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785212       资源大小:68.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docx

    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省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093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DB51/T597桑蚕原原种检验规程DB51/T844桑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规程DB51/T845桑蚕一代杂交种冷藏技术规程DB51/T916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DB51/T1050桑蚕原原种繁育与母种继代选择技术规程DB51/T1051桑蚕一代杂交种保护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桑蚕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ofsilkworm用于桑蚕种质保存、繁殖的品种或由自然突变、人工诱变、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所产生的遗传类型。4基本条件桑蚕种质资源保存单位应具备专用桑园、专用蚕室、控温控湿等设备设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5饲育及继代要求5.1 基本要求每个资源制备蚕种42蛾,包括正式种14蛾、备用种28蛾。当年(季)继代保存完成、母蛾镜检合格后方可淘汰备用种。防混措施、环境条件参照DB51/T1050执行。微粒子病防治参照DB51"844执行,检验检疫参照DB51/T597执行。5.2 饲育方式桑蚕种质资源继代采用混合育。5.3 饲育季节每个资源在每年春季继代保育1次,其中夏秋用和抗逆性资源每2年秋季继代保育1次。人工饲料适应性资源每2年(季)开展1次人工饲料饲育。5.4 调查5.4.1 常规调查每次继代,对每个资源每区进行卵、幼虫、茧、蛹、蛾等性状调查,品种性状成绩为2区的平均值。调查时将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淘汰,落地蚕一律淘汰。5.4.2 特殊性状调查抗病性资源每3年(季)添食相应病毒(菌)开展1次抗病性检测。人工饲料适应性资源每年开展1次24h疏毛率调查。5.4.3 丝质调查每5年开展1次。5.4.4 图片拍摄每5年开展1次。蚕卵、蚁蚕以蚕连纸为背景,其他发育阶段以蓝色为背景色,像素800万以上,水平方向置标尺。垂直拍摄彩色照片,照片长宽比为4:3,大小不低于2MB。6技术要点6.1 技术流程图技术流程见图1。Al催青与分区收蚁一饲育上族采茧与调查>蛹期保护与调查一A蛾期保护与调查一制种与调查一蚕种保护、冷藏与卵期调查一资料建档图1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流程图6.2 出库蚕种出库参照DB51/T1050执行。63催青与分区1.1.1 催青将正式种按计划出库催青。催青技术参照DB51"916执行,调杳从丙2胚胎至孵化的时间,记录催青经过。1.1.2 分区在蚕种转青包种时,用白纸封包成2区,每区7蛾,放入黑暗室保护。6.4 收蚁6.4.1 收蚁方法分区收蚁,收蚁方法参照DB51/T1050执行,统一编排饲育号,做好记录,填写DB51/T1050中的饲育采茧调查表。6.4.2 收蚁调查a)在孵化后给桑前,观察记录蚁蚕体色;b)在自然光下观察记录蚕卵孵化后的卵壳色;c)收蚁当天随机抽查6个卵圈,点数孵化蚕卵粒数、未孵化蚕卵粒数,计算孵化率,记录孵化整齐度。孵化率(%)-孵化蚕卵粒数*00%孵化蚕卵粒数+未孵化蚕卵粒数6.4.3 蚁蚕拍摄特殊蚁色品种,在孵化当日8时10时,选取1个刚孵化的完整卵圈拍摄。6.5 饲育6.5.1 饲育技术环境控制、给桑、除沙、眠起处理,参照DB51TIO50执行。6.5.2 幼虫期定蚕2龄、3龄眠起后,分别淘汰弱小蚕、病蚕和迟眠蚕,每龄每区保留50%70%健康蚕。4龄起蚕后24h36h数蚕,每区定蚕350头400头。6.5.3 幼虫期调查a)饲养中,观察饲育区各龄眠起情况,记录眠起整齐度;b)1龄3龄期观察稚蚕有无趋光性、趋密性、背光性、逸散性,记录蚁蚕趋性;c)记录4龄5龄淘汰蚕头数;d)记录5龄经过、幼虫期经过;e)在5龄盛食期观察记录食桑习性、壮蚕体色、壮蚕体型、壮蚕斑纹;随机取1头2头幼虫,茧色限性品种雌雄各1头,剪去尾角或1个腹足,将体液滴到载玻片上,立即在自然光下观察其颜色,记录体液色。6.5.4幼虫拍摄取5龄的盛食期蚕2头,斑纹限性品种雌雄各1头,放置于5 10 °C冷藏2 min后取出,相距2cm 3 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6上族采茧与调查6.6.1 上装采茧技术上族准备、上族方法、族中保护、采茧适期、采茧方法、剥茧衣等参照DB51TlO50执行。 每个品种分区采茧。6.6.2 上装采茧调查a)见熟后适时捉熟上族,记录始熟、盛熟和终熟时间,调查老熟整齐度;b)采茧前揭开覆放网,观察蚕茧的空间分布比例,记录营茧特性。采茧时,记录族中病死蚕数、 烂茧、不结茧蚕头数;c)采下的蚕茧按普通茧、同宫茧、屑茧分类计数,统计结茧蚕头数,计算普茧率、对四龄蚕结茧 率、死笼率、对四龄蚕健蛹率;Wfr玄/0八普通茧数量go/普茧率(%)= 皿I什*,I I ×100%普通生数量+同吕虫数量+屑虫数量对四龄蚕结茧率%)=结茧蚕头数xl00%结茧蚕头数+4龄5龄淘汰蚕头数十族中病死蚕头数死笼率() =屑茧死笼头数+同宫茧死笼头数+普通茧死笼头数结茧蚕头数× I(X) %对四龄蚕健蛹率(%)=健蛹数四龄蚕头数XlOO%d)观察记录茧衣量、茧色、茧形、缩皱、茧层状态;e)从普通茧中随机抽取10粒,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茧长、茧幅;f)从普通茧中随机切剖雌、雄各25粒,分别称量25粒全茧量、茧层量,计算雌雄平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l三茧层率(%)二3名普XIO0%全茧量6.6.3 茧期拍摄选2粒普通茧(茧色限性品种雌雄各1粒),相距2cm3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6.4 丝质检测留足继代用蚕茧后,混合2区普通茧,随机抽取160粒,采用二次烘干法烘茧,烘干称重后装袋,袋内外置挂标签,标明品种名称、饲育编号、净重、粒数,一周内将干样茧送交丝质检验单位检测。丝质检验单位收到样茧后,记录样茧情况,并在6个月内完成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茧丝量、茧丝纤度、洁净等6个指标检验。1.1.1 蛹期保护技术蛹期保护技术参照NY/T1093执行。1.1.2 蛹期调查在复眼开始着色时,自然光下观察选留蚕蛹的体色和体态,记录蛹体色、蛹体态。1.1.3 蛹期拍摄取雌雄蚕蛹各1粒腹面向上,头部向上,相距2cm3cm并列垂直放置拍摄,6.8 蛾期保护与调查6.8.1 蛾期保护技术蛾期保护技术参照NY/T1093执行。6.8.2 蛾期调查a)盛发蛾时,自然光线下观察记录羽化当日蛾体态、蛾眼色、蛾翅,分雌雄记录蛾体色、蛾体形、蛾行动;b)始发蛾后第2d、3d、4d,每日6时感光,8时以后统计计算当日雌、雄蚕蛾数量的比例,根据连续几日调查结果,记录羽化习性;c)记录盛发蛾时间、蛰中经过。6.8.3 蛾期拍摄选取1对雌雄交尾状态的蚕蛾,雄蛾在上、雌蛾在下拍摄。6.9 制种与调查6.9.1 交配采用同品种异区交配,交配时间3h4h°6.9.2 制种单蛾框制42蛾蚕种。产卵24h后核对品种、饲育号、交配号、连纸号无误后单蛾装盒,干燥、保存。母蛾装盒和干燥保存参照DB51/T1050执行。6.9.3 繁育性能调查a)交配后观察交配性能、散对情况,记录交尾性能;b)调查投蛾6h后的产卵情况,记录产卵快慢;c)投蛾产卵第2d上午观察蚕连纸上蚕卵黏附是否牢固、分布是否平整,记录卵胶着性、产附平整性;d)在蚕卵产下IOd天后,观察是否有蚕卵孵化,记录有无生种发生。6.10 蚕种保护、冷藏与卵期调查春制越年种或秋制越年种蚕种保护参照DB51T1051执行。蚕种浴消入库时平均分为3份,分别编为正式种、备用种1、备用种2。蚕种冷藏参照DB51/T845执行。6.10.1 卵期调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记录卵形、卵色,滞育卵的卵形可在冬季调查。随机选取6个卵圈,滞育卵在浴消后,非滞育卵在产下后转青时,点数单蛾产卵粒数、良卵数、不受精卵数,计算良卵率、不受精卵率。良卵率(%) =良卵粒数总卵粒数×oo%不受精卵率() =不受精卵粒数总卵粒数×100%6.10.2 卵期拍摄随机选择2个卵圈拍摄。滞育卵在产卵后5d至翌年催青前拍摄,非滞育卵在产卵后3d7d拍摄。6.11 资料建档蚕季结束后,对所有饲育资料进行整理归档。a)饲育采茧调查表;b)每5年填报1次桑蚕遗传资源系统调查表(家蚕遗传资源概况表参见附录A、家蚕体形外貌登记表参见附录B、家蚕生产性能登记表参见附录C、家蚕遗传资源影像材料参见附录D);C)制种清单。7数据修约茧丝长、解舒丝长计量数据为整数;茧长、茧幅保留小数点以下一位;良卵率、不受精卵率保留小数点以下两位;茧丝量、茧丝纤度保留小数点以下三位;其余指标参照DB51Tlo50执行,小数点有效数后一位采取四舍六入五奇进方法处理。附录A(规范性)表A.1家蚕遗传资源概况表品种名称其它名称品种类型口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经济类型口资源型:口实用型:多丝量中丝量少丝量口抗病/逆彩色茧斑纹限性地理系统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欧洲系统热带系统品种来源及形成历史保存单位化性口一化口二化口有滞育多化无滞育多化眠性口三眠口四眠口五眠其他:适应生态区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其他:_适宜饲养季节口春季口夏季口秋季口春秋兼用中心饲养区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其他:资源评价遗传特点:口常规三眠蚕致死突变口隐性遗传口限性遗传口特殊斑纹:口彩色蚕茧:优异特性:高茧层率口长丝长粗纤度口细纤度口高产口优质抗BmNPV口抗高温口其他:利用方向:口优质基因口育种素材基因功能解析口生物医学模型口其他:开发利用情况饲养区域:口无口1个省区口2个省区口3个以上省区组配的品种数量:无口1对口2对口3对以上附录B(规范性)表B.1家蚕体型外貌登记表卵形椭圆口纺锤肾形长形特大其它:卵色绿色灰绿色灰色灰紫色紫色淡黄色其它:蚁蚕体色赤色黑褐色淡黄色其它:卵壳色白色乳白色淡黄色口黄色其他:稚蚕趋性无趋光性趋密性背光性口逸散性食桑习性踏叶不踏叶壮蚕体色青白青赤黄色灰黑色油蚕斑点油蚕其他:壮蚕体型细长普通粗壮有瘤状突起其他:壮蚕斑纹素斑普通斑暗色斑黑色蚕口黑缩鹑斑虎斑褐圆斑多星纹斑点蚕皋蚕口无半月斑其他:体液色淡黄色黄色雌蚕黄色、雄蚕淡黄色老蚕整齐度齐涌较齐不齐营茧特性多上层茧多中层茧多底层茧茧衣量少中多茧色白色口竹色金黄口土黄稻草黄口橘红色桃红色口绿色其他:茧形椭圆球形束腰口纺锤形口长筒形口锥形口薄头茧口薄腰茧口缢痕其他:缩皱细中粗口绵茧蛹体色棕色褐色黑色蛹体态正常蛹鳌虾蛹口黑翅蛹白翅蛹小翅蛹口雏翅蛹邹翅蛹痕迹翅蛹无翅蛹其他:蛾体色雌:正常灰褐口暗红其他:雄:正常灰褐口暗红其他:_蛾体形雌:正常瘦小口肥大雄:口正常口瘦小肥大蛾体态正常蛾口小翅蛾雏翅蛾邹翅蛾痕迹翅蛾口无翅蛾其他:_蛾眼色白红黄黑蛾翅有花纹斑无花纹斑无鳞毛(透明翅)蛾行动雌:正常活泼文静雄:正常活泼文静附录C(规范性)表Cl家蚕生产性能登记表发育与生命力性状催青经过(日:时)五龄经过(日:时)幼虫期经过(日:时)蛰中经过(日:时)蚕卵孵化情况齐(90%)口较齐(80%90%)口不齐(V80%)眠起整齐度口齐口较齐口不齐对四龄蚕结茧率()死笼率(%)对四龄蚕健蛹率()茧、丝品质茧长(cm)茧幅(cm)茧层状态口紧实口多层口绵茧普茧率()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茧丝长(m)解舒丝长(m)解舒率()茧丝量(g)茧丝纤度(dtex)洁净(分)繁育性能羽化习性雌雄同步口雌先口雄先发蛾齐涌口发蛾不齐交尾习性口良好口一般口难交口易散对口不易散对产卵快慢口快口中等口慢卵胶着性好差无胶着性产附平整性口平整不平整口少数叠卵叠卵多单蛾产卵粒数(粒)良卵率(%)不受精卵率()生种附录D(规范性)表D.1家蚕遗传资源影像材料品种名称:蚕卵照片蚁蚕照片(2卵圈)(仅蚁色特殊时拍照,1卵圈)壮蚕照片蚕茧照片(2头,斑纹限性1雌+1雄)(2粒茧)蚕蛹照片成虫照片(复眼开始着色,1雌+1雄)(1雌1雄交尾状,1对)视频资料1视频资料2

    注意事项

    本文(桑蚕种质资源继代保存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