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docx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社会实践报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调查研究报告姓名:郑伟专业:工商管理083班学号:200810944330入学时间:2008年9月指导老师:黄运素日期:2009年10月20日成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加之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事物的多样性、狂杂性,部分大学生信仰丧失,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代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表现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我国道德领域居一元主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是所有人的政治追求。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元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时装人”,即没有确定的价值取向,不断地像改换时装一样更换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人;“平面人”,即表面化、面具化的,缺乏超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没有深度,不承认一切价值的人;“实惠族”,即讲求实际,强调实用,选择实惠,凡事只看效果,不注重手段的选择,缺乏对终极价值的追求的人;“新理性人”,即既有超越意识又脚踏实地,既有远大抱负又有求实精神,能够凭自己的行动逐渐缩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人;“新理想派”,即能够保持灵魂的高洁和精神的自由,不“独善其身”,对社会、对他人充满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社会的人。可以说,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价值取向由相对统一走向差异。大学生中有坚持“报效祖国''的,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的;有赞同”提倡雷锋精神”的,也有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而20.2%的大学生坚信“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总体而言,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并感到自我责任重大,自觉勤奋学习。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社会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淡化,转为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受其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讲享受,事事讲实惠,从过去的“言不及利''变为现在的“言必及利”;有的大学生为物欲所蒙蔽,厌恶读书,想方设法地经商赚钱,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使用违法手段谋取钱财,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区。此外,消费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大有市场,不少学生简单地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急功近利,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二、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原因分析:1.个体差异。智力水平、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的差异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生长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大的社会背景使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看法、观点,崇尚自我,强调个性,主体意识强烈。一般来说,坎坷和曲折,会使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比较深刻,其价值取向往往也形成得较早、较深刻稳定;一帆风顺则会使人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较肤浅。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平顺,人生阅历较少,往往功利意识较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2,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往往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倾向。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和祖辈的溺爱下长大的,这助长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对于女进行过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但当父辈的教诲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反而使学生陷入更深的迷惘与困惑。此外,中国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但高等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多数父母寄希望于子女考上大学来改善家庭经济环境。考大学的激烈竞争,加上每年还要花费近万元的学费、书费、生活费等,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这就不难理解部分大学生为何如此看重经济利益、教育的回报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品德、心理、人格和性情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使得学生被训练成机械的答题机器,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某些学生为获取高分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也存在矛盾。学校以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现实社会却以成败论英雄,急功近利、短视成为社会的通病。虽各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必修课,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可毕业,然而在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把它看成挣学分的必修课而非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果很轻易地就被社会现实所吞噬,这往往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践行脱节,价值取向非主流化。3 .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置身校园之中的大学生并非真的生活在远离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中,社会与他们息息相关。因此,在一些大学生的眼中,金钱成了世上最有用最真实的东西,而思想、道德则是虚的东西。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认识上知道丑与美、对与错,但践行起来却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欧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价值取向上误入歧途。此外,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带来种种干扰,致使有的学生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只想升官发财,官本位思想严重。4 .网络。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在其诱导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互联网使政府、学校和社会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大学生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互联网在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本民族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异质文化,而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最终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反映。青年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而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时期,社会价值观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加上互联网上价值评价标准杂乱,大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进而造成价值选择迷惘。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导向是社会通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等手段,对个人、集体价值取向的规范和引导。价值导向往往是全社会价值观调整的杠杆。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减少或克服市场经济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才能培养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1 .重视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政策具有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政策总是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任何政策都不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不会同时满足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要求。这样政策本身就起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价值导向作用,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2 .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激励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以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方式,冲破地域、时间、文化水平的限制向人们迅速生动地传播各种信息。可见社会舆论对于引导、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多数人都渴望为社会所接受,而不愿意受到非议和排斥。因此社会舆论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大力弘扬;对于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极颓废的思想和行为,则应亳不留情地予以解剖和鞭挞,不容许它们招摇过市。人们价值取向的选择往往从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激浊扬清,分析社会现象,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舆论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使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但多元的价值观中,不仅有高低之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大学生要在社会舆论的激励、引导、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任务。国家未来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素殖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之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往往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价值取向也在选择之中。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学校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影响教育学生。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定会张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抵制和摒弃消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成为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大学生,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朝代名称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都是众人关注的对象。随着学识的积累,我们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题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题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在我们的身边,己经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小生意,他们和我们心中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大学生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并附带价值取向的调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为以后扬帆上海做准备。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内容太复杂不专一,未能通过可行性论证。于是一次以价值取向为主体的社会调查开始了行程。本着求实求益求教的态度,以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唯书”,眼睹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为纲领性原则,我们作出如下报告:正文部分:第一角度:职业价值观调查作为社会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生存,劳动才能生存。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就可以狭隘的定义为他的职业,因此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自1995年开始,国家就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职业价值观是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理论。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需要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评价.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1 .你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A计算机B网络技术C实用技术(大学生对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态度)2 .你的择业目标是A关注社会B关注个人发展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坏境几乎杜绝了大学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习惯性。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观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红老师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1999年,凌文泉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3 .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中(1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2回报家庭与社会)这两种体现社会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只有19.8%,而(1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的更好2证明自己的价值3出人头地)这几种体现个人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达到38.5%。这两个数据的对比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深刻的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另一方面,它有击碎了一些美好的东西,阻断了一些优良的传统,从而使一些人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误区。基于此,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价值观体系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自信,朝气,独立,个性张扬;我们也迷茫,叛逆,惶恐,自我崇尚:我们关注社会,平和宽容,不会在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去做那些需要被他人看见的“好事”,也不会因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跟我们周围的人“你死我活”;我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的发展,我们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我们是新世纪的年轻人,我们的一切都带上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4 .您的择业标准及您在择业时所关心的因素:A学习条件B权力、地位升迁机会C经济收入D工作环境地点E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F职业风险5 .您希望到地区工作A沿海大城市和经济发达B农村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o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综合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强烈对比: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对比于社会本位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其次,竞争性职业观对比于以和为贵价值观。“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忘记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因而造就了一大批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能力很差的毕业生,使他们本人和企业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XX、丰田汽车(中国)投资XX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再次,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比单一价值观。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而且由于媒介和刊物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学说,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加上对党内某些党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尽管报效国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但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则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在这大部分人中,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第二角度消费方式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大学生们在学校里究竟是怎样支配他们的金钱,也是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个方面。6 .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35%的学生认为够花就行,14%的学生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学生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7 .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30%的学生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18%的学生有周游世界的梦想,13%的学生想捐给慈善机构而15%的学生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24%的学生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学生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此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仍处在消费者的姿态,没有利用资源创造财富的主动性,当突然拥有大笔资金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思考者如何利用拥有的财富资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怎么去消费。这也体现大学生的理财信念职业信念不是很强,应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更应该在大学里培养我们的自主性,而不是好逸恶劳的恶习。8 .你一般都会去哪儿购物?50%的学生选择百货商场,22%和24%的学生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4%的学生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算得上是80后的时代代表,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消费方式上也更趋于多样化,也更加注重心理层面的消费。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中高档商品,将近一半的人会选名牌,这对于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们来说,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也极易滋生爱慕虚荣的风气与攀比风,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试想同一宿社中的上下铺两人,一人动不动就花一两千元去买双鞋,而另一个只能花二十来元去地摊上买双来穿,常此以往不出问题才怪呢。9 .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65%的大学生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大学生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从调杳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金额,但是从第八问的结果显示,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占到了不应该达到的比例。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消费理念仍趋于传统,超前消费的比例仍不是很大。同时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人民的传统的消费理念,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消费观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确超前消费能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更舒适一点,如果无节制的超前而没有严格的预算的话,就会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就像现在一部分大学生由于预支刷卡,而不能及时还款,而遭遇不必要的麻烦,成了卡奴不说,个人的信义也留下了污点。第三角度时间支配与行为方式时间在衡量一个人的观念方面是一个天才。主要从个方面来设计题目:学习自主性,时间利用效率,时间利用方式。10 .以下活动占你课余时间的比例:学习:a.写作业1.8%b.到阅览室学习新课程或看书10.7%锻炼:c、参加社团或学生组织的活动2.8%d.社会实践或兼职2%左右休闲生活:d.和同学玩56.5%e.谈恋爱5%左右f.上网20%上下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就不得而知。现在大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竟如此出奇的少,并没有在大学校园这片圣土里学到真本领,白白浪费了四年青春。11 .你有自己的目标吗?(a)没有;(b)有,但不十分明确;(C)有,非常明确。尽了几成力去完成它?大概9%的人没有目标。89%的人有但不明确,多数没有尽全去实现它。力只有2%左右的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一直努力去完成它。事实也表明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大都出自这2%的人中,看来拥有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2、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a)非常不满意;(b)不满意;(C)较满意;(d)非常满意。4%的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78%的不满意,只有15%的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只占到3%左右。有此看来大多数人,对生活有着新的期望,希望改变现状。大学里最充足的莫过于时间了,但以上的调查表明,大学里的时间合理有效充分利用的实在不是很好,绝大多数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归根揭底是没有成就感,自己又不创造机会去实践,这也和目标不明确有关。学生的主观方面占有很大因素,但也说名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教育监管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方面还不是十分完善。综合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职业观的变化是市场经济体制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产物,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第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掉了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第三,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现代社会,竞争是人必备的生存能力,但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因为21世纪科技发展一体化综合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创新人才将以一种集合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未来的人才只有具备谦虚谨慎,懂得尊重、关心、团结他人的素质才能有所建树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价值趋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切从严要求自己。响应党的号召,不但要解放思想,更应该实事求是,与时具进。在21世纪,增强自我求发展的坚定性与自主性,开辟我们事业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