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情况报告.docx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情况报告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持续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精神,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工作方针,建立“自定目标、自立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断与改进”的自主循环提升保证体系和可持续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发展能力。按照广东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学校基于“2022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紧密围绕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分别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业质量保证、课程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和体系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及自我诊断,现将学校2022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情况报告如下。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一)总体理念与框架1 .质量体系建设理念与思路(1)体系建设与实际工作同步针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层面,建成含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及监督控制的诊改支撑组织系统。在构建过程中,从学校实际出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总目标,集中资源,扎实推进质量建设,确保质量建设取得实效。(2)数据平台倒逼质量提升通过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的论证与建设,源头采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实现实时反馈和预警功能,为监督控制、复核诊断、发展性考核、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平台,以此倒逼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持续提升。(3)贯彻标准体现校本特色以各级文件为基本依据,敢于创新,立足国际职业教育视野,借鉴国际权威认证核心理念,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以此为抓手,全面实施“学院质量”优先战略,为实现学校发展总目标服务。(4)自主诊改与各级复核结合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实行相对独立的质量保证自主诊改。同时,开展由上至下、层层嵌套的复核诊断,最终由学校组织抽样复核,保证诊改工作切实有效。2 .内部质保体系建设框架与目标以国际化职业教育视野,借鉴国际权威认证所遵循的核心理念,基于现代管理理论,立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立方”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完善“质量立标、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从而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美誉度,最终把学校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高职强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图(二)具体内容与措施1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照标杆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既放眼于全球高职风向与格局,又深入消化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紧密结合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构建一套既符合国际一流职业院校愿景,又契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质量管理评价和改进体系,从而对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具体而言,我们在贯彻“五横五纵”的质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致力于践行和完善具有学院特色的“质量立方”质量保障方法论。2 .整合质量诊断指标围绕学校“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借鉴国际先进专业认证框架及专业范式设计持续诊改要点,细化相关标准集和参照系,构建标准体系,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四个层面和人、财、事三个模块设计指标要素。帮助专业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建立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建立完善学生学习生涯各阶段、领域的发展标准;建立教师发展标准,建立由成长期、成熟期与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3 .推进智慧诊改系统建设围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实现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建立基于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诊改全流程数据源头采集功能模块,设计管控平台诊改信息链,实现诊改信息的实时反馈和预警,为监督控制、复核诊断、发展性考核、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平台。以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相关挖掘算法,加强对源头数据的采集与感知,将其作用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020辅导、过程性考核、课程建设、学生成长与发展、教师发展及校企合作等工作过程中,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监控,形成明确具体、指导性强的精细化决策与分析结果。4 .建立质量诊改机制结合学校整体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标准,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持续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通过内部诊断、外部评价相结合,排查教学存在问题,倒逼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提升。5 .厘清诊改实施路径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学校一二级单位一专业(课程)自上而下的三级质量保证组织。根据机构和岗位职能,统筹全局,合理选择诊改切入点,着眼“点、线、面”谋篇布局,有的放矢,渐进有序推进内部质量诊改工作的展开。6 .孕育培育质量文化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观,建立诊改制度及配套文件,打造诊改制度文化,推进质量立校战略,不断丰富保障体系的内涵。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融入产业文化,形成富有学院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现代质量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7 .打造质保队伍框架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学校一二级学院(部门)一专业教研室(科室)自上而下的三级质量保证组织。贯彻落实诊断与改进相关政策,选拔专人负责各环节诊改工作的开展,以此推进学校诊改工作的稳步进行,最终培养出一支有理念、有思路、有方法、有成效的质量保证建设团队。二、自主诊改开展情况分析(一)专业诊改1 .诊断情况与结论(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学校每年都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各个专业都开展专业产业调研、岗位能力分析、毕业生就业与跟踪调查,并组织召开学生、教师专题座谈会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如需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必须在教学任务执行之前按照学校调整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方可执行。针对学校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学校相继出台了教学违规及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修订)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办法(修订)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尚存在问题: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2)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学校以项目为抓手,出台了系列管理和激励措施,不断培育、推进教学资源项目建设,学校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3个,全部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1个已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6个已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线精品课程77门,共7730学时,课均学生数128人,其中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5门,7门已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校级在线精品课程82门,21门已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编写教材共192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69部、校企合作编写教材66部、新形态教材41部。针对各级各类资源应用不够广泛的现象,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全面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实现教学资源标准化、流程化、学习便利化,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新模式。尚存在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还不够广泛、深入,还有待进一步推广。(3)专业建设规划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招生计划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考生专业填报需求和企业人才招聘需求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专业建设成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合理定位,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响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2021年新设置“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汽车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工业设计”等专业。2022年新设“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停招“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共有专业群H个,专业55个,重点专业43个尚存在问题: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1)进一步优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套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示范引领等方式,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3)从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二)课程诊改1 .诊断情况与结论(1)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着眼于人才培养需求,将课程分为“可持续发展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两大类,”可持续发展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拓展课,“专业+方向课程”包括专业支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历年来,学校鼓励各专业将专业技能类证书考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国家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之后,学校鼓励有试点证书的专业开展试点工作,推动“1”和“X”的有机衔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能保障培养学生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尚存在问题:学校已组建专业群,现行课程体系如何有效支撑专业群建设有待进一步研究。(2)课程资源开发为鼓励支持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学校制定了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专项经费资助标准规定(试行)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学校建有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如下:国家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教学资源库3个、校级教学资源库8个、省级在线精品课15门、校级在线精品课8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184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62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107门。质量为王,标准先行。学校从2013年起组织了所有招生专业对专业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并且在每年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3)课程运行管理为确保课程教学有序开展及教学质量,学校质量管理中心在期初和期末都组织开展教学文件检查工作,并组织教学督导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评教。为规范学校教材管理工作,避免教材选用、供应的随意性,确保使用高质量的教材,学校制定了教材管理办法,并成立教材选用委员,负责指导教材选用工作。学校将课程考核分为考查(含过程性考查)、考试(含过程性考试、集中考试),集中实践课程考核原则上按考查(含过程性考查)进行设计,并要求各专业每学期集中考试类课程2-4门,确保学生有效达成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已建立高效的课程运行管理模式,能保障课程教学有序开展。尚存在问题: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1)在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以有效支撑专业群建设需求和人才培养。(2)学校将开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分项管控多系统支持评价体系。(三)教师诊改1 .诊断情况与结论(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学校按照“十三五”规划和“一流校”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要求,各二级学院逐步按照建设进度推进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已完成了一流校建设项目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有效落实。学校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等文件,保证师资建设有章可循;按照政策文件要求落实师资培养经费,确保培养工作有效开展。尚存在问题: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工作有待加强。(2)师资建设诊改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明确规范。学校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标准,专兼职教师、高层次人才、双师素质教师等聘用资格标准;出台教师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等9个职称评审文件。师资队伍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完善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学校将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指标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对教师个人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明确考核目标,全面评价岗位工作绩效,逐步建成了常态化的师资质量保证机制,教师质量意识、社会服务能力、学生满意度等得到提升。教师质量意识得到提升。学校加强对教师日常教学全过程的督查和巡查,并纳入每年师德建设主题月活动;开展对新入职教师教科研成果的筛查摸底工作,为教师队伍诊改提供依据。尚存在问题:各类层次教师培养考核标准有待更新完善;教师发展和诊改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1)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层层细化,确保个人、部门和学校规划目标的一致性。人力资源处结合“双高计划”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规划,将建设指标结合专业和师资情况细化到二级学院,签订建设任务书,要求落实到人。(2)加强教师培养经费使用的过程监管,确保师资培养经费使用效果。人力资源处对培养经费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培养对象进一步细化经费使用项目,按月反馈经费使用情况。(3)主要从新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领军人才、教师团队和兼职教师等5个方面出台文件分类明确培养考核标准,因人而异,实施多元化培养措施。(4)制定教师教学能力诊改提升方案,构建科学预警诊改机制,帮助教师发现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整改建议。(5)进一步深化绩效考核改革,优化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发放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常态化申报和发布机制。(6)建立教师待岗和校内二次择业制度。(四)学生诊改1 .诊断情况与结论(1)育人体系个人发展计划方面,学校开设必修课程学生职业规划及相关课程,学生处学生服务中心设有职业规划室,学生处及二级学院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及将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贯彻到专业课程教学。因此,学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同时每项措施的实施都有规范要求,能全方位促进学生制定个人发展目林。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标准方案,能精准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发展目标。“三全育人”方面,学校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利用各种文件制度强化“三全育人”,特别是对创意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学生,学校特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开展针对性教育。学生自学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学校通过设立创新教育研究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月、培训师资队伍等一系列举措督促学生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的学风、班风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成效愈发明显。尚存在问题:个人发展计划虽然在特定范围有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但是缺少以学生个人发展计划为中心体系化、整体性的个人发展计划制定制度;优秀学生自我诊改成效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还有待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成效愈发突出,但是存在分依赖教师成果缺乏自我创新、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2)成长环境服务部门服务质量诊改及常态化保证机制方面,学校对服务部门质量进行常态化诊改并有一套质量保证机制,后勤基建处主要负责饮食生活安全,保卫处主要负责校园安保工作,学生处主要负责学生意外事故伤害及学生公寓日常住宿服务与日常安全管理、二级学院主要负责日常教学安全及安全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等,其他部门都各负其责,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生活质量。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干部队伍随机抽查服务部门质量,形成常态化反馈机制。学校安全设施及生活环境方面,学校实施“大运会”扫尾工程、日常设施设备维修工程,不断优化生活、学习环境,完善学校安全设施,定期开展安全设备检查、更新,确保校园师生的校园安全。在学生公寓区域已全方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学生诉求回应及满意度方面,学校各层级均有学生诉求反馈机制有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如校领导有对学生的公开电子信箱、相关部门也有相关学生诉求的线上、线下通道,能及时收到诉求,反馈信息,学生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学生处学生服务中心不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调查,学生满意度都达到97%以上。意外事故率发生率方面,学校一直重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要求全体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事故率一直低。特殊学生群体生活保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方面,学校为家庭困难学生、残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提供了生活保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他们能够顺利的融入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方面,学校建立了以学生处为牵头部门、以各二级学院等相关部门为协助部门的心理管理机制,每年均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心理专项培训工作,开展班级心理专项活动;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载体,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特殊学生群体保障提供方面,学校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必要的设施、人员、资金、文化等保障条件,如优先安排住宿、提供特殊通道、提供特定人员服务、提供专项资金补贴、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形式、为需要学生提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并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每月追踪记录等。尚存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着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学校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必要的设施、文化等保障存在不便捷、不方便等问题。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1)优化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各项制度、各项活动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助推学生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整合指导学生个人发展计划的现有资源,强化部门协同功能,增强学生个人发展计划制定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锲合度。(3)重视运行机制创新,鼓励支持各育人主责部门间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鼓励支持二级学院创建“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鼓励支持育人平台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育人规划效果的最大化。(4)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部门服务质量诊改工作,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改善学生的体验感。(5)建议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引用信息化设备和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精确到和精准度。(6)建议相关部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配足专业人员。(五)体系运行效果1 .诊断情况与结论(1)外部环境改进学校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方针,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贴近产业发展需要,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了“学院+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1.0模式。校企通过共搭平台、共建资源、共育成果、共培师资,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质量,推动高职教育参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根据学校产教融合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共同步入精准对接。推进“双高计划一一任务六: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建设方案高质量落地实施,以职教集团建设和实体化运作为载体,与龙头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施行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实质推进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积极与企业行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筑协同育人平台,以现有成果为依托,以学校实训室建设为载体,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共同建设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2)质量事故管控2022年学校质量事故管控重点包括:日常教学质量事故管控、考试违纪管控及违纪处分。学校形成了一整套学校、院系两级质量事故投诉受理机制,规定了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制度。一级事故由质管中心会同教务处、人事处及相关院(部)共同审议拟定认定意见,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报校长核准;二级事故由质管中心会同教务处、人事处和相关院(部)共同审议拟定认定意见,报分管校领导批准;三级教学事故由质管中心会同教务处、人事处和相关院(部)共同审议形成认定意见;教学违规由质量管理中心认定。学校通过教学工作例会、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质量事故自查自纠,建立了质量事故管控常态化反馈机制。但是,现行的反馈机制仍不能完全制约部门保护主义倾向,尚缺少将质量事故管控前移至初期阶段,即质量事故早期量化预警制度。学校制定了应急预警制度并定期开展演练,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及群体性事件发生,每学期组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响应速度与能力。一年来,检查全校任课教师教学文件近4000门次,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要求限时整改,有效地规范了课堂教学活动,各类教学服务类投诉发生率明显减少。(3)质量保证效果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优化之中,各项规划较完备,体系设置较科学,但各个环节的衔接,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等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看,目标达成度较好。目前,学校已制定了与学校发展目标契合的,较为先进的专业、课程、师资和学生发展质量标准,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学校在诊改过程中,能不断调整优化各项标准,制定的标准较科学、规范、可操作性较强。同时,基于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建设质量保证指标体系,数据中心为核心,完成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与平台部署工作,初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逐级挖掘,可视化呈现,全方面,多维度的进行诊断分析,为学校校务管理、数字教学、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决策和改进提供依据。随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日趋完善,常态化诊改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但还存在质量保证体系标准高度不够,质量诊断覆盖范围广度不够,课堂教学有效性监管深度不够,数据驱动治理水平精度不够等问题。(4)体系特色与创新紧密围绕建设目标,深化构建“学院质量环”框架+“质量立方”视图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鲜明学院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学院质量环以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中心,通过五横五纵的螺旋推进实现。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针对目标专业优势与地域特色进行培养目标的制定,通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层面(五横)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及监督控制(五纵),形成完整的目标链、标准链、实施链、反馈链、保障链、信息链及文化链,有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以专业为中心,针对行业企业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通过毕业要求和学习成果的对比分析和多方反馈,检视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指导各诊改层面的持续改进,实现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的搭建,最终实现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质量立方以学校内部自我诊断的内部质量检测可视化呈现,通过人、财、事三个维度构建质量立方,形成横向静态可比、纵向动态可比、内部可分拆的质量体系。通过被检测部门或专业的在质量立方中的坐标点,确定被检测对象的相对位置,进而找到自身的质量短板,然后通过逆向寻源,单位的相对评价为中心。2 .拟采取的改进措施(1)规划高度契合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专业(群),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建设。(2)通过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载体,谋求企业软硬件设备平台及经费捐赠、校企合作环境营造、主动服务政府企业、构建各方共赢机制。(3)进一步组织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贯彻教学违规及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下一学年计划组织系列专题教研活动,以提高全体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4)下一阶段将充分利用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建立基于校园大数据的教学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事故预警制度,提高学校质量事故管控能力,将质量事故杜绝在萌芽状态,保持学校教学事故低发生率。(5)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借鉴国际一流院校质量管理理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倡导持续改进、尊重专业个性”等核心思想方法和标准体系,建立信息特色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等标准体系。(6)进一步完善、强化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计划执行完成度考核,实现诊改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强化教师绩效考核,加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用管理,对教学质量评价分数较低的教师实行约谈、停课培训,提交反思报告等制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