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简报范文2023-2023年度六篇.docx
-
资源ID:771291
资源大小:40.8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乡村振兴工作简报范文2023-2023年度六篇.docx
乡村振兴工作简报范文2023-2023年度六篇【篇一】乡村振兴工作简报宾川县切实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民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找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切入点,通过坚持走实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有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党建引领”兴产业。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村党支部依托区域特色高效产业,以组建合作农场为抓手、以村组为单元,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优选合作农场托管企业,组建合作社监事会开展阳光监督,带头积极探索和实践“党组织+”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真正实现“组织兴”助推“产业旺:”去埃连片“建平台。通过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方式,推动分户经营的“小田”合并为规模化经营的“大田”,合作农场逐步成为土地、资金、技术、管理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合作平台,使分散经营的零星土地得以焕发出规模效应。该县金牛镇菜甸村合作农场一期土地初始面积58.56亩,合并整理后增加到63亩,二期土地从208.43亩增加到235亩,土地利用率普遍提高18%至20%,实现了各项农业资源要素的全面激活,让有限的土地获得更大的产出和效益。“三省托管”可持续。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参与农户组建合作社开展土地(资金)入股(流转),通过合作农场与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精准对接合作,建立起规范的投融资机制、运营管理机制、投资监管机制和利益分配制度,形成“党组织+企业运营主体+合作社监管主体”的合作农场托管模式。小农户分散的资源、资产、资金在党组织引领下进行股份量化投资,实现企业托管,每年都有一定的入股收益,现有劳动力还可以就近务工或外出打工、经商等,真正做到“省心、省力、省钱:“五统五化”提质量。合作农场通过规模化经营方式,使分散的资源得到集中。金牛镇菜甸村合作农场采取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核算“五统一”生产管理,依托宏源合作社的物资供应、技术、销售等产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引进智能化水肥管理系统,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实行“宏源佳品、身份有证”打码销售,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推动当地葡萄产业转型升级Q【篇二】乡村振兴工作简报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励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23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23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IlOOO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二、工作做法(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3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Q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三、存在问题(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目标。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工作思路L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三)主要措施(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二)进一步抓好资金整合,建立专项资金库。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握紧拳头,突出重点,扶持重点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工商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缓解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制度管理库。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动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立,加快我县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进程。探索成立土地合作社,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破解租地难、地难租的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打造整齐美观的农村住房。【篇三】乡村振兴工作简报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镇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力打造全省在乡村振兴示范高地。一是以“特色小镇”为产业支撑紧抓*薰衣草特色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和全国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应地。一、高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岗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2023年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二、精准发力。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O万株、新栽植2000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一一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岗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2023年土岗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三、前景广阔。下一步,*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充分结合岱岗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23年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苹果”和“*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1号、*2号被*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依托*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00O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10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86%,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岗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二是悦享生杰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挖掘*红色文化。深入提炼响水崖县政府旧址革命内涵,不断拓展淌水崖水库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县政府旧址陈列布展和节点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新馆建设,发挥党性教育基地阵地作用,提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境界。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出以奖代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组建淌水崖水库建设兵艺术团到各村巡演,丰富群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继续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好人典型评选,用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传递文明新风。三、挖掘选树身边典型。采取民主推选,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方式,公开评选出孝老爱亲十大典型人物,汇聚起向善向美的强大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将在电视、报纸、微信集中报道,倡树起“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风气,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孝道、敬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为*镇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花龙潭、土岗堆、申家庄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导在外乡贤为家乡招项目、引产业。积极试点孝德治村,开展弟子规亲子课堂,布置亲子作业,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确保消灭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马头店子村发展贝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250亩,合作社对外销产品每斤提取管理费0.3,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篇四】乡村振兴工作简报宾川县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位于县城东南郊区,区内聚集着县生物资源加工园区、鲜食水果交易及仓储物流业、宾川四中及育英教育、八一海塘公园、县华侨庄园和归侨侨眷聚居区等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承载了县城工业、教育、科技和公园等部分城市功能,是一个极具侨乡文化特色、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教育资源集中、田园风光聚集的城郊融合类非农社区,共辖15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9.08平方公里,有耕地5134亩,2015年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全区社员1468户2977人,其中归侨侨眷1429人,占社区人口的52%。作为大理州第一批乡村振兴州级重点试点村之一,社区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下做法:一、规划引领显特色。强化组织保障。在县、镇两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组及宾川县乡村振兴战略州级试点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组织人才振兴、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培育、社会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提升6个专项工作组,抽调32名干部抓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展专项调查。按照宾川县开展“进村入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调查工作方案,采取进村入户方式,抽调乡镇及相关县级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柳家湾华侨社区1468户进行全覆盖入户专项调查,广泛征集乡村振兴的村情民意,充分发挥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主体作用,为乡村振兴编制规划提供基础。编制试点规划。立足柳家湾华侨社区区域特色,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和“编制专业人员+文化人士+乡贤”的规划模式,结合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详细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将柳家湾华侨社区一组、二组、十五组作为城郊融合类试点的核心片区,努力将试点村建成集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侨乡葡萄小镇、育英教育小镇、海塘公园等实体为支撑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二、多措并举谋发展。作好“一篇”特色文章。发挥8个国家归侨异彩纷呈的侨乡特色文化优势,在建筑、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作好侨乡文化这篇文章。利用远近闻名的“二队咖啡”、“小越南”、“华侨荟馆”等具有浓厚侨乡饮食特色的餐饮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柳家湾华侨社区的侨乡饮食文化。组建“金侨文艺队”及乐队,创作了一批具有南亚、东南亚风情特色的文艺节目,在全县产业推广、文化建设、乡风文明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突出侨乡特色,努力将社区建设为商住一体、农业观光旅游的东南亚风情侨乡旅游小镇。打好“两个”工作基础。第一、打好基层党建基础。对试点村村干部进行分析研判,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集中轮训率达81%,开展了社区党总支及所属支部的达标创建工作。第二、打好项目建设基础。柳家湾社区重点实施项目共18个,计划整合项目资金3335万元,目前已落实投资并启动建设的项目10个,完成投资2029万元。抓好“三项”环境提升工作。第一、深入推广“三元三角三分”的“三清洁”工作机制,实现生活、生产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册在社区开创了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第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基础工作。开展了户外广告设施专项整治、蓝色彩钢瓦整治、“两违整治”工作。第三、深入开展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开展了河渠疏浚,肥水和网箱养鱼库塘取缔等工作,实施4000亩圭山生态百果园面山绿化工程。落实“四项”人才振兴措施。第一、实行“一培养二支持三鼓励四吸引"人才振兴措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项目库。第二、支持科技人员到基层任职,到企业挂职创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第三、鼓励社会各界、工商资本下乡,投身乡村建设。第四、吸引城市人才、海外乡贤回村创业、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突出“五个”增收点。第一、精准定位。社区将葡萄产业定位为试点村的支柱产业,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支持发展的优势产业。第二、科技支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机构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和葡萄研究所,引进、试验示范阳光玫瑰等新品种,创新栽培模式,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第三、创新发展。探索“党组织+合作农场+农产托管”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社区单户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种植1360亩。第四、加工带动。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共培育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引进了一批从事葡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入驻社区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第五、拓宽渠道。依托实施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试点县建设项目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篇五】乡村振兴工作简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搭建专班体系,细化重点任务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落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1+1+5”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荷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3年),搭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制定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荷发(2023)1号),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配套编制了5个专项方案,将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二是成立乡村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印发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荷农委发(2023)1号),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2名市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明确了每个专班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具体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各工作专班都设立了办公室,都已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围绕加快推进乡村五个振兴重点任务落实,今年3月份,市里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7月2日-3日,由市级领导带队,分4个片区进行了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总结交流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每月调度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乡村振兴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亿元,增长1.8%。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培植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17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开户等相关服务。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邺城县农村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形成6项制度成果。抓好金融服务对接。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信贷产品,加大对乡村振兴各类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如定陶农商银行推出“合理资产”抵押贷款,以蔬菜大棚、钢结构厂房为抵押物,通过第三方评估、双方协商价值等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题。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市政府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推动现代农业项目落地我市。邺城县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协议,计划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1381亩。东明县也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签订了黄河滩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农村电商建设稳步推进。1-6月份,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2050亿元,增长41.37%。曹县顺利通过商务部、财政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全国共10个)评审。郛城县成为山东省淘宝直播“村播计划”12个试点县之一。全国第二届“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曹县成功举办。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搭建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平台。4月份,市政府举办了“创业导师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荷泽行”活动,与人社部中心签订了开展高层次留学人员和专家引进服务方面的合作协议,现场为11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与浙江大学对接,计划设立“浙江大学荷泽乡村振兴众创平台”,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在深圳、西安等地建立6个招才引智工作站,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232家市县级返乡创业服务站,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邺城县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目前入库专家21人。市经济开发区、定陶尚谷农业发展公司、东明玉皇农业发展公司入围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认真开展市乡村之星选拔,已培养市级乡村之星162人、齐鲁乡村之星46人,推荐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15人。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推动每个村(社区)每年选拔培养1-2名乡村“好青年”,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支乡村“好青年”人才队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步遴选培育对象2000余人。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个人创业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积极建立促进乡村人才发展的职称评审机制,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对农村教师、基层卫生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倾斜。认真落实和提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和工作补贴,实现了乡镇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水平。单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对前10名获得者授予“单县乡村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并给予奖励。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发挥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服务功能,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打造“10T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0个,159个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以及“文化惠民季”广场舞大赛、群文精品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大文艺作品创作扶持,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群文精品,其中争婆婆等4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新创作品优秀奖。及时将新创作品充实到“送文化下乡”演出节目库中,免费为基层群众演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乡贤博物馆、村史博物馆等45家。在农村地区组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专题活动10个、200余场次,观众达40万余人次。组织文创企业深入挖掘乡村丰富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农民学习掌握农民画、粮画、鲁锦、草柳编等文创技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16个、实践站(所)879个。普遍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延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村民群众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七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开工1598.5公里,完工1116.1公里。农村危房实现“应改尽改”,完成危房改造763户。持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电气化水平,150个乡镇、5376个行政村完成电网规划编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力度,13个贫困村、53个氟超标村完成饮水安全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将户用卫生厕所后续管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涉农街道农村改厕,至6月底,完成涉农街道办改厕15894户。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筹集资金4450万元,推动完成项目招标前准备工作,组织县区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申报项目资金3.5亿元,推动曹县等5县区的乡镇污水处理站委托第三方运行。各县区正在开展清洁取暖招投标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示范引领、点面结合,重点确定100个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0个片区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乡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县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积极打造美丽村居,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等4个村被列为第一批美丽村居省级试点,村庄设计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曹县青岗集镇江海村等4个村以及东明县、邺城县10个滩区迁建村台申报第二批美丽村居省级试点。乡村组织振兴方面。着力建强村级党组织。全力推进“头雁工程”创建,通过实施“四个机制”,真正做到头雁工程来领航、“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新格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今年市里先后举办了4期“头雁工程”培训班,累计培训100O人次。狠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今年起市里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连续开展两轮集中整顿,目前全市共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59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蝇贪”以及宗族黑恶势力等,目前全市共发现涉黑涉恶村干部9名,全部按照规定处理完毕。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增强村民自治能力,全市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全部完成。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雪亮工程”建设达92.8吼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在线率达到95%以±o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效能。持续加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全市1395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市排查登记留守儿童16404名,未发现无人监护、失学辍学、无户籍等情况。实施“工友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抓好农民工入会、技能提升、维权服务等工作,全市选树市级“工友创业园”50家、市级“农民工之星”51人。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县乡同志思想认识有偏差,还不能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没有将乡村振兴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抓乡村振兴上。有些县区决心、力度和措施不到位,对推进乡村振兴仅做一般性的工作安排,没有像抓工业、抓招商引资一样用心用力。有的地方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待观望心态严重,等上级方案、靠上级政策、要资金项目,延迟了工作进展。二是路径谋划不清晰。有些地方对乡村振兴系统谋划、全域设计不足,推进路径不够明确,有的基层同志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推进。有些地方对本地优势条件、乡情村情等深入分析研究不够,甚至直接照抄上级规划政策,“上下一般粗“,缺乏操作性和精准度。三是群众参与不充分。有的地方宣传发动和组织引导农民群众不力,群众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动投身乡村振兴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工作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四是改革创新不到位。改革创新整体上力度不大、步子不快,特别是面对人、地、钱等要素制约,缺乏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比如,在资金投入上,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不足,工商资本下乡缺乏激励政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诸多环节尚未打通。在激活乡村土地要素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改革进展比较缓慢。四、下步工作安排今后,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地补短板、抓重点、促提升,把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引导土地向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确保年内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坚持“引”“育”两手抓,既要培育壮大现有中小型企业,更要积极走出去招引高精尖企业,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领军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中国农产品电商之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业等深度融合。二是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农村环卫保洁质量和水平,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果,确保镇村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垃圾现象。搞好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和模式。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和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普及率。坚持“治、管”并重,强化综合防控,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沟渠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抓好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提升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集中精力抓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片区、清洁村庄、美丽村居和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三是着力抓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各县区要强化乡村振兴项目支撑,紧紧围绕“五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