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方案.docx
-
资源ID:73604
资源大小:29.6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县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方案.docx
XX县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XX省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方案XX市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人民满意城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力实施“强工兴旅、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幸福宜居”发展战略,以城市体检评估为路径,以城市更新行动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功能品质提升为目标,深刻践行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巩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二)主要目标到2023年,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基本建立,城市更新行动积极稳妥实施,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布局、产业体系、生态体系、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25年,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健全完善,城市更新行动逐步全面推进,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科学转型,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镇化发展质量、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二、主要任务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十大行动,着力提升十大品质。(一)实施服务优享行动,提升舒适宜居品质1.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依据服务半径和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强化城区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均衡供给。重点构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圈,就近配置公交换乘、学校、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小型多功能运动场等,形成15分钟生活圈(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卫健委、XX镇、XX乡、XX乡等)2 .完善教育医疗设施。优化义务教育布局,严格控制新建学校规模,扩大优质学位均衡供给,满足就近入学需要。加快完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配套设施,确保公办达标。加快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公立医院网络,升级改造中医院,增加优质床位供给,推进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千人床位数达到7.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分担率达到23%o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重点场所配置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等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等)3 .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达标建设,打造“城市书房”公共阅读空间。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优化功能布局,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等设施,满足县内至少建有1个公共体育场馆(田径场)和1个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9块,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合理利用社区配套和物业管理等用房,结合“拆墙透绿”等行动,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角落地、公园绿地、路桥附属用地、建筑屋顶等空间,拓展文化体育设施场所。责任单位:县文广新旅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管局、XX镇、XX乡、XX乡等)4 .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开展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对照XX市居住社区配套设施设置指南标准要求,制定完整居住社区打造计划,至2022年底完成曾家洼社区和东风社区等两个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任务,至2025年中心城区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达到50%。从划定实施单元、制定建设标准、规范移交管理等方面入手,统筹抓好新建住宅小区和城市既有居住区配套建设,特别是要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等设施短板。鼓励相邻社区联动改造、共建共享配套设施,推动社区配套设施“一点多用”,提升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能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规模化改造,2000年前建成需改造的老旧小区基本完成改造。(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XX镇、XX乡、XX乡等)(二)实施防灾除险行动,提升安全韧性品质5,完善城市生命线体系。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统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防范运行风险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河道、湖塘、防洪堤、截洪沟、排洪沟、护岸、道路边沟等整治工程,加快排水管网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基本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合理布局应对突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的缓冲空间,完善人防警报设施,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加快推进旅游点、重点项目点、工业园区及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交通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系统韧性。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和疾控中心建设,强化消防通信、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加密消防救援站点,一、二级消防救援站及小型消防救援站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人防办、县消防救援大队等)6 .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开展城市安全集中攻坚行动,排查治理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危险房屋安全隐患。加强隧道、桥梁等领域运维管护,全面完成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网改造。实施高层建筑、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老旧小区等重点场所消防设施改造,打通消防车通道、楼内疏散通道等“生命通道”,完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加大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材质落后的老旧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和人防工程更新改造力度。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健委、县教体局、县商务局、县人防办、县消防救援大队等)7 .全域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新区、新建项目全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积水点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和绿地功能品质提升等积极实施海绵化改造,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方式,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城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面积比例力争达到20%o全面消除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等)(三)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提升创新智慧品质8 .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加快C1M基础平台建设,构建智能应用场景,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推进C1M平台和数字挛生技术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市政、智慧消防及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应用。建成一批多功能杆、柱、桩等智能感知设施,统筹推进道路桥梁、地下管网、公共空间、楼宇建筑等重点部位感知设施部署,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加快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县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和管理,推广运用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手段。责任单位:县数字经济中心、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供水公司、县供电公司、各弱电企业等)9 .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完善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于一体,覆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便民惠民服务等领域,省、市、县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成果,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城市管理从单一事项处置“小闭环”向行业联动监管“大闭环。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实现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协同化。(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等)10 .建设智慧社区。依托5G建设、智慧城市平台等,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搭建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探索构建智慧家居、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物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社区智慧服务体系。新建社区配套建设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基本智能产品,鼓励建设智能停车、智能快递柜、智能充电桩等公共配套设施,推广安装NB等智能火灾烟感探测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将社区的各类数据接入属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自然资源局、XX镇、XX乡、XX乡等)(四)实施减污降碳行动,提升低碳绿色品质11.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维护和强化城市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完整性,建立和保护多样化的城市近远郊生态系统。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形成城市生态廊道体系,提高生态廊道达标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城市内外蓝绿空间要素,合理布局生态绿环、绿心、绿廊、等结构性绿地,构建“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蓝绿空间网络。系统修复城市内的河湖、湿地、山体、废弃地,重现健康自然的山体、水体岸线形态。(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XX镇、XX乡、XX乡等)12 .防治城市环境污染。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推进“厂网一体化”,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排查改造混接雨污管网,基本消除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县城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90%。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县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优良比例保持稳中向好。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完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体系,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利用分拣中心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推进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鼓励通过场地平整回填等方式就地就近利用,实现源头减量和降低扬尘污染。强化“四尘三烟三气”整治,重点抓好工地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委、县市监局等)13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按照“创建、增绿、提质”的思路,加大精品工程建设力度,加强精细化管理养护,提升园林绿化艺术水平。优化公园结构布局,形成生态结构完善、山水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景观。按照生态园林城市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完善提升城市绿地系统。严禁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内树木。通过裸露地绿化、行道树增量、滨水建绿、拆墙透绿、墙面挂绿、立体绿化、公共设施增绿、城市“第五立面”美化、社区“微更新”等方法增加城市绿量。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1公里、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60%。(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向阳山生态林场等)14 .加强绿色低碳县城建设。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整体布局,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内涵集约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变城市建设方式,限制民用建筑高度和密度,6层及以下新建住宅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75%,原则上不新建超过18层以上住宅,防止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减少输配管线建设和运行成本。推广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清洁化水平。(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供电公司等)(五)实施廖续传承行动,提升特色人文品质15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切实抓好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保护传承,加快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全面梳理和摸清历史文化家底。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原则,深入推进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全部认定公布,所有已公布历史建筑全部挂牌和测绘建档。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不破坏地形地貌、不砍老树,不破坏传统风貌,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更改老地名,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文广新旅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等,各乡。16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坚持“以用促保”,加强保护修缮,推进依托历史建筑等建设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功能区,积极发展文创产业,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更多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小规模、渐进式维护整修历史建筑,推进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融合观览、教育、创意等场景体验,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市县监局等,各乡(镇)17 .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建立保护名录,完善保护标识。统筹做好维修保护工作,持续改善各级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存状况,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建设红色主题步道、军事主题公园、红色驿站等公共红色文化空间,打造一批红色主题长廊、雕塑等。(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旅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各乡(镇)(六)实施交通畅通行动,提升便捷出行品质18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建设交通联系便捷高效的城市通勤圈。强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路网薄弱地区道路建设(改造),加密次支路网,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消除“瓶颈点”,提升道路品质,形成级配合理、接入顺畅的道路交通网系统。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8%,道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改善主要道路交叉口、学校、医院等容易产生拥堵的重要节点。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等)19 .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优化公交网络,发展“公交+慢行”绿色出行,加强常规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接驳换乘,整治绿色出行通道和设施环境,提升绿色出行品质。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道路断面设计优先保障慢行空间,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全面净化人行道。加快建设以居住小区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和公交场站配建专用充电设施为主体,配建公共充电设施为辅助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体系。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供电公司等)20 .改进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深入实施城市停车设施提升专项行动,增加停车车位供给。建设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科学合理布局公共停车设施,稳步提高停车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公园广场、城市边角地等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和立体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完善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瓶车(共享单车)停放设施。改进现有车位管理,推广城市支路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夜间开放,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向社会开放比例不低于50%o鼓励路内泊位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及企业单位、居住小区、个人停车设施等由专业停车企业统一经营,实行错时开放、有偿使用,有效增加停车设施供给。实行差异化停车供需管控,实施分区分时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统筹缓解停车难和道路拥堵问题。(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国资委、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人防办等)21.规范交通秩序管理。构建一流的智慧交通指挥管理系统,提升监测控制、流量分析、违法查处、指挥调度、信息服务、分析研判等交通秩序管理能力。积极开展“一点一策”道路堵点治理,优化交通组织,大幅提升道路通畅率。强化电动车、城市共享单车通行秩序管理,大幅降低电动车、共享单车交通违法率。严格管控工程施工占道时间和范围,减少对道路交通的负面影响。开展机动车、非机动车违法停放行为整治,治理擅自施划停车泊位、装置地锁、设置停车标牌等以及主次干道双侧随意设置进出口等行为。(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县城管局等)(七)实施风貌塑造行动,提升空间魅力品质22 .强化城市设计引导。加强总体城市设计,结合城市发展历史、山水自然要素和城市建成风貌等,高度提炼和总结城市的特色基因,结构性把握城市总体空间形态和格局。精心做好主要街道、城区出入口等重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构筑城市空间美学和提升城市艺术气质。建立完善管控机制,将城市设计要求纳入空间规划管控内容,加快建立城市设计备案制度。(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城管局等)23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强城市总体特色风貌塑造,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构建山水城景融合城市总体空间格局。严格管控城市立面形象,提升“第五立面”美化水平,因地制宜建设滨水城市夜色景点。实施城市进出口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展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门户形象。(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等,各乡(镇)24 .加强建筑风貌管理。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杜绝“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乱象,研究梳理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符号,管控重要建筑的造型、色彩、高度,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促进新老建筑造型、风格、色彩协调,新建建筑设计和既有建筑改造的方案在造型、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有关城市设计,防止破坏城市风貌。重点加强对新建大体量公共建筑、重点地段建筑管理,建立健全设计方案优选机制。(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城管局等)25 .营造城市微空间。选择一批尺度适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力街巷、口袋公园、公共设施、运动场所、街角空间等,开展全要素设计和整治提升,加强公共空间、景观小品、标识系统设计,打造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公共微空间。对城市边角落、违章搭建、垃圾堆等闲置的消极空间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微空间的可达性、实用性、美观性、文化性。结合城市更新、完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一批精美的城市小品和雕塑,提升人行道板、盲道、牙石铺设标准,增设林荫道座椅和红绿灯路口遮阳雨棚。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体育局、县公安局等)(八)实施全龄友好行动,提升多元包容品质26 .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扩大养老床位供给,发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实现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全部达标。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统筹整合培训疗养设施、厂房、医院、闲置校舍、办公用房及其他设施等,完善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城市适老化改造,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加装电梯,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发改委、县教体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委等,各乡(镇)27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扩大优质园位供给,补齐普惠性托育服务设施短板,重点发展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等场地和设施开展托育服务。谋划建设一批儿童教育实践、拓展体验等校外活动场所设施,增加儿童校外活动空间。建设社区儿童之家、儿童游戏角落等公共空间、微空间,合理增设室内外安全游戏活动设施,提供适龄儿童步行路径、探索空间和游憩场所。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和人行设施,保障儿童出行安全。对城市街区、社区、道路以及学校、医院、公园、公共图书馆、体育场所、绿地、公共交通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进行适儿化改造。(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交警大队、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卫健委等)28 .建设无障碍环境。全面落实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空间等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各类人群的需要。社区公园采用无障碍设计,配套体育健身、儿童游戏、老年人康体等设施。步行和自行车道路沿线种植连续的遮阴乔木,铺装连续、平整、防滑,无障碍设计全面覆盖,营造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达到100虬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残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警大队、县文广新旅局等)(九)实施商圈营造行动,提升市井活力品质29 .打造城市消费商圈。推动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和服务设施,引导集聚更多消费人口。推进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示范建设,着力打造朝阳路步行街示范街区项目。推动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改造升级。因地制宜布局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旅游休闲街区和商圈,提高消费承载力。至少建有一处夜间消费集聚区,引导夜间经济向文体娱乐功能区和特色街巷等区域集中布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等)30 .构建社区消费圈。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整合社区可利用空间及资源,打造“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的步行消费圈、“邻里式”商业圈。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社区商业,规范支持城市“小修小补”便民服务,实现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品质提升服务配置到位、个性化服务精准供给。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等)(十)实施治理协同行动,提升精细管理品质3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服务等向乡镇和社区下沉,推广“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的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社会治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网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履行城市治理职责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区资源优势,大幅提升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设置比例,强化民生民安问题融合解决。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推进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城管局、县民政局、XX镇、XX乡、XX乡等)35,纵深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构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机制,巩固“治脏、治乱、治堵”成效。持续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强化城市道路日常保洁和沿街建筑立面定期保洁,落实建筑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监管和老旧小区日常管理,提升农贸市场建管水平,营造干净整洁市容环境。规范空中、路面、地下管线系统、广告牌匾、标识设置以及“城市家具”等各类要素,整治“防盗窗”“蜘蛛网”和违法张贴,治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拆除违法建设,营造安全整洁公共空间。(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市监局、县工信局等)36.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XX省文明城市常态评测和动态管理。持续推进卫生城镇创建,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结合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强化文明市民宣传教育和自我提升,激发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卫健委、县城管局等,各乡(镇)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充实调整县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和研究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负责重要政策制定和日常协调、督查、考核、通报。(二)明确工作责任。县品质办要在2022年5月底前制定县级实施行动方案,细化要求,量化指标,明确任务。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主动履职、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做好资金、项目、规划、土地等要素保障,积极支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三)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体检评估基础性地位,坚持城市体检评估作为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基本路径;通过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标准体系,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行动理念、措施、机制升级,精准、高效、系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四)注重项目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深入开展的重要支撑,要以城市体检工作为切入点,以“项目大会战”活动为抓手,把诊问脉制约城市建设领域发展的“短板”“弱项”,把城市体检结果落实到具体项目,切实形成项目谋划、储备、推进的完整链条,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五)加大投入力度。要创新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和加强预算内投资引导,积极撬动金融资本,加强对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城市更新等经费保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城市更新等项目建设和运行。(六)加强舆论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采取专栏报道、政策解读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素质,宣传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