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水乡”的调研与思考.docx
关于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水乡的调研与思考制定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做好全市水量调配工作;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成为XX省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是加强XX市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打造水资源战略优势,为XX实现“赶超发展”提供持续生态资源保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需要我们超前谋划、着力研究、积极探索。一、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是打造XX水资源战略优势的现实选择1.源短流急,蓄水能力不足,雨洪资源流失明显。XX市集雨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江河有40多条,而且春夏季节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源短流急,蓄水能力不足,大量水资源入境而过,雨洪资源流失非常明显。XX市多年平均年入境水量94亿m3,出境水量170亿m3,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91.73亿m3,但全市821座水库、82747座山塘总库容只有22.3亿m3,其中2座大型水库、27座中型水库、792座小型水库拥有库容18.7亿m3(正常库容14.3亿m3),全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利用量只有29.8亿m3。2,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缺水。XX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13mm,最大年降水量逾2000mm,最小年降水量不足1000mmo2-10月降水量较大,特别是梅汛期常常引发洪涝灾害,秋冬季节降水量偏少,存在季节性缺水。XX市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150Omm左右,平原地区年降水量135Omm左右;武义、XX水资源量比较充沛,XX等地缺水比较严重,X人均水资源量只有665m3,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3强,区域性缺水比较明显。3,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环境治理要求迫切。经过多年保护和治理,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好转,但由于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水环境保护形势和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不容乐观,水源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从XX年度监测的1083.5km河道、70个控制断面、57个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结果看,符合目标水质的水功能区23个,代表河长413.0km,分别占总数的40.4%、38.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II11类标准的水功能区39个,代表河长668.8km,分别占参评数的68.4%、61.8%o区域内各主要河流流域水质达标率在全省还处在较低水平,XX江干流水质仅为IV类,XX境内XX江干流水质大部分已经劣于V类,大部分河水已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4,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统筹综合利用紧迫。近年,XX市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及农田亩均用水量等主要指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仍然粗放,水资源浪费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水的利用效率低: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0;工业耗水量大,水重复利用率低;群众节约用水观念淡薄,优水劣用、劣水弃用情况普遍存在;水资源功能单一化,往往只考虑水的资源功能,忽略了景观、环境、生态功能,没有统筹考虑防洪抗旱、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修复水生态、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水资源的整体科学利用、综合利用程度不高。5未来用水需求量增质高,水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来10年、20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不断扩大。经专家预测和水量平衡计算,到XX年X城市群许多地方城镇生活需水、乡村生活需水、重要工业需水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优质水缺水情况将非常严重。按90%保证率计算,到XX年,除XX、浦江外,XX其他市、县、区都会出现优质供水紧缺局面。因此必须把水作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持续推进赶超发展的核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二、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XX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资源有潜力。XX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列全省第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三;人均水资源量为1955.57m3,居全省第二。按区域面积计算,XX市年水资源量84万m3km2,高于全省平均81万m3km2和全国平均30万m3km2,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具备良好的资源潜力。二是地理有条件。XX市总面积10942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83.3%,平原和盆地占16.7%,以金衢(兰)盆地为主体,盆地间被丘陵低山阻隔,盆地外围又被中低山包围,形成东南北部高、中部低,北部低山丘陵和缓起伏,东南部中低山挺拔,中部大小盆地相间错落的地貌特征。辖区内江河密布,河道水库水域面积600多km2,占区域面积的5.5%左右。主要河流有衢江、兰江、XX江、武义江、XX江、永康江、熟溪、梅溪、白沙溪、浦阳江、大陈江、安文溪、南江,分属钱塘江、瓯江、椒江三大水系,河流总长度10859km。三大水系内集雨面积在Iookm2以上的江河有40多条,在主要河流上还有众多的梯级工程亟待开发利用。这样的地理条件不仅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将赋予“江南水乡”新的风貌、新的功能、新的内涵。三是工作有基础。近年,XX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千方百计加大水利投入,全面开展了钱塘江三四级干堤加固、城市防洪、“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年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都在20亿元左右,XX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25亿元。XX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X区、X市、XX市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数量占全省近1/6);XX等7个县(市、区)列入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婺城区列入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X等列入中央财政农村河塘清淤整治项目县;X市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专家评估;X市在全国率先试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X、永康成为XX年度全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单位。经过两轮“811”环境专项行动,XX市区域内河流水质有较大改善,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有较大下降,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四是文化有优势。自古以来,XX水景观较为丰富,水文化较为发达。骆宾王咏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绣湖白鹅嬉水图”,李清照一曲武陵春使XX“双溪”名闻天下,X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是历代重要的黄金水道。近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三江六岸”景观改造工程、武义“温泉养生节”等建设工程及活动载体的深入推进,XX市水环境不断优化、水景观不断改善、水文化不断丰富,为打造现代江南特色的“X水乡”奠定了浓厚文化底蕴。三、XX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的基本构想1.基本构想。以“两联两蓄三统一”为抓手,让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强化水管理、保障水安全、美化水环境、丰富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努力打造“城水相依、湖库相嵌、江河相连、山水相融、保用相促、人水和谐”的“x水乡:“两连”,就是江溪河网连通、山塘水库连片;“两蓄”,就是时空错位蓄水、外引水源蓄水;“三统一”,就是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景观统一建设、水效益统一开发。2 .基本目标。按照陈雷部长提出的“稳政策、增投资、夯基础、促改革、强管理、惠民生”要求,建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健全基础牢固、组织健全、体系通畅、制度健全和操作规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设水蓄起来、水连起来、水活起来、水净起来、水美起来、水亲起来的人水和谐社会,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 .基本原则。根据上述构想和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进规划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各方关系,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2)因水制宜,兴利除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速度、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水系实际状况相适应,不断满足防洪排涝、开发利用、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需求,努力提升水利设施灾害应对和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能力、水务部门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患、水忧、水难、水盼问题。(3)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作用明显的区域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城市水库”“新区水乡”和“清水绕城、活水入园”的建设经验,并及时总结推广,把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转化为政策制度和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各水域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特色,科学借鉴试点经验,稳步推进“x水乡”建设。(4)统一部署,各方联动。要按照统一谋划部署、分头组织实施、各方联动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保障;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建设项目开展研究认证、规划设计和组织协调;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建设格局。四、XX建设“城市水库”、打造“X水乡”的对策举措1.在工作部署上抓紧建立机构,编制规划,开展试点,加大“x水乡”建设推进力度。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由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市“x水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责任落实,为“x水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设计、项目策划、任务分解、工作督查等组织协调。二要编制总体规划。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组织国际招标,吸引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x水乡”总体规划,同步编制“x水乡”试点详细规划,争取6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要根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编制区县级水乡建设规划。三要抓好工作试点。积极开展金义都市新区和X区域水乡建设试点。金义都市新区要通过对满塘水库的库周开挖、库底清淤、扩建增容等措施,增加满塘水库库容和蓄水量,同时将周边水库、水系串联成网,形成内外相连、全域贯通的活水体系,打造“清水入城、活水绕城”的滨湖滨水城市。X区域可以安地水库为水源,打通拓宽梅溪至X进水河道,改造X至武义江、XX江出水河道,清淤扩大X库容,打造以X为中心的城市滨水景观。2 .在政策配套上积极探索创新、细化完善、加大扶持,强化“x水乡”建设政策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x水乡”建设。整合水资源开发建设公司、水库管理处、污水处理厂、水电安装队伍等水务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组建XX市水务集团,在保持国资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务投资体系,以满足水务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探索水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水交易机制,明确跨区域水交易程序,规范水交易行为,实现水资源配置最优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各环节水价比价关系,逐步使水价达到包括资源成本、供水成本、环境成本(含生态补偿成本)的全成本水平,有效发挥水价对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杠杆作用。三是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不断完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制定出台政策制度,明确下游补偿上游、缺水受供地区补偿丰水供出地区的义务,按照贡献率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3 .在项目安排上做好重点谋划、工作衔接、项目策划,争取“x水乡”建设得到上级支持。一是要谋划重点项目。围绕钱塘江流域骨干水系的梯级开发,在主要江河上谋划新建改造一批水利枢纽,拦蓄过境水资源和雨洪水。围绕清淤扩容、河网连通,在地势比较平坦的河道上谋划建设一批“城市水库”,同时对两岸堤防进行加固改造升级,在水工程库尾建设一批原生态湿地,恢复和加强河道的自净自调能力。围绕清淤扩容、生态护岸,在分散的水库、山塘营造一批水生态环境多样性示范点。二是要衔接在建项目。要充分考虑与“x水乡”规划建设的有机衔接,推进水利“十四五”规划项目的落地,主要做好X泉满山水库、X双江水利枢纽、好溪水利枢纽工程、XX市岭下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继续抓好水库安全鉴定、技术论证和全国中小河流重点县和中小河流项目的报批。组织开展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河流梯级开发等工程建设。三是要策划项目储备。要积极研究中央和上级水利部门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城市供水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水景观建设工程等方面要加大项目策划和包装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载体作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研究市场容量、空间布局、服务模式等,突出“X水乡”建设招商项目特色优势和竞争力,增强包装项目在招商引资竞争中的生命力,吸引投资者。4 .在管水治水上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开源,实现“x水乡”建设人水和谐。一是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做好全市水量调配工作;加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集中力量开展地下水开采专项整治,把取用地下水纳入水价改革体系,逐步提高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大力支持节水工业项目,鼓励应用工业再生水回用技术,推广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技术,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耕作方式,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农家肥,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和场所,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公益林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有效保障流域水质和河道水体功能。三是要加大节水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和“X水乡”建设等方面的舆论宣传,提倡节水理念,加大节水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自觉行为。要增加对节水工作的投入,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努力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