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与重大意义.docx

    • 资源ID:762296       资源大小:18.0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与重大意义.docx

    【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与重大意义现代化是指目前人类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先进的状态。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层面的增长与结构型转变,更包含社会学、政治学方向的改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一个经济体走向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不仅有经济基础的影响,还有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具有典型性和创新性。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优势和最有力的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本质属性是其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根本所在,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革命派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未将中国带入真正的现代化进程,政治上未取得彻底革命、经济上仍处在半殖民状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牢牢掌握经济工作主导权,逐渐成为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以往现代化的全面总结,包含过去一百年的经验教训I,将指引中国实现更高维度的现代化。(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解体后进入低潮,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推行“西方现代化”,其基础是欧美的现代化,以欧美经验和拉美等国的失败教训为依据,以西方、非西方的二元范式来分析,以此划分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推行“经济自由主义”“政治民主制度”,实际是以西方现代化为标准来衡量非西方经济体的现代化,突出以资本主义发展为主的倾向,进而得出西方化等于现代化的论断,忽视了现代化背后的差异性,未考虑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现实国情、内外环境等因素,暴露出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片面性,出现政治撕裂、贫富分化、资本无序扩张、经济危机等种种弊端。而中国式现代化属于社会主义范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克服西方现代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资料占有之间的矛盾,能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对资本加以引导,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手段。二、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鲜明特征(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快速实现现代化,是世界性难题、世纪性考验。西方发达国家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走“串联式”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并联式”发展模式创造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在短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202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也是近百年来第一个总量GDP达到美国70%以上的国家,进入了加速赶超的关键节点。全球80个富裕国家和地区人口加起来约11亿人,而中国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将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重塑世界贸易秩序。(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于2020年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近半个世纪为世界减贫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只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才能维护好发展的成果。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创共享来实现,它是一个长远目标,要充分预估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分阶段、分目标进行。现阶段要更加关注“如何公平分配蛋糕”,防止贫富差距加剧导致社会总需求收缩,因此要健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就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人类历史上有过因灿烂文明“征服”野蛮入侵者却因综合国力的衰落而最终被他国覆灭;也有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却丧失了道德底线,腐败丛生,整个社会精神溃败导致强大的国家如昙花一现。在西方资本扶持文化产业向全球输出的背景下,本国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容易丧失文化发展主动权,最终导致意识形态的崩溃。中国式现代化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思想引导资本,中国文化产品深深植根于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物质主义膨胀等现象,在制度层面表现出强大的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受限于自然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西方现代化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始终处于矛盾对立状态。中国现代化初期也经历过单一经济增长阶段,发展重污染工业,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人口作为禀赋优势,走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高增长高通胀的老路,造成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恶化。2003年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2015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20年全面整体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新发展格局,力争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世界各国现代化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掠夺性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国家最初通过战争手段殖民掠夺他国资源和财富,至今仍在全球推行经济霸权主义,以西方意志来干预他国发展,对他国进行经济剥削,造成世界经济动荡和不平等,引发世界范围内严重的道德灾难。一种是依附式现代化。依附式现代化存在本土市场规模小、寄生程度高的问题,例如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出让了本国的政治经济独立性,拉丁美洲等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剥削。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完全依靠本国独立自主发展,不对外扩张侵略、不搞霸权主义,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对后发地区的和平崛起与全人类的多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三、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一)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避免了教条主义、平均主义,既遵循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借鉴了中国近现代发展经验,与苏联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途径:以“人”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思想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新的样本。(二)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为后发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提供一种全新选择,将带动世界发展中国家集体性崛起,推动“东升西降”大变革,有利于解决国际经济秩序失衡,促进全球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的权力和特殊集团的利益,创新全球治理体系,有利于化解国际矛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恢复人类共同平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人类文明多样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注意事项

    本文(【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与重大意义.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