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学困生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学校学困生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说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不尽相同以及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势必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我校地理环境,学生来源的质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老师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往往是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学生的进步却让人很遗憾。如何正确看待“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起学习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是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二、调研的目的:1 .帮助广大教师发现、总结和推广学困生转化的经验,找出不足,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通过搜集教育现象中的事实材料,为学校开展学困生教育活动提供依据。3 .揭露学困生教育活动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教育内外部矛盾,从而促进学校向更高水平迈进。三、调研基本情况概况:在调研中大家看到了学困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低段学困生能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基本要求,但是错误率比较高,高段很多学困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作业的整洁不容乐观。作业本上也能看到老师们耐心辅导的痕迹,反复批阅,红笔提醒讲解。低段的一些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到人人练习到位,人人批阅到位。尽管老师已经非常努力了,但发现新课程下的学困生问题非常严重,作业正确率低,个别学生接受不了每天的新知识,日积月累到了高段积重难返,差距十分明显。从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看:绝大部分有人负责孩子的学习,但父母缺乏稳定的工作相应的知识水平也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但比较溺爱他们。从学校因素来看:老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能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困生存在的问题经常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这些学困生大部分时间虽然还是想听课的,但又因为上课爱发呆,所以对于老师的讲课他们还有不能完全听懂的地方;加上这些学困生不太愿意动脑,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常回答不出来,久而久之,老师对他们的提问也就少了。四、调研数据统计与说明: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分析,主要有下面两大类:(一)、外部因素1、家长管理方面.我校学生家长很大一部分没有正式工作,为了生活到处奔波打工,因此造成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岗位不固定,从而缺乏对孩子学习,精神,心理上的关注,以及孩子行为方面的管理。促使一部分学生养成学习上不自觉,进游戏室等多种不良习惯。其次,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以往较大,不能在学习上对孩子进行一定辅导,而将教育学生所有的责任压在学校老师的身上,教师普遍感觉负担较重。我们的调查显示,发现父母文化素质低,家庭教育不当,是学困生家庭成长环境的普遍特征。被调查的学困生中,父母中一方无职业者占67.6%,父母(较低学历者)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70.6%,平时不管教子女或只指望学校的占47.1%,只期望子女多少有点文化的占23.5%,而且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也极其简单,70%的家长认为,过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就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尽管学困生家庭情况十分复杂,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但是100%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正道,孩子将来能否成人成才也是他们最关切的问题。学困生家教方式迫切需要指导。2、学校周边环境:我校身处居民老区,周边私房遍布,居住人员复杂。周边环境不良的风气和环境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很多居民私自开办网吧,游戏室吸引学生进入,给学生带来很坏的影响,给学校和老师的管理带来很多困难。3、教材因素: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有很多从外校,外地转进的大部分学生。由于教材的不同。在教学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一部分学生出现知识脱节现象,更严重的的是有些知识根本就没有学过,班内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从而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同时还会造成部分学生因知识脱节,在班内成绩不理想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成为学困生。4、调查中还发现班级人数多时,给老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学困生的管理也就更是顾不过来。(二)学生内部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困生往往在这些方面却十分欠缺。通过学生问卷,我们认识到90%学困生对学习缺少信心,但对教师充满期望。他们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学习方法和能力上的缺陷。1 .心理特征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水平低。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差生学习成绩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2 .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他们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有部分学困生凭个人的爱好学习,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缺乏一定的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但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3.学习习惯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差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上课很少举手发言。4.学习方法主要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对,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五、调研情况分析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及教师。成绩: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和老师在学困生的帮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学校领导坚持“质量是学校第一生命线”的理念,以课堂为载体狠抓教学质量。关注学校学困生学习情况,每学期由学校教导处负责,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对班级学困生建立档案,制定学困生转化措施,落实好帮困时间。加强教师与学困生及家长的沟通,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确立转化方案和对策,强化单独辅导,在班级中开展学习互帮互助活动,形成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3、通过调查,发现任课教师对班级学困生能够找准问题,制定有效的转化措施。4、通过随堂听课,检查作业发现老师们能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关注学困生,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能够对学困生常抓不懈。5、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部分班级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得很好,任课教师日常帮困工作做得很细致,很到位。6、学校定期开展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更新及创新等。7、学校对于学困生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比如使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得到了优化,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教学等,学校管理更上一层楼。问题:虽然学校学困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在学困生的帮困过程中有一些不足和困难,1、由于有的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学困的因素是多方面,转化很难找到突破口;还有的学困生转化反反复复,最终以失败告终,让老师们觉得很无奈;2、老师们的理论水平有限,并且教学质量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对转化学困生的热情不是很高。3 .学困生的转化不能仅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但影响学生学困的外部因素往往难以控制。4 .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困生的意志的锻炼,防止其反复仍是难点和重点。六、解决问题对策:(一)给学困生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学习氛围。学困生在学习和思想上更需要“关注”,作为他们身边最亲的教师和家长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微笑。在他们学习不自觉时多给些监督和督促,在他们自信心不足时多给些激励和鞭策,在他们有所前进时多给些肯定和鼓励,在他们彷徨时多给些关爱和耐心。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工“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自弃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爱。为此,我们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的信念上,坚信每一位心智正常的学生都有潜力获得成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转化和成才的,要让教师明白转化困难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教育的方法上,加强情感交流,缩短心理距离,用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教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教师真诚的关心、关爱和热情帮助,建立起师生深厚真挚的感情。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与殷切期望。其次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办好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统一思想,激励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家长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多从如何教会学生做人、成材方面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学困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取知识。(二)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困生”走出困境创造条件。在目前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减负”又“增效”,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强化教改意识,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注意观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具体做法是:1、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要知道每位学困生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根据这一点,针对学困生在知识方面的不足,设计教案时教师应精心地为他们准备一些基础问题,适当降低些要求,多给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机会多了,学困生们一定会爱上你的课。2、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求,推行“多人异步,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上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3、布置作业时,按A、B、C三类分别布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在各自不同的平台上和谐发展。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4、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课前的早读与自习课上,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预习新课,还可以不经意地泄露一两个课堂中将提到的问题,使得他们有机会去表现自己。当然,以后他们会更加用心地与教师一起预习新课。课后进行“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活动,比比谁的进步快。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也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5、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J或X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不要把批改作业当成是一种任务,它是教师课后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所以作业的批语应带上感情,而不只是用甲乙等等简单的等级词来表达赞赏之意。对于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的学生,何不利用批语这个互动平台呢!把他们的一些闪光点,用略夸张的语句进行表扬,并捎上教师的希望。6、注重学法指导。“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为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养成作业书写端正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7、培养良好心态。“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尝受失败与挫折。因此当他们受到挫折时,教师不应对他们的能力作出更多的评论,而要引导他们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三)注重学困生心理调适,帮助学困生建立健康积极地心理状态。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可能性,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促进转化。1、尝试成功教育。一方面,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关注其点滴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因为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一点小事的认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转化的起点,上一次的成功是下一次成功的动力。教师对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少否定、少冷落、少批评。另一方面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尽可能让他们在胜任的学科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2、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这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家访、个别谈话、学生周记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其次,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也可以为帮助别人解决一个疑难问题而高兴等等。3、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转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困生送去一个信任,在他们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学困生业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其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困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和他们心理相容,思想沟通,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一颗爱心包容他们,反过来他们会以积极的情感给以教师回报,当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点燃学困生的求知欲望燃烧的火花,为文化课学习铺平道路。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满腔热情的努力,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巧妙疏导。这样才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只要我们能根据这些孩子的形成特点、心理特点,采取妥善的方法,经常关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今日做起,今日含苞待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