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docx
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育人工作方略,构建“四位一体”大思政教育体系,坚持“头雁引领、团队教学、教研示范、资源共建、平台支撑”的建设模式,聚焦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深、思政元素齐、覆盖范围广、教学团队强、课堂导向准、育人格局全、育才成效高的目标,充分发挥制度建设“主引擎”、项目研究“急先锋”、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队伍“主力军”的作用,整体统筹谋划,全面组织实施课程思政的“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水”,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步打通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变“独奏”为“合奏”,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多年来,学校通过实施重规划、重引领、重示范、重浸润、重筑基的“五重工程”,对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任务,面向未来、面向前沿、面向产业、面向国际,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底色鲜明的“两好两强”新时代大国工匠。(一)工作体系I.构建了学院大思政格局学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学院大思政格局,实现了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形成了课程思政“学院模式”的LO版本。(1)把握“一条生命线”。学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领导“双双带头”。学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由党委牵头,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积极落实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责任。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深入一线推门听思政课,定期参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进课堂、上讲台、开班会,并在关键节点讲授思政课。(3)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校按照“学校整体推进、教务处牵头负责、院部特色推动、专业具体实施、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全面覆盖”的思路,开拓具有学院特色的多方协同、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实现“院部个个有精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构建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联动的“三全”思政教育体系。(4)创新“四位一体”模式。学校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活动思政“四位一体”建设思路,创建“党建+学业+第二课堂”育人模式,作为全国8所牵头职业院校之一,牵头百所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联合行动一一创新活动育人模式项目,打造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活动思政“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5)实施“五重工程”举措。学校通过实施“五重工程”一一重规划、重引领、重示范、重浸润、重筑基,重视发挥制度建设“主引擎”作用、特色项目“急先锋”作用、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和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系统化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全面化建设课程思政内容,实现了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2.构建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学校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长效化的工作落实机制和特色化的育人机制,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建设。(1)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加强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扎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2)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创新机制。学校秉持“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育人工作方略,构建具有学院特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高质量建设“三重马院”,各部门有效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机制与效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活动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学校整体推进、教务处牵头负责、院部特色推动、专业具体实施、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全面覆盖”。(3)创新“润、潮、云”文化育人机制。学校党委创新“润、潮、云”文化育人机制,创新“活动思政”育人,开创了以“五朵祥云”为代表的思政新样态。通过“景物可观”“趣味可玩”“诗歌可颂”“体商可练”等特色活动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通过“潮课可看”“潮人可学”“潮品可爱”等特色活动实现思政教育“潮”向未来;通过“云抗疫”“云课堂”“云活动”等特色项目实现思政教育“云”端引领。(4)形成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学校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及思政教学效果纳入教师教学及业绩考核评价指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标准,二级学院(教学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也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启动教师基本教学文件修订工作,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德育为先的教学意识;将思政教育要求落实到学校常态教学监控工作之中,引导促进教师向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全面注入思政教育元素,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3.构建了学院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并统一部署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课程思政整体规划、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加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形成了学院特色课程思政制度体系。(1)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制度。学校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实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实施,推动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按年度制定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制定师德师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规章制度。学校完善教学文件编制规范(修订版),明确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文件编写的必要元素,进一步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完善教学违规及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修订)及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办法(修订)以政治安全作为教学评价的首要标准,将课程思政的正确导向作为教学评估的核心要素,对违规的课程和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同时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建设了教学智能校园质量管理平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二)措施和成效1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措施学校认真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课程思政相关政策精神,通过实施重规划、重引领、重示范、重浸润、重筑基“五重工程”,系统化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全面化建设课程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工作做实、做细、做优,实现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1)实施重规划工程,抓好制度建设“主引擎”一是构建学院特色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学校秉持“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育人工作方略,构建具有学院特色“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坚持“党建+学业+第二课堂”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活动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体系,构筑支撑“三全育人”的四梁八柱,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建设学院特色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学校发布并完善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遵循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始终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信息技术发展同频共振的“三同”办学理念,统一部署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重点探索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加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建设学院特色课程思政制度体系,推动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程,构建多方协同、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三是完善学院特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增加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完善“质量立标、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搭建多维并行、动态调整的“学院质量环”基本框架,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实施重引领工程,抓好课程思政“急先锋”一是组建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团队学校依托高职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建专业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学校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二级学院等部门,实现了一线教学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专任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有效协同,对课程思政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研究,积累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经验,有效支持了学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开展课程思政制度建设研究研究团队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开展课程思政制度建设研究,为落实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供了建设性建议,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导意见(讨论稿)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讨论稿)等的编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部分被学校采纳,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中,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三是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校开展课程思政试点示范课建设。研究团队选取软件学院、财经学院作为试点学院,试点学院通过遴选各推荐10门课程立项团队专业课程思政试点示范课,由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分工协作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形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汇编成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研究团队组织成员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针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相关调研,汇总调研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为课程思政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组织全体成员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增加了课程思政相关的知识及经验的储备;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学校教研教改项目申报及研究,立项课程思政相关省级、校级项目多项;团队重视搭建课程思政研讨平台,举办“课程思政”专场沙龙,反响热烈,课程思政理念宣传效应十分显著。(3)实施重示范工程,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一是构建“五育双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性要求及特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专业化要求,联合一流企业构建专业群“五育双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即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包含“公共平台和专业群平台”双平台、“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践课、专业拓展课和公共拓展课”四模块的课程思政全覆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公共平台基础共享,群平台支撑共享,专业课程特色独具,拓展课程有效互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平台课程共享特色课程聚焦I拓展课程互选图1-3“五育双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二是开发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校建设“思政课程金课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项目”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等课程思政校级示范项目,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有效发挥项目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质量提升。学校建设课程思政新形态教材。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精准合作工作常态化,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立体化教材,重点强调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无声般融入教材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材内容。学校建设实践育人场景化基地。学校联合世界一流企业面向高端共同建设场景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在将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与技术开发引入实践教学过程的同时,强调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过程,突出思政实践育人,建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理实课程学项目”“综合实训练项目”和“岗位实践做项目”,提升实践育人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实施重浸润工程,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一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教师师德建设,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每年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全心全意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二是开展教学观摩月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理清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和教学设计应用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成立听评课小组,落实推门听评课制度,全面了解掌握教师授课情况及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听评课专家对教师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教师针对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反思整改。通过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重点突出的专业化督促,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三是组织教学竞赛学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定期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说课程比赛”“说专业比赛”等教学竞赛活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四是专题会议辅导学校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相关专题会议,通过集体学习国家政策文件、部署课程思政工作任务、观摩课程思政名师精品作品等方式,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辅导、推进。要求各个教学部门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开展高水平课程思政研究和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培育精品课程思政团队、课程和名师等,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开拓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新局。五是特色活动普及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专题宣传、举办“课程思政”专场沙龙、开辟学报“课程思政”专栏、“课程思政”高端培训、课程思政成果展示等特色活动,形成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浸润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广课程思政理念,凝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共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有效扩大了课程思政的影响力。(5)实施重筑基工程,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一是落实培养方案,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中,明确要求全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专业“落实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功能,挖掘专业课程与综合素质课的育人理念,切实将价值塑造有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理念。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将课程思政要求落实在课程说明部分,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通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学校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二是多方协同配合,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学校提出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新理念,打造“学院六课堂”育人品牌,构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中,“学院六课堂”包括: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素质课堂,第三课堂书院(社区)课堂,第四课堂实践课堂,第五课堂网络课堂,第六课堂国际课堂。通过深入研究,找准人才培养发力点,实现六个课堂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图1-8“学院六课堂”育人品牌三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课程思政质量学校启动教师基本教学文件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文件要求,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引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准备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和德育为先的教学意识。按照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将思政教育要求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落实到学校常态教学监控工作之中,在督导听课和巡课、各学院督导小组查课、学生信息员课后反馈三方面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过程中,严守“政治正确”的首要标准,引导促进教师向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全面注入思政教育元素,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并定期开展思政课教风督查工作,巩固教风提升成果。2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效(1)铸造了学院党建工作标杆一是软件学院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验收2021年I月,学校软件学院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验收,这是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中唯一入选首批标杆并通过验收的院系。软件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工作方略,提出“跟党徽学党建”工作理念,落实“五个到位”各项要求,用“锤头”夯实党建基础,用“镰刀”推进工作创新,有效解决基层党建思政工作难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二是学校获得广东省党建双创“一示范、三标杆、五样板”培育立项学校打造了“一示范、三标杆、五样板”党建全优示范体系,从校党委到二级学院党总支、到基层党支部三级均获省级以上党建“双创”立项。其中学校党委获广东公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唯一培育创建单位,这是自开展党建“双创”工作以来取得的最全面最高阶的成绩,充分彰显了学校高质量党建与高水平业务双融双促、全面过硬。图1-10党建“一示范、三标杆、五样板”(2)实现了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学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形成了“学校整体推进、教务处牵头负责、院部特色推动、专业具体实施、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工作思路,构建了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了育人六个课堂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学校组织教学部门系统梳理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案等教学文件,在全校49个专业、1750余门课程中高质量全覆盖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涌现出一批诸如红色城市字体设计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装配式建筑施工园林设备与材料生活中的经济学综合英语花样跳绳等系列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及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盐入水般融入课程教学,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教师课程讲授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关键要点,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将课程育德效果列入课程评价标准,切实做到了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了“院部个个有精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3)形成了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学校持续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障厉奋进,笃行不怠,夯基础、练内功、建高原、创高峰,形成了系列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自2019年以来,学校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I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思政铸魂.科技赋能.畅游金融等4个案例入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智能化数据爬取与可视化分析课程获得深圳市课程思政创新案例一等奖;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2项,开发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十三五”规划教材25部,正式出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材93部;教师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7项;学生获得全国专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52项(其中一等奖14项),省级奖项354项(其中一等奖172项);建设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认定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和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校教师还立项省、市课程思政教研、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数十篇等。(4)开展了系列课程思政特色活动学校大力支持各二级学院(教学部)开展结合学院、专业、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活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数字媒体学院课程实践项目开展红色城市字体设计,并参加学院建党百年艺术作品展示;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组织红色思政主题激光加工学生作品展、“红色”激光艺术剪纸科普进社区活动和“灯火中国,青春向党”系列活动之“党史百年”激光艺术剪纸作品展;交通与环境学院师生参与校“诗经草木园”、校园“社区公园”建设,并结合课程教学,以诗经文化为主题开展“回响诗经微景观艺术展”一一暨第一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微景观创作技能大赛;公共课教学部(素质赋能中心)举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美育”“二十四节气+诗词”“从美育到美遇”等系列课程思政赋能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知行大讲坛”“深圳高端文化讲座”“明理学堂”等系列活动,邀请学术大咖、文化学者和教学名师进行全员培训,广大师生获益匪浅。(5)推广了学院课程思政经验学校积极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创新百校联合行动,认真响应并做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联合行动项目各项工作,凝练的优秀案例“组建专业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团队,多方协同开展高标准研究”入选德育工作资源库,有效推广了学校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做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3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特色(1)课程思政工作系统化学校秉持“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育人工作方略,顶层科学规划,系统化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校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活动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体系,构筑了支撑“三全育人”的四梁八柱,建设了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具有多方协同、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2)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学校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管理,不断完善“质量立标、质量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增加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将思政教育要求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落实到学校常态教学监控工作之中,搭建多维并行、动态调整的“学院质量环”基本框架,形成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质量保障常态化。(3)课程思政覆盖全面化学校持续在全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高质量全面化覆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制定课程标准,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教学文件编写要求,引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准备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深入打造包括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素质课堂、第三课堂书院(社区)课堂、第四课堂实践课堂、第五课堂网络课堂和第六课堂国际课堂的“学院六课堂”育人品牌,有效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找准人才培养发力点,实现课程思政六课堂全覆盖,实现六课堂有效衔接,协同发展。(4)课程思政成果特色化一是活动特色学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社会实践等教育各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课程与活动有机融合,有效开展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思政活动、活动思政“四位一体”的思政教育。在学校思政教育各种特色活动中,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体育运动于一体的学校“体商之魂”红色运动会,是学校的品牌活动,更是浸润式的学生思政学习空间。红色运动会通过引导学生紧密团结、英勇斗争的“火线救伤员”“艰苦长征路”等项目和教导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军的扁担”“南泥湾丰收”等项目,鼓励学生比精神、比技术、比策略、比合作、比团结、比毅力,促进学生增强党史认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二是信息特色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始终与深圳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着力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引领世界的珠三角ICT产业链,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推进产教融合,提出“信息+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坚守思政工作铸魂本色,擦亮信息技术底色,促进人才“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和“基础能力、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五级能力递进,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双区建设急需的ICT技术工匠。三是体商特色2016年底,学校党委提出“体商”概念,在全校师生中倡导“体商素养培育工程”。体商培养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训练、培养、强化四种能力一一坚强的意志力,团队的协作力,敢于竞争取胜的战斗力,潜心训练、比赛的专注力。实践中,学校实施机构、课程、活动、研究、服务“五维”并举,着力构建体商素养培育体系,通过推进“体商+思政”活动,将育体铸魂、锤炼意志等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点,贯穿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全过程。通过“体商”小切口,展现了学校“大眼界”“大胸怀”和“大目标”,促进了学生精神面貌的大改变。2017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提升,体测达标率从59%上升至87%,增长率近50%。学生参军报国热情高涨,学生参军率多年位居深圳市各大高校前列。(三)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完善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成果,成果丰硕,辐射国内多所兄弟院校,影响面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标志性成果一览表(2019-2022年)项目级别项目类别项目获奖和建设情况123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立德树人,聚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程,实现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师、学生、课程、课堂等方面的全覆盖,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课程特色和年级特征,形成不同的课程思政集束。着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性和制度化,探索彰显时代特征、常态有效的工作体制机制;主攻课程建设思政的全面性和标准化,形成思政元素突出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强化课堂教学思政的细致性和内嵌化,利用先进技术和教学方法促进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采取多手段多路径不断提升师资队伍课程思政的水平与能力,打造代表性与普遍性兼具的课程思政队伍;确保组织保障有力且经费支持充裕,兼顾成果导向与过程建设不断夯实课程思政效果。通过多维度、全过程、人性化的推进,探索社会主义特色鲜明、知识水平先进、技能紧贴产业前沿的课程思政学院范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新经验、新模式,在全省高职院校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二)具体目标1 .党建引领,与思政课程呼应,持续优化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流程与制度框架成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课程思政领航研究中心建设,持续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每年度学校工作要点,每年度出台每年度课程思政工作计划,每学期定期召开课程思政专题工作会议,出台课程思政管理、立项、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10部以上,落实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50个以上,立项课程思政类项目100项以上。凝练体制机制,把课程思政确立为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在工作规划、人才培养、课程标准、资源建设、项目申报等所有教学工作领域列明思政考核要求,落实思政内容,强化思政举措。2 .课标为轴,与教材建设同行,稳步推进动态迭代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标为重点,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为纲领,形成系统化资源设计思路。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平台1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景体验中心1个,课程思政示范学院(部)2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0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5个。建设思政引领的国家级课程15门,规划教材20部,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门,立项课程思政专项研究20项,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20个。建立并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在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全覆盖,根据不同维度和口径,形成不同课程思政集束,在教材建设和选用上设定课程思政标准,建成一批以课程思政示范课为引领的高质量教学资源。3 .强化督导,与教学评价关联,切实落实课堂教学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与教学效果加强学校督导队伍对教学文件、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监督和推动,重点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融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化课程思政课堂。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件制作、课堂授课、教学评价、实训实习等全过程各环节课程覆盖率达100%,各专业80%以上专业课程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升级。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正向标准与负面清单,推行教师教学反思制度,评选优秀教学反思案例20个。4 .以师为本,与教师发展同频,持续提升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与思政本领梳理并优化教师激励指挥棒的课程思政风向标,把课程思政纳入到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和专业教研活动工作要求中,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遴选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思政引领的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5个。推动竞赛思政,各类教学竞赛省级二等奖以上15项。柔性引进知名课程思政专家2名,举办课程思政高端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组织课程思政相关培训不少于100O人次。三、建设内容(一)创新机制建设“主引擎”1 .健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体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聚焦国家和大湾区及深圳区域发展需求,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新体系,打造课程思政“学院模式”的2.0升级版,营造出更加系统化、常态化、全面化和特色化的学院大思政新格局。优化学校现有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架构和职能,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分管副书记与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负责人参加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党政年度工作计划,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统筹全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项目策划、资金筹集、考核激励等。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思政整体部署与年度计划、制度制定与实施推进、项目遴选与过程管理、经验总结与示范推广等工作。2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牵头抓总,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处(教师发展中心)、团委、学生处、质量管理中心等部门齐心上阵,各二级学院(教学部)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党政会议常态化部署和研究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工作,落实人财物保障措施,统筹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实践研究、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建立一整套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办法。具体包括制定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教学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建立完善的项目立项、资助、建设、检查、验收等长效工作机制并落实到位。通过科学的改革顶层设计,配套完备的支持保障政策,形成牵头部门组织实施有力,协同部门积极性强、参与度高,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局面。3 .成立课程思政领航研究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以“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创新凝练“立三德、树三人”的课程思政育人新理念,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立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之德,优秀公民应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之德,优秀的技术工作者应立科学、创新、工匠、奋斗、劳动、团结精神之德;在专业层面应树有精湛的技术能力之人,在可持续发展层面应树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之人,在终身支持层面应树有健康的身心体魄之人。培养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好,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两好两强、经世致用”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述育人理念为指导,在现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组合相关职能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主持人、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负责人以及具有课程思政研究能力的相关人员,探索成立学校课程思政领航研究中心,负责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建设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保障机制等工作研究,形成预研究在先,边建设边研究的运行机制,集中力量形成一批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为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引。充分发挥校内各级各类教研组织作用,探索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各个层面改革路径方法,打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最后一公里”,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转化应用,落到实处、惠及广大学生。由教务处牵头,依托课程思政领航研究中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组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和思政元素矩阵,开发课程思政资源,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培育课程思政团队,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理念、方法、设计、实施、评价、创新等方面的培训,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名师、示范团队;设置课程思政改革项目,进行课程思政立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比赛、进行课程思政评价、展示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示范课和团队、开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配足专项资金支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二)再造课程建设“主战场”1 .完善高质量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学校修订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每年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的基础上,启动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工作。以“同向同行、开放互通”为导向,以尊重课程差异化为前提,以系统化的思维,持续优化课程思政全覆盖的专业群“五育双平台四模块”(“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公共平台和专业群平台”双平台、“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践课、专业拓展课和公共拓展课”四模块)课程体系,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组合策略,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法律道德等内容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引领、课程群带动、各门课程具体落实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图3T“五育双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2 .优化高质量课程思政六课堂模式学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全生命周期育人理念,建设一流育人架构,高质量打造“学院六课堂”育人品牌。结合六课堂不同特点,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课堂学习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学校整体推进、教务处牵头负责、院部特色推动、专业具体实施、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全面覆盖”的课程思政工作思路,在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素质课堂、第三课堂书院(社区)课堂、第四课堂实践课堂、第五课堂网络课堂和第六课堂国际课堂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实现六课堂教学耦合联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达成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有效协同,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通过不断优化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具有系统化、常态化、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