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编制说明.docx
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修订说明一、工作简况(一)项目来源2022年5月17日,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公布江西省地方标准集中复审结论的通知(赣市监标20225号),要求我单位根据标准复审的有关规定,对地方标准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DB36"5852010)进行修订。(二)起草单位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三)主要起草人XXX二、编制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承载万物,土壤生养万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组成、性质及污染状况对城市绿地建设、城市区域环境质量及人们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绿化栽培水平,规范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确保绿化植物栽培质量是十分必要与及时的。经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2011年发布了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1),2016年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起草修订了该行业标准,CJ/T340-2016较旧版本有20余项主要技术指标发生了变化。但是,2010年的地方标准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较以上行业标准均更早发布实施。为了将南昌市园林绿化栽植土质量与行业标准更加有效衔接,本次修订结合绿化行业近十余年来所进行的园林绿化栽植土质量相关科研成果,在分析调查了全市7个行政区15个公园的土壤理化性状,明确了定量标准与检验方法,增加了土壤入渗率和质地作为主控指标,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修订标准的实施将对今后园林绿化行业进一步规范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更有利于本市园林行业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和绿地土壤质量的提高。综上,为了规范绿地种植土壤质量,更好地与现行行业标准衔接配套,对2010年发布实施的地方标准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DB36/T585-2010)进行修订,以提高标准适用性和实用性。三、编制进度在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写组对江西省近年来的已建成绿地和新建绿地种植土壤开展了调研采样,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整理了南昌市绿地土壤质量现状,先后经历了标准修订稿初稿研究与编写、标准文本征求意见等阶段。本标准的修订工作从2022年6月下旬开始,具体进度说明如下:第一阶段:成立标准修订组,召开修订研讨会(2022年6-7月)o首先成立标准修订组,主要是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然后召开标准修订研讨会,确定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根据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分步开展工作。第二阶段:资料查询和调研阶段(2022年8月-12月)。根据制定的技术路线,收集和查找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行业标准,了解相关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制定南昌市绿地土壤质量调研方案,对市内7个行政区15个公共绿地土壤进行现场调研采样。第三阶段:实验结果汇总及分析(2023年1月-5月)。对绿地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检测分析,收集、汇总和分析实验数据,掌握不同植被条件下绿地土壤质量现状。第四阶段:完成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2023年6月-7月)。根据资料分析结果及南昌市绿地土壤现状分析,对原标准内容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形成标准需要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修订初稿。第五阶段:网上征求意见(2023年7-8月)。将形成的预审稿提交至江西省标准化业务管理平台,由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平台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一个月。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南昌市公园事务中心等6家单位征求省内各方面的意见,再将网上的意见反馈汇总后,形成网上意见反馈汇总表。第六阶段:形成定稿(2023年9-10月)。由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省内相关专家、起草单位等相关人员召开组织标准技术审查会议,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以及网上公示的意见表对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定稿等。四、编制原则和确定本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一)本标准的编制原则1.1 科学性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6600-2018)、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和森林土壤分析方法(LY/T1210)、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等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国内各省市的标准制定情况,并经过多方调研和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园林绿化栽植土质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参照了先进城市相关经验,并结合江西省具体实际情况而制订。1.2 适用性本标准的修订为指导全省园林绿化通用种植土、花坛、花境、树坛、草坪、屋顶绿化、容器苗及保护地等不同类型园林绿化用土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规定了不同类型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的基本指标要求,在本地区适用性较广。1.3 可操作性本标准结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实践经验,同时结合了南昌多年的基础数据,并根据江西园林绿化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编修。各项指标采用的技术指标意义明确,与行业标准衔接性高,指标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二)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编制地方标准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过程主要参照了以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绿化种植土壤一一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森林土壤分析方法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矛盾。(三)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四)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和预期效果对标准进行广泛宣传,包括举行土壤知识讲座、培训等,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专业人员逐步理解标准和掌握使用标准;按标准对南昌市现有城市绿地土壤进行普查摸底和分析评价,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良意见与措施,并按计划逐步整改;按标准对全市新建绿地土壤质量进行监测、检测和评价,对存在问题的项目提出改良意见和措施,指导和监督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加强绿地土壤的检测评估,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实施土壤分类管理。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将使我省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该新修订标准的实施将对今后园林绿化行业进一步规范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更有利于本市园林行业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和绿地土壤质量的提高。可为城市绿地不同植被的土壤质量提供指导与参考,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土壤进行针对性改良,可以规范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及管养中对于园林栽植土的质量要求,从而保障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生长介质条件,全面提高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水平,促进园林植物生长繁茂,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绿化效能。五、主要修订内容和修订理由5.0修订原标准名称: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修订为: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修订理由: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DB36/T585-2010)属于省级地方标准,可在全省范围内推荐使用,删除南昌市。同时,本标准根据不同栽植土用途制定了要求,分为有效土层厚度要求、主控指标技术要求及理化指标技术要求,故将其更名为质量要求较贴切。城市绿地栽植土壤主要取自当地红壤资源。江西是我国亚热带红壤集中分布的主要地区,成土母质类型以泥质岩类、酸性结晶盐类和石英岩类风化物为主,土壤类型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土壤本身偏中性和酸性,对酸性缓冲能力弱。红壤面积有1053万hn。占全省总面积的70%,其中红壤丘陵区占90%以上。张啥等人利用1985年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耕层(0-25Cnl)土壤样点数据,分析了江西省丘陵区土壤近30年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酸碱度5种养分要素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土壤养分有升有降,以升为主。除全氮和有机质的变异系数增大外,其他养分的变异系数都有所减小,说明江西省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中等强度的空间分异规律,且随着耕作制度、施肥方式和田间管理措施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表现为逐渐减弱的趋势。30年来江西省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总体含量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全钾含量有所降低,且土壤PH值呈现出弱酸化的趋势。5.1 修订原标准前言5 .1.1原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修订为: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修订理由: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已作废,被GB/TL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代替。6 .1.2原标准:本标准由南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修订为:本标准由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提出。修订理由:单位名称变更。5.L3原标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昌市园林绿化局、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本标准由南昌市园林绿化局负责解释。修订为: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本标准由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负责解释。修订理由:因事业单位改革。5.2修订范围原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南昌市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修订为:本标准规定了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绿化栽植土壤。修订理由: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定义参考绿化种植土壤现行行业标准,具有广泛适用性,同时本标准在地域上的应用范围为江西省。5.3修订3.7条款原标准:适宜园林植物在设施环境下生长的土壤。修订为:适宜园林植物在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条件下生长的土壤。修订理由:原定义不够详细。5.4增加条款3.9-3.23术语和定义原标准:未设置客土、土壤PH值、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石灰反应、阳离子交换量、容重、有效土层、总孔隙度、质地及入渗率这14项术语的定义。修订为:为了加强与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有效衔接,新增了客土、土壤PH值、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石灰反应、阳离子交换量、容重、有效土层、石砾、总孔隙度、质地及入渗率这些术语的定义。3.9客±soilsfromotherplaces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的外来土壤。3.10土壤酸碱度soilacidityandalkalinity土壤的酸碱性,用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表示,即PH值=-logH+opH<4.5为强酸性;在4.55.5之间为酸性;在5.565之间为微酸性;在6.57.5之间为中性;在7.58.5之间为碱性;>8.5为强碱性。3.11土壤水溶性盐含量soilwater-solublesalts土壤中水溶性盐分的总量,检测方法主要分质量法和电导法,质量法单位为克每千克(g/kg);电导法直接用电导率即EC值表示,单位为毫西门子每厘米(mSCn1)。3.12土壤有机质soilorganicmatter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单位为克/千克(g/kg)o3.13土壤水解性氮hydrolyzablenitrogen土壤中较易矿化和被植物吸收的氮,又称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的矿物态氮(铉态氮、硝态氮)和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氮),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o3.14有效磷availablephosphorus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一般包括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态磷酸根,以及一些易溶的无机磷化合物和吸附态磷,单位为毫克/千克(mg/kg)。3.15速效钾availablepotassium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钾,包括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单位为毫克/千克(mgkg)o3.16石灰反应limereaction指土壤中的碳酸钙与盐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在一定气温和气压下密度,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并换算为碳酸钙的质量,单位为克/千克(gkg)o3.17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capacity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的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厘摩尔每千克cmol(+)kg。3.18容重soilbulkdensity单位容积土壤的质量,单位为兆克每立方米(Mg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n?)。3.19总孔隙度soilporosity;指土壤中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率。3.20有效土层effectivesoillayer能满足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厚度,单位为米(m)o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壤厚度。3.21石砾gravel有效粒径大于2mm的石粒。3.22质地soiltexture土壤中不同粗细的土粒(黏粒、粉粒、砂粒)组成比例的综合度量。注:通常有砂土、壤土和黏土3种类型。3.23入渗率soilinfiltrationrate土壤水饱和或近饱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截面向下渗漏的水量,又称土壤渗透速率。用饱和导水率(Kfs)来表示,单位为毫米每小时(mmh)o修订理由:参考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行业标准及相关园林绿化栽植土壤质量要求的地方标准。5.5修订原标准4分类根据园林植物栽植土的用途可以分成:通用栽植土、草坪土、花坛土(花境土)、树坛土、容器栽植土、保护地栽植土和屋顶栽植土。修订理由:园林植物栽植土的用途很广泛。修订为:根据园林植物栽植土的用途可以分成:通用栽植土、草坪土、花坛土(花境土)、树坛土、容器栽植土、保护地栽植土和屋顶栽植土等。5.6修订原标准5要求5.6.1原标准5.L1:应具有满足园林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不得有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混入。有害物质控制按GB15618-1995执行。修订为:园林绿化栽植土应疏松、无异味且无大于20mm的石粒、砖块等不可降解的外来物料。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严禁混入园林绿化栽植土,有害物质控制按GB36600-2018执行。栽植土应无可见的虫卵、菌丝及地下有害动物,原土中的有益动物应保留。修订理由:将园林植物生长条件具体化,原有害物质执行的控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已经作废,被GB15618-2018代替,现更新。增加对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的规定,对类似蚯蚓等有益生物应保证其生存条件,发挥其对土壤的有利生态作用。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在实践中树立对土壤处理、消毒的生态理念;同时也可使土壤更具有自然生态特性。5.6.2删除5.L3条款,栽植喜酸性植物的土壤,PH值应控制在5.06.5。修订理由:很多喜酸性植物对土壤酸性程度的要求不同,无法具体到某一个范围,有些喜欢酸性植物如杜鹃、八仙花也可以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生长良好。5.6.3修订5.1.4条款:栽植土最低厚度要求应符合CJJ/T82-1999规定。修订为:栽植土最低有效土层厚度要求应符合CJJ/T82规定。修订理由:CJJ/T82-1999已经作废,由CJJ/T82-2012代替。为了方便引用其最新版本,将该引用标准的日期删除。5.6.4增加51.7条款:不透水层上栽植植物时,栽植土应能顺畅排水且具有良好蓄水能力和团粒结构。修订理由:对于园林绿化施工遇到不透水层时,对种植土壤提出具体要求,保证植物存活率。5.65增加51.8条款:重金属镉、汞、神、铅、辂元素总量、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四种异构体和苯并立四种衍生物含量总和应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风险筛选值的规定。增加理由:很多公共绿地空间与人有密切接触,对栽植土环境质量提出具体要求。5.66将5.2理化指标表1拆分为三个表,根据乔木和灌木大小明确有效土层厚度要求,增加了入渗率和质地要求。修订理由:原表1理化指标行数较多,不方便查阅,拆分为表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要求,表2-园林绿化种植土壤主控的指标技术要求,和表3-土壤理化指标的技术要求。为了对标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在表1增加了入渗率和质地要求。土壤入渗性能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土壤表层渗析吸到剖面的水量,土壤入渗直接影响着城市地表径流和瞬时洪涝。南昌中心城区绿地土壤饱和入渗率变化范围为1.25-288.46mmh,均值为51.98mmho若按2016年住建部颁布的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要求一般绿化种植的土壤饱和入渗率不小于5mmh,那么南昌中心城区有65.57%绿地土壤大于5mmh,南昌绿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大部分符合标准要求。南昌城区绿地土壤饱和入渗率变异系数为L06,可能是由于南昌城区不同绿地养护方式和管理差异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土壤入渗率受众多土壤因子影响,本身空间变异较大。南昌市公园绿地土壤容重最大值为1.67gcm最小值为0.16gcm3,均值为1.32gcf(表1),均值符合绿化种植土壤标准中要求土壤容重小于1.35gcf,但有55%绿地土壤密度大于L35gcm3,不符合标准要求。土壤容重过大,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如容重达到L40gcf将限制根系生长。南昌城区有44.26%绿地土壤容重高于L40gcm3,已严重危害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省内其它地市园林绿化土壤也有类似特征。南昌市公园绿地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18%59.23%,均值为42.91%,而一般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总孔隙度为40%56%,南昌城区有60.87%绿地土壤总孔隙度大于(或等于)40%o表1南昌主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参数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容重(g/cn?)1.670.531.320.220.16总孔隙度(%)59.2318.0042.918.520.20入渗率(mmh)288.461.2551.9855.031.06不同规格乔灌木要求的有效土层厚度不同。根据CJJ/T82-2012第4.1栽植基础明确了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胸径220Cnl的乔木要求有效土层厚度2180Cnb胸径20CnI的乔木根据根系深浅细化了不同要求,深根及浅根分别要求土层厚度2150Cm及100cm0土壤物理性质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不比其他性质低,有时甚至是决定植物生长的最关键因素。土壤物理性质退化成为我国城市绿地最主要的障碍因子,特别是我国在绿地建设过程中使用推土机等重型机械,加上绿地建成后人为践踏严重,致使绿地土壤严重压实和积水严重,土壤排水性差和质地结构遭到破坏是我国新建绿地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土壤入渗要比土壤容重等物理指标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绿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排水能力大小,而且土壤入渗大小也直接决定绿地雨水蓄积和排放能力,这也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国内在绿地设计时采纳“雨洪”利用的先进理念,但对土壤入渗能力的要求却忽视了,绿地对雨水蓄积和排水作用必须通过土壤入渗才能真正实现。5.7修订原标准6检验方法5.7.1增加6.1取样送样:绿化种植土壤的取样送样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修订理由:为了标准整体结构的连贯性,将绿化栽植土的取样送样内容摘出来,单独一个附录附在正文的后面,作为规范性附录。5.7.2修订原标准6.1PH值:按LY/T1239-1999中规定的电位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39中规定的电位法(水土比2.5:1)测定。修订理由:LY/T1239-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要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39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不同的样品比如普通土壤、盐土、枯枝落叶层及泥炭层测定酸碱度时,样品与浸提液比例不同,根据行业标准推荐及长期试验积累,本标准采用水土比2.5:1的电位法测定PH值。5.7.3修订原标准6.2EC值:按LY/T1251-1999中规定的电导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51中规定的电导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51-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39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4修订原标准6.3有机质:按LY/T1237-1999中规定的重锯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37中规定的重辂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37-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37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5修订原标准6.4有效氮:按LY/T1229-1999中规定的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28中规定的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28-1999已经作废,被LY/T1228-2015替代。现将引用标准LY/T1228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6修订原标准6.5有效磷:按LY/T1233-1999中规定的盐酸-硫酸浸提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32中规定的盐酸-硫酸浸提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33-1999已经作废,被LY/T1232-2015替代。5.7.7修订原标准6.6速效钾:按LY/T1236-1999中规定的酸溶火焰光度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34中规定的酸溶火焰光度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36-1999已经作废,被LY/T1234-2015替代。5.7.8修订原标准6.7石灰反应:按LY/T1250-1999中规定的气量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50中规定的气量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50-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50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9修订原标准6.8阳离子交换量:按LY/T1243-1999中规定的乙酸锭交换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43中规定的乙酸核交换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43-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43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10修订原标准6.9容重及总孔隙度:按LY/T1215-1999规定的环刀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15中规定的环刀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15-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15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11修订原标准6.10有效土层:按CJJ/T82-1999规定的方法测定。修订为:按CJJ/T8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修订理由:CJJ/T82-1999已被CJJ/T82-2012替代。将删除引用标准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7.12修订原标准611石砾含量(质量比):按LY/T1225-1999中规定的吸管法测定。修订为:按LY/T1225中规定的吸管法测定。修订理由:LY/T1225-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25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 7.13增加质地检验方法6.12质地:按LY/T1225中规定的密度计法测定修订理由:为了与本标准技术指标相衔接。5. 7.14增加入渗率检验方法6.13入渗率:按LY/T1218中规定的环刀法测定修订理由:为了与本标准技术指标相衔接。5.8 增加7.1检测和计算所得数值的修约:本标准中质量指标合格判断,应符合GB/T8170中修约值比较法的规定。修订理由:原标准未对修值方法提出具体的参考标准。5.9 修订原标准7.2判定规则:检测时必须加标准样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不符合的要重测。对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进行一次复检或送第三方检测机构仲裁。复检结果仍有不合格项目则判定为不合格。修订为:园林绿化种植土壤pH、EC值、有机质、质地、有效土层、入渗率6个主控指标是必测指标,应全部符合技术要求,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则该土壤视为不合格。对园林绿化景观要求较高的种植土壤,如植物园、公园、花坛、花境等,每个样品应符合表3的规定: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总孔隙度、石灰反应、阳离子交换量、容重和石砾含量8项指标中至少6项指标符合要求,且未达到技术要求的检测值应控制在标准值的±20%范围内,否则,该土壤视为不合格。修订理由:本部分规定了园林栽植土壤质量的评定方法。原标准没有明确土壤检测时不合格项目的数量,同时为了更好与现行行业标准有效衔接,对于通用栽植土确定土壤pH、EC值、有机质、质地、有效土层、入渗率6个主控指标是必测指标;对于质量较高的园林植物栽植土,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总孔隙度、石灰反应、阳离子交换量、容重和石砾含量8项指标中至少6项指标符合规定。5.10将原表7.1采样要求合并到附录A中,并对其中条款进行修订:5.10.1新增儿1采样准备:人员准备、取样器具、技术准备、现场记录等应符合CJ/T340的规定。5.10.2修订7.L1样点选择:根据规划和栽植土的面积确定采样点数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样点。修订为:根据种植土壤类型、质地、面积大小、植被或拟种植植物种类确定采样点数量,选择代表性的样点。修订理由:原标准对样点选择的规定不够准确完整。5.10.3修订原标准7.1.2采样方法:按“S”形方法采集5-10个样点组成一个混合样,样品重Ikg左右,用于化学性状分析;同时,用环刀取原状土,取6个环刀样作为一个样品,用于物理指标测定。修订为A.3采样方法:在“S”形方法在确定的土壤取样点上,用小土钻或用小土铲垂直向下切取一片上下厚度(至少23cm)的土块组成1个取样点,采集510个取样点组成一个混合样,根据四分法去掉多余的土壤,依此方法直至最后保留Ikg左右的土壤混合样用于化学性状分析;环刀取样按本标准检测方法规定。将土壤混合样装入样品袋密封,袋内、袋外分别放置一个标签,内容包括每个样准备标签两张,内容包括地点、日期、深度、类别和采样人。修订理由:原标准未明确采样细节及样品筛分方法。5.10.4修订7.1.3采样点密度:通用栽植土每100OOln2,草坪土、花坛土(花境土)、保护地栽植土每100onI2和屋顶栽植土每一个屋顶分别至少取一个化学和物理性状分析样,采样深度为030cm,通用栽植土不足100OOn草坪土、花坛土(花境土)、保护地栽植土不足IOoOm2也取一个化学和物理性状分析样。树穴土分。30CnI和3060cm两层,每50株树至少采集一个剖面样。容器栽植土若已栽植的按统计方法随机抽样,或在栽植前对要使用的制备土进行检测。修订为:A.4采样点密度取样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绿化面积、绿化形式及土质均匀度。A.4.1不同绿化形式A.4.L1通用栽植土及草坪土:一般每IOoOOn取I2组混合样,每个混合样至少由5个取样点组成;小于10000m2,取1组土壤混合样,土质不均匀适当增加取样密度。A.4.1.2花坛土(花境土):以50100m2取1个混合样,由510个取样点组成。A.4.1.3树坛土:每50株树分030CnI和3060cm两层各一组混合样,取样区域不满50株按50株计。A.4.L4容器栽植土:以50100nI2取510个土样作为一个混合样。A.4.1.5保护地及屋顶栽植土:一般每IoOOnI2,取1组混合样,至少由5个取样点组成;小于1000m2,取1组土壤混合样。A.4.2客士为主的绿地应根据客士的来源和客土的量确定采样点数,不同来源的客士应分别取样,一般以每100200m3取1个混合样,由510个取样点组成;如果客土土壤性质差别不大,可放大取样密度。修订理由:根据不同园林栽植土种类或绿化形式分别明确采样点密度,参考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的附录A土壤的取样送样制定。5.10.5修订7.L3对采样深度的要求:通用栽植土、草坪土、花坛土(花境土)、保护地栽植土采样深度为030cmo树穴土分O30Cnl和3060cm两层,每50株树至少采集一个剖面样。修订为:8.5取样深度A.5.1一般情况:分层采样组成土壤混合样,即不同采样点同一层次采的样品混合后作为该层次的土壤混合样;如果土壤30cm以下取样困难或差异不大,可以选择一个有代表性取样点组成该层的混合样。A.5.2绿化植物种植前的绿地本底调查:种植草本植物或小灌木的绿地采030CnI一层;种高大乔灌木的绿地采030Cm和3060Cm二层;必要时根据需要采更深的层次。A.5.3已种植绿化植物的:可以根据检测的实际需要确定采样的深度或是否需要分层采样。1)一般根据绿地或者植物类型来确定采样层次:花坛、花境、草坪、保护地采030cm一层;中小乔木和灌木采030cm、3060CnI二层;高大乔灌木采030cm、3060cm二层或。30cm、3060CnI和6090CnI三层;必要时根据需要采更深的层次。2)也可根据植物根系分布的多、中、少分几个层次分别采样,确保检测数据能更真实代表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实际情况。修订理由:参考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的附录A土壤的取样送样,根据一般情况、绿地本底调查、绿地或者植物类型分别明确取样深度。5.10.6修订原标准7.L5采样准备:每个样准备标签两张,内容包括地点、日期、深度、类别和采样人。修订为A.6现场记录A.6.1每个样准备标签两张,对采好的混合样标明样品名称、土壤类型、采样地点、深度、采样人、日期等标识;A.6.2对采样点种植植物等情况进行描述,有图纸的将采样点标识到图纸中,有条件时可进行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并做好记录。修订理由:增加有图纸得可将采样点标记到图纸上,或做好系统定位。510.7新增47采样时间A.7.1采样应避开暴雨后或炽热阳光,宜在土壤干湿度适宜时进行。.7.2采样宜在种植的前15天进行,不合格及时改良修复,直至改良修复合格后才可进行绿化种植。修订理由:采样时间对样品均匀性和物理性状关系密切5.10.8修订原标准7.L4样品的制备:按LY/T1210-1999中规定的方法制备。修订为:A.8样品制备土壤样品的制备步骤包括风干、研磨、过筛、混合分样、贮存,具体按LY/T1210中规定的方法制备。修订理由:LY/T1225-1999虽是现行标准,但颁布时间较久,有可能修订,故将引用标准LY/T1225删除日期,以便引用其最新版本。5. 10.9新增A.9样品保护与送样A.9.1现场采好的混合样应放在干净的塑料袋、纸袋或瓶子中封存,避免日晒雨淋或被污染破坏,在见证员的见证下护送至检测机构。.9.2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器具或容器进行采样和保存样品。修订理由:样品的储存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附件1: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表标准名称: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起草单位: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联系人:王小慧电话:131778938692023年8月4日填写序号地方标准章条编号意见内容意见来源(提出人及单位)处理意见备注11本标准为江西省地方标准,适用全省,建议将“本标准适用于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省内其他地市亦可参照执行”修改为“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园林植物栽植土质量要求J宋小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纳23.7建议将“设施环境”改为“设施条件”。宋小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纳3附录A.2建议将“根据植土壤类型”的“植”删除。宋小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纳4附录A.3;A.7.2;附录.4单位或时间要统一,厘米-用Cm表示,天-用d表示;写法要统一,有“510个“,又有“5个10个”。宋小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纳5附录A.5.3建议将“高大乔灌木采OCm-30ci30cm90CIn二层或”修改为“高大乔灌木采OCm30cni、30cm60Cln二层或宋小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纳63.16“石灰反应”未具体定义,建议补充。刘益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采纳73.20“有效土层”定义不准,有效土层厚度: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层厚度。刘益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采纳83.21石砾的概念不准确。砾石:粒级介于2256mm的沉积物。分为粗砾(64256mm)中砾(864mm)和细砾(28mm)三种,砂石:粒径为0.0742mm的矿物或岩石颗粒称为砂,粒径大于2mm的称为砾或角砾刘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部分采纳土壤学的定义与绿化种植土壤行业标准的定义略有不同。93.23“入渗率”概念不准确,土壤入渗率,又称土壤入渗速率或土壤渗透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并未提及饱和还是近饱和。刘益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部分采纳105.1.3建议删除,酸性植物的适宜范围较大,不一定就是5.0-6.5刘益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采纳115.1.5花坛士要消毒,建议其他土也要消毒,是否消毒与土壤原料的来源有关,最好都消毒刘益,仁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采纳123.1建议将wsoilsforlandscapeandgarden”修改为“plantingsoilsforlandscapeandgarden”。连芳清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采纳136.9建议将“按LYT1215规定的环刀法测定”修改为“按LY/T1215中规定的环刀法测定”。连芳清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采纳146.10建议将“按CJJ/T82规定的方法测定”修改为“按CJJ/T8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连芳清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采纳157.1建议将“应符合GB/T8170中修约值比较法的规定执行”的“执行”删除。连芳清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采纳16A.7.2建议将“采样宜在种植的15天以前进行”修改为“采样宜在种植的前15天进行”。连芳清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采纳173.1、3.7“用于”改为“适宜”唐山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采纳184分类建议末尾加“等”唐山江西省林业科学院采纳193.10建议将“土壤的酸碱程度”修改为“土壤酸碱性咎玉亭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采纳207.2.1建议将“应全部符合技术要求。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则该土壤视为不合格”的句号修改为逗号。咎玉亭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采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