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docx
XX村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根据县上开展的“师徒帮带”六个一要求以及驻村帮扶工作,如何推进涧池镇XX村乡村振兴工作,通过与村干部交流以及入户走访和调研,下面我就对XX村目前的状况和将来的发展浅谈一下,现报告如下:一、XX村基本现状XX村位于涧池镇以北约12公里处,东接本镇王家河村,南邻马鞍桥村,西邻铁佛寺镇共同村,北与汉滨区沈坝镇接壤,面积6、7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山地地貌,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沈坝河、中河穿境而过,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辖区有14个村民小组,共有435户1349人,其中脱贫户216户717人。全村产业以种植养殖为主(其中桑园500亩、花椒300亩、天麻10窝、中蜂100箱、养羊80只、养牛30头),有5个合作社和5户家庭农场,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种养殖业为主,通过与脱贫户签订入股协议、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二、存在的问题1、XX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平均年龄49岁,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0岁,队伍班子很有朝气,年轻有干劲,但学习交流方面还不够,村干部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整天忙于应对文件落实和上级的检查,缺少交流和沟通,缺少自我主导、带头发展的能力。2、发展乡村产业是关键,但是村上产业说起来很多,皆以种养殖业为主,但都不具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少。大多数都以家庭种养殖为主,没有形成特色产品,且质量难以保证,农户信心也不足,加之缺少带头人、资金及技术支持,都是凭以往经验发展产业,产业很难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学习和培训I提高工作效率。对基本日常工作要一以贯之,养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利用东航西北分公司和县妇幼保健院两家派驻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组织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内容可丰富多彩,形式可多种多样,走出去引进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提高XX村党支部建设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能力和水平,达到学习和交流实际效果,才能提高战斗力,才能落实好政策要求,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才能为群众创造福利。2、推进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根据XX村实际情况,专业论证,确定一个主导产业项目,做好长远规划,然后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尽量延长产业链。比如围绕洞河水库、XX红桥、三清观等开发文旅产业,引导村民保护环境,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鼓励农户在家办特色农家乐以及民宿,打造垂钓、游玩、农家院等特点产业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杂志、抖音、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其次,现在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土地成了摞荒的山林和野草地。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和土地必须重视和关注,鼓励在外人员返乡发展产业和创业,恢复山林野地,保护好青山绿水,为美丽的XX村贡献一份力量。3、强化文化振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助推乡村振兴。一个村的乡风文明了,文化振兴了,才有兴旺的根脉,围绕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敬老爱亲等内容,加大推行村规民约活动,将村内德高望重,有担当,敢碰硬的人吸收进来为村贤会成员,监督村规民约行为规范执行。围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要求,开展道德大讲堂(利用院落会议、支部会议、短信等形式开展)。同时利用东航资助的“道德银行”资金,认真开展“四好家庭”评选活动,即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家庭、好邻居”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孝悌好、和睦好、勤劳好、互助好”,激励群众做好事,一心向善向上,引导好的风尚在XX村盛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为XX村的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奉献出每一位村民的力量,相信未来的XX村会更好。XX社区调研报告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我到涧池镇XX社区任驻村队员已有一年之久,在这一年驻村工作中,我认真对社区情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期间通过与社区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形成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汉阴县涧池镇XX社区共安置脱贫群众692户2688人,涉及全县10镇73个村。社区创新推行“一个支部引领、三大载体支撑、八个中心服务”的“138”搬迁后扶体系,“1”即建强一个支部引领,“3”即建好社区居委会、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三大载体,促进快融入和产业就业,“8”即建设8个中心,从便民服务、老人照料、儿童托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服务。通过“138”模式,有效防止了移民搬迁群众的返贫风险。围绕“乐业才能安居”目标,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紧邻社区规划建设了手工编织产业园,一期占地35亩,建设厂房6幢6500Itf,引进藤编、制衣和电子加工企业共4家,开发产品40余种,产品畅销陕西、四川、天津、湖北等内地市场的同时还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实现年产值1140万元,累计实现搬迁群众就业400余人次。围绕“稳得住、快融入”目标,及时为入住搬迁群众颁发了房屋不动产登记证,建立了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儿童校外托管、老人日间照料等“八个中心”,使迁入群众同等享受办事服务、孩子入学、老人养老、医疗保险等”的要求,成立了小区业主委员会、道德评议会、文艺宣传队等组织,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新民风建设,通过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围绕“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目标,按照“加入一个产业合作组织、发展一项长效特色产业、扶持一笔产业奖补资金”的思路,社区党支部牵头组织入住搬迁群众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搬迁群众将每户5元产业奖补资金和3元产业配套资金入股合作社,在社区周边流转土地,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合作社通过划棚到户,使所有入社搬迁群众享有蔬菜大棚的所有权和经营收益权,有种植技术和意愿的社员在合作社的组织下自主种植大棚,没有种植意愿但有务工意愿的社员在产业园务工增收,既没有种植意愿也没有劳动力的社员将大棚委托给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分红收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700余亩,建成设施蔬菜大棚453个,累计发放务工工资102万元,预计年底户均可分红500元。二、当前存在问题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盼送致富技术,二是盼搞好社区基础设施。合作社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品种单一,经济价值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受疫情影响,社区工厂产品滞销,复工进度缓慢,就近就业岗位减少。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社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社区,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社区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要使这个村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深化支部联建作用,以现有合作社为中心点带动周边村落加入合作社,丰富种植产品种类和产量,以种植带动养殖,增加种植附加值,同时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渠道。加强合作社资产管理和维护,保障合作社良性循环。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以特色种植、养殖品种为核心,聘请有生产管理和销售能力职业经理,提升种植合作社产能品质和经济效益。持续深入开展招商工作,侧重符合环保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结合乡贤活动,大力鼓动在外事业成功人士返乡带动社区居民创业。形成以先进带后进,最后整体进步的良好局面。持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卫生教育宣传,以创建示范社区为导向,结合党建引领“321”基层治理,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和健康卫生建设。促进搬迁群众积极适应小区居住模式。加强社区干部管理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确实转变干部观念,增强干部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密切干群关系。附调研报告:基层数字化治理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近年来,X区以社会治理集成改革为契机,重点聚焦“强化公共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公共安全”三个公共为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以区级指挥中心为枢纽,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基础,以网格服务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科技手段为支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延伸。构建了纵向一贯到底、横向互联到边的“一张网”管理模式,建立了“区街社网”四级互联互通的“一中心”指挥平台。一、X区基层数字化治理发展情况X区数字治理目前呈“1+8+73”模式,即1个区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8个街道分中心、73个社区点模式。区级指挥中心位于X区云创科技园,主要发挥数据归集、事件流转、事态分析、指挥调度、督办考核五大主体作用。目前已有10个职能部门入驻,由中心统筹管理、指挥调度,初步打造了一个治理集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主阵地。(一)三大平台实现科技治理一是可视化监管平台。中心可视化监管平台包含高空鹰眼、道路交通、校园周边、建筑工地、文化旅游、居民小区、数字化城管等工作领域的监控探头1万余路,区中心和街道分中心9个操作员联勤联动,可以同时对辖区重点点位、重点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互推信息,协同处置。二是云视讯会商平台。云视讯会商平台实现了区、街、社、网四级线上联动,区中心可实现对八个街道分中心的实时连线,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同时,网格员全部配备手机终端,打通平台指挥调度神经末端,实现声频和视频的双回传,提高对现场问题的第一时间处置。三是智慧X综合平台。智慧X综合平台包括显示系统、数据机房设备系统、会议系统、物联设备、数据集成平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AR实景联动平台、3党建模可视化平台等,以百姓民生为指向、网格化问题为导向、大数据分析为趋向,激活综合管理、综合治理、综合服务三大体系,从而深化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治理“三智融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二)四项整合聚力机制治理一是人员集成整合。区中心建立“一专班一机构”双核驱动的组织架构,“一专班”即社会治理创新集成改革专班,从纪监、组织、政法等10个核心部门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建章立制、督查考核等顶层设计工作;“一机构”即区中心统一选聘工作人员负责系统维护、指挥联动等操作层面工作,专班和中心人员在区中心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形成合力。二是阵地集成整合。整合与社会治理最为密切的多个部门,即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风险防范化解中心(原维稳办)、网格化服务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应急管理中心、防汛救灾中心、文明创建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等,统一入驻区中心联勤办公,由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专班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各部门工作人员统筹使用,资源数据就近交换,初步破解城区编制有限、数据壁垒较多的问题。三是机制集成整合。整合保密机制、应急机制、联动处置机制和考核机制,各机制相互呼应、相互促进。运用“大数据”大力提升安全稳定预测预警预防和处置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各级各部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四是特色集成整合。汇资源、聚合力,将各部门的工作亮点和特色融入社会治理工作,多方位分析评价,多点位融合应用,集聚于智慧X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三)五大作用发挥功能治理一是数据归集作用。通过数据采集、部门数据,利用数据碰撞、清洗、规整,运用智慧X平台,对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进行采集、更新、归档。二是事件流转作用。通过网格员采集、市民热线、社情民意、上级交办、可视化巡查等方法收集事件,随后进行流转、核实、处置、评价、归档。三是事态分析作用。通过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等因素进行梳理,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最终研判分析并形成预案,从而确定后期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目标。四是指挥调度作用。多业务统一承载、多部门协同指挥,高效调度指挥全区社会治理、维稳安保和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对于疑难事件,中心第一时间召集专班会商办公,实现社会管理的高位协调,提高难点处置效率。五是督办考核作用。联合纪委、督察室对部门、街道的社会治理工作内容按照时间节点、处置标准、群众满意度等进行考核,建立督察督办工作机制,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二、存在问题一是统筹协调机制待健全。区中心目前参照市中心的运行模式,由区委政法委代管。区指挥中心功能定位,是集数据归集、指挥调度、研判分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指挥中心,几乎覆盖全区上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现阶段,只有网格治理一块工作井然有序,其他领域只局限于平台展示,未实质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研判。各部门对中心的实际响应程度不一,一度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和“谁都干、谁都不干”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平台作用发挥。二是一中心管理,多中心运行推行阻力大。主要原因是部门协同难。各部门联动处置意识薄弱,遇到问题先是“推”,不主动“接”,协同合作的本领需要提高。数据共享,技术上不存在障碍,但由于各条线上级部门要求,造成区级无法落实数据实时对接,如江苏政务网审批办理、12345、数字化城管等,数据录入需要二次录入,客观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三是指挥调度作用应用不明显。按照省验收市指挥中心的标准来看,中心事件来源应多元化,有12345、领导信箱、综合执法、网格化巡查等各类来源,但目前区中心上报事件仍以政法委网格员巡查巡访居多,且多为自处理事件,应用价值不高。指挥中心平台需与各执法部门执法平台联动,执法案件办理全流程要在中心平台直观可见,事件来源、事件走势、处置情况等一应俱全,目前区指挥平台上综合执法模块缺少相关数据。平台场景实战应用不够,现有场景仅局限于部门原有的场景应用,未及时进行创新。各部门对现有场景应用的流程熟练程度不一,部门与中心之间的协调联动也不够,造成实战应用中存在漏洞。四是专业人员比较缺乏。区指挥中心掌握着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后台指挥管理系统,如果充分发挥其信息整理、分析研判作用,具有极大价值。目前区指挥中心仅有正式在编人员1名,聘用人员4名,上级领导检阅时技术性展示实际是由微雀公司技术人员完成。街道一级人员力量不均衡,指挥中心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三、对策及建议一是树立数据思维。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准确判别群众的真实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深入了解社会态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综合研判各类信息,提高监管效能,提升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将大数据作为开门搞决策的一个重要抓手,将大数据分析的民意结果作为启动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的重要因素,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来应用数字技术,数据是手段,治理是目的。数据治理的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管理和使用大数据时,必须面向人民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问题为起点来谋划和使用数据,聚焦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领域,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立足“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不断创新拓展平台应用服务功能,优化选项设置和操作流程。通过大数据的实时监测、智能预测,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聚焦热点,响应社会诉求,将决策输出端从“谋而后动”转向“随动而谋”,从静态管理转向动态治理。三是打通数据壁垒。目前,尚未明确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推进部门,传统的“条块化”政府管理模式,导致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等问题凸显,“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和顽疾。比如,人口、教育、公共卫生等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各部门间信息化系统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数据不贯通等问题,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因此,应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厘清信息化建设决策设计部门、建设管理部门、应用服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技术规范、明确数据管理流程、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业务的线下线上融合。要利用现有区指挥中心“三大平台”架构,进一步构建统一的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充分整合、畅通各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和应用接口,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组织统筹力度,加强横向连通、纵向打通和衔接配合,真正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四是聚焦智慧服务。在率先实现基层政务“掌上办”,形成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基础上,持续优化“智慧x”APP等政务服务平台,把推动“高效兑现惠企政策”“高效解决企业诉求”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方面集中发力。平台要以数据为驱动,以“诉求直达、政策直达、资源直达”为核心导向,通过诉求标准化、政策数字化,实现政府和企业双向直达,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通过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跑出智慧城区建设加速度。五是强化合作意识。过去几年,政府大力度投资数字设施,后台积累了大量数据。但目前看,这些有价值的数据多处于沉睡状态,其原因就是政府在利用和分析这些数据方面存在较大的技术短板,导致数据无法应用到政府治理当中。对此,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补齐数据应用中的技术短板,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借助它们的技术能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政府治理目标。六是充实有力队伍。要不断强化区街两级指挥中心人员力量,建议区中心配置2名中层干部、8名工作人员,街道分中心配置不少于1名中层干部、4名工作人员。同时强化业务培训,做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一窗口”审批流程,打造具有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的“一队伍”全科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