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太阳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doc 25).docx

    • 资源ID:728470       资源大小:80.6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太阳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doc 25).docx

    太阳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1总则1.0.1为积极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规范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工程验收,使住宅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与建筑完美结合,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宜和于我省城乡新建住宅建筑中采用集中和局部供热水的太阳热水系统。改建、扩建的住宅和其他民用建筑中采用太阳热水系统时,可参照执行。1.0.3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做到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1.0.4集中采热的太阳热水系统中,太阳集热器应做成模块,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多样化。1.0.5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7)太阳能利用术语GB/T12936-1991(8)真空管太阳集热器GB/T17581-1998(9)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肮脏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fT18713-2002(10)太阳集热器热性能室内试验方法GB/T18972-2003(11)家用太阳热水器电辅助热源NY/513-2002(12)家用太阳热水器储水箱NY/T514-20023术语、符号3.1术语1 .天球celestialsphere为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辅设的一个半径为无限长的假想球侬基中心按需要可设在观测点、地心、日心或银心等。天体的位置即指沿天球中心至该天体方向在球面上的投影。2 .天轴celestialaxis天球的自转轴。它通过天球中心并平行于地球自转轴。3 .天极celestialpole天轴与天球相交的两个交点的统称。4 .天顶zenith观测点铅垂线向上延长与天求相交的交点。5,天底nadir观测过铅垂线向下延长与天球队相交的交点。6 .秀距离angulardistance天球大圆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圆心角。7 .天球子午圈celestialmeridian天球上通过天顶和天极的大圆。天球队上通过两天极的任一大圆。9 .辐射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或柱子形式的发射或传播。10 .太阳高度角(as)solaraltitude日面中心的高度角,即从观测点地平线沿太阳所在地平经圈(天球上通过天顶和天底的任一大圆)量至日面中心的角距离。11 .太阳方位角(s)solarazimuth地平面正南方向与太阳光线在地平面投影间的夹角。12 .太阳赤纬()solardeclination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13 .太阳时角(3)solarhourangle日面中心的时角,即从观测点天球子午圈沿天赤道量至太阳所在时圈的角距离。14 .日面solardisksun,sdisk在地表观测到的太阳光亮圆形外观,平面视角直径为359.315 .太6日自自solarradiation从太阳发射、传播或接受的辐射能。16 .日照sunshine可使地物投射出清晰阴影的直接日射。以直射辐照度大于等于120±24wm2为阈值。17 .日照时数sunshineduration地表给定地区每天实际接收0日照的时间。以日照记录仪记录的结果累计计算。单位为小时(h)o同议词(实照,时数)。18 .辐(射)照度(E)irradiance照射一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能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单位为瓦(特)每平方为(WAI?)。19 .辐照量度irradiation辐照度对时间的积分。单位为焦(耳)每平方米(J/m2)。20 .太阳集热器(solar)cllector;solarthermalcollector太阳加热系统中,接受太阳辐射并向流经自身的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21 .真空管集热器evacuatedtubecollector管壁与吸热体之间抽成一定真空度的透明管(常为玻璃管)制成的非聚光型集热器。其吸热体具有选择性表面。22 .热管太阳集热器heatpipesolarcollector利用热管做集热和传热器件的太阳集热器。23 .集热器阵列collectorarray连接进、出口管道并排列成适当模式的一组太阳集热器。24 .倾斜角()tiltangle斜放物面与地平面之间所夹的锐角。单位为度(°)o25 .集热循环水箱collectheatercirculationtank太阳集热系统中贮存多次循环加热水的容器及其附件所组成的部件。26 .贮热水箱storageheatertank太阳热水系统中,储存热水的容器及其附件所组成的部件。同义词贮水箱;贮水槽;蓄热器27 .贮热水箱子storageheatertank利用传热工质内部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太阳热水系统。28 .强制循环系统forcedcirculationsystem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与储热器(或换热器)进行循环的循环系统。29 .辅助热源auxiliarythermalsource太阳加热系统中,为了补充太阳能系统的热输出所用的非太阳能加热部件。其中常以电能或燃料化学能作为能源。30 .太阳热水系统solarwaterheatingsystem;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并在必要时与辅助热源配合使用以加热水所需的子系统与部件的组合。通常包括太阳集热系统、辅助加热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及控制系统。31 .敞开式系统opensystem传热工质与大气有接触的太阳热水系统。接触面主要在贮水臬箱的敞开面。32 .封闭系统closedsystem传热工质被完全密封在装置内,不与大气相通的太阳热水系统。同义词密封系统sealedsystem33 .分离式太阳热水系统remotestoragesystem集热器与贮热水箱相互分开一定距离安装的太阳热水系统。34 .整体式太阳热水器integralcollectorstorageheater集热器与贮水箱合为一全的太阳热水器。同义词:整体式太阳热水系统integralcollectorstoragesolarwaterheater集热器与贮热水箱合为一体的太阳热水器。同义词:整体式太阳热水系统integralcollectorstoragesystem035 .集中供热水系统centralhotwatersupplysystem采用集中的太阳集热器和贮热水箱供给一幢或数幢建筑物所需热水系统。36 .太阳能供热量solarcontribution系统工程由太阳能部分提供的热量。37 .太阳能保证率(f)solarfraction太阳加热系统中由太阳能提供的热量与总需热量之比。38 .集热器总面积(AS)grosscollectorarea集热器采光平面上包括外壳边框在内接受太阳辐射的最大投影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39 .同程热水供应系统reversedreturmhotwatersystem供水与回水管路总长度基本相等的热水供应系统。40 .同阻热水供应系统reversedresistancehotwatesystem供水与回水管路的总水头损失基本相等的热水供应系统。41 .控制器controller对太阳加热系统及其部件进行调节,使之正常运行所需的部件。可为手动或自动。42 .温差控制器differentialtemperaturecontroller能监测微小温差并以此温差控制泵及其他电动装置的部件。43 .部件component具备太阳加热系统某种功能,并为构成该系统的器件组合。其主要功能可为集热、换热、贮热及控制等。44 .平屋面planeroof坡度小于10。的建筑屋面。45 .坡屋面slopingroof坡度大于10。且小于90。的建筑屋面。3.2符号3.2.1 天文、地理s太阳高度角;太阳时角;s太阳方位角;太阳协纬;当地地理纬度;太阳集热器安装倾角;E辐(射)照度。3.2.2 流量Qrd最大日用热水量;qr最大日热水用水定额;qrs热水设计秒流量;qg辅助加热器进水泵的设计秒流量;q0计算管段的热水设计流量;qx全日制供热水系统循环流量;qt太阳集热器单位面积日产水量;qx集热循环水泵流量;qb通过水表的设计水流量。3.2.3 几何特征As太阳集热器总面积;V集热循环水箱的有效容积;Ve膨胀罐的总容积;Vs系统内热水总容积;S太阳集热器距遮光物或太阳集热器前后排的最小距离;H遮光物的高度,即遮光物最高点与太阳集热器最低点间垂直距离;di管道计算内径。3.2.4 水压、水头损失Pi膨胀罐处管内水压;P2膨胀罐处管内最大允许压力;I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hb水表水头损失;Hb循环水泵的扬程;Hx循环水量通过配水水管网的水头损失;Hh循环水量通过回水管网的水头损失;3.2.5 计算系数m使用热水人数;Kh小时变化系数;Cn海澄威廉系数;电水加热器效率;Kb水表特性系数。3.2.6 热量、温度、比重和时间Qs配水管道热损失;tL被加热水初始温度;tr热水温度;t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C水的比热;Pf加热前水的密度;Pl一一热水密度;T热水供应时间。3.2.7 其他f-太阳能保证率;N电水加热器功率。4基本规定4.0.1我省年日照时数大于1200小时,年太阳辐照量大于3500MJm2,宜采用太阳热水系统。4.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应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符合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4.0.3太阳热水系统类型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建筑类型、使用要求、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404太阳集热系统应与辅助热源水加热设备构成具有辅助热源的太阳热水系统。4.0.5太阳热水系统中的所有组件,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产品标品标准的规定,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安装使用说明书。4.0.6太阳热水系统配备的输、配水管线和配电控制设备及线路应与建筑物其他管线综合安排、同步设计施工,做到安全、隐蔽、集中布置,便于安装维护。4.0.7太阳热水系统的防雷设计应与建筑特设计同步进行。4.0.8太阳集热器应固定在建筑主体结构上。4.0.9太阳热水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系统调试、试运行。5太阳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5.1 建筑总体规划设计5.1.1 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时,除按各种规划要素进行外、应结合太阳热水系统对建筑物的朝向、房屋间距要求,合理规划,提供适当的空间环境,用于布置太阳集热器。太阳热水系统布置应与周围环境协调、风格统一。5.1.2 规划设计阶段应有相关专业参加,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步设计。5.1.3 太阳集热器宜设置在建筑平屋面、坡屋面上,有条件时可设置在阳台、南墙面等其他适宜的位置及空间。5.1.4 规划设计时,应将热水站及室外热水管风,统一布置。5.2 太阳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结合5.2.1 建筑设计时,应将太阳热水系统包含的所有内容作为建筑元素加以组合设计。设置太阳热水系统不应破坏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并尽量避免集热器的反射光对附近建筑物的光污染。5.2.2 建筑设计时,应合理安排循环水箱、贮热水箱、水泵机组、辅助加热装置及控制系统等的用房面积。5.2.3 管道井的位置,应便于干管与支管的连接,且使支管长度最短。5.2.4 设置在坡屋面上的太阳集热器,宜作为屋面的组成部分。5.2.5 结构荷载计算中,应包括太阳热水系统的全部荷重。5.2.6 设备基础应经计逢确定,穿越结构构件的管线应预埋,预埋件必须满足承重、稳固的要求。5.2.7 太阳集热器设置在屋面上,应设置上屋面的检修通道,并做好屋面的防水、排水设计。5.2.8 设备定位设计时应满足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定位尺寸的要求。5.3 太阳集热器的布置5.3.1 太阳能集热器在建筑平屋面上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3.1.1 太阳集热器的设置方位集热器的最佳设置方位,是朝向正南或南偏西5。若爱条件限制时,其偏差允许范围在±15。以内。5.3.1.2 集热器的安装倾角集热器最佳安装倾角,应根据热水的使用季节和当地的地理纬度确定:一般全年使用时=+10o(5.3.1.2)式中太阳集热器安装倾角(°);当地地理纬度(°)o5.3.1.3 集热器前后排间距的确定集热器的设置位置,应避开其他建筑物的遮挡。建筑物的阴影长度,即集热器距遮光物的最小距离,可按下式计算:tg_SinSsi11e+cos5cos*cos3(5331)(-cossin6;)2(sin3cose-cosKcosecosG)2(5.3.1.32)cossinwsn=COSaS(5.3.1.33)式中S太阳集热器距遮光物或太阳集热器前后排的最小距离(m);H遮光物最高点与太阳集热器最低点间垂直距离(m);s太阳高度角(。)(-90o<as<90o);Ys太阳方位角(°);一当地地理纬度(°);太阳赤纬(o),=23.54sin(),d为春分日算起第d天。365冬至和夏至时最大,分别为-23。271春分和秋分时最小为0。;太阳明角(°),以太阳值的正午算起,上午为负,下午为正,其数值等于离正午的时间乘以15°o正午时,=0°o我省部分地区的(P、8、3、as、YS值,按附录B采用。5.3.2 太阳集热器在建筑坡屋面上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3.2.1 设置方位同5.3.L1条。5.3.2.2 集热器安装倾角集热器布置在坡屋面上,其安装倾角宜与屋面坡度相同。屋面最佳坡度为当地纬度+10。5.3.2.3 设置在建筑坡屋面上的太阳集热器宜采用顺坡镶嵌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5.3.3 太阳集热器在南阳台及南墙面上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5.3.3.1 设置方位同建筑物。5.3.3.2 集热器安装倾角(1)集热器宜安装在阳台护栏外侧,其倾角宜采用。80。(2)集热器安装在南墙面(或嵌入),其倾角宜平行于墙面。6太阳能集热系统6.1.1对太阳集热器的基本要求:(1)集中集热系统中,太阳集热器的结构形式一模块的规格、尺寸,应符合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要求:分离式;能承受0.60MP,以上的工作压力;模数化、系列化、多元化。(2)太阳集热器的热性能应满足国家对产品的要求。(3)作为屋面板的太阳集热器所构成的建筑坡屋面,在刚度、强度、热工、防护功能上应按建筑围护结构设计。(4)构成建筑墙面的集热器,其刚度、强度、高度、锚固和防护功能上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要求。(5)构成阳台板的集热器,在刚度、强度、高度、锚固和防护功能上应满足建筑设计要求。(6)嵌入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建筑其他围护结构的太阳集热器,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的承载、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护等要求。(7)架空在建筑屋面和附着在阳台或墙面上的太阳集热器,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8)太阳集热器应具有抗冻、抗雨雪、抗冰雹的能力。(9)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不渗漏。(10)应方便安装、维修。6.2 集热循环水箱6.2.1 集热循环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按系统大小确定。宜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V=(50-100)As(L)(6.2.1)式中V集热循环水箱有效容积(L);As集热器的集热面积(m2)。6.2.2 集热循环水箱可设计成开式或闭式。闭式集热循环水箱应能承压,其承压能力经计算确定。6.2.3 集热循环水箱材质、衬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6.2.4 集热循环水箱的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充短路。箱内宜有保证水温均匀的措施。6.2.5 集热循环水箱必须保温,所采用保温材料的厚度经计算确定。6.2.6 集热循环水箱应设置在通风良好、不结冻的房间内,并应有排水设施。6.2.7 集热循环水箱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箱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Lom,有管道的侧面管道外壁与建筑整体墙面之间的通道不宜小于0.6m;设有入孔的箱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整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箱底与水箱间地板面净距,有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8m。6.2.8 开式集热循环水箱应设水位、水温指示及控制装置、进出水管、冷水补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及通气管等;闭式集热循环水箱应设水温、水位指示及控制装置、进出水管、泄水管、自动排气阀等。泄水管、溢流管不得与排水管道直接连接。6.3 集热循环管路6.3.1 上循环管应由集热器出水端接至热水循环水箱的上部;下循环管应由热水循环水箱的底部引出接至联集管(箱)的进水端。上、下循环管管径按循环流量计算确定。循环流量按公式(6.3.1)计算:Qxi=(0.010.02)As(Ls)(6.3.1)式中Qxi一一集热循环流量(Lk);As集热器集热面积(in?)。6.3.2 上、下循环管(横管段)时,应有不小于030.5%的坡度。坡向应便于排除气体,在管路最高点应设自动排气阀。6.3.3 当集热器阵列为多排或多层组合时,每排或每层集热器的总进出水管上应设置阀门。6.3.4 机械循环系统中,集热器组与集热循环水箱之前的上、下循环管路应为同程布置。6.3.5 在闭式循环系统中,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泄压阀,并符合下列要求:(1)日用热水量小于等于IOm3的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泄压阀泄压的措施。(2)日用热水量大于IOm3的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膨胀罐的总容积按下式计算:Ve=(P, -Pr)P2(Pi-Px)Pr Vv (m3)(6.3.5)式中Ve膨胀罐的总容积(m3);Sp.加热前加热、贮热设备内水的密度(kgm3)p.热水密度(kg/m水在各种温度下的密度按附录C选用;P1膨胀罐处管内水压(MPil,绝对压力),为管内工作压力+0.1(MP)P2膨胀罐处管内最大允许压力(MPQ绝对压力),其数值可取1.05P1;Vs系统内热水总容积(n?)。(3)膨胀罐宜设置在加热设备的冷水进水管或热水回水管上。6.3.6 上下循环管应保温。6.4 集热循环水泵6.4.1 分体式太阳集热系统中,必须设置循环水泵,并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用低噪声的热水管道泵;(2)循环流量应根据太阳集热器集热的面积大小确定,宜按(6.3.1)式计算。(3)水泵扬程必须满足克服集热系统的最大阻力。6.4.2 集热循环水泵宜靠近集热循环水箱设置。6.4.3 集热循环水泵吸水管上应装阀门,压水管上应装阀门、止回阀及压力表。6.4.4 水泵及其管道应设减振防噪装置。6.5 辅助热源和辅助加热装置6.5.1 太阳集热系统应设置辅助加热装置。可采用电、燃油、燃气等或热泵作为辅助能源。6.5.2 电水加热6.5.2.1 电水加热器宜采用即热、半即热式电水加热器,加热器不宜少于两台;6.5.2.2 加热器的进水端应设置水泵。水泵流量、扬程应根据太阳热水系统运行情况经计算确定。水泵不宜少于两台。6.5.2.3 电水加热器耗电功率,按下式计算:N二(1.101.20)360(".)C(6.5.2.3)3617式中N耗电功率(KW)qg热水流量(L/s);(同6.522条水泵流量)tL被加热水初始温度();tr热水温度(供应热水温度60);电水加热器效率,一般为0.950.98;C水的比热,(C=4.187kJkg);3617热功当量(kJkWh)o6.5.3 采用电水加热器,设计中应采取下列安全保护措施:(1)必须有安且可靠的接地措施;(2)电源的线路上必须设有短路、过载、接地故障保护;(3)应有过热安全保护措施;(4)应有电源开关指示、水温指示等信号装置;(5)辅助加热循环水泵进水管上必须设置过滤器;(6)应便于操作,控制可靠,应有功率调节的功能。7集中热水供应系统7.1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7.1.1热水用水定额,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7.1.1确定。表7.1.1最高热水用水定额序号建筑物名称单位最高日用水定额(L)使用时间(h)1住宅局部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集中热水供应和沐浴设备每人每天40-8060100242别墅每人每天7011024注:本表以60°C热水水温为计算温度。1.1.2 热水供应系统中贮热水箱的出口最高水温宜为60,配水点的最低温度宜为50。注:当热水供应系统只供沐浴和盥洗用水,不供洗涤盆(池)洗涤用水时,配水点最低水温可不低于40o1.1.3 冷水计算温度,应以当地最冷月平均水温资料确定。(江苏地区:地面水温度为45;地下水温度为1020)。1.1.4 生活热水水质的卫生标准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的要求。1.1.5 居住小区内太阳热水集中供应范围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类型、小区地形和地貌、管网布置等确定。通常一个热水站供应范围宜为500800户。7.2 热水供应系统选择7.2.1 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耗热量及用水点分布情况,结合热源条件确定。7.2.2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水供应系统应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2)要求随时取得不低于规定温度的热水的建筑物,应保证支管中的热水循环,或有保证支管中热水温度的措施。7.2.3 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管道宜采用同程、同阻布置方式,并设循环泵,采用机械循环。7.2.4 高层建筑热水系统的分区,应遵循如下原则:(1)与给水系统的分区一致,各区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保证系统冷、热水压力平衡的措施。(2)当采用减速压阀分区时,除满足减速压阀的设置要求外,尚应保证各分区热水的循环。7.2.5 当卫生设备设有冷热水混合器或混合龙头时,冷、热水供应系统在配水点处应有相近的水压。7.3 热水量、耗热量和太阳集热器集热面积的计算7.3.1 设计最大日热水量按下式计算:Qrd=mqr(L/d)(7.3.1)式中Qrd设计最大日热水量(L/d);m使用热水人数(人);qr每人每天热水定额(L/人d),按表7.L1采用。7.3.2 3.2设计最大小时热水量可按下式计算:Qrh=kh号(LIh)(7.3.2)式中Qrh设计最大小时热水用量(L/h);qr热水用水定额(L/人d),按表(7.1.1)采用;m使用热水人数(用水计算单位数);T热水供应时间(h),对全日供应热水时,T=24h;Kh小时变化系数,对全日供应热水时Kh按表7.3.2选用。表7.3.2住宅、别墅的热水小时变化系数Kh值居住人数m1001502002503005001000300026000Kh5.124.494.133.883.703.282.862.482.347.3.3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1)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我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一致时,应按两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当公共建筑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不一致时,应按住宅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加公建筑的平均小时耗热量叠加计算。(2)全日供应热水的住宅、别墅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最大小时耗量应按下式计算:Qh=Kh叫CL(W)(7.3.386400式中Qh设计最大小时热水用量(L/h);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qr热水用水定额(L/人d),应按本规程表7.1.1采用;C水的比热,C=4187(J/kg);tL一一冷水温度();注:循环加热水时tL是低温水温,其值为变数。tr热水温度,tr=60°C;P1.热水密度(kgL),按附录C采用。Kh小时变化系数,按表7.3.2采用。7.3.4 太阳集热器的设计集热面积按下式计算:AS=曳(m2)(7.3.4)%式中As太阳集热器集热面积(m2);Qrd设计日用水量(L/d);ql太阳集热器单位面积每天产热水量(Lm2d)(所选用产品性能由生产厂提供)。7.4 热水管网计算7.4.1 设有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居住小区室外热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可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6.1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建筑物的热水引入管可按该建筑物相应热水供水系统总干管的设计秒流量确定。7.4.2 建筑物内热水供水管网的设计秒流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6.4条、3.6.5条和3.6.6条进行计算。7.4.3 热水管网的水头损失计算应遵循下列规定:(1)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式计算i=105Cn185di-487q0185(7.4.3)式中i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a/m);di管道计算内径(m);qo计算管段热水设计流量(r113s);Cn海澄威廉系数。铜管、不锈钢管Cn=I30;内衬塑料管Cn=140o(2)局部水头损失,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611条规定计算。7.4.4 水表的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7.4.4)式中hd水表的水头损失(MPa);qb通过水表的设计水流量(r3h);kb水表特性系数(由水表生产厂提供)。正常用水时,水表允许的水头损失值为:旋翼式水表0.0245MPa;螺翼式水表0.0128MPa。7.4.5 全日供应热水系统的热水循环流量,应按下式计算:(Lh)(7.4.5)Qqx=rI163r式中qx全日供应循环流量(L/h);Qs配水管道的热损失(W),经计算确定,一般采用设计小时耗热量的3-5%;t配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差(C),按系统大小确定,一般取510。7.4.6热水管道的流速,宜按表7.4.6表选用表7.4.6热水管道的流速直径(mm)15-2025-4050流速(ms)0.81.01.27.4.7 设循环系统的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回水管内径,应按管路的循环流量经水力计算确定。7.4.8 机械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其循环水泵的确定,应遵循下列规定:(1)水泵的出水量应为循环流量qx。(2)水泵的扬程应按下式计算:Hb=hp+hh(kPa)(7.4.8)式中Hb循环水泵的扬程(kPa);hp循环水量通过配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hh循环水量通过回水管网的水头损失(kPa)o(3)循环水泵应选用热水泵,水泵壳体承受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其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加水泵扬程。(4)循环水泵宜设备用泵,交替运行。循环水泵吸水品处应加设过滤器。(5)全日制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水泵应由泵前回水管的温度控制开停。8 热水泵与热水站8.1 热水泵8.1.1 输送热水的水泵必须选用热水泵,其QH特性曲线,应是随流量的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的曲线。8.1.2 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进行选泵,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8.1.3 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的供水能。水泵应自动切换交替运行。8.1.4 热水供应系统采用调整泵组供水明,应按设计秒流量选泵,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8.1.5 水泵应自灌吸水。吸水管内的流速宜采用L01.2ms°8.1.6 每台水泵出水管上,应装压力表、止回阀和阀门。8.2 贮热水箱(池)8.2.1 太阳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贮热水箱(池)。8.2.2 贮热水箱(池)的有效容积,宜按太阳集热器、辅助加热装置的产热水量与用水量变化曲红经计算确定。若无资料,贮热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根据辅助加热装置的供水情况,按最高日用水量的4570%确定。集热循环水箱的容积,可计入贮热水箱(池)容积。8.2.3 贮热水箱(池)的布置、选用材质、水质保护、保温、管道的设置、水位控制、排气、排空、安全自动控制等宜按本规程6.2节(集热循环水箱)第622628条执行。8.3 热水站8.3.1 热水站分独立设置和附设在建筑物内设置两种类型:独立设置热水时,宜设在热水负荷比较集中的地点;附设在建筑物内的热水站,宜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半地下)室。机组运行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8.3.2 集热循环水箱、贮热水箱(池)、辅助加热装置、集热循环水泵、热水供水机组、自动控制设施,宜集中设在热水站。8.3.3 热水站应设自动控制中心室,操作间应有防振隔音设施。8.3.4 热水站内机组应采取下列减振、防噪措施:(1)应选用低噪声水泵机组;(2)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置减振装置;(3)水泵机组的基础应设置减振装置;(4)管道支架、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固体传声措施;(5)必要时,泵房的墙壁和天花板应采取隔声、有为音处理。8.3.5热水站应设排水设施,通风应良好,不得结冻。8.3.6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表8.3.6的规定。表8.3.6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和相邻机组间的间距电动机额定功率(kW)水泵机组外廓面与墙面之间的最小间距(m)相邻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之间最小间距(m)220.80.425-551.O0.8551601.21.2注:1水泵侧面有管道时外轮廓面计至管道外壁面。2水泵机组是指水泵与电机的联合体或是安装在金属座架上的多台水泵机组合体8.3.7 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应便于水泵安装,不应小于0.1m;热水站内管道管外底距地面或管沟底面的距离,当管径W150mm时,不应小于0.2m;当管径220Omm时,不应小于0.25m(保温后8.3.8 热水站内宜有检修水泵的场地。检修场地尺寸宜按水泵或机组外形尺寸四周有不小于0.70m的通道确定。8.3.9 热水站内宜设置手动起重设备,应预留设备进出的安装孔。9 管材、附件和管道敷设9.0.1热不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的标准标定的允许工作压力。9.0.2热水管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宜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9.0.3热水管道系统,应有补偿管道热胀冷缩的措施。9.0.4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下行上给配水系统,可利用最高点放气;系统最低点应设泄水装置。9.0.5下行上给式系统设有循环管道时,其回水立管可在最高配水点以下(约0.5m)与配水管连接。上行下给式系统可将循环管道与各立管连接。9.0.6热水系统上各类阀门的材料、阀型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9.0.7热水横管的敷设坡度不宜小于0.003。9.0.8分水器、热水输(配)水管、循环回水干(立)管应做保温,保温层的厚度经计算确定。9.0.9热水管穿越建筑物、楼板和基础处应加套管,穿越屋面及地下室外墙时应加防水套客。9.0.10集中供应热水的住宅应装设分户热水表,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住宅的分户热水表宜与冷水表统一设置;(2)水表口径宜与热水给水管道接口管径一致;(3)水表应装设在观察方便、不冻结、不被任何液体及杂物淹没和不易受损坏的地方。10 控制与操作10.0.1集中太阳集热系统,辅助加热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操作方式。10.0.2集热循环水泵的确启闭,由太阳集热器组上循环总管的起点温度与集热循环水箱底部(下循环总管起点)温度差控制,控制温度通常为525(温差为25时水泵开启,5时停泵)。10.0.3集热循环水箱应设置自动补水装置。10.0.4辅助加热设备,应根据集热循环水箱的水温与集中热水供水温度(60)之间设定的温度差,实现加温自动控制。10.0.5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循环水泵的启、闭,视系统大小、用水温度的求,宜采用定时循环或连续循环。10.0.6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变频泵,应根据管网的Q-H曲线变化,按设定的流理或压力进行自动控制。10.0.7控制柜、操作盘应具备基本的智能化管理功能:(1)太阳集热系统1)显示集热系统循环泵的工作状况,控制循环泵的启闭。2)显示集热循环水箱的热水温度、水位、水压。3)记录日产热水量L/d(4060oC);4)显示系统放空情况。(2)辅助加热系统1)按设定程序控制辅助加热设备的启、停并显示运行状态;2)记录并显示加热时间、加热水量、加热器的进出口温度;3)显示贮热水箱的水信(计量)及热水温度。(3)集中热水供应系统。1)按设定的供热水流量及水压,启闭系统供水泵,并显示运行状态及系统供水的流量或水压。2)显示记录瞬间热水用水量及水压变化并绘制日用水量及水压变化曲线图。记录日供热水量、耗电量;3)按设定的热水供水温度,启闭系统循环水泵或电磁阀,并显示运行状态。记录循环流量和耗电量。(4)实现智能化管理的住宅小区,控制柜、操作盘宜与小区智能管理系统联网。10.0.8控制部件(1)温控器温控器应能实现自动控制。(2)温度传感器集热器用传感器应能承受集热器的最高空晒温度,精度为±2;贮热水箱用传感器应能承受100,精度为±2。(3)电磁阀电磁阀的工作条件应满足现场水压要求。(4)温控阀温控阀的温度控制误

    注意事项

    本文(太阳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doc 25).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