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培训.ppt
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方案培训,一、背 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性高,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病例报告工作目的,建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例监测系统;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评价和考核防治效果;为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报告单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为责任报病单位,包括:市级、县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企业医院、收治地方病员的部队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工作内容及要求,报告病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I21-I22)猝死:心源性猝死(I46.1)脑卒中: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报告规则发病期限均定为急性发病后28天,28天内如有新发展或第二次急性发作均不作登记;如28天后有新发展或急性发作则按另一病例登记一次,六、报病要求,凡具有本地区常住户口,在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心电图、超声波、CT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因为监测的是心脑血管事件,故若同一患者的同一疾病(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反复发作,间隔超过4周(28天)的,应视为两次发病事件,分别予以报告;若两次发病的时间间隔不足4周(28天)的,则视为一次发病事件,只需报告一次。报告卡的填写字迹要清楚,内容填写要完整,不得缺项,漏项。,工作流程图,七、报告程序,1填报医疗机构的工作程序(1)辖区内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医生负责心脑血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在首诊10日内填写完整的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来院已死和院外死亡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例个案报告数据,并将数据每月30日前上报给辖区疾控机构。,七、报告程序,(2)医生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内报告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病例个案时,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分别上报:患者此前曾有一次或多次发病且已作为发病病例上报过的,仅填写死因网络直报的报告;患者以前曾有一次或多次发病但没有发病报告的,则所有必填项目都能获取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在死因网络直报的同时作为死亡补发病病例报告,并在报卡类别中选择“死亡补发病”;患者第一次发病即抢救无效死亡、来院已死或院外死亡,则在死因网络直报的同时也将其作为发病病例上报(非死亡补发病)。,一点要求:,各医疗机构每月30日前把已核实无误的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报到县疾控中心地慢科,心脑血管登记册电子版报至旬阳县疾控中心地慢科信息平台心脑血管登记报告月报表文件夹内(xyxcdc-),平台密码3362。注:填写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同时还要填写本单位的心脑血管病例登记册。心脑血管病例登记册表样放在心脑血管病例报告报表月文件夹内,各单位下载。,七、报告程序 疾病控制机构,(1)各县(区)疾控中心于次年2月份审核订正前1年的心脑血管病例新发病例卡片,录入人口数据,汇总生成“心脑血管新发病例年报表”,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各县(区)疾控中心每年年底将各医疗单位上报心脑血管病例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开展心脑血管病例监测综合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七、报告程序,心脑血管病例的随访心脑血管病例报告管理单位应当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组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定期随访,进行健康促进与干预。随访要有记录,并及时归档或录入电脑。,质量控制,(一)市、县疾病控制机构负责对辖区心脑血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不定期地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二)定期进行登记报告情况检查。市级、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每年对辖区的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质量控制,(三)定期开展漏报调查。城市地区的漏报调查在医院进行,如果登记地区覆盖医院较多,可选取部分医院,每年轮换进行调查。漏报调查应覆盖该医院3月内所有的住院和门诊病例。对住院病史不仅要核对第一诊断,还应检查第二、第三诊断及有关心脑血管病例的所有病史;对于医院CT室、心电图、超声波等主要诊断检查科室不仅要核对住院病例,更应追踪核对门诊病例的报告。同时要检查其日常性的内部质控记录,并对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核对,尤其是门诊病例。在漏报调查中发现的漏报病例或环节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和追踪,并完成漏报调查报告。要求病例漏报率 10%。,质量控制,农村地区以乡(镇)为单位,每年选取10%的乡(镇),每年轮换进行漏报调查。要求收集3个月内所有新发病例的详细诊断、治疗等病例资料,然后与登记处的登记资料进行比对,要求病例漏报率 10%。各县(区)疾控中心每年随机抽取2家医疗机构(至少1家为县级医院)对上一年报告情况进行一次心脑血管疾病漏报率调查,形成漏报调查报告。,质量控制,(四)心脑血管疾病卡片的审核、剔重。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上报的卡片逐一审核,剔除非心脑血管病例和非本县户口的卡片,对于存在缺项、错项和填写不完整等质量问题的卡片退回填报单位重新核实填写。对于可疑卡片无法确定是否重复的则转给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防保医生通过上门或根据卡片提供的电话进行病人信息和诊断情况。,质量控制,(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病例进行登记、随访,并定期向辖区疾控机构上报登记、随访情况。要求随访及时率 100%;随访信息填报完整性 100%;随访信息填报准确率 98%;随访信息重报率 2%。,组织与考核,(一)全市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工作由市卫生局组织领导,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所辖区县的业务技术指导,并定期对区县的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二)各县(区)的登记报告工作由县(区)卫生局领导,各县(区)疾病控制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组织与考核,(三)各县(区)卫生局要将心脑血管病例登记报告工作纳入当地卫生工作考核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医疗单位报告进度的情况通报,每年对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病例登记报告情况进行考核。要求医疗单位死亡病例同时具有发病报告的比例 90%、报告信息完整率 90%、报告信息准确率 98%、报告及时率 98%。(四)各县(区)疾病控制机构确定负责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的科室,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完成数据汇总和分析报告。,组织与考核,(五)各县(区)疾病控制机构年初应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对医疗机构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六)各级医疗机构由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并协调单位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指定相应的职能部门(如保健科或防保科)负责执行;(七)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对院内临床医生进行相应培训。乡镇卫生院对院内临床医生及辖区内乡村医生进行相应培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