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报告.docx
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XX县辖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20个社区,共有人口75.19万,其中农业人口67.11万,外出务工人数达20.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县。全县018周岁以下农村儿童15.44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8万余人,比例达51.81%。在留守儿童队伍中,学龄前和小学留守儿童占52.19%,初高中留守儿童占48.77%o父母外出务工以双方均外出的居多,占总数的77.5%。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生存方式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抚养和教育责任,占留守儿童的80%以上;其次是寄养监护,即托付给亲戚朋友或邻居或老师看管,这种类型,初高中学生居多,约占15%左右;还有一种是无人监护型,即完全脱离父母长辈而独立生活,他们必须自己独立面对生活,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带小”或在校寄宿的情况,这种类型约占5%。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亲子关系松散,致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及身心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祖辈生活,他们年龄偏大精力有限,科学育儿知识不足,加之一些家庭本身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不能达标。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花钱多,无节制地吃零食,孩子要么瘦得象豆芽菜,要么则过早发胖,体重超标。还有的孩子出现伤病,因监护人疏忽大意未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二是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督导,隔代监护人对孩子溺爱和娇纵,加上年龄差距大,思想观念差异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或重“养”不重“教”,孩子难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容易厌学、逃学甚至辍学;手头宽裕的父母,为弥补孩子,大把地寄钱给孩子用,使孩子养成了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心理,甚至认为读书无用,以致学业无成;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劳力缺乏,家务、农活重,精力分散,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据调查,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的孩子中留守儿童占了40%,隔代监护的留守学生85%以上的学习成绩较差。三是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大多随祖辈生活,而祖辈们在科学育儿和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化解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日久这些留守儿童就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据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以这样的心理基础走上社会,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最终不但不能为社会作贡献,反而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累赘。四是道德行为问题。少儿时代是一个人身体、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家庭、学校的双重教育和监管。而与父母分离的孩子往往因代理监护人监管不严而达不到家庭教育效果,极易形成不良品质,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工如有的孩子父母寄钱多,养成出手阔绰、奢侈浪费、攀比享受、好逸恶劳的恶习;有的受社会不正之风和不良人员影响,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偷窃扒摸;有的自制力很差,网瘾严重;有的精神寂寞,陷入早恋,耽误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等。这些“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家庭教育的缺失紧密相关,也是导致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的因素之一。据公安部门统计,我县近五年来发生未成年人(018岁)刑事犯罪案件共60起,犯罪形式包含抢劫、抢夺、盗窃、寻衅滋事和吸毒等,其中,涉及到留守儿童犯案的占到68.7o五是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是让家长和监护人觉得很头疼的问题。年轻力壮的外出后,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家庭人单力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侵扰、欺侮甚至严重伤害。留守儿童自身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或者“学坏二另外,由于主要劳动力外出,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家庭实施不法侵害。据公安部门数据,近五年来我县共发生未成年人受伤害案件94起,受伤害类型有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绑架、抢劫、强奸、诈骗和猥亵等,这当中,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达90%以上。二、前期探索与做法(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夯实关爱服务基础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根据国务院和全国妇联的要求,成立了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并于2011年,将妇儿工委办公室进行单列,增加了2个事业编制,明确了妇儿工委办公室的职责。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了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督促和指导各职能部门做好儿少工作,尤其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县委政府领导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明确要求各工作队要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考核内容。三是重视阵地建设。从2013年开始,县政府增加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和儿童的经费投入,2013年,对团委的大团委建设预算48万,目前所有乡镇团委都实现了标准化建设,为服务和关爱未成年人奠定坚实基础;对妇联实施的“妇女之家”建设投入48万,全县农村“妇女之家”实现了全覆盖,并创建省级示范妇女之家1个,市级示范妇女之家1个,县级示范妇女之家24个,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发挥职能作用关爱留守儿童。2014年和2015年,又专门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团委妇联每年各预算48万元,要求团委妇联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开展“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为留守儿童建视频通话室,给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的交流沟通亲情陪伴打造平台与阵地,目前,全县已建设留守儿童之家5家。(二)部门积极履职尽责,不断丰富关爱服务内容我县政府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丰富关爱服务内容,形成关爱服务合力。县发改委“把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孤残儿童、艾滋病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问题”列入十二五纲要。县教育局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全县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楼都进行了修缮,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均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住宿和就餐服务,到目前为此,全县共有寄宿学校76所,寄宿生26857名;对留守儿童就学,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适龄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了99%以上,小学阶段辍学率基本为零,初中阶段辍学率在2%以内;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全县现已开办“家长学校”76所,其中城关一小“家长学校”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县教育局关工委还每年一个主题,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的祖国“我是90后”、“光辉的旗帜”、“文明美德伴我行”、“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来促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开展“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和“争创合格家长”的评选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城关一小和XXX中心校、荣桓中学、南湾完小、德圳完小等学校都针对留守儿童做了大量的关爱和服务工作。政法部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少年模拟法庭”、安全教育课堂等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卫生部门深入乡村和学校为留守儿童义诊,检查视力、牙齿、营养健康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公安、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绿色网吧”行动,为留守儿童净化学习环境。团县委在全县建立了1所“七彩小屋”和1所“阳光家园”,并依托这些留守儿童活动阵地,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与“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互助活动,同时招募青年志愿者,开展对接捐助等关爱行动,去年暑假,还联系对接南华大学“关爱留守儿童送教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荣桓镇和XXX乡留守儿童家庭,开展了对留守儿童的慰问和关爱志愿活动。县妇联20年不间断开展“爱心献春蕾”的助学活动,每年资助留守春蕾女童不少于100名;组建“爱心妈妈”队伍,开展爱心妈妈认领留守儿童活动,爱心妈妈们不仅从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提供帮助,还能从心理健康上提供关爱,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困难;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我给远方父母送去节日问候”、“给亲人打一次电话,寄一封信、一张卡片”等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留守儿童重温久违的亲情,在霞流镇农村村、白莲镇马房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新塘镇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留守儿童之家”,为维护留守儿童的权益做了大量工作;甘溪镇进行了“美德少年”的评选,每年组织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捐资助学,为留守儿童送去了关爱等等。各部门各自发挥作用,以期使留守儿童家里家外、校内校外均有人爱、有人管、有人教、有人护。(三)社会各界热心参与,积极营造关爱服务氛围在县委政府和各部门发动和组织的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活动中,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氛围。今年六一期间,由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XXX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心得乐”公益活动,共筹资300余万元,资助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贫困学生110名,全县所有单位的干部职工、企业以及许多社会爱心人士都积极参与了这场“面对面”的捐助,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关爱救助贫困儿童的爱心热潮。县关工委组织的“关心下一代,爱心助飞翔”助学活动,募资68.7万元,现场资助应届高考毕业生108名;县政协组织的“携手同行,爱心圆梦”助学活动,在政协委员中募资142.8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66名;团县委开展的“金虎成就梦想”公益助学活动,金虎铜业赵自清先生连续10年每年出资20万资助贫困学生100名;“共创爱心助学工程”、“XXX寒门学子助学工程”、“金领100阳光助学行动”等等项目发放助学金146万元,为554名贫困留守儿童联通了求学路;恒冠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军近几年累计捐资助学达40多万元,并先后捐款150多万元用于修路架桥,改变了孩子们上学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状。机油泵业、鸽业公司、XXX美仑化工、县武警中队、县劳动局等企业、部门在高中学校资助学生169人次,计捐款25万多元;我县还有助学基金14个,近年来共发放助学基金642.5万元;我县不少县级领导,也“一对一”资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学生。这些从社会各界募集来的助学资金,帮助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成为了国家助学的有力补充。还有爱心企业和个人热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XXX乡爱心人士XXX市XX房地产公司老总XXX出资135万元在XXX完小建设了1400平方米的“XXX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县统战部争取民建XXX省委助学项目“XXX民建思源教育扬帆班”落户我县城关中学,争取香港吴欣可教育基金会捐献20万元新建杨林完小教学楼,争取“香港阅读.梦飞翔文化关怀慈善基金会”在全县每一个乡镇向一所小学捐赠价值5万元的图书及设备,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县妇联争取香港烛光基金筹资48万元在XX中学新建了教学大楼,尚品宅配公司为XX小学、XX小学捐献更换新课桌椅186套;此外,各部门还争取到美国晨光基金会、团中央青少年基金会、XXX省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团体捐资建设项目9个,共计资金438万元。这些项目,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三、思考与建议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尝试,我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有了一点成效。但也存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易建难管、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门单打独斗、未能形成有效合力,社会关爱形式单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等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是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决的重要新课题。(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根本保证近年来,各级教育、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都在做留守儿童工作,有的地方也成立了关爱工作协调机构,但从实施情况来看,由于人员、经费、场地等多种因素,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比如,在学校和乡镇、村建立的留守儿童之家,由于没有后续的管理资金支撑,单纯依靠志愿者的无偿服务,往往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流于形式,甚至丧失作用,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各部门各自行动,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就算建起了服务阵地,也无法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很好的监管和服务。要构建有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中,与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切实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要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民政、财政、卫生、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工作关爱服务组织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原则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留守儿童管理机构,及时协调、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医疗、安全、健康成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留守儿童的需要设计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产品,避免热在上头,冷在下头。要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整体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有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有雄厚的经费支持,有相应的目标分解和督查考核办法,才能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更有力度。要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救助机制,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留守儿童获得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才能确保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更有实效。尤其重要的是要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人口户籍限制,逐步让外出务工经商者的子女能到其父母所在城市里接受教育,让留守儿童变成“随行儿童”,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拓宽本地就业渠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离家也能致富,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破解留守儿童难题。(二)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确保留守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要切实担负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重任。目前,由于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如何完善教育机制,均衡教育资源,使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教育,是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使留守儿童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要加快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步伐,积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让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寄宿服务,接受学校全方位管理。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要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情况;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情况,敦促、指导家长积极担负起责任,共同教育好管理好留守孩子。要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要为留守儿童组建校外学习小组、聘请校外义务辅导员、创办托管中心,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三)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整体合力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宣传,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要大力宣传有关留守儿童问题,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他们,使关爱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各届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公安、文化等部门要切实抓好网吧、桌球室、游戏厅等场所的执法监督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卫生部门要推进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服务,经常开展“医疗下乡”等各种活动,确保留守儿童能得到及时的优质医疗服务;妇联要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家长接受文化教育,更好地承担起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共青团要组织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组织志愿者进行亲情陪护。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济困助学服务,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同时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四)发挥社会辅助作用,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网络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的建设,在乡(街道)、村(社区)层层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阳光家园等留守儿童课余活动场所,不断丰富留守儿童校外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自强班”、“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并规范管理和运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组建由爱心人士和乡村党团员、学校教师、社区(村)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关爱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灵抚慰、生活救助,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和缺位的监管;要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和亲戚互助,认真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组建家庭互助队伍,使留守儿童虽然远离父母,也能有人关心照料,也能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身心健康地成长。只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才能真正共享蓝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