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热在水中的传递(教案).docx
20.热在水中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归纳出对流的概念,说出热在水中传递主要靠对流方式。科学探究1 .能通过观察水受热时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2 .能根据冷水和热水在温水中的沉浮现象对问题进行假设。3 .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4 .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1.能以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判断。5 .能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进行实验。6 .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热对流有关的现象。教学重点能归纳出对流的概念,说出热在水中传递主要靠对流方式。教学难点1 .能通过观察水受热时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2 .能根据冷水和热水在温水中的沉浮现象对问题进行假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脚架、陶土网、烧杯、酒精灯、木屑、小塑料盒2个、冷水、热水、温水、课件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引导:我们知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那么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出示用锅烧水的图片)观察烧水的时候,锅里的水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这种现象你想到了什么?2 .提问: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二)演示实验,作出假设1.演示:向两个塑料盒或塑料袋中,一个加入约90的热水,另一个加入约I(TC的冷水,将两个塑料盒同时放入约50的温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2 .引导: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放进温水中,热水比温水轻就上浮,冷水比温水重就下沉。根据实验现象,想一想,在加热过程中、锅底部的热水和上部的冷水又会怎样运动呢?3 .假设:锅底部的水受热后可能会向上运动,上部的冷水可能会向下运动。(三)实验观察,获取事实1.掌握方法。播放:“水是怎样变热的”实验方法视频。(提示学生关注:实验方法分几步,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出示实验方法:A.向烧杯中加入多半杯约20的冷水(注意如果水的温度高,则效果不好,并且实验现象呈现的时间短)。B.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细锯末。C.用酒精灯的外焰分别给烧杯底的边缘和中心部位加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D.观察有什么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出示注意事项:A.实验中要注意安全。B.同学之间要分工合作。C.组装实验模型、实验操作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D.实验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8页中。(四)分析事实,得出结论1 .汇报:指定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2 .讨论:(1)两种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锯末为什么会在水中运动?(由于水的流动,带动锯末的运动。)借助锯末的运动可以想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容器中的水是怎样运动的?(下部的水向上升,上部的水向下降,上部和下部的水会相互流动。)(4)水的相互流动与水逐渐变热是否有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整个容器中的水是怎样变热的?3 .总结:烧杯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五)类比推理,形成知识1.引导:水和空气都是流动的,热在水中是靠对流传递的。想一想,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呢?4 .讨论;根据水变热的情况,推想室内的取暖器是怎样使整个室内变热的?5 .学生分组讨论,并将结果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8页中。6 .小结:热在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取暖器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从下面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不断对流过程中,整个室内的空气就会变热。(六)实践运用,拓展延仲1 .引导:把教室门打开一条缝,观察门缝上面和下面粘在门框上的纸片向哪儿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 .交流:说一说纸片会怎样飘动,为什么?3 .推想:在夏季做同样的实验,纸片会怎样飘动?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液体的对流实验实验材料:方框形玻璃管、酒精灯、高镒酸钾(或木屑)、冷水等。实验方法:照图组装实验装置,往方框形玻璃管中注入冷水。(2)用酒精灯在方框形玻璃管下面的一个拐角处加热,在左面的玻璃管口放几粒高镒酸钾(或木屑),观察水受热后高镒酸钾(或木屑)在方框形玻璃管中的位置变化,想一想,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熄灭酒精灯,将管中的水倒出,观察水是否变热了。板书设计20.热在水中的传递对流:烧杯下部的水一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f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