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3章酶11.ppt

    • 资源ID:740346       资源大小:8.18MB        全文页数:1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3章酶11.ppt

    第3章 酶,酵素的发现(介绍),尼罗河流域盛产小麦,古埃及人将小麦磨成粉,加入水、马铃薯及盐拌在一起,摆在温热的地方,空气中的酵母落入一块未被烤过的面团中,面团竟慢慢地涨大起來,这种面团烤出来后非常松软,从此人们便故意留一块面团,让酵母慢慢使它发大、变酸,再取一团作“面种”留待下次发面包。古埃及人只知道方法,却不懂得其原理,因此一直认为这是神在暗中帮忙,而认定面包是“神的赠礼”,enzyme(in yeast),enzyme是希腊文 en=in,zyme=yeast,定义:生物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第1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一、酶的概念,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与一般催化剂相同的特点 提高反应速度,不改变平衡点;只起催化作用,本身不消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特性.高效性反应速度是无酶催化或普通人造催化剂催化反应速度的1061016倍;,且绝无副反应;.专一性,.温和性常温、常压、中性.可调节性有辅助因子,2、胞内酶与胞外酶(略),指酶对底物的选择性,也称特异性。,结构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二、酶的专一性,(一)酶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仅催化一种底物反应。相对专一性:能作用于和底物结构类似的物质族专一性对键和键旁基团有要求 又称为基团专一性键专一性仅对键有要求,1、结构专一性,族专一性:可作用于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绝对专一性:只能作用于某一底物,键专一性:可作用于一类很相似的底物,旋光异构专一性:对构型有要求,只作用于D型或L型异构体 如:L-氨基酸氧化酶几何异构专一性:只作用于顺式或反式异构体 如:延胡索酸(反丁烯二酸)酶,2、立体异构专一性,消化道内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芳香),(碱性),(丙),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胰蛋白酶,氨肽酶,羧肽酶,三、酶的化学本质,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单纯酶:只有蛋白质 结合酶(缀合酶):脱辅酶+辅助因子,辅助因子,全酶,2、结合酶及其辅助因子,羧肽酶,脱辅酶:决定反应的专一性辅助因子: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 基团的作用,单体酶:一般由一条肽链组成寡聚酶:为寡聚蛋白,2个亚基多酶复合体: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3、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4、核酶(Ribozyme),1981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 的天然RNAribozyme(核酶),以后又陆续发现了真正的RNA催化剂。,第2节 酶的分类和命名,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EC)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一、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如,乳酸(Lactate)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脱氢反应。,1、氧化还原酶 Oxidoreductase,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基团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底物的分子上。例如,谷丙转氨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2、转移酶 Transferase,水解酶催化底物的加水分解反应。例如,脂肪酶(Lipase)催化的脂的水解反应:,3、水解酶 hydrolase,裂合酶催化从底物分子中移去一个基团或原子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例如,延胡索酸水合酶催化的反应。,4、裂合酶 Lyase,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即底物分子内基团或原子的重排过程。例如,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的反应,5、异构酶 Isomerase,P,P,合成酶,又称为连接酶,能够催化C-C、C-O、C-N 以及C-S 键的形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与ATP分解反应相互偶联。例如,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的反应。,6、合成酶 Ligase or Synthetase,4位数字 第一位:代表六大类反应类型 第二位:亚类(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第三位:亚亚类(精确表示底物/产物的性质)第四位:在亚亚类中的序号,酶的系统编号:,1、国际系统命名法,二、酶的命名,反映:底物化学本质及酶的催化性质 底物1:底物2+反应性质+酶,乳酸+NAD+,丙酮酸+NADH+H+,乳酸:NAD+氧化还原酶,当底物为水时,可省略,催化的底物名+酶 催化反应类型+酶 催化的底物名+反应类型+酶 水解酶一般省去“水解”二字,2、习惯名,第3节 酶的作用机理,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酶促反应模式中间产物学说,k1 k3 E+S ES E+P,k2,k4,中间产物,二、中间产物学说,三、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局限在酶分子的特定部位,1、活性部位(active site)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也称为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结合中心:与S结合 决定酶促反应的专一性 催化中心:促进S发生化学变化 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活性中心,2、必需基团,位于活性中心,活性中心以外,稳定分子构象,必需基团,非必需基团,与酶的催化活性直接相关的化学基团。常见:His咪唑基、Ser-OH、Glu-COOH、Cys-SH,四、诱导嵌合学说(Koshland,1958),当底物和酶接触时,可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变化,使酶活性中心各种基团处于和底物互补契合的正确空间位置,有利于催化。,Induced-fit hypothesis,诱导契合机制,(1)靠近定向,酶与底物靠近,定向,酶与底物相互诱导变形,契合形成中间产物,产物脱离,靠近电性吸引、疏水作用,定向,底物,酶,(2)诱导契合,诱导互补性结构变化,契合,活性中心催化基团进行催化,(3)产物脱离,酶复原催化剂,(1)锁钥学说刚性构象(2)诱导契合学说(3)结构性质互补学说 静电效应、极性相同(4)三点附着学说 立体异构专一性的酶,与酶专一性有关的学说,五、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仅仅是靠近还不够,还需要酶和底物的反应基团在反应中彼此相互严格地定向,即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氨基酸残基上的基团)定向于底物的反应基团。只有既靠近又定向,底物分子才能迅速的形成过渡态,加速反应的进行。,靠近与定向,A.酶的催化基团和底物的反应基团既不靠近,也不定向。,B.两个基团靠近,但不定向,不利于反应进行。,C.两个基团既靠近,又定向,有利于反应进行。,1、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proximity and orientation),2、底物变形(distortion)与电子张力(electron strain),酶与底物结合后,酶分子中的某些基团或离子使底物敏感键中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或降低,从而产生电子张力,使敏感键的一端更敏感,更易反应。,C=O,电子云形变,定向极性专一性契合区,H2+NC精氨酸,酶活性中心的一些基团在反应中,通过瞬时向S提供质子(质子供体)或从S接受质子(质子受体)稳定过渡态,加快反应速度 广义的酸碱催化。,3、酸碱催化(acid-base catalysis),广义酸基团(质子供体),广义碱基团(质子受体),COOH,COO-,NH3+,NH2,OH,O-,SH,S-,C,CH,NH,N+H,CH,C,CH,NH,N,CH,蛋白质中作为广义酸碱催化的功能基团,His咪唑基pk=6.0,生理pH条件下,一半以酸性形式存在,一半以碱性形式存在,既可以作质子的供体又可以作质子的受体。,碱催化,酸催化,稳定活性中心,吸附羧氧原子,使肽键失稳,4、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酶活性中心亲电/亲核基团参与S 敏感键断裂的机制。亲电基团带正电荷性质的基团亲核基团带负电荷性质的基团,OH的亲核催化(胰蛋白酶),5、酶活性中心是低介电区域,酶活性中心周围环境是一个非极性环境,即低介电环境,在低的介电环境中排斥水分子,酶的催化基团和底物分子的敏感键之间有很大的反应力,有助于加速酶促反应。,六、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实质: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过程。,七、酶原的激活,酶原:酶的无活性的前体。酶原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切掉部分肽段后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胰蛋白酶的激活,肠激酶(激活作用),活性中心,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为什么不直接以酶形式存在呢?,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伤害。,酶原存在的生物学意义:保护自身组织不被水解机体调控的一种形式,第4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酶反应速度的测量,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产物浓度变化曲线,提问:为什么反应速度会随时间减小?,答案:1.S降低;2.酶受到产物抑制 3.酶失活,提问:用哪一个速度来表示该酶促反应的速度特征呢?,反应初速度 Vo,反应初速度表示酶活力。,在底物过量、系统不含抑制剂等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二、E对酶作用的影响,1、S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一级反应:v=k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零级反应:v=kv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三、S对酶作用的影响和米氏方程,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研究前提:测定的是反应初速度 S消耗小于5%P生成极少 由P引起的逆反应不考虑SE 即使 所有的E都生成ES,S 降低仍可不记ES恒定:稳态学说,2、米氏方程,1913,Michaelis and Menten,稳态时反应速度 V=k3ES ES的生成速度=消耗速度 k1ES=k2ES+k3ESE的质量平衡方程 E=Et-ES,米氏方程,V=Vmax=k3ESmax=k3Et,a.当S很小时V=VS/Km 一级反应,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米氏曲线,b.当S很大时V=VmaxS/S=Vmax 0 级反应,Km=?,Km=S,若 VV/2,Km+S=2S,(1)Km的意义,3、米氏常数Km的意义,Km是酶的特性常数:与pH、温度、离子强度、酶及底物种类有关,与酶浓度无关,可以鉴定酶。,Kmk2(分离能力)/k1(亲合能力),Km越小,亲和力越强。S很小时,反应速度就能达到很大。,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最适底物/天然底物,1/Km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1/Km越大、亲和力越大,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2)Km的测定,米氏方程变化,以1/V 1/S作图(Y=aX+b),纵截距=1/V横截距=-1/Km,四、pH 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时的酶活力最大,酶最适pH,因酶而异,大多数酶最适pH在7.0左右。,相对酶活力,提问:pH对酶活力产生影响的原因?,pH对酶活力产生影响的原因?环境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影响酶活性基团的解离影响底物的解离影响契合,影响催化,上图反映出温度如何影响酶活力?,最适温度,最适温度动物酶 3540植物酶 4050微生物 大部分 4050个别高温菌 90以上,五、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提问:什么是激活剂?激活活性提高剂物质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酶)激活剂a.无机离子阳离子 K+、Ca2+、Na+、Mg2+、Zn2+等阴离子 Cl-、Br-等,提问:机理?答案:稳定活性中心、提高亲和力。,六、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b.中等大小的有机分子1.某些还原剂如Vc、半胱氨酸、氰化物机理:还原酶活性中心的二硫键2.EDTA(乙二胺四乙酸)提问:机理?答案:解除重金属抑制,七、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失活作用:使酶Pr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抑制作用:使酶活力下降但不引起变性抑制剂: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依据:能否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抑制作用的分类,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以牢固的共价键相连 很多为剧毒物质 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氰化物、青霉素、毒鼠强等。,不可逆抑制剂,(1)不可逆抑制作用:否,抑制作用可通过透析等方法除去。原因:非共价键结合,可逆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2)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Competitive)抑制,I:抑制剂(inhibitor),利用竞争性抑制是药物设计主要思路,磺胺类药抗菌机理(与对氨基苯甲酸是结构类似物)竞争性抑制细菌叶酸形成,进而抑制细菌繁殖人通过食物中的叶酸直接补充,对人无毒害。,生物碱麻醉竞争性替代,生物碱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吗 啡 海洛因,麻醉机理,源自37C医学网,痛觉神经信号,阿片鸦片类物质,生物碱竞争性替代脑肽麻醉致幻,竞争性:I与S与酶活性中心结合机会均等,V下降发生抑制,Km增大亲和力,Vmax不变S 增大,I结合机率减小,Km 变大,Vmax不变,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V下降发生抑制Km不变亲和力不受影响Vmax减小部分酶始终失活,Km不变,Vmax变小,别构:蛋白质在实现生物功能时,构象发生变化、活力改变的现象。别构酶:具有别构现象的酶别构剂: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第5节 酶活性调节,一、别构酶,1、别构酶的特点,(1)多亚基寡聚酶有活性中心、别构调节中心,(2)别构调控效应(allosteric reglation),当底物或效应物和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结合后,会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这种效应称别构效应。,(3)别构酶动力学:S形曲线,底物也是调节物不服从米氏方程,(4)别构酶通常是系列反应酶系统的第一个酶,或处于代谢途径分支上的酶,E.coli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P 别构激活剂CTP 别构抑制剂,氨甲酰磷酸,别构酶经加热或用化学试剂等处理,可引起别构酶解离,失去调节活性,称为脱敏作用 脱敏后表现为米氏酶动力学双曲线,定义: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反应的酶。,二、同工酶(isoenzyme),如:,如:乳酸脱氢酶 LDH在电场中电泳时:LDH5(M4)LDH4(M3H)LDH3(M2H2)LDH2(MH3)LDH1(H4)+,通过其它酶对其多肽链上的某些基团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使酶处于活性/非活性的互变状态,从而调节酶活性。,三、酶活性调节的其他方式,1、可逆的共价修饰,酶 酶-P,蛋白激酶,磷酸化,磷酸酶,脱磷酸化,酶的活性形式:可能是磷酸化也可能是脱磷酸化,蛋白质的磷酸化,2、酶分子的聚合与解聚,乙酰CoA羧化酶,第6节 酶的活力测定及分离提纯,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1、酶活力与酶反应速度,一、酶活力的测定,2.活力单位(U)与比活力,酶单位(U):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 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如:每小时催化1克底物 每小时催化1ml某浓度溶液 每分钟催化1ug底物,一定时间,一定量底物,一定条件下,在标准条件下(25,最适pH和最适底物浓度)一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1 IU=1 mol/min 酶活力单位标准化,(1)国际单位(IU),在标准条件下(25,最适pH和最适底物浓度)每秒钟催化1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1 Kat=1 mol/s=60106 IU,(2)Kat,单位质量酶产品中的酶活力称比活力。u/mg酶蛋白 u/ml酶蛋白酶产品质量评价中常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酶的纯度。,3、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的底物分子数或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一秒内1摩尔的酶可催化几摩尔的底物,4、转换数(turnover number,Kcat),二、酶的分离提纯,衡量分离提纯效果的两个指标:总活力的回收是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的损失情况比活力提高的倍数是表示提纯方法的有效程度,分离纯化方法同蛋白质纯化类似:1.选材:酶含量丰富的新鲜生物材料2.破碎:因材料而异,3.抽提:低温下以水或低盐缓冲液抽提4.分离及纯化:粗分级,细分级分离,5.结晶6.保存:低温下酶粉可长期保存,注意低浓度酶溶液易变性,酶的制备过程中,每步都应进行鉴定,常用的鉴定指标为:回收率每次总活力100/第一次总活力纯化倍数=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产率,第7节 酶工程简介,酶工程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化学酶工程、生物酶工程,对天然酶进行化学修饰、固定化处理,利用化学合成等手段来改善酶性能。,化学酶工程,固定化优点:稳定性提高,酶易于分离重复使用。,固定化酶:,生物酶工程,利用DNA重组技术改造和生产酶的工程方法。,优点?不受天然来源限制,迅速,且易于诱变改造,酶产品,外源基因,生物体中存在的酶基因 克隆酶,修饰基因 定点突变酶,人工设计合成的基因 新酶,第8节 维生素与辅酶,一、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微量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是能量物质,也不是结构物质,(发现记(1906年英国),牛奶中存在需要量极少,但生存必需的食物辅助因子维生素,动物合成某些维生素的功能退化,必须依靠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一旦缺乏:病/死,说明?,二、维生素的分类,依据溶解性分为:水溶性:VB族、VC 脂溶性:VA、VD、VE、VK功能:水溶性V辅酶 脂溶性V调控某些生物机能,三、水溶性维生素,(一)VB1(硫胺素)化学结构 嘧啶环+噻唑环,存在形式:TPP(硫胺素焦磷酸),功能,脱羧酶的辅酶,VB2,H,化学结构,二甲基异咯嗪,?键相连,核苷键,VB2,(二)VB2(核黄素),存在形式核黄素单核苷酸 FMN 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功能:脱氢酶辅酶,传递H,(三)泛酸/遍多酸,化学结构,泛解酸,丙氨酸,存在方式辅酶A(CoASH),巯基乙胺,泛酸,VB3,3.5-ADP,功能酰基转移酶辅酶,传递酰基在脂类与糖类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H2O,脂酰CoA,(四)VPP(烟酰胺/尼克酰胺),化学结构,烟酰胺,存在方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NADP+,功能:脱氢酶辅酶,传递H,(五)VB6,又称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pyridoxol),吡哆醛(pyridoxal),吡哆胺(pyridoxamine),功能:,氨基酸代谢中参与转氨反应:,(六)生物素(VB7),尿素部分,硫戊烷环部分,(CH2)4COOH,C5酸根部分,生物素(biotin),尿素环上的一个N可与CO2结合,功能: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在CO2固定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人体一般不会缺乏。,(七)VB11(叶酸造血维生素),化学结构,2-氨基-4-羟基-6-亚甲基蝶呤,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叶酸蝶酰谷氨酸,存在形式四氢叶酸,功能:转移一碳单位,(八)VB12和B12辅酶,维生素B12是含钴的化合物,又称钴胺素(cyanocobalamine),在自然界中只有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12;人体中VB12的吸收需要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因子),两者结合后才能被小肠吸收。,氰钴胺素,咕啉环,二甲基苯并咪唑核苷酸,5脱氧腺苷,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功能:,1.促进某些化合物的异构作用。,2.促进甲基转移作用。,3.维持SH的还原型状态。,4.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5.维持造血机构的正常运转。,6.促进上皮组织细胞的新生。,坏血/病 毛细管脆弱、易碎表现为牙龈发炎出血,皮肤出现小血斑、VC防治坏血病抗坏血酸化学结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九)VC(抗坏血酸),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功能 1.抗坏血病(保护细胞膜)2.氢传递体,(十)硫辛酸,辛:八 H2C-CH2-HC(CH2)4 COOH|SH SH,H2C-CH2-HC(CH2)4 COOH SS,功能:酰基的载体,在转酰基中起作用,四、脂溶性维生素,(一)VA(视黄醇)动物催化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转化而来化学结构:不饱和一元醇(脂类中萜类衍生物),VA1 VA2,存在形式:视紫红质(含视黄醛的糖蛋白),棒状细胞细胞膜上视紫红质的电脑模拟图,功能:暗视野下感光,缺乏:夜盲症、影响发育等,(二)VD,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VD3,功能:1.促进Ca2+在骨骼中沉积,VD,固醇衍生物,缺乏:佝偻病、严重蛀牙、软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喝奶制品!,2.帮助吸收VA烟雾会遮断制造VD的太阳光;强烈日晒灼伤后,皮肤停止制造VD。,(三)VE(生育酚),功能:影响生殖 抗氧化养颜缺乏:死胎、细胞异型,一种典型的生育酚,化学结构,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很少缺乏,(四)VK(凝血维生素),化学结构,功能:促进凝血,血纤维蛋白质,促凝血蛋白原血浆凝血酶磷脂、Ca2+凝血酶原,维生素K,凝血酶,不溶性血纤维蛋白凝块,来源:各种食物、肠道中微生物的合成,不易缺乏,电子传递体,本章小结:1、酶的概念、特性、专一性、化学本质2、酶的分类和命名3、酶作用机理(活化能、活性中心、专一性和高效性机理)4、酶促反应速度(E,S,pH,T,A,I对酶作用的影响)5、酶活性调节(别构酶、同工酶、共价修饰酶)6、酶活力测定及分离纯化7、酶工程8、维生素与辅酶,单项选择题1.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A.酶分子完整无缺 B.有酶分子上所有化学基团存在C.有金属离子参加 D.有辅酶参加E.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团2.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团是指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位于活性中心内或以外的,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C.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D.维持分子构象所必需的基团E.构成全酶分子所必需的基团3.与酶的高效率催化有关的重要因素中,哪项最重要A.酶活性中心与底物“邻近”与“定向”B.酶使底物分子中敏感键产生“张力”或“变形”C.酶与底物形成不稳定的、共价的中间产物D.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基团对底物进行“酸碱催化”E.酶活性中心多为低介电区,4.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底物的浓度时A.反应初速度成比例改变 B.反应速度成比例下降C.反应速度成比例增加 D.反应速度先慢后快E.反应速度不变5.在酶浓度不变的条件下,以反应速度V对作用物S作图,其图像为A.直线 B.S形曲线C.矩形双曲线 D.抛物线E.钟罩形曲线6.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A.反应速度随底物增加而加快B.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逐渐失活C.酶的结合部位全部被作用物占据,反应速度不再增加D.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E.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增加,7.酶的Km是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 B.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C.饱和底物浓度50%时的反应速度D.50%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E.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8.酶的Km值大小与A.酶的最适pH有关B.酶浓度有关C.酶作用温度有关D.酶作用时间有关9.己糖激酶以葡萄糖为底物时,km=1/2S,其反应速度v是Vmax的A.67%B.50%C.33%D.15%E.9%,10.酶促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80%时,底物浓度SA.1 Km B.2 Km C.3 Km D.4 Km E.5 Km,13.对可逆抑制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相结合C.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键相结合D.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E.可逆性抑制指竞争性抑制 14.纯化酶制剂时,酶纯度的主要指标A.蛋白质浓度 B.酶量C.酶的总活性 D.酶的比活性 E.最底的Km,16.已知1mL酶溶液中含蛋白质量为0.625mg,每mL酶溶液所含单位为250,该酶的比活性应是A.200u/mg酶蛋白B.300u/mg酶蛋白C.400u/mg酶蛋白D.500u/mg酶蛋白E.600u/mg酶蛋白,

    注意事项

    本文(第3章酶11.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