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兼论重塑消费增长动力的政策选择.docx

    • 资源ID:788295       资源大小:45.1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兼论重塑消费增长动力的政策选择.docx

    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兼论重塑消费增长动力的政策选择2022年,受严格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中国经济仅录得3、0%的增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第二低,仅高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特别是在总需求方面,消费和投资需求均反弹乏力,最终消费贡献率更是出现大幅下降。为扭转这一局面,202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提出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住房消费再次成为推进消费需求扩张的主要抓手。提振住房需求成为2023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提振住房需求能否有效地带动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呢?又是否能够改变居民消费持续低迷、最终消费贡献率大幅下降的现象呢?除提振住房需求外,又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政策举措呢?为回答这些问题,课题组在应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进行预测之后,围绕如何激发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设置了两种反事实政策模拟情景:提振住房消费需求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政策模拟情景下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差异,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一)模型外生变量假设美国及欧元区经济增长率2022年,宏观政策转向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期的复苏前景趋于暗淡。世界银行2023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美国和欧元区2023年增长0.5%和0.0%,2024年增长同为1、6%,较其2022年6月的预测均显著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相对乐观,预测美国和欧元区2023年增长1、6%和0.8%,2024年增长1、1%和1、4%,较其2022年10月预测短期上修而长期下调。不同机构的预测分歧反映了欧美经济复苏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综合各方信息,课题组假定: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为91%和1、16%,而欧元区经济增速为077%和1、40%o主要汇率水平预计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兑美元将逐步升值。到202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逐渐升值到6、65;欧元区虽然暂时度过能源供应危机,但俄乌战争仍持续,欧元升值进程预计相对平缓。到2023年底,欧元兑美元汇率将提高到1、1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2023年,实体经济企稳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预计货币政策仍需要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美联储紧缩政策的余地趋窄,此前我国宽松政策的高成本有望缓解。预计全年M2增速维持在11、30%的积极水平,至2024年随着国内经济情况企稳与国外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回归9%左右的水平。(二)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GDP增速预测在上述外生变量假定下,模型预测表明: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计为5、96%,比2022年高2、97个百分点;2024年,GDP增速继续回升至6、03%o分季度看,受一季度GDP快速反弹至4、5%的影响,二季度GDP增速将达到7、20%o三季度、四季度GDP增速则回落为6、31%和6、14%o投资增速预测模型预测,2023年,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将增长8、92%,比2022年高3、18个百分点;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为9、50%(表1)o分行业看,预计基建投资将维持较快增长,达到9、56%;房地产投资增速转负为正,增速为1、86%;制造业投资增速则恢复到8、25%o消费需求增速预测过去两年经验显示,消费修复的斜率在疫情冲击后将趋于放缓。因此,在经受2022年多轮意外冲击后,即便叠加翘尾影响,消费回到疫情前增速尚需时日。预计2023年,各季度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出现波动回升;2024年则逐步回归常态增速区间。具体而言,模型预测,2023年,不变价的居民消费总额将增长4、78%,并在2024年继续增长4、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8、28%,比2022年高8、45个百分点;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8、56%o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速预测主要价格指标增速预测2023年,国内消费需求逐步修复与国际通胀有所缓解,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品价格上涨形成互相抵减效应,全年消费价格增速将维持稳定。预计2023年,CPl将上涨1、84%,比2022年小幅下降0.12个百分点;2024年,CPl增速小幅回升至2、10%o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PPl预计将稳步回落。2023年,PPl将收缩4、11%,2024年继续收缩0.36%。进出口增速预测2022年下半年,随着全球产业链继续修复、高通胀侵蚀发达国家居民购买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酝酿衰退风险、海外高通胀触顶后“名义增长”贡献减少、高基数和国内政策不确定性等内外因素叠加,出口增速转向下行。预计2023年,按现价美元计,货物出口总额增速将继续回落至2、12%,比2022年低5、35个百分点;货物进口总额增速则将跌至0.35%,比2022年低1、20个百分点。二、重塑消费增长动力的政策模拟(一)问题的提出2022年,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2、8%,较2021年大幅减少25、5个百分点,约相当于2013-20xx年最终消费贡献率的一半(30.0%),仅比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高出39、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引致因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的反复出现,特别是3、4月份上海疫情的爆发,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二是,房地产业危机在经过近两年的发酵,开始从生产端、供给端传递到消费端、需求端。具体表现为,居民贷款特别是住房消费贷款规模及增速的急剧下降。2022年,个人消费类贷款仅比2021年新增1、1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7万亿元;个人消费新贷款的同比增速为一78、4%,较2021年大幅下跌73、4个百分点。新增个人消费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约为5、5%,较2021年下降21、2个百分点。其中,住房消费新增贷款约为0.4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0万亿元,占新增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下降至41、7%,较过去十年均值减少27、7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国的住房贷款主要采用首付加按揭贷款的形式进行,新增住房消费贷款的急剧下降,意味着居民首付款支出减少,进而转化为居民存款增加。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规模达到17、84万亿元,较2021年大幅增加7、94万亿元。受此影响,居民新增存款占全部新增存款的比重由2021年的50.3%跃升到67、9%,创下有此项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因此,从住房消费视角看,2022年,最终消费贡献率的大幅下降、居民新增存款的快速提升与住房消费贷款的迅速萎缩密切相关。居民新增存款的大幅增加,除了房地产市场消费低迷造成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金融市场波动。2022年,中国公募基金资管规模仅增加0.5万亿元,私募基金资管规模更是下跌0.3万亿元,均远低于往年的增幅。汪涛认为,金融市场波动推动居民减少金融资产配置,使得资金回流银行存款,造成居民存款增加。但这部分的存款增加可能并不能解释消费的下降。一方面,存款增加对应的群体多为高收入群体或是老年人口,消费倾向较低;另一方面,从金融产品到存款,改变的是资金存放位置,以及收益率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体现为投资品内部资产配置调整,而非从投资品到消费品,抑或相反方向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表2中还可以看到,个人消费类贷款实际上从20xx年开始就已经持续五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20182022年,新增个人消费类贷款的增速分别为一3、1%、一1、5%、9、3%、一5、0%和一78、4%。这表明,除了住房消费之外,其他类型的消费贷款,包括汽车、信用卡等中短期消费项目也在持续下降。为扭转消费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2023年伊始,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首次重提“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希望通过提振住房消费需求来激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双重增长,进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但问题在于:第一,提振住房消费需求能否实现这一政策目的呢?应该说,现有的包括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取消限购等措施手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住房贷款需求,提升住房贷款规模。但一方面,这一刺激效应能否传递到投资和消费层面尚存疑问。受外围及国内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强的影响,无论是企业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还是居民消费,都在趋于谨慎。同时,房地产市场走弱的预期,在生产端和供给端徘徊两年之后,开始逐渐向消费端、需求端传递渗透。一旦消费预期形成,短期内发生大幅度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尽管住房消费政策放开,但居民是否愿意跟进“买单”,企业是否愿意跟进投资,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在当前住房市场库存高企的背景下,即使刺激了住房贷款需求,在“去库存”未能转向“补库存”之前,对房地产投资进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可能是有限的。第二,除提振住房消费需求之外,是否存在其他替代措施呢?众所周知,刺激住房需求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是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政府部门刺激经济复苏的常用手段。其好处是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促进及带动效应,经常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缺点是造成房价高企,导致居民债务杠杆水平飙升,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度低,生活幸福感不足等等。同时,长期的政策反复迂回,也造成经济增长渐渐走上依赖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路径。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渐趋饱和,刺激房地产需求的政策作用基础不在,政策的边际经济增长效应也随之减弱。因此,此时若再度使用超预期的住房需求刺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那是否有其他可资代替的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手段呢?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前制约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速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速,使得居民不能完全满足自身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居民债务又因住房价格高涨而高企,导致大量居民财产沉淀在住房资产上,在削弱其他类消费品消费的同时,抑制居民后续消费能力。再加上,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也还不够完善,保障能力有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品价格依旧昂贵,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居民消费长期萎靡不振。因此,与刺激住房需求等短期手段相比,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或许是兼顾短期和中长期因素的更加合适的政策选择。(二)政策模拟情景设定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QMM模型,课题组设置了两个政策模拟情景:情景一,住房贷款规模提升的宏观经济效应。假定房地产政策提早到2022年初实施,从而使得2022年的新增住房贷款保持在过去五年(20172021年)的平均水平,而不是大幅下行。具体来看,在前述假定下,2022年,中国居民的新增住房贷款将达到40725、2亿元,较实际值提高35925、2亿元。对应的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新增住房贷款将分别提高5717、5亿元、10308、6亿元、9719、4亿元以及10179、7亿元。情景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宏观经济效应。假定将情景一中房贷政策实施的让利收入,叠加其他财税金融政策的配合,包括加大对个人所得的减税和免税力度等,转换为对应规模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亦即,将情景一中所模拟的新增住房贷款增量转变为城镇居民收入。其中,情景一政策模拟的目的是量化分析在现实背景下住房贷款规模上升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而情景二政策模拟的目的则是寻找相关替代措施,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入手,研究从根本上缓解居民消费持续下降的措施所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最终,课题组将通过比较两种情景下的政策模拟结果差异,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三)政策模拟结果分析经济增速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促进效应要优于住房贷款规模提升。见图2,两种模拟情景下的GDP增速均较基准值有所提高。其中,情景一住房贷款规模提升会引致GDP增速增加0.4个百分点,而情景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则可以带动2022年GDP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6%,从而实现年初经济预设的增长目标。因此,从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要显著强于住房贷款规模提升的方式。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消费进而带动GDP增长,其作用传递环节较短,溢出效应较强,而住房贷款规模提升,先要消耗掉现有商品房市场的库存,再去引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最终作用于GDP增长。其效应发挥存在滞后性,且依赖房地产投资行为的预期变化。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触及的是不同收入群体的居民,包括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群体,其产生的消费乘数效应会比较大,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住房贷款规模增加更多是由高收入群体或少数具有改善性住房需求、刚性住房需求的群体承担,前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后者会较大程度地挤出其他非住房类消费,最终造成整体的消费乘数效应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相对有限。消费和投资的变化存在分化差异,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更有助于促进消费增长。首先,消费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会大幅提升居民消费增速。2022年,情景二下的可比价居民消费增速高达9、4%,高出基准值6、8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情景一下的可比价居民消费增速约为3、4%,较基准值增幅仅为0.7个百分点,远低于情景一。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显然比住房贷款规模提升要更能刺激居民消费扩张。与之对应的是,两种情景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会产生类似的分化差异。2022年,情景一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0.7%,较基准值小幅提高0.6个百分点,而情景二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5、6%,较基准值大幅增加5、5个百分点。其次,投资方面,两种情景下,无论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抑或是房地产投资增速,都要高于基准值。但相对而言,住房贷款规模提升对投资的激励作用会更大一些。其中,情景一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6、4%,略高出情景二时的增速0.3个百分点;而情景一下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则要较明显地快于情景二,二者增幅差额约为2、O个百分点(见图4)。不过,情景一下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为一5、设,亦即,尽管住房贷款规模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房地产投资,但其增长效应有限,短期内并不能扭转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的趋势。这实际上印证了住房贷款规模提升先要消耗掉过往数年形成的大量商品房库存,然后才能引致新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会带动最终消费贡献率大幅提升,重新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动力。受两种情景下投资和消费指标分化差异的表现影响,两种情景下的总需求结构及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总需求结构方面,由于住房贷款规模对投资的整体激励效应不强,情景一下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反而会较基准值下降O.1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则小幅提升O.1个百分点。与之对比,情景二下的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较基准值增长1、2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重则相对下降1、O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贡献率方面(见图5),情景二下的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65、3%,较基准值大幅提高30.5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则下降为27、0%,较基准值减少20.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动力。而情景一下,最终消费贡献率约为39、5%,较基准值增加4、7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44、8%,较基准值减少2、5个百分点。投资依旧是经济增长主要贡献动力。三、结论与建议2023年,在欧美经济衰退、通胀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外需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甚至会由“优等生”转变为“劣等生”,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基于CQMM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23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将为2、12%,较2022年下降5、35个百分点。因此,实施消费优先的扩大内需战略已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十四五”规划及远景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目前来看,提振住房消费是决策部门开出的一大“药方”。然而,考虑到当前现实背景,提振住房消费可能并不会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甚至还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效应。同时,以往的研究表明,制约居民消费长期萎靡不振的根本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速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速。为此,课题组借助CQMM模型,通过两种反事实情景的设定,评估提振住房消费政策的有效性,并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与住房贷款规模提升的宏观经济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就扩大内需的政策目的而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要优于刺激住房消费、增加住房贷款规模。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前者会产生更大、更直接的正向居民消费激励作用,在重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要好于后者;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住房库存的存在,增加住房贷款规模只会小幅改善当期的房地产投资,而无法整体扭转房地产投资进而全部投资的增长颓势。要改进投资增速,短期内还是需要在民间投资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在房地产市场。基于上述观察,本文认为,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引致的消费增速断档以及消费贡献率滑坡必然是短暂的,其并不是最终消赛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乏力的主导因素。现阶段要促进居民消费增长,以实现扩大内需的最终目的,可以有以下一些措施:第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重中之重,是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先决条件。只有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才“能消费”。具体而言,短期内,在花大力气助企纾困的同时,要逐渐加大对居民的直接补助力度,真正让居民享受到政策补贴,而不需要经由企业转手或传递。如,加大发放消费券规模、联合网络平台加强促销优惠活动等;中期则是要通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举措,以就业促进带动居民增收;长期则是进一步评估和改进税费改革的效果,以总量减税来定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后续优化调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控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扩大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这是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根本之策。任何导致扩大财政收入占比、压缩居民收入占比的“惠民”政策,都将不利于真正的民生改善。第二,提振住房消费可以在缓解房地产业在生产端、供给端面临的发展困境上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从而有助于控制房地产市场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但必须明白的是,本报告的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在现阶段,提振住房消费既不能也不应再度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需求的主要手段。其既不能在短期内快速促进经济增速回升,也不能扭转房地产投资负增长的趋势,中长期更是可能造成中国经济陷入依赖于房地产的循环陷阱。因此,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不变前提下,适当为房地产企业松绑纾困,降低房地产市场运行风险,现阶段看是可行且必要的。但以此为借口,重新开展大规模的房地产刺激政策,既脱离社会现实,也无法真正起到扩大内需的根本目标。第三,高度重视中国居民债务规模快速上升的问题,控制居民负债率持续上涨,避免居民部门继续加杠杆对居民消费长期持续增长的损害。现阶段,中央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其核心重点在于国内市场的大循环。要构建流畅的国内市场大循环,必须防止继续向居民部门加杠杆,提升居民消费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潜力,带动投资增长和结构调整。只有切实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负债率,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健性。拆东墙补西墙,势必左支右细,顾此失彼,导致更大的问题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具有明显的城市差异性。在控制总量居民债务杠杆率的同时,对待不同类型城市的居民债务杠杆率,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第四,在总体居民收入提升的前提上,再着力于消费环境的改善,包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构建便捷消费平台、保护消费者权益,让居民敢消费易消费等。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这表现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产品的“保基本”和“优供给”。在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的同时,也要扩大普惠性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推动消费在“恢复发展”的基础上“扩容提质”。第五,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优惠政策要更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既体现在对不同类型产品消费的区分,也包括对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消费群体的再分配导向差异。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具有较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通过改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安排,缓解债务压力对其消费能力的侵蚀。同时,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需求,将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增加一般消费品、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非住房产品和服务消费上。一方面,促进企业投资结构调整,形成相关服务品的有效供给体系;另一方面,以社会民生服务代替个人服务,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及法院机关党建调研报告近年来,市法院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机关党建工作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党建质量,促进法院队伍建设,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市法院成立课题组,采取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系统分析了机关党建在队伍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全面总结了当前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地的提出意见建议。一、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的功能作用考察通过梳理机关党建理论,考察党内法律法规、文件规定,分析各地党建做法,可以看出,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的功能可概括为引领、助推和保障三大作用。(一)引领作用。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第一款明确规定:“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条第一款也做了相似的规定。党章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党员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可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引领法院队伍建设,是机关党建的重要职责。其二,党员干警在法院队伍中占绝大多数。全市法院中,党员是干警的主体。市法院机关现有在职党员381人,占机关总人数的96、3%;市两级法院共有党员干警1658人,占干警总数的86、9%o由于法院干警队伍以党员为主,机关党建履行建设党员队伍的核心任务,实质上就是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三,党支部书记与行政主要负责人一人双职。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机关党的支部委员会书记,一般应由本部门党员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同级党员干部专任。从调研法院看,全市两级法院,基本实现了党组织在各部门的全覆盖,基层党支部书记,除极个别外,基本都是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支部班子主要成员由行政班子成员兼任,机关党支部抓党建必然带动和促进队伍建设。其四,党建的思想政治优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思想政治建设恰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所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提出,机关党组织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并专设第六章对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4月份对政法队伍建设所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对于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机关党建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引领和带动整个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中的充分体现。(二)助推作用。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的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司法能力建设。司法能力建设是法院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以提升司法能力为核心加强专业化建设,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机关党的基层组织不直接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但基层组织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是司法能力的核心要求,通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可以促使广大干警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把握和服务大局、做群众工作、妥善解决纠纷的能力。二是协助管理队伍。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含不设党的委员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党组(党委)管理机关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干部;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机关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在法院队伍管理方面,机关党建具有协助作用。三是做好人文关怀。做好干警人文关怀工作,帮助干警解决实际问题,是机关党建的重要职责,也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机关党组织要“关心党员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解党员需求,及时反映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重要情况。”2020年度机关党建工作现场述职评议考核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要注重细节,从小事抓起,把开展党建工作与解决干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干警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切实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根据党章及党内有关法规的规定,机关党组织也可以通过领导和支持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实施一系列关爱干警身心健康的举措,充分体现党组织对干警的关心爱护,以人文关怀提升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和拥护。(三)保障作用。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党员管理保障队伍管理。根据党章、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相关党内有关法规的规定,机关党组织应当对党员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在法院干警绝大多数为党员的情况下,对党员管理的严格程度和成效,基本决定了队伍管理的成效。而且,对党员的严格管理,可以带动促进对非党员干警的教育管理。因此,只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管理党员队伍,就能保障和实现队伍的严格管理。二是以党的作风建设改进队伍司法作风。司法作风关乎司法形象,关乎司法公信力,是建设过硬队伍的重要内容。从司法实践看,人民法院历来将党风建设作为改进司法作风、强化法院队伍管理的重要抓手,以抓党风的持续改进,保障和推动了司法作风的持续好转。三是以党的廉政建设保证队伍干净。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机关党组织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对党员进行监督,督促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对于人民法院来说,队伍干净、司法廉洁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公信力尤为重要。人民法院机关党建工作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对于促进和保障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具有重要作用。二、当前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考量当前,人民法院机关党建在法院队伍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加强的和改进的地方。(一)法院队伍建设中机关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人民法院立足法院队伍主体是党员这一现状,认真贯彻从严治党和机关党建走在前列的要求,以党建责任制为抓手,从思想、组织、作风、廉政等各方面积极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建设,有力促进了队伍建设。1、以党建责任制为抓手,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形成队伍建设的持续带动力。一是建立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全市两级法院党组十分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普遍建立了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制度,制定党建工作年度计划,每半年研究一次党建工作,重要活动方案和落实情况,党组都专门听取汇报,研究提出意见。各法院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支持并带头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基本形成了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党组织推进落实、部门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抓党建、带队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大多数法院每年根据中央和各级党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从党建决策、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列出工作清单,逐一明确党组、党组书记、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各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促进了党建工作与队建和其他工作的同部署、同落实,使抓党建带队建成为硬任务。市法院制定XX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建“三级四岗”责任清单,形成了法院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三位一体”抓党建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各级法院基本建立了党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其中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向全体党员进行述职并接受评议;各支部书记向机关党组织述职并接受评议,将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建设。市法院每年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在年终向机关党委进行述职,结合年终总结、绩效考核、述职述廉,接受党员群众的民主测评。2、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狠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队伍素质提升提供坚实思想保障。一是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思想建设的基础。各法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法院工作需要,精心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认真制定落实机关党员理论学习安排意见,重点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不同群体、人员的特点,采取专家讲座、专题党课、座谈交流、撰写体会等方式,组织理论学习,促进了干警理论认识和思想水平的提升。年以来,市法院先后组织开展支部书记交流活动,专题轮训副处级以上干部,及时将学习内容通过应知应会问卷答题、主题教育征文竞赛、法官访谈等形式进行检验,切实增强学习实效。二是积极搭建学习平台。利用组织部门“学习强国”“西湖先锋”等网上学习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最新党建知识;依托”之江庭外声”“阅读悦青春”悦读会平台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选派法官外出参加培训,鼓励法官在职学习;举办“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我的入党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召开“五四”青年干警座谈会、党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干警拥护、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三是坚持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不断拓展内容,丰富形式,收到良好效果。20xx年以来,市法院组织干警分批分期到四明山梁弄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化闽浙赣省委旧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门亭旁起义纪念馆和浦江郑义门、小营红巷、中共XX小组纪念馆、五四宪法纪念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等红色教育基地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加深干警对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干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更加到位、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加自觉。四是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干警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安排新进人员到诉讼服务窗口锻炼、组织党员到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和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党员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等,引导广大党员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广大干警把握社情民意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3、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努力丰富党建活动载体,激发队伍生机活力。一是注重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按照“支部建在庭上”原则,全市法院在符合条件的内设部门设立党支部,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法院对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进行整改,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二是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全市法院建立健全支部生活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督促机关各支部和广大党员从严落实党内政治和组织生活。坚持领导干部到所在支部讲党课,鼓励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讲微党课。积极开展党性分析、谈心交心、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干警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英模教育活动等交流研讨活动,提升了组织生活的质量。许多党支部还利用群开通了网上生活会、微党课、微课堂,增强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打造党员教育新平台,促进了审判工作发展。三是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全市法院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法院、学习型法官建设,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法规等作为学习重点,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心得转化为执法办案的思路、能力和本领。四是做好关怀帮扶工作。全市法院坚持开展党内谈心活动,每年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为干警发放生日慰问蛋糕,利用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对老干部、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有力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市法院每年“七一”前夕,组织各党支部看望慰问老干部、老党员。20xx年以来,市法院共组织各类谈心交流活动10次,其中院长分别与青年法官、军转干部、中层以上领导、离退休干部进行集体谈心交流6次。五是发挥群团作用。全市法院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深化文明机关创建,组织开展合唱、诵读、摄影、书画等系列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以及运动会、乒乓球、拔河、气排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活跃了干警文化生活,陶冶了干警情操,促进了干警身心健康。4、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大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树立法院队伍的良好形象。近年来,全市法院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常抓不懈,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大力加强宗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化干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市强化司法作风和审判纪律,干警从思想深处摆正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增强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干警纪律作风明显好转,审判工作质效明显提升。二是大力规范司法行为。全市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行为规范(试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关于严格执行(法官法)有关惩戒制度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文明用语规范XX法院干警业外活动规范,倡导文明司法、热情服务,规范司法行为,严格约束业外活动;规范机关管理秩序,开展文明庭室评查,严格着装规范、工作考勤、卫生管理、食堂用餐等制度,各项工作秩序良好,勤俭节约蔚然成风。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加强司法人文关怀,组织开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暨执行不力问题专项治理。对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依法稳妥审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建立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导诉台,提供休息场所,从立案、信访、审判、执行各个环节为群众诉讼提供方便,营造便民利民的良好诉讼环境。5、以反腐倡廉建设为保

    注意事项

    本文(2023—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兼论重塑消费增长动力的政策选择.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