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调查研究报告.docx
某某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调查研究报告某某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某某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赴各地区和部门调研中,我认真了解我市在加快生态高价值转化上所开展的工作,经过深入研究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本情况近年来,某某市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全力在放大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市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完整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把保持战略定力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对生态高价值转化进行专题部署安排,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领导小组。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专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二是强化试点引领。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试点,成功列为自治区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并制定印发某某市落实自治区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任务分解台账,明确提出5个方面45项具体落实举措。三是强化研究合作。积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院所,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签署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并进的新路径。(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部分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树立产品意识、市场思维,聚焦聚力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一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稳步推进。研究制定某某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基础数据清单及具体核算要求。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绿色空间价值核算,对全市生态空间整体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核算,核算总价值为12310.27亿元/年。二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有效拓展。围绕生态价值转化前景空间大的产业,突出规划引领,编制专项规划。大力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定期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交办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任务。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相关指标纳入对各旗市区、市直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当中,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三)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依托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冰雪、大空域以及好空气、好土壤、好水源,通过全面实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是推动生态产品在文旅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举全市之力促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高点谋划、高位推动旅游业全域全季全业发展,实现文旅、体旅、农旅、林旅、科旅、医旅等深度融合。二是推动生态产品在农牧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实现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融合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保障优质绿色生态农畜林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三是推动生态产品在新兴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以链式思维加快新兴产业集约集聚,东北阜丰、齐鲁制药等为龙头的生物科技产业快速成长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工业品耐冷性测试产业不断壮大,“中国冷极”冷资源技术创新中心在根河市成立。依托空域广阔优势,与中国商飞、中航通飞等合作持续深化。四是推动生态产品在生态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成功列入自治区级林草湿碳汇工作试点,并将额尔古纳市、柴河林业局、阿荣旗、鄂温克旗确定为旗市级森林碳汇价值实现试点。组建了全市碳汇交易协调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某某林草碳汇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市属林业六局碳汇开发。五是推动生态产品在传统产业领域高质量转化。引导制造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煤炭、有色金属、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节能技改,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引入新业态、培育新产品、激发新动能。积极发展绿色农畜林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乳、肉、粮、油、薯、糖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体系,整体发展质量效益得到更大提升。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某某早在“十二五”时期就积极探索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但生态产品转化的效果与蕴藏的巨大生态资源价值量还不匹配,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还需加快对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价值转化的关键,我市虽然已经启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但深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还面临较大难度。二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础不够牢固。生态产品动态监测、价值核算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体系和可交易产品不足,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三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各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四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金融助力不足。金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力度不够大,金融“活水”作用发挥还不强。五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仍需拓展。部分地区的品牌意识、品牌观念还不够强,推进价值转化中“品牌效应”释放得不够充分,在更加有效、更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上仍需不断探索。三、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对策建议生态绿色是某某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最大潜力,要加快转化通道的创新实践,着力打造环境有效保护、品牌形象彰显、价值充分转化、带动兴边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范式。(一)下好“先手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要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全面推动GEP核算结果实际应用,着力破解“绿水青山”难度量的现实难题。一是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全面调查、动态监测制度体系,明确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农田等自然资源要素产权,加快实现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深入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二是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聚焦核算工作中的难点,加快核算工作的总体推进,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以统计、发改、林草、自然资源、水利、农牧、生态环境等部门为重点,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队伍。三是稳步推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在GEP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建立GDP和GEP双考核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细化考核指标,增大考核比重,推动结果应用。建立健全跟踪推进机制,定期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推进,及时推广成功经验、解决存在问题。(二)下好“数字棋”,搭建生态产品信息化平台。坚持数字化思维,构建一体化智能平台,切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走深走实。一是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利用网格化监测手段,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信息,让生态数据“存起来、连起来、跑起来”。二是建立生态产品收储平台。依托市属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平台,将各旗市区分散的、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整合推向市场,加快实现价值转化。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以实现生态产品“集中收储、高效整合、公平交易、综合开发、精准服务”全过程数字化大循环为目标,打造融合多样化服务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形成新型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三)下好“创新棋”,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效用。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的同时,探索实践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制度机制。一是争取建立东北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某某作为“东北亚水塔”,具有与东北地区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条件,但目前尚未实现破题。要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部委支持,推动建立东北三省与某某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争取推动建立自治区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先行在自治区东部相关流域开展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跨盟市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为基础,健全上下游盟市共建共保、合作共赢机制。三是探索建立旗市区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创新,率先在旗市区之间建立流域内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依据出入境断面水量和水质监测结果等,明确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等不同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推动旗市区紧密协同配合,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四)下好“金融棋”,助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要以绿色金融为助力,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可变现、可融资,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注入新动能。一是探索“生态贷”模式。以生态资产产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为抵押物进行贷款,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开发,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融资,打通生态产品“资产”变“资本”的金融通道。二是推动“信用贷”模式。建立生态信用机制,把生态信用作为争取金融信贷产品的前提和优惠条件,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打通生态信用“积分”变“财富”的金融通道。三是争取“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模式。EOD模式由国家主推,银行配合度较高,要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争取入选国家试点项目库,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资金渠道。(五)下好“长远棋”,开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坚持资源管理、项目储备、产品打造、配套服务全链条发力,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是促进生态产品持续增值溢价。依托“某某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推动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以品牌赋能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发展壮大生态产品精深加工业,以产品“质量+产量”形成生态溢价,推进生态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二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加快转化。深入实施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产业增量增质、新兴产业集约集聚、生态产业乘时乘势、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行动计划,聚焦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业化。要以林业碳汇为突破,带动草原、湿地碳汇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市域、区内和省际碳汇交易,以碳汇、土地指标及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为重点,探索科学高效的市场化供需对接和区域生态占补平衡机制,全力促成生态资产增值变现。三是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科技支撑。探索与发达地区建立“科创飞地”,通过跨越空间的形式,在做强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同时,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培育、深度合作,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科技支撑,助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