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
包头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工程六期等重点工程,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包头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北部防风固沙带、黄河“几字弯”生态综合治理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近年来,包头市实施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农业节水灌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及生产活动影响,包头市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同时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好黄河“几字弯”和“三北”工程攻坚战,进一步落实国家、自治区生态修复任务,依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改农经(2020)837号)、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自然资发(2022)20号)、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林规发(2021)122号)、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和包头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编制包头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以系统解决重要生态问题为导向,合理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分区,科学提出2025年和2035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合理布局、分时序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退化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助力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规划范围为包头市全部国土空间。规划对包头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活动做出统筹谋划和总体安排,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包头市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第一章面临形势1第一节形势与要求1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转变生态修复理念与思路1二、战略定位要求提升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水平1三、上位规划要求构建包头全域保护修复新格局2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要求提升生态修复整体效能.2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3一、矿山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逐步向好.3二、林草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扩大3三、节水工作逐步开展,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3四、湿地保护恢复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4五、农用地整治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4六、城市绿地面积持续扩大,宜居水平稳步提升5第三节机遇与挑战5一、机遇5二、挑战7第二章生态现状与主要问题9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生态现状9一、自然地理状况9二、生态环境现状12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4一、人口与行政区划14二、经济发展概况15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15一、全域系统性问题分析15二、生态空间生态问题诊断16三、农牧空间生态问题诊断18四、城镇空间生态问题诊断19五、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生态问题分析19第三章总体要求21第一节指导思想21第二节基本原则21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21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22三、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22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监管机制22第三节目标愿景23一、总体目标23二、阶段目标23第四节指标体系24第五节规划范围和期限26一、规划范围26二、规划期限26第四章总体布局27第一节国土空间总体发展战略27第二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28一、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28二、保障生态空间生态安全29三、强化农牧空间生态功能32四、提升城镇空间生态品质34第三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35一、北部草原防风固沙区36二、中部农牧交错带生态修复区38三、大青山乌拉山森林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39四、南部沿黄河综合整治区41第五章主要任务44第一节北部荒漠草原生态保护修复44一、加1强北部荒漠草原保护修复44二、强化北部草原涵养水源能力44三、推进草原生物灾害防控预警建设45第二节农牧交错区土地综合治理和草原保护修复45一、推进退化沙化草原生态修复45二、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45三、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46第三节中部荒漠化山地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6一、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46二、力口强丘陵山地带草原保护46第四节大青山乌拉山矿山生态修复和碳汇能力提升47一、加快大青山南坡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47二、强化低效低质林生态修复47三、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48第五节主城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48一、强化工业园区污染防治48二、加快人居环境综合整治49三、完善城市空间蓝绿网络49四、提质赛汗塔拉城市绿心49五、推进城镇边缘生态缓冲区域建设49第六节沿黄灌区耕地盐碱化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50一、加快盐碱化耕地综合整治50二、加强耕地保护和提质增效50三、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50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51第七节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51一、提升沿黄湿地生态功能51二、完善农业生态缓冲带建设51三、力口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52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52第八节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52一、构建全域蓝绿网络体系52二、建设重要物种栖息地连通廊道53第六章重点工程54第一节北部草原防风固沙区重点工程54第二节中部农牧交错带生态修复区重点工程55第三节大青山乌拉山森林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重点工程57第四节南部沿黄河综合整治区重点工程58第五节城市生态品质提升重点工程59第六节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程60第七节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62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63第一节生态效益分析63一、强化生态系统安全保障63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3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64一、带动当地经济增长64二、提升生态经济产出64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64一、生态意识不断增强64二、人居环境有效提升65第八章保障机制66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66第二节落实政策体系66第三节落实规划传导66第四节强化资金保障67第五节加强科技支撑68第六节严格评估监管68第七节鼓励公众参与68附表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分区表70附表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71附表三重点工程项目清单72第一章面临形势第一节形势与要求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转变生态修复理念与思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时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生态修复规划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注重多要素综合、多目标耦合、多尺度协同、多技术集成和多主体参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下,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镇等人工生态系统之间协同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促进包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我们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二、战略定位要求提升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水平党中央明确了内蒙古作为我们北方重要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提出“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总要求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等多项重大战略,要求包头市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平,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加快形成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牢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三、上位规划要求构建包头全域保护修复新格局包头市位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三区四带”的北方防沙带,是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出“一区两带多廊多点”的总体修复格局,要求整体推进内蒙古高原北方防风固沙带,全面开展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生态综合治理区等生态修复。包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提出“锚固自然生态格局和基底,严格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持续系统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等具体要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上位规划要求,以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和提升全域生态品质为导向,科学部署和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快形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要求提升生态修复整体效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社会发展从“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的转变,人们对生存环境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化生态格局、调控生态过程、提升生态功能,推动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可实现美丽宜居城镇建设,落实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形成融山亲水。蓝绿成网的城市风貌,打造便利舒适、环境优美、令人向往的北方人居环境新典范。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一、矿山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逐步向好包头市积极开展矿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面积28.4平方公里。全市正在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面积9.97平方公里。二、林草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根据林草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底,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36.58%。“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新造林1807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86平方公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34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工程878平方公里,大青山南坡绿化48平方公里。三、节水工作逐步开展,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包头市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农业节水,严格实施节水“三同时”管理,“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了西部节水增效、牧区节水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0平方公里,创建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6家、节水标杆企业3家。2020年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河湖生态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持续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理整治河道156.4公里,疏通河道116.8公里,清理垃圾420.9万吨。城区沿河道两侧配套埋设截污管线和循环水管线,解决了垃圾河、污泥河穿城的水生态环境顽疾。四、湿地保护恢复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湿地保护、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生态补水、鸟类栖息地恢复等多项工程,修复扩大逾8平方公里湿地。以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抓手,通过实施以小白河片区为核心的“五片区”建设,湿地水质明显改善,过境候鸟和栖息珍稀鸟禽明显增加,植物群落也呈多样化发展。目前共有鸟类监测点27个,植物多样性监测样地40个,水质监测取样点16个。五、农用地整治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31.1万亩,标准化农作物生产面积33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70%。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以土默特右旗为试点,在全旗范围内开展“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至85%,农膜回收率增加到70%。全市46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升至87%,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o六、城市绿地面积持续扩大,宜居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推进公园绿地改造升级工作,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3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6%o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实施奥林匹克公园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军工文化公园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等。重点实施了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城区水系提升和景观提升等工作,并于2019年5月正式成为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无废城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全国首家工业固废全过程、闭环式、智能化监管。第三节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引绿色发展新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随着“两山”理论的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更彰显了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党中央明确了内蒙古作为我们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提出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总要求,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二)国家战略机遇开创美丽包头建设新阶段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加快集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投资资金、创新平台等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机遇,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出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包头作为国家战略明确的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区和黄河“几字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推动制造业创新转型,提升城镇中心区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三)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布局中19个城市群之一,承载着火车头、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担当。包头市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呼包鄂榆地区”重点开发区域和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央和自治区对呼包鄂榆区域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推动呼包鄂榆重要领域产业联动、成果共享、设施共建、全域协调、生态共治等开篇破题,也为包头市借势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向东南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四)政策支持注入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动能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全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有关生态修复保护的重大规划及政策,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包头市作为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生态修复保护工作获得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二、挑战(一)先天条件不足,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任重道远包头市地处我国北方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难度较大。草地退化、风蚀沙化情况仍然存在,废弃矿山面积较大,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治理等工作仍需推进,加之受水资源短缺等先天自然条件限制,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并取得成效更加困难,更需要精雕细琢。(二)统筹发展和保护任务艰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仍然存在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包头市以钢铁、稀土、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仍将延续,协调好矿山开采和生态保护任重道远。而且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受控温降碳要求,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剧增。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固阳县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何进一步协调农牧业发展和林草保护问题依然突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等重要的城镇化发展区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系统优化、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们更加向往生态良好的生活环生态问题既关系到重大经济问题,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才能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率提升,产业集聚加快等,带来一系列水、大气、固废等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要求更强烈。因此,必须统筹全域保护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城镇生活空间,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向往。第二章生态现状与主要问题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生态现状一、自然地理状况(一)地理区位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16至111。26二北纬40。至42。4染之间,总面积27505平方公里。东与呼和浩特市相邻,西与巴彦淖尔市连接,北与蒙古国接壤,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是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呼包鄂乌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城市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一)地形地貌全市由中部山岳地带、山北高原草地和山南平原三部分组成,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中部山岳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1200-2300米,北坡平缓,南坡陡峭;北部丘陵高原,海拔高度IOoO-1800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呈低山、丘陵、盆地、高平原等镶嵌分布的地貌景观;南部平原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度989-1140米,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村落遍布。(三)河流水系包头市境内河流多为山谷季节性河流,分属黄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黄河水系流域面积8579.44平方公里,除黄河为过境河流外,其余均为境内河流,由西向东依次分布有哈德门沟、昆都仑河、五当沟、水涧沟、美岱沟等大小76条河沟,黄河在包头市境内长约220千米,水面平均宽130458米,水深1.69.2米。内陆河水系流域面积19180.5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固阳县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主要河流有:艾不盖河、查干布拉河、塔布河、开令河、乌兰苏木河、讨来图河、阿其因高勒河、扎达盖河、乌兰伊力更河等,其中,艾不盖河是境内最大的内陆河流,发源于固阳县春坤山,主河道长度204千米,流域面积729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2168万立方米。包头市自产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26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1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L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5.12亿立方米,黄河取水指标5.5亿立方米。(四)气象气候包头市处中纬度地带,属典型的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少雨雪。地区间降水差异较大,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北部的满都拉年均降水仅175毫米,东南部的大青山公山湾以东地区降水量达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1347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间差异较大;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降水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4.2倍,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17912472毫米。全市年平均温度84摄氏度,年最高气温34.5摄氏度,年最低气温-23.1摄氏度,无霜期83140天,山南多于山北。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853.8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在60%以上。(五)土地资源根据最新国土“三调”变更数据,包头市土地总面积2750472.92公顷,土地类型以草地为主。其中,草地面积1879368.3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33%;耕地面积439679.54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99%;林地面积224290.4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15%;湿地面积32555.9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8%;建设用地面积150369.1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47%。(六)矿产资源包头市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北部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中部的固阳县、南部的大青山-乌拉山一带均有分布。截至2020年底,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8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39种,上表矿产地192处。按规模划分,大型矿产地21处,中型38处,小型133处;按矿产类型划分,能源26处,金属130处,非金属36处。二、生态环境现状(一)环境质量现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年优良天数突破291天,达标比例为79.5%,细颗粒物浓度降至43.9微克/立方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河、湖库共计11个断面HI类以上水质占72.7%,IV类占9.1%,V类占9.1%,劣V类占9.1%。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率。“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果,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二)耕地生态环境状况耕地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固阳县,耕地整体质量等别较低,13-15低等级耕地占比68.27%,主要分布在固阳县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南部。99.8%的中高等级耕地分布在黄河沿岸地区水土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全市现有盐碱化土地面积约246.7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112.3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6%o土默特右旗盐碱化耕地面积为109.04万亩,占全市盐碱化耕地总面积的97.06%o(三)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草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固阳县。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北部为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核心区域,为中温型草原带,南部为阴山南麓温暖型干草原带。近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草、围封禁牧、草原奖补等工程、政策的实施,包头市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四)森林生态环境状况森林以灌木林地为主,乔木林地和其他林地为辅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灌木林地占总林地的76.22%,主要分布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石拐区和土默特右旗等区域;乔木林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右旗、九原区、石拐区和固阳县。根据林草部门统计,2020年,包头市森林覆盖率为7.19%,土默特右旗、固阳县、石拐区林地资源分布最为广泛。(五)矿山地质环境状况矿产资源开发历史久远,早期开采规模小、分布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多,占用和损毁土地面积较大。同时受干旱缺土的自然条件影响,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固阳县采矿用地面积最大,其次为白云鄂博矿区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根据全市现有旗县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全市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94处。依据包头市专项调查研究,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6875.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0.7%。包头市致力于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随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的加大,治理制度及措施的完善,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效果。截至2020年末,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51.95平方公里。(六)河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包头市河岸线总长度5286.58千米,2018年河流岸线植被长度2646.56千米,河流植被岸线比50.06%。主要的支流昆都仑河、四道沙河、西河、东河、美岱沟、五当沟等,多为季节性多泥沙河流。全市有4大类21种湿地类型,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18%o天然湿地占湿地总面积95.98%;人工湿地占湿地总面积4.02%o内陆滩涂主要分布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灌丛沼泽和沼泽草地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右旗。国家湿地公园2处,即内蒙古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内蒙古昆都仑河国家湿地公园,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即内蒙古南海子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七)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状况城市宜居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建成环城、沿黄、出口、旅游、跨河五大通道,线性绿色空间和慢行系统不断完善。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500公里,完成雨污、再生水管线铺设25.4公里。完成一批公园绿地改造升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3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到90.6%o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人口与行政区划(一)人口情况2020年末,包头市常住人口为271.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3.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数的86.16%。(二)行政区划包头市辖9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士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经济发展概况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2020年生产总值为2787.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29.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8:41.4:54.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稀土功能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产值占比为52%,"高精强'现代农牧业加快推进,全国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现代能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装备制造和农畜食品等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一、全域系统性问题分析(一)水资源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包头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63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200m3)的16.5%,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7%o虽然“十三五”期间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37平方公里,约占现状灌溉耕地规模的18.9%,但与全国高效农田灌溉率仍有一定差距。局部区域地下水开采强度仍然较高,非常规水利用率偏低。受水资源短缺影响,各行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匮乏现状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整个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二)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有待优化受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及工矿活动等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下降,重要物种生境破碎,造成包括大青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在内的生态系统连通性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性不足,尤其是固阳县北部农田和村庄道路周围的草地分散破碎,群落稳定性较差,昆都仑河、艾不盖河重要河湖流域水系连通性亟待提高。二、生态空间生态问题诊断(一)废弃矿山数量较多,生态安全存在风险根据最新“三调”变更数据,全市采矿用地共计31277.67公顷。矿山开采对地表形态造成直接损毁,尾矿库、歼石堆等固体废弃物也造成大面积的土地压占,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截至2020年末,根据全市现有旗县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全市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94处,其中崩塌101处、滑坡10处、泥石流38处、地面塌陷45处。根据自然资源部全国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包头市历史遗留矿山图斑1939个,总面积90.42平方公里,其中正在治理的面积9.97平方公里,拟自然恢复面积20.76平方公里,拟转型利用面积5.54平方公里,拟工程治理面积54.14平方公里。(二)草原生态系统脆弱,部分区域存在退化问题包头市地处中温带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多风少雨,生态本底脆弱,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占比50%以上,同时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草原、超载放牧等问题,草原整体生产能力不高,产草量在40公斤/亩的中等偏低草原面积占到草原总面积的95%以上。草原退化、沙化、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与2015年相比,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部分区域草地资源逐步转变为工矿用地和耕地。(三)森林系统稳定性弱,抚育任务较重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7.19%,低于国家和自治区平均水平。现有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差、组成复杂,优势种不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同时水源保障较为困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偏低,人工林、中幼林多,森林系统抚育任务较重,抚育和管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且受人为采矿破坏,大青山南坡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受损,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逐步缩小,亟待治理修复。(四)河湖湿地生态仍需完善,水环境质量有待提升南部人口相对聚集的区域,河流沿岸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工程建设不完善,河流生态缓冲带缺失,黄河支流水质存在不达标情况。由于湿地出现面积减小、功能减弱,致使南海子和小白河湿地水体连通性不足。受局部区域地下水采补失衡影响,市区地下水也存在一定污染情况,其中潜水WV类水质占比68.8;承压水IV-V类水质占比44.5%,因此水环境尤其地下水环境有待提升。三、农牧空间生态问题诊断(一)盐碱化问题突出,耕地质量有待提升全市63%的耕地分布于山北地区,大部分为种植业生产不适宜区。由于土壤、水资源、气候等种植条件较差,包头市整体耕地质量等别较低,13/5低等级耕地占比68.27%,99.8%的中高等级耕地分布在黄河沿岸地区,但受灌溉农业设施不完善的影响,现有盐碱化耕地112.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6%o因此,需统筹优化全市耕地布局,加强山南种植适宜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二)草原退化风险依然存在,畜牧业经营方式有待优化草原生态本底脆弱,虽然经过多年治理,草原退化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农牧民生产生活对畜牧业的依赖性强,畜牧业增收对牲畜规模增长的依赖还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草原畜牧业依然存在经营方式粗放、管理落后的情况。尤其农田、村庄道路周围的草地分散破碎,群落稳定性和生产力不高。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巩固草原修复成果任务艰巨。(三)人居环境有待提高,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农村牧区住房分散,“空心村”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牧民建房占用重要生态用地,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简单,生活污水治理率低于25%,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仍需推进,风貌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尚待健全。四、城镇空间生态问题诊断(一)城市生态宜居水平有待提升202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34平方米,与内蒙古自治区19.85平方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城市内外绿地体系连通性、完整度不够,城市绿地品质、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有待提升。再生水管网覆盖面较小、再生水利用率(22.3%)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工业围城”等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二)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单位面积产值较低,工业空间四向分散,阻隔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连通,山前、水边优质的生态空间被低品质工业用地占据,造成城、山、水融合度不足、景观敏感度降低。批而未建建设用地挤占了中心城区产业升级的空间。同时老旧小区改造和工业搬迁转移后的建设提升等工作仍需推进。五、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生态问题分析(一)农业生产、矿山开采与生态保护存在一定冲突现状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生产适宜性整体良好,但仍存在少量耕地坡度较大、土壤质地较差、质量等别较低等问题。现状133.5平方公里耕地和42.8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位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尤其是沿黄河廊道100米范围内有大量的耕地和河滩地,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边缘缺少缓冲过度。根据最新“三调”变更数据,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废弃矿山99243公顷,同时矿山开采区、砂石料集中开采区、重点开采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压占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的情况。(二)城乡建设与生态资源保护的冲突依然存在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适宜性总体较高,市域城乡建设对大青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存在一定威胁。现状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存在约50.5平方公里的住宅、交通运输等建设用地,大青山南部镇村建设用地及黄河沿岸水工建筑用地。第三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三北”工程攻坚战,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两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立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定位,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动包头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以系统解决重要生态问题为导向,合理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科学布局、分时序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退化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助力国土空间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顺应自然规律的封育、围栏、退耕还林等措施,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立足本市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现状,准确识别突出生态问题,合理确定规划目标,聚焦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生态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高修复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三、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整体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按照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要求,科学安排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项目。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监管机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积极拓宽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新机制。创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组织、实施、考核、激励等机制和适应性生态管理模式。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形成长效的实施保障机制。第三节目标愿景一、总体目标规划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促进退化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助力国土空间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中心的北部草原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