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心得体会(6篇).docx
-
资源ID:764040
资源大小:40.2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贯彻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心得体会(6篇).docx
学习贯彻2023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心得体会(6篇)第一篇,共六篇X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度在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发言、心得体会同志们: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以及需遵循的关键原则和需处理的重大关系,为新征程上我们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根据研讨发言主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明确方向,加强前瞻性思考。方向决定前途。正确选择方向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科学规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编制“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远景目标,促进现代化建设阶段性连接和累积性提升。这些布局、战略、目标和要求,都是系统观念的结晶,对新时代各项工作起到纲举目张、引领方向的作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之中,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紧紧把握当前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加强前瞻性思考,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确立道路,统筹全局性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系统观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可能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密切配合。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更加自觉地运用系统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谋划,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锚定目标,确保稳定性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稳定推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在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顶层设计的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既要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战略判断和决策,又要保持策略灵活性,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促进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既要恪守正道,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又要革故鼎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全局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和统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又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实现活力与秩序的动态平衡;既要坚持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第一扁2023年度关于深入开展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交流材料通过学习,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营养,更好运用这一重要思想破解财政发展难题,激发财政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强化理论武装,紧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思想指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市财政部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一是坚持细学深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当前财政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引,我们要做到入脑入心。二是坚持学思践悟。统筹用好地方财政资金、专项债券、盘活存量资产等资金和手段,不断增强财政统筹谋划能力。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实施五方协同联控预算绩效监控,并建立财政重点项目评价报告机制。二、强化党的领导,把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前进方向。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谋划预算安排、制定财政政策、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毫不动摇做到政治忠诚。对中央部署的减税降费、专项债券、助企纾困、过紧日子、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三是毫不动摇提高政治能力。把财政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统筹谋划,想方设法解决好“八个锅盖十口锅”“巧妇能为无米之炊”“无中生有”等问题。三、强化实干担当,扛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使命责任。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一是保持财政平稳运行。下一步,将加强财源建设,强化重点税源跟踪分析,完善重点行业税收管控。大力压减市直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支持扩大内需、助企纾困和经济内生增长。二是坚持财政守正创新。大力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深化与政策性银行合作。推动存量资产盘活。积极推动“一钱多用”。三是守牢财政风险底线。支持区县保“三保”,增强基层“三保”能力。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加大财政民生投入保障力度。四、强化队伍建设,构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坚强堡垒。财政部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人才队伍。一是提升财政干部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前瞻预判能力、实战实操能力、有效落实能力,吃透上级政策精神。二是筑牢财政干部廉政防线。加大对重点事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财政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三是改进财政干部工作作风。全面落实“严真细实快”作风,坚决做到不搞花架子、不打糊涂仗、不当太平官。打造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三铁”队伍,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保驾护航。2023年在专题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材料、心得体会党课: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促相进,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定海神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事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婕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建立在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之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明建设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奋斗的结果。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历史、时代、实践的新方位,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着力点,统筹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社会明、生态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向共进、相互契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人民性、全面性、过程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最有效力和高质量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在我国各领域,具体地、生动地落实在民主实践的各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充满了中国智慧,有效地吸收民意、汇聚民智,保障了全体人民幸福生活的权利,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治理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中国之治的“密码”。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内涵,推动了人类政治明的发展,对人类政治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国之所需,我之所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广泛参与民主实践,凝聚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质富足、精神满足、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协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社会整体跃升和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守人民的心”就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群的物质客观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群样化、层次、方面的精神化需求,增强人民群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增强化自,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的社会主义化,激发全民族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旨归,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落在实处。人民群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4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现代化。“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总是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最大限度激活全体中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保障。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建设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磅礴力量。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人民群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的良好生态环境期待越来越高,要求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老路,而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塞罕坝精神、八步沙精神已闪耀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贡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理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和“胸怀天下”的大同理想。“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共产党把为人类作出新的大贡献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及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复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日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美好共产主义社会思想指引下,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以现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摒弃零和思维,着力建设美美与共的人类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式。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是推动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社会明、生态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难题,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实现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的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超越了“明冲突论”,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四篇XX单位理论学习组2023年集体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话提纲、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同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新擘画的蓝图发人深省,新吹响的号角鼓舞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善于始者,成功一半”,站在新的赛道上,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坚定前进方向,要秉承着开局就是冲剌的态度,廖续革命斗志,激发昂扬状态,以满分”起跑式”在开局之年跑出加速度。以制度积蓄动能,为蹲踞式起跑增添信心。在起跑过程中,运动员必须扎稳“起跑器”,调整心理状态,为后续提速、冲刺提供基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制度是定国安邦之根本,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逐步建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全球政治、经济乱象丛生的情况下,我国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内“风景独好”,充分彰显了制度的优越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更加需要坚定制度自信,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背景下,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下更大功夫,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为逐梦新征程凝聚强大力量。以实践释放活力,为“预备式发力提供支撑。田径比赛中裁判员的一声“预备J运动员便汇聚全身能量,十年磨一剑,蓄势待发。回首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约54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57万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得占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迈进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角,我们要更加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实践中增强践行好”两个维护”的主动自觉,障厉奋发,开拓进取,全力以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确保“复兴号”航船行稳致远、永不偏航。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奔跑式拼搏注入动力。竞相奔跑的赛道上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最新探索成果,一举打破了“现代化二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对更美好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需要统筹兼顾、守正创新,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这也要求我们要葆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守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将开拓创新和自我革命作为终身课题,坚持问题导向,在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时因地制宜、临机决断,激扬创新活力,做到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韧劲,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打磨,锻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注入不竭动力。第五篇2023年在深入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交流材料、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用新的伟大奋斗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我们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贯穿始终,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词,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课题、世界历史性事件和世界历史性进程,主要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一般而言,现代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束缚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为工业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扩展;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以殖民主义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从历史的大尺度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普遍的世界交往,摧毁了神学统治和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构建起一个东方从属于西方、农业民族从属于工商业民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由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看成人类唯一的现代化,看成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自然形态。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自身的先进属性,但自身也存在对内剥削人民、对外血腥掠夺等弊端。有些发展中国家错误地将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奉为圭臬,唯马首是瞻,全盘搬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大搞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理论指导的现代化,结果深深地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一系列现代化陷阱之中,进而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不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理想信仰缺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严峻的现实说明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所谓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现代化陷阱”和“现代化危机”之中。实践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对于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我们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肩负起把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要求、符合世界现代化进步潮流、扎根中国大地和切合中国实际以及更好地实现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道路、新奇迹、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版图增添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答卷。“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新突破取得的宝贵成果,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共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是不同国家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与实践普遍性的具体方式、道路和措施会依据国情、历史不同而有所差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关系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在中国现代化历史实践中的特殊历史形式,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当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从普遍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存在以下5个共同特征。一是共同具有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的发展性。现代化起源于人类的现代工业文明替代传统的农耕文明,一路发展下来,经历了若干次革命浪潮,发展的内容越来越具有现代发展的意义,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质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现代化发端时用工业文明替代传统农耕文明,而是在工业文明、科技文明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现代化的提升和进步。二是共同具有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的制度创新性。现代化的发展有它所需要的制度条件,各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和方式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资本主义当年在英国和西欧的发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奠定了生产力的基础。之后人类现代化的革命也都伴随着深刻的制度体制变革,比如美国的现代化道路就创新采取了增量改革,通过疆土的不断扩张将改革压力和矛盾化解或缓解掉。从中国的制度创新来说,最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提出实现中国现代化、赶上西方列强,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这个能力,官僚资产阶级没有这个愿望,帝国主义不允许,所以现代化并没有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伟大制度创新,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制度基础和条件。三是共同具有意识形态革命推动的精神引领性。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是人自身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发生深刻革命、精神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资本主义在推动现代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就在道德世界和精神领域对中世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除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各层面的系统检讨之外,还沉淀形成了新的道德秩序和精神世界,进而引领资本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实现的,这一过程中彰显出了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变革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四是共同具有人对自然能动变革的互动性。现代化一定是对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和人与大自然之间进行博弈的过程,认识自然世界、改造自然世界,进而满足人类文明的要求,这就存在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互动过程。比如现代化进程最早的一些西方国家,它们的现代化就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五是共同具有全球市场化推动的开放性。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在开放和国际竞争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现代化一定是具有开放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大都伴有开放扩张等特点。我们也经历了西方列强枪口下的被动开放、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水平开放三个阶段,主动或被动地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5个方面的精准概括。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总人口也只有大约10亿。而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性地进入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要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同时,推进这样规模的现代化,其意义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我们不能接受两极分化的格局,我们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都有机会凭自己的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凭自己的贡献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这里面有一个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的问题;同时,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会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强大的物质基础、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当然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纵观世界现代化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通病。我们之前也走过不少弯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势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融入了我们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之中。我们今后还要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向全面绿色发展之路。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的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我们制度决定的,也是我们文化决定的。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给世界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美好的未来。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本质要求包含了领导力量、发展道路、指导原则等方面丰富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中特别需要领会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具有最大的中国特色,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模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历史反复表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会是“一盘散沙”,中国社会将混乱无序。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要求和选择。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导;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历史,决定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行。这一本质要求还全面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这是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进而惠及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骄傲和国际主义意义,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仅是爱国主义的,而且是国际主义的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强调的是领导力量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现代化进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发展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来自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由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性质、特点及条件所决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