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队伍管理调研报告.docx
村书记队伍管理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完善履职管理机制,创新实践载体,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加强村书记履职管理的背景(一)村书记队伍结构分析。1、年龄结构情况。全市194个村,共有194名村书记,35岁及以下的18人,仅占9、3%;3645岁的30人,占15、4%;4655岁的101人,占52、1%;5660岁的39人,占20.1%;60岁以上的有6人,占3、l%o2、任职年限情况。现任194名村书记中,任职5年以下的110人,占56、7%;任职510年的47人,占24、2%;任职11一20年的28人,占14、5%;任职20年以上的9人,占4、6%o3、学历结构情况。现任194名村书记中,初中学历63人,占32、5%;高中或中专80人,占41、2%;大专及以上学历51人,仅占26、3%o4、来源结构情况。现任村书记从本村副职中选任的占较大比重,有125人,占64、4%,从致富能手或专业大户、企业负责人中选任的有24人,占12、4%o第九届村“两委”换届以来,因原任村书记离职,上级党委任命村书记61人,占31、4%o5、带富能力情况。从统计情况来看,现任村书记个人或家庭没有发展任何产业的有39人,占20.1%,以种植业为主要发展产业的有91人,占46、9%o现任村书记中,有98人领办或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占比50.5%。(二)村书记作用发挥与存在问题。村书记既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又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头雁”,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有五不”:1、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村支部书记任务较重,精准扶贫、计划生育、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都要靠村支部书记来落实,工作千头万绪,考核检查项目10余项,但是由于考核缺乏针对性,考核方式单一,体现不了村情特色,导致考核走过场,考核结果也难以运用,长此以往导致村书记工作失去动力,疲于应付,不愿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工作成效也难以提升。2、有岗位但作为不易。总体上看村支部书记都有干事创业的抱负,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得大部分村支部书记在其位,却难有大作为。一是资源不足不能为。部分村自然条件差,资源稀缺;部分村由于历史原因“三资”流失严重,既缺少资产、资源也没有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如无米之炊。二是能力不强不善为。村支部书记队伍年龄总体偏大,学历总体不高,思想较为保守,加之事务繁忙,既不能带头致富,也难以带领群众致富。部分村支部书记缺少法纪意识,认为集体资金只要自己不贪不占就可以挪做他用,因此触犯法纪。3、有监管但严管不够。虽然村务公开制度实行了很多年,各村均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但是管而不严,效果不尽人意。一是难以监督。由于村务公开事项多,加之个别公开事项不够精细,群众也受文化水平限制,难以监督。二是不愿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本身是在村两委领导下的群众自我监督,其成员即没有工资待遇,也没有补助,不愿监督。三是管而不严。由于村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储备不足,导致部分乡镇党委在村支部书记的管理上缺少动真碰硬的精神,对一些小错误和苗头性问题多是内部处理、点到为止,没有做到真管真严。二、加强村书记履职管理的主要做法1、工作任务清单化,干有方向、做有标准。村书记每月做什么?任务清单就是指挥棒。乡镇党委通过每月初印发的工作清单,让村书记干有方向,做有标准。围绕中心划重点。各乡镇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治任务,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要抓手,把精准扶贫、基层党建整市推进等工作作为村书记年度核心工作任务,纳入“述职评议”的主要内容,确保工作重点突出,目标方向明确。细化清单指路子。为了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根据市委、市政府每月重点工作安排,结合扶贫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条目式列出当月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下发到村,每月重点干什么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指挥棒,村书记和市、镇驻村干部“足印农家”户户走到,扶贫工作责任明、措施实;“领头雁”队伍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村集体经济达标等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突出、齐头并进。对标对表抓落实。对一些需要长期坚持开展和有时间要求的工作,各地明确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按百分比明确每个月要完成的进度,比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通村公路“补短板”、易迁房拆旧入新等工作,每月都要求有新进度,并且把群众满意率作为衡量工作完成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保质保量完成任务。2、评价方式多元化,实地查看、听取民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现场检查、述职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村书记每个月工作完成质效进行准确的评价。专班实地查核。各乡镇抽调人员组成固定专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坚持同一专班、同一标准,采取实地查看、调阅资料、群众座谈等方式,深入各村对照任务清单,对当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涉及精准扶贫内容的,参照精准扶贫国检、省检标准,按不低于30%的比例开展评估,当场打分并列出负面清单。会议述职测评。实地检查后,各乡镇组织召开述职测评大会,村书记在会上围绕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内容述当月工作成效、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述下一步工作打算与措施,并由乡镇班子成员、村书记、驻村工作团副团长、“第一书记”根据述职情况进行现场测评打分。综合评价通报。根据检查和测评情况,突出群众满意度在测评中的比重,按照实地检查得分占90%,会议述职测评得分占10%的比例,计算综合得分,在述职大会上当场排名通报,并逐村下发问题清单,限期整改落实到位。3、结果运用制度化,奖惩结合、责任共担。坚持奖惩结合,综合运用考评结果,与村干部的绩效工资、评先评优和选聘考录挂钩,确保“述职评议”工作形成常态,取得实效。严格奖惩,三方同责。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其中,对综合考评排名前列的村,授予“流动红旗”,提高每名村干部当月绩效报酬500元。对全年综合排名前列的村书记,优先评选为“优秀村书记”;排名末位的村,乡镇驻村领导、村书记、驻村工作团副团长在述职测评会上作表态发言。连续2次排名倒数的,对村书记进行约谈。同时,对乡镇驻点领导、驻村工作团副团长和“第一书记”实行同奖同惩,压实各级干部驻村帮扶责任。截止目前,根据“述职评议”工作情况,已调整优化村书记27人,约谈驻村干部30余人次,调整驻村帮扶干部20人,召回帮扶干部3人。跟踪督办,指导整改。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把综合排名末位的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点对点、手把手地进行帮扶指导,帮助村书记提高履职能力水平。建立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联系乡镇制度,10名机关干部每人联系2个乡镇,跟踪督导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指导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督导排名靠后的村做好问题整改。市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对排名末位的村书记和驻村领导以及市直驻村工作队员严肃开展谈心谈话,找问题、教方法、强信心。规范管理,形成常态。把“述职评议”作为加强村书记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常态化开展,简化考评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市级财政统筹资金80余万元,专项用于开展“述职评议”活动,确保活动开展有经费,激励资金有保障。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根据“述职评议”中发现的村书记能力短板,定期针对性开展村书记培训,提升履职水平。建立工作台帐,各村每月考评排名情况、约谈记录及时整理归档,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三、加强村书记履职管理的主要成效1、月清月结,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通过“述职评议”,以一月一结账的形式,明确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把部门工作安排转化为乡镇的具体行动,细化到每月工作任务清单中,落实到对村书记的“述职评议”中,增强了村书记主动抓工作的责任感。同时通过每月的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公开述职中村与村之间、工作队之间相互比较,找差距、补短板、学经验,有效治理了工作拖沓、应付现象,各项工作任务在村一级落实变得更加有力,基层党建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今年以来,涌现出了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探索出了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9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通过实行建档立卡管理,1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到位;新建和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38个,全部实现了“多务合一”。精准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xx年已脱贫10310户28352人,21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整村出列。2、奖先惩后,干事热情进一步激发。述职测评现场对排名前列的村书记进行表彰,排名靠后的责令村书记、乡镇驻点领导、市直工作团副团长现场表态,传递了工作压力,形成了月月有评比、村村有竞赛、人人有激情的创先争优氛围,特别是村书记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进取意识明显增强。蒿坪镇尚家店村在试点开展“述职评议”活动之初,各项工作综合考评排名在全镇倒数,后来经过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约谈、指导后,村书记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迅速转变工作方式,组织召开整改会议,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督办,经过一个月的整改提升,3月份尚家店村在考评中排名第一,之后各月考评持续稳定在全镇第一方阵。白杨坪林区是全市重点贫困乡镇,基层党建基础薄弱,自从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后,林区党委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提升。3、三方同责,工作合力进一步凝聚。充分运用考核述职结果,实行村书记、镇驻点领导、驻村工作团副团长和“第一书记”同责,压实三方抓党建促脱贫的共同责任,形成了工作合力。均县镇核桃园村在6月份考核中排名倒数,镇驻点干部、驻村工作队会同村组干部迅速召开整改会,明确分工,经过共同努力,工作有了很大改进,整体成绩不断提升,7月份综合考核在全镇19个村中排名第十一,8月份排名第六。市、镇、村三级干部扎实开展“足印农家”行动,通过进农家门、摸农家情、办农家事、结农家亲,有效的化解了矛盾纠纷、密切了干群感情,扶贫领域的信访量大幅下降,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升。四、几点启示一是要抓住村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工作要落地,关键看书记。村书记是村级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从丹江口市近年来的移民搬迁、网箱清理到脱贫攻坚工作看,凡是村支部书记能力强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高质、高效的完成。要把村书记队伍作为基层干部一支重要力量来培养,督促村书记带好头、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真正带动全体村干部履职担当,在岗干事。二是要建立以事为中心的考评体系。“述职评议”只是手段,推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才是目的。通过将精准扶贫、基层党建等中心工作纳入村书记“述职评议”的内容,努力构建以事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让村书记履职有方向、有目标、有节点,推进了村级工作落实,实现抓党建、抓发展“两不误、两促进”,推动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三是要建立重在日常的考评机制。农村工作点多面广,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常规的年终考核不利于推进工作高效落实,要建立一套“述职评议”的日常考核机制,使村干部职责更明确、要求更严格、管理更规范、奖惩更科学,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四是要重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述职评议”以乡镇为主体组织开展,促使乡镇真正把村作为二级单位来管理,增强了乡镇党委对村书记日常工作的掌控,便于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推进落实,发挥了统筹全镇、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实行乡镇驻村领导与村书记同奖同惩,也进一步压实了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责任,凝聚了工作合力。及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近期,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走访相关部门单位了解情况,到相关文化场所实地察看,并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基层进行微调研,现整理有关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据供了政策保障。加强“人均接受公共场馆服务次数”省考指标推进力度。有效推进指标进展全市基本建成“市有四馆,市(区)有两馆、乡镇街道有一站、村和社区有一中心”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层陆续建成一批村(社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二是落实文化惠民要求,公共文化需求得到逐步满足。创新文化服务模式。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群众自主购买演出服务。定期组织“百姓大舞台”“文化百场”“送戏下乡”“社区曲艺书场”,高雅艺术进校园、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等公益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券演出工程,打造特色阅读载体,建成并开放一批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阅读书吧掌上图书馆等手机数字阅读,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均等性,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三是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开展主题创作宣传,市和各市(区)持续打造“梅兰芳艺术节”、“银杏艺术节”、“板桥艺术节”、“文化服务百家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矩阵。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杨根思等部分作品获得省“五星工程奖”,大喇叭开始广播啦等一批作品人选国家级、省级、赛事、展览展演活动,彰显了我市文艺创作的质量水平。同时,加强公共文化与科技、旅游等领域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转变和服务能力提高。二、存在问题一是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近年来,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加大,已将文化建设纳人了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体系。但在一些基层单位由于认识还不到位,对公共文化服务重视程度呈现逐级递减态势在部分基层单位,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有效利用有待加强。有的地方公共文化活动场地面积不足,设施陈旧简陋,特别是有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阵她有了,但标准不高,图书馆等场地规模体量小还未达到验收标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的要求落实不够好,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还比较滞后,部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书籍陈旧,图书借阅率低;“百姓大舞台”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次和质量有待于提高。三是现代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当前,虽然日益丰富,但仍然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状况。大部分的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安排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充分认可和喜爱,群众参与程度不高,造成了文化资源和资金投人的浪费。如文化惠民券送戏下乡虽都是三星级服务团队,但演出的节目内容不够新颖难以满足老百姓的欣赏需要四是公共文化保障措施有待进步强化。各市(区)对公共文化专项资金投人差距较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投人主要集中于添置文化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经费不足,且又未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一些农村,受财力限制及认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乡镇文化站正常工作所需经费难以保障,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基层文化站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够强,部分市(区)编制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三、几点建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释煌。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各级政府要深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动我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落实力度。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先进发展理念,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高质量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弘扬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推“强富美高”新XX的重要举措。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战略,切实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深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统筹协调规划,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效能。一是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结合。结合XX实际,用好本土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扎实推进老通扬河(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思路是以“XX市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突出重点,虚实并举,古今交融,能显成效。从宏观上,重点是传承好盐运文化、打造好海军文化、研究好历史名人文化、保护好非物质文化、守护好沿岸生态文化。微观上,重点是将古盐运河沿岸文化遇址进行开发挖掘,并与现在文化场所进行有效整合,与旅游项目有机融合,提升凤城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水平。二是要注重处理好城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关系,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按照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要求,整合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满足不同类型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三是要注重处理好大型文化场馆建设与使用效能的关系。注意避免有些大型文化场馆建设花费大,建成后因缺乏相应的文化消费人群和公共财政的后续支撑,实际使用效率较低的状况。如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讲座、培训.展览及演出等文化活动,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更大程度地普及文化、惠及群众。(三)关注惠民需求,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一要改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新需求。继续加大我市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网络公共文化股务、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手段、新方式,增强群众参与性、互动性、趋味性。二是关注群众性的公共文化普及度。要立足我市实际,加大基层特色文化产品引领力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提升精品文化质量品牌和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立重大作品规划、推进机制,整合资金、人才资源,以“梅兰芳戏曲艺术”品牌和“毒军诞生地”名片为引领,力争定期推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讲好XX故事,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构筑文艺精品创作新高地。四是加强保障力度,夯实公共文化建设基础。一是加大考核督促力度。完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标准、服务标准以及考核评估标准等,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内容,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发展。二是加强财政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人规定,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市政府要加大对新媒体平台、融合媒体技术平台,以及城市书房等建设和活动开展得好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扶持力度。同时,各级文化部门要多措井举,通过向上争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资等方式,拓展投入渠道。三是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大全市文化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和烦斜力度,特别要配齐配强基层乡镇和行政村的专职文化人员队伍,对急需型文化人才实施“绿色通道”,鼓励用人单位多途径培养、招录急需人才提高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