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docx
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XX区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商经济已经成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农村电商打破时空阻隔,实现供需对接,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围绕XX区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这一目标,聚焦如何将“小海鲜”插上电商的“翅膀”,如何实现网红大咖的蝴蝶效应,切实增加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钱袋子,促进全区电商规范有序高效发展,分析全区电商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直播电商发展的相关建议。一、全区电商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现状全区现有网络商户XXXX余户,其中直播带货主播XXXX余人。2020年全区电商交易额XX亿元,2021年突破XXX亿元,2022年达到XXX亿元,电商交易实现逐年攀升。今年12月份,实现交易额XXX亿元,快递上行量XXXX万件,同比增长xx%和xx%。先后被评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XX省农村电商示范县。2022年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快手上的幸福乡村”报告显示,XX镇、XX镇年度快手视频播放量分别达XXX亿次、XX亿次,位居全国镇级排名第X和第X。拥有X个省级电商物流基地、X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XX、XXXX、XX>XX等X个镇和XX、XX、XX等XX个村,入选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镇村”名单。(一)从直播电商产业链来看,电商发展重心在于后端的货,而非前端的“人和场。电商经营范围广、类别多,根据阿里提供的农产品销售50强名单,全区“水产品”电商销售位列全国第X,但是从直播电商区域发展指数而言,XX是连云港市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区。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商发展,区里提出“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的目标,突出“海产品、直播”两个关键词,符合全区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直播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人货场”的核心,即前端和后端,前端为“人”和“场”,后端即“货”。基于对电商发展的理解和认知,多数人相对侧重于前端,即“人”和“场”,全区有多少网红大咖、他们在哪里播、点击量多少等表象,而忽视了“后端”,包括全区乡镇建设的电商馆,也是为了解决“人”和“场”的问题,但是“前端”表面的繁荣和热闹并未真实反映全区电商发展的现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货”,即供应链,包括“养殖、捕捞、存储、加工、包装、快递物流”几个环节。通过调研发现,全区电商出现的诸多问题,表象为网红大咖转移外地、行业恶性竞争严重等问题,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货”的供应链上,只有把供应链做稳做强,“人”和“场”自然会产生虹吸和叠加效应,才会对网红产业产生吸附力。因此海鲜电商的重点在于:抓好产业链后端的“货”,关键和核心在于供应链。(二)从电商规模及产品销售类型来看,主打产品是海产品,产业总体游离于摸不到、不见底、管不着的散乱状态。一是对全区电商进行摸底排查。XX电商产业表面繁荣热闹,2022全年销售额XXX亿元,也仅仅是通过快递上行量评估,但未真实体现对全区经济的贡献度。前期,商务部门组织对全区电商进行了摸底,全区共有电商企业XXXX家,其中直播电商XXXX家,粉丝量过500万X家、过200万X家、过100万XX家、过50万XX家。xx%的电商售卖海产品,其中前XX家电商,xx%销售海产品。通过抖查查平台查询,1一2月份,销售额过XXXX万元X家、过XXXX万元X家、过XXXX万元XX家、过XXX万元XX家、过XXX万XX家(实际超出此数字)。包括:XX喜哥喜嫂XXXX万元、XX哈喽婷婷XXXX万元、XX昌萍海产品XXXX万元、XX豆芽菜XXXX万元、XX张可爱XXXX万元。二是电商纳统尚有潜力可挖。目前全区已入库电商企业XX家,1一2月份销售额X亿元。通过各乡镇摸底排查,1一2月份销售额过XXX万元企业XXX家,尚未实现纳统,销售额XX亿元(实际高于此数字),其中过X亿元X家、过XXX万元X家、过XXXX万元XX家、过XX万元XX家、过XXX万元XX家。三是产品种类以海产品为主。主打龙虾尾、大虾、牛肉、扇贝、虾仁虾滑等品类,同时有海苔、海鲜休闲零食、生活产品为辅。主播多以家庭为载体,分散在各镇村中,聚沙成塔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拥有巨大的销售力,仅以湖北龙虾尾为例,XX电商的日销量可达XXX吨。四是各镇电商发展各有特色。XX镇特点为:喜哥喜嫂、昌萍海产品等头部网红,销售额占全镇XX%,其余仅有多家小微网红;XX镇特点为:腰部网红(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居多,预计占全区一半以上,且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体系;XX镇网红直播以直播基地为主,主打产品为牛肉、日用品等,在头部网红豆芽菜等带领下,旗下拥有XX个网红。(三)从货物来源和冷链仓储来看,捕捞养殖、海鲜交易市场等海洋渔业基础和禀赋,促进了直播电商的迅速发展。作为渔业大区,捕捞养殖是传统产业,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海鲜产品供不应求。本地产品不够卖,鱼贩们变身批发商,大规模购入XX、大连、舟山的产品,更有本地的投资人看准食品加工缺口,对海产品加工进行二次深加工,培育了海娃食品、恺骐食品、方信食品等一批市级电商食品龙头企业;同时XX直播电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原就存在的海鲜贸易市场,其独特渔船渔港风貌、鲜活繁荣的市场交易成为了直播迅速发展的基础;海鲜丰收季节,XX、XX周边冷库全部爆满,部分海产品只能寄存于XX安东卫等地大型冷链仓。(四)从快递物流发展情况来看,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建立,京东、顺丰等冷链物流是发展海产品电商的优势所在。全区目前共有邮政、京东、顺丰、“四通一达”、极兔、德邦、优速等XX家登记在册快递企业、XXX余个快递末端网点,实现乡镇快递末端网点全覆盖,XXX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村邮站;电商件约占总发件量XX%,海产品占比XX%;京东、顺丰全力服务海鲜件寄递。京东XX分拨中心实现了海鲜就地分拣,夏季全程冷链运输;顺丰开设海鲜产品冷链运输专线,在XX建设海鲜综合服务中心、进驻高新区智慧快递物流园。京东、顺丰直发冷链线路,实际寄递时间比普通线路至少节省12小时。虽价格略高,但时效性及冷链的高质服务依旧使京东、顺丰成为大部分海鲜电商的首选,这也是全区优于周边临沂等地区的地方。(五)从直播电商发展趋势来看,由拼量向拼质发展,由拼粉丝向“拼流量转变,始于网红、终于“供应链的直播电商才刚刚开始。直播电商产业在经历爆发式的增长后,电商经营由“拼量”向“拼质”发展。直播带货表面比拼流量,实际是比拼供应链能力,未来模式更多的是向上游供应链的整合。直播入行门槛低,但吸引粉丝、成网红、赚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一定的壁垒,可以说入门门槛低、但赚钱门槛不低,两极分化严重,绝大部分只能赚吆喝。以粗放式流量运营为主,仅关注粉丝量等表面数据指标的主播正在被行业淘汰,大批量让农民试水直播最终能产生多大效益值得观察。只有不断创造优质内容,才能获取更多精准流量,开启直播电商的良性循环模式。以龙虾尾为例,同样粉丝量的主播,到湖北、安徽等主产地直播,销售效果远远不如XX,因为在当前发展形势下,销售不是以粉丝数量带来的私域流量为依靠,而是XX作为龙虾尾销售大区、华东地区作为主要市场,共域流量自然向其推送倾斜。例如,喜哥喜嫂前期带货都是通过拥有的庞大粉丝群,而现在每次销售额XXX万元,至少需要2030万元购买共域流量;再如海天云海今年1月份才注册,仅有XX万粉丝,依托专业运营,利用平台大数据规则,通过引流,近30天销售额达到XXX万元。二、存在的问题(一)发展无序,缺乏监管和行业自律,恶性竞争扰乱市场,易造成规模性坍塌。由于电商入行门槛相对较低,个别商户为了获得点击量,采取低价倾销,甚至通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加之产品结构单一,供货量不稳定,无标准化库存管理系统,造成了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大部分电商户的经营模式,仍以自身居住场所或者租用临时厂房为主,家庭作坊式发展难以扩大规模;同时,由于本地企业生产能力不高,电商货源不足,部分商品要从外地采购,品质难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以紫菜产业为例,目前全区拥有生产企业XXX家左右,其中至少XXX家为小作坊式、无证经营。以前,XX海苔是主推产品、网红产品,现在是网红开播前,为了吸引人气而推送的“低价附送品”。每个海苔包装盒成本为X元,而现在海苔销售价格在X元左右。紫菜原料分为头水紫菜、二水紫菜、三水紫菜,有些小作坊甚至采用渔网上残留的紫菜渣作为原料,且生产设备落后、大多采用人工、场地不符合卫生规范,如果不出台相关措施,XX海苔品牌即将坍塌。(二)支撑无力,缺乏冷链仓储,尚未打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不强。生鲜产品最主要的特质在于其一个鲜字,“又鲜又快”是消费者最重要的诉求,因此冷链是决胜生鲜电商的关键、标准化管理是生鲜电商的支撑。通过调研及座谈交流,普遍反映缺少冷链仓储场地,很多大网红前期都通过各种方式购买了土地,但受规划、批建手续限制无法建设。另外,全区物流成本高于XX临沂等地,顺丰首重(3公斤以内)较XX等周边地区价格高1一1、5元,其他快递高0.50.8元;因快递利润问题,部分电商通过自行送货至日照、临沂等周边地区发货,特别是冬季或者其他不受冷链物流影响的产品通过组团跨区域发货。另外,当前生鲜电商的一大特点为:不仅仅靠网红直播卖货获利,更需要通过较大规模的仓储,把海鲜变成“期货”而获利。例如湖北龙虾尾,通过大型冷库存储,今年以来价格暴涨。同时海鲜水产本身不是标准产品,但通过产地供应链建设,可在产品的打包、品控等方面实现规模化与标准化。(三)梯队无人,网红孤军奋战,部分网红外溢,缺乏统一协调和引导。除极个别大网红有专业团队,其他多停留单打独斗阶段,电商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经纪人、营销团队等专业人才短缺,直播成效容易打折,造成大量网红外溢,例如XX的七月静静等;网红、特别是头部网红,通过直播噱头“一播成名”、快速致富,因此不愿意接受管理和约束,也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设计,更不愿意接受行业自律,造成了XX电商松散无力、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延续性;部分网红存在直播内容低俗化、同质化,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被网站停号、封号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电商食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被个别网站报道,对整个XX的地域品牌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三、相关建议一是强化行业监管,引导做优品质,推进电商健康规范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以“辛巴事件”为戒,避免“出问题、再监管”,突出政府扶持+监管,双管齐下助推行业健康发展,强化食品质量常态化监管,重点清理打击黑作坊等食品生产加工点。同时,还要建立产品溯源管理机制,加大电商食品抽检力度,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电商示范企业开展诚信承诺公示。引导电商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加强电商诚信体系建设。二是打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推动分散的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按照紫菜、石材、再生资源等特色产业园发展思路,强化载体建设,推动分散的产业要素向园区集聚、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向园区集中,实现集中配套,特别是冷链仓储。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结合特色产业,打造功能齐备、集聚度高的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如XX镇海鲜电商产业园、九里海产品电商创业园、青口镇紫菜产业园、XX电商直播基地、大盘牡蛎电商园等特色园区;通过招商引资配套大型电商仓储冷链物流中心,为电商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仓储、分拨、集散、品控、冷链等物流服务。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引育、突出品牌打造,推动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坚持“外引内培”双擎驱动,聚焦电商上下游产业链关键节点,加大龙头型、平台型电商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对接快手、抖音、天猫、京东等平台,主动亮出优势,邀请他们在XX设立官方基地和生鲜食品产业带,引进一批头部网红、头部直播电商机构,打造“直播网红打卡基地”。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基地,推动直播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把品牌化作为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龙虾尾、大虾、生蛀、紫菜、牛肉、扇贝、虾仁、虾滑等特色产品,优选标杆企业,强化地域公共品牌创建,以严格质量管控倒逼高质量生产,打造一批市场认可、消费者信任的放心品牌。四是强化产业联动、实施电商+产业工程,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良性互动。10个网红可带动1个企业,网红带货、直播发达亦是全区招商引资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网红带来的市场拓展优势,实施电商+产业工程,促进全区优势资源、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强化“电商+制造业”、“电商+扶贫”协调互动,打造“电商+食品产业园”、“电商+紫菜产业园”、“电商+红色旅游”、“电商+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体系,提高电商对本地企业、特色产业、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强化促进电商纳统,扩大统计覆盖面,强化电商数据统计监测。五是强化人才培训、加大MCN运营机构招引,强化直播电商人才支撑。积极部署战略规划并制定扶持政策,高度重视电商主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把网红当人才待,通过“筑巢引凤”、电商平台“招贤纳士”、本土人才“领路带头”,重点引进、培养、扶持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电商人才,扶持培育网红达人,针对专业主播进行包装和打造,培养一批头部网红;根据全区“电商直播人才20条“,加强电商直播人才认定,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帮办服务,择优发展为党员,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鼓励XX中等专科职业技术学校电商专业培训力度,强化校产联合;创新电商人才培训机制,设立“头部、腰部、尾部”网红分层培训体系;举办直播电商带货大赛,评选一批网红大咖、培育一批网红品牌,扩大XX直播电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产业发展氛围;大力培育专业电商服务机构,强化优质MCN服务机构招引,鼓励优秀电商企业对外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和有关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一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放眼全球,一场空前的经济社会变革已然开启,“双碳”航道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只有那些真正洞见“双碳”目标下革命性变化和巨大潜力的国家,才能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行稳致远;只有那些主动顺应碳中和发展趋势,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机遇的弄潮者,才能占得发展先机。观察工业革命以来的发达国家,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经历了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由增转降的自然过程。基于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碳达峰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早日达成碳中和“,始于人们对地球变暖现实的自省与自律,后来成为被各国政府重视的一致性行动。如今,全球承诺碳中和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了130个。再将目光转向我们自身。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路径上,推进“双碳”既是顺天下大势而为,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一一推进“双碳”,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自然资源是国家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约束也越来越接近上限。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至73%和43虬铁、铜、锲、钻等战略性矿产品供应长期依赖国际市场;近70%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5%的粮食主产区缺水问题突出;对资源不当利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另一方面是传统粗放的增长方式遇到了不可持续的危机。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从长远看,相对于分布极不均衡的化石能源,如果能够构建起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就将大大降低国际地缘政治对我国的影响,提高能源安全自主保障水平,对构建能源发展新格局具有战略意义。推进“双碳”,是我国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双碳”时代,世界经济将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全球能源版图面临革命性重构。地球上普遍存在的风、光,抹平了各国在自然资源上的差距,未来能源利用的重点将不再是资源争夺,而是技术竞争。事实上,新一轮产业竞争已经拉开帷幕。欧盟提出2035年前要完成深度脱碳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研发,美国也计划在氢能、储能和先进核能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日本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储存和运输、氢能发电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都具有优势,其目标是氢能利用的综合系统成本降低到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水平。竞争远不止此,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大潮下,能源、电力、材料、建筑以及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多领域将出现一系列创新成果,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机不可失,我国必须迎头赶上,争创新优势。全球碳中和带来的改变正在发生,低碳化将成为产业链新标准。仅以苹果公司为例,根据该公司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其原材料获取、零部件生产、芯片制造、产品组装等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这将倒逼整个产业链形成新标准。当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只有练好“内功”,才能拿到“通行证”O推进“双碳”,是我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高度同根同源,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与经济转型,是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未来,随着末端污染治理的技术潜力收窄,源头减排将对我国2035年乃至2050年重点地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发挥更大作用。由此,推进“双碳”的行动,也是当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着力点。从自然的角度看,自然生态系统是碳汇的重要来源。推进“双碳”,将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之间共生联系,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将带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等多重协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然向好”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双碳”,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何去何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实现“双碳”目标,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积极促进国际大合作,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的大国担当。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推动构建全球气候治理新体系。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诸行动。以此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那就是气候问题亟待解决,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合作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够达成的,需要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首先,与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经济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能源消费继续保持刚性增长。其次,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过渡期短的有近40年、长的有70年,而我国只有30年。挑战更在于,我国经济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多年来形成的高碳路径依赖存在较大惯性。以能源结构为例,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达85%左右,燃煤发电更是占到全部发电量的62%左右。再看产业结构,世界公认的高碳且难减排的行业,包括煤炭、钢铁、石化、水泥等占比过高。我国钢铁产量全球占比超过50%,水泥产量全球占比接近60虬即便如此,当前一些地方仍抱有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的冲动。发达国家的经历显示,如果不考虑绿能替代效应,那么碳减排曲线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或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时,碳排放开始达峰并下降。而我国相较于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这两个结构特征还有一段距离。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要看到,作为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综合决策和战略抉择,它既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好高鹫远。我国碳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双碳”目标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了“双碳”政策体系。我国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能源禀赋固然可以说是“多煤、缺油、少气”,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不应再被轻视。后者不仅储量巨大,而且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风能、太阳能均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十分之一,同时还有可观的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固废能源化等。技术进步、规模化经济以及行业竞争,推动过去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急剧下降。20xx年全国光伏发电成本相比2010年降低了82%;陆上风电降低了39%,已经形成对煤电的价格优势,并进入平价上网阶段。特别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优势。历经40年追赶,我国制造能力、研发能力、资金投入能力与市场规模早已今非昔比。以我国风电设备生产为例,在起步阶段的1997年,每千瓦成本高达2500美元,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2010年,降至700美元左右;20xx年以后,进一步减至500美元,约为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我国光优产业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并已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新能源产业优势不仅得益于制造与创新能力,还因为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支撑。20xx年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世界比重分别达到30.1%,28、4%和30.9%,2008年至20xx年年均增速分别为6、5%、102、6%和39、5%,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仅为2、5%、46、7%和19、l%o上述因素有利于在全球形成磁力场效应,聚拢更多的资本和技术,为我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换道超车创造条件。显而易见,相对于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我国还拥有绿色发展的“后发优势”。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晚,新增的工业产能和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能和绿色基建来实现,避免传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锁定效应”。此外,随着以重化工业较快发展为重要特征的工业化接近尾声,诸如前些年开始,钢铁水泥等行业大都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传统制造业碳排放将陆续达峰并转入平台期,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将持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并向各产业领域渗透,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转型收益。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内在要求。当然,在这样广泛而深远的绿色转型中,一定要掌握好节奏,不能引起能源短缺危机,也要将能源价格保持在相对低廉的水平,既给百姓生活带来真真切切的便利,又使我国制造业继续在世界上保持足够竞争力。三、一场跨度将长达40年的硬战持久战实现“双碳”目标,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应坚持系统思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它既是一场跨度将长达40年的硬战、持久战,也是我们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的一场治国理政能力大考。实现“双碳”目标,尤其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党中央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构成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成为“1+N”政策体系中的“1”,其他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都在推进之中。按照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加强统筹协调为首要之义。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汇聚起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强大合力。推动能源革命是主阵地。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不能盲目追求“去煤化”。应加快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不断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抓住机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低碳化,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必须迈过去的坎儿。在这方面,既要不断做大增量,也要逐步优化存量。做大增量,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优化存量,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技术为王”,是推进“双碳”的鲜明特征。谁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面,谁就将占得发展先机。要更好发挥体制优势,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让绿色低碳发展人才充分涌流。强化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进“双碳”离不开政策保障。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机制障碍,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尽快补齐基础短板,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产品、技术等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的义务,是国际大家庭所有成员共同的责任。我国要及时主动把握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科技发展机遇期,在开放中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及在全球范围广泛应用,提升在世界科技治理体系的软实力、话语权,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等提供有力支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面对实现“双碳”目标这一世纪大考,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高抓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