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急诊护理工作制度汇总(33个).docx

    • 资源ID:784589       资源大小:91.64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急诊护理工作制度汇总(33个).docx

    急诊护理工作制度汇总(33个)急诊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1)1、病房内收住院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做标记。2、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精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3、一般情况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4、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护理天地5、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洗。6、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7、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8、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夫规定进行处理。9、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10、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11、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2次。12、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急诊病人护送制度(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2)1、急诊病人经急诊室处理后需送辅检科室检查或佳院者,应由医护人员护送至辅检科室、病房或手术室,事前应先电话通知相应科室,以便使其做好接待病人的准备工作。2、护送人员必须了解病情,对危重病人,应用抢救推车并随带气道开放和通气、吸引设备以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监护仪;病人取仰卧位,用棉被或被单盖好后露出头部以便观察病情。推车不宜过快,避免颠簸,避免碰撞,要平抬放稳;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剧变,及时采取措施就地处理。3、对老年、体弱的慢性病人可使用轮椅或推车,病人上下时应稳妥,避免轮椅倾倒。4、护送人员应熟悉对所护送病人的注意事项,颈椎骨折病人必须颈托固定,防止头部扭转或屈伸等,以免损伤脊髓;烦躁不安或昏迷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持续吸氧,防止倾跌、窒息等。5、护送传染病人后,护送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6、护送病人时注意安全,注意护送工具清洁;杜绝在护送过程中发生人为意外。急诊病人诊治流程的管理制度(急诊护理工作制度3)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按分诊分类的要求接诊病人,按规定书写急诊病历,及时追踪辅助检查报告,以便及时完善诊治方案,对留在急诊科观察治疗的病人应进行随诊观察。2、灵活的医护人员的配备:在病人流量高的时段增加医护人员的人数。3、医疗抢救设备齐全,并确保能正常使用。4、相关科室支持: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处、药房、住院部各临床专科。5、登记急诊病人的分流去向(离院、留观、住院)。7、危重病人保存书面交接班记录。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制度(急诊护理工作制度4)为使“120”转运的患者得到安全、及时、连续的救治,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交接时应执行以下规定:1、急诊护士接到救护车转送病人信息时应迅速接诊、通知急诊医生。2、接诊护士快速评估病人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病人的抢救或就诊,协助将重病人安全转移至病床上。3、护士观察病人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皮肤情况,询问送诊医生对病情的处置措施,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值班医生汇报。4、接诊护士将接诊病人的情况详细记录于护士与急救转送人员交接病人记录本内,要求逐项填写不可漏项,送诊人员和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在记录本内签名。5、与救护车急救人员交接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必须询问清楚后再请救护人员离开。急诊护士与病房间的交接制度(5)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的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医学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入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签字。一般病人的检查与入院,急诊医学科护士应给与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2、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畅通,急诊医学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3、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纳洛酮的护理天地4、急诊医学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5、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医学科医生或急诊医学科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6)为推动急诊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物情分统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卫医管医疗便函(2011148号)意见,特制订本制度。1、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2、分级依据1)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2)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3、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级别标准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1级A濒危病人2级B危重病人3级C急症病人24级D非急症病人0-1注: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N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1) 1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需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地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2) 2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医学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27/10),也属于该级别。3) 3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4) 4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Wl个)(附录B)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4、分级流程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1)分区在空间布局上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绿区,即4级病人诊疗区。2)分级和分区流程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见图一)。图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图注:ABC参见分级标准;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见附录A;急诊医疗资源指在获取急诊病人的主诉后,根据主诉及急诊医学科的资源配置,评估病人在进入急诊医学科到安置好病人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附录B)个数。附录A: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急诊病情分级用)<3个月3个月-3岁3-8岁>8岁3-6月归12月1-3岁心率>180>160>140>120<100<90<80<70<60<60呼吸*>50>40>30>20<30<25<20<14血压-收缩压(mmHg)*>85<65>90+年龄X2<70+年龄X2>140<90指测脉搏氧饱和度<92%注:*评估小儿呼吸时尤其要注意呼吸节律;*评估小儿循环时须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和紫给,病情评估时血压值仅为参考指标,有无靶器官损害是关键,血压升高合并靶器官损害,则分级上调一级;成人单纯血压升高(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证据)时,若收缩压>18OnlmHg,则病情分级上调一级;要重视低血压问题,收缩压低于低限者分级标准均应上调一级。附录B列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医疗资源(规范性附录)列入急冷分级的贷源不列入急冷分级的货源实聆宦检查(血和尿)病史查体(不包括专科查体)ECG.X½CT/MRI/超声上管造影PoCT(床旁快速检*J)一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输生理尘水或肝素封管一静脉注射、机注、雾化治疗口服药物处方再配专科会诊电话咨询组茴室、检龄室简单操作(n=l)如导尿、撕裂伤修补复杂操作(n=2)如镇甘镇痛简单伤口处理如绷带、吊带、夹板等J急诊科病人入院与转科制度(7)1、急诊医学科为急、危重病人入院设立绿色通道:全休人员必须有急诊服务的窗口意识,熟悉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坚守岗位。2、对急、危重病人来急诊医学科就诊,医务人员必须态度和蔼,用语文明。3、凡急、危重病人接诊后严格按照各项抢救程序做好急诊抢救工作,护送病人做必需的检查,对严重颅脑外伤、胸腹联合伤、大出血等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必要时送入麻醉科,危重病人电话告知病房做好床位准备及抢救的准备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4、急诊留观病人转科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由急诊医学科室医师下达转科医嘱,急诊室护士按规定整理病历,注销各种治疗、护理、登记卡、床头牌。5、转科病人,必须在完成转科手续后,方可将病人送往所转科室。6、转科病人急诊医学科须派人陪送病人到转入科室,并向值班人员交清病历资料和病人情况。7、护送患者时应注意安全、保暖、人文关怀,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用氧及各管道通畅,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减少痛苦。8、传染病人做好消毒隔高工作,送入病房后要进行终末消毒。9、送入病房后,应向病房医务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如病情诊断、用药处置、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各管道通畅情况。10、接待病人、家属的咨询、问讯,指导医院路线、方向。急诊留观室消毒隔离制度(8)1、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要衣帽整洁,禁留长指甲、戴戒指。2、执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多个患者操作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3、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换药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采集血标本、实行一人一带一枕一针,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消毒。4、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存放柜及拖地,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的擦布专物专用且有标记。5、观察室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内物表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湿式清扫,每日晨间护理用湿巾扫床,一床一巾一扫;每日擦床旁桌,一桌一布,用后均浸泡消毒,清洗晾To6、各种无菌物品严格与非无菌物品分开,专柜放置,定期检查、定期灭菌,标明灭菌日期,无过期。7、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分类处理放置,针头、采血针等放置于锐物收集盒内密闭存放。8、未用完的无菌溶液及无菌物品标记有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时间内使用。9、使用中湿化瓶每日消毒,更换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10、各室拖布、抹布专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11、患者被服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定点放置、清点。12、治疗中产生的垃圾须回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13、出院、转科患者的床单元,须做好终末消毒处理。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相关制度(9)为确保急诊患者医疗安全,完善急诊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定急诊科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1、身份识别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得、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过敏史等,由护士负责填写。(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5)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转科制度(1)凡急诊留观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2)转入科室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如急危重病人,转入科室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急诊医学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室。(3)转科前由主管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代有关情况。(4)转入科室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5)危重病人转科时,急诊科医师应向转入科室医师当面交代病情。3、急诊、临床科室、麻醉科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1)急诊医学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诊就诊的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医学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2)急诊患者与ICU、麻醉科、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4、急诊医学科与科室交接程序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一核对病人身份一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一转运前评估病情一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5、急诊医学科与麻醉科交接程序医生开出医嘱f护士收到并确认一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f佩戴腕带一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f整理病历f等待通知一与麻醉师、麻醉科护士详细交班。急诊科请示报告制度(10)凡有急重病人抢救,要报告科主任,伴下列情况者,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1、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2、外宾、高干、著名劳动模范、本院职工的抢救时。3、凡有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4、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5、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时。6、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及存在争议或不能确诊的病人时。7、重大抢救。8、发生病人逃跑。伤人,自杀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绿色通道管理制度(11)1、为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迅速、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病人,凡进入急诊医学科的病员,应无条件进行生命支持抢救。2、对绿色通道病员,实行优先抢救、检查和治疗,一切手续由护理员负责或协助家属办理。如需要会诊,应及时通知会诊科室,会诊医生应在10分钟内到场。3、绿色通道病员经急诊抢救后,病情相对稳定,需要住院者,由护理员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并由医务人员护送入住,同时做好交接班手续。4、凡110或救护车送入我院的急危重病员,因无家属在场或费用困难,先填写绿卡,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费用催交。急诊医学科收入院制度(12)1、急诊医师根据专业收治范围,在评估诱因设施能满足患者诊疗需求的基础上收治患者住院。2、所有收入院通如单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诊断或收住理由,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1)住院的理由。2)治疗计划。3)治疗的预期结果。4)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5)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3、急诊医学科应关注那些在就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语言交流和所说功能受损者,并给予一定帮助。4、所有患者入院前需交纳预交款,对于病情不稳定但急需抢救的患者,必须先实施抢救措施。再请示总值班同意后可先予入院,后补办缴费手续。5、对“三无(无家属、无姓名、无钱)”的病人,先诊治救人,再由急诊当班医护人员通知院总值班和保卫科人员,协助处理找病人家属等事项。6、传染病人必须严格按传染病法由专科收治。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把患者转往传染病院。急诊医学科院内出诊制度(13)1、急诊医学科安排出诊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出诊。2、当接到出诊呼叫时应问清出诊地点、姓名、患者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并做好记录,接到通知后出诊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出诊。3、到达出诊地点后立即检查病人并做相应处理,病情危重者或不宜搬动者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急诊医学科,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登记。4、出诊参加大批伤员救治时,服从上级部门急救现场指挥,做好急救工作。5、出诊急救物品器械等要随时保证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每班清点。6、出诊使用物品、药品当班出诊者要及时补充,出诊登记要及时完成。院内急救急诊、接诊管理制度(14)一、目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配置,规范操作程序,利于急救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提高院内急救服务质量。二、适用范围:急诊医学科对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的过程控制。三、职责:1、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医学科人员日常工作安排。2、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领用急诊医学科急救所需设施及器材。3、由护士长、质控护士负责对急诊医学科设施及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控制。4、急诊医学科各级医护人员实施院内急救接诊、诊疗工作。四、工作程序:1、急诊医学科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对急诊医学科设施的规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设施及器材。2、日常工作安排: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急诊医学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制定一定时间内的医护人员值班表,并对医护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急诊医学科24小时开诊。3、急诊就诊范围:(1)急性外伤;(2)急性腹痛;(3)突发性高热;(4)各类休克;(5)各类大出血;(6)心、肺、脑、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7)昏迷、抽搐、呕吐;(8)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管内有异物或疼痛、出血;(9)中毒、中暑、自缢、淹溺、触电;(10)急性过敏;(11)其他急性病症。急诊患者往往比较复杂,表现千差万别,因而不能死卡条文贻误病情。4、院内急救患者的接诊:(1)急诊值班人员坚守岗位,要严肃、认真、迅速、敏捷地救护患者;对患者态度和蔼、热情负责。(2)当遇有急危重患者时,分诊护士应立即将其送往急诊专科诊室进行救治,后补挂号手续。5、院内急救患者的诊断、治疗:(1)首诊医师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仔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具体工作参照常见疾病基本诊疗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各种急诊疾病的诊疗常规。(2)如果首诊医师发现就诊患者的病情涉及其他专科或确系他科诊治范围时,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作了必要的处置、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危重患者应由首诊医师陪送。(3)病情较重的患者,当值医师应决定是否收急诊留观或收住院,经抢救后的患者,如病情稳定或允许移动时,应迅速送入病房或麻醉科。(4)值班医师对急救留观患者负责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写好留观病历及观察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5)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做好登记报告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自杀或有伤情异议等患者涉及公安、司法情况时,由值班人员报告总值班,通知有关单位。(6)护士认真执行医嘱,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工作,要对急诊抢救设备、药品保证完好、充足,并做好护理观察记录。(7)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要主持各种抢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讨论、会诊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8)当遇有特殊情况时,当值医师要及时、如实向上级领导报告,白天应向急诊医学科主任及医务科长报告,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请求处理意见,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15)1、治疗室布局合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明确,标示清楚。2、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4、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每日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5、无菌物品按灭菌有效期顺序摆放,经常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按规定区域分开放置。6、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7、注射器、输液器、各种导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进行灭菌有效期及外观质量检查,使用后按医疗机构废物管理规定要求,分类存放,专人回收处理。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16)一、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二、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每日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三、室内应有洗手设备及消毒药液,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严格执行手卫生。四、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包括皮试),用后初步毁形,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原则分别放入耐刺、防渗漏容器或专用包装物内。五、抽出的药液需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及无菌物品需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有效期顺序摆放,经常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在灭菌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按规定区域分开放置。七、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进行灭菌有效期及外观质量检查,使用后按医疗机构废物管理规定要求,分类存放,专人回收处理。八、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120急救车辆使用规定(17)为进一步完善120急救车辆管理制度,防止科室或私人随意使用救护车,避免影响急诊出车。保证救护车处于备用状态,随时接受急救中心指挥。现修订120急救车辆管理制度与规定。一、适用范围急诊救护车的管理。二、职责(一)护士长、救护车司机每天检查急救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二)急诊医学科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做到及时更换和补充并做好登记。(三)护理部每月检查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和药品。(四)科主任、护士长对救护车进行严格管理,救护车只做医疗救护用,不得挪做他用。(五)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接到电话3分钟内必须出车,并设有出车登记本,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三、工作程序(一)当医务人员接到120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及值班医师、护士、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3分钟内出发,由接120电话医师在出车登记本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处理经过等。(二)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补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护士长每天检查,保证急救设备100%完好,药品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种登记,发现抢救仪器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请维修工修理。(三)救护车高开本院执行任务,需报本院医务科同意,并上报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室,以便指挥中心随时掌握救护车动向。(四)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师需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登记。(五)车内禁止吸烟、摆放杂物。(六)救护车司机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和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车况良好,安全行驶。急救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8)根据卫生部急诊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150号文件】和卫生部(2On年版)的要求修订。一、凡是调入(或分配)到急诊医学科工作的各类人员,均需进行上岗前培训后,才能参加急救工作。二、培训采用理论学习、演示及技能操作等形式,学员应积极参加,努力实践,及早掌握,培训时间一般为1-3个月。三、培训结束应有科主任主持进行考核,学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日常急救工作。四、急诊医学科对在职人员应定期进行复训和考核,方法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业务讲课、病例讨论或急救技术训练,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考核成绩由科室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五、急诊医学科应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酌情选派各类人员外出进修、参加急救学习班及各种学术活动,以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19)一、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技技术规范,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由科主任组织科室技术力量进行救治,必要时请多科会诊,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参加组织。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五、抢教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六、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教,特殊治疗(包括特殊诊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同意,同时报医务部备案。七、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部,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八、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时,由科主任提出后上报医务部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九、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凡是报医务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十、凡病情危重病人(包括明确诊断而预后不良的病人),主管医生除立即汇报级医师并积极安排抢救措施外,还要及时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家属籍以加强口头交代外,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同时填写危重病人日报表报医务部备案,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安排。十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将病人的诊断、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向家属进行详细交待。同时填写死亡报告单上报院医务部备案,并按格式要求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一联由医院留存,二联交派出所由卫生部门定时收集,三联由派出所保存(指三无人员),四联待病人家属结清住院手续后,再交家属持证办理殡葬手续。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20)一、对急诊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抢救工作应由急诊医学科主治及以上医师负责组织,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参加组织。二、急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三、在急救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四、制定重点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定。五、急诊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急危重患者多学科会诊制度(21)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的要求修订本制度。一、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患者,应及时通知总值班,并及时请多科会诊,紧急情况下,急诊值班人员可先告知有关科室,各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邀请后十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积极配合抢救。二、急诊首诊接诊医师在请会诊过程中,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并准备好必要的会诊资料。三、各相关会诊医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会诊地点,认真听取急诊值班医师介绍病情及查看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明确提出会诊意见,急诊值班医师应综合各科会诊意见尽快实施治疗处理方案。四、对于需要收住院的患者,各临床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推诿。如因科室拒收、推诿延误治疗或引起投诉者,由相关科室负全部责任;如涉及到多个科室,急诊首诊医师有权决定患者的去向,应以最能危及到伤者生命的伤病或第一诊断涉及的科室收住院进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调制度(22)一、急诊急危重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坚决杜绝医生之间相互推诿患者的现象。对需会诊的患者,首诊医师应马上通知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并及时提供患者病史、抢救治疗经过及重要检验检查结果,被邀科室应指派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10分钟内赶到现场进行会诊。二、急诊医学科值班医师可以邀请相关医务人员参加抢救和解决急诊抢救工作的有关问题。急诊医学科医师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收治急、危重患者,任何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三、遇重大抢救应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随时调派相关科室人员参与抢救,对急需抢救而暂无经费者,应先行抢救、手术或收住院,然后补办有关手续。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急危重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制度(23)一、对需急诊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坚持先抢救、后缴费的原则。二、执行先抢救后付费制度的患者范围:1级患者(濒危患者)、2级患者(危重患者)。三、实行“三先一后”,即“先抢救,先检查,先住院,后缴费”。四、急诊医师开具手工检查单与处方,与分诊护士共同签字,由分诊护士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后先行为患者检查及治疗,并及时做好“先抢救、后付费”登记工作同时报请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签字。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制度(24)为初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大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一、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二、“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一)急诊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二)送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与抢救,提供全程服务。(三)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四)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医学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五)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六)全院职工必须执行医院设立急诊”优先处置通道”的决定。凡对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三、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急诊医学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行政总值班,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院长及卫健委主任。急诊护士与病房交接制度(25)目的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规范转科交接工作保障护理安全。适用范围:急诊医学科与各科室。具体内容:一、急诊医学科的急危重患者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危重患者入病房前,根据病情由医护人员陪同护送至病房,与病房值班医护人员交接签字:一般患者的检查与入院,急诊医学科护士应给予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二、为保障急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畅通,急诊医学科护士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患者的准备。三、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吸痰用物等)并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主动接新患者。四、急诊医学科护士护送急危重患者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患者,交接患者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历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抢救经过、所做的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五、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急诊医学科医师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患者交接记录上双方签字。急诊患者入院制度(26)一、首诊医师负责急诊患者的收入院工作。二、急诊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初步处置,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与临床科室沟通后办理入院,急诊抢救患者应安排优先入院。三、急危重患者(六种重点疾病患者)经抢救室抢救同时邀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待生命体征平稳再收入院治疗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四、诊断不明患者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后收入院。五、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需将患者送入收住科室并办理交接手续。六、患者收住困难时,依次向科主任、医务处或总值班汇报处理。七、“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相关规定办理入院手续。八、“三无”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保证)、群体性(三人以上)伤、病,中毒情况,急诊医师应及时汇报科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

    注意事项

    本文(急诊护理工作制度汇总(33个).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