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机电一体化自动炒茶机说明书.doc

    • 资源ID:7766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机电一体化自动炒茶机说明书.doc

    word炒茶机的设计【设计总说明】茶叶采用传统的人工炒作方法易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也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制约茶叶产业化进程的瓶颈。为改变这种现状,研制小型、轻型且实用的现代化加工机械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现阶段茶叶领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小型茶叶自动加工机械。通过对茶叶传统加工工艺的工艺程序和实地考察,制定出了机械加工茶叶的根本动作,根据根本动作设计出所需要的减速传动机构、自动进料机构、自动压力调节机构等,并对其中的减速传动机构重点进展分析设计计算。根据传统的加工工艺可知,影响茶叶加工力量的主要因数是机构的运动轨迹,但本文所研究的自动化炒茶机所运用的转板式炒茶运动机构,运动轨迹单一,没有什么技术难点,所以也就没有很高的研究计算价值。本文重点的计算在于减速传动机构,并且这块内容所涉与的重点和学校所学有很高的契合度。【关键词】减速传动机构;自动进料机构;齿轮;电机;自动压力调节机构;The design of automaticfeeding machine专业09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某某 wd.chen 学号 某某 jinwu.mang 学号 【General Specification】The method to make tea artificially which is easy to make the quality irregular, great labor intensity to workers, low productivity, the great difficulty to obtain benefit is the bottleneck to restriction superior-tea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change present situation, the small and Light and practical tea processing machine must be developed. 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esent tea fields, design a kind of small tea automation processing machinery.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of tea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craft procedure, made a mechanical processing, according tothe basic action tea designed basic actions required of the deceler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automatic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 etc, and on one of them to analyze the duty of institutions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n.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fluence that the main factor of tea processing power is that agencies trajectory, but this study of automation fry tea machine used by turning plate of Fried tea movement mechanism, trajectory of a single, no technical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ere is no high calculation value. The mainly calcul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slow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content drive mechanism involved learned the key and school have high fit.【Keywords】Slow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Gear; Motor; Automatic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目录目录31 绪论51.1 课题背景与意义51.2 国内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51.2.1 国内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51.2.2 国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61.3 茶叶机制工艺71.3.1 机制工艺步骤72 自动炒茶机的设计82.1 自动炒茶机设计的目的与内容和要求82.1.1 设计目的82.1.2 设计内容82.1.3 设计要求82.2 自动炒茶机的工作原理82.2.1 根本结构与简图82.2.2 工作原理92.3 减速传动机构方案92.3.1 减速传动机构的方案设计92.3.2 方案的选择92.4 减速传动机构设计102.4.1 工作条件和原始数据确实定102.4.2 电机的选择与运动和动力参数确实定112.4.3 V带的设计与计算132.4.4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142.4.5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192.4.6 轴的设计242.4.7 轴的校核262.4.8 键的选择和校核332.4.9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校核342.4.10 联轴器的选择352.5 压力调节机构与锅槽362.5.1 两者的方案设计与方案图362.6 自动加料装置的设计372.6.1 方案设计372.6.2 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与方案图372.7 出茶门设计382.7.1 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与方案图382.8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392.9 参数说明393 设计总结40参考文献41致谢421 绪论1.1 课题背景与意义,总产量为6.76x105T,约占全球茶园面积的45%,产量仅占23%,而全国名优茶产量仅1.07x 105T,产值达41.2亿元,分别占全国总产量与总产值的15.8%和48.4%。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名优茶叶的需求直线上升,我国茶叶的消费将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保持持续增长:参加WTO后,为我国茶叶产业带来了机遇,为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须大力开展名优茶叶,从总体上提高品质水平,把茶叶生产重心从大宗茶稳步转向名优茶,增长方式实现从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而名优茶叶单位产量生产本钱太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降低单位产量生产本钱的关键是依靠科技。实现名优茶叶机械化生产,在同样多的投入下获得更多的产量,提高产出投入比,降低单位产量的生产本钱。目前在杀青、揉捻环节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炒制方法,炒制工人技术要求高,极易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是制约名优茶产业化进程的瓶颈。从近几年来看,除了1-2家小型茶叶机械生产厂家之外,其他研究机构很少涉足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因此,设计一台自动炒茶机意义重大。1.2 国内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1.2.1 国内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造了手摇杀青机、手推揉捻机、手拉百页烘干机等模拟传统手工工艺的半机械化制茶设备,1958年有某某的科研、教学、贸易等部门联合研制成功“58型杀青机、揉捻机等机种,由此,中国茶叶加工行业逐步走上了机械加工的道路,也为茶叶机械化开展奠定了根底。60年代后期开始,茶叶机械研究改变了以往单机孤立设计的方法,逐步转向了前后工序生产平衡的配套设计,这期间,名优茶的成套加工设备研究的比拟少。70年代初,为了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连续化作业的茶叶加工机械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槽式连续杀青机在某某风庆开发成功,该机型介于滚筒式杀青机和锅式杀青机。70年代末,在成套研制的根底上,茶叶机械进一步向系列化方向开展,其标准化与通用化的水平也逐年提高,各类茶叶加工机械的主要参数也在工艺配套的要求下进入规X化。80年代,某某和某某的茶叶机械科研与生产单位,对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作了重点研究,相继推出了6CL-110型、6CMCL-10型等炒青绿茶初制连续化生产线。90年代,在茶叶组合机械的根底上,类似的机炉一体化结构成为主要研究方向。茶叶机械从60年代的单动力、开式齿轮传动的型式开展到80年代中期自控技术、光电技术、静电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在名优茶叶加工机械上得到应用,使以往间歇作业向连续作业转变。90年代初研制成功了热源装置与主体一体化的全金属滚筒式杀青机,产品由单机向成套设备开展,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开展。从国内茶叶机械开展现状看,茶叶加工机械正向系列化、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开展,专门用于加工茶叶的全自动机械种类很少,近年国内仅有1-2家小型的茶叶加工机械生产厂家生产,也有对小型茶叶机械做过加工工艺和性能分析,但没有发现茶叶全自动加工机械的理论研究和文献资料。1.2.2 国外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现状1830年,爪哇茶叶工业创始人JILL雅各布森就发明了一台杀青机,这台机器有一个装满鲜叶的六面箱体,在该机转动时热空气就打入机内,由于温度过高与茶叶受到损伤,这种机器和其后制造的同类型机械都失败了。1895年S.C.戴维逊设计了杀青滚筒,应用3238的气流进展杀青。1908年,爪哇人博卡设计了一种软型机器,为一长型六面网笼,在笼内35的热气流中只需1h就可完成杀青,1951年,在斯里兰卡对这种滚筒进展实验,结果明确效果不是很理想,破坏了分优质茶叶的品质,却使较差的茶叶产生了一些优良的品质。1955年前后,麦克蒂尔在托克莱伊茶叶实验站设计了杀青洞道,以运载鲜叶进入密闭热风室在热气流中进展杀青,实践证明这种装置是实用的,但工作效率不高汇,以后又出现了多种杀青机械,如托克莱伊连续杀青机、俄罗斯杀青机等。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出现了利用蒸青机进展杀青,使用100的蒸汽对鲜叶进展蒸青,采用蒸汽杀青工艺改变了原固体接触的杀青方式,采用高温蒸汽和茶叶叶片接触的方式达到杀青目的,气体有较好的渗透能力,比传统的杀青效果好。近年来,日本、新加坡、印尼、俄罗斯等国家,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烘干工序中,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直接作用于茶叶。使茶叶中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子)的极性取向随外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使分子间产生急剧碰撞、摩擦,茶叶的温度升高而达到杀青目的,由于微波能穿透茶叶内部,茶叶内外同时升温,因而微波加热具有快速、加热均匀的特点。1930年,麦克尔彻在阿萨姆创制了CTC(Crushing / Tearing / Curling)机,能对杀青后的茶叶进展充分破碎,该机有两个刻有花纹的金属辊,两个辊在一起严密转动像一个碾压机,一个辊转速大约70r/min,另一个辊转速大约700r/min,杀青后的茶叶输送到外表带有锯齿形的小间隙内进展切断、撕碎和卷紧,TCT机是制茶工艺的一个重要改革。1958年,麦克蒂尔在托克莱伊发明了麦克蒂尔洛托凡连续揉茶机,该机是比拟完善的揉捻机,投入市场后被迅速采用,以后相继发明了多种揉捻机,如锡兰连续茶叶加工机、托克莱伊连续揉捻机(TCR机)、巴博拉茶叶转子机(BLC机)、苏联连续揉捻机、托勒斯揉捻机等。这些机械都是在前人工作的根底上进展特别设计的,能很好的控制揉捻,并被大量应用于茶叶加工工厂。近年出现了一批揉捻茶叶的新技术,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有效的破坏茶叶细胞壁己经实验成功,改变了原固体接触的揉捻方式,但这种技术能否应用于生产上以制造优质茶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烘干机整体设计没有大的变化,现有的主要烘干机有热喂入式烘干机,温度为93的热风分别供给给喂料器,可迅速制止发酵,优点是增大了总的页板烘干面积和增大风量而大大提高了产量。双层烘干机,其页板系统有更为有效的布局,而且降低了高度,较低的风速大大减少了茶叶的搅动,在前一局部有定向气流进展快速烘干,到第二层显著减少,其结果是优质茶可保持其优良品质。托克莱伊连续茶叶烘干机,一连串装有宽轮的页板来回行驶,进出烘干室,茶叶如此留在同一个叶板上,可以伴随着尽可能低容量的空气以进展均匀烘干,不产生经常出现的由于出口温度低而造成的闷熟现象。近年设计了一些新型烘干机,如双座烘干机和自动或半自动循环式增压烘干机,所有设计都采用加热空气进展枯燥,属于间接加热法,即先加热一种介质,再利用这种被加热的介质去加热烘干茶叶。在有些烘干机上,采用了直接加热法,如采用低硫石油直接进展加热,还有些采用高频处理来停止酶的活性能使烘干在低温下进展。1.3 茶叶机制工艺1.3.1 机制工艺步骤1 鲜叶堆放茶叶在炒制前必须经过摊放。机制茶鲜叶也须经摊放后才可投料炒制。摊放程度控制比手工加工摊放薄些。摊放可散发局部水分和青草气,使叶质柔软,增加可塑性,有利整形;也有利于清香和“甘醇鲜美滋味的形成。鲜叶采摘后应立即在阴凉通风处进展摊放,将鲜叶摊放在洁净的篾垫上,厚度2-3厘米。在摊放过程中,隔小时左右要细心翻动一次,使鲜叶失水均匀,经6-12小时,鲜叶失水率达10-15,叶质轻度变软时为摊放适度。2 多功能茶理条机进展杀青、理条作业杀青、理条、压扁这三个过程是不连续地、在炒制机一个时间段里完成。当锅温达到适宜温度时,将摊放后的青叶均匀投入到槽锅内,随着抄手转板的回转运动和锅壁的高温炒制,使青叶能够沿槽锅轴向顺序排列,被不断翻炒压扁,完成杀青、理条作业。3 扁形茶炒制机进展压扁作业开机时把锅体温度加热上升到180200单片机程序控制,在每条槽锅上擦少许制茶专用油,以润滑锅面。锅温达到投叶温度时,自动送料装置投入摊放叶,投叶总量为1槽锅0.06-0.1千克单片机和称量装置共同完成,投叶时闻有“劈啪爆声,并持续一段时间。经2分钟左右时间,芽叶呈萎蔫状,且茶叶互不黏结时,应迅速降低锅温,自动调压装置启动,将槽锅缓慢的顶起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段时间,使炒手与槽锅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起到压茶的作用,这时轻压1-2分钟。待炒至茶叶稍有枯燥的感觉时,继续启动自动调压装置,再提高槽锅高度,在压的过程中,茶叶应软实而呈自然扁平状。在炒制过程中,锅温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一般在70-80单片机程序控制。控制平稳的锅温,茶叶在炒制过程中逐步失水,达到从里至外枯燥,能使在制叶保持平实带软,茶的身骨重实而不枯燥。此道工序约需10分钟,茶叶失水率为45-50。掌握好这道工序为整体加工质量打好了根底,其关键是:1防止锅温过高或偏低时投叶下锅;2投叶应均匀;3茶叶出锅时的含水量保持一致。 4 茶叶辉锅制作辉锅阶段的炒制与青锅的后半段根本一样,只是锅温和压力作适当调整,炒至茶叶含水率达到6%以下时出锅,此过程大概需要6分钟。与这一机器相似的还有一种叫往复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这种炒制机器的总体结构、主要作业部件和作业形式与旋转形式炒制机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炒板的运动方式为往复式,使炒板在对加工叶加压时,增加了一个或两个前进和后退的磨撩动作,这样就对茶叶增加磨光的次数,整个加工过程掌握的要领与旋转式炒制机相仿。旋转长板茶机具有操作简单、设备运转平稳可靠;所制茶叶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均匀之特点,整个炒制过程中温度一般由单片机自行控制,可根据温度指示器进展人为的调节。5 茶叶机制工艺路线示意图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压扁辉锅2 自动炒茶机的设计2.1 自动炒茶机设计的目的与内容和要求2.1.1 设计目的自动炒茶机的设计,其目的在于通过全自动炒茶机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结构方案、结构设计和装配、制造工艺以与零件设计计算、机械制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并对已经学过的根本知识、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进展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2.1.2 设计内容自动炒茶机的总体设计:1自动炒茶机传动系统方案选择;2所选自动炒茶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3顶锅机构方案设计;4确定出茶门开闭控制方案设计;2.1.3 设计要求由于现阶段炒茶机的运用主要领域还是在农村,与其一些小型的茶叶加工厂,虽然很多高度现代化的仪器可以提高炒茶机的许多性能,并且炒出来的茶叶也可能更好,但考虑的实际情况,所以设计经济实用型炒茶机的设计理念是本毕业设计的重点,努力做到以最小的投入,最简单的装备,最大化的做出最好的茶叶。2.2 自动炒茶机的工作原理全自动炒茶机作为一台机器,不是几个零部件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件之间相互运动关系非常重要,必须在分析机械加工茶叶所要求动作的根底上的出炒茶机工作原理,根据茶叶加工的加工工序,设计出合理的炒茶机。2.2.1 根本结构与简图该机主要由电机、减速传动机构、联轴器、曲线形炒茶锅、机架、热源、转板炒手、加压装置、和单片机控制系统等机构组成,曲线形炒茶锅以薄钢饭冲压而成。机架由角钢焊接,外装护板,炒茶锅、热源、传动机构、加压装置都装在机架上。热源采用电热管加热,设置在炒茶锅下部,以石棉保温材料隔热,通过单片机控温系统的温控设置,直接对锅体加温。炒手由炒板构成,炒板是一块独立弧形钢板,外面紧包棉布制成。传动机构由电机、V带、齿轮传动机构构成。自动加料机构由小电机、皮带构成、光电传感器、称茶斗1白炽灯 2输送带 3储茶斗 4称量槽 5控制器 6电磁铁 7接茶盒 8小铁门 9小电机2.2.2 工作原理该机在人工炒茶的根底上进展了比拟大的变动,其以电动机为动力源,通过齿轮减速机构将电机的速度降到炒茶所需的速度,然后带动电机转板抄手,使其实现绕转轴做空间圆周运动。在这个程中,由单片机程序控制,槽锅底下的电热板进展自动加热,当温度加热到一定的值时,自动加料机构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开始工作,小电机带动皮带,皮带上的茶叶随着皮带被送到称量槽中,当茶叶的重量达到所定值时,小电机停止转动,称量槽中的茶叶自动倒入槽锅内进展炒制,中间过程的温度和时间都由单片机来控制,直到茶叶炒制完毕,然后重复进茶叶到出茶的过程。2.3 减速传动机构方案2.3.1 减速传动机构的方案设计A 方案设计1方案一:采用链轮传动模式实现电机到抄手转板间的传动与减速已达到该炒茶机在工作室所需的运动转速。2方案二: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模式来实现电机到抄手转板间的传动减速从而达到所需的运动速度。3方案三:采用齿轮传动模式来实现电机到抄手转板间传动与减速来达到所需的运动速度。2.3.2 方案的选择1 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分析1方案一:其主要优点是根本无滑动,传动效率高,且作用在轴上的径向压力小,结构也紧凑。其主要的缺点在于运动速度不均匀,有噪声,不宜用于载荷变化较大或急促反向转动的场合,且只能用于平行轴间的传动。2方案二:蜗杆传动的最大特点是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平稳、噪声小,可制成具有自锁性的蜗杆。其主要缺点是效率低,且造价比拟高。3方案三:齿轮传动能保证传动比很定不变,且适用的功率和速度X围很广,传递的功率可达到105kw,圆周速度可达300ms,除此之外,其结构紧凑,效率高,工作可靠,最主要的是其寿命长。其主要的缺点是其安装精度要求 高,因为精度低是,传动的噪声和振动很大,且不宜用于轴间距离较大的传动,还有就是本钱高。4方案确定:通过传动效率、传动比、传动精度,使用寿命,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选择用齿轮传动来作为本设计的传动机构。1电动机 2V带 3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2.4 减速传动机构设计2.4.1 工作条件和原始数据确实定1 工作条件拟定该装置单向传送,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使用期限10年(每年按300天计算).2 原始数据1根据以上要求,原始数据如下 机械效率: 工作年限:10年每年按300天计算;2班制。2.4.2 电机的选择与运动和动力参数确实定1 电动机的选择1根据动力源和工作条件,选用Y型三相异步电动机。2工作所需的功率:3 通过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12-8确定各级传动的机械效率:V带 =0.95;齿轮 =0.97;轴承 =0.99;联轴器 =0.99。总效率,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由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9-1选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7.5KW。4电动机的转速选1000r/min 和1500r/min两种作比拟。工作机的转速 ,D为与连轴器连接的轴直径。 总传动比 其中为电动机的满载转速。现将两种电动机的有关数据进展比拟如下表2.1 表2.1 两种电动机的数据比拟方案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kW同步转速/满载转速传动比Y160M-61000970Y132M-415001440由上表可知方案的总传动比过小,为了能合理分配传动比,使传动装置结构紧凑,决定选用方案。5电动机型号确实定 根据电动机功率同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M-4。查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9-3得电动机中心高H=132 外伸轴直径D=38 外伸轴长度E=80。2 传动比分配根据上面选择的电动机型号可知道现在的总传动比i总=37.68 选择V带的传动比;减速器的传动比。高速级齿轮转动比, 低速级齿轮传动比。(由于是非标准的减速装置,根据传动比分配原如此,自行分配)3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各轴的转速计算2各轴输出功率计算3各轴输入转矩计算4各轴的运动和动力参数如下表2.2:轴号转速功率转矩0144015762342.4.3 V带的设计与计算 (1)确定计算功率Pca查表教材机械设计8-7 取工作情况系数KA=1.1 如此:2 选择V带的带型 由Pca=7.702 nd=1400r/min选用A型V带。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v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由表以下出现未说明的表和图,均为教材机械设计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上所有8-6和表8-8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验算带速v,按式验算速度,因为,故带速适合。计算大带轮的直径 取4 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基准长度Ld由公式 初定中心距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由表8-2选带的基准长度1600mm,计算实际中心距a:5 计算小带轮的包角:6 计算带根数Z:由=125mm和,查表8-4a得,根据,和A型带,查表8-4b得,查表8-5得,查表8-2得,计算V带的根数Z 7 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的最小值由表8-3得,A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0.1/m 8 计算压轴力Fp压轴力的最小值:9 带轮设计由表8-10查得 f=9 可算出带轮轮缘宽度:名称结果名称结果名称结果带型A传动比根数4带轮基准直径基准长度1600mm预紧力中心距443mm压轴力1440N2.4.4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1选定高速级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与齿数。1 按图2.2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2 输送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应当选用8级精度足够。3材料选择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的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硬度为280HBS,大齿轮为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4 选小齿轮齿数为Z1=24,如此大齿轮齿数Z2=i2× Z1=24× 4.426=106.224,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设计公式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数值: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 m=109840N· mm 查表10-7选取齿宽系数 查表10-6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由教材图10-21按齿面硬度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计算应力循环齿数 选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率为1%,安全系数S=1,2计算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取取最小值。 计算圆周速度 计算齿宽 计算齿宽与齿高比模数 齿高 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1.97m/s ,8级精度,由教材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v=1.06,因为是直齿齿轮,所以,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KA=1;由表10-4用插入法查得8级精度小齿轮支承非对称时;由,查图10-13得,故动载系数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 计算模数(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设计公式1) 确定公式内的计算值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度极限 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1.4 如此: 计算载荷系数K 查取齿型系数查得 查去应力校正系数 计算大、小齿轮的并作比拟2 设计计算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出的模数为(取最小):比拟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2.05并就接近圆整为标准值m=2.5,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算出小齿轮齿数: 取大齿轮齿数 取4 几何尺寸的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中心距 3计算齿轮宽度 如此:取小齿轮 大齿轮5 修正计算结果1查表修正:2×2.5=5.625 ;查表10-4 修正 由,查图10-13修正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56 然而是大齿轮的大7实际 均大与计算的要求值,故齿轮强度足够。高速级齿轮的参数如下表2.4:名称计算公式结果/mm模数m压力角齿数28124传动比i分度圆直径70310齿顶圆直径75315齿根圆直径中心距190齿宽75706齿轮结构设计高速大齿轮结构参数如下表2.5:名称结构尺寸经验计算公式结果/mm毂孔直径d55轮毂直径D388轮毂宽度L取76腹板最大直径D0取270板孔分布圆直径D1179板孔直径D2取40腹板厚度C20根据参数设计的结构图2.3:2.4.5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1 选定高速级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与齿数1仍然是选直齿圆柱齿轮。2输送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应当选用7级精度足够。3材料选择 由表10-1选择小齿轮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35HBS,大齿轮为45钢,正火处理,硬度为19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5HBS。4选小齿轮齿数为Z3=24,如此大齿轮齿数Z4=i3×Z3=24×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设计公式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数值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T2=468N·m=46877N·mm 查表10-7选取齿宽系数 查表10-6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由教材图10-21按齿面硬度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计算应力循环齿数 由图10-19选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率为1%,安全系数S=1,2 计算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取。 计算圆周速度 计算齿宽 计算齿宽与齿高比 模数 齿高 计算载荷系数因为是直齿齿轮,所以,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KA=1;由表10-4用插入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支承非对称时;由,查图10-13得,故动载系数: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 计算模数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设计公式1)确定公式内的计算值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由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1.4 如此:计算载荷系数K 查取齿型系数由表10-5查得查去应力校正系数计算大、小齿轮的并作比拟2设计计算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出的模数为(取最大):比拟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3.58并就接近圆整为标准值m=4,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算出小齿轮齿数: 取大齿轮齿数 取4 几何尺寸的计算1) 计算分度圆直径 2) 计算中心距 3) 计算齿轮宽度 如此:取小齿轮 大齿轮5 修正计算结果1查表8-5修正:2×4=9 ;查表10-4 修正 由,查图10-13修正4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载荷系数56 然而是大齿轮的大7实际 均大与计算的要求值,故齿轮强度足够。名称计算公式结果/mm模数m4压力角齿数32109传动比i分度圆直径128436齿顶圆直径136444齿根圆直径118426中心距282齿宽1351302.4.6 轴的设计1 轴的材料选择和最小直径估计根据工作条件,初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轴的最小直径计算公式的值由表15-3确定为:高速轴, 中间轴 ,低速轴。1 高速轴 因为高速轴最小直径处装大带轮,设一个键槽,因此 取2中间轴 根据后面轴承的选择,取3低速轴 安装联轴器设一个键槽, 再根据后面密封圈的尺寸,取2轴的结构设计1高速轴 高速轴的直径确实定:最小直径处 安装大带轮的外伸轴段,因此:密封处轴段 根据大带轮的轴向定位要求,定位高度 以与密封圈的标注,取:滚动轴承轴段 滚动轴承选取6308 :d×D×B=40mm×90mm×23mm:过渡段 由于各级齿轮传动的线速度为2m/s左右,滚动轴承采用脂润滑,考虑挡油盘的轴向定位,取齿轮轴段:由于齿轮直径较小,所以采用齿轮轴结构。:滚动轴承段, 高速轴各段长度确实定:由于大带轮的毂孔宽度B=63mm,确定:由箱体结构,轴承端盖、装配关系等确定:由滚动轴承、挡油盘与装配关系等确定 :由装配关系、箱体结构确定:由高速齿轮宽度B=75 确定:滚动轴承轴段,由装配关系,和箱体结构确定2 中间轴 中间轴各轴段的直径确定:最小直径处 滚动轴承轴段,因此.滚动轴承选取6309 d×D×B=45mm×100mm×25mm。:低速齿轮轴段 取: 轴环,根据齿轮的轴向定位要求 取:高速带齿轮轴段 :滚动轴承段, 中间轴各轴段长度确实定:由滚动轴承,挡油盘与装配关系 取:由低速小齿轮轮宽B=135 取:轴环,:由高速齿轮大齿轮轮宽B=70取:3低速轴低速轴各轴段的直径确定: 滚动轴承轴段,因此.滚动轴承选取6217 d×D×B=85mm×150mm×28mm。:低速大齿轮轴段 取:轴环,根据齿轮的轴向定位要求 取: 过度段取,考虑挡油盘的轴向定位: :滚动轴承段,:封密轴段处,根据联轴器的定位要求以与封面圈的的标注,取:最小直径,安装联轴器的外伸轴段低速轴各轴段长度确实定:由滚动轴承、挡油盘以与装配关系等确定取:由低速大齿轮轮宽B=130mm 取:轴环,:由由装配关系和箱体结构取:滚动轴承、挡油盘以与装配关系 :由联轴器的孔毂L=142 取 细部机构设计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10-1得低速级大齿轮处键b×h×L=25×14×110t=9.0,r=0.5;安装联轴器的键b×h×L=18×11×125t=6.0,r=0.3;齿轮轮毂与轴的配合公差选;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采用过度配合,此轴段的直径公差选为的设计如如下图2.4:图2.4 减速器轴2.4.7 轴的校核1高速轴的校核 214691 高速轴上作用力的计算因为采用的是直齿圆柱齿轮,所以轴向力如如下图2.5,高速轴的力学模型:齿轮1 2 支反力的计算由上面数学模型图知 总长L=283mm垂直面受力如右图2.6:对于点得: 方向向下。对于点得: 方向向下。由上轴的合力 ,校核 计算无误水平支反力对于点对于点得: 由上轴的合力 ,校核: 计算无误。 A1 点总支反力 B1 点总支反力M 3 绘转矩、弯矩图垂直平面内的转矩图如右图2.8:C1点 M165315水平面弯矩图如右图2.9:C1点合成弯矩图如右图2.10:MC1点

    注意事项

    本文(机电一体化自动炒茶机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