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10篇供参考.docx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共10篇)目录篇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2篇二、小学学校三年(20232026)发展规划16篇三、2023年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5篇四、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44篇五、小学三年发展规划69篇六、小学2023-2026综合发展规划75篇七、小学专项发展规戈20232025)85篇八、中心小学2021-2025年发展规划92篇九、小学综合发展规划(20212025)98篇十、小学2023-2025三年发展规划105篇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一、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小学始建于1984年,坐落于商场西街161号,占地面积12087平方米,建筑面积5368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生1980人,平均班额超过5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85人,大专学历4人。初级教师37人,中级教师49人,高级教师11人。现有级优秀教师10名,市区学科带头人30名。学校教师年龄梯队老中青搭配,35岁以下36人,36-40岁13人,41-45岁9人,46-50岁16人,50岁以上23人,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占比过重,中年教师力量配备相对较弱。(二)发展优势1 .办学理念日趋成熟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出“育人为本,素养为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2 .教师队伍分层发展学校根据老师年龄结构和发展需求,构建并进一步完善了“3+2+1”即“三团二室一互助”的教师分层培养模式,让每个老师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各个教师团队携手共进,以团队发展带动个人成长,教师素质得以快速提升。目前学校各个学科都拥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引领,年轻教师也不断在区市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崭露头角。3 .课程建设日趋完善在规范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学校还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滋养学生文化底蕴;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劳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足球特色课程为核心的体育系列课程强健学生体魄;以培养“红色接班人”为核心的“5310”德育品牌课程润化学生德行;以丰富的社团活动等课后服务课程全面发展学生素养。4 .课改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秉承“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改理念,推行“躬身实践,深度参与”主题式教研,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积极探索自主、合作、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和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成效显著。(三)面临挑战1.硬件设施制约发展学校建校时间长,校舍陈旧,地面墙壁等多处出现难修复破损;我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1980人,班级人数均已超过52人。受校舍面积所限,各种活动室、功能室严重不足,影响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等信息化设施陈旧,制约了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及学校数字化管理的开展。5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比例偏大。老教师过多,教学思维固化,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教育模式的创新略显滞后。新教师虽满腔工作热情,有精力但没经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的力不从心。因此,学校需要创设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加大培训和学习力度,让处于不同阶段的老师都能步入各自的发展轨道。6 .学校管理还需精细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增,致使学校管理工作会存在一定的疏漏,为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挑战。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也亟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精心精细之处方显管理成效之精彩。二、规划愿景(一)办学理念育人为本,素养为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二)总体目标1 .办学目标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开展“正德、健体、尚美、创新”的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素养,彰显师生的品学兼优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打造令师生愉悦、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优质品牌学校!2 .培养目标培养“德正、体健、尚美、创新”的西六少年。3 .办学特色以“精彩西六享受成长''为主旨,以“尚德至善乐学致远”为校训,研发校本课程,让课程有特点;探索课堂模式,让教学有特色;打造发展平台,让师生有特长。打造“身正业精博学善诱”的教师队伍,培养“勤思好问乐学创新”的西六学子。三、重点发展项目(一)德育工作1 .项目名称及主题德育品牌-党建引领队建传承红色基因2 .工作目标强化党建工作对少先队工作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带动队建,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打造“党建引领队建传承红色基因”德育品牌;以小课堂链接大课堂,完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构建“5310”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依托课程体系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生多元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3 .目标达成标志20222023年(1)党建工作与少先队工作初步融合,形成学校党建引领队建的工作实施方案。(2)结合党员先锋示范岗的创建,成立由党建为首,少先队为主的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团;党员干部与学校各中队手拉手,共创“英雄中队(3)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实现1-5年级的学生70%参与红色寻访实践活动。(4)开展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课题研究。(5)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政治素养初步提升,德育效果初见成效。20232024年(1)党员干部积极组织并参与少先队开展的系列红色宣讲活动。(2)继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特色活动,实现1-5年级的学生100%参与红色寻访实践活动。(3)依托红领巾奖章评价体系,出台学生评价方案,评选“西六好少年”。(4)学生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明显。20242025年(1)通过“10个一”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建设,强化全环境育人。(2)构建“5310”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形成小学红色故事、红色诗词、红色歌曲、红色印迹等校本资源,全面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学校。4.实施措施(1)党建工作与少先队工作进行融合,积极开展党员“四个一”活动,即每一名党员开展一次四史教育专题宣讲、上一堂红色教育主题队课、带动一个班级、负责一个学科组,发挥党员教师在红色教育教学上的模范作用。(2)坚持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5310”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落实课程协同育人,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多渠道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落实5种红色精神,即红船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两弹一星精神。(4)依托红色资源“初心地图”,寻访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追寻革命烈士印迹,触摸“四史”,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感受党和国家的精神伟力。(5)创建“英雄中队”,开展“英雄故事荟",用好少先队活动阵地,设置“学英雄中队角”、张贴英雄照片、积累英雄名言等,让英雄精神时时处处感染少先队员。(6)评选身边的榜样,鼓励队员们学习榜样精神,用身边可听、可看、可学的先进典型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励队员们争做新时代榜样,使红色教育更加鲜活、更接地气。(7)通过“讲、书、画、唱、演、做”六种形式,结合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建队节、抗美援朝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十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系列活动,弘扬红色精神,凝聚前行力量。5.实施时间2022年9月一2025年8月(二)教育教学1 .项目名称及主题教学特色-创建学科品牌课程,打造高效灵动课堂2 .工作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校本研修为主抓手,全面实施特色课程建设、打造高效灵动课堂,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特色课程的实践,丰富师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师生的学科素养,达成“德正、体健、尚美、创新”的育人目标。3 .目标达成标志2022-2023年(1)初步梳理各科特色课程内容,分学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2)开展深度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自身学科素养,为特色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3)尝试开展学科特色活动建设的实验与研究,初步形成1-3个学科特色活动实施策略,并进行初步展示。(4)结合特色课程实施,初步形成“高效灵动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指向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2023-2024年(1)学校特色课程进一步完善,能初步形成特色课程教学资源包。(2)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各学科特色课程教学模式。(3)不断实践与反思、优化与提升,理论结合实践,形成特色课程相关研究成果。2024-2025年(1)形成完善的特色课程体系。(2)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特色课程评价体系。(3)提炼特色品牌学科建设实施策略和实践成果,加大成果宣传、推广,让西六特色品牌课程走在市区前列。4 .实施措施(1)确定学科特色课程,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落实过程管理措施,加强制度保障。(2)组织丰富的学科特色活动,建立学科活动资源库,借助学科特色活动打造特色品牌课程。(3)凸显课堂教学研磨历程,教学过程管理到位,做好特色课程的过程监控和课堂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的阶段性和终结性测评,打造高效灵动课堂。(4)开展各学科主题特色研究活动,及时反思特色课程实施,针对学科课程特点以及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完善特色课程的评价体系。(5)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学习、请专家报告等形式提升教学工作理念和专业素养,为特色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6)通过特色课程活动展示,实现由特色向品牌的转变和提升,打造西六特色品牌课程。提炼特色品牌学科建设成果,并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5.实施时间2022年9月2025年8月(三)教师队伍1 .项目名称及主题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教研、科研,提升教师队伍素养2 .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切实落实“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教育发展战略;建立以广大教师为主体、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现实问题为任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教科研工作新机制;以深度融合教科研工作为契机,以“四团三室”团队发展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养。3 .目标达成标志2022-2023年(1)建立健全教科研保障机制,为二者融合奠基。开发“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升华科研”的良性“教一研”融合模式,形成一体化服务链条。(2)构建“四团三室”教师队伍发展模块,创生多元教科研融合载体和教研形式。(3)科学规划校本教研,形成教科研深度融合下的“四团三室”队伍发展规划。2023-2024年(1)借助“四团三室”发展平台,实施教、科研捆绑提升战略,各团室能够以相关科研理论为依据,通过区级以上课题研究立项或结题。(2)将科研成果深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提升,各团队能够有一定数量教师成为在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等。2024-2025年(1)统整教育科研成果,加大成果宣传推广,并在推广过程中再研究、再升华、再创新,不断完善各团室教科研价值取向,形成路径范式。(2)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让西六教师队伍发展水平走在市区前列。4 .实施措施(1)将按时参加教科研活动作为教师每月考评项目,从制度上引导教师提高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将“生根科研,实践教学,收获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或困惑确定研究小课题,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加大教科研制度的管理,确保教科研活动开展的时间、人数和质量,做到循序渐进、有始有终。(2)通过科研提出教育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然后借助教研平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最终形成以校本教研为特色的教科研工作。教师通过教科研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角落跨越到中心,从量变到质变。(3)开发教科研网络模式,形成一系列的实践轨迹,建立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的学习共同体,最终将教科研的成果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使全体师生受益,并形成专业研究的参考资料。为体现教科研工作的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可采取“三级教研模式”,通过同伴互助、互评,集体研课、磨课等形式,分别建立名师引领、骨干主导、青年教师为主力的教研共同体。(4)启动教研、科研捆绑推动战略,建构“四团三室”教师团队发展模块,以校本教研为契机,帮助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依托教育理论的支撑,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与实践。首先,分层开展校本培训,为教科研融合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为教科研整合“输入输出“;最后,放宽线上线下学习政策,为教科研融合搭建平台。5 .实施时间2022年9月2025年8月(四)教育科研1.项目名称及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2.工作目标(1)全科心育一一形成学校全课程、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O(2)全员心育一一实现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团队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整合的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全体心育一一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整体推进一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3.目标达成标志20222023年(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团队。(2)梳理出高、中、低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形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清单。(3)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三大类学科中提取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4)形成各学科策略和评价方式。20232024年(1)组织全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深度培训,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等。(2)各学科组能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和体验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20242025年(1)形成小学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集。(2)形成小学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3)在区级以上教研、科研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4.实施措施(1)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研团队,集合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力量,从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梳理出高、中、低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形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阶段目标清单;目标清单确立以后,工作室成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据各学科不同特点,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三大类学科中提取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然后全体学科教师共同备课、精心设计,确立策略和评价方式,润物无声地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到学科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2)学校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主导,全面整合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教辅工作人员,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总动员模式。为了保障心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促使全员深度学习,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等,并在工作中扎实运用;通过培训学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各学科特点,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和体验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而不是生硬地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灌输。(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逐渐摸索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形成小学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集;并积极参与区级的心理学科教研活动、科研课题申报活动,将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西六经验向区级以上范围推广。5.实施时间2022年9月一2025年8月四、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校级领导班子和中层正职组成的学校三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宣传、发动和贯彻实施。由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安全办等职能部门,组成三年规划子目标达成自评小组,适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规划。(二)制度保障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各处室、全体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形成较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对规划实施者作出业绩评估,促进规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实施。发扬民主监督机制,每年教代会向教师通报规划的实施情况和下一步执行的措施,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三)后勤保障科学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并严格执行。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保养现有设备。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上课条件,教师教学环境舒适,学生学习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安全,满足教学需要。1 .改善后勤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2 .加强学校部分设施维护工作,确保正常教育教学需要。3 .做好校园绿化保养和环境管理工作,完善校园环境管理制度。4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四)安全保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安全工作。1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2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地震及消防等演练工作。3 .定期对校舍和教育教学设备进行检查整改。4 .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安全环境。(五)信息化保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电子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系列化的数字化校园。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推进“办公、管理、教学”的现代化,使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 .每位教师均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50学时的网络研修和校本应用研修学习,每位管理人员及教师掌握3项以上能力点,并会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2 .教师利用多媒体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率稳步提升;进一步推进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资源,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每位教师有一项以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应用教学设计、论文、课题、课堂实录、)03 .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信息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的质量。篇二、小学学校三年(20232026)发展规划X小学位于X区X街道后X,始建于1972年7月1日,几经改造,现学校占地面积7714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896平方米。学校现有专业教师17人,在校学生129人,现有6个教学班。2013年11月圆满通过了潍坊市标准化学校的验收。近年来,X小学落实全区“生态育人”理念和“12345”工作思路,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充分发挥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挖掘最大潜能,力争在三年之内把X小学打造成一所:周边环境优美、校内环境舒适,校园四季有绿、校舍温馨优雅,教师向心力强、学生活泼向上,教学设施先进的、现代高品质的农村学校。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实施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工程,力争X小学在今后三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二、学校现状分析(SWoT分析)(一)学校发展的优势1.校园文化主题突出学校以培养“玉兰宝贝”为目标,运用玉兰文化元素设计校园室外景观、设计玉兰校徽和开展玉兰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 .学校管理趋于规范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正在形成3 .教师队伍合作意识不断提高教师团队具有踏实工作,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Q4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家长与教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二)学校发展的劣势1 .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2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Q年轻教师知识能力强,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3 .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4 .生源总体素质不高。表现在学前教育滞后,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风气,学校教学质量相对低下,难吸引优质的生源。5 .个别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家庭的学习氛围、环境差。(三)学校发展的机遇1.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为学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理论引导、实践探索的各种机会。2 .“玉兰”校园文化初具特色,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3 .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给学校发展拓展了空间。(四)学校发展的挑战1.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生源大大减少。4 .艺体类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学科骨干教师相对较少。5 .学校多媒体设备老化,严重影响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三、学校发展目标(一)、学校发展理念系统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精彩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校训:静中求动,古今创新校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风: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学风: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二)、发展目标1.总目标的界定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建构、系统运行,用规划引领发展。深入挖掘玉兰精神,并进行拓展和延伸,形成独特的以“玉兰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小而优、小而美”乡村学校发展特色品牌模型。教师的培养目标:静心读书,潜心育人学生的培养目标:气质高雅、健康向上2.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稳步推进、初见成效(2023年7月一一2024年6月)校园文化建设能体现“玉兰”味,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见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记。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特色校园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由显性向隐性推进,建设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第二阶段:提升内涵、成果显著(2024年7月一一2025年6月)特色校园建设富有成效,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园和谐民主,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它将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见成效。学生个性、能力、特长培养收效显著。第三阶段:形成特色、X一流(2025年7月一一2026年6月)在良好的“玉兰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熏陶下,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感恩、高洁、芬芳、真挚,充满思想、底气、智慧的一代“出类拔萃”的新人,师生的观念、品味、学养也会在校园文化的浸染下,逐步升华,学校特色建设会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四、学校发展举措(一)文化建设方面落实学校特色(玉兰文化)建设规划,深入挖掘玉兰精神。加强校园显性的文化建设。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见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记。在此基础上,由显性向隐性推进,建设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1 .物质文化:校园处处玉兰情学校在原有玉兰树的基础上,在东西主干道南侧校门口内栽植玉兰树,形成玉兰大道。各个班级围绕玉兰进行班级的布置,根据“玉兰文化”这一特色,学校开发、制定校本课程,编写“玉兰花赞”集等。每年初夏,玉兰盛开,师生赏兰、赞兰、绘兰,观赏美景和陶冶情操浑然一体。2 .精神文化:至善至美至纯学校通过玉兰精神教育师生:得意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静下心来,坦然面对生活,方有一颗平常心,不安定清净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不下苦工来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传承中创新,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3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品牌活动彰显文化内涵学校依托玉兰文化,逐步让学生养成:学习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审美好习惯等十个好习惯,致力于培养气质高雅、健康向上的“玉兰宝贝二(二)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改进行动,优化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提升育人质量。1 .以落实课程计划为抓手,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扎实贯彻“双减”等规定,努力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达到“五度”:时间上有限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梯度,结果上有效度。2 .加强学生的学法研究,提供各学科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寻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全面发展。3 .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导处、教研组长负责制,教学常规考核制,教学质量随机调研制,教学质量跟踪管理制,做到质量目标“明”,教学管理“严”,教学质量“高,4 .学校严格落实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带领教师团队更好的提高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五育并举,开设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个性化课程,如活动类课程:“玉兰”文化节等;阅读类课程:演讲、征文、硬笔书法、计算能力比赛等;还有乒乓球、书法、演讲与口才等学生社团课程;丰富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形成学生自主课程(包括自主作业、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和学校共享课程(社团活动)两大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课后服务乡村学校模型。(三)学校管理方面通过征集学校管理金点子,进一步完善修订各项制度、方案。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问题协商机制,体现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实现学校由管理向治理转型。进而实现文化引领下的共同价值追求,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高。1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各类制度装订成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师生一日学习、生活行为、规范办学行为。2 .修改完善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以评价引领发展、激励进步。3 强化学校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目标管理体系,学校管理精细化。4 .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师生自主管理的合力,形成学校管理文化。5 .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交给家长,把干部评价权交给老师,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四)教师发展逐步建设一支师德厚重、结构合理、专业基础良好、学科队伍平衡,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骨干,新手的教师梯队。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素质高超、教研能力强劲、凝心聚力、勇于开拓、热爱教育事业的团队,1 .以阅读为依托,开展教师阅读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 .借力街道领军人才资源,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途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让干部和教师在听课观摩、上课实践、跟岗学习、培训研修过程中,深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3 .完善、优化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档案管理,构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平台,以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需求。(五)学生发展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聚焦基础型课程学科良好习惯的培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让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的过程。1.制定各学科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2 .立足课堂,探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3 .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针对薄弱环节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4 .制定“好习惯”积累卡,细抓常规、注重养成、坚持不懈,促成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5 .深化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弘扬,坚持用中国的规矩来培养中国的少年,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的心灵,用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来规范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六)实施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实施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规划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中诸如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各项活动的开展策划、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等具体工作进行实施,形成管理与实施的组织网络。2 .思想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三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3 .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4 .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五、目标达成(一)文化建设第一阶段:校容校貌、教室布置等看得见的地方烙上文化的印记。第二阶段:学校开发、制定校本课程,编写“玉兰花赞”集等。第三阶段:通过前期积淀,形成“玉兰文化”品牌。(二)课程建设第一阶段: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玉兰花”课程体系。第二阶段:对“玉兰花”课程继续整合、提升品质,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三阶段:落实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总结,争取申报教学成果。(三)学校管理第一阶段:学校各类管理制度完善,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师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制度,以科学评价引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第二阶段:中层干部执行力强,有创新,出成效;学校呈现和谐的民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三阶段:师生呈现良好的行为文化,实现从制度管理到文化自觉。(四)教师发展第一阶段:教师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积极向上,呈现出浓郁的职业情怀和专业素养。第二阶段:培养2-3名区级骨干教师或区级名师。第三阶段:力争三年内培养一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五)学生发展第一阶段:制定各学科分年段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计划,明确学科习惯培养要求,年段习惯培养重点。第二阶段: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习惯良好,学业成绩有进步。第三阶段:学生习惯固化,能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篇三、2023年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小学是2019年7月成立的一所区属完全小学。为了增添学校发展后劲,促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小学2022-2025学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部署要求,以及东教育集团理事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即是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养习惯、夯基础、培名师、建名校”的办学目标,加快推进集团内部融合,快速形成集团办学风格、育人特色。二、发展目标: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一一“融和”。“融和”首先同融合',另有融洽、和谐之意。以“融和”作为小学的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学校博爱进取的精神、海纳百川的气度、包融天下的气概,启迪学校要通过有效手段,汲取众家之长,调谐好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学校关系,以求得教育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融和”对学校师生而言,首先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融入班级、融入课堂、融入活动,以此为为基础衍生出和谐氛围、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共享、共进;其次,它强调的是博爱与包容,大爱无疆,没有爱与包容就无法实现融入、和谐。概而言之“融入、融汇是办学的前提,博爱、包容是师生进步的基础,和谐、合作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工“融和”文化理念系统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主题,以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社会、创造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为目标,针对我校“学校撤并学生需融合、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层次不齐”等问题,学校将立足学生实际,强化任务驱动,全面提高育人成效。一是明确育人目标。围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确立“习惯养成,品格培养,能力发展,素养提升”四维目标,高起点构建小学文化和育人环境,”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二二是完善育人机制,精心搭建并记真实施“校本课程、晨读午练,阅读书写、研学课程、空竹文化、多元评价”六大育人工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强化落实举措。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打牢细节,铸就品牌,努力实现“与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家长高质量需求同心,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轨二核心理念:“融和”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办学目标:养成习惯培养品格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学校精神:宽弘自强人文和谐校训:厚德弘毅人文自强校风:求真务实精细创新教风:爱生乐教协作进取学风:励志乐学善思笃行校歌:最美的我办学愿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学生誓词: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感恩父母,尊敬师长;遵纪守规,明礼诚信;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热爱集体,团结有爱;热爱劳动,强身健体;勤俭朴素,讲究卫生;身心健康,珍爱生命。我要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教师誓词:努力发扬“宽弘自强,人文和谐”的精神,育人为本,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传承文明,启智求真;为人师表,弘扬正气;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为小学的发展,我愿贡献全部力量!三、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一)学校管理1 .具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家长满意的学校。2 .实施策略(1)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特点,我们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作用。通过教代会、校委会、班主任会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学校工会、各级部、各教研组都将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聚全体老师之智慧,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少先队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2)完善学期考评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学校对各处室、各级部、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4)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关怀、信赖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