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XX区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按照全市举办2022年畜牧业发展研讨会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XX区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深入畜牧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XX区肉牛产业、肉羊产业、羊绒产业、饲料饲草产业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规划,形成此调研报告。一、产业现状(一)肉牛产业XX区现肉牛存栏量近8头,品种以西门塔尔、安格斯为主,约占总量的60%,其他品种占40%。XX区肉牛产业主要集中在泊江海子镇,7家规模化养殖场均在该镇。通过产业扶持、科技示范带动该镇的肉牛养殖,目前该镇有肉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2处,科技示范户10户,引进优质种母畜近1头。利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改良肉牛品种,年初以来,XX区已对350头适龄母牛进行了人工授精,总受胎率达到95虬农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对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很高,肉牛养殖产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二)肉羊产业XX区羊存栏量约20万只,其中山羊17万只,绵羊3万只,暂无规模化养殖肉羊企业,均为散养户。XX区养殖的为肉绒皆用山羊,伴随着羊绒产业的发展,肉绒皆用山羊能为农牧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阿尔巴斯山羊、XX细毛羊等品种,深受消费市场欢迎,农牧民养殖热情高,深加工企业日渐增多,产业呈现兴旺态势。(三)羊绒产业依托XX区羊绒产业园区,科学合理布局,形成大中小型企业配套合理功能完备的羊绒产业体系;建成XX羊绒集散中心;加强园区在设施装备、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投入力度,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塑XX羊绒产业,继续领跑中国羊绒服装产业。建成年分梳无毛绒1500吨、羊绒染色2500吨、羊绒纺纱2吨、羊绒针织衫700万件、羊绒服饰(围巾披肩)150万条、羊绒面料100万米、羊绒大衣10万件的羊绒各类制品生产能力。目前,XX羊绒产业发展达到羊绒制品年产销能力1万件以上的规模,占到了中国40%和世界30%的市场份额。产品包括羊绒原料(无毛绒)、羊绒纱线、以羊绒衫为代表的各类羊绒制品、XX品牌的四季服装、围巾披肩等。XX羊绒交易中心位于XX市XX区罕台镇XX现代羊绒产业园内,总面积39平米。该中心是目前自治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以服务XX羊绒产业,链接广大农牧民养殖户与用绒企业的公益性羊绒原料交易服务平台。依托XX羊绒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旨在建成与羊绒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羊绒交易市场,目前已与全国各地100多家羊绒收储、加工企业以及自治区及周边地区广大农牧民养殖户1500多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已成为XX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随着交易中心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必将成为辐射全国,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羊绒原料集散中心。(四)饲料饲草产业XX区现有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苜蓿种植面积0.1万亩。由于XX区集中连片500亩耕地地块少、干旱、缺水等原因暂时没有苜蓿等饲草种植项目。XX区现有天然草折干草产量3万吨;人工草地(苜蓿、燕麦等)折干草产量1万吨;青贮折折干草产量0.5万吨;农作物桔秆折干草产量2、4万吨;精料折干草产量2、4万吨,全区各类饲草折干草总产量9、3万吨。现XX区饲草需求缺口约16万吨。二、存在问题一是草资源利用率低。XX区的草山、草坡及退耕还林面积较大,还有大量的各类农作物秸秆。但是,这些资源只有少量用于肉牛、肉羊养殖,且青贮或微贮技术应用得很少,而当前青粗饲料缺乏、肉羊营养不平衡的养羊户却很多。二是饲养方式落后。XX区大部分养羊户仍采用传统的粗放饲养模式,缺乏科学养羊意识,不仅饲养成本较高,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饲草资源。三是养殖规模化受限。XX区作为XX市辖区,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五分之一,是城市的主要核心区。基于此,XX区在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限制了大型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三、下一步发展规划一是按照稳羊增牛的发展战略,培育肉牛养殖,争取肉牛存栏数突破一万头,延伸肉牛产业链。二是持续推进肉牛品种改良。以西门塔尔和安格斯、和牛、荷斯坦等优质肉用、乳肉兼用品种为主,加大冷配技术推广。三是建设肉牛良种繁育基地,支持优质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四是推广示范规模化肉牛育肥模式。引导养殖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架子牛适度规模育肥场,并由政府引导和屠宰企业签订订单合同,解决养殖户销售难的问题。五是保障饲草料充足供给。六是抓项目、引投资,培育一批更好的优质养殖企业。服务业提质扩容发展成效显著附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报考以来,20xx年、2020年和2021年我国高职分别完成扩招116、4万人、157、4万人和139、4万人。”高职扩招是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其扩招生源不仅包括应届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还包括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基层在岗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社会生源。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高职扩招实施办法或方案,富有成效地推进了高职扩招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广东省等14个省(市)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特征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坚持质量型扩招。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的特征相对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而言,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在招生对象、招生方式、考试内容及方法、录取标准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招生对象范围具有广泛性在各省(市)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其招生对象不仅仅局限于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这四类人群,还积极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报考,部分省(市)结合自身情况将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村两委干部、乡村卫生所工作人员等群体也列入扩招对象之中,招生对象范围较为广泛。例如,2021年甘肃省高职扩招社会生源招生对象为符合相关学历、户籍或工作时间等要求的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乡村干部、乡村卫生所工作人员、基层农技人员、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省(市)对社会生源招生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划定了不同的范围,其将有提升学历需求的多个行业、职业的人员均纳入扩招范围,使得社会生源招生对象具有广泛性。招生方式以单独招生为主单独招生是指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自主命题、自主评价、自主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xx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扩招实施方案)中提出:高职扩招需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和受教育状况,改革完善考试形式和内容,以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为主。各省(市)在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职扩招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实施,具体考试时间、地点由招生院校确定并提前公布,测试内容由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自行组织与实施。考试结束后,招生院校按照事先公布的方式向考生发布考试成绩并严格按照录取规则组织录取考生。如重庆市高职扩招专项招生采取高职院校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形式进行。单独招生使得招生院校拥有较大的考试招生自主权,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生源选拔的多样化需要,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效率,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考试方式及内容具有适应性扩招实施方案指出要做好高职扩招专项考试工作,应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和受教育状况,改革完善考试形式和内容。首先,各省(市)在高职扩招实施办法或方案中结合了社会生源特点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考试方式及内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次,高职扩招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的考核方式,传统生源须参加文化素质测试,社会生源群体则可免予文化素质测试,只须参加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见表DO安徽省报考扩招院校的社会生源只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采取线上笔试的形式,主要考核考生的职业认知与技能、思想道德素养与时事政治、分析判断能力等。最后,各招生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与社会生源群体不同的特点采取灵活性较强的考试方式及内容,为有升学意愿的不同生源群体提供了入学可能,有利于高职扩招任务的圆满完成。录取标准存在差异性根据各省(市)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办法或方案规定,实施招生院校单独录取的办法。在各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监督下招生院校针对不同群体考生特点,分类确定录取标准。传统生源参加“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招生院校参照专业招生计划、考生测试总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依据总测试成绩排序对考生择优录取。而社会生源则只参加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招生院校参照招生计划、考生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依据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排序对考生择优录取。例如,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招生计划、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为依据确定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对达到专业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按成绩由低到高进行录取。因此,扩招院校应依据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确定录取标准,确保有升学意愿且达到基本培养要求的考生能被录取。学习形式具有灵活性在各省(市)高职院校在公布的扩招方案中对社会生源的学习形式进行了规定,考虑到社会生源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工作时间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满足社会生源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均采取较灵活的学习形式。例如,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高职扩招招生简章规定扩招学生可根据录取专业单独组班,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生源类型与专业方向,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灵活多样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学分银行”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岗位实践、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取得规定学分存入个人“学分银行”,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学分即可毕业。由此,高职院校针对社会生源的复杂性,提出了更具灵活的学习形式,满足其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高职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存在的问题高职扩招结合社会生源群体特点对招生对象、招生方式、考试方式及内容、录取标准、学习形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高职扩招社会生源招生具有鲜明的特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教学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质量型扩招,其招生必须立足于社会生源的实际情况,认真审视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存在的问题。首先,随着高职院校传统生源规模逐渐缩减,因此,社会生源对百万扩招目标的实现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高素质农民等社会生源群体普遍年龄偏大且大部分已婚,绝大多数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与生存压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会进一步加重其经济压力。其次,多数社会生源脱离学校教育较长时间,自身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都有所下降,对自己再次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缺乏信心,出于机会成本、费用支出和自身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的考虑,社会生源整体报考意愿偏低。江苏省20xx年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这四类群体人员进行了两轮招生,其中第二轮省内80所高职院校共列出357个招生专业,。最后,由此可见,社会生源报考积极性是影响高职扩招生源数量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社会生源报考积极性、增强其整体报考意愿是高职扩招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考试制度与录取标准建设尚待完善考试制度与录取标准是高职院校实现质量型扩招的关键因素,各省(市)结合社会生源特点制定了适合该生源群体的考录制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考试制度供给不足,社会生源考试大纲建设还不完善。一是社会生源报考扩招院校须参加由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除上海市和山东省在高职扩招专项实施方案中对测试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外,其他省(市)均自行确定。二是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实施,但多数招生院校只是在招生简章中简要地规定了测试时长、测试形式与内容,只有少部分院校发布了完整的专业考试大纲,在发布考试大纲的院校中仍有部分院校未给出明确的参考用书。第二,在录取标准方面,招生院校录取细则有待完善,录取标准尚未形成明确的规章制度。高职扩招录取工作由招生院校所在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监督下具体负责,各院校综合考虑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要求与考生成绩等方面制定并公布扩招录取规则,但部分院校公布的录取规则较为粗略,只规定招生院校将考生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对考生进行录取,但未规定如在招生计划不足的情况下同分考生如何进行录取以及不同生源群体和专业是否分类录取,录取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可见,考试制度与录取标准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录制度,完善社会生源招生录取规则,从而提高扩招质量是高职扩招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分层化的学情现状对传统培养方式适应性较低社会生源个体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分层化的学情现状对传统培养方式适应性较低。一是社会生源学情复杂,诉求多样与传统整齐划一、统一制订的通用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较低。社会生源生活经历、发展规划各不相同,个体间学习需求也不相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侧重理论知识学习而,传统“千人一案”的培养方案显然不适用于差异性更强的社会生源。二是社会生源分层化的学情现状对传统课程体系适应性较低。在课程内容方面,同一专业社会生源个体间所需知识与技能的种类、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传统同一专业同质化的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结构方面,社会生源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除提升学历需求外,还有考取职业证书、提升职业能力等需求,传统课程结构多以满足学历教育为主,课程结构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社会生源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生源结构的变化对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急需对社会生源系统开展学情分析并实施更具针对性、适应性的培养方式。社会生源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社会生源对高职院校实行的适用于传统生源的统一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社会生源对固定的学年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传统生源而言,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实施对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时数等有统一规定的学年制。而社会生源较传统生源生活经验更丰富、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更复杂,其复杂多样的学习需求对固定的学年制提出了挑战。二是社会生源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对人才市场和产业结构变化更为敏感。区别于传统生源,社会生源对职业技能的学习需求更为凸显,对教师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教师队伍能否满足社会生源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否满足社会生源技能学习的需求,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是社会生源采用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生源业余时间不固定、频繁在学校、家庭与工作场所之间奔波的矛盾,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学生管理与评价考核保障扩招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均是高职院校需考虑的问题。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生源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亟需结合社会生源群体特征探索更为个性化、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但这对各扩招院校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高职扩招背景下对社会生源招生的对策建议基于百万扩招背景下社会生源招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对策或路径,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实现质量型扩招。加大政策供给,提高社会生源报考积极性社会生源报考积极性是实现百万扩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加大政策供给,消除社会生源报考高职院校的种种顾虑,吸引其报考是实现百万扩招的关键一步。第一,加大对高职院校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扩招后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例如:山东省省级、市级财政分别负责落实省属、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扩招经费,省、市级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加强办学条件薄弱高职院校改造力度,确保基础设施有充足保障,同时对积极扩招、任务完成好的高职院校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支持。第二,完善落实学费减免、奖助、贷款等资助政策,减轻学生经济压力,缓解有提升学历需求的社会生源经济之忧,增强其报考积极性。例如:广东省20xx年第二期高职扩招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按每生2元的标准对招生院校进行奖补,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对试点班学生给予学费优惠,同时也建立了完整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第三,鼓励各地、各有关部门及院校要多方联动,采用多种招生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泛开展活动推进政策进军营、进工地、进社区、进厂房车间等,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例如: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各种媒介发布高职扩招信息,解读高职扩招相关政策。并且,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乡村宣讲扩招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生源积极报考。加强社会生源考试制度与录取标准建设,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在提高社会生源报考积极性的同时保障生源质量,高职招生考试须加强社会生源考试制度与录取标准建设。第一,各省(市)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应明确规定社会生源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大纲和内容,招生院校根据方案规定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自行组织与实施涵盖全部测试内容的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测试,更为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或职业适应性。第二,招生院校分专业制定明确且完整的考试大纲。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2021年高职扩招分专业时制定了招生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不仅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时间、考试方式,还较为详细地列出考试知识点、考试题型,并给出参考教材,为考生备考提供了方向。第三,招生院校应完善录取细则,在录取规则中对最低录取标准、不同群体和不同专业分类录取等情况做出详细规定,使录取标准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促使高职院校在省(市)招生教育考试院监督下高质量完成录取工作。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高职扩招招生简章中规定各专业按照退役军人、“三类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和普通类型考生三种生源类型,依据公布的生源类型招生计划分别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划定分数线录取。若某专业退役军人或“三类人员”生源超出招生计划,超出部分将和普通类型考生一起按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录满计划为止,其规定录取的最低合格线为测试满分值的40机转变培养方式,适应社会生源多样化学习需求社会生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培养方式,适应社会生源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一,高职院校应对社会生源进行学情调查和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历和技术技能基础、从业经历以及发展愿景等基础上,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2020年XX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完成扩招后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学情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现状及需求设置不同的模块教学方向,对学生精准施教。第二,高职院校应构建基于社会生源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社会生源对技能提升和学历提高的双重需求设定课程目标,增设证书课程、技能课程等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将专业课程模块化、分级化满足不同学生对统一课程的不同需求。如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发“菜单式”的课程体系,学院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确定课程并形成课程“菜单”,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课程,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第三,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推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夯实和技能知识的精进。如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知名印刷包装企业合作,对扩招的社会生源组建多个校企合作班,对学生采用“网络教学+送教入企”教学形式,满足社会生源复杂多样的学习需求。结合社会生源学习特点,分层分类进行教学管理社会生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求招生院校必须结合社会生源特点,探索更加个性化、差异化、柔性化以及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对社会生源分层分类进行教学管理。第一,打破当前固定的学年制,建立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对学生修业年限不做统一、严格要求,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分段完成学业,学生只要在一个弹性化的学习周期内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数及相关条件要求,就可以毕业或获得相应学位。第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分,对社会生源考取的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实习实训取得的相关成果可以进行学分认定。如XX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鼓励社会生源群体通过承担课程讲解、实训实践指导等形式获得对应的学分,这些学分可以抵扣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的学分。第三,整合行业企业人力与物力资源,完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如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全省的多个市、县供电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学院安排教师到企业挂岗锻炼,企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来学院从事培训教学及相关工作保障师资力量。不仅如此,学院还建立线上教学管理平台,相关部门通过群、群组建网络教学管理、班级小管家及学生学习进展跟踪平台,实时或留言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结束语2022年是首届高职扩招社会生源毕业的第一年,在毕业前期,多所高职院校多渠道地开展工作推动社会生源毕业生就业创业。据报道,截至2022年4月18日,辽宁一招生院校2022届高职扩招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已达到39、28%,高职扩招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稳就业、促就业意义重大。高职扩招将社会生源群体纳入扩招对象,在招生宣传、考试录取、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这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相关部门、高职院校应当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主体意识,深刻理解高职扩招对稳定和扩大就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重大工程中来,从而实现高质量扩招、高职教育规模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