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装置检修规程.docx
继电保护装置检修规程1 继电保护装置概况1.1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我厂#1发电机为12MW,其保护均为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WFB-200A/01微机发电机保护装置,该装置是专为中小型机组设计的,包括机组差动、后备、失磁、转子接地、定子接地等各项保护功能,实现对机组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该保护的技术参数、原理及调试方法见WFB-200A/01微机发电机保护装置技术及使用说明书。1. 2IOKV线路保护我厂IlOKV线路配备了一套原理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SL160B系列数字式线路保护装置。该保护的技术参数、原理及调试方法见CSL160B系列数字式线路保护装置。1.3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我厂#1机励磁调节器为南京汽轮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MAVR自动电压调节器。该励磁调节器(MAVR)可用来控制无刷发电机或静态励磁发电机之励磁。励磁调节器的技术参数、原理及调试方法见厂家提供的原理说明书。1. 4主变压器保护我厂16000KVA主变压器保护为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WBB-200A/01型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是专门为IlO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双绕组变压器而设计的分布式多CPU微机保护装置,包括主变差动、后备、接地等各项保护功能,实现对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和控制。该保护的技术参数、原理及调试方法见厂家提供的说明书。2. 5厂用电保护我厂低压厂用变压器都装设了由珠海万力达电气有限公司电气技术研究所生产的MTPR-12C型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原理及调试方法见厂家提供的原理说明书。检验种类及期限所有继电保护装置与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及其回路接线,必须按本条例的要求进行检验,以确定装置的组件是否良好,回路接线、定值及特性等是否正确。2.1 检验分类2.1.1 新安装设备的验收检验。2.1.2 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简称定期检验)2.1.3 运行中装置的补充检验(简称补充检验)3. 2定期检验3.1.1 全部检验。3.1.2 部分检验。3.1.3 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2. 3补充检验2 .3.1装置改造后的检验。3 .3.2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的检验。4 .3.3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后的检验。2. 3.4事故后的检验。3. 4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在下列情况时进行4. 4.1当新安装的一次设备投入运行时。4.2.2 当在现有的一次设备改造投入新安装的装置时。4.2.3 当对运行中的装置进行较大的更改或增设新的回路时,其检验范围由厂生产技术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对有地调管辖的装置,其检验范围由地调继电保护机构负责并审定。未按本条例要求进行检验的新安装装置及经过改造的装置禁止投入运行。由于制造质量不良,不能满足检验要求的装置,原则上应由制造厂负责解决,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应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2. 5定期检验依据应根据本检验条例所规定的期限、项目及部颁的或网(省)局批准执行的试验规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期限如表一。2.6 厂生产技术部门可以根据装置的质量、运行的环境与条件,适当缩短其检验期限,此时应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检验项目。2.7 利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实验,一般每年不宜少于一次。2. 8检修一次设备所进行的检验,厂技术部门根据一次设备检修的性质,确定其检修项目。2.9 凡装置拒动、误动或动作原因不明时,均应由厂技术部门根据事故情况,有目的地拟定具体检修项目和检修顺序,尽快进行事故后检验。检验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出报告,送地调继电保护机构备查。2.10 在一般情况下,建议不同装置的定期检验在下列时期并尽可能配合在一次设备停电期间内进行。2.10.1IlOKV线路及主变压器保护一一在雷雨季节前。2.10.2发电机保护装置一一在一次设备检修期间。2.10.3线路的自动重合闸装置一一结合断路器停电时进行。2 .10.5二次回路电缆一一按地区气候特点安排在二次回路发生故障几率较多的季节之前,如在冰冻季节之前或雷雨季节之初进行。3 .10.6其它装置的检验,分配在全年中。2.11 同一元件的多套保护,如其全部检验不能安排在被保护元件停电期间内进行,可安排在故障发生几率较小的季节,轮流将每套装置退出运行后进行。用来临时代替被检验装置的保护装置,应事先经过必要的检验。表一编号装置名称定期检验的种类及期限1所有装置(包括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投、励磁调节器、故障录波器等)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需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后每35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对于微机保护,新安装的保护装置1年内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后每6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每1一2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2由值班人员改变定与第一项规定相同,但允许改变的范围需变动时,应值及特性的装置进行补充检验。3各种类型的电流互感器每5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其变比变更时,及时进行一次部分检验。4变压器瓦斯保护装置每年进行一次部分检验,每35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可以用替换继电器的方法进行)。5操作信号回路中的设备结合所属设备进行检验。6回路绝缘试验每年进行一次绝缘测定,每5年进行一次绝缘耐压试验。2.12在现场进行所有继电保护工作,都必须遵守本条例所列的全部内容。2.13 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应按本条例规定的全部项目进行,定期检验中,若发现继电器动作特性不符合标准而进行检修时,检修部分的检验项目与新安装的检验项目相同。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由基建部门进行,第一次定期检验由运行部门进行,其检验项目除按全部检验项目外,还需参照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的规定,适当补充一些项目。3检修前的准备工作3.1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对试验电源的基本要求如下:1.1 .1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在最大试验负载下,通入装置的电压及电流均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如有条件测试试验电源的谐波分量时,试验电流及电压的谐波分量不宜超过基波分量的5%0装设有复杂装置的场所(如220KV变电所)应设有供给交流试验用的电源变压器,其一次应为三角形接线,二次应为星形接线的三相四线制,相电压为100/V容量不小于IOKVAo1.2 .2实验用的直流电源的额定电压应与装置装设场所所用的直流额定电压相同,现场应备有自直流电源总母线引出的供试验用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80%的专用支路。试验支路应设专用的安全开关。所接熔断器必须保证选择性。不允许用运行中设备的直流支路电源作为检验时的直流电源。3.2 在现场进行检验工作,必须确切了解所在现场的直流电源容量,电压波动范围,交流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供电内系统接线,各支路熔断器的安装情况,容量及绝缘监察回路的接线方式和中央信号系统等等,以判定被检验装置的直流电源的质量及其供电方式是否合理。3.3在现场进行工作前,应认真了解被检验装置的一次设备情况及其相邻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的检验工作的全过程中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例如确定哪些回路必须断开,哪些屏或屏的哪些部分应予以防护并作出明显的标志等。3.4对新投入运行设备的装置试验,应先进行如下的准备工作:3.4.1了解设备的一次接线及投入运行后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和设备投入运行的方案,该方案应包括按投入初期的临时继电保护方式。如设备投入运行的方案是在试验工作开始之后才编定的,编定方案的有关部门应及时通知继电保护试验人员,继电保护试验人员应按运行方案编定需在设备带电后进行的有关检验项目的临时的保护方式。3.4.2检查装置的原理接线图(设计图)及与之相符合的二次回路安装图,电缆敷设图,电缆编号图,断路器操作机构图,电流、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图及回路分线箱图等全部图纸,以及成套保护、自动装置的技术说明及开关操作机构说明,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出厂说明书等,以上技术资料应齐全、正确。3.4.3根据设计图纸,到现场核对所有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各保护所使用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有无保护死区等。若新安装的装置由基建部门负责调试,生产部门继电保护机构的验收人员应先按本节3.4.2所列内容验收全套技术资料之后,再填写验收技术报告。3.4.4对扩建装置的调试,除应了解设备的一次接线外,尚应了解与已运行的设备有关部分的详细情况(例如新投入的母差保护回路如何接入运行中的母差保护回路中的),按现场的具体情况定出现场工作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发生误碰运行设备的事故。3.5对装置的整定试验,应按有关继电保护机构提供的定值通知单进行,检修工作负责人应熟知定值通知单的内容,并核对所给的定值是否齐全,所使用的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变比值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3. 6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在运行设备上进行检验工作时,必须事先取得发电厂运行值班人员的同意,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并在运行值班员利用专用的连接片将装置的所有跳闸回路断开之后,才能许可检修人员进行检验工作。4对试验回路接线的基本要求4.1 试验工作应选用合适的仪表,整定试验所用仪表的精确度应为0.5级,测量继电器内部回路所用的仪表应保证不致破坏该回路参数,如并接于电压回路的,应用高内阻仪表;若测量电压小于IV,应用电子毫伏表或数字型电表;串接于电流回路中的,应用低内阻仪表.绝缘电阻测定,一般情况下用100ov摇表进行.4. 2试验回路的接线原则,应使通入装置的电气量与其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在保证按定值通知单进行整定试验时,应以上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作为整定的标准。模拟故障的试验回路,应具备对装置进行整组试验的条件。装置的整组试验是指至装置的电压、电流二次回路的引入端子处,向同一被保护设备的所有装置通入模拟的电压、电流量,以检验各装置在故障和重合闸过程中的动作情况。4. 3对于复杂装置的检验,其模拟试验回路还应具备以下条件:4. 3.1试验电压、电流的相对相位能在0360度范围内变化。试验电压一般为三相四线制,试验电流一般可为单相式,但应具备通入三相的条件。单相式的电流值应能在50A内均匀可调,而模拟三相短路的电流,则应不小于20Ao4.3.2要有模拟各种故障发生与切除的逻辑控制回路。4.4在检验综合重合闸或单项重合闸装置时,为减少断路器的跳闸次数,应准备满足以下基本要求的专用的三相断路器分相操作模拟回路。4.4.1与实际电流值基本相同的模拟分相跳、合闸回路。4.4.2与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辅助触点转换性能、时间相似的逻辑回路。4.4.3与控制屏断路器位置监视灯功能相似的光指示回路。4.5装置动作时间测试回路的接线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1.1.1 5.1对装置回路内个别继电器动作时间的测试,应做到尽可能不拆动或少拆动回路上的接线。1.1.2 对同一装置内动作时间有相互配合的继电器,除单独测定各继电器自身的动作时间外,回路相互动作关系应直接测量有配合要求的继电器动作时限的实际差值,以掌握其裕度。1.1.3 装置所测定的动作时间应是以向被试装置通入模拟的故障电压、电流量开始到装置向断路器发出跳闸脉冲为止的全部时限。模拟故障发生与启动的电秒表记数时间差,除特殊要求者外,一般应小于5msO1.1.4 用电秒表测量保护动作时间,应注意测试时的电源频率,如频率有偏差时,应对所测定的时间进行修正。主系统装置动作时间的测定,应选用不受电源影响的数字毫秒计进行。1.1.5 6在向装置通入交流工频试验电源前,必须首先将装置交流回路中的接地点断开,除试验电源本身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外,在整个试验回路中不允许有第二个接地点,当测量仪表的测试端子必须有接地点时,这些接地点应接于同一接地点上。4.7保护装置中若采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元器件,检验时需注意以下问题,以免元器件损坏。4.7.1装置屏应可与厂接地网相连接。4.7.2规定有接地端的测试仪表,不允许直接接到元器件回路中。4 .7.3要有防止静电感应电源引入元器件的措施,例如工作人员接触元器件时,人身要有接地线,测试仪表连接线不致引入感应电源等。5 外部检查5.1 装置的外部检查应包括:5.1.1 装置的实际构成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5.1.2 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导线与端子以及采用材料等的质量。5.1.3 安装外部的质量。5.1.4 与部颁现行规程或反事故措施、地调事先提出的要求是否相符合。5.1. 5技术资料试验报告是否完整正确。5.1.6屏上的标志应正确完整清晰,如主设备、辅助设备和切换设备(操作把手、刀闸、按钮)等以及所有灯、光指示信号、信号牌上都应有明确的标志,且实际情况应与图纸和运行规程相符。除去装置上闲置连片的原有标志或加标“闲置”字样,该闲置连片端子上的连线应与图纸相符合,图上没有的拆掉。5.2装置上的各继电器的外部检查按各有关试验规程进行。5.3所有装置的端子上以及继电器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杆或连接片上的电缆芯和导线的标号应正确完整,质量应良好,且应与图纸和运行规程相符合,并检查电缆终端和电缆敷设线路上的电缆标号是否正确完备,质量是否良好,是否与相应的电缆编号相符合。新安装装置的检验如由基建部门负责时,生产部门的验收人员在保护投入运行前也应按本章所列各条进行验收。5.4检查屏上的设备及端子牌上内、外部连接线的标号是否齐全,与图纸是否相符。6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其回路的检验6.1 检查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铭牌参数是否完整,出厂合格证及试验资料是否齐全,如缺乏上述参数,应由有关的基建和运行部门提供下列试验资料。6.1.1 所有绕组的极性。6.1.2 所有绕组及其抽头的变化。6.1.3电压互感器在使用容量下的准确度。6.1 .4电流互感器各绕组的准确度级别以及内部安装位置。6.1.5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各抽头)。6.2 只有证实互感器的变比、容量、准确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允许在现场安装,安装竣工后,有继电试验人员进行下列检查。6.2.1 测试互感器各绕组间反极性关系,核对铭牌上的极性标志是否正确,检查互感器各次绕组的连接方式及其极性关系是否与设计符合,相别标示是否正确。6.2.2 自电流互感器的一次通入大电流,检查工作抽头的变比是否正确。6.2.3 测绘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工作抽头,U2=f(L2)的励磁特性曲线。一般应测录到饱和部分。对二次侧带辅助变流器的电流互感器不能以此项试验来判别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值,这类互感器的误差只能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来确定。如缺乏该数据,应由有关试验部门提供。6.3对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进行外部检查。6.3.1检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在接线箱处接线的正确性及端子排引线螺钉压接的可靠性。6.3.2检查电流二次回路接地点及接地状况,在同一个电流回路中只允许存在一个接地点。6.4对电压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进行外部检查。6.4.1检查电压二次回路和接地点及接地状况,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的电压互感器,如装置中方向组件是用相电压或零序电压,而且可由两组电压互感器供给时,则这两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及三次绕组只允许在一个公共点接地,而每一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中性点需经放电器接地,对于其他使用条件的电压互感器,则在每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中性点处直接接地。6.4.2检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及三次绕组在接线箱处接线的正确性及端子排引线螺丝压接的可靠性。6.4.3检查放电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规定。6.4.4检查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所有熔断器(自动开关)的装设地点、熔断电流是否合适、质量是否良好、能否保证选择性、自动开关线圈阻抗值是否合适。6.4.5检查串联在电压回路中熔断器、隔离开关及切换设备接触的可靠性。6.5利用导通法依次经过所有中间接线端子,检查由互感器引出端子箱到操作屏、保护屏、自动装置屏或至分线箱的电缆回路或电缆芯的标号,并检查电缆牌号的填写是否正确。6.6至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子箱处向整个电流回路通入交流电流,测定回路的压降,计算电流回路每相与零相及相间的阻抗,将所测得的阻抗结合第本节6.2.3条的口力(12)曲线,按保护的具体工作条件验算互感器是否满足10%误差的要求。1.7 测量电压回路至互感器引出端子到配电屏电压母线的每相直流电阻,并计算电压互感器在额定容量下的压降,其值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o1.8 用IoOOV摇表检查绝缘电阻。6. 8.1互感器二次绕组对外壳及绕组间。7. 8.2全部二次回路对地及同一电缆内的各芯线间。定期检查全部二次回路对地的绝缘。8. 9对采用放电器接地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需检查其接线的正确性及放电器的工频放电电压。定期检查时可用摇表检查放电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一般用IoOOV摇表检查时放电器不应击穿,而用2500V摇表时,应可靠击穿。6.10新投入或改造后的电流、电压回路,应直接利用工作电压检查电压二次回路,利用负荷电流检查电流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电压互感器在接入系统电压以后:6.10.1 测量每一个二次绕组的电压。6.10.2测量相间电压。6.10.3测量零序电压,对小接地电流系统的电压互感器,在带电测量应在零序电压回路接入一合适的电阻负载,避免出现铁磁谐振现象,造成错误测量。6.10.4检验相序。6.10.5定相。被保护线路有负荷电流之后(一般宜超过20%的额定电流)。6.10.6 测量每相零序回路的电流值。6.10.7 测量各相电流的极性及相序是否正确。6.10.8 对接有差动保护或电流相序虑过器的回路,测量有关不平衡值。7装在断路器、隔离开关传动装置内的有关装置及回路的检验断路器及隔离开关所有装置的二次回路调整试验工作,均由厂技术部门有关人员负责检验,但负责检验工作的人员应了解掌握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及调试结果,并负责检验由保护盘引至断路器(包括隔离开关)二次回路端子排处电缆线连接的正确性及螺丝压接的可靠性。7.1 继电保护人员应了解:7.1.1 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及辅助合闸线圈的电气回路接线方式。7.1.2辅助触点的构成方式及触点容量。7.1.3 断路器二次操作回路中的气压、液压监视回路的工作方式。7.1.4 二次回路端子排的接线图。7.2断路器包括隔离开关经新安装装置检验或检修后,继电保护试验人员应及时了解以下调整试验结果。7.2.1与保护回路有关的辅助触点的开、闭情况或这些触点的切换时间。7.2.2与保护回路相连接的回路绝缘电阻。7.2.3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及辅助合闸线圈的电阻值及在额定电压下的跳、合闸电流。7.2.4断路器的最低合闸电压及最低跳闸电压。其值不低于30%额定电压,且不大于65%额定电压。1 .2.5断路器的跳、合闸时间以及合闸时三相触头不同时闭合的最大时间差,如大于规定值而又无法调整时,应及时通知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部门。7 .3继电保护试验人员应检查断路器包括隔离开关接线箱端子排至保护回路侧电缆接线的正确性及螺丝压接的可靠性。8 有关操作信号设备及其回路的检查8.1 对操作信号回路的所有部件进行检查、清扫与必要的检修及调整,所属部件包括:与装置有关的操作把手、按钮、插头、灯座、位置指示继电器、信号装置及这些部件回路中的端子排、电缆、熔断器等。8.2检查信号灯及限流电阻的容量是否与设计相符合,当信号灯座短路时是否能保证不会发生误合、误跳的现象。8.3检查熔断器,当继电器及其它设备新投入或接入新回路时,核对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是否与设计相符或与接入的负荷相适应。8.4利用导通法检验操作屏、继电器屏、自动装置屏、信号屏等回路的电缆、电缆芯的标号以及全部接线应于设计相符,电缆牌号的填写应正确。8.5用IOoOV摇表测量电缆每芯对地以及各芯间的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IM不8 .6检验信号与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直流回路是否确实没有寄生回路存在,检验时应根据回路设计的具体情况,用分别断开信号直流回路中的一些可能在运行中断开的设备及其回路中某些触点闭合的方法检验。所有并联连接的回路如需引入直流电源时,这些并联元件如无可靠的隔离,则必须直接在同一个屏的端子板上接取电源。9 继电器与辅助设备机械部分的检验按各有关继电器或保护装置的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如新编保护继电器检验)。10 有关回路的绝缘检查10.1 在保护屏的端子排处,将所有外部引入的回路及电缆全部断开,分别将电压、电流、直流控制信号回路的所有端子各自连接在一起,用IOoov摇表测量下列绝缘电阻,其阻值应大于IOMo10. 2在保护屏的端子排处,将所有电流、电压及直流回路的端子连接在一起,并将电流回路的接地点拆开,用100OV摇表测量回路(屏板)的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应大于LO玳注:此项检验只有在被保护设备的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全部停电及电压回路已在电压切换把手或分线箱处与其他单元设备的回路断开后,才允许进行。11. 3当新装置投入时,按本节10.1绝缘检验合格后,应对全部连接回路用交流100OV进行1分钟的耐压试验。对运行的设备及其回路每5年应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高于1M时,允许暂用100OV摇表测试绝缘电阻的方法代替。12. 继电器与辅助设备电气性能的检验12.1 装置屏上每一块继电器应按原水利电力部或各网(省)局的有关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特性检验。保护整定计算所用的继电器特性及误差范围与相应的检验规程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相一致,对于整定有特殊需要或试验规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技术数据,应在“保护定值通知单”上注明,作为现场整定试验的依据。如实现某些特殊要求有困难时,检验人员应及时与整定计算人员联系,协商处理。12.2 电气特性的检验项目和内容,应根据电气装置的具体构成方式及动作原理拟定。检验继电器或装置的特性时,在原则中应符合实际运行条件,并满足实际运行的需要,每一检验项目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运行所必须,或为用以判别元件或装置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和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等等。检验项目要完全,但也不宜无谓的重复。12.3 新安装装置的继电器验收项目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 1.3.1按提供的技术资料重点复试某些重要技术数据,以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乎要求。2 1.3.2在整定位置下录取完整的电气特性和测定某些主要技术参数,作为以后定期检验时核对的原始数据。定期检验的项目原则上只做整定位置的某些特性,并与过去的记录核对,用以判别各回路的参数是否变化,元件的机械状态是否良好等。11 .4在进行电气性能试验时,因试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方面所产生的总的幅值误差不得超过±5乐总的时间误差不得大于相应的技术规定。总的角度不得超过±5%°。12 .5所有电气性能的技术指标的制订,主要是以制造厂提供的数据为依据,但必须考虑运行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11.5.1 继电器“标度”的动作(返回)值与实际动作(返回)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制造厂技术说明中所允许的离散范围。11.5.2 电气特性曲线一类的检验结果与制造厂提供的典型曲线比较,在相同横坐标下,纵坐标值相差不应大于±10机11.5.3 动作特性在适用范围内允许变化值,应在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11.5.4 继电器线圈直流电阻的测量值与制造厂标准数据相差应小于±10机11.5.5 所有互感器的变比(如补偿变压器的变比,阻抗继电器的电抗变压器的及电压变换器的变比等)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差应小于±5机11.5.6 所有直流继电器的动作电压(按整组性能考虑,如外串电阻这包括接入电阻的后的动作值)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70%,而其下限也不宜太低,应按具体使用条件适当规定。例如,对于出口中间继电器,应特别注意防止再发生接地时与直流电源绝缘监视回路构成回路而误动作。其值一般不低于50%额定电压。11.5.7 做保护测量用的交流继电器。其动作值的超越范围一般不允许超过稳态动作值的5%o11.5.8 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应按运行的具体条件并结合装置的性能补充制定。11.5.9 定期检验与新安装装置检验的电气特性相差应在第本节IL4条规定的实验误差范围之内。11.5.10 所有继电器触点在实际回路负荷下应不产生足以使触点烧损的火花。12 各种常用继电器及其辅助设备的基本检验项目基本试验项目是指反映相同电气量,而构成原理、机械结构不同的各种类型的继电器的共同试验项目。同一种继电器由于其构成原理、机械结构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每一不同类型的产品尚需按其具体特点增加一项必要的检验项目。对具有某些特点的继电器,可遵照本节11.3,11.4条的原则规定并结合本条基本项目制定出完整的检验项目,供现场具体执行。各种类型的继电器检验项目根据继电器的具体特点,按照部颁继电器检验规程中的详细检验方法,进行继电器的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检验。13 相互动作及整定试验整定试验是指将装置有关元件的动作值及动作时间调到规定值下的试验,该项试验是在屏上每一元件均检验完毕后才进行的,具体试验项目、方法、要求视构成原理而异,一般应遵守如下原则。13.1 每一套保护应单独进行整定试验,试验接线回路中的交、直流及时间测量连线均应直接接到被试保护屏的端子排上。交流电压、电流试验接线的相对极性关系应与实际运行接线中电压、电流互感器接到屏上的相位关系完全一致。对于个别整定动作电流较大的电流继电器,为避免其它元件长期过载,此时允许将回路中的个别元件的电流回路用连线跨接,对于这些继电器的整定,应安排在其它继电器整定之前进行,在整定试验时,除所通的交流电流、电压为模拟故障值并断开断路器的跳、合闸回路外,整套装置应处于与实际运行情况完全一致的条件下,而不得在试验时、人为地予以改变。13.2对新安装装置,在开始整定之前,应按保护的动作原理通入相应的模拟故障电压,电流值,以观察保护回路中各元件(包括信号)的相互动作情况是否与设计原理相吻合。不宜仅用短路或断开回路某些触点的方法来判断回路接线的正确性。上述相互动作的试验应按设计图及其动作程序逐个回路进行,当出现动作情况与原设计不相符时,应查出原因加以改正。如原设计有问题应与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3.3保护装置的整定动作时间为自保护盘通入模拟故障分量并保护动作向断路器发出跳闸脉冲的全部时间。假若向断路器发出跳闸脉冲的出口继电器(总出口)是几套保护共用(如装设综合重合闸的线路),试验时原则上应在总出口继电器的触点处测定保护的动作时间,若试验时只是在每套保护装置本身的出口继电器处整定,那么对于瞬时动作的保护段的动作时间应按总出口继电器动作所需的时间予以修正。对于延时段则可忽略不计。注:试验应在直流电源电压为额定值时进行。13.4对综合重合闸装置,在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及回路接线有较大改动的定期检验中,其相互动作检验应接到模拟断路器的跳、合闸回路中进行。由于装置的逻辑回路较复杂,对该项检验特别需要注意:试验项目的完整正确并安排好检验顺序,应事先按回路接线拟定在每一项试验时哪些继电器应该动作,那些继电器不应该动作,哪些信号应该有表示等的记录表格,在试验过程中逐项加以核对。要求回路接线中的每一个元件,每一支路都需通过该项检验来证实其连接的正确性。部分检验可只做选相元件动作值校核及一种单相、一种两相的整组动作试验。13.5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重合时间,在保护定值通知单中有两种不同的下达方式,其一是按照重合闸中的时间继电器(元件)需整定的时间;另一种按自保护装置发出跳闸脉冲、线路断路器断开至再次合上的时间(即线路断电时间)。调试人员必须弄清下达方式后,才能进行调试。如果重合时间按线路断电时间下达时,重合闸装置中时间元件的整定时间由重合闸装置的回路接线确定,可按如下关系换算:13.5.1对保护发出跳闸脉冲的同时启动时间元件的接线,时间元件的整定时间为所给定的重合时间减去断路器本身的合闸时间,再加上断路器的跳闸时间。13.5.2对线路断电保护复归启动时间元件的接线,时间元件的整定时间为所给定的重合时间减去断路器的合闸时间。13.5.3对由断路器辅助触点位置继电器启动时间元件的接线,时间元件的整定时间为所给定的重合时间减去断路器主触头断开至启动重合闸的辅助触点闭合所经历的时间减去断路器合闸时间。13.6部分检验时,只需按本章原则校验保护定值,如无明显变化,就不需进行其它电气性能的校验。14新安装装置的整组试验,如由基建部门负责进行时,生产运行部门应派继电保护试验人员参加,了解掌握试验情况。14.1新安装装置的验收及回路经更改后的检验,在做完每一套单独的整定试验后,需要将同一被保护设备的所有保护装置连在一起进行整组的检查试验,以校验保护回路设计的正确性及调试质量。14.2整组试验时通到保护屏的直流电源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80%,对于直流电源为交流整流方式供给的,则应如下。14.2.1保护装置及断路器跳闸的直流电源设有储能元件时,在变电站新投入运行时,试验电源应为实际的电源,并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分析,当被试的保护装置处于动作状态时,对同一储能供电回路内尚有哪些元件可能接入,在整组试验时,应以相应的模拟负载接到此供电路中,以考核其供电的可靠性。检验储能电源可靠性时。应将整流电源自交流供电侧断开。14.2.2整流电源是复励供电的,应结合复励的实际特性进行。14. 2.3直接由整流电源供电时,应按被试设备出口发生三相短路时,整流电源的交流供电系统的可能最低电压来模拟。对那些直流电源设有可靠稳压装置的保护,经检验认为稳压确实可靠后,进行整组试验时,应按额定电压进行,但向断路器发出跳合闸脉冲的直流电源电压仍在80%有额定电压下进行。实测动作时间与整定时间相差(误差)最大不得超过整定时间级差的10%(例如时间级差为05S),14.3在整组试验中应着重检查如下问题。14.3.1各套保护间的电压、电流回路的相别及极性是否一致。14.3.2各套装置间有配合要求的各元件在灵敏度及动作时间上是否确实满足配合要求,所有动作的元件应与其工作原理及回路接线相符。14.3.3在同一类型的故障下,应该同时作于发出跳闸脉冲的保护,在模拟短路故障中是否均能动作,其信号指示是否正确。14.3.4有两个线圈以上的直流继电器的极性连接是否正确,对于用电流启动(或保持)的回路,其动作(或保持)性能是否可靠。14.3.5所有相互间存在闭锁关系的回路,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符合。14.3.6所有在运行中需要有运行值班员操作的把手及连片的连线、名称、位置标号是否正确,在运行过程中与这些设备有关的名称、使用条件是否一致。14.3.7中央信号装置的动作及有关光、音信号指示是否正确。14.3.8各套保护在直流电源正常及异常状态下(指端子排处断开其中一套保护的负电源等)是否存在寄生回路。14.3.9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可靠性,其中专设单项重合闸的线路,验证电压、电流、断路器相别的一致性及与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相连的所有信号指示回路的正确性。14.3.10被保护的一次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在直流电源电压可能出现最低的运行情况下,检验保护装置及自动重合闸动作的可靠性。14.3.11单相及综合重合闸是否能确实保证按规定的方式动作,并保证不发生多次重合现象。14. 4当直流电压在运行时高于额定值的5%而不超过10%H,在整组试验时尚应在实际可能最高的运行电压下进行如下检查。14.1.1 直流回路各元件的热稳定性。14.1.2 动作时间有相互配合要求的回路,是否尚能保证有足够的可靠性。1 4.5整组试验的试验项目可根据第本节14.2,14.3条原则,结合保护回路的具体情况拟定。交流回路的每一相及各套保护有相互连接的每一直流回路,在整组试验中都应能检验到。进行试验之前,应事先列出检验结果,以便在检验中核对并及时作出结论。推荐采用线路静态模拟回路进行整组试验,对装设复杂保护较多的发电厂及变电站,应装设简便的静态模拟试验台,以提高试验质量,缩短试验周期。2 4.6整组试验结束后,需要复试每一元件在整定点的动作值,其值应与原定值相同。3 4.7本章试验结束后,应拆除所有试验接线并恢复所有被拆动的二次线,然后按回路图纸逐一核对,此后设备即处于准备投入运行状态。14 .8调试负责人应在继电保护记事本中注明哪些保护可以投入运行,哪些保护需要利用负荷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检验以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15 .9全部工作结束后,调试人员应及时整理检验记录并作出结论,必要时应提出检验分析报告。16 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的检验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的检验工作如基建部门负责进行时,生产技术部门派出保护试验人员参加,了解掌握检验情况。16.1 对新投入运行的装置,各有关部门需分别完成下列各项工作后,才允许进行本章所列的试验工作。15.1.1符合实际情况的图纸与装置的技术说明及对运行值班员的培训。15.1.2 运行中需有运行值班员操作的连片、隔离开关等的名称、用途、操作方法等应在记录本中详细注明。15.1.3 利用相序滤过器构成的保护所接入的电流电压的相序是否正确,滤过器的调整是否合适。15.2每组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是否正确,回路连线是否牢固。定期检验时,如果设备回路没有变动,只需用简单的方法判明曾被拆动的二次回路接线确实恢复正常即可。15.3每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检验,一般需要进行如下项目。15.3. 1测量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15.3.2利用一次电流与工作电压向保护装置中的相应元件通入模拟的故障量或改变被检查元件的试验接线方式,以判明保护装置接线的正确性。由于整组试验中已判明同一回路中各保护元件间的相位关系是正确的,因此该相检验在同一回路中只需选取其中一个元件进行检验即可。15.3.3测量电流差动保护各组电流互感器的相位及差动回路中的差电流,以15.3.4相序滤过器不平衡输出。15.3.5 对高频相差保护、导引线保护及单相自动重合闸,须进行甩在线路两侧的电流电压相别、相位一致性的检验。15.3.6 对导引线保护,须以一次负荷电流判定导引线极性连接的正确性。15.4对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要在全电压下投入变压器的方法检验保护能否躲开励磁涌流的影响。15.5对发电机差动保护,应在对发电机投入前进行的短路试验过程中,测量差动回路的差电流,以判明电流回路极性的正确性。对变压器差动保护,若变压器投入前在安装现场进行短路电压参数测定时,此时也应一并进行差动回路正确性的检验。对于那些投入运行的负荷较小,难以用负荷电流进行检验的变压器,应设法创造条件进行该项试验。15.6对零序方向元件的电流及电压回路连接正确性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应由专用的检验规程规定。定期检验时,如果只拆动端子排上的连线,而恢复接线不可能出现接错的情况时,可以不再进行方向性的校验,但需要间接的方法证实接线已经全部恢复,没有断开的情况。15.7保护装置未经本章所述的检验,不能正式投入运行。但在发电机启动及变压器充电前,应将其差动保护投入运行,在一次设备运行准备正式带负荷之前,再由运行值班员将差动保护退出工作,然后由试验人员利用负荷电流检查差动回路的正确性。15.8对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的检验结果,必须按当时的负荷情况加以分析,拟定预期的检验结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