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螺旋体.ppt
第19章 螺 旋 体(Spirochete),定义: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类上划归为广义的细菌范畴。引起人类疾病的有关菌属:密螺旋体、疏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3个菌属,致病螺旋体的分类,属和代表菌 引起人类疾病 传播方式或媒介,密螺旋体属(Treponem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 性传播 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 地方性梅毒 黏膜损伤 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 雅司病 皮肤损伤 品他密螺旋体 品他病 皮肤损伤疏螺旋体属(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硬蜱 回归热疏螺旋体 流行性回归热 体虱 杜通疏螺旋体 地方性回归热 软蜱 奋森疏螺旋体 咽峡炎、牙龈炎 条件致病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接触疫水,名称 螺旋数 螺旋特 举例,致病螺旋体的螺旋特点,密螺旋体 814 规则细密;两端尖直,疏螺旋体 310 不规则,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钩端螺旋体 数十个 规则,更细密;一端/两端呈钩状,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分两个种:-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螺旋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能穿透完整的粘膜或经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菌体呈C、S或8字形;革兰染色阴性,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黄疸出血热群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二)培养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柯索夫)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若1113能生长的为非致病双曲钩端螺旋体。最适pH7.27.6,小于6.5死亡,最高能耐8.4;需氧或微需氧;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三)抵抗力对热抵抗力弱,5610 min即死亡。0.2%来苏、1:2000升汞、1%石炭酸经1030 min被杀灭。对青霉素、多西环素等敏感。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四)抗原分类 据群和型特异性抗原分血清群和血清型,问号状钩端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型,其中有我国学者发现的37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至少有19个血清群、161个血清型,是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钩端螺旋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宿主(鼠和猪为主);1、传播途径有:人与污染水或土壤接触 黏膜或皮肤侵入 消化道黏膜(污染食物/饮水)胎盘垂直传播 吸血昆虫 2基本病变: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伤,流行特点 季节性(夏秋):洪水型猪,稻田型鼠 地区性:三多鼠、猪、水 职业性:农民、矿工、饲养员,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2溶血素 3细胞毒性因子(CTF)4.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鼠和猪,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经胎盘垂直传播,临床表现,疾病特点,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临床特点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三大症状:寒热、身痛、一身乏三大体征:眼红、腿疼、淋巴大,免疫性,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体液免疫为主,病后获得对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接种多价钩体疫苗: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治疗:青霉素首选,注意赫氏反应。,防治原则,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俗称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人类是唯一的宿主,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革兰染色阴性;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色,呈棕褐色;新鲜标本可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及运动方式,2培养: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3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50 5分钟死亡;1%2%石炭酸数分钟死亡;血液中43天可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敏感,(一)致病因素1.荚膜样物质为酸性粘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 2.主要外膜蛋白粘附作用,激活人皮肤微血管内皮上的血管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促进T细胞增殖,释放炎症因子(TNF-和IL-1)。3.透明质酸酶分解透明质酸有利于扩散并造成组织损伤。,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所致疾病:据感染方式分 1.先天性梅毒: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 亦称胎传梅毒,易致流产、早产或死胎;也可致先天畸形,出生后被称为梅毒儿,常呈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等症状。,2.后天性梅毒:分三期I期梅毒: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外生殖器,出现无痛性、直径约1cm的硬性下疳,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此时传染性极强。48周后,下疳自然愈合。经23个月无症状潜伏期后进入第二期。,II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周身淋巴结肿大,不经治疗一般在13个月后症状自然消退而痊愈,经24年,又可被激活进入第三期。,III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感染2年(亦可达1015年)后,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组织坏死。损害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可侵犯内脏器官或组织,出现慢性肉芽肿病变。重症患者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梅毒瘤、动脉瘤、脊髓瘤。,(三)免疫性1.以细胞免疫为主;2.传染性免疫:一般认为当体内持续有螺旋体存在时,对再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螺旋体被杀灭,其免疫力亦随之消失3.产生两类抗体 特异性制动抗体 反应素:非特异性抗体,能与生物组织中的类脂抗原(如牛心肌)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利用其进行血清学诊断。,(一)标本采集 期梅毒:硬下疳渗出液 期梅毒: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 抽出液(二)显微镜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螺旋体的动力和形态 Fontana镀银染色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血清学诊断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测非特异性抗体抗原(正常牛心脂质)测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1、VDRL(vener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试验和RPR(rapid plasma reagin,改良的VDRL)试验:适合梅毒患者的初筛。前者在玻片上进行,后者在专用纸卡反应圈(内径18 mm)内进行。I期梅毒阳性率约70,II期梅毒可达100,III期梅毒阳性率低。,VDRL和RPR敏感性高、特异性差,用于筛选试验用。由于反应素也可存在于其他疾病的血清中(风疹、水痘等病毒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SLE、麻风、疟疾以及吸毒者;妊娠),故可出现假阳性。判断结果时,必须结合临床资料。,2.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采用Nichols株梅毒螺旋体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treponema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预防:加强性卫生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治疗:梅毒确诊后,宜用青霉素等药物及 早予以彻底治疗。治疗原则:早期,足量,正规。,四、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