM平白标准3L|»|构 X 识互看Ifrl标ll -H设著与中间件标ll H .|«|Q交互钵准 H 与处司标ll2 互Igl互通标|«| Sss 内 M 络 标 在图23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2.3.1 工业互联网总体标准体系总体标准主要规范工业互联网的总体性、通用性、指导性、指南性标准,包括术语、需求、体系架构、测试评估、管理、导则等标准。其中:(1)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工业互联网主要概念认识,为其他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中的术语用法提供依据。标准主要涉及工业互联网领域下的场景、技术、业务等主要概念分类和汇总、新概念定义、旧术语完善、相近概念之间关系等。(2)通用需求标准主要给出工业互联网在流程工业、离散工业、产品服务化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以及满足这些应用场景的能力型需求,包括功能、安全、性能、可靠性、管理等需求。(3)体系架构标准用以统一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规范工业互联网通用分层模型、总体架构、主要功能实体、接口要求以及工业互联网共性能力要求。(4)测试评估标准包括评估指标体系和认证评估方法。用于规定针对不同智能化对象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指标。(5)管理标准包括工业互联网建设及运行中所涉及的相关管理标准,包括平台运行管理、服务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6)导则主要对于工业互联网建设和运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