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关于2023年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演讲(十四篇).docx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12月13日是 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年前,日军在南京 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无数人造成了无法愈合的伤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之鲜活, 在于世人铭记。历史的苦难辉煌是现实的源头活水。只有经 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12月13日是第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悼念死 难同胞、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从苦难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 激发前行力量。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年前的今天, 南京陷入了日本的疯狂摧残,30万同胞遇难,铭记那段苦难 的历史,绝不在于是记住苦难,而是要从缅怀中传承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精神,30万死难者他们用生命鲜血深刻揭露法 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让人们看到侵略战 争的巨大灾难。然而,历史从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所以, 人们要在缅怀中唤醒记忆。在铭记中传承责任。年前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人们要 继续铭记这段历史,铭记我们民族的耻辱,铭记民族强盛、 国家强大,铭记和平来之不易,铭记是出于内心深处对和平 的向往和坚守,更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图存、为建立共和国而牺牲奉献的英烈, 唤醒对历史的铭记。在奋斗中接力传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已过了个春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实现伟大梦想 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辛勤 的双手,奋斗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 明前景,作为新时代的“长征人",我们要在铭记历史砥砺 前行,在接棒中传承,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创造新时代赋予的 梦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 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 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 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4亿人民的共同哀思, 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 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 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 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历史之荡,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近代以来,在 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中,南京大屠杀以持续时间之长、杀戮 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 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 声”:死,则撼天动地。生死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光阴流转,隐不去南 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血痕。当贫 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 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 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 出中华民族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 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血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 复兴的历史辉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今天是2023年12月13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 蛮侵入南京,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踵残 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 斯暴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痛悲惨的烙印,是每一名 中华儿女都要牢记的耻辱。“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今天,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之路越来越近,但仍需缅怀那 段悲痛而屈辱的历史,抚摸那累累的民族伤痕,自觉做到在 勿忘国耻中更好砥砺奋进!“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30万死难者不 是冰冷的数字,他们用生命鲜血深刻揭露法西斯主义、军国 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让人们看到侵略战争的巨大灾难。 凡是没能被强敌打倒的,最终都将变得更加强大。如今,战 火硝烟已成过往,新时代的考验依然不少,我们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更需要伟大精神的感召和坚强信念的激励,让我们将 历史的苦难化作新时代的力量,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2014年2月27日,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 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国家层面祭奠南京大屠 杀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86年 前的12月13日,中华民族经历了 “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 页”。那一天,日寇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 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 大屠杀。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永 远不能忘却的伤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公众舆论和民间 人士呼吁己久的纪念日,它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 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勿忘国耻。紫金山 含悲,秦淮河低回。81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举世震惊、惨绝 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这是中华民族 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86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 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 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 觉与人道的尊严。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 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 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 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 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 上曾这样宣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 翘舌抵赖而消失。从纪录片二十二的热播,到南京大 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再加拿大多伦多设立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正义 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 不觉,失之则难存。今天我们纪念死难同胞、铭记那段屈辱 历史,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 护和平的决心。国家公祭日提醒世人和平的可贵,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 呼吁和平、珍视和平、维护和平的积极姿态。尽管当前全球 不稳定因素很多,但我们中国作出了应有的样子。近年来, 我们秉承和平外交政策,注重共商共建共享,设立亚投行, 为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铺路;推进“一带一路”,让世界更 多的国家融入“朋友圈”,汇聚改革发展的活力;分享中国 方案、中国智慧,给全世界传达中国的治理理念、执政思路, 提供全球共治的有效办法。可以说,全球的和平氛围,需要 更多个像中国这样的负责任的国家来营造,这便是中国的担 当。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今天,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月23日,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 例,该条例从2018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并将此 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当中。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 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列宁告 诫过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 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侵华战争给中国记忆 留下一个“败”字,烙下一个“耻”字,刻下一个“警”字。 以史为鉴,我们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认清落后必亡 的道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退让不会带来和平,祖 国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在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 保持高度警醒,以史为鉴、警钟长鸣。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中国任 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过往的伤痛和不屈的 抗争会时刻警醒着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 不易!我们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 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 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一 步步壮大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有 如此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 我们需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 上,要敢于划出红线,亮出底线。我们不主动惹事,但遇事 也不能怕事。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 打越可能挨打,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 们将用毕生的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 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南 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不管在哪、无论是谁,对苦难的经 历感同身受,对和平的祈愿永不止息。“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1937 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进占南京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 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死难者总 数达30万以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制造了人 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一个缺少痛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我们不 能忘记战火连绵、硝烟四起的岁月,我们不能忘却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的苦难,我们不能忘怀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抗争。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的图谋,历史不会答 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 都不会答应。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不忘过去,恰恰是为了开 创未来。今年,14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大型网络在线公 祭活动,南京600多所中小学举行“国家公祭日”主题活 动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把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 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纵然侵略 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但捍卫正义的意志写进了中国人 民的灵魂深处,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基因在中国人民的血 脉中流淌。只有铭记来时的路,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如今,中华民 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 不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正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大踏步向前。站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如期完成了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向未来砥砺前行,正 需要“勿忘国耻”的觉醒,离不开“振兴中华”的呐喊。正 如诗人写道,“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枪炮、不是仇恨,而 是清醒的头脑、沸腾的热血和自强的精神”。遗忘不是对待历史的方式,尘封不是面对苦难的态度。 张纯如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写道,“历史并 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在过去的一年中,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秀英、姚秀英、蒋淑萍、马鸿祥相继离 世,目前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认证在册在世的幸 存者仅剩73位。那些亲尝过屈辱和痛苦的人们终将离去, 但那段苦难岁月绝不会随风飘逝。“国行公祭,祀我国殓。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来 自历史,也必将通向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86年前,南京沦陷,侵略者残忍 杀害我30万同胞,“兽行暴虐,旷世未闻”。这段惨绝人 寰的历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悲剧和灾难,还是国家之荡、 民族之痛,也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 倒,同仇敌强、共御外侮,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 再次印证了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铁律。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 山河喋血的痛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和平需要捍卫,更知 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强国 强军、开创未来,才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 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 中死难的国民,增强人们对战争灾难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 珍惜。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公祭日,每年都定期举行国 家公祭。我们不能忘却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一一 1937年12月13 日。我们不能忘却,南京在哭泣,中华在哭泣;我们不能忘 却,在惨绝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万鲜活生命;我们不能 忘却,失去的民族的尊严这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深深 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提醒着我们曾经所承受的屈辱与不公。时间不能抚平所有的悲伤,记忆依旧是如此的深刻而痛 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祭奠逝者,抚慰生者, 来凝聚勇气直面历史,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国家的高 度,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恰好契合 了民众的意愿。在这一天,我们感念逝者,还生命以尊严。 唯其不可忘却,他们才能在民族记忆和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 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 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 道。”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 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 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 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 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 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 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 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 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 人赶出了神州。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 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 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 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 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 国各地举行庄严的悼念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愿 和平永驻。悼念缅怀是为了铭记,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都 应该铭记这一天,不忘这段悲痛历史,永葆“爱国之心” “团 结之心”“必胜之心”,担起时代重任,扛起时代使命,走好 新时代的长征路。永葆“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面对亡国灭种的威 胁,亿万中华儿女发扬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挺立起了中国人民的 英雄脊梁。历史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 利的精神动力,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支撑,贫 弱的中国不可能赢得胜利。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异 化,更不能丢。战争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强敌,用鲜 血和生命为祖国换来和平;和平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 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 须永葆“爱国之心二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的道理,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干起,不求轰轰烈烈,但 求默默付出、锐意进取,用实打实的行动砥砺爱国之情、报 国之志。永葆“团结之心”,汇聚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 国共产党战斗在最前线,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为取得 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人民是抗 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只有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 起来、团结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 才能真正筑成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在前进 的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团结这一制胜法宝,不能忘记“为 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 以“团结之心”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汇聚起万 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永葆“必胜之心”,践行斗争精神。抗战时期,无数中 华儿女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精神, 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有的面临死亡威胁仍从 容赴死,有的血染疆场、九死未悔,有的不畏强敌、血战到 底,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我 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都没有过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推进伟大事业, 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迎接多大的挑战,都必须永葆“必胜 之心”,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进行坚决斗争,毫 不妥协、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奋进、直至取得最 终胜利。要把锻造过硬斗争本领作为赢得胜利的“关键招”, 主动在急难险重一线、为民服务实践中经受斗争锻炼,不断 增强斗争本领,走好新的长征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 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时至今日,日本 却连一个郑重其事的“对不起"都没有。相反,日本首相和 一些高官多次参拜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面对大量无可辩 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还 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称 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用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当年侵华 日军的侵略罪行,将尘封的沉默和真实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其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永远不能忘记民族的苦难,不能忘 记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也呼吁日本 人民,以此开启被日本右翼势力长久封尘的记忆,坦诚面对 那段历史,不要忘记和自觉接受那段历史的教训。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 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 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 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反攻倒算, 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 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 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 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 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一一中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 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 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 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 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 同胞惨遭日军屠杀;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中 国军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 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 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 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 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 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 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 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 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 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80多年过去了,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勃勃,和平繁 荣。经济加速了空前未有的发展,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可 曾经日军对人们精神的践踏却永远遗留幸存者的内心。80多年过去了,南京城以和平繁荣发展的面貌,向世界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和平崛起,让世界让世人一 次又一次的听到了中国的声音。8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学习了温书林作者所写的南 京大屠杀这篇课文,当年这篇课文也有力的回击过日本右 翼分子企图歪曲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之史料,今天, 我面对昔日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面对日军,不,不是! 面对的是日本鬼子是。学习南京大屠杀,说实话,给了我对 日本,日本全国有了一种更深的仇恨。解析这篇课文,面对 的是作者一个又一个铁证如山的史事例子,面对那一长串令 人发指的数字说明,被不如的践踏过的幸存者,特莉萨英格 尔小姐的真实记载英文日记,有良知的日本二战战犯的自己 的真实述说和日本随军记者的真实存在的报道与不可否认 的照片,险逃恶魔屠杀的战俘的真实回忆。面对这些,我的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课铃响了,老师去了,教室又开始热 闹了,而我却依旧在回忆回想那一段停流于岁月当中的历史, 那种愤怒,那种感受,那种心情,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更 非别人所能感觉的,正如作者所说“又绝非笔墨所能形 容。”那一段短短的下课,我回顾了很多存放在自己脑海之中 对日本所了解的历史。回想到了最初,据说,秦朝时期,秦 国2000多人乘船横渡来到生活生存。回想到,唐朝时期, 唐朝当时世界超级帝国也并没有嫌弃当时日本这一小国,帮 忙他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帮忙他们改善国内生活水平。回 想到,南京大屠杀,历史性转折,日本人既恩将仇报,养狗 咬主人,看着中国渐渐走向落后居一次又一次的往下脱落水。 回想到现在,日本依旧不正确面对历史,企图歪曲历史否定 历史,更还企图偷窃中国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学习历史,学习南京大屠杀 是为了警醒世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同时, 中国人反对战争暴力,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百姓生命的 非正义行为。中国人现在不是打不起战争,更不想去制造什 么东京大屠杀。中国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做为21世纪的青少年们,就让我们一起维护世界和平, 为和平奉献自己小小的力量吧!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别在意自己力量之渺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又是一年“12.13",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亿万中国人再次以国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无辜 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与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国行公祭,祀我笏胞。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 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此,国家公祭仪式每年 都会举行。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 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牢记民族苦难。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 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86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 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 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 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 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今天,我们 虽然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但不能忘记这段痛楚的历史。传承守望互助。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 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 “南京安全区 国际委员会”,保护着中国老百姓的生命;疫情期间,中国 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将指定 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约翰拉贝的第四代 后人托马斯拉贝手上。此外,国家公祭网等14家网络媒 体平台共同推出以“铭记历史祈愿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 在线公祭活动;江苏组织开展了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为主题的多项活动无论是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 还是公祭日前夕全国各地群众开展内容多样、感情真挚的线 上线下悼念活动,都在传递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的信念。永续和平追求。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今 天,我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史为 鉴,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记住这一天,就是 要提醒我们,实力是一个主权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 提和基础,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不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 领土安全、不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记住这一 天,就是要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凝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不忘过去,矢志复兴。2014年,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祭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 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 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86年,历 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 人当自警之,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积淀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2023年12月13日,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这一天300000人的扎眼数字,再次唤醒我们的记忆, 我们怎能忘记,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日本法西斯带来的沉重苦难,怎能忘记 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这亘古难以忘怀的沉重一页。我们怎能忘记,血泊中站起的民族魂,走向复兴的中华 民族需要接续传承这不畏强敌,把一切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 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来自于党的领导下, 来自于书写“十一书”的前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英勇 战斗。我们怎能忘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伟大成就,正洗 刷掉民族的耻辱,但我们还是无法忘记,因为“忘记历史就 意味着背叛过去”。永远不会忘记“落后就会挨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保持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始终保持 清醒,保持砥砺前行的奋进姿态,更好书写融入党和人民事 业的人生画卷。永远不会忘记“欲灭其国,先亡其史”,我们要加强中 国革命史、党的历史的学习,需要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 训,更好地负重前行。永远不会忘记,无论我们走多远,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根、我们的家、我们的魂在中国大地,我 们都是党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才能行 稳致远,我们才能无论经过多少个白天黑夜,多少个疾风骤 雨,多少个寒冰酷暑,我们才不会迷惘,不会困惑,因为我 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战斗,为什么而奋斗!苦难铸就今日辉煌,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我 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伟大祖国建设得 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不再有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要延 续中日民族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带动更多国家 更多人民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为了渲染被屠杀的悲情历史,是 为了坚持历史的正义,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弱国饱受欺凌的 惨痛,激发精忠报国的志气勇气和信念。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为了简单的“仪式感”,是为了 在国际内外波澜诡谙、万重迷雾面前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不 移走好自己的路。我们永不能忘记,不仅是对我们这代人的激励,更是为 了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 的“,幸福同样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努力。我们永不能忘记,不仅是为中国一家之幸福,更是为了 永续中华血脉,是为了让中华民族走上复兴强盛之路,维护 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擘画人类社会治理的恢弘 篇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话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以 各种形式缅怀86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 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 创未来的坚定信念。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 望爱好和平的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那是一九三七年的冬天,日本鬼子闯进我们的家园。 三十万同胞惨遭杀害,鲜血从大街小巷流到江边” 一一历史 怎能忘!86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开 始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 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这些冰冷 的数字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战火中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这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我们岂能忘!不能 忘!历史怎能忘!面对残暴的侵略者,是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 次,写下“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 军威赫显”的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是经受鞭打、吊拷、老 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几十种酷刑而面不改色,坚决不吐露任何信息,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 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的“反满抗日英雄” 赵一曼;是放弃优渥的条件,回到战乱的祖国,只为他们所爱的人拥有未来,立了,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 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铮铮校训的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们; 是杨靖宇、陈翰章、王凤阁、冷云、王光宇、投江八女 是无数英勇顽强的中华儿女,从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用自 己的血肉身躯,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是他们在黑暗里 战斗,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我们的光明,用不屈的斗争拼出民 族的未来,他们的英名不朽,他们的事迹永存,他们是中华民 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 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 后的吼声” 一吾辈当自强!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 走过解放战争的硝烟,警示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那 一段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指引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 国人从苦难中汲取智慧,从耻辱中迸发力量,更激励着我们 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在奋发向上的征程中追风踏浪、勇往 直前。14年的苦难与磨砺,这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这 一片被无数先烈血染的山河。我们岂能忘!不能忘!吾辈当自 强!如今,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 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抬头,便能仰望没有硝烟的 蓝天,我们无忧无虑周围不会响起突然的枪声,只因我们身处和平国度,我们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那一段“不要让 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的殷殷叮咛,那一声“大庆生产一天 也不能停”的振臂疾呼,那一句“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肺腑之言无数中华儿女发扬埋头苦干、前赴后继的精神,以民族自强洗刷 历史耻辱,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让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从飞机不够要飞两遍到如今空中梯队战鹰烈烈,从踮 起脚尖参观美国航母到国产航母7次海试,从“两弹一星” 到“神舟飞天”,从“中华神盾”巡海到“大国长剑”升空,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一座座民族崛起的“精神地标”, 一段段发愤图强的伟大梦想,无不述说着今日之中国,再不 是1937年的中国!今日之幸福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 牢记来时的路,让历史不再重演!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 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 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苦难的岁 月永不能忘,让我们将历史的痛感化为奋进的力量,重拾抗 战精神,拿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去完成抗战先贤们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创造无愧于伟大新 时代的新辉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下的讲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 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此等兽行暴虐,旷世未闻。 86年后的今天,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祭,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沦陷后的六个 星期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华日军南京大 屠杀纪念馆有一处展区上赫然写着“十二秒”。每隔12秒, 就有一滴水从高空滴落,掉进一泓清泉,与此同时墙上亮起 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惨绝人寰的大 屠杀中陨落。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不 容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公祭,拉近了 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 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 之祐,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 移。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蜂拥前进!现如今登记在册的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战争是何等残酷、和平是何等珍贵,而和平则是用无数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忘、国强则民安,没有国家的强盛 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 要珍爱和平,砥砺奋进。如今的南京将“创新名城、美丽古 都”作为发展愿景,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以强烈的忧患警醒砥 砺前行,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奋发图强,以炽热的家国情怀铸 造钢铁长城。让世人知晓,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 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 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铭记,国人 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 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富裕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 人之资鉴。"在“两个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平发展是主 题,强大幸福是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 建设者和参与者,定当铭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为 强国强军不懈努力。任时光流逝,任时代变迁,中国人民团 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