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东路设计--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共和东路设计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任务依据受业主委托,根据本项目设计任务委托书,我院对共和东路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本项目为新建的综合市政道路工程,主要设计专业包含道路、水、电力、通信、照明、交通等工程,给水、燃气管线根据需要预留管位,由其主管部门协调统一实施。在初步设计成果基础上我院于2023年6月完成该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执行上阶段设计批复的情况1 .按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2013年版)要求,初步设计需补充可研批复及执行情况;回复:按要求补充相关内容。2 .设计说明需按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2013年版)要求进行补充完善;回复:按要求补充完善。3 .起点交叉口路缘石转弯方式建议进一步核实是按“双R”或“单R”;回复:起点交叉口路缘石转弯方式按“双R”设计。4 .道路纵断面向耕西一巷至终点段,建议采用单坡方式,加强路面雨水的排放设计:回复:根据与业主及规划沟通,道路采用双坡方式5 .道路纵断面应补充地质纵剖面线,进而核实路基处置深度及范围是否合理:回复:道路纵断面应补充地质纵剖面线。核实路基处置深度及范围。6 .无障碍设计图中坡口路缘石高出路面Icm不满足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2.10.2条零高差要求。回豆:调整无障碍设计。二、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设计车速、红线宽度、道路长度见下表:道路技术表序号道路名称路级道等设计车速(km/h)宽度(m)长度(m)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车速(km/h)宽度(m)长度(m)1共和东路城市次干路4030707.7852)交通等级:中交通;3)设计荷载:路面设计荷载:BZZToO标准轴载;4)桥涵及支挡构筑物设计荷载:城一B级:5)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6)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5年:7)净空高度:机动车道为4.5米,非机动车道及行人2.5米。8)抗震要求: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地宸动峰值加速度0.10g。9)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10)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C级三、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1、1:500地形图测量资料及地质勘察资料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5、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6、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1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见图2-2)O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一新津断裂和新都一磨盘山断裂及其它次生断裂。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覆断裂的活动情况和龙门山、龙泉山褶断带的活动对成都市的影响。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是影响成都盆地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断裂,但活动微弱,不考虑隐伏断层和龙泉山褶断带的影响。该区域属扬子台地,地质构造稳定,属相对稳定地块。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已考虑龙门山褶断带(地震带)的影响。历史资料表明,工程区历史地震记录较少,主要受周边地震影响,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宸,温江区震感强烈,但破坏性较小。5.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经钻探揭露、原位测试与室内.1:工试验:场地地基.土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N)粉土、细砂及卵石土等组成,根据钻探揭露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素植土(Qm):松散,以灰褐色为主,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土,卵石含量约510%,卵石粒径210cm:部分区域表层含大量植物根系,回填时间约12年,为欠固结土。层厚0.501.50m。层底高程介于518.92-520.63m之间。(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5)粉±(QNW):灰褐灰黄色,稍湿湿,稍密。可见粉细砂颗粒及云母片,断口粗糙,切口略有光泽或无光泽,轻微摇震反应,无韧性,干强度低。上部含粘粒较多,可见铁钵质结核和浸染条纹:中下部砂颗粒含量较多,局部相变为砂以粉粒和黏粒为主,部分地段含粉细砂,含少量氧化铁斑点。层厚0.63.5m,层底高程介于516.40519.31m之间。细砂(QJ"为灰黄、青灰色,稍湿湿,松散。以石英颗粒为主,含较多云母片。上部多呈灰黄色,含粉粒较多,局部夹团块状、薄层状粉土或粉砂:下部多呈青灰色,含粉粒较少。层厚073.5m,层底高程介于514.82516.83m之间。卵石(QjF):褐黄色、灰色等,成分以砂岩为主,次为花岗岩、闪长岩等。颗粒圆状次圆状,磨圆度好,强风化为主,少量中等风化。充填物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其次为少量圆砾。按其颗1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1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8、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施工时,如有新的规范、规程颁布实施,则应按新的规范、规程执行。四、工程概况共和东路位于温江区涌泉街道,道路长约707.785米,宽30米。本项目总体是东西走向,西起共和路与林泉南街交叉口,沿线与在建同耕西一巷交叉,止于规划五环路交叉口,全长707.785mo道路、交通、绿化、市政管线、照明同时实施完成。五、场区概况5.1地理位置本次设计的“共和东路”项目位于共和东路位于温江区涌泉街道。本项目地理位置图6.2区域气象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鸟、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L2ms,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水文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占地面积9.67平方公里,为全区总面积的3.5%。全区水资源总量6.2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34亿立方米;地下水1.70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42亿立方米。5.3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6.7水、土腐蚀性评价(1)场地类别判定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及第12章相关条文判定:本拟建场地所属环境类别为II类,属湿润区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2)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地内采取钻孔ZK5取水深度5.0m5.2m,ZK14取水深度5.2m5.4Tn的2组地下水进行水质简析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条第12.2.4条及附录G:对II类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进行评价,具体判定过程如表2-1、表22、表23所示:地下水水样(ZKS)腐蚀性一览衰»2-1分析项目p(Bz±)mg/LC(1ZBZ±)nmolLX(1ZBZi)%分析项目P(CaCO3)mg/L物理分析指标K4+Na+30.821.3418.92总硬度286.6无Ca2*88.374.4162.26永久硬度17.7PH值7.25Mg2*16.001.3218.59哲时硬度268.9NIV0.300.0160.23负硬度0.0总计13557.08l.0总碱度268.9Cl37.731.0615.03分析项目P(B)(mg/L)SO42-29.620.628.71矿化度(mg/L)368.6HCO3327.85.3775.84游离CO214.89COj20.000.000.侵蚀性CO?0.00NOv1.860.0300.42水化学分类:1HCO5+Ca2*OH0.000.000.00总计397.07.08l.0地下水水祥(ZK14)腐蚀性一览表表22分析项目P(Bzi)mg/LC(IZBZ±)mmol/LX(1ZBZ±)%分析项目P(CaCO3)mg/L物理分析指标K+Na30.181.3117.77总硬度303.3臭无Ca2*89.214.4560.27永久硬度22.3PH值7.28Mg2119.561.6121.79暂时硬度281.0NH4-0.220.0120.17负硬度0.0总计139.27.39100.0总碱度281.0c41.701.1815.93分析项目P(B)(mg/L)SOr27.420.577.73矿化度381.1粒组成、充填物含量、密实程度,场地卵石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亚层:I松散卵石:松散,湿饱和,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好,以次圆圆状为主,卵石含量50%55%左右,卵石粒径约25cm。填充物以砂粒为主,绝大部分不接触。层厚约0.73.3m,层底高程介于513.21516.93m之间。2稍密卵石:稍密,饱和,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好,以次圆圆状为主,卵石含量约55%60%左右,卵石粒径约36cm,填充物以砂粒为主,大部分不接触。层厚约1.23.2m,层底高程介于511.43514.18m之间.3中密卵石:青灰色,饱和,卵石一般粒径48cm,其母岩成分以岩浆岩为主,沉积岩次之,亚圆形,中等风化微风化,卵石含量60%70%,充填物为细砂。层厚约2.112.2m,层底高程介于500.21509.73m之间。上述各土层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5.5水文地质条件5.5.1 地表水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附近关河支渠。场地距离关河支渠约1500«,该支流宽度约1.535m,水深0.81.5m,最深约2Qn°主要靠大气降雨流入补给。对拟建道路无影响。5.5.2 地下水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il+P,)粉土、细砂及卵石层中。埋深般4.45.5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裂隙渗透,以大气蒸发及侧向低洼处排泄为主。本次勘察期间为枯水期,测得地下水位高程为515.21516.13m。结合本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及类似工程经验,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52.0m。粉土渗透系数约0.02md,细砂渗透系数为2md,卯石渗透系数约25md°5.6不良地质作用经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无如滨沟、防空洞及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分布特殊性岩土有:素填土。素康土:松散,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土,卯石含量约51谪,卵石粒径2IOCn1:部分区域表层含大量植物根系,回填时间约1-2年,为欠固结土。(mgL)HCOv342.65.6176.02游离CO?16.03CO320.000.000.00侵蚀性CO20.00NO51.490.0240.33水化学分类:IHCO3+Ca”OH0.000.000.00总计413.27.39100.0水对海覆土结构及铜筋混覆土结构中的恻g腐蚀性评价衰衰2-3项目对比SOJ(mgL)Mg1*(mgL)矿化度(mgL)PH值水中的CC含量(mgL)A长期浸水干湿交替定准判标微<300<2000V20000>6.5<10000<100弱30015002000-30200-5006.55.010(XX)-200100-500中1500-30003000-4(X)050000-600005.04.0500-5000强>3(X)0>4000>600<4.0>5000结腐评析及性价一分果蚀析果分结27.42-29.6216.00-19.56368.6-381.17.25-7.28/37.73-41.70腐蚀性评价微微微微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1及表12.2.4,结合表2-1表2-3分析,按照场地环境为11类、干湿交替考虑,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3)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取2组粉土进行土壤易溶盐试验,根据上腐蚀性分析报告成果,进行数理统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具体判定过程如表2-4、表2-5所示。士的热性分析涌试成果数据我*2-4试验编号钻孔编号取土深度(m)水与土比例5:1Ca2*Mg2+ClHCO/OHCoPSO42-PH(mgkg土)(mgkg±)(mgkg土)(mgkg土)(mgkg±)(mgkg±)(mgkg±)T23O5O83T-ZK7-169.0!2.729.869.0280.50.00.035.07.75T230508006T-ZK17-175.212.739.875.2251.00.00.040.37.82上腺社结构及IR筋泡凝土结构中的IR筋腐饯性评价班»2-5项目对比so42(mgkg)Mg?*(mgkg)PH值士中的Cl含量(mgkg)AA判定标准微<450<30>6.5<400弱450-22503000-45006.5-5.0400-750中2250-4500450060005.0-4.0750-7500强>4500>6000<4.0>7500析结果及腐蚀性评价分析结果35.0-40.329.8-39.87.75-7.8269.0-75.2腐蚀性评价微微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1及表12.2.4,结合表2-4、2-5,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5.8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评价根据本次勘察野外钻探成果,结合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参照相关规范、标准对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场地周边类似工程建设经验,提供场地各层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如下表3-5所示:路基工程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我3-5岩土名称天然密度(gcm3)压缩模量R(MPa)快剪基底摩擦系数N士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kPa)临时开挖坡率承载力特征值(k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p(0)索填土1.97*/0.35201:1.25-1:1.590粉土1.787.349.5513.360.25251:1.25-1:1.595细砂1.92*4.5*10»20*0.40*401:1.25-1:1.590(天然)80(饱和)I松散卵石2.08*24/27*0.40*I(X)1:1.25-1:1.5200梢密卵石2.12*29/30*0.42*1301:11:1.25320GX中密卵石2.30*35/33*0.45*1501:11:1.25380计算深度20.0n20.0m徵旅层19度界限值2525场地土类型中硬土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IIII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有关规定按表4.1.3划分场地上类型,按表4.1.6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拟建道路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270.29-32263ms左右,覆盖层厚度25,场地内地基土类型以中硬土为主,场地类别为H类。5.9.3地基土液化评价根据建筑抗熊设计规范(GB5OO11-2010)(2016年版)4.3的划定,拟建场温江区涌泉街道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三组,需对细砂进行液化评价,场地分布的位于卵石层顶板以上的粉上粘粒含量均大于10%,应判为不液化.o拟建道路细砂层位于地面下15m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人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NCr=N9Q,9+0-l(dt-dw)3式中:NCL液化判别标准贯人锤击数临界值:No-液化判别标准贯人锤击数基准值,可按表4.4-1采用;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一地下水位(m);化-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o见下表4-2,计算结果列于下表4-3。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表4-2区划图上的特征周期设计基本地废加速度(g)0.100.150.200300.400.35681013160.40、0.45810121518液化判别标准货人锤击数临界值表43注II、基底摩擦系数叁见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O33O2OI3).2、上衰土灯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hik(kPa奴可用于初步设计.5.9场地和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5.9.1 地基土类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3条相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在当地类似工程的物探成果资料:该场地分布的素填上、粉上属于软弱.匕细砂属中软匕松散卵石、稍密卵石和中密卵石属中硬土。5.9.2 场地类别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场地ZKlO孔波速测试成果并结合成都市温江区当地经验,项目场地覆益层厚度大于20m,小于5Omo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1对场地剪切波速进行计算:素填土剪切波速计算值Vs=137ms,粉土剪切波速计算值Vs=144msx细砂剪切波速估算值Vs=130ms松散卵石剪切波速计算值Vs=285m/s、2稍密卵石剪切波速计算值Vs=366ms.3中密卵石剪切波速计算值Vs=436<ns0根据波速报告及选取ZK2、ZKI3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有关规定,对拟建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厂Vse=dott=1-1(di/Vsi)式中:Vse土层等效暝J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盅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速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三);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上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的剪切波速估算值(n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计算结果列于下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表4.L3划分场地土类型,表4.L6划分建筑场地类别,见表4-1。场地类型判别表«4-1ZK2ZK13备注等效剪切波速322.63270.29孔号NcrN0dsd,Pc液化等级ZK127.7282.43.03轻微液化ZK137.5682.23.03轻微液化ZK167.2883.13.03轻微液化ZK189.1285.43.03不液化经计算,钻孔ZKI2、ZKI3、ZKI6细砂轻微液化,钻孔ZK18细砂不液化。详见液化判别表4-301.1.4 场地地震稔定性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5.7.U条划定,拟建场地所在的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无软土分布。综上本场地可不考虑震陷影响。无地震横向扩展、崩塌和滑坡等影响场地地震稔定性的问题。1.1.5 抗震地段的划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1、结合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及拟建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分析,建筑抗震地段类别标准见表4-4。建筑抗震地段类别划分标准表44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上,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危险地段地飕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3的划定,拟建场地所在的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底存在软弱土素填土、粉土和细砂,且细砂存在轻微液化不液化现象。故拟建道路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10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拟建道路均为低填浅挖路段,以一般路基形式通过:K0+009.401K0+331.970基底为粉土;K0+381.970KO+657.785基底为粉土及细砂。粉土层位较稳定,层厚较大。基底以下厚度约L23.6m,承载力特征值为95kPa°细砂呈岛状分布,具有轻微液化不液化,基底以下厚度约2.03.8m,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天然)。在粉土分布区域:由于粉土松散,中压缩性,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拟建道路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振冲加密、砂石桩或强夯等对粉土层进行处理,或对粉土层进行挖除后换填处理。粉土层可作为路基下卧层,如以粉土层作为路基下卧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在细砂分布区域:由于细砂承载力低且具有轻微液化性,不能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建议采用振冲加密、砂石桩或强夯等对细砂层进行处理,以提高细砂承载力及消除细砂层的液化影响。或对细砂层进行挖除后换填处理。以提高承载力及消除液化影响后的细砂层或换填处理后的地基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细砂层可作为路基下卧层,如以细砂层作为路基下卧层,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拟建道路为过湿路基,对于城市次干道,应采取翻晒、换填、改良或设置隔水层等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或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5.11 结论与建议5.11.1 结论(1)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和手段,查明了拟建道路及管道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达到了相关规范规程要求。(2)拟建场地远离活动性断裂,地震效应主要受外围地震的波及影响,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场地内无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如滨沟、防空洞及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场地所在的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IOg,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11类。(4)拟建场地较为地形开阔,地势平缓,场地内地基土类型一、二、四类.土为主,基底存在软弱土索填土、粉土和细砂,且细砂存在轻微液化不液化现象。故拟建道路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根据区内资料及钻探资料表明,拟建场地远离活动性断裂,地震效应主耍受外围地震的波及影响,属于不良地质作用弱发育,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稳定性为稔定性差场地。拟建场地为稳定性差场地,地形平坦,主要分布素填土、粉土、细砂及卵石。岩土种类较多,分布不均匀。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较小,地表排水条件尚可。拟建场地对本工程建设适应性差。(6)根据岩I: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沿线水、上对混凝上、最大纵坡度推荐值%60.3最小坡长米110IlO横坡%22停车视距米404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基本烈度)0.1(VII)0.1(VIl)6. 2路线平面设计1、主要控制因素1)道路红线图:2)沿线已建或已设计道路。2、平面设计平面定线按照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进行设计。本次建设共和东路起于林泉南街,止于规划五环路。本道的路线型为直线,无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无超高、无加宽。本工程采用的坐标系为成都坐标系。共和东路路线起于现状林泉南街,坐标为X=219819.019,Y=201714.782:设计终点接规划五环路,坐标为X=219754.755,Y=202419.644;道路全长707.785m,全线未设置平曲线,道路为一直线。本道路设计线结合规划红线布设,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于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本项目周边路网已基本形成,部分道路正在有序按规划形成中,本项目周边道路主要有林泉南街和共和路等现状道路,在建同耕西一巷,规划五环路。林泉南街: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35米,现状为沥青路面,项目建成后与共和东路平面十字相交。同耕西巷:在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与共和东路平面十字相交。规划五环路:城市快速路,规划宽度64米,与共和东路平面T字相交。工程沿线相交道路情况见下表所示:沿线相交道路情况统计表混凝土中钢筋布微腐蚀性。5.11.2建议(1)道路路基方案建议参考上文5.10节。(2)压实回填及换填处理应进行按规范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下步施工;(3)严禁水对基础的浸润、浸泡,应避免地基土被曝晒、风干。道路周围应做好散水、防渗工作,以避免道路施工与使用过程中地表水对地基土的浸泡。同时,建议选择在非雨季时进行基槽开挖及基础施工。(4)基槽施工开挖完后,应及时组织质检、监理、设计、勘察、施工等有关单位人员共同验槽,若发现异常现象,即时与地勘单位联系,协商解决。(5)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内发现树耕等,场平施工前应进行清除。(6)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执行。(7)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可作为该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地质依据。六、路线设计6.1设计标准技术标准一览表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备注道路类别城市次干路城市次干路标准轴栽KN100100行车净高米2524.5行车速度Km/h4040路面设计年限年1515平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米300/圆曲线最小长度米11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35/竖曲线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4501550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4001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米3591.616七、路基设计7.1 路基横断面布置本次根据周边道路横断面分布情况,结合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市政分册拟定横断面。K0+000到K0+356.97横断面布置形式为:30米(从左到右)=4.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行道)+3.5m(机动车道)+3.25m(机动车道)+0.5米双实线+3.25米(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3.5米(非机动车行道)+4.5米(人行道),栽种行道树。K0+356.97到K0+707.785横断面布置形式为:30米(从左到右)=3.25米(人行道)+3.0米(非机动车行道)+3.5m(机动车道)+3.25m(机动车道)+0.5米双实线+3.25米(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3.0米(非机动车行道)+3.25米(人行道),栽种行道树。车行道路拱形式采用折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2.0%,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7.2 一般填方路基本项目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填挖交替频繁,而般挖方路段又多位于广泛分素填土、细沙和粉土区域,导致沿线以换填为主。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挖方中的合格填料,其次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上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强膨张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冻土、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路基填料的强度按照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必须满足下表的要求:«7-1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填挖分类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料最大粒径(mtn)填方路基上路床0-0.3896100下路床0.30.85296100上路堤0.81.54294150下路堤>1.5393150桩号道路名红线宽度(米)道路级别交叉口是否在本工程范围内K0+000林泉南街35次干路否K0+356.97同耕西一巷20支路否K0+707.785五环路64快速路否相关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6.3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纵坡的要求:(2)充分结合自然地形高程,兼顾已开发用地和待开发用地的场坪标高,保护生态环境,与环境相协调;(3)满足城市防洪规划需求,与市政管径设计通盘考虑,满足排水要求:(4)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特别要考虑大填方所带来的缺土问题,力争填、挖方趋于平衡:(5)平纵结合,考虑与现有主要道路衔接,注意地形、地物、景观、视觉互相协调,在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基础上,充分考虑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6)考虑与现有企事业单位、居民点的协调与衔接,并巧妙考虑近期与远期的结合,做到尽量节省投资。(7)结合现状排水管线覆土、桥涵、电力设施停空高程需要确定,并考虑控制土石方工程数量的原则确定道路纵坡。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起点K0+000顺接林泉南路现状高程520.650,沿线综合考虑两侧花土小学、中学等地块出入口高程,K0÷356.970顺接在建同耕西一巷高程520.460,本次方案终点为K0+657.785,与规划五环路边线平交相接。K0+707,785与规划五环路中线交叉处高程为520.955,按跳横坡计算得出本项目K0+657.785与规划五环路边线平交相接处高程为519.955,共设置3个纵坡,坡度分别为-0.3%,0.3%.道路设计高程为道路中线处路面高程。本工程采用的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7.4特殊路基处理措施根据地勘报告,整个路段杂填上、素填土、细沙,深度为2.5-3.5米左右,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作路基持力层,建议进行换填处理。宜选用合格土作换填材料,压实度等相关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填料可就近采集。7 .5路床加强处理凡填挖高度小于路面结构层+路床厚度的路段视为低填浅挖路基,对路床范围(即路面底面以下。80Cin)填料须进行处理,当土层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夯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建议采用换填级配碎石或砂砾石等透水性材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4%。当挖方路基路床CBR不符合要求或路床含水量过大达不到规定压实度时,必须对路面结构层以下土基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及压实度要求同低填浅挖路基。8 ,6路基管线保护道路施工前应取得项目周边或道路影响范围内空中和地下各管线信息资料,并做好复测标记,与项目施工有冲突的管线,应和管线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共同商议处理措施,有条件的尽量进行迁改,对各未迁改的管线均应进行保护,管线保护应取得管线主管部门许可及施工保护要求,无具体要求的,按照安全距离小于0.7m时均考虑C15混凝土满包处理,并做好地面警示及标识。7.7取土及弃土项目取土、弃土应结合现场情况,以建设方核实确定为准。遵循环保及节约用地原则,并保证取土料符合要求。根据地勘资料,项目挖方基本为杂填土、素填土、粉土、石方等,填方宜采用天然级配较好的砂砾石,埴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强膨胀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冻土、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7.8 路基排水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50。7.9 取土、弃土7. 9.1填料借方外购砂砾石作为路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