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调研报告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区直有关部门及企业家代表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围绕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十严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听取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创新方法转变作风。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一改两为”大会要求,将“为企优环境”纳入区委区政府季度擂台比武赛,制定了XXX区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2版),围绕18项任务目标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深入开展“千名驻企(项目)服务工程”专项行动,全区调整选派18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四上”企业包保工作,包括39规上工业企业在内实现了“企企见干部,服务进一步”。制定了“六个一”助力为企业工作抓细抓实抓牢(一封信、一块制度牌、一个工作牌、一个提示牌、一个走访本、一张名片)。结合企业、群众办事热点事项,推出两批17项“一体通办”事项清单。组织区直20家相关单位,编制“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353条,目录清单认领率100%,实施清单编制率100%,进一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二)顶格协调推进服务。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集中办公活动,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服务全区企业180家,其中工业企业占30%左右,通过常态化走访,实现了区领导助企服务工作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动。区长办公会每月听取营商环境、企业诉求收办和驻企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区营商环境办会同区科技经信局开展了“企情建档”专项活动,通过整理“一企一档一策”助推工业经济破瓶劲、强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一企一档”搜集整理工作,为下一步探索创新思路、细化措施,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三)大力助企纾困解难。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强化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稳经济政策的文件精神,先后印发实施区“稳企增效10条”“助企纾困30条”以及“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40条”具体举措。兑现2021年区支持科技创新奖励资金397、92万元,分类扶持工业企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项目88个、资金862、5万元;兑现2021年度XXX区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0.19万元,确保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致市场主体。发挥税融通在助企融资中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年化担保费率由1%降至0.7%0.9%。统筹运用好各类涉企资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累计拨付“三重一创”、服务业发展、建筑业发展、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稳企增效等各类助企纾困财政奖补资金6149万元。落实租金减免政策,累计减免租金4412万元,惠及符合条件的329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切实减轻承租户经营负担。积极贯彻落实阶段性社保费缓缴政策,累计完成71家1381人三项社保缓缴费用273万元。二、存在问题(一)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主要问题。发出问卷调查表34家,收回问卷调查表27家。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专业人才引进、招工、融资、园区公共交通等要素保障方面。反映专业人才引进难15家,占收回问卷调查表27家的55、6%(下同);招工难7家,占25、9%,;园区公共交通方面6家,占22、2%;除政务服务大厅之外,还需跑其他部门办理审批业务5家18、5%;贷款成本高4家,占14、8%;贷款手续繁琐和用工成本高各3家,占11、1%;工作人员不一次告知、工作人员态度差和贷款担保难各2家占7、4%o(二)市场主体困难增多。多数企业受疫情影响,物流成本高、原材料普遍上涨,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6、61%,园区35户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2、9%,属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现有金融体系还不能有效地供应充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企业聘请中高级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娴熟技术工人日益困难,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少数单位主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还存在少数单位服务标杆不高,与企业深度交流沟通和对各类惠企政策理解不够深入,企业诉求办理回复不够及时,回复内容不够详实等问题。从第三方测评反馈结果看,还存在驻企干部走访联系不到位、助企纾困政策宣传不及时、企业诉求办理结果不够满意等情况。三、几点建议(一)要充分认识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改进作风,做到“四个熟悉”“四个到位”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要认真梳理问题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精准提供贴心服务,以企业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成效。(二)要持续强化服务效能。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纾困解难接续政策,持续帮助市场主体强信心、稳预期。做深做细做实为企服务工作,驻企服务干部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认真对标先进地区,查摆自身差距,拿出有力措施,一级盯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常态化跟踪联系机制,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最核心和最持久的竞争力。(三)要切实加强要素保障能力。继续完善常态化的市场监管机制,突出针对企业各项收费的价格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企业集中反映的专业人才引进难、招工难、融资难、改善园区公共交通等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要注重园区规划布局,整合园区资源,协助企业降低基建、物流、用电、用工、融资等运营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专业人才引进和招工渠道,扶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四)要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纾困解难政策的宣传,确保企业短时间内精准全面掌握。行业主管部门、驻企干部要熟悉了解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XXX区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2版),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解读,主动上门宣传,精准推送政策,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来促进农民增收。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深度整合和价值链环节升级,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加收入模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以家庭经营农业为主的中国农民为改善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推动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力量。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基本思路(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价值链延长、农村生产区域扩大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变为特点,以科技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以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和农村经营模式转型为成果,通过促进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农资制造与商品流通业、农业信息与农村服务业等在乡村领域的整合渗透,产生新科技、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跨局整合、要素跨局流转和资源集约配置,激发农村新型经济发展;通过城市与乡村资源的融合集成,促进乡村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从国内实践出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采取了按顺向整合方式拓展农村价值链、按逆向整合方式拓展农村价值链、农民经济产业化集群式融合、农村服务拓展式融合、服务业引领的发展融合五种途径或方法来完成。(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密合式的利益联结关系为根本,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整合和创新性发展为驱动,重点搞好产业融合服务、培育产业融合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现代技术、新理念与我国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链延长、产业功能扩展和产业形态创新,从而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村增效、农户增收和农业振兴提供新动力,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拓新空间。二、XX市XX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广东省XX市XX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港口、岛屿、海湾,是我国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XX区拥有湖光岩、七星岭、南亚热带植物园、南国花卉产业园等众多旅游资源,区内有广东省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示范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多个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XX区文化底蕴丰厚,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XX傩舞、XX田艾制作技艺、XX烧猪制作技艺等。在工业方面,XX区已逐步形成集生产工厂观光游览、科普教育、消费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路线并形成集群。在乡村振兴方面,XX区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有较大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13672元提升至2021年的215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23633元提升至2021年的32353元。(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XX区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目前,XX区已完成蔬菜、生蛇、金金昌鱼、对虾等8个“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打造了聂村六色田园、南国花卉科技园、炳胜天鹅湖、南亚欢乐田园等多个休闲农业基地。镇、村通过盘活留用地、闲置土地资源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云头下村为例,云头下村党组织将全村散弱农户个体利益与村集体利益紧密结合,利用区位优势走集体土地开发利用之路。(二)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产业园区一方面能够吸纳优秀的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及时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商品,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XX区内现有工业园、花卉产业园、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园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生产总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形成了以森工造纸、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这些企业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及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XX区的花卉产业园为例,2020年XX区花卉产业总产值7、9亿元,出口1、46亿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9%。XX区花卉产业园目前已顺利构建“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租金+工资收入+分红”“品牌增值+行业协会”等多种联合形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利益连接机制,已带动农户1900多户,园区农户已近1300户。依托本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XX花卉产业园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从而实现农业增收、农村增效,推动乡村振兴。三、XX市XX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产业融合辐射带动能力仍需提高当前,社会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主要有一般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参与主体间彼此联合形成不同的合作组织形式。但是,各主体之间融合体系仍不健全,也造成了收益分配的不平衡。比如,一般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方式较为单一,大多以订单形式加入,缺少股份合作分红形式,由此造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融合的发展。()产业融合的硬件条件存在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有效保障。XX区一些乡村区域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如道路建设质量不够高,供电设施不完备且供电成本相对较高,市场流通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生产发展和社会资源要素流转,并影响了将产品有效地与农业加工、销售、休闲和其他服务业的整合。(三)产业融合程度层次有待提高XX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地方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发展关系不紧密。目前,XX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大都是采取订单生产农产品、农家乐经营等形式,采取股份合作等融合机制的还不多见。以小农户为经营主体的一二产业融合,多数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生产,缺乏专业的产品宣传、活动策划,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产业链多止于二次融合阶段,在农业全产业链和整个价值链上都没有明显优势,还无法实现更深入的合作和有机整合,企业与农业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四)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在XX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高素质人才较为短缺。一是XX区一些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无法满足现代青壮年劳动力的各项需求,本地的年轻人往往考虑前往大城市寻求进一步发展。二是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精英回流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从事基层乡镇发展与经济建设工作的人才较为稀缺,留不住人才、引不进新才成为限制XX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之一。四、构建XX市XX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思路(一)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产业融合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这就需要从一开始树立互惠共赢的理念,在产业融合中的各个主体间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因此,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该构建更为多样化的参与主体,建立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农村利益共同体。要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加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之中,明晰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产权责关系,使农户真正地加入到农业产业链当中,从而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影响了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农村基础建设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拓宽政府公共财政中涉及农业方面的投资领域,改善路、水、电、网络等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企业和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拓展,如组织XX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到相对困难和薄弱乡村开展蹲点帮扶工作,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三)积极拓展农产品交易新模式,以市场导向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农业发展落后地区可利用大数据分析、网络信息技术等方法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主动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各种新兴农产品流通业务。同时要主动开辟产品贸易信息宣传途径,参加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展览促销活动,提升人们对新兴农产品的认知度,同时做好新兴农产品流通配套设施建设,为新兴农产品流通提供重要保障。(四)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农业高科技、农业创业理念、农场经营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培训;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如继续加强涉农大学生的委托培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这些管理骨干的培训,组织他们到农业院校接受系统化的农业知识、实用技术和创新管理的培训,以此辐射带动其他农民提高综合素质。(五)完善各类支持政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健全财税、金融服务等扶持政策,并进一步细化政策落实,高效推进,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政府可建立财政投入、金融资本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设立产业融合的专项基金,以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产业融合中。集成各种农业科学技术新资源,培养新兴农业科技传播主体,形成一个农科教产学研一体的联合体,加速促进科技融合与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创新驱动能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XX市XX区农村发展的腾飞以及乡村经济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振兴这一强大的物质基础。在当代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产业振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增长和发展壮大的必然手段。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农产品交易模式、完善各类支持政策等,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