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3篇).docx
-
资源ID:749566
资源大小:35.3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公司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情况总结汇报(3篇).docx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XX公司在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过程中,始终践行“深学细悟”“知行合一”,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弄懂,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奋力书写XX答卷。一、突出以上率下,学习宜贯上求“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XX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公司上下走深走实。10月27日,公司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相养冬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干部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一致表示,要带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贯彻好,凝聚接续奋斗的XX力量。11月1日,公司组织员工收看集团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认真聆听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作的宣讲,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H月11日,公司召开党委会(扩大),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带头真抓实干,始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遵循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同样在11月H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学习研讨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再次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部署。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示范带领下,公司上下步调一致向前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精心统筹策划,动员部署上求“准”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制定印发XX公司党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对各党(总)支部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列出4个方面15项具体工作任务,旨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学习宣贯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为每名党员配发党的二十大学习笔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做好二十大精神学习,帮助广大干部员工全面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确保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公司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各单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举措行动和经验做法,展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二十大精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风貌,进一步引导干部员工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完整准确领会,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公司各党(总)支部迅速行动、精心策划,认真贯彻公司党委部署要求,层层动员部署,组织广大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研讨,既读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学习报告和党章,又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及相关解读文章,在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上持续发力。通过采取专题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全覆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提高学习领悟质量。三、做到知行合一,勇毅笃行上求“实”一分部署、XX分落实。公司党委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学习宣传教育,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到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和公司党委要求上来。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确保能源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等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和把握集团公司党组关心什么、强调什么、部署什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大干四季度、谋划2023年思路举措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公司下一阶段各项战略部署。公司公司团委“三维驱动”掀起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高潮。按照集团团委部署要求,积极响应、周密安排,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本职工作谈认识、话体会、讲感悟,明晰怎么干、干什么,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导到每名团员青年,进一步带动凝聚青年力量、展现青年担当。党委组织部党支部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等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新要求,抓好组织人事工作的强力推进和谋划部署。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在深刻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号召大家聚焦“五个牢牢把握“,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的先行者、全面把握的排头兵、全面落实的实干家。党委宣传部党支部在牵头策划、组织落实集团公司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要求的同时,深入学习领会报告中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部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引导宣传人员做学习宣传的“带头人”、做二十大精神的“传声员”、做贯彻落实的“践行者”,进一步推动公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公司各党(总)支部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结合部门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施工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认真组织员工结合冬季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强化作风等重点工作,谈认识、谈体会、谈感想,努力在思想上见实效、在行动上见真章,切实把公司党委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扬帆起航,中国石油正奋进在更壮阔的征程;乘势而上,XX必将再创新的辉煌。号角嗡亮,步履铿锵,XX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员工将积极争做急先锋、排头兵、领头雁,推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为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XX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XX公司各级纪检组织从“学精神”“悟思想”“践行动”三个方面,大力推动二十大精神学习走深走实,切实将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纪检工作的具体举措。一、学精神1.全面覆盖,一体推进公司纪检系统协助各级党组织抓好精神学习,将二十大精神学习工作同步纳入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二十大精神集体研学、专题研讨60余场次。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精神学习,以上率下,确保精神学习覆盖全体党员。上下贯通,深学实学公司总部、分公司、项目纪检委员、专兼职纪检监督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先学一步,通过纪委书记领学、纪检人员研讨等形式热学、热议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意义、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联学联建,共筑防线公司纪检系统将二十大精神学习与监企、纪企共建工作紧密结合,与鄂州市葛店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等单位开展二十大精神联学共建活动,以共学促进交流、以共建推动实践。二、悟思想XX公司纪委深刻认识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深入学习、精准把握和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深入系统学习要坚持全员学习、坚持不懈,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理论学习机制,常学常新、务求实效。坚持问题导向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当前我们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与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匹配,深入研究、深入思考,持续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上级决策部署、工作要求,列出任务清单,一体谋划部署、一体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推进。三、践行动深化政治监督公司、分公司两级按照政治监督清单,统筹开展监督督导。建立“六专监督”检查评议、监督检查机制,监督发现问题66项,追责问责2人。两级纪委书记参与下级单位“三重一大”决策会议11次,开展“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开展监督谈话8次。履行巡察整改监督责任,监督推动公司完成巡察整改任务,推动新建、修订制度流程26项。深入纠治“四风”深入开展项目管理人员“四风”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重大节日节点,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9次,开展过程追责1次。开展“四风”问题分级管理,在公司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个层面开展“四风”问题负面清单识别与编制工作,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完善监督体系建设纪委协助党委成立监督委员会,统筹全司各类监督工作开展,包括监督计划统筹、监督资源协调、监督落实督导、监督成果评价、重大事件复盘评价等相关工作。公司党委印发了公司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规范监督委员会有效运行。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制定“清廉三局”建设基建投公司实施方案,将其作为“十四五”规划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指引。通过廉洁文化“进系统”,推进业务系统领导“一岗双责”责任落实;通过海外廉洁文化“进家庭”,以风险防控最小单元为载体,打造多维风险防控体系。与鄂州市葛店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襄阳市东津区纪检监察工委、滩溪县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大力开展监(检)企共建活动,打造风险联合预警、防范、治理协调工作平台。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XX公司党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部署、抓学习、广宣传、重实效,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一、精心组织层层压实强部署XX公司党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学在前、走在前,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动员,集中收看快落实。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XX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及在京党支部书记集中组织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广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认真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公司党委对学习宣贯提出要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有方向。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XX公司党委迅速行动,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好学习宣传贯彻方案的制定,按照上级部署及时下发XX公司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做出学习宣传贯彻安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组织安排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二、融会贯通学习培训掀热潮XX公司党委以上率下、统筹推进,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实的举措,迅速把工作和思想统一到学习大会精神上来。党委班子以身作则,当好“领头雁”。党委班子率先垂范,原汁原味学原文、悟原理,做好学习标杆。组织召开2次党委会及2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及相关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重要内容,对中国共产党章程50处修改要点进行对照学习。公司党委领导班子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安排前往基层联系点、高潜人才队伍宣讲二十大精神,有力发挥了领导干部学习示范带头作用。党员及职工群众齐参与,扩大“覆盖面”。基层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学习活动。天津分公司党支部组织主题党日活动,通读学习二十大报告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手账。截至目前,公司16个基层党支部均已组织开展二十大精神学习。同时,注重引导团员青年学报告、谈体会、明方向。吉林分公司、江西分公司组织青年团员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学习感悟、作答二十大报告测试题,强化青年团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用好各类学习载体,打好“组合拳”。为更好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公司及时整理下发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应知应会内容摘编,配发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学习资料400余本。11月18日,在知行(直播)讲堂播放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课程;安排管理人员收看清华大学教授刘玲玲二十大经济政策学习专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有关国际问题的专题讲座等;举办“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纪检干部专题(线上)培训班”,形成层层推进、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三、多措并举线上线下广宣传伴随着学习的深入,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亦步步跟进。公司党委统筹内宣外宣、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宣传多渠道。在公司内网员工学习栏目发布相关新闻稿件、员工学习心得体会等文章12篇次;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二十大”专栏,转载发布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文章20篇次;同时,运用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动态和特色做法视频,营造出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浓厚氛围。线下宣传多载体。在公司楼道电子屏循环播放二十大报告重点内容;精心制作上墙二十大内容宣传展板,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有力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声势。四、聚焦主业实干笃行重实效XX公司党委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疫情防控、公司经营、推进“凝心工程”、媒体及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促进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盯疫情变化,抓牢抓实疫情防控。及时跟进落实上级疫情防控部署,加强涉疫风险排查;研究完善疫情下的媒体安全运营管理,加强相关工作的监督落实。及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下员工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拟写致机场XX人的一封家书,切实做好团结稳定工作;及时实行AB班制度,加强员工日常管理。坚持稳字当头,稳客户、促回款、积极稳妥落地纾困措施。成立核减工作组,制定公司整体减免要求、规范推进减免各项工作;有条件放宽空置媒体招商资质;适度调整回款措施,致力经营协调发展。务实推进“凝心工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推进“凝心工程”的生动实践,逐项落实“凝心工程”各项任务,有序推进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项目;强化高潜人才培训培养;积极推进“360度”职工关爱行动计划,做好职工关心关爱。筑牢媒体运行及网络信息安全防线。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紧盯安全关键,优化播控系统,上线故障自动监控、应用层面安全加固等功能;制定电子媒体智慧播控系统管理实施细则,明晰后台部署、现场实施、日常操作等权限。潮头风正劲,奋楫当争先。XX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决心,奋力攻坚克难,全面开创XX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供参考党课讲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刻,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效能、坚定制度自信,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制度在国际治理和国内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从国内看,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改革开放系统整体向前推进的历史时期,制度建构是否科学、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立足当前我们需要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社会关系方面的成果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着眼长远,为了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在坚定制度自信的前提下推进制度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最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一)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问题至关重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未来将沿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通过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是以固定化的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关系层面的发展成果、实践经验加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大大减少了发展的盲目性和社会代价。一般来讲,物质层面的发展成果比较容易保存,也容易被人们感受和体会,社会关系层面的发展成果却不太容易保存并被人们感受得到。制度是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固定下来的一个重要形式。制度一经确立,就会以其具有的强制规约性引导社会遵循一定的价值理念,按照固定的关系模式向前发展。同时,制度一经确立便会相对稳定,从而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控制性、可预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规范和塑造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模式,更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确立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调节由于立场、价值、利益、目的、愿望等的分歧和差异引起的矛盾冲突,起到约束行为、协调冲突、化解矛盾、稳定秩序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关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制度,由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子制度体系构成。从制度涉及的领域进行划分,制度涵盖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生态文明等各领域都各有一套制度体系。从大的制度层次进行划分,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类制度分属于不同的制度层次,分别对国家性质、国家基本形态、国家治理原则、社会运行原则、个体行为准则作出规定。也就是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制度相互衔接配套,从不同层面对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引导和激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要求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可以利用枚举、统计等各种量化方式,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新中国70多年来发展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之所以能被创造出来,是党带领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结果。中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超过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同时,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快速变革和发展中保持了总体稳定,这与国际社会局部冲突动荡不断、恐怖袭击和极端事件频发的乱局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事实列举和现象描述层面,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制度好才是真的好,制度优越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显著体现。比如,中国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通过改革激发了体制机制的活力,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又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能,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效率效能。中国的社会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我国有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网络,确保整个社会大局平稳可控。我国的社会治理机制也比较科学完善,能够通过利益协调、矛盾化解、诉求表达、决策参与和应急管理机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将风险阻断于成灾之前,及时消除社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的过程。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方针、政策定型化的政治设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国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上具有的长远战略眼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对于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很重要很宝贵的时期。我们的担子重,责任大。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供有效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制度成熟定型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制度建设提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也就是说,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这三个方面,不管缺少哪一个,制度建设都不可能是完善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提出:“到二。二O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当年看到邓小平同志这段话,我脑子里就浮现几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要强调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什么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要强调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才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一历程说明,我们党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都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逐步推进的,目标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科学。一方面不急功近利,强调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人干好一代人的事情,为下一代人干出更好的成绩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三)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主要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使得改革能够产生综合效应。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机遇挑战和矛盾问题,需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化解危机、孕育新机。2019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和目标,那就是要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前提下,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进行。(四)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第一,国内国际风险增多。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深层次风险增多。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而且都是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第三,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筑牢制度的防线。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二、建立在制度自觉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自己国家社会制度的认同、坚守和捍卫。在“四个自信”中,制度自信更具体、更显现、更刚性。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强大底气和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段话,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导思想、历史根基、文化底蕴和人民基础,指明了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性任何历史都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人们总是要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国家制度的选择、确立、发展和完善也必须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前提。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我们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使其优越性不断彰显。我国的制度实践历史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是照抄照搬的制度“飞来峰”,也不是封闭僵化旧制度体系的延续。这一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在深刻总结和反思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确立起来的。从更宏大的历史整体性视野看,这一制度体系是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的探索历程中得来的,是从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中得来的,也是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还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发展、完善,彰显了这一制度体系所具有的历史逻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科学性判断一个制度体系是否科学是有标准的。如果构成制度体系的各子制度体系、各项具体制度之间能够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完备、协调配套、明确管用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