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7年).docx

    • 资源ID:778542       资源大小:81.5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7年).docx

    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7年)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兰白自创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简称兰白试验区)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20212025年)甘肃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2014年11月,科技部批复同意甘肃依托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兰州经开区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兰州、白银高新区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委、省政府紧扣国务院批复的兰白自创区建设定位,按照科技部赋予兰白试验区的创新改革试验任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简称兰白两区)建设蓝图,制定并实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2年),基本完成规划预期主要目标任务。2022年,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20亿元和123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4%和11.01%,创新引擎作用逐步彰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坚持"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成立建设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建立科技部、上海市、甘肃省三方会谈机制,印发关于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设立总规模23亿元的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简称兰白基金),要素支撑保障更加有力。自主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区内现有9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9个新型研发机构、6家企业创新联合体等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全省41%的高新技术企业、29%的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和41%的上市企业。2022年,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12倍、8.48倍,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分别占全省的13.70%、14.98%o产业迭代步伐不断提速。在核技术、生物医药、冶金及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工程化技术优势,在重离子治疗、离子电推进系统、动物疫苗、高端聚烯煌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智能钻采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撑引领“兰白综合性高技术”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突出"稳育引用关键环节,培养、引进、集聚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已成为全省创新人才资源密集区和创新活动活跃区。2021年,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每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08倍、5.69倍,区内现有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数量达全省半数以上。科技开放合作不断深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合作平台。深化跨区域协作兰白一张江科技创新结对合作纳入"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面向更大范围开拓区域交往布局,成为我省开展东西部科技协作的样板区。(二)发展环境与形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呈现产业高端化、创新生态化、功能融合化、治理专业化等新特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双碳”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甘肃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兰白两区正处在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同时,也面临国家加快创新高地布局,全国各地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兰白两区仍存在"特"区政策还不特、科技资源优势与园区产业发展融合还不够、园区发展还不均衡、部门协同治理效能还不够高、创新创业生态还不够优,以及制度创新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发展还不相适应等问题,迫切需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通过系统化部署、融通式创新、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兰白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加速推动兰白自创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兰州、白银两市自创共享、交通共建、生态共治、项目共研、产业共建,全面提升兰白两区支撑力和带动力,推动形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北的创新发展格局。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面向科技前沿,立足发展需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协同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文化创新等,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好"结构和"动力问题,为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坚持改革驱动。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治理方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探索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坚持产业强区。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方向,坚持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产业扶持与企业培育、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产业链配套与资源共享相结合,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绿色发展。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技术体系,强化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场景、绿色制度等供给,推动资源能源循环集约利用,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和效率。坚持人才优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体系,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化人才管理服务实践创新,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开创东西部科技合作新局面,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新空间,构筑全域创新、区域协同、全球链接的多层次开放创新网络,加速创新要素联动集聚,塑造全面改革开放新动力。(三)发展布局。围绕兰白自创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五大建设定位,兰白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向西开放战略支撑区、东西协调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建设样板区、产业承接转移先行区六大改革试验任务,按照科技支撑、园区引领、区域辐射、整体联动的思路,科学统筹规划兰白两区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创新体系布局,推动空间、产业、服务深度融合、一体发展。1.功能布局。着眼全面提升创新引领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充分考虑区域分工与联系,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加快打造形成兰白自创区引领、兰白试验区联动、多园支撑、带动全省、辐射西北的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兰白两区科技引领力、产业竞争力、人才集聚力、示范带动力、融合发展力。1. ”兰白自创区引领即以兰州高新区、白银高新区为核心,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端产业,提升发展质量.构建更多先发优势,努力打造全省创新资源最密集、策源能力最突出、创新创业最活跃、创新产出最丰富的引领性区域。2. “兰白试验区联动”,即将兰白试脸区作为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强化创新协同、产业协调、区域联动.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兰白制造向兰白创造转变、兰白产品向兰白品牌转变,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3. 多因支撑。即以兰白两区的24个分园(区)产业区块为核心载体.统筹推进兰州新区集聚发展、兰州高新区扩容建设、白银高新区提升发展、兰州经开区提质增效,培育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竞争优势的创新生态群落,为高质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服务支撑。4. “带动全省、辐射西北”.即以兰白两区为核心.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跨区域产业链构建、管理模式输出、飞地经济布局等方式.将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人才共享、社会治理、环境营造等成功经验向外扩散共享.带动全省他闱的砸合互动.辎射西北地区创新发展.在更大范闱集聚和释放创新能量和活力。2.产业布局。坚持错位分工、产业链协同联动,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采取“一区多园"布局模式,推动构建4大传统产业+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4+8+1产业体系,打造以兰州、白银为主体的黄河(甘肃段)高新技术产业带。兰州新区。包含绿色化工园区、新材料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生物医药园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六个园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核产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数字产业、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专栏2兰州新区产业布局1 .绿色化工园区。主要布同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等打造绿色、安全、智慧的千亿级化工园区。2 .新材料园区。主要布局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基地。3 .装备制造园区。主要布局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等。4 .生物医药园区。主要布局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健康产业等。5 .大数据产业园区。主要打造集智能设备研发生产、数据存储运算、软件开发集成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链。6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主要打造集生产加T.、食品检测、冷链物流、贮藏销售、产品体验于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兰州高新区。包含雁滩园区、定连园区、九州经济开发区、七里河园区、榆中和平园区等五个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产业、核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专栏3兰州高新区产业布局1 .雁滩园区。主要布局总部经济、数字产业等.打造集科技孵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于一体的创新策源核心区。2 .定连园区。主要布局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产业、航空航天、核产业等.落地建设重大产业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智慧园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3 .九州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食品加工、特医食品、商贸物流等.打造现代化食品加工区。4 .七里河园区。主要布局总部经济、科技再化、数字产业等,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区。5 .榆中和平园区。主要布局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白银高新区。包含白银高新区核心区、银东工业园、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含银西产业园)、白银平川经济开发区、刘川工业集中区、景泰工业集中区、会宁工业集中区等七个园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专栏白银高新区产业布局1 .白银高新区核心区。主要布局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等.打造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产城融合于一体的创新区。2 .银东工业园。主要布局有色金属新材料、煤化工、锦钻钛无机盐化工、工业物流等.打造综合性绿色工业园区。3,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含银西产业园)。主要布局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等.打造国家级绿色制造(碳中和)园、甘肃省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甘市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甘肃省生物医药(高端原料药)研发生产基地、甘肃省绿色食品研发生产基地。4 .白恨平川经济开发区。主要布局陶瓷建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打造特色新材料基地。5 .刘川工业集中区。主要布局稀土新材料、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打造全省重要的新材料产业旭、科技创新示范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6 .景泰工业集中区。主要布局新型建材、冶炼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打造全省新型绿色环保建材、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基地。7 .会宁工业集中区。主要布局农产品加工、轻工业、大健康等,打造农帝产品深加工基地。兰州经开区。包含安宁园区、西固园区、红古园区、九合园区、机场北高新园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等六个园区,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新材料、航空航天、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专栏5兰州经开区产业布局1 .安宁园区。主要布局航空航天、总部经济、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打造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 .西固园区。主要布局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进出口加工等.打造空铁联运、公铁联运、铁海联运的国际综合内陆港和国际贸易枢纽。3 .红古园区。主要布局节能环保、有色冶金、高端碳素等,打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 .九合园区。主要布局以仓储、货运、批发、冷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商贸物流等,发展工业母机、电子产品等高端装备制造配套产业。5 .机场北高新园区。主要布局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打造以现代中药制造为特色.以医疗器械制造和保健品加工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6 .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主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3.创新体系布局。强化创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高效协同,聚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科技赋能产业提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开放合作水平提升、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五大行动,推动实现创新创业生态融通、企业产业平台联通、市场应用场景贯通、要素流动渠道畅通,全面增强兰白两区创新首位度。充分发挥兰白两区技术创新外溢效应,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引导和汇聚全省创新资源,系统增强科技发展的外在支撑性和内在协同性,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提质升级。(四)发展目标。到2027年,兰白两区在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辐射带动与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兰州、白银两市公共服务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基本实现,集约紧凑、疏密有度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支撑引领甘肃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率先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在核科学、文物保护、干旱环境、生物医药、地球科学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涌现一批高价值原创成果。争取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含国防)10家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件以上。率先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在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0家以上,在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境内外资本市场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率先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健全,技术市场交易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示范性中试基地、验证中心等技术转移机构,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格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达到100亿元以上。率先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高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人才布局更趋合理完善,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稳育引用”的良好发展环境,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每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到150人以上。率先成为对外开放合作高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合作层次和合作质量不断提升,培育形成差异化、有特色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路径。与上海张江等国家自创区的创新合作更加深入,创新链产业链跨区域双向融合渠道更加畅通,对全省及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率先成为体制机制改革高地。破除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在园区管理模式创新、科技创新治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方面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表I兰白两区发展目标序号指标名称中位兰白自创区丝白试我区2022年2027年2022年2027年约束值预期值约束值侦期值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207608451233180020002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羟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直%3.59*4.24.53.11»3.53.83现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羟费占烧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0.57»1.01.20.75*1.21.41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35.54»455031.5940455每万人研究与试脱发展(R&.D)人员人178.77*23025S125.961501656新产品储曾收入占Mt卜I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Si%5.37*10.212.24.85»10127"人发明专利拥有员件82.5213011640.8660668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薇亿元46.379010550.731001209高新技术企业£549102211806981300150010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再化器和众创空间数最个44*546865*80100注:带,的为2021年效搪.表11兰州新区发展目标序号指惊名称单位2022年2027年妁柬值预期值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4255552全社会研究。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我%3.70*3.84.23现上1:业企业研究与试斡发展(R6D)经费占现上T业企业苕业收入的比Ift%1.53*2.12.54规上工业企业育研发活动的占比%26.61*3438S斛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人121.731581706新产品销件收入占规上1.业企业"业收入的比JR%7.14*1214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6.039.510.58技术合同认定法记成交撇亿元3.287IO9高新技术企业家7514016010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Ia个8»1012注:带的为2021年数据.表1一2兰州高新区发展目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2年2027年为束值St期值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525155702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面%3.93*4.65.03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ME上工业企业苕业收入的比Jft%0.46*1.11.44现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46.3458665年万人研究与试用发展(R&-D)人员人244.73*3103506新产品销作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湾业收入的比第:%0.74*5.66.77万人发明专利拥存量件136.82202408技术合同认定注记成交撷亿元40.1378909高新技术企业家45484597510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减个31»3848注:带的为2021年数据.表1一3白银高新区发展目标序号指你名称单位2022年2027年妁束值顼期值1地区生产以值亿元1682452752全社会研究。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我%2.83*3.23.43规上【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烧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取%0.75*0.91.14现上r业企业行研发活动的占比%32*40455每万人研究与试脸发展(R&D)人员人114.19*1481636新产晶德代收入占Ml上1: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IR%12.221720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后件29.3347518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亿元6.2412159高新技术企业家9517720510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最个13»1620注:带的为2021年数据.表1一4兰州经开区发展目标序号指你名称单位2022年2027年妁束值值期值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715406002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势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丽:%1.94*2.32,53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费占规匕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联%0.66*1.01.3I现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30*38435祖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人82.9986946新产品铺停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存业收入的比重%1.46*6.67.97万人发明。利拥有最件32.0841458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88亿元1.083S9高新技术企业家7413816010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最个13*1620注:带的为2021年数据.三、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行动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强化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兰白两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提升科技创新创造力。1.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国家战略和甘肃重大需求,发挥兰白两区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优化“国家队"地方队科技资源布局,加快构建一支使命驱动、任务导向,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中央在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立足功能定位精准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引导在甘科技“国家队”服务兰白两区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区内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整合资源打造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统筹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科研攻关任务协同部署,通过共建创新平台、联合承担科技项目等,推动战略科技力量与区内创新力量优势互补、良性互动。2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统筹兰白两区创新资源,支持兰州建设科学城,夯实兰州培育建设区域创新高地的根基。加强战略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区内优势科研力量承担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彳壬务,支持区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防)建设与重组,争取在核科学、文物保护、干旱环境、地球科学等领域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实施国家创新平台培育计划,支持在重离子治疗、动物疫苗等领域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育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整合区内省级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建设或引进一批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基地分类管理机制和支持方式,强化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估,推动提升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3 .提升省属高校院所创新能力。赋予省属高校学位点动态调整自主权,支持高校围绕兰白两区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布局。按照全省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持续深化省属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推进公益类院所去行政化,推动转制类院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选择重点高校院所开展使命导向的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实行章程管理和绩效管理。深入落实扩大高校院所相关自主权的举措,探索行业主管部门一揽子授权”管理制度。试点开展省属高校院所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共建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4 .开展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着眼强化兰白两区产业技术创新源头支撑,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核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人口健康等领域持续实施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推广实施甘肃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解决一批关键技术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前瞻部署具有突破预期和产业化前景明确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域建设一批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以升促建”争创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区内行业骨干企业凝练源头问题,力口强应用基础研究,成长为原创技术策源地。专栏6提升科技创新创造力重点任务1 .争创全国重点实聆室。支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启动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敦煌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在文物保护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兰州大学联合有关单位在地球科学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在干旱环境领域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 .推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整合。推动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化整合。3 .支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也设。支持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等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西北师他大学教育学、甘肃农业大学草学、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兰州理T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优势学科.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简版学学科建设.力争12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4 .提升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优化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5 .增强企业创新联合体协同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完善企业孵化、培育、引进和支持机制,健全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体系,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实施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或招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区内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和融资。鼓励引导区内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深入开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健全“链长制"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靶向扶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协调机制,鼓励区内国有企业设立研发准备金。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园区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平台建设、场地租赁等支持力度,争取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部门与研发设计部门全覆盖。鼓励企业采取研发众包、互联网+平台、内部创业等模式,促进企业间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3 .推进科技惠企政策扎实落地。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支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推动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性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应享尽享。完善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包抓联""六必访"白名单”等助企制度政策。支持高校院所面向兰白两区选派科技专员,服务区内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大对首次投放国内市场、具有核心知识产权但暂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引导区内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专栏7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任务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联合专业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等培训,规范管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牵头开展科技创新项目。2 .“三高”企业招引培育。量化细化“三高”企业认定标准.推进建档建库,扶持一批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潜力企业加快成长.加大“三高”企业招引力度。3 .单项衽军企业培育。将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与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各类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相结合,培育一批石潜力成为细分行业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三)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1.稳定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实施更加精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开展基于信任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向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兰白两区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攻关。建立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构建梯次衔接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全链条人才成长机制。支持园区依托国家和省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思维、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大力集聚连续创业者、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等,带动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导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高端人才服务基地为兰白两区提供更多智力服务。2 .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加大省级科技计划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基地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纳入科技创新基地绩效评估指t示。实施博士后引进培养计划,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支持高校与企业、院所实施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制,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产业高端人才。鼓励高校博士青年教师"入企入园"。深化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改革,建成全省人力资源产业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 .拓宽招才引才渠道。聚焦兰白两区产业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高效精准引才政策,通过"一事一议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团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技“国家队合作,带动培养区域创新人才团队。支持兰白两区与区外高校院所、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一批产业急需科技人才。探索签用结合机制,对重点领域柔性引进急需紧缺科技人才实施"院校聘用、企业使用。搭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平台,高质量开展外国人才和专家工作。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流动岗位,通过国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制度,加大海外博士毕业生、青年博士后引进力度。4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和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在兰白两区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适当提高区内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落实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激励。对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来兰白两区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按其所做贡献给予奖励。推动兰白两区人才公寓示范项目建设用好用足"陇原人才服务卡相关优惠措施,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专栏8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重点任务1 .建设兰白两区“人才池”,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间人才双向流动。2 .支持国家科技创新塞地大力培界使用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自主设立科研项目,由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承担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3 .加大基本科研业分费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力度。基本科研业务费敢点用F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展白主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支持比例逐步提到不低于年度预算的50%。4,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建立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5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探索科技人才在承担重大科技任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创新活动中的分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6 .鼓励符合条件的重点民营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岗位人员定级和晋级评价.指导具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7 .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课题、联合攻关项目等同于科研人员学术和论文贡献等政策举措。四、科技赋能产业提质行动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立足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场景驱动和产业创新图谱研究,按照"4+8+1产业体系布局,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使兰白两区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要汇聚地。(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实施传统产业大规模技术改造为抓手,重点在化工、冶金、建材、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等领域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科技项目,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实现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和迭代更新,加速推进传统产业从产业链中彳氐端向中高端迈进。1.绿色化工。依托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刘川工业集中区化工产业园等,发挥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化工新材料创新联合体等科研优势力量,重点开展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有机原料和中间体、基础化工原料、材料后加工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绿色低碳节能转型,精/诩造精细化工、有机原料和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链,联合推动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石油超洁净聚辉烧和丁睛橡胶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兰白两区为核心,协同酒泉、庆阳等地,打造西部地区一流先进石化产业带,构建千亿级现代石化支柱产业集群。专栏9绿色化工技术研发重点任务1 .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开展丙烯酸酶、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偏三甲苯、绿色高效农用化学品等产品研发和应用。2 .精细化工中间体。重点开展特种催化剂、油田添加剂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发展化学助剂试剂

    注意事项

    本文(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7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