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
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前S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将山水林田湖草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强调国土空间保护和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求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系统指导生态修复行为,以维护国土空间的生态安全,优化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为此,礼泉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国家对于生态修复的要求,并与省级、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全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生态功能和提升生态品质为重点,在全面分析礼泉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和主要问题基础上,识别生态修复单元,并与礼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突出对礼泉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支撑,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礼泉县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以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主要任务、近期实施计划、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礼泉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有关生态修复相关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目录第一章背景与工作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St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规划原则及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修复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项目部署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背景与工作成效第一条工作目的受礼泉县自然资源局委托,我院组织开展了礼泉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编制工作,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礼泉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有关生态修复相关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第二条工作成效(一)矿山整治工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礼泉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编制完成了礼泉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8),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一是扎实开展矿山整治,先后关停大批小型矿山,对矿山设备进行拆除,矿区道路进行封堵,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二是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督促矿山企业加大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投入;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二)河道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水利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河湖长制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河湖长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同时完成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重点推进河道综合治理,防洪工程初见成效。礼泉县水利局组织实施泾河防洪治理和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实施完成下河村段、石坡村段、烽火村段、临泾坡头段河道治理工程。通过对泾河干流的治理,防洪问题突出的河段已得到初步解决。水土流失治理迈上新台阶。完成汨河湿地水土保持示范园工程及昭陵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三)森林保育工作持续推进,生态保护水平提升显著扎实开展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相继启动和实施了城市建绿、周边造绿、第十三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2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8)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20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1);11)土地复垦条例(2011);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1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5);15)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8);16)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1)。(2)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3)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全面降低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竞生、自生、共生的正向演进。保护重要的、关键的、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自然生态系统,保障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持续稳定的发挥。恢复受损、退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增强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和孵化生态友好型产业,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多措并举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与外溢。(二)分阶段发展目标(1)近期(2025年)规划目标一一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到2025年,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相关管控要求,有序推进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全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森林质量和防灾能力持续提升,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水土流失趋势得到遏制,绿地生态廊道连通性逐步加强,河流生态质量不断改善,全面完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开发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农田生态质量稳步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助力全省“碳达峰、碳中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转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筑牢大西安北山绿色生态安全屏障。(2)中期(2030年)规划目标一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优美的国土空间基本形成到2030年,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成效明显,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较为稳定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城市韧性大幅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优质、美丽的国土空间逐步呈现。大西安北山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碳排放达到峰值,生态优美的国土空间基本形成。(3)远期(2035年)规划目标一一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美丽陕西“礼泉样板”到2035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格局成功构建,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大西安北山绿色发展经济带全面建成,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全面拓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西安北山生态安全屏隙更加牢固,大西安北山生态安全屏隙体系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高标准建成美丽陕西“礼泉样板”,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三)指标体系目标在制定国土空间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落实了陕西省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指标要求,同时衔接礼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在编),在此基础上结合礼泉自身特点,提出了适合礼泉县的生态修复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生态质量类和生态修复治理类2大类19项指标的指标体系O表3-1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划基期(2020)规划近期(2025)规划中期(2030)规划远期(2035)指标属性生态质量类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73.1373.1373.1373.13约束性2森林覆盖率%216.12216.5>17,0>18.0约束性3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606580110约束性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桃物保护率%N95>100NlOO100预期性5水土保持率%57.3272285290约束性6耕地保有量万亩不低于10.749不低于10.749不低于10.749不低于10.749约束性7天然林保有量平方公里162.74163163163约束性8湿地保护率%505557.459.8约束性9重要河湖泊自然岸线保有率%10%35%50%70%预期性1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90%100%约束性11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2.5756.512.5预期性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划基期(2020)规划近期(2025)规划中期(2030)规划远期(2035)指标属性生态修复治理类12国土综合整治规模公顷200020001961.76预期性13矿山生态修更规模公顷-1507075预期性14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431.8263.786.3150约束性15生态恢复岸线长度(河湖岸线)公里5153060预期性16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0.40.40.33预期性17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73.1346.8728预期性18新增湿地修复面积公顷69.483.4733预期性19生态廊道新增修复或建设面积公里173.8268.586060预期性第四章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第十六条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一)识别重要源地生态源地的选取主要是生态系统服务重要区,剔除散碎和生态服务价值功能相对较低斑块,筛选后作为生态源地。礼泉县生态源地面积为121.48km2,占全县面积的12.02%。从空间来看,这些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礼泉县北部,少量在南部,主要包括北部林地,以及东庄水库、泾河、沿河等重要水系沿岸,生境质量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良好。(二)构建基本阻力面礼泉县整个县域空间以生态阻力中值区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面积约占县域面积的70%。县域内生态低阻力区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用地以林地、草地为主,面积约占21%0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成片的低阻力值格局,对物种的迁移所产生的阻力干扰较小,因此生态源的扩散阻力值在该区域处于低水平状态,对周围物种的迁移扩散可产生正向推动效应。县域内集中建成区及镇区阻力水平最高,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面积约占县域面积的8%,且集中建成区靠近泥河水系及陕西礼泉甘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市从事生产建设活动氛围活跃,经济水平较发达,人口密集,活动频率较高,对周围区域的物种迁徙与物质信息交换扩散产生一定的抗性效应。(三)提取生态廊道礼泉县生态廊道呈蛛网式辐射分布,总长度约为362.4km。生态廊道保障了生态源地之间的连通,主要沿林地和河流水系分布,并经过部分湿地。部分南部廊道更大意义上是为了保隙格局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在阻力上受到的影响相较于关键廊道略高,与集中建成区相邻,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和威胁较大,为保证礼泉县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性和连通性,需要对部分廊道加以更多的保护修复。(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礼泉县的生态安全格局为“一屏、四廊、多节点”。“一屏”为北部森林保育及水源地涵养生态屏障,将柏峰林场、昭陵森林公园、东庄水库和尧召水源地作为城市高品质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生态屏隙。“四廊”为汨河、泾河、泥河、小河生态廊道,将河流作为重点保护生态区域进行保护,并通过四条河流廊道搭建城市的生态修复网络,使城市生态空间更加优化完善。“多节点”包括昭陵森林公园、尧召水源地、东庄水库、沿河水库、沿河二库等生态敏感节点,保护城市的生态敏感节点是全县生态治理修复的重点,并通过修复生态节点优化城市高品质的生态建设,从而起到生态高品质治理的示范效果O第五章修复分区第十七条生态修复分区按照自然条件一致性以及行政界限相对完整性原则,确定了礼泉县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4个一级区:“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中部沿河流域综合治理区”和“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表5T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表序号分区名称涉及镇(乡、街道)面积(km2)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1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南坊镇(北部)、叱干镇(北部)、烟霞镇(北部)、昭陵镇(东部)、赵镇(北部)323.95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突出,以保护保育、辅助修复、综合整治为主的修复策略,重点进行森林抚育、土地综合整治,提升水土保持功能。2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南坊镇(南部)叱干镇(西南部)、石潭镇(北部)、昭陵镇(西部)及赵镇(西北部)201.67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生态修复类型以人工修复为主。区域内应稳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3中部沿河流域综合治理区城关街道办(北部)、西张堡镇(北部)、烽火镇(北部)、烟霞镇(南部)、赵镇、石潭镇(南部)、韶陵镇(南部)153.15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区域内水质安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开展沿岸废气露天矿山生态系统重塑;大力开展沿河流域岸线生态修复,恢笈整治区域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复绿复耕,做好水土保持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与保护为主攻方向,以提升河湖水质并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序号分区名称涉及镇(乡、街道)面积(km2)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4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城关街道办(南部)、史德镇、骏马镇、西张堡镇(南部部阡东镇、烽火镇(南部)332.04该区域主要以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导向。干渠、泾河、沿河水库周边为重点区域,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一步增强水源涵养、水质安全保障、土壤保持等功能,逐步提升河流湖库、农田、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山水、乡村融为一体。(一)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区域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南坊镇(北部)、叱干镇(北部)、烟霞镇(北部)、昭陵镇(东部)、赵镇(北部)5个区域,区域面积为323.95k自然生态概况:该区域是全县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极重要区,是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礼泉生态红线最重要的承载区域之一(除中部沿河湿地自然公园外全部包含在该区域),是礼泉县生态本底最好的区域。包括山体(瓦庙山、五峰山、九峻山)、水源保护区(东庄水库)、河流两岸(泾河西岸)、森林保护区(柏峰林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生态功能、生态敏感区域。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本区域生态恢复力总体一般,生境质量总体属于高等水平。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采用以保护保育、辅助修复、综合整治为主的修复策略,重点进行森林抚育、土地综合整治,提升水土保持功能。表5-2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北部低山丘陵沟壑区森林保育与水土涵养功能提升区面积(平方公里)涉及镇323.95南坊镇(北部),面积为91.13km2叱干镇(北部),面积为118.16km2烟霞镇(北部),面积为53.54媪赵镇(北部),面积为L23k/昭陵镇(东部),面积为59.89kn?(二)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区域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南坊镇(南部)、叱干镇(西南部)、石潭镇(北部)、昭陵镇(西部)及赵镇(西北部)5个区域,区域面积为201.67km)自然生态概况:该区域是礼泉林果经济的核心部分,是礼泉县生态本底较好的区域。包括水源保护区(小河水库、南坊水库)、河流两岸(小河两岸、泾河西岸)、遗址(昭陵遗址、建陵遗址)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生态功能、生态敏感区域。该区域林地主要的经济林果以苹果、酥梨为主,其他经济林果有葡萄、桃、李、杏、石榴等;饲草植物品种繁多,分布在北部丘陵区;渠、路、村的绿化树木以松、柏、刺槐、杨、柳、椿、泡桐等为主。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该区域是全县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持服务功能重要区,因此生态修复方向以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生态修复类型以人工修复为主。区域内应稳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表5-3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面积统计表中部黄土沟壑水土保持修复区面积(平方公里)涉及镇201.67南坊镇(南部),面积为40.37km?叱干镇(西南部),面积为48.55kn)2石潭镇(北部),面积为46.48k昭陵镇(北部),面积为66.22km2赵镇(西北部),面积为0.05k112(三)中部潸河流域综合治理区区域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城关街道办(北部)、西张堡镇(北部)、烽火镇(北部)、烟霞镇(南部)、赵镇、石潭镇(南部)、韶陵镇(南部)7个区域,区域面积为153.15km2o自然生态概况:该区域是陕西礼泉甘河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的核心功能区,包括水源保护(沿河一库、沿河二库)及水系(沿河、泥河)。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区域内水质安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大力开展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系统重塑和沿河流域岸线生态修复,恢复整治区域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复绿复耕,做好水土保持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与保护为主攻方向。表5-4中部沿河流域综合治理区表中部沿河流域综合治理区面积(平方公里)涉及镇153.15城关街道办(北部),面积为16.73km2西张堡镇(北部),面积为17.29k112烽火镇(北部),面积为2272km2烟霞镇(南部),面积为35.41如2赵镇(中南部),面积为46.48k11)2韶陵镇(南部),面积为2.IOk/石潭镇(南部),面积为12.42k/(四)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区域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城关街道办(南部)、史德镇、骏马镇、西张堡镇(南部)、阡东镇、烽火镇(南部)6个区域,区域面积为332.04km20自然生态概况:该区域是礼泉的粮食供给区域和生产生活区,主要功能是保障粮食生产供给。包括灌溉渠系(东干四支渠、东干五支渠、东干六支渠、西干渠)及农田系统(基本农田、园地)区域。主要修复策略及方向:区域通过实施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与发展方面,该区域主要以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导向。干渠、泾河、沿河水库周边为重点区域,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进一步增强水源涵养、水质安全保障、土壤保持等功能,逐步提升河流水库、农田、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山水、乡村融为一体。表5-5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表南部台原生态田园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面积(平方公里)涉及镇332.04城关街道办(南部),面积为117.44km2史德镇,面积为54.45km?骏马镇,面积为44.90k,西张堡镇(南部),面积为29.23k1112阡东镇,面积为52.61km2烽火镇(南部),面积为33.41k第十八条生态修复单元在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将全域生态修复空间划分为重点修复单元、提升修复单元和一般修复单元。重点修复单元为生态保护重要空间或生态环境总体较差的区域,其生态问题突出且分布集中,涉及多个生态要素,需多部门协调修复,以人工修复为主;提升修复单元为生态环境总体一般、生态问题中等及分布较为集中的空间单元,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一般提升单元为生态环境总体较好、生态问题较小或分布零散的空间单元,以自然恢复为主。表5-6生态修复单元划分表修复单元修复单元简要说明与措施应对重点修复单元柏峰林场修复单元重点修复林场的水土流失及林场保育小河修复单元重点修复水土流失及水系质量昭陵遗址修复单元重点修爱矿山修笈、水土流失沿河一库修复单元重点修复水土流失及水系质量沿河二库修复单元重点修复水土流失及水系质量沿河入泾口修复单元重点修复水土流失及水系质量中心城区修复单元重点修复泥河水系及中心城区绿地提升修复单元生态保育修复单元主要进行灌渠林场抚育黄土沟壑修复单元主要进行水土流失修复东部农田修复单元主要是关闭的矿山及泾河沿岸驳岸修复一般修复单元西部农田修复单元主要是农田整治和水渠生态廊道修复中部农田修复单元主要是农田整治和水渠生态廊道修复第十九条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礼泉县生态修复分区下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国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森林质量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废弃矿山治理重点区和城镇居住地生态修复重点区。(一)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全县水土流失重点区分布呈现分布广、总面积大的特点,在四个保护修复分区中均有分布。重要的区域主要集中昭陵遗址片区及叱干镇区域,总面积达101.2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现状较为严重。主要通过保土耕作,植树种草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二)国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全县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6个,涉及城关镇、烽火镇、阡东镇、骏马镇、西张堡镇及赵镇。主要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面源污染等方式对耕地进行保护工作。(2)农用地整理区域。重点针对梯田改造、坡地、低效耕地治理方向,实施重点区域为叱干镇、石潭镇、烟霞镇;主要通过梯田适地化改造、坡地土壤改良、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方式对耕地进行提质改造。(三)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区域全县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区分布于泾河流域、汨河流域和泥河水系,通过河道岸线治理、水环境水土修复、湿地保育等途径,结合布置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护、改良与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目的。(四)森林质量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全县森林质量重点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昭陵森林公园和柏峰林场。规划主要通过中幼林抚育、丰富林种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并对区内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地空间、生物廊道空间地域进行重点保育,强化生物多样性干预措施。(五)废弃矿山治理重点区域全县历史遗留矿山中需要进行工程修复的矿山主要分布在烽火镇北部,主要为废弃露天矿山,矿种主要为粘土矿;正在开采的矿山主要为水泥用石灰岩矿、建筑用灰岩、砂岩,正在开采的主要集中在叱干镇南部、中部及南坊镇的中部。(六)城镇居住地生态修复重点区城镇居住地生态修复重点区范围西起泥河沟大桥以东(县城污水处理厂以西),东至垃圾填埋场以东200米处土堤,南北由河道两侧的滩地至顶端嫄面。治理河段总长度2850米,泥河沟大桥至福银高速高架桥河段长度1598米,福银高速至垃圾填埋场河段长度1235米。依托泥河建成占地面积133公顷的生态遗址公园,配套电力、道路和休闲健身设施,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景观、生态服务功能。表5-7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表序号区域名称涉及镇(乡、街道)1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叱干镇、烽火镇、南坊镇、石潭镇、烟霞镇、昭陵镇和赵镇2国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烟霞镇、叱干镇、石潭镇、城关街道办、烽火镇、骏马镇、阡东镇、西张堡镇和赵镇3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区域阡东镇临泾村、烽火镇兴隆村、烽火镇烽火村、烟霞镇(石坡村、北屯村、湾里村)、城关办事处、赵镇4森林质量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城关街道办、烽火镇、南坊镇、阡东镇、石潭镇、西张堡镇、烟霞镇、昭陵镇、赵镇5废弃矿山治理重点区烟霞镇6城镇居住地生态修复重点区城关街道办第六章主要任务第二十条全域系统性主要任务(1)严格保护水资源,促进水循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节约用水,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完善监测系统。在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省市项目为依托,合理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实行集中治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发展丘陵山区立体循环农业。(3)串联生态源地,构建生态网络体系。以泾河、汨河、小河、泥河等河网绿化为重点,建设河湖自然岸线防护林体系;在高速公路、铁路、农村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和生态缓冲带,串联重要生态源地;构建河湖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生境、周边生态功能空间为缓冲区、流域和山脉为骨架的生态网络。(4)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摸底调查,确定符合要求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规模,积极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全面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复绿,解决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政策关闭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到2025年,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2035年全县所有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5)加强地质灾害生态防治,拓展美学景观功能。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加强生态护坡和生态绿化工程,兼顾生态景观功能。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特点以及养护需要,选择易成活的深根性乡土物种进行植被搭配和生态绿化,加固不稳定斜坡坡体,形成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环境稳定性,拓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美观功能。第二十一条生态空间修复任务(1)严控排污入河,治理水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加强涉水空间管控。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开展重要河湖岸线保护,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关键河流断面、水功能区和重点区域地下水的水质动态监测,布设完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以汨河、泾河、小河及泥河流域为主战场,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沿河防护林和缓冲带,过滤、净化畜禽养殖和施肥等产生的农业污染物。(2)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加强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力度,定期检查隔离设施和标识标牌,建立生态缓冲带,降低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随雨水流入江河湖泊污染饮用水水源地的风险。(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生态景观品质。加强县域自然、人文特色资源保护,加强昭陵遗址、建陵遗址保护力度的同时,适度发展生态文化游憩。鼓励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实现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推动文旅产业发展。(4)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林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实施柏峰林场、昭陵森林公园等区域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减少人为干扰;重点提升上述区域人工林和低质低效林质量,优化调整林分和林龄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由山丘林被、公路林带、堤岸林带、农田林网、村镇园林组合成的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林木系统。(5)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森林火灾应对能力。开展林业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严防危险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建立科学控灾体系,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推进森林防火通道监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提高森林火灾防治能力。(6)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增强水土保持能力。重点严控地质脆弱区矿石开采等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实施流域内地质修复、坡耕地、坡改梯工程,逐渐恢复区域植被覆盖度,遏制水土侵蚀和流失趋势,使有限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7)摸清生态本底,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编制保护规划,定期开展野外综合科学考察工作,摸清生态本底,建立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动植物信息档案和电子数据库,绘制分布图,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强化保护监控。(8)防范外来物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全县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和外来物种入侵情况调查评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以维护动植物核心生境为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管控,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建设生物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第二十二条农业空间修复任务(1)实施坡改梯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县域北侧叱干镇、昭陵镇、南坊镇、石潭镇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重点推行15-25度坡耕地等高线耕作,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缓解水土流失趋势。(2)提高农业废物回收利用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推动史德镇、骏马镇、西张堡镇、阡东镇、烽火镇等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区域优化用肥结构,大力推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3)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在烽火镇、阡东镇和史德镇建设规模3000公顷高标准农田。主要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方式对耕地进行提质改造。(4)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加快推广应用功能性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配套设备、矿物源土壤调理剂,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技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模式。(5)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提升乡容村貌,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减少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乱排乱放,禁止私自掩埋和焚烧垃圾,降低水土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第二十三条城镇空间生态修复任务(1)塑造蓝绿开敞空间,缓解城镇内涝。城镇河道沿堤防外侧规划绿化隔离带,设置沿河蓝线、绿线保护范围,逐步清退保护范围建筑物,恢复河流生态廊道功能。改造城区段沿河景观,充分发掘泥河、汨河及支渠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穿城而过的文化景观廊道。依托泥河、沿河及支渠等河流水系,串联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强化城镇河道生态岸线保护,布设生态河堤和绿化廊道,实行河道清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2)加强滨河岸线管控,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加强泥河、沿河滨水岸线管控,划定生态缓冲带,开展生态缓冲带综合整治,控制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开发活动,逐步清退沿河低效、污染的传统工业,推进滨河地区老工业改造,提升滨河地区生态活力,大力保护修复沿河环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维护沿河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3)提升城市景观,打造宜居环境。打造“两廊多带、一环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两廊:指泥河和沿河生态廊道;多带:指沿西干渠、三支渠、高压线形成的多条绿带;一环:指沿人工水系形成的水系绿环;多点:指城市均衡分布的公园、广场),同时,在主要生活性道路两侧增补社区公园,提高公园绿地覆盖率,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社区公园网络。第二十四条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主要任务(1)优化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完善生态保护框架体系,加强县域核心生态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格局。遵循生态保护红线由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构成的基本思路,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强化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细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评分细则。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拓展补充耕地途径。到202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749平方公里。(3)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落实用途管制要求。城镇开发边界内要严格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实施土地用途许可制度,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建设、独立选址的点状和线性工程项目,应符合有关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4)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三类空间冲突区域优先保护农业和生态用地,优先保障耕地,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转变。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和修复,并因地制宜建设边缘地带生态缓冲带,加大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保留用地保护力度,限制生态用地改变用途。第二十五条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任务落实和细化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和核心生境,加强县域范围内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因地适宜地加强城镇生态缓冲带建设,连通城内外生态网络。形成县域生态网络一干线交通路网一绿色基础设施为格局的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网络体系,部署各级生态网络建设任务。通过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的有机串联和合理布局,促进三类空间的统筹协同和融合共生。第七章项目部署第二十六条项目工程全县形成9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4个重点工程26个子项目,12个一般工程13个子项目,共计26个工程39个项目。通过上述项目,落实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目标任务,科学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措施,解决区域突出生态问题、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碳汇能力,筑牢大西安北山生态廊道和生态“绿心”。第二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1、“旱腰带”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省级重点工程)礼泉县历史遗留矿山有2处,位于烟霞镇上韩村、烟霞镇湾里村,均属于礼泉县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范围内,烟霞镇上韩村历史遗留矿山地理坐标108°32'46E,34°38'30N,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矿种类型灰岩,现为无主矿山,损毁面积2.2909hm2;烟霞镇湾里村历史遗留矿山地理坐标108°34'49E,34°38'31"N,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矿种类型灰岩,现为无主矿山,损毁面积1.5630hm2,2处矿山累计损毁面积3.8539hm2o均为建筑用砂岩历史遗留图斑,总面积3.8539hm2,遗留矿山主要存在的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压占与破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