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福建省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23年9月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主要目标2二、主要任务2(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低碳体系2(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绿电使用比例4(三)开展绿色技术改造,促进关键环节降碳6(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引领产业低碳发展7(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增效降碳9(六)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开拓技术减碳空间10三、保障措施12(一)加大要素保障12(二)建立健全标准体系12(三)加强示范引领12(四)完善市场机制13(五)加强交流合作13(六)加大培训宣传13四、组织实施14(一)加强组织领导14(二)落实主体责任14(三)强化评估考核14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我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石化化工行业是我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稳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我省石化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碳达峰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国家发改委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稳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实现我省石化化工产业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经济效益的新突破,推进我省石化化工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节能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强化能效约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绿色化改造,加快石化化工用能结构调整,全力推行绿色制造,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石化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二)基本原则稳妥有序,系统推进。全面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和各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推进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创新驱动,目标导向。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坚持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导向,全面统领节能降碳和资源高效利用。源头把控,节约优先。加强企业、行业、地区间产业耦合链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和原料结构。双轮驱动,技改先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以碳减排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节能降碳工艺技术开发,推动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石化化工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炼油、乙烯、对二甲苯、合成氨、烧碱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分别为50%、50%.30%、60%、8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炼油、乙烯、合成氨等产品综合能耗显著降低。“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炼油、乙烯、合成氨等主要产品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关键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二、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低碳体系推进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围绕质量提升做优做强价值链,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集群,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按照“少油多化、减油增化、高端化发展”“炼化一体化”的原则,推进“两基地一专区”大型石化项目建设,合理增加炼油能力,增强烯烧、芳烂等原料供应能力,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高性能树脂、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以及电池原料等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精细化学品行业发展,以满足福建省装备制造、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重点推进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芳煌扩能、ABS及AS、不饱和聚酯树脂、碳五碳九分离及下游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项目建设,通过优化发展高端产业,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省工信厅、发改委、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标杆引领促进能效提升。加强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认真排查石化化工行业在建项目,对原设计能效水平未能达到行业或标准先进值的,应暂停施工,立即整改。组织开展重点企业摸排,建立技术改造企业清单,介于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企业装置,督促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改造期限、工期节点、预期目标,鼓励企业努力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水平达不到基准水平的,限期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并设立退出机制。(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能效约束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能耗“双控”管理,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聚焦对二甲苯、合成氨、烧碱等重点行业,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严格实施分类管理,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效限额准入值的,限期停工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淘汰。以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约束条件,加快淘汰存量“两高”项目落后产能。(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1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落实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政策,强化对炼油、乙烯和芳煌项目的规划布局。新建炼油项目实施产能减量置换,新建尿素(合成氨下游产业链之一)项目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严格项目准入,促进碳排放量及减碳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法律法规,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的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持续开展节能监察,加快落后机电设备淘汰。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制定石化化工领域工作方案,对企业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情况、用能设备符合强制性能效标准情况、执行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情况、执行能源消费统计制度情况等进行监察。根据监察结果,制定落后机电设备淘汰计划,开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鼓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形式加快落后机电设备淘汰。(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促进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增加天然气储存能力,保障平稳供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开展核能在化工园区的试点示范,促进核能、风能、光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应用,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拓宽电能替代领域,电驱动代替蒸汽驱动。推广电锅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促进石化化工绿色电力消费,逐步提升绿色用电比重。(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科技厅、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提高企业用电灵活性。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促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原料低碳化替代。利用轻烧、液化气等低碳原料生产烯烧及下游产品,实现源头降碳。开发可再生资源制取化学品,甲烷转化合成化学品等技术,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氢,优化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石油基和煤基能源化工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互补融合。促进废旧纺织品再造、废旧塑料再生原料的替代,开展丙烷脱氢副产氢用于燃料、原料等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减少化石原料的消耗。(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开展绿色技术改造,促进关键环节降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规律、产业供给稳定、经济平稳运行等因素,科学有序推进石化化工领域节能降碳改造。聚焦石化化工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积极推广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组织开展节能降碳改造示范项目遴选,重点支持采用高效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精锵分离技术等改造现有工艺装置;支持推广能源系统优化技术、热泵技术、热夹点技术、余热梯级利用技术、循环冷却水整体优化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效精傕提效技术、新型节能设备等节能技术及装备。支持工业窑炉、锅炉、电机、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支持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等节能降碳项目。通过省级财政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遴选项目给予支持。(省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的系统减污理念,推动存量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以炼油、氯碱、煤气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高效催化、过程强化、高效精储等工艺技术改造;开发和推广渣油高效深度加工技术、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技术、半水二水法湿法磷酸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开展原油直接生产化学品、先进煤气化,推广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产品。实施高级氧化、精细化工微反应、煤气化等装备改造。(省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广先进适用低碳技术。推动炼油污水集成再生,焦化废水电磁强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废盐无害化制碱,二氧化碳耦合制化学品等。实施绿氢炼化、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等降碳工程。推广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原燃料替代、工业流程再造、二氧化碳回收与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组织制定重大低碳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探索低碳技术推广新机制,促进先进适用的石化化工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推进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先进适用低碳技术。(省工信厅、发改,、科技厅、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2绿色技术改造推广行动推进重点设备节能降碳。在石化化工行业推广精储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提升精储系统整体能效水平,推广自回热精俺技术减少塔底热量降低塔顶冷气消耗,推广高效加热炉降低氧含量,提高热效率。推进重点产品工艺技术能效提升。推广氯碱电解槽能效提升技术、整体优化循环冷却水技术、水平带式滤碱技术、能源优化提升技术以及冷再生剂循环催化裂化改造技术。实施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改造。推广芳烧二甲苯装置余热利用及深度热集成技术、LNG冷能利用技术等。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广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化工废水循环利用工艺、废塑料连续强化清洗技术。开展再生橡胶生产技术装备改造、废轮胎常温破碎自动化生产线、废轮胎/橡胶热裂解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装备、废塑料高品质再生改性与造粒技术改造、化学循环推广工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废旧轮胎、废塑料的高品质利用。(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引领产业低碳发展强化绿色制造标杆引领。围绕石化化工重点领域和地区,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建设,持续发布我省绿色制造名单。实施绿色制造名单动态管理及分级管理,探索绿色认证和星级评价,强化效果评估。(省工信厅、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稳步扩大规模。逐步扩大提升我省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设计产品与绿色园区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工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积极引导化工园区按照要求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在提高“四绿”质量的同时扩大数量,提升各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均衡性。(省工信厅、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体系。在“四绿”试点单位鼓励探索重点用能设备上云、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大数据平台等方向的新技术。提升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控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物质流、能量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建立石化化工重点产品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完善碳排放数据计量、收集、监测、分析体系。(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工负责)专栏3绿色制造提升行动绿色工厂。以我省石化化工重点用能单位等为创建主体,择优选取绿色工厂试点、示范单位。试点单位应优先选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行石化化工行业能效对标和能源审计,健全节能监察体系,积极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绿色园区。以国家级和省化工工业园区作为创建主体,选择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化水平高的园区纳入绿色园区试点单位名单。引导试点单位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园区建设智能微电网,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鞋条。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先选择石化化工行业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纳入绿色供应链试点单位创建名单,并从中优选绿色供应链示范单位。绿色供应链试点单位应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确立企业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战略,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优先选择绿色工厂为合格供应商和采购绿色设计产品,强化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设计产品。在石化化工行业中,优先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积极开展绿色设计试点,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增效降碳以资源利用为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以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废催化剂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模式,推进深度资源化利用。在工业固废产生量大、堆存量大的区域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大磷石膏、废塑料、废轮胎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高值利用,提升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提高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推进化工副产石膏制作建材,推动产业低碳耦合发展。打造行业间协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突出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企业间的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园区产业的循环和集约化发展,减少物流运输能源消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按照以水定产的原则,加强对高耗水行业的管理,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推进企业、园区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省工信厅、发改委、生今环境厅、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4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行动开展循环化园区试点示范。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梳理我省石化化工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现状,按照“一园一策”原则制定循环化改造方案。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强化行业间循环发展产业链。围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遴选工业园区开展试点示范。加大废水资源化利用。推动炼油污水集成再生、焦化废水电磁强氧化深度处理。创建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试点,建设废水资源化利用示范企业和园区。开展节水标杆建设。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树立石化化工行业节水典范,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水效“领跑者”活动,遴选工业节水标杆企业和园区。(六)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开拓技术减碳空间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重大低碳技术工艺创新突破,实现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前沿技术开发应用,炼油行业推动渣油浆态床加氢等劣质重油原料加工、先进分离、原油直接裂解等深度炼化技术开发应用;乙烯行业电裂解炉技术开发应用;对二甲苯行业加强国产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成套技术、大型化二甲苯塔及二甲苯重沸炉等技术装置的开发应用。开展绿色低碳能源制合成氨技术研究和示范。实施工艺深度脱碳、原燃料替代、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与循环利用等低碳技术示范工程。鼓励中化泉州、福建联合石化等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方案和技术经验。(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数字技术与石化化工降碳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石化化工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利用“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工艺流程、生产过程管控、供应链、设备升级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制造过程的关键工艺装备智能感知和控制系统、过程多目标优化、经营决策优化。挖掘碳排放基础数据价值。发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充分挖掘石化化工碳排放基础数据价值,为生产流程再造、跨行业协同等提供数据支撑。聚焦关键碳排放环节、能源管控等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工业互联网+节能降碳”解决方案。在石化化工行业持续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能耗预警预报。(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5绿色低碳技术推广行动石油化工。开展原油直接生产化学品技术、电加热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技术等研发。推进绿氢炼化、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试点示范。现代化工。支持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推广应用,推进造气炉渣、碱渣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合成气或工业尾气为原料制备高性能可降解塑料等,构建特色循环产业链。开发合成气制聚乙醇酸技术等新型创新技术。三、保障措施(一)加大栗素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碳减排政策激励,加大对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节能降碳、高效新材料、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的政策支持。完善经济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加大对碳达峰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以减污降碳、循环利用为重点,健全石化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准体系,探索基于碳足迹制修订含碳化工产品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产品评价等标准。开展生物基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再生塑料材料评价标识管理体系,开展绿色用能及碳排放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示范引领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评价认定规则,积极培育一批节能降碳示范项目,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绿色低碳标杆企业和园区,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提高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逐步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建设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做好与能耗双控制度的衔接。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加强市场机制间的衔接与协调,将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差别电价、节能监察、环保执法等手段加大市场调节、督促落实力度,倒逼能效水平落后的产能有序退出。(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强交流合作加强闽台石化产业合作,引进台湾优势石化产品的生产工艺,承接台湾已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石化项目落地;加强与台湾石化企业在精细化学品领域的合作,发展含氟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通过闽台合作,提升我省湿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领域的技术水平。(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大培训宣传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培训,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渠道,加强行业碳达峰宣传引导,加强节能减碳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推介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鼓励骨干企业定期开展公众开放等活动,增强公众认同感,提高公众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行业碳达峰工作氛围。(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谋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分解目标任务,强化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系统推进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各项工作。(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碳排放指标的分解与考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落实。强化生产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意识,统筹兼顾发展和减碳需要,科学合理分配碳指标,系统推进碳达峰各项重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组织开展碳达峰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评估考核制定落实举措,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强化能效标准约束,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发展改革委、工信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附件:福建省石化化工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表福建省石化化工重点建设项目情况表序号项目名称目地项属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周期企业名称(投资主体)一、石油化工(总投资10亿元以上)1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古雷开发区建设包括16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320万吨/年PX等约30套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码头、储运系统。2023-2026待定2中沙古雷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含原料技改项目)古雷开发区新建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改造390万吨/年连续重整、150万吨/年芳燃抽提、160万吨/年PX、20万标立/时PSA、18万吨/年硫磺装置;新建200万吨/年加氢裂化、120万吨/年航煤精制、150万吨/年延迟焦化;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2022-2025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3中化泉州石化第二套乙烯项目惠安县建设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配套项目待定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4扩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项目泉港区建设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18万吨/年EVA装置:18/40万吨/年E0/EG装置;45万吨/年HDPE装置等。2023-2026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万华化学福建MDl产业园项目福清市1、40万吨/年MDI项目及80万吨/年扩能技改项目2、25万吨/年TDl扩能技改项目3、液体化工-液化燃码头及煤盐码头项目4、大型煤气化项目及二期技改扩能项目5、40万吨/年PVC项目及二期40万吨/年PVC项目6、50万吨/年氯碱扩建项目(新增38万吨/年)及80万吨/年氯碱扩建项目(新增30万吨/年)7、苯胺一体化项目8、MDA-HMDA-HMDl特种异轨酸酯项目9、TDl加合物项目10、配套热电节能环保技改项目2021-2025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6万华化学福建石化产业园项目福清市1、60万吨/年丙烷脱氢一期项目及60万吨/年丙烷脱氢二期项目2、10/18万吨/年丁醇/辛醇项目3、20万吨/年丙烯酸项目4、16/2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辛酯项目5、20万NnVh煤造气6、热电一期项目及二期技改项目7、40/86万吨/年P0/SM项目8、30万吨/年PP项目9、60万吨/年ABS项目10、6万吨/年NPG项目11、66350方/小时空分项目12、26万吨/年丙烯月青项目2021-2025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7国乔丙烷脱氢制丙烯及聚丙烯项目泉港区新建100万吨/年PDH及90万吨/年PP2021-2025泉州国亨化学有限公司8第二套及第三套90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福清市分别年产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2021-2025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915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福清市年产15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项目2021-2025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10锦城新材料工业园浦城县该产业园区依托我县原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为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延伸拓展产业链,完善优化产业配套,推动新兴产业园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打造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面积8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建设2000亩,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产值达60亿元,税收5亿元;二期、三期项目有序推进。2021-2023浦城县人民政府11福建永荣新材料有限公司200万吨/年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项目莆田秀屿区项目一期工程拟建9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3.6万吨/年PSA提氢装置、90万吨/年聚丙烯(PP)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二期工程拟建11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装置、4.4万吨/年PSA提氢装置、110万吨/年聚丙烯(PP)装置和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主要产品为聚丙烯、丙烯,副产品有氢气、碳四、碳五等。2022-2026福建永荣新材料有限公司12福建省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搬迁入园产业升级顺昌县项目占地面积300亩,建设12万吨/年高纯超净电子级氟化氢、2万吨/年电子级氟化氢钱、2万吨/年电子UPSS级氢氟酸、0.5万吨/年电子级三氟化氮项目。2021-2024福建省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13上杭时代思康氟硅功能材料生产项目上杭县主要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新建生产车间、动力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办公综合楼等,配套建设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污水处理站、事故应急池等设施。建设一条氟硅功能新材料生产线,年产IoooO吨氟硅功能新材料°2021-2025时代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14漳州奇美30万吨/年PS项目雷发X古开区建设4条PS生产线,建设中央控制室日用罐区、成品仓库、消防站、副料仓库、原料罐区、配套消防设施、公用工程区、停车场等。2021-2022漳州奇美化工有限公司15旭川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新型聚氨酯树脂30万吨福清市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年产新型聚氨酯树脂20万吨,聚酯多元醇5万吨,改性型环保型聚氨酯胶粘剂4万吨,改性型环保型聚氨酯漆稀释剂1万吨。2021-2025旭川化学(福建)有限公司16香江SEBS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惠安县用地面积180亩,建设5万吨/年SEBS热塑性弹性体项目,2021-2024福建香江石化有限公司17深圳研一含氟新型先导材料项目明三区三市元项目占地200亩,主要生产产品包括:液态六氟磷酸锂、LiFSKFEC(一步法)、FDTDs电子清洗剂、电子气体及其他含氟新型先导材料,电子化学品等。2021-2023深圳研一新材料有限公司18环氧丙烷项目泉港区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新建60万吨/年环氧丙烷及配套90万吨/年双氧水、20万吨/年尼龙66、10万吨/年尼龙12(PA12)等项目,计划占地1092亩。该项目承接国亨化学丙烷脱氢及聚丙烯项目丙烯及氢气产品,产品环氧丙烷将带动园区佳化化学、天骄化学、钟山化学等三家企业增资扩产,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提高竞争力。2021-2025中化学天辰(泉州)新材料有限公司19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田屿莆秀区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包括制氢及合成氨装置、环己酮装置、己内酰胺(包括己内酰胺制备、己内酰胺精制、硫酸铉结晶)装置、双氧水装置、硫酸装置、自备动力站等单元。2014-2023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20福建荣辰新材料有限公司30万吨/年己二监项目田屿莆秀区主要生产装置包括己二牌氢(酸联产装置、己二胺装置、甲基戊二胺装置、硫钱装置:项目建成后新增年产30万吨己二胺、30万吨己二牌、18.6万吨氢瓶酸、17万吨硫酸铉、5万吨甲基戊二胺的生产能力。2023-2026福建荣辰新材料有限公司21福建荣创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40万吨/年己二酸项目田屿芾秀区主要生产装置包括环己醵装置、己二酸装置、硝酸装置,以及罐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生产40万吨己二酸的生产能力。2022-2025创材公荣能限建性有一福高林司一22福建锦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特种功能性材料项目田屿芾秀区主要生产装置包括特种功能性材料生产装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0万吨特种功能性材料的生产能力。2022-2025福建锦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23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2万吨/年己内酰胺制己二胺项目田屿莆秀区本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包括:氨基己晴主装置、热媒站、己二胺装置,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万吨己二胺的生产能力。2022-2024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24福建永荣科技6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三期工程)扩能项目田屿莆秀区项目建设2套30万吨/年己内酰胺、2套27.3万吨/年环己酮、3套25万吨/年双氧水、1套80万吨硫酸等生产装置及相应的配套公用工程。2023-2025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25福建省三棵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项目(一期一阶段)田屿莆秀区主要建设规模:乳胶漆(含腻子膏)30万吨/年,真实质感50万吨/年,多彩漆5万吨/年,防水涂料14.2万吨/年,腻子粉30万吨/年,瓷砖胶15万吨/年、防水卷材2000万平方米/年等。2021-2022三材公省新限建树有一福棵栉司一26建设水性油墨、环保再生功能性聚酯及生物基聚酯材料生产线项目田屿莆秀区建筑面积109775.69平方米。生产性油墨、环保再生功能性聚酯及生物基聚酯材料,拟建包括能源站、助剂车间、助剂库、色母粒车间、DP车间、净片车间、罐区、冷却水循环站、综合仓库、消防泵房及污水处理装置等,年产值627102万元。主要建筑物面积:202749.63平方米,新增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52万吨/年。2020-2023莆田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27金鹰绿色产业园项目(年产30万吨“莱赛尔”(LyoCeH)、年产7.4万吨无纺布项目、年产30万吨生活纸项目及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田岸开莆W经区金鹰集团拟依托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现有的纤维项目产能,新增投资设立“金鹰绿色产业园”,布局新的莱赛尔、无纺布、生活纸等项目。2023-2027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二、化学纤维1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化纤项目惠安县规划分两期实施1050万吨/年涤纶和150万吨/年锦纶项目,其中,一期项目规划建设300万吨/年PTA、350万吨/年PET及长短丝、60万吨/年己内酰胺、60万吨/年聚酰胺装置;二期项目计划新增600万吨/年PTA装置、700万吨/年PET-涤纶长丝FDY、POY、DTY装置和涤纶短纤90万吨/年CPL装置、90万吨/年PA6-切片装置。2021-2024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2再生功能性纤维生产线项目田屿莆秀区建筑面积约420000平方米。项目新建环保纤维生产装置,建设厂房及配套工程。主要建筑物面积:420000平方米,新增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20万吨/年。2021-2025福建赛纤新材料有限公司3再生PET前处理生产线建设项目田屿莆秀区项目新建瓶砖库、分拣车间、短纤车间、纺纱车间、仓库等生产及辅助用房主要建筑物面积:84200平方米,新增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10万吨/年再生功能性纤维。2023-2026福建赛纤新材料有限公司4年产20万吨RPET产业园项目田屿莆秀区项目新建化学法循环再生聚酯生产装置,同时建设配套的循环水、冷冻水等冷却系统、空压系统、高低压配电站、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系统,以及相应的分析检验、仓储等配套设施,达产后形成年产20万吨RPET的生产规模。主要建筑物面枳:345490平方米,新增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年产20万吨RPET。2023-2025福建赛程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