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报告、科普文章.ppt
第6节 报告、科普文章体验与探究真题体验(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绝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 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 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解析 联系第一段可以看出,没变的是“生长 和繁衍的技术”,从第二段可以看出我们在进 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答案(1)第一句针对生物进化方式而言,说 明人类还没有能力改变生物因自身DNA的“错误”而生长和繁衍的进化方式。(2)第二句撇开了 生物进化方式来评价人类的进步,说明人类在 诸多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对生物的进化 也非常了解。,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 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 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 色。解析 结合这些词语的本来意思和在文中的意 思来考虑,从科普小品的语言特点进行说明。答案(1)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 个DNA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DNA生长和繁衍的漫长历程。(2)白搭:运用口语词,赋予俏皮意味,通俗 而明确地表达了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计的。(3)玩意儿:运用口语词,赋予DNA小 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 错”的功能深为叹服。(4)让进:运用拟人手 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 入”,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复杂而深奥的突变。,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 结合全文分析。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如联系文章倒数第二段可知,DNA内部的不稳定 会促使物种不断进化,也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联系文章第四段又可 知突变的“意外性”,结合全文可知取名为“绝妙的错误”很准确。,答案(1)文章主要说明了DNA内部的不稳定 性是物种进化的“推动力”。(2)正是这一不 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次变异,决定了地球 物种的进化,而生物学上又找不到更完美的词 来准确表述它,只好用“错误”一词。(3)DNA的这种“错误”在产生变异的过程中,又因 外因的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 慧很难设计这种“错误”,因此,它具有人类 难以掌控的绝妙特性。,真题探究 目前,报告还未出现在高考试卷中;科普文章2008年广东、2009年辽宁相继予以考查,从考查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以下的设题点:(1)依据文本内容准确理解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科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往往就是:解释话题的句子,表达观点的句子,蕴含最新信息的句子,表达矛盾或不同观点的句子,带有推断或不确定的句子等等);(2)对文本的语言特色或写作上的某种特色作鉴赏分析;(3)对文中涉及的科学命题或社会问题作深度思考、判断、评价、探究。,整合与点拨知识整合 一、关于报告 报告是根据特定目的,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报告有很多种,如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动员报告、工作汇报在此就调查报告的复习提些建议。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由标题、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它可以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阅读时,要了解调查的目的和运用的主要方法,准确把握报告的内容,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发掘报告的社会价值。,二、关于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科普文章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文章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阅读点拨 一、报告的阅读要求(一)报告的标题 报告的标题,主要揭示报告的内容,有的包含部门、内容、文体,更多的则直接展示报告的内容。(二)报告的正文 1.报告导语 导语指报告的开头部分,它起着引导全文的作用,所以称为导语。不同类型的报告,其导语的写法也有较大不同。概括起来,报告的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1)背景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现实背景。(2)根据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根据。(3)叙事式导语。在开头简略叙述一个事件的概况,一般用于反映情况的报告。(4)目的式导语。将发文目的明确阐述出来作为导语。,2.报告主体 报告的主体也有多种写法,下面择要介绍几种常见形态。(1)总结式写法。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工作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以成绩、做法、经验、体会、打算、安排为主,在叙述基本情况的同时,有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性认识,类似于工作总结。总结式写法最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的设计安排。按照总结出来的几条规律性认识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是最常用的结构方式。,(2)“情况原因教训措施”四步写法。这种结构多用于情况报告。先将情况叙述清楚,然后分析情况产生的原因,接着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措施。(3)指导式写法。这种结构多用于建议报告。希望上级部门采纳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执行、实施,是建议报告的基本写作目的。为此,建议要针对某项工作提出系统完整的方法、措施和要求,对工作实行全面的指导。形式上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逐层表达。,3.报告结语 报告的结语比较简单,可以重申意义、展望未来,也可以采用模式化的套语收结全文。模式化的写法大致是:“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等等。,二、科普文章的阅读要求 科普文章跟科学论文不同: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更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上。首先,科学小品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例如: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的手法也能使科学的小品富有情趣。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让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这也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表现手法。科普文章阅读要领:抓被说明的主要事物,抓主要事物的特征,抓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抓科普文章的文学手法。,训练与总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万人票选“最希望同学拥有的素质”肖舒楠“奖学金是个好东西,但也是陷阱。希望你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钩心斗角。”去年9月,四川省某高校研究生小江刚入学时,导师如是说。小江对这句话深有感触,虽然老师告诫他们要“转移注意力”,不要搞无谓的“人际关系斗争”,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小江把大学中类似于“奖学金斗争”的不和谐因素归结为“大学生素质下降了”。,近日,腾讯网教育频道对15 766名大学生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53.5%的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素质和以前相比降低了,仅9.2%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的素质较过去提高了。“现在的大学生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对他人考虑较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王庭伟说,“读本科时寝室中常有人半夜三更还在高谈阔论,一大早也有人高声谈话或将音响开得很大。很多同学受不了喧嚣的寝室生活,最终选择搬出宿舍,另寻住处。”,调查显示,仅14.4%的大学生在遇到“没素质”的行为时会指出来,要求对方注意。超过六成(61.9%)的大学生对此选择沉默。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还评出了“最没素质的行为”,依次是:小偷小摸(56.0%),说脏话(55.0%),嫌贫爱富(51.5%),言而无信(50.7%),不注意个人卫生(46.5%),抽烟酗酒(43.7%),考试作弊(42.9%),整日打游戏(41.4%),处心积虑挣奖学金(39.8%),冷血麻木(38.2%),不守时(37.4%),男女朋友在大庭广众下亲热(36.5%),浪费粮食(33.7%),逃课(29.3%),哈韩哈日(29.2%),心理脆弱、,动不动寻死觅活(28.6%),花心(28.6%),吃完饭不送餐具(27.7%),半夜还打扑克(27.2%),赖床(20.6%),乱拿水壶(20.3%)。“大学生的素质不全面,但不能全盘否定。”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黄龙飞说。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审美素质等。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素质有瘸腿现象,能同时达到所有标准的人比较少,但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方面有很优秀的学生。,黄龙飞说,大学生评出的21个“最没素质的行为”中,有些是道德品质问题,如果恶性发展可能会酿成大错;有些只是坏习惯,不见得就是素质问题。“遇到丑恶的事情说脏话,我认为也不能说是没素质。此外,教育的初衷就是授业解惑,大学里应该是允许犯错的。但是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大学生总体都需要提高的。”调查中,受访大学生评出的“最希望同学拥有的素质”依次为:宽容平和(76.5%),谦虚诚实(73.7%),乐于助人(71.0%),热情大方(69.4%),踏实好学(52.2%),博学多才(52.1%),勤俭节约(48.3%),热爱运动(44.4%),遵守纪律(39.8%),力争上游(39.0%)。,黄龙飞认为,拿现在的大学生和过去的大学生比较时,应该同时比较环境的变化。“其实学生一开始都很单纯,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他们的变化可以反射环境的变化。我认为他们的缺点很大程度上是环境造成的。”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66.6%的大学生认为首先要改良社会风气,60.8%的大学生认为应以身作则、从我做起,40.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教育,33.0%的大学生提出大学应回归精英教育、停止扩招,31.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应奖善惩恶、加强管理。,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调 查?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 能力。解答本题需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找出筛 选区域,并进行归纳概括,然后用准确简洁的 语言表述出来。答案(1)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情况。(2)遇 到没素质的行为时的表现。(3)最没素质的行 为。(4)最希望同学拥有的素质。,2.就“最没素质的行为”和“最希望同学拥有的 素质”两个方面来说,调查的结论分别是什 么?文中黄老师对大学生素质的评价是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考 生应在明确答题区域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归 纳,要抓住重点,并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洁 的语言作答。答案 56.0%的大学生认为小偷小摸者最没素 质,76.5%的大学生首肯宽容平和。大学生的素 质不全面,但不可全面否定;大学生的缺点很 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3.本文作为一篇调查报告,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进 行分析的能力。考生要在了解调查报告凭借事 实阐明道理、从叙述的事实中引出道理、从剖 析事理中引出科学结论等特点的基础上,结合 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回答。答案 主要使用百分数表达调查的结果。这样 便于直观看出每种调查涉及的人数比例、某一 问题的普遍程度。,4.文章结尾的调查数据表明:“改良社会风气”被排在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方法的第一位,“以 身作则”则排在了第二位。即将成为大学生群 体中一员的你对这个结论有何认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进行探讨的能力。这类题目没有统一 的标准答案,但考生作答时不可脱离文本,要 把文本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社会阅历、认知与判 断能力结合起来,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答案 不可否认,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不 好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我们还应懂得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我 们需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 响,做到“近墨者未必黑”。另外,应从实事 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参加公 益活动,做改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只有人人参与,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有所改 善;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袖手旁观,寄希望于 别人,社会风气就永远不会好起来,大学生素 质的提高也只会是纸上谈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花朵的生命秘密你知道吗?花朵鲜艳的色彩不是为了魅力,扑鼻的幽香也不是为了让满室芬芳,这是它的生存之道。你能想象吗?花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波长,尝出传粉者的唾液,甚至还能自行调节体温。花有弹性,也有主见。互利共生我们常常就是这样看待传粉者和花之间的关系的。例如蝴蝶吸食忍冬,并以代为传粉来交换,两物种渐渐演化出相依存的关系。然而这样的互利共生既不是对等的,亦非互助。事实上,传粉是由完全敌对的关系逐渐衍生而来的。植物与传粉者的互利共生不像婚姻关系,反而比较像军事竞争的双方。,植物学家用“占便宜者”来形容从互利共生关系得到好处,却完全不予以回报的动物。正牌的传粉者也可能会变成占便宜者。蜜蜂有时不从花的前方碰触满载花粉的花药,反而从背面靠近,把舌头偷偷插入萼片和花瓣间,盗取花蜜。照植物学家的行话来说,这样的“偷窃”行为就叫做“底下的那条舌头。”碰到那些花冠已经合并成管状的花,要偷花蜜的昆虫不得已,只好硬是咬开纤维,舌头短的熊蜂就因为用上颚刺破柳穿鱼、洋水仙、耧斗菜的花冠,而恶名昭彰。闯入抢劫花蜜者更是张狂,还会伤害到花。有了这个破洞,继之而来的偷儿就可肆无忌惮地盗取花蜜。,这可不是一个但凭良心的世界,花尽可能地保护自己,有些有皮革般坚硬、难以穿透的花萼,或是在基部长着坚实、层叠的叶片或苞片,使偷儿知难而退,排列紧密的花序也是一个办法。因为植物不会动,我们就以为它们比动物善良,这真是天大的误会。正如一位研究者写的:“会存心欺骗的传粉者似乎比行骗的植物少。”很多花都有过分夸大自己长处的坏习惯。也许是雄蕊上有浓密的毛或是带了一抹艳黄色,使雄蕊的花粉看起来比实际上多,要不然就是把细小的花药顶在引人注目、看起来倒像是花药的粗大花丝上。有些花则会把花药不育的部分弄得涨鼓鼓的,制造富含营养的假象。,即使最“善良”的花也会耍狠。以马利筋来说,它的花粉会牢牢粘上来访的蜜蜂,有时在挣脱的过程中,蜜蜂被缠住的脚就这样活生生被扯下来了。有些植物甚至会去跟敌人结盟。叶螨吃皇帝豆时,植物会释放出数种挥发物,这些化学物质会引来另一种肉食性的叶螨,把之前的访客吃掉。经由结盟,不相干的物种成了亲密战友。蚂蚁喜欢偷取花蜜,但是大部分的蚂蚁带有一种天然杀菌剂,会杀死花粉里的精子,显然蚂蚁并非好心的传粉者。针对这点,植物有时会在,地面和花之间竖立路障,在茎的上方布置一块具黏性的区域,或在茎的四周围起一圈液体,让蚂蚁这类昆虫爬不上来。植物也会在远离花的地方,设置作为诱饵的花蜜。某些开花植物提供的这些花蜜就成了交换条件,它让一群会叮咬的蚂蚁充做卫队,帮花儿抵挡会产卵的昆虫或会刺破花冠的熊蜂。,5.为什么说“植物与传粉者的互利共生不像婚姻 关系,反而比较像军事竞争的双方”?答案(1)因为植物与传粉者是由完全敌对的 关系逐渐衍生而来。(2)所谓的互利共生既不 是对等的,也不是互助的,总是有“占便宜 者”。,6.如何理解“会存心欺骗的传粉者似乎比行骗的 植物少”这句话的含意?答案 人们常以为不会动的植物总是吃亏的一 方,传粉动物总是“占便宜者”;实际上植物 会用各种手段达到传粉和生存的目的,如夸大 自己的长处、耍狠、与敌人结盟,会设置障碍、设置诱饵等等,欺骗的手段,植物一点也不比 动物少。,7.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 析这样表达的好处。答案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的 动作、感情、思想、性格等,更加生动、形 象,语言活泼,增强阅读兴趣。8.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这是自然的法则。请结合 文本,谈谈你对这一法则的认识和感悟。答案 示例:动植物之间,可以互利共生,互 相配合,共同得益,彼此和谐;但它们为了生 存而又互相欺骗、互相损害,甚至不择手段。人与社会亦然。,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