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docx
浅谈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实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现代生理学家认为,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水准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合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展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有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动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合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二、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个体更好地适合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改,强调课程要促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项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三、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传统的德育存有着内容陈旧、工作层面浅的现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理解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动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四、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现在全世界面临着青少年道德危机的问题,青少年道德观点模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吸毒等现象屡见不鲜。(2)健康的心理能够促动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有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恐惧、愤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的不适合和疾病。五、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间断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六、展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古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中小学生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