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农业农村局2023-2024年度工作总结下一年工作谋划计划2篇.docx
-
资源ID:792099
资源大小:39.4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县区农业农村局2023-2024年度工作总结下一年工作谋划计划2篇.docx
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2023年上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聚焦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产业等农业重点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加快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围绕粮食安全和生猪保供任务,加强农业综合技术服务指导。截至目前,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2.56万亩,其中夏粮(小麦)面积19.8万亩,总产5.46万吨;秋粮面积92.76万亩,总产38.99万吨。二是抓好“菜篮子”产品供应。全县生猪存栏20.62万头、出栏生猪预计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06万头,牛存栏2.4万头,羊存栏2.74万只,家禽存栏633.15万只,预计家禽出栏2580万只,禽蛋产量2.62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预计8.8万吨。水产方面,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2500亩、单产提高10%以上,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9.38万吨。三是抓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新建水稻育插秧中心3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农事服务中心2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4个,库容9000立方米。四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4万亩,总投资9030万元,涉及9乡镇15个村,6月中旬已完成建设任务。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5万亩(其中新建任务为2.0万亩,改造提升任务L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0.09万亩),总投资8793万元,涉及9个乡镇14个村,现已完成市级评审、县级财政评审、招投标等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开展原始测量和施工前期准备。(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推进洲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科技育秧中心、园区羊肚菌生态种植大棚、特色农产品数字烘干房、特色农产品数字烘干房建设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稻虾综合种养主导产业和葡萄优势产业。2023年千岭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郎、汇口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抓好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两茶一虾”、瓜篓等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养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017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5万亩、瓜萎750亩,中药材265亩,累计发展茶叶3.66万亩、稻虾综合种养22.4万亩。三是抓好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累计发展在业正常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1322家、家庭农场1761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四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增培育春江粮油和民丰米业两家企业为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月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97.5亿元,增速10.3%,完成全年目标值的83.5%。五是抓好品牌建设升级。培育“皖美农品”产品品牌2个,分别为“乡园7767”咸鸭蛋和“余奶奶”莲子。(三)接续打造和美乡村。一是高位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出台*县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诗意山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千万工程”建设。省厅已批复2023年度精品示范村2个,分别为*乡*村和*乡*村,拟请*进行规划设计。二是扎实推进省、市中心村建设。印发*县美丽乡村长效管护评估补助办法(试行),拨付年度长效管护资金235万元。截至目前,2022年度11个省级中心村县级已完成自验,2023年度11个省、市中心村建设正有序推进。2023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制定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方案,按照“优秀、良好、合格”考核等次分别兑现奖补资金。今年计划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14个,截至目前,70个自然村庄已完成两批次县级验收,12月底前将组织开展第3批县级验收。四是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建立改厕长效管护考评机制,拨付改厕管护资金70万元。已完成4400户改厕年度任务。五是全面推进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预计全年秸秆产生量63万吨,可收集量49万吨,综合利用量45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约93.2%。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204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83%以上,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四)大力促进农村改革。一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并通过上级审核。目前已完成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居)达199个,占全县总村(居)的95.2%。二是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新增经营性收入50万以上村数16个,经营收益50万以上村数12个,其中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强村4个,实现现金分红和福利分红村31个,占比15.7%o三是持续推进大湖保护与利用。科学发展大湖增殖渔业,指导*公司投入100O多万元投放鱼苗200多万斤,县渔政站在大湖增殖放流鱼苗1300万尾。加强湖区秩序管控,今年以来办理渔业行政案件28起,其中非法网鱼案22起,违规垂钓案4起,电鱼案2起,移送公安机关6起。二、2024年工作安排(一)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粮食安全。一是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宣传氛围,结合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采取强力措施,迅速掀起农田建设高潮,加快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清单,抓住当前“黄金施工期”,实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迎头赶上全省平均进度。二是注重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风险责任意识,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并健全农田建设工程监督管护机制,坚持工程管护与工程建设同步谋划,统筹部署,确保质量监管到位,提升工程质量。三是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严格按照*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时序进度,2024年11月底前完成全部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工作。2025年6月底前完成土壤普查成果整理、数据汇总,下半年形成报告后向市三普办汇交土壤普查成果。(二)聚焦“两茶一虾”,狠抓特色产业。一是整合安排“两茶一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50万元,继续稳步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加强培训和技术服务。成立专家服务小组、科技小分队分片深入生产基地,指导茶农、虾农进行生产指导。三是大力发展“二品一标”农产品,建立品牌目录,加强动态管理,积极将“二品一标”纳入国家和省平台管理,全面推广“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智慧管理模式,确保品牌含金量。四是抢抓*公司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的机遇,着力培育和打造“*稻虾米”、“*香芽”茶叶、“龙成一品”等农产品品牌,以*特色品牌进军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化,推进特色产品经营品牌化。(三)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狠抓和美乡村。一是聚焦精品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样板,同时超前谋划2024年度精品示范村申报工作,力争每年成功申报2个及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实现“北部山区、中部丘陵、洲区平原”全覆盖。二是聚焦农村改厕“提质年”要求,在高质量完成4400户年度新建改厕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常态化开展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完成2个新设立街道“一站两体系”和教学点建设,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资金使用。三是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坚持注重实效,强化工作调度,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中心村建设,拟申报2024年度中心村10个以上。四是聚焦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加强工作指导,着力打造干净、有序、协调的自然村庄。五是聚焦高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创建,常态化开展“和美松兹”村庄清洁日主题活动,以105国道为主线,沿线打造示范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四)聚焦长江“十年禁捕退捕",狠抓渔业发展。一是进一步落实退捕安置保障。继续抓好退捕渔民结对帮联,健全完善结对帮联包保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退捕专业渔民创业、务工,提供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二是继续扩大禁捕退捕成果。继续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紧盯捕捞、运输、销售等环节,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执法合作机制,持续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和专项行动等活动,着力构建“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快提升渔政执法能力。继续配齐相关执法监管设备,健全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专管群管结合、人防技防并重的执法监管新格局。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一、2023年工作成效2023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对标对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目标要求,立足仓山实际,“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工程,突出三项重点工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开放文明的新时代新仓山贡献农业农村力量。(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做优做强仓山特色农业产业。指导服务*集团、*茶业、*茶厂、*茶业等4家企业申报茉莉花茶九条措施奖补资金210万元,推荐闽瑞茶业、优野生态农业等6家公司申报2023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闽瑞茶业、绿艺园林、优野生态农业、永辉彩食鲜4家成功评选为2023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闽瑞茶业农业物联网项目获评省级物联网应用基地,优野生态农业的“优野牌甜玉米”获评*名牌农产品。牵头区文投集团积极谋划2023年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现已形成2023年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初步方案。积极引导茉莉花茶、鱼丸等龙头企业参加渔博会、绿博会、农交会、茶交会等各种展会,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一)实施两大战略工程,就是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和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山海协作方面:一是强化交流互访。3月8日,区政府分管领导陪同省政府领导一行前往*市*县开展山海协作和对口帮扶活动。9月13日,*县委领导带领*县相关部门赴我区开展山海协作交流活动,共同商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思路。二是加强资金帮扶。及时拨付125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到*县。三是拓展产业协作。成功引进*恒广润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和*市*工程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落地*。四是加强人才交流互促,9月12日,区卫健局和*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医疗专家共6人赴*县,联合*县医院开展“普法宣传下基层,健康义诊暖人心”义诊活动。闽宁协作方面:深化与固原市隆德县闽宁协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多次专题研究闽宁协作工作,印发2023年闽宁协作区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相关任务及完成时限。截至目前,全区已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完成消费帮扶任务4100万元,城门镇、建新镇、盖山镇3个镇及属地6个村分别与隆德县3个镇、6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已拨付结对帮扶资金45万元,选派9名教师医生赴隆德县开展支医支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将村庄清洁“六清一改”行动主要内容融入到“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中,在全区掀起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的热潮。今年以来,全区共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党员群众,动员工厂企业,发动村民群众、志愿者等参与人数16万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3.28万吨,清理建筑垃圾1220.5吨,清理淤泥4964吨,拆除违章、临搭、果棚瓜架等897处,整治房前屋后乱堆放L9万处,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仓山脚步不断加快。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在56个可实施行政村常态化开展,出台2023年度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考核办法,采取“日巡、季督、年考”的方式,共下发了3期督查通报,3期考核通报,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在河湖长制工作方面。一是持续创新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强化“市+区”联动、“政府河长+企业河长”等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污水溢流、污水直排入河、侵占河道等重难点水系治理问题,进一步提高河湖水质、维护河道卫生、保障河道安全、增强治水合力。截至目前,全区河道专管员共计巡查12694人次,发现河道问题455件,处理问题423件,处置率达93.63%。二是持续开展水系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闽江南北港水政执法巡查,重点整治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违章搭建等涉水违法行为,推动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共计执法取缔乌龙江防洪堤外非法堆砂场、拆除涉水违建、清理沿河垃圾杂物、整治违规侵占河道开垦种植等65处。三是持续加强水利行业监管工作。积极组织全区开展节约用水宣传,严格落实辖区螺洲、城门南堤等2座防洪堤及3座区管水闸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区管水利工程安全度汛。(三)突出三项重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持续开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推动股权证全部发放到位,排查成员身份确认“两点空”“两头占”问题,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全区换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1本。二是扎实抓好摞荒地整治和农业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动“大棚房”问题排查整治和耕地抛荒摞荒治理工作,巩固排查治理成果,确保辖区不发生“大棚房”和抛荒博荒问题。强化渔业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禁渔、伏休期间专项行动,打击各类非法电鱼和违法渔业安全生产的行为,维护辖区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稳定。三是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诊疗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禽流感防控工作,强化消毒灭源,对辖区5家兽药经营店及8家动物诊疗机构开展日常检查,落实兽药经营环节抗菌药专项整治、销售假劣兽药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二、2024年工作思路2024年,我局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仓山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全面推动仓山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开展,加快仓山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以“六清一改”为抓手,持续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严格落实督查、回头看和通报机制,督促各镇及时整改问题,扎实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二是持续整合螺洲、林浦、梁厝等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寻找提升镇区品质的亮点及项目,充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与文旅有机结合,探索彰显区域特色的乡村环境整治样板。三是扎实抓好大棚房”问题排查整治、耕地抛荒摞荒治理,农业、水利、渔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四是用好用活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这一重要平台,持续打响福州(仓山)茉莉花茶文化品牌。2023年上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023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具体情况如下:一、主要开展工作(一)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2023年我市完成春种粮食生产播种面积*万亩,同比上年增加2845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亩。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上半年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栏*万羽,家禽出栏*万羽。2023年以来,*市共有*个基地被认定为省“菜篮子”基地,5个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2个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全市“粤字号”品牌累计达到37个,区域品牌2个。(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防返贫综合保险方案,为脱贫户(除五保户外)、边缘易致贫户购买“防返贫保险”,目前已赔付超过*万元;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2次,对脱贫户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做好防返贫监测,持续跟踪其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我市共有脱贫户*户*人、监测对象*户*人,有*户*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经过帮扶后达到消除返贫风险条件。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项目入库和资金使用监管工作,2023年计划安排*亿元用于扶持234个乡村振兴项目,目前项目正加快实施。(三)推进“2+2+N”*农业产业体系建设1.推进*红茶百亿产业发展。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种茶叶面积*亩,总面积达到*万亩;2023年*红茶春茶产量*0吨,增长*%;2023年春茶单价同比增长*%;春茶产值约*元,增长*%。二是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以*红茶为主导产业的广东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英九庄园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市红旗茶厂入选2022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入选“广东十大乡村振兴突出贡献企业”。以*茶研学为主要业态之一的广东文教智谷(清远园区)项目在我市奠基启动,该项目纳入了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及广东省“十四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40家茶园通过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占全省总数的*%;其中高级生态茶园6家,占全省的*%。共18家茶叶种植基地、13家*红茶生产企业获得出口资质备案。三是*红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2023第五届中国*红茶头采季活动、2023年“国际茶日”中国主场广东(清远)分会*0万羽,产值*亿元,清远鸡养殖*户。举办2023年九龙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暨豆制品产业园启动仪式,*红茶、西牛麻竹笋“12221”市场体系建设启动仪式等,组织*红茶、西牛麻竹笋、九龙豆腐、肉鸽、桑芽菜等特色产业企业“走南闯北”抱团参展14场,拓宽大湾区、西北、华北及北京、上海等重点省市、地区市场渠道。全市共有无公害产品认证13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有机产品认证14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3年以来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4家、清远市级4家、县级13家;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清远市级7家,县级25家;新增清远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县级16家。(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完成2022年度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和县级初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2023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在6个镇规划6个项目,面积共*万亩,总投资*万元,现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和预算已通过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评审并获立项批复。2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试点工作。采取“整镇推进+以奖代补”模式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一是针对万亩粮食主产区,选定望埠镇、大站镇和洽洸镇等3个项目按照“整镇推进”先行实施,涉及灌溉受益面积*万亩,目前完成工程建设。二是针对水毁或残旧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按照“轻重缓急、小投入大产出”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模式及时组织修复予以补短板,共实施73个项目,覆盖农田灌溉受益面积*亩,工程量涉及新改建陂头61座(含泵站)、灌溉渠道23公里,项目总投资*万元,奖补资金*万元,现已全部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3 .积极协助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市需完成*个表层点位和*个剖面点位的外业调查与采样、样品制备流转、内业测试化验、成果编制等工作内容。目前我市已按规定选定采购技术服务支撑单位和外业采样、样品制备、检验和编制成果等技术服务单位招标代理公司,正在开展招投标前期工作。同时各镇街已基本完成农业利用专项调查工作。(五)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1.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长效保洁行动。选定望埠镇黄田村委会开展农户“门前三包”积分有奖试点,多方位进一步探索健全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村过关“30天集中攻坚”迎接省乡村振兴考核行动,落实开展专项清洁活动、公共设施整治行动等七项重点工作。以实施三清三拆、村内道路硬底化、铺设排水排污管道等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开展对72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抽查考核验收,共有717个创建村通过抽查验收。4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连樟样板区”、“西乡月”两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清远市级年终考评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加快建设“茶叶世界”、“英西峰林”两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茶叶世界”乡村振兴示范带内已建成整洁村19个,美丽宜居村41个,已建及在建特色村以上*个,农房微改造*户,示范带部分主要交通干道已黑底化;“英西峰林”乡村振兴示范带内已建成整洁村51个,美丽宜居村*个,已建及在建特色村以上15个,农房微改造*户。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展村内道路建设。目前涉及省“十大民生实事”的*公里干路任务已完成建设,其它未硬底化村内道路约77公里,各镇(街)正依序开工建设,其中英城街道、石牯塘镇、英红镇的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工。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公益事业。2022年已安排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资金*万元,规划公益事业项目86个,目前已全部通过验收,并加快奖补资金拨付。(六)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和乡村治理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全面上线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构建全流程“线上”交易新模式,健全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和规范我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2023年以来,通过广东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中心挂牌各类资产资源交易63宗,挂牌金额*万元,其中成交25宗,成交金额*万元。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指导24个镇(街)如期完成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和政改年报统计工作。6 .总结拓展连樟样板区改革成果。积极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扩面工作,总结推广连樟样板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经验成果,共完成49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市连樟样板区农村“三块地”改革等3份配套政策文件延长实施期限,并对个别条文予以修改完善,推动连樟样板区农村“三块地”改革工作。7 .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全面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市现有256个行政村,推行清单制的村委会126个,占比*%;推广积分制的行政村有40个,占比*%。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共有3个村被评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镇、11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七)保障农业农村和谐稳定1.加强农业综合执法。2023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农业领域的各类违法案件18宗,结案13宗,罚没款*万元,清理灯光诱捕网58张,地笼43条约1370米,刺网21张约3360米左右,迷魂阵41条共450米左右,查扣涉渔“三无”船舶1艘。8 .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工作。2023年以来,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企业数共计201家次,出动执法人员361人次,排查隐患数5项,整改率100%,共排查拖拉机215台次,协助公安交警查处农用车辆所有违法80台。加强安全培训,联合镇(街)举办10场培训班,共培训IOoO人。9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安普法活动,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等活动现场接受咨询,活动接受现场咨询890余人次,悬挂宣传标语30条,发放各类明白纸、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6000余份。举办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4期,培训农业生产和投入品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员及信息员等300余人。上半年完成县级农产品定量抽样检测392批次,合格率99.5%,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入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生产经营主体共有300家;生产经营主体开具食用农产品达标承诺合格证74000余张;完成213批次全程追溯链条。开展乳豆农药残留问题专项整治。共办理行政许可等各类证件445件,开具植物检疫证书248张。10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2023年以来共收到91宗信访案件,已办结(答复)86宗,正在调处5宗,未办结案件正在加紧处理当中。召开信访维稳工作会议3次,无涉农重大信访案件或越级走访、进京上访等情况发生。11 做好扫黑除恶、禁毒、反诈工作。2023年以来,共深入基层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工作6次,悬挂宣传横幅6条,发放宣传资料600多份,派发宣传环保袋200多个。制定印发涉农领域禁毒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及责任,开展禁毒宣传和禁种铲毒踏青活动18场,派发禁毒宣传单张共1500多份、张贴禁毒海报约35张。共开展反诈宣传活动5次,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资料8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3条。(八)加强乡村振兴工作保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2023年上半年共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亿元用于三农工作。今年以来,*农商行和泰隆银行为*茶产业授信*亿元,宣传走访测试茶企茶农*户,发放“茗茶贷”或“茶叶贷”141笔、贷款金额*万元,惠及农户140家。开展“麻竹笋价格保险”工作,目前完成投保34户,投保面积*亩。二是加强用地保障。通过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摸清企业用地需求,收集到46个项目共计*亩用地需求,并建立工作台账,逐项帮助落实。三是加强人才保障。采取理论集中授课与外出实训观摩相结合的形式,分3期共完成培育247名高素质农民,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九)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设2023年以来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党组会议和机关党委会议分别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3次和6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10多次,支部委员会30多次,组织党课10多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专题会议2次,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次,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内容2次,观看廉政电教光盘1次。组织召开节假日期间纠治“四风”集体廉政谈话会2次,党组书记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进行党内(日常)谈话9人次、党内(任前)谈话16人次,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股室中层干部共开展党内(日常)谈话19人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2023年以来共召开2次意识形态专题会议,并安排专人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和排查整治。二、存在问题(一)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链条短、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价值链还未能充分发掘提升;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制约程度大,尤其是*红茶、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用地受生态林制约和加工用地受规模和指标制约等,影响主导产业项目建设。(二)乡村建设还有短板弱项。随着乡村建设深入,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已建成的各梯度美丽乡村呈现出“建易管难”的普遍问题,受农民群众常年生活习惯以及保洁员不稳定、工资低等因素影响,村内环境卫生长效保洁落实效果不如人意。(三)粮食安全和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农村进城务工或定居的人数逐年增多,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日益降低,容易出现摞荒现象。驻镇工作队组团优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脱贫人口的脱贫基础比较薄弱、内生动力不足,且我市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存在一定返贫风险。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博荒耕地复耕复种“两项粮安”工程,不折不扣落实好年度粮食生产任务。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优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二是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持续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高效能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充分发挥组团单位资源优势,促进工作落地见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高效率推进项目资金建设,积极探索用帮镇扶村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各类资金支持乡村振兴。(二)持续推进“2+2+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红茶、西牛麻竹笋2个百亿农业产业,丝苗米、清远鸡2个重点产业,豆腐、蚕桑、水产、肉鸽等“N”个十亿级农业产业。按照“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示范一批”的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及示范合作社等,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加工体系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利用茶文化、竹文化等资源发展研学旅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效益。(三)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覆盖落实市、镇、村三级“1:1:1”的资金筹集机制。按照“1+6+12”的工作思路,在全市打造1个示范片区、6条市(县)级示范带以及12条镇级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四)全力提升乡村治理能效。全面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加快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模式,解决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及时发掘和推广各地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建立全市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库。(五)全面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结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围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六)持续筑牢农业安全生产底线。持续抓好渔船、农机、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力度整治虹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维护行业领域安全。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控,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农业污染防控,推进土地整理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环境安全。(七)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持之以恒抓好理论学习、意识形态、保密、创文创卫、信访维稳、廉政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