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8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ppt

    • 资源ID:756143       资源大小:745.50KB        全文页数:1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8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ppt

    第8章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8.1 多媒体网络与通信的特征8.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8.3 局域网技术8.4 广域网技术8.5 网络互连8.6 计算机网络发展与多媒体应用,8.1 多媒体网络与通信的特征,8.1.1 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 1.数据传输速率多媒体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是固定的均匀速率,也可能是突发的非均匀数据速率。以话音信号为例,对话音信号进行采样(8000 Hz),量化(8位),则可以1.544 Mb/s或2.048 Mb/s的均匀速率(一次群速率)进行传输。而对非话音信号,可能是突发的以非均匀数据速率进行传输。能同时适应这两种传输需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ND)。,2.突发性要求连续媒体的传输必须是实时的,网络端到端的等待时间必须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例如,为了保证视频会议系统传输的会议信息的视频效果,延迟应控制在250 ms内,并且保持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的同步传输。而对于多媒体电子邮件,则并不要求传输的实时性能。3.信道的对称性在计算机网络中,端到端的传输信道是双向的,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上行信道是从源端到目的端的通信信道,下行信道是从目的端到源端的通信信道。根据多媒体应用类型的不同,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的通信量可能是对称的,也可能是不对称的。,例如,视频点播系统的上行信道只是传输少量的控制(请求)信息,而下行信道则需传输视频流,通信量要远大于上行信道。而在对等式视频会议系统中,各会场之间的信道通信量大体上应当是对称的。8.1.2 多媒体网络通信的性能要求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环境提出了影响网络的一些关键性能的新的要求。1.吞吐量网络吞吐量是指网络成功传送报文分组的比例,也就是网络实际的有效带宽。它只能是网络极限带宽(或数据速率)的一部分。,网络的带宽和数据速率实际上反映的是网络的同一个性能,即数据或信息的传输能力。带宽是频域的度量指标,数据速率(或信息速率)是时域的度量指标。在二进制数据传输时,数据速率就是信息速率。自然,在一定控制协议下,网络的带宽越高,网络的吞吐量也越大。而在网络的带宽一定的情况下,总是采用高效协议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影响网络吞吐量的因素主要有网络协议、网络拥塞、缓冲区容量及网络故障等。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吞吐量需求与网络传输速率、缓冲区容量及数据流量有关,应能满足高数据传输速率、大缓冲容量和流量的需求。,2.可靠性可靠性就是要求网络具有较低的差错率。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可靠性分别用位差错率、帧差错率和分组差错率表示。网络差错主要是由位出错、分组丢失和乱序等原因引起。由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限制,如人的视觉和听觉很难分辨图像或声音数据的微小差异,所以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传输错误。但人对音频信息的分辨能力要比视频信息高,因此,音频传输的可靠性应该比视频传输的可靠性要高。,为了保证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必须采用可靠的传输协议,以及可靠的差错控制技术和流量控制技术,例如,X.25分组交换网通过结点之间完全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将不太可靠的物理网络(例如电话传输网络)提升为可靠的端端传输网络。但是,这又增加了网络传输延迟,因此,在快速分组交换网(如帧中继、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中,又要简化传输协议,以减少端端延迟时间。,3.传输延迟传输延迟是衡量网络的重要参数。端到端延迟是指发送一个分组到接收端正确接收到该分组的时间。传输延迟主要包括以下4种延迟。1)传播延迟传播延迟是电信号在物理信道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对金属导线而言,电信号的传播速度是200 m/s。传输距离越长,所需时间越多。2)发送(接收)延迟发送延迟是发送(接收)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它主要由网络的数据速率和中间结点处理延迟所造成的。,3)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发送延迟与传播延迟之和。4)接口延迟接口延迟是发送端从开始准备发送数据到实际利用网络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实际就是待发送数据在发送缓冲区中的等待时间。另外要说明的是,以分组方式传输一个很大的报文或数据流时,各个分组到达接收端的延迟时间是不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延迟抖动,即端到端分组延迟的最大变化量。,在多媒体会议这类应用中,信息流中包含音频和视频数据流,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时间关系。在理想情况下,要求网络以最小的延迟传输,并且保持它们的相对关系,以保证接收端的同步播放。因此,网络必须将延迟和延迟抖动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否则将会在接收端出现同步失调,影响多媒体信息的演播质量。,4.多点通信多媒体通信涉及多媒体信息流,包括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在分布式多媒体应用中可以进行多播通信和广播通信。因此,多媒体网络通信系统应支持点对点通信、点对多点通信、多点对多点通信以及广播通信。广播通信是把相同数据传送到其他所有站点,多播通信又称组播,其传送方式是把相同的数据传送到其他相关站点。多播传送使用的组地址是相关的多个目标地址。,5.同步多媒体通信的同步可分为流内同步和流间同步。流内同步是指单个媒体流内部的时间关系,即按照一定的延迟和抖动约束来传送媒体分组流,以满足感官上的需要。流间同步是不同媒体间的同步。当音频和视频以及其他数据流经不同传输路径或从不同的信源传送过来时,为了达到媒体表现的同步,需要在目的端对这些媒体流进行同步。同步是网络保证服务质量所必须的。,8.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8.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有着不甚相同的定义。综合起来,比较统一的定义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在协议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这个定义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1)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工作站)是独立的。它拥有自己的软、硬件资源,用于完成一定的处理任务。这与多终端分时系统中的终端是不同的,在多终端分时系统中,终端只是主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它本身不拥有计算机资源,只是分时共享主机的资源。(2)网络上的计算机在协议控制下互连,实现数据通信。(3)网络上的计算机,由于遵循统一的体系结构标准而成为开放系统,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通信网是与计算机网络类似的概念。计算机通信网以传输信息为主要目的,所研究的是通信传输协议、对通信设备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数据传输的高效、可靠。另一个与计算机网络类似的概念是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集成应用环境,是计算机网络在功能上的延伸。分布式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除了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外,还能协同工作,以实现一个既定的功能。,多机系统也是与计算机网络类似的一种系统。多机系统是指同一机柜中的集中在同一地点的紧密耦合的多处理机系统或并行处理系统。并行处理系统通过互连网络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以适应高速并行计算的需要。而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连是相当有限的,它们是通过各种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的。可见,计算机网络与并行处理系统、分布式系统以及计算机通信网是既互相联系又是不尽相同的概念。,8.2.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是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功能层次上的描述,是概念上的抽象。网络的逻辑结构是从网络工作原理考虑的逻辑组成,即内层是通信子网,外层是资源子网。网络的物理结构则是网络的物理实现。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把每个计算机的功能划分成为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划分的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系统功能层次的划分,是系统功能的抽象。1)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标准模型及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它为开放互连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作为开发各种网络协议标准的基础。该模型将每个连入网络的开放型计算机按通信和信息处理功能划分为七层,如图8-1所示。,图8-1 ISO/OSI七层模型、协议和接口,在该模型中,连入网络计算机的每一个层次都称为实体,两个计算机同一层次实体之间的通信,称为对等层协议通信,执行对等层协议规范。同一层次实体之间的通信是通过上下层之间的接口,上一层依次调用下一层的功能和下层依次为上一层提供服务而实现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是虚拟的,实际上真正的通信是在计算机之间通过物理信道实现的。2)七层功能概述(1)应用层。这是OSI体系结构的最高层。这一层的协议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是开放系统与应用进程的接口,提供分布式信息处理环境。应用层管理开放系统互连,包括系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并保持应用进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数据记录,其他层都是为支持这一层的功能而存在的。,应用层已经定义的协议主要有:电子邮件协议,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功能。文件传输协议,提供各种文件类型(包括远程数据库文件)访问功能。目录服务协议,提供分布式数据库功能。虚拟终端协议,提供不同类型终端兼容功能。公共管理信息协议和公共管理信息服务,提供对网络中的资源、交通和安全管理的功能。还有许多其他应用服务协议正处于制定和标准化的过程中。,(2)表示层。表示层的功能是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它将要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OSI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即完成信息的格式转换。(3)会话层。会话层提供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交互时组织和同步它们的会话过程,以及为管理它们的数据交换提供必要的手段。它提供的会话服务可分为两类:会话管理服务:把两个表示实体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它们分开。控制两个表示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即对话服务。例如,分界,同步等。,(4)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两个端系统之间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当会话实体要求建立一条传输连接时,传输层就为其建立一个对应的网络连接。如果要求较高的吞吐率,传输层可能为其建立多个网络连接(分流)。如果要求的传输速率不很高,单独创建和维持一个网络连接不合算,那么,传输层就可以把几个传输连接多路复用到一个网络连接上。这样的多路复用和分流对传输层以上的层是透明的。传输层的服务可能是提供一条无差错按顺序的端到端的连接,也可能是提供不保证顺序的独立报文传输或多目标报文广播,即所谓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这些服务可由会话实体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传输连接在其两端进行流量控制,以免高速主机发送的信息流淹没低速主机。传输层协议是真正的源端到目的端的协议,它由传输连接两端的实体处理。传输层和下面网络层的界面是用户和通信子网的界面。传输层以下的功能层协议都是通信子网中的协议。(5)网络层。网络层的功能在通信子网内完成,在源、目的结点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分组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并提供流量控制功能。,(6)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保证网络中相邻结点之间数据的有效传输,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传送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有如下:组织数据帧: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校验和应答。流量控制:对发送数据的速率进行控制,以免发送过快,接收端来不及处理而丢失数据。差错控制:接收端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发现差错必须重传。数据链路管理: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对话,建立、维护和终止一批数据的传输过程。,数据链路控制功能由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现,要求数据链路层协议能适应各种数据链路配置,如点对点链路和多点链路、半双工链路和全双工链路等。数据和控制信息在同一线路上传输,因而数据链路协议应能区分数据帧和控制信息帧。最常用的数据链路协议是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7)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规定为“在数据链路实体之间提供激活、维持和释放用于传输比特的物理连接的方法,这些方法有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这种物理连接可以是单工或双工的,也可以是串行的或并行的按位传输。,2.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也就是网络的组成,是从网络的工作原理考虑的网络结构。网络上互连的计算机各自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具有自己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完成信息处理功能。要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必须通过网络通信控制器和通信信道。因此,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如图8-2所示。,图8-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在图8-2中,外层是资源子网,内层是通信子网。资源子网中主要包括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它们都是端结点,也都与通信的源结点和宿结点相连接。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具有信息处理的功能。通信子网的任务是在端结点之间传送由信息组成的报文,它主要由转接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转接结点是指网络通信过程中起控制和转发信息作用的结点,例如程控交换机、集中器、接口信息处理机等。通信线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以及光纤缆线等。,广域网中,一个报文从源结点到宿结点,在通信子网中需经过多个转接结点的转发,即先将报文接收存储,然后按通信协议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选择路径转发出去,这就是存储转发。局域网中,转接结点简化为一个微处理芯片,每台主机(或工作站)都设定一个微处理芯片(在网卡中),以广播方式进行报文信息传送,唯一的信道被网络中所有主机共享。任何主机发出的信息所有主机都能收到。信息包中的地址信息可指明通信双方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也可使用特定的地址说明该信息包是发送给所有站的。,3.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是指网络的物理实现,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物理集成。具体的实现与网络的功能、性能有关。一般说来,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分组交换器:为报文分组选择路由,形成传输的“连接”。(2)多路转换器:用于多路到一路或一路到多路的转换,实现信道的共享(信道多路复用)。,(3)分组组装/拆卸设备:组装是指接受终端字符流,组装成网络传输协议规定的报文格式“帧”或“分组”;拆卸是指将网络来的报文分组拆卸为字符流,送至目标地址规定的响应终端。(4)网络控制中心:管理和检测网络的运行,对网络用户进行注册、登录和记账,并对网络故障进行检测。,2)资源子网资源子网包括网络上全部计算机硬、软件资源。硬件即主机(HOST)/外设(终端)。软件包括以下几种:(1)网络操作系统:它是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种操作系统,用于实现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资源共享,提供统一的网络用户接口。(2)网络数据库系统:它是在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下的一种数据库系统,可以是集中式网络数据库,也可以是分布式网络数据库。该系统向网络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实现网络数据共享。,(3)网络应用软件:它是实现网络应用的各种软件的集合,如电子邮件服务软件、文件传输服务软件等。(4)网络互连设备:实现网络与网络的互连以及不同协议层次的连接,如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8.3 局域网技术,8.3.1 局域网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自主互连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而计算机局域网是某一局部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局域网是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大量微机相互通信、共享外部设备、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而建立的。,1.局域网特点很难给出局域网的严格定义,一般的叙述是: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利用通信线路将众多微机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相互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局域网。局域网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传输速率高且误码率低。局域网传输速率一般为1 Mb/s1000 Mb/s;因为传输距离 短,因此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范围内。(2)地域覆盖范围小。一般在10 km以内,至多不超过100 km,属于某一单位内部管理。,(3)以微机为主要建网对象。大部分局域网没有中央主机系统,只有多种微机和外设。可以说,局域网是专为微机设计的网络系统。2.局域网基本技术局域网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其基本技术涉及拓扑结构、传输形式和信道的访问控制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或媒体接入控制方法)。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如前所述,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及其连线的几何布局,描述了各结点的逻辑位置。就局域网而言,拓扑结构就是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互连方式。,局域网具有三种典型的拓扑结构:星型(Star)、环型(Ring)、总线或树型(Bus/Tree)。在星型拓扑结构中,较少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而分布式星形结构在现代局域网中采用较多;环行结构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形式,也是一种分布式控制,它控制简便,结构对称性好,传输速率高,应用较为广泛;总线拓扑结构可以实行集中控制,但较多采用的是分布式控制。总线拓扑的重要特征是可采用广播式多路访问方法,它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Ether网(以太网)。,2)传输形式局域网的传输形式有两种: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局域网上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双绞线又分为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在局域网中,由于多个站点往往共享一条传输媒体,因此必须要确定哪个站点能访问这一共享媒体,即允许它往哪个信道上交换报文信息。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种方法或规定对媒体的访问进行控制,以免在媒体上由于并发传输而造成碰撞,这就是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基带局域网上采用时分复用技术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为CSMA/CD方法(参见以8.3.2节),令牌环网与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为令牌传递方法(参见8.3.3节)。3.局域网协议标准(Protocol Standard of Local Area Network)为了使多个主机系统互连成局域网,其层次结构也应该参考和采用ISO组织关于开放系统互连的OSI参考模型。IEEE 802委员会制定的IEEE 802标准的进展快,而且比较完全,有许多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为ISO的国际标准。,1)局域网的协议层次 由于局域网共享信道,因此它的体系结构只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协议层次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如图8-3所示。,图8-3 局域网协议层次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8.3.2 IEEE 802.3标准 总线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IEEE 802.3国际标准是在Ethernet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根据不同的物理介质又发展了多种子标准,形成了一个IEEE 802.3标准系列,如图8-4所示。Ethernet采用的是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即CSMA/CD,它在轻载情况下具有高的网络传输速率。Ethernet组网非常灵活和简便,既可使用细、粗同轴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也可使用3类无屏蔽双绞线(UTP)电缆组成星型网络(即10BASE-T技术),还可以将同轴电缆的总线型网络和UTP电缆的星型网络混合起来连接。Ethernet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10 Mb/s网络。,图8-4 IEEE 802.3标准系列,1.传输介质IEEE 802.3定义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粗同轴电缆(10BASE5)、细同轴电缆(10BASE2)、UTP双绞线(10BASE-T)、光纤(10BASE-F)以及宽带同轴电缆(10BROAD3),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物理层标准系列(参见图8-4)。粗、细同轴电缆是基带同轴电缆,它们的电气特性是相同的,特性阻抗均为50。宽带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75。使用同轴电缆可以构成总线型网络,在总线的两端,要分别与相应特性阻抗的终端器相接,以吸收总线上的能量,减少电磁波反射的干扰。UTP双绞线的特性阻抗为100,常用点到点的连接方式。光纤一般为多模光纤,也采用点到点的链路连接方式。,2.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3的MAC子层主要定义了数据帧的封装与拆卸,以及数据帧发送与接收的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用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网中各个站(结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得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此时发送帧即宣告失败。每个站都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随机延迟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该帧。,8.3.3 IEEE 802.5标准 令牌环网络令牌环网络(Token Ring)网采用环行网络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这种访问控制方法通过一种称为令牌(Token)的特殊帧来控制网络各个站点有序地对介质进行访问,不会产生任何冲突。Token Ring的主要优点是介质访问方式的确定性和可调整性,即各个站点具有同等的介质访问权,但也可以有优先级。Token Ring采用分布式优先级调度算法来支持站点的优先级,以保证优先级较高的站点有足够的传输带宽。Token Ring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点到点的信号传输方式,传输距离要比采用广播式信号传输方式的总线型网络远得多。Token Ring的缺点是令牌维护算法比较复杂,可靠性要求高,这就使得Token Ring的组网费用和硬件价格都高于Ethernet。,Token Ring的国际标准是IEEE 802.5协议。IEEE 802.5的MAC子层主要定义了数据帧的封装与拆卸,以及数据帧发送与接收的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Token Ring适用于环行网络结构的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采取令牌控制技术(令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控制帧沿着环网循环)。当一个站点发送信息帧时,必须等待空令牌通过本站,然后将空令牌改为忙令牌,紧跟忙令牌之后,把数据帧发送到环网上。令牌处于忙状态时,其他站只能等待而不能发送帧,因此,在环路上不可能发生任何冲突。,信息帧在环上循环一周后,再回到发送站,由发送站将该帧从环上移去,同时将忙令牌改为空令牌,传给下一站,使之获得发送帧的机会。当信息帧绕环通过各站点时,各站都将帧的目的地址与本站地址相比较。如果地址符合,说明是发送给本站的帧,则将帧拷贝到本站的接收缓冲器中,同时将帧送到环上,使帧继续沿环传送;如果地址不符合,则只需简单地将信息帧重新送到环上。在轻载时,由于一个工作站在发送信息帧前必须等待空令牌到来,故效率很低;在重载时,各站访问机会均等,因此效率较高。由于空令牌是一种特殊的控制标记,因此不能出现在用户数据中,一般采用插入的方法来实现透明传输。,此外,采用发送站从环上收回帧的策略,具有广播特性,即多个站可以接收同一个数据帧,同时还具有对发送站自动应答的功能。令牌环可采用分布式优先调度算法来支持工作站的优先级访问,以保证为优先级较高的站点提供足够的传输带宽。令牌环的主要缺点是有较复杂的令牌维护要求。空令牌的丢失将降低环网的利用率,而令牌的重复也会破坏网络的正常运行,故必须选择一个工作站作为监控站,以保证环网中只有一个令牌绕行,如果丢弃,则再插入一个空令牌。,8.3.4 IEEE 802.4标准 令牌总线网总线网接入方便,可靠性较高,但当网络负载增加时,冲突急剧增加,网络吞吐量急剧下降,且因每个工作站的发送和响应时间不确定,所以实时性差。令牌环形网不存在冲突问题,实时性好,负载能力强,但管理复杂,可靠性差。将总线网和令牌环形网结合起来,综合两者的优点便产生了令牌总线网。令牌总线网是一种物理上为总线网、逻辑上为环形网的局域网。IEEE 802.4标准制定了令牌总线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和协议标准,它规定了令牌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服务规范、帧结构格式、媒体访问控制方式等。,从物理结构上看,令牌总线网是一种总线形局域网,各站共享总线传输信道,但从逻辑结构上看,它又是一种环形局域网,接在总线上的各站组成了一个逻辑环。这种逻辑环通常按工作站地址的递减顺序排列,与站的物理位置无关。因此,令牌总线网上的每个站都设置了标志寄存器来存储上一站(前趋站)、本站及下一站(后继站)的逻辑地址或序号,而且上一站地址和下一站地址可以动态地设置和保存。例如,图8-5所示的令牌总线网共有8个工作站,站C有故障,站G、站H未工作,剩余的5个站按逻辑顺序组成一个令牌环,它们的逻辑顺序是ADBEFA(如图中虚线所示),即按站地址从大到小864328的顺序连接,而它们的物理连接却是A、B、C、D、E、F、G和H都接到总线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令牌总线网将总线网与令牌环结合起来,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1)通过在网络中设置令牌来控制各站对总线的访问。只有得到令牌的工作站才有权向总线发送数据,而其余没得到令牌的站只能监听总线或从总线上接收信息。由于在总线上只设置了一个令牌,在任一时刻只可能有一个工作站访问信道,因此不会出现冲突。(2)令牌按逻辑顺序传递。当逻辑环路建立后,令牌便在逻辑环上不断地轮转,即令牌从高地址的站传递给较低地址的站,当令牌到达最低地址的站后,又返回去传递给最高地址的站。,图8-5 令牌总线网,(3)各站有公平的访问权。当一个站得到令牌后,若有一个数据要发送,则立即向网上发送数据,数据发送结束后将令牌传递给下一个站,由于站点接受到令牌的过程是按逻辑顺序进行的,因此网上各站都有平等的发送数据的机会,即都有平等的访问权。除总线网外,树型网、星型网等其他拓扑结构的网也可以组成逻辑环路。事实上,网络中令牌的传送是按逻辑环路进行的,而数据的传送却是在两站之间直接进行的,因此这样的网络有时称为逻辑环网。与之相对的,称令牌环网为物理环网。,8.3.5 高速以太网技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网络是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但是,10 Mb/s的传输速率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而且多媒体的引入也对现有的网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如何使现行网络适应新的要求,是网络面临的一个难题。开发快速的以太网(Fast Ethernet)技术的一种方法是沿用常规以太网普遍使用的CSMA/CD技术,创导100BASE-T规范;另一种办法则抛弃了传统的CSMA/CD技术,采用被称为需求优先级轮询(Demand Priority Polling)的媒体访问方法,名为100BASE-VG(原100VG-Any LAN)。,IEEE 同时采纳这两种技术,其中100BASE-T作为以太网IEEE 802.3的补充,称为IEEE 802.3u,而100BASE-VG被称为IEEE 802.12新标准。这两类以太网的共同点是:基于共享传输媒体的原理;属于10BASE-T星型总线的扩展,信号传输速率加快了10倍,即速率为100 Mb/s;可使用无屏蔽铜质双绞线UTP,也可使用多模光纤;采用相同的帧格式。这两种技术可以在100 Mb/s网络中仍能保持本地的以太网帧格式。这样,当从10 Mb/s以太网到100 Mb/s以太网的桥接和路由选择执行帧转换时,不致花费高昂的代价。为了适应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要带宽更高的局域网,这就是千兆位以太网。,8.3.6 交换式网络从结点使用介质传送数据的方式来划分,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网络和交换式网络两种。在共享式网络中,所有结点共享传输介质,结点要使用相应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争用介质传送数据。在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数据,而其他结点只能处于接收状态,并根据地址匹配规则确定是否接收数据。数据以广播方式沿着传输介质传输且必须遍历每个结点。对于随机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如CSMA/CD),数据还可能发生冲突,产生很大的网络延迟。前面所介绍的网络均属于共享式网络。共享式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络吞吐量低、可用带宽小、网络延迟大等,因此它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多媒体通信业务对网络性能的需求。,在交换式网络中,结点分成两类:端点和中间结点。端点是用户站点,中间结点是交换机,所有端点都要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交换机为端点提供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功能,使端点间能沿着指定的路径传输数据,而不是像共享式网络那样把数据广播到每个结点。这相当于实现一个并行网络系统,多对不同源端点和不同目的端点之间可同时进行通信,不会发生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可用带宽,减少了网络延迟。,目前,Ethernet、Token Ring、100BASE-T、100VG和FDDI等都推出了交换式网络产品。实现交换式网络的关键设备是网络交换机。目前,网络交换机正并向智能化和易管理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应用系统,尤其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对网络的高带宽、低延迟和可管理等方面的要求。1.交换机的技术特性在网络连接的拓扑结构上,交换机似乎与集线器相类似。但在内部结构和网络性能方面,两者有很大的差别。,集线器是共享式网络的连接设备,虽然网络拓扑为星型结构,但集线器内部将所有端口都连接到单一网段或多个网段上,共享传输介质,并以广播方式传输数据。集线器结构如图8-6所示,其中多网段集线器将端口均匀分布在多个网段上,每个共享网段组成一个广播域,不同广播域之间必须通过网桥实现互通。多网段集线器可以均衡网络流量负载,减少冲突现象,但它并未根本改变集线器的性质。,图8-6 集线器结构(a)单网段集线器;(b)多网段集线器,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的连接设备,网络拓扑为星型结构,如图8-7所示。在交换机内部,端口不是直接连接到网段上,而是通过端口交换阵列与背板上多个网段相连接,允许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对端口进行管理,如端口的配置、迁移和检测等。不同网段之间通过内部网桥实现信息互通。交换机分为模块交换和端口交换两种。模块交换是在交换机内部模块间进行动态交换,但模块内仍有共享网段;端口交换是面向端口提供交换功能的,其核心技术是微网段和密集网桥端口。所谓微网段,是指将网段极端私用化,一个网段对应一个端口且只连接一台站点;密集网桥端口是指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网桥功能特性。,这样就彻底消除了内部共享网段,从而能够动态地提供多条端点到端点的并行通信链路,使多个站点能够同时在各自专用的链路上进行点到点的通信而互不干扰,消除了共享网段所带来的冲突、拥挤和阻塞现象,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吞吐量,减少了网络的延迟,提高了网络的可用带宽。显然,端口交换的性能要优于模块交换。在实际的交换机产品中,可以将多种交换模块集成一体。,图8-7 交换机结构(a)模块交换;(b)端口交换,交换机是通过网桥实现信息交换的。交换机中的网桥是一种简化的网桥,只提供有限的MAC地址寻址能力,主要具备选择路由(端口)和转发信息的功能,其交换速度比一般的网桥要快得多。交换机的实现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技术,即将整个数据帧先存储在缓冲器中,等待完成差错检查、路由选择等处理后再转发出去;另一种是直通(Cut Through)技术,即在接收数据帧的同时立即按该数据帧的目的地址确定其端口并转发出去,其转发速度非常快。实际上,很多交换式集线器产品都同时提供这两种技术。此外,交换机还集成了很多有用的功能,如网络管理、多种协议支持、路由选择、远程访问、包过滤以及虚网支持等。,2.虚拟网络虚拟网络是在交换式网络的基础上,通过管理软件建立的可跨越不同物理网段、不同网络类型的端点到端点的逻辑网络。构造虚拟网络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所有站点都必须直接连接到支持虚拟网络的交换机端口上;二是使用适当的虚网定义模式来定义虚拟网络。目前,虚拟网络的定义模式有如下几种:(1)按交换机端口定义。将一组交换机端口设置成一个相同的广播域,只允许在特定的端口之间相互通信,并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由此实现的虚拟网络也称物理层虚拟网络。,(2)按MAC地址定义。按站点的MAC地址定义虚拟网络的广播域,交换机内部必须维护一个MAC地址/交换机端口对照表,才能实现在同一个广播域内站点的自由移动。用这种定义模式实现的虚拟网络也称链路层虚拟网络。(3)按IP地址定义。对基于TCP/IP的网络,可按站点的IP地址定义其广播域,形成虚拟IP子网,虚拟IP子网之间通过内部路由器实现互通。用这种定义模式实现的虚拟网络也称网络层虚拟网络。,8.4 广域网技术,8.4.1 分组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是一种能够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它所提供的网络功能相当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ITU的X.25建议就是针对分组交换网而制定的国际标准,因此,分组交换网有时也称X.25网。,1.X.25建议X.25建议的全称是在公用数据网上,以分组方式进行操作的DTE和DCE之间的接口。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为数据终端设备,是指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终端设备或计算机等终端装置;DCE(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为数据电路端设备,是指自动呼叫应答设备、分组交换机以及其他一些中间设备的集合。X.25由三层通信协议组成: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参见8-8所示。,图8-8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层次结构,1)物理层物理层接口协议定义了DTE和DCE之间的物理接口,为物理接口规定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就保证了各个厂商按统一的物理层接口标准生产的通信设备能够完全兼容。2)链路层链路层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最常用的数据链路层通信规程是ISO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规程,其功能是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提升为可靠的、无差错的逻辑链路。,X.25建议中的链路级采用的是一种HDLC规程的变种,称为链路访问规程LAP(Link Access Procedure)或平衡链路访问规程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并以LAPB为主要模式。这些通信规程尽管在一些细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是大同小异的。3)分组层分组层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它规定了DTE和DCE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分组格式,并规定了采用分组交换的方法,在一条逻辑信道上对分组流量、分组传送差错执行独立的控制。X.25将分组层以上的实体统称为用户层,但未作具体规定。,X.25建议的着重点是描述了分组层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分组级DTE/DCE接口的描述,虚电路规程、数据报规程、分组的格式、用户自选业务的规程与格式,以及分组级DTE/DCE接口状态变化等。分组交换方式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由分组类型标识符规定具体的数据分组。(1)虚电路交换方式。虚电路是两个用户终端(DTE)在通信之前预先通过网络建立的逻辑链接,它是由主叫用户与网络联系并与被叫端协商而建立的。虚电路提供的是一条双向的、无差错的和有序的逻辑连接。在虚电路交换方式中,一次数据交换要经历建立虚电路、数据传输和拆除虚电路三个阶段。,(2)数据报交换方式。在数据报交换方式中,每个数据分组都作为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每次传输,交换机都要为数据报选择路由,目的端根据分组中序列号进行数据分组的排序,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报文。在X.25分组交换网中主要以提供虚电路传输服务为主。4)路由选择不论虚电路交换方式还是数据报交换方式,都存在着路由选择问题。在分组交换网中,两个DTE进行通信时必须选择端到端的传输路径,路由选择是由中间结点(交换机)根据分组所包含的目的地址,并采用适当的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的。,5)流量控制 由于分组交换方式允许不同速率的数据终端之间互通,并且网络存储器的容量以及线路资源等都是动态分配的。因此,如果对数据流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就可能出现网上数据流的严重不均衡,甚至超过交换机与通信线路的承受能力,造成网络拥挤。而网络拥挤会导致分组丢失,丢失的分组需要重传,若任其如此恶性循环而不加控制的话,最终将会导致网络拥塞,以致网络吞吐能力的急剧下降和网络时延迅速增加,从而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X.25主要采用滑动窗口算法进行流量控制,并规定窗口尺寸的标准值为2,最大值为7。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基于滑动窗口算法,使用相应的控制分组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处理,控制分组有RR分组(接受准备好)、RNR分组(接受未准

    注意事项

    本文(第8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