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外事礼仪必备知识.docx
公务员外事礼仪必备知识案例分析(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外交往越来越成为外事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这种对外交往既包括在本单位或本地区接待外宾,也包括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出访,代表本部门、本单位甚至国家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对外交流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又有别于同事交往、朋友交往,这里面既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也涉及外交外事这种独特场合下交流的一些范式和惯例。而在这一系列问题当中,礼仪的规范特别是外交外事礼仪是其中最重要的敲门砖。因此,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人员,了解和知晓外事礼仪知识是做好外交外事工作的前提。何谓公务员外事礼仪本文所研究的“礼仪”有两个限定概念:一是外事,二是公务员。它们一个是对内容的限定,一个是对适用主体的限定。用通俗的语言来讲,礼仪就是社会交往中礼节与仪式的语言体系。它有几个特点:1、大家互相要听得懂,看得明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信息表达功能。2、大家要共同实践,共同遵循,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一定的规范性。3、既然为语言体系,必有方言,也会有很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行话等。也就是说,礼仪有分类,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4、礼仪行为的表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个体的人来实现的。因此,礼仪规范往往表现为个体的素质和修养,礼仪行为的个体表现有好差之分。5、既然是社会交往,交往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还可以是国家。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当中,普遍需要遵循的行为和仪式规范。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规范性和地域性特点。它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肯定和宣扬。与此同时,礼仪行为和仪式的呈现有很多需要考量的社会因素。外事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仪式、习俗,外事礼仪规范的内容错综复杂,禁忌也非常多,有些甚至与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完全相反。“外事无小事”,外事礼仪往往高标准,严要求,甚至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公务员公务员是指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员。尽管各国叫法不同,如美国称“政府雇员”、英国称“文官”、法国和日本称“国家公务员”,波兰称“国家工作人员”、德国称“联邦官员”等,但世界各国都有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需经过层层选拔才能任职。他们履行着国家公职,代表着国家形象,是从事社会行政事务的特殊人群,也是政府运转的中坚力量。1993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公务员管理上升到法律高度。公务员外事礼仪就是国家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行为和仪式规范外事活动中需要遵循的礼仪原则有很多但总体来说需要格外关注下面三点1、灵活运用“客随主便”和“主随客便”原则在外事活动中,有一对关系基本贯穿整个外事活动的始终,这就是主客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会不断变化。在国内,我们往往是主人的身份,而出国以后,我们的身份又变为客人。但也会有例外,比如在国内,如果我们的客人主动邀请我们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我们就成为客人,而他们则成了主人。同样,在国外,我们也可能要扮演主人的角色。所谓“主随客便”“客随主便”,即当我们是主人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照顾到客人的需要,做到“主随客便”;而当我们是客人时,要尽可能按照主人的安排活动,做到“客随主便”,避免给主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在具体运用这个原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灵活避免过于僵化把握“灵活度”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把维护自身形象和本方人员尊严放在首位。对于那些不太友好、不太合理,容易造成公众误解的安排,要据理力争,提出改正意见;对于不遵循相关外事规定的行为,要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对于确属无理、粗鲁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制止,要求对方更正。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委婉、巧妙,在不引起过多关注和不满的情况下化解问题,避免问题和矛盾升级、恶化。案例分析在“客随主便”前提下,如何灵活处理尴尬局面呢?外交部礼宾司的一位同志就做了很好的表率。一次,他陪同我国领导人出访一个阿拉伯国家,当他们来到双方领导人会见现场时,发现主方未按事先沟通好的方案布置接待会场。事前,双方工作人员曾商量好,领导人会见交流时将安排座椅,领导人入座交谈。但是,当天的会见现场没有放置任何座椅,而是临时准备邀请我方领导人席地而坐。由于我方出访领导人年事已高,席地而坐不但有损形象,而且可能引起摔倒等问题。因此,这位礼宾司的同志立即向对方提出,将领导人会见临时改为站立寒暄,并缩短会晤时间,从而避免了一场尴尬的局面。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在“客随主便”原则下,在出现一些明显的安排失误和潜在问题时,如何有理、有礼、及时地灵活处理,把维护自身形象和尊严放在首位,通过巧妙的方式化解问题和矛盾。2、亲疏有度,内外有别在外事活动当中,热情好客,以诚相待,都是很好的品质和态度,但与此同时,一定要注意内外有别,亲疏有度。尤其要意识到,在涉外交流和活动中,一定要站稳立场,要注意保密工作,严守审批流程,严格执行相关的外事纪律以及接待标准、礼品馈赠等方面的规定。特别要意识到,涉外活动很有可能会被各种谍报情报机关瞄上,表面平静光鲜的活动中,也许暗藏着其他动机。国内有家企业曾经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热情好客,不分内外,不辨亲疏,让外宾参观核心的工艺流程,并且允许摄影摄像,不曾想竟然被国外的商业情报机关瞄上。结果,经过多少代人不懈努力才传承下来的很多核心技术,就这样轻易被偷走。最终的恶果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工艺,由于商业情报泄露,很快被别人仿制,而且在加入其他高新技术之后,我们的产品很快被挤出国内外市场。工业技术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方面。我们在外事活动当中,头脑里一定要时刻紧绷这根弦,提防各种可能出现的泄密事件,严守政治纪律,严守保密要求。3、注意细节,维护形象英文里有一句话叫“Thedevilisinthedetail'",即“细节决定成败”。在外事活动当中,细节安排上的失误往往会有损形象,甚至导致整个外事活动的失败。特别是外事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往往容易把一些细节的差异上升到整体的高度,产生误解、误读。其中有些严重的误解,可能还会影响到相互之间长远的交往,引发信任危机。西方国家的人往往比较直接,很少会模棱两可,更不会违心地去答应或者附和别人。而中国人比较含蓄,往往采取顾左右而言他的策略,来回避矛盾或者问题。这样的做法往往让西方人误解,从而引起大大小小的误会。又比如,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喷香水的习惯,但是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习俗当中,“穿”香水是一种常态。因此,在参与外事活动时,应当适量使用香水,并避免吃一些容易产生“口气”的食物。案例分析感动对方的细心、“问候”韩国和朝鲜说的都是朝鲜语,但在日常交流用语当中,两个国家的语言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四川一位负责外事接待工作的小同志,留意到了这些小细节。在接待来自朝鲜的代表团时,她避免使用韩国对于“你好”这个词的习惯问候语,而特意使用了朝鲜人对于“你好”的习惯问候语。这一做法让该团团长非常感动,也很感慨。他认为使用朝鲜的问候语问候他们,是对他们的尊重。之前就曾经发生过由于别国接待方使用韩国问候语而提前终止访问的事情。一次用心的问候,让他们感受到了中方接待人员的用心和对他们的尊重。这一案例当中,由于细节处理得当,给对方以被欢迎、被尊重、有诚意的体验,从而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而良好的交流氛围,又会极大地提高交流合作的成功率。案例分析(二)外事活动中最容易忽略的礼仪细节外事活动由于涉及的事项多、环节多、人员多且很具体,其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也会有很多。以下几个细节容易被忽略,要非常注意。1、饮食禁忌在饮食方面,除了民族宗教原因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疾病、过敏等。因此,在安排餐食时,最好事先询问对方是否有饮食禁忌,或者以菜单等形式标注食材,甚至烹饪方式。过敏问题在一些国家越来越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而过敏源也越来越千奇百怪。所以,在安排餐食时就需要非常小心,避免出现因过敏等原因而可能导致的严重问题。案例分析对淀粉过敏的团长一次,瑞典一个高级法官代表团到我国某单位访问。访问之前,我方外事接待部门通过交流,得知其代表团团长有饮食过敏问题,而他的过敏源是淀粉。中方接待单位开始认真研究哪些食材当中含有淀粉。经过仔细研究,他们发现,我们日常餐食中的很多主食、蔬菜、水果里都含有淀粉,而且我们在烹饪菜肴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淀粉进行勾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中方接待单位在后来的餐食安排中就特别注意,不做带有淀粉的菜,或提醒这位客人哪些菜在烹饪中使用了淀粉,从而避免了因食用淀粉而造成的身体过敏问题。对于外事工作者而言,如果自己有食品过敏问题,也应该主动及时说明,以便对方在安排餐食时注意。当我们做主人时,在饮酒、祝酒过程中,要特别体谅不能饮酒人的难处。饮酒后身体不适,往往是由酒精过敏引起的。对于正在口服抗生素等药物的人员,也不能劝酒,因为此时饮酒,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有生命危险。2、话题禁忌除了个人私密的信息外,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话题禁忌,比如有些国家在民族团结、种族和谐、宗教和睦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话题禁忌,甚至将这些禁忌列入本国的法律;有皇室、王室的国家,会将对皇室和王室成员的私下议论列为禁忌。如果不了解这些禁忌,在双方交流中触及这些话题,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谈及这些话题,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如果非提不可,也需要非常委婉,要注意表达方式的正确性3、地点问题在外事接待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一些与地点有关的礼仪细节。比如使用卫生间的一些礼仪细节。在一些国家,不管是公共场所的卫生间,还是家里的卫生间,都装饰得非常高档,同时还有很多相关设施。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在使用卫生间后,习惯使用清水来清洗身体。因此,在接待外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要侧面了解清楚外宾的生活习惯;同时,最好事先考察外事活动所在地的卫生间条件,了解这些卫生间是否干净、卫生,厕纸、擦手纸、洗手液是否齐备等。作为外事工作者,在出访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卫生间的一些礼仪细节。比如,如厕后,要把卫生间的门稍微打开一点,洒在洗手池台面上的水最好擦干净,马桶盖要和如厕前一样放好,等等。同时要注意,在一些国家,公共场合的卫生间很少,借用餐馆之类公共场所的卫生间,除非有消费,否则往往不被允许。因此,要充分重视如厕环节,提前安排,避免尴尬。再比如,接送客人的准确地点、停车的具体位置,以及附近最明显的标志性建筑和标识,这些看似非常细微的环节,往往又很重要。特别是在外事活动当中,如果没有说清楚接送客人的精准地点,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因此,要把具体位置反复说清楚,并且用文字的形式传达给对方,否则很有可能造成误听、误解等。4、时间安排现代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相同的时间观念和作息时间安排,很多国家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时间观念,比如上下班时间、周末休息时间、商店打洋时间,甚至就餐时间,都和我们很不相同。比如西班牙,其晚餐时间往往安排得很晚,经常是在晚上8、9点以后才开始,这和我们习惯于晚上6点左右吃晚餐不同。在欧洲的一些城市,下午6点以后,一般的商店都会关门打烂。又比如,在很多伊斯兰国家,每天都有五次礼拜,即便上班时间,也可能会放下工作进行礼拜。因此,到这些国家去就要问清楚相关的时间安排以及人们遵守时间的习惯,避免出现误解。5、性别禁忌东南亚、中东国家有很多涉及不同性别交往的禁忌。这些禁忌可能表现在行为上,也可能表现在服饰着装上,还可能表现在言语谈吐中。其中一些禁忌与宗教有关,一些与观念有关。总体来讲,在伊斯兰国家,男女要尽可能避免在公众场合有肢体、肌肤的直接接触,女士要避免暴露身体肌肤。在佛教国家,男女都要避免把不洁之物,比如鞋子、裤子等举得过高;女士应避免行走时把后背及臀部朝向男士及僧侣;等等。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过分地讨论两性话题。以上五点所提的内容属于外事礼仪活动中需要留意的一些细节,从事外事活动,特别是负责外事礼仪安排的工作人员,应该格外重视和注意这些细节。案例分析(三)国家意识与爱国情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涉外交往越来越多,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任何外事工作都难以顺利完成,因此公务员必须怀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和保护国家尊严,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大处来说及时、敏锐地发现有损国家利益与形象的行为,及时制止,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比如在两国交往时如果出现东道国升错国旗、放错国歌的情况,应及时反映并请对方予以改正。对于涉及损害国家领土完整或者分裂祖国的言行,应该用礼貌且严肃的方式给予回应,表达我方立场。从小处来说应提升个人的礼仪素养,避免因为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当面损害中国公务员形象和国家形象。比如出国应入乡随俗,交往应律己敬人,谈吐应落落大方,举止应得体适宜,专业应精准熟悉,纪律应严明规范。对于公务员来说,如果遇到有人做出有损中国国家形象的事情,我方该如何处理?是吹胡子瞪眼睛,不管不顾对方面子,指责、批评甚至大吵大闹?还是用一种非常智慧、理性甚至幽默的方式处理?在革命与战争年代,敌对国家之间往互不往来,或者以一种对抗的方式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尽管世界依然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依旧是世界的总体特征。因此,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需要具备一种智慧的爱国方式。在涉外交往中,如果出现了他方损害我方国家形象与民族利益的做法,需要先理性地分析对方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导致。有意为之与无意导致的性质大不一样,但不管是哪一种,我方都要选择智慧而理性地处理,避免争执与吵闹,幽默、智慧而保存双方颜面的方式永远是最佳的解决方式。如果对方是恶意为之,我方应严肃地指出,要求对方更正甚至提出抗议,或采取逐步严厉的方法。21世纪的今天,这种恶意损害我国家形象与民族利益的做法是比较少见的,大部分的涉外交往是和平与善意的,基本遵循“客随主便”与“主随客便”的交往方式。总之,一个不把祖国放在心中的公务员是得不到他国人士的尊重与欣赏的,同样,以粗暴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也不是最佳的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化的方式去交流,在21世纪的今天是最受欢迎的。案例分析中国某市政府代表团到美国某市交流访问。代表团一位成员与陪同的一位美国人士相处得很好,在私下交流时,中方人士间陪同的这位美国人:“您愿意到中国去看看吗?”这位美国人答道:“我非常愿意到中国去看看,听说中国发展非常快,不过,还是有些犹豫。”那位美国人随即拿出一份非常知名的美国报纸,并指着其中的一篇文章说:“您看,这是今天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中方人士一看,报纸上有一张反映中国的照片,照片上面是一个很大的煤窑,天空灰尘弥漫,黑压压一片,看不到蓝天与白云,满脸黑色的煤矿工人正辛苦地搬运着煤。“中国的空气太差了,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是这个样子吗?如果去了中国,我们是不是要呼吸这样的空气?”中方代表团成员笑了笑,摇了摇头,说道:”这张照片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中国发展很快,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年环境问题是比较突出,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改善。但中国同样拥有美如仙境的地方,比如我的家乡。”说完,他给这位美国人看了自己存在手机中的家乡的照片。这位代表团成员的老家是四川成都,当他展示成都的城市风貌以及风景名胜如都江堰、青城山、熊猫基地的照片时,美国人直呼太美了。中方代表继续说:“您也知道,任何国家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美丽的地方与脏乱差的地方。如果您有机会访问中国,相信您一定会改变这张照片呈现给您的印象,类似这样的美景在中国数不胜数。”美国人点点头,说:“嗯,我同意您的观点。希望有一天我能访问中国,亲身体会真正的中国,然后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案例中的中国公务员现身说法,用手机中的家乡照片向美国人呈现了另一幅图景,是种智慧且高效地维护国家形象的行为。案例分析(四)外事接待中的车辆安排交通工具需无缝连接,就是接机、送机和在各种活动之间转场的车辆安排一定要尽可能做到无缝连接,避免出现“人等车”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对车辆和司机的管理,特别是与司机的及时通信就显得非常重要。1、交通也是一种交流车辆不仅仅是一种运输工具,它还承载着很多交流的信号和讯息。比如安排的车辆是商务型(公务车)还是家用型,车内的气味是否清新,安排什么品牌的车辆,司机的服务态度、个人仪表情况,随车是否配有矿泉水等,都体现着组织方多方面的考量。当然,这也是组织方安排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安全性因素需重点考虑。不但车况很重要,司机的经验、资质、身体状况等都必须是考虑的因素。另外,对于车辆、乘客是否投保,这些保险、资质等是否在有效期之内,行车路线和路况等,都需要给予全面的考量。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国家的公务车一般都使用三箱四门的轿车,车身颜色一般都为黑色,内饰基本维持原车配置,不额外增加装饰。公务车内应配置一些比较好的矿泉水、面巾纸和手机充电器。车内的空气要清新淡雅,温度适中。司机要着装整齐,仪表良好,没有口气,体味等,同时服务态度要好,回答问题尽可能精练干脆,驾驶平稳。除非必要,在开车过程中,不接打电话等。一般来说,对于重要的外宾,应该尽量使用高档一些的公务车接送,这样不仅舒适一些,更重要的是安全。2、车内位次排序就最为常见的两排座小轿车来说,在有专职司机的情况下,最尊贵的位置是后排靠右的位子。其次是后排靠左的位子,再次是副驾座的位子。一般来说,副驾驶的位子是留给助理、秘书或者翻译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主人驾车,那么最好的位次是副驾座的位次,其次是后排靠右的位置,再次是后排靠左的位置。以商务车为例,如果有46人乘车,那么7人座的商务车较为适宜。如果有专职司机,那么车内的最佳位子是第二排,其次是第三排,第一排副驾座的位子一般是给助理、翻译或者保镖的。如此排序的理由除了舒适度外,还有时间上的考量。乘车人数较多时,不能让位尊者等候位微者,正确做法是位微者全部上齐之后,位尊者上车即可开车。一排中的尊位没十分严格的限定,司机后面的位置也可以成为尊位。比如车内只有一主一客两个人,如果主方人士身份、级别较客人低许多,那么主方人士应该坐在副驾座的位置上。如果主方人士与客人身份、级别相当或者相差不大,二人可同坐于车内第二排。考虑到要为客人开门与关门,把司机后面的位置当成尊位,主方人士坐在副驾座后面的位置,也是较为妥当的安排。总之,第二排优于第三排,第二排哪一个是尊位需要考虑安全因素、时间因素、开关门因素等,要视具体情况判定。总结对车辆安排这环节,需要考虑它的连接性、安全性、信息性与礼仪性。车辆安排是否妥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办方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对外事活动的态度等。因此,对这一环节要高度重视。案例分析(五)外事活动中的行李安排行李一般是指个人物品,具有比较强的私人特点。因此,应尽可能让外宾自行保管行李,并尽量同车运输,避免帮外宾带行李或者保管行李。但是在实际接待工作中,有时避免不了要把行李和人分离,安排不同的车辆运输。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该怎么处理。(一)要保证行李装车前的数量、种类得到外宾确认,并写清楚票据,再发车。(二)提前准备好行李牌,并安排专人看管和运送行李。(三)行李车和乘客车辆尽可能前后一起运行,最好同时抵达相同地点。(四)在安排接送车辆时,要充分考虑行李数量。一般而言,如果外国代表团行程较长,行李就会比较多;女性成员多的代表团,行李也会多一些。(五)大多数代表团抵达酒店时,需要第一时间把行李拿到房间,整理内务、换装等。(六)在大多数国家的酒店,酒店行李员会协助客人把行李送到酒店房间,一般需要给行李员3美元或等值的小费。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要考虑到这一点。细心的大使我国著名外交官、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大使率代表团前往埃及出席一次国际会议,途中在法国巴黎短暂停留。当代表团到达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拿行李时,吴大使一再嘱咐代表团成员把行李看好。当行李全部装到前来接机的使馆安排的行李车上后,吴大使还再次询问:“行李都齐了吗?”并到行李车前挨个数行李。经吴大使这么一数,代表团发现居然少了一件,便立刻返回行李转盘找到了那件行李。吴大使这种细致入微的做法,不但避免了财物损失,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外交交涉和麻烦,从而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出访任务。总结行李运输看似简单,但也要格外小心。在外事接待工作中,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请外宾自己看管和负责自己的行李。如果代表团人员太多,必须集体保管运输时,应根据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套行之有效、类似酒店存取行李的办法。不同城市之间的远距离运输,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比如车、船等,要尽可能保证行李与人同车、同船,并自行保管,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失误。案例分析(六)外事接待中的安保工作安全是所有外事活动最先考虑的因素,应该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需要关注很多领域。而安保在这一领域当中,主要是指外事活动中对人身安全的保卫工作。1、安保工作有级别之分参与外事活动的主要人员级别越高,安保的级别也越高。当安保级别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国家专门的安保部门,比如公安局、警卫局出面制定相应的安保措施,并派遣警官执行安保任务。同样,当外宾的身份级别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会带有自己的安保人员,也会有自己的一套安保规程。当然,他们的安保人员需按规定与我国相关政府机关接接洽,获得相应的批准之后才能跟随左右。2、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平时的外事活动当中,安保工作更多的是要避免意外的发生,防范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对活动场所提前踩点非常重要。通过踩点,可以对活动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防火、防摔、防滑、防落物、防触电等安全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踩点,也可以对行进路线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在一些有可能出现恐怖袭击的地方,需要商请政府安全机关如公安部门,参与到安保工作中,就如何防范恐怖袭击进行专业的设计和规划。3、交通、食品、医疗安全在平时的外事活动中,安保工作还需要考虑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医疗安全。这三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比如交通安全方面,是要注意车辆本身状况,如刹车系统、轮胎等与安全有关的零部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司机的驾龄、身体状况等是否能保障行车安全,同时注意行驶途中的安全问题,防止司机疲劳驾驶,必要时安排开道车等。针对食品和医疗安全,一是要注意就餐地点的卫生条件。二是要特别注意参与活动的人员是否有饮食禁忌和过敏情况。三是要有医疗急救的预案,掌握急救医院的联络方式。对于大型外事活动,还应该安排随团随队的医护人员,并且有充分的医疗保险措施。对于有些国家的来宾,最好事先购买紧急救援保险。四是要充分了解参与活动人员的身体状况,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对于高龄人士、孕妇和过度肥胖、过度瘦削的人给予特别的关注。五是前往特殊地区,如传染病高发区、医院、高原地区等,要做好充分的防范各种疾病的准备,随时准备撤离。4、对外事人员进行安保的基本训练负责外事接待活动的人员应该得到一些安保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处理安保、善后工作的方法和知识。如如何辨识安全隐患,如何进行心脏复苏和人工呼吸,如何拨打消防、公安、医疗部门的紧急电话,如何参与灭火,如何参与急救车行动,如何打开逃生门,如何疏散人群,等等。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理某单位接待的一名外宾不知什么原因,深夜从所住宿的楼上坠亡。这个单位平时非常重视外事安保工作,经常向保安人员讲解外事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一线的保安人员得到消息后,首先采取了保护现场的措施,并马上向该单位的外事负责人进行报告。该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向本单位领导报告的同时,立刘和保卫处领导赶到现场,并向该市公安局及外国人管理处报案。公安部门立刻介入调查。同时,公安局外管处及时通知该国驻华使馆的警务联络官,并请该警务联络官前往出事地点和外宾房间了解情况。经过公安部门的立案调查,很快查出这是一起自杀案件。该国驻华使馆的警务联络官由于亲自查看了现场,也在第一时间认可了这个结论。由于出事单位安保人员具备外事安保知识,懂得保护现场,并且立刻报告,该事件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内就处理完毕。5、对保安涉外安保知识的培训很多单位的安保工作,一般是由单位内部的保安或者保卫部门负责,但是,涉外活动中的安保与平时安保不同,因此需要对内部安保人员进行必要的涉外安保的素质培训。包括能用外语进行基本的问候,能用外语表达一些基本的行为要求,了解一些国际礼仪知识等,以便在执行外事安保工作中能够顺利完成任务。6、安保三防安保工作也包括防窃听、防刺探、防泄密。在外事接待工作中,要做好内部掌控,对哪些地方可以参观考察,哪些地方禁止参访等要有明确规定。对禁止前往的区域,禁止拍照、录音、录像的区域,要设立明显的标识,同时要直白地向外宾说明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要严正交涉,必要时可向公安局等政府部门及时报案。总结安保工作分不同级别,同时涵盖很多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有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才能保证临阵不乱,妥善解决。在这一工作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万无一失。此外,要完善责任追查制度,把责任延伸到制度设计层面和政策把握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