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旱改水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800992       资源大小:30.4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旱改水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docx

    旱改水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工作(以下简称“后期管护”),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正常运转和长效使用,充分发挥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一)、后期管护的基本原则(I)坚持镇(区)督促、部门指导、村组实施、群众参与;(2)确保项目区基础设施的长效使用,维护项目区群众的利益;(3)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后期管护各方的利益与责任;(4)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后期管护新机制,扎实有效地做好后期管护工作。(二)、后期管护的内容(1)对田间道路和排灌设施进行管护,确保道路和灌排系统的完整,满足项目区生产的需要;(2)对耕地的管护,确保不发生挖沙取土、植树和挖塘养鱼等破坏耕地行为,不出现弃耕、抛荒现象;(3)对地力的管护,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确保土壤的肥沃程度稳中有升。(三)、后期管护的方式(1)谁主导、谁负责的方式。在海口市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乡镇村的监管下,由项目公司主导和负责后期管护总体工作。(2)鼓励利用市场方式。在受益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前提下,依法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市场方式,落实后期管护主体,由产业实施方具体负责管护事宜。(3)成立农民自行管护的组织。对于未流转的土地除村民委员会负责监督本项目区后期管护工作外,还可由项目所在地的群众成立项目管护协会等组织,对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四)、后期管护年限、管护资金的保障一)、后期管护年限:自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三年(36个月)为耕种管护期。旱改水指标范围内保证每年至少耕种一季水稻。二)、管护资金的保障1、在工程质保期内的由工程施工单位预留的质保金中开支。2、在项目业主规定的管护期内的通过项目公司预算专项开支。3、在土地流转期内实施“谁承包、谁管护”,由承包的农业产业主体承担后期管护工作经费。4、未承包流转出去的土地在业主规定的管护期内由公司将专项经费支付给村组或农户,管护期外的实施“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承担后期管护工作经费。(五)、管护主体权利和责任一)、“田长制”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1、组织架构。“田长制”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级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行政村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格单元,市县、乡镇(区)、行政村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为本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一级、二级、三级田长(海口市可根据行政层级设立四级田长)。一级田长:由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设立一级副田长,由市县政府分管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人担任。二级田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海口市、三亚市为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设立二级副田长,由乡镇、区政府分管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负责人担任。三级田长:由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省级层面由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指导、督促和协调全省推进“田长制”组织实施工作。设置市县“田长制”办公室,负责处理“田长制”日常事务,制定配套制度并组织实施,及时上报信息,开展督导考核。市县“田长制”办公室设在同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同级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田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及职责参考模版见附件1)。各市县可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分片确定网格员,协助二级、三级田长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涉及国有农场的,依据耕地保护责任书签订情况确定田长。2、工作职责。一级田长对本市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总责,负责组织实施“田长制”工作,研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每年至少调度2次“田长制”实施情况,至少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开展1次巡查。一级副田长为直接责任人,协助一级田长协调解决“田长制”工作具体问题,对本市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施检查考核。二级田长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工作落实,做好无违建示范镇(乡)建设;负责协调处理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疑难问题;每月听取三级田长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向市县政府汇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和需要解决的事项;每月至少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开展1次巡查、检查;对下级田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按职责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二级副田长为直接责任人,协助二级田长开展“田长制”具体工作。三级田长对本行政村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责。定期组织人员巡查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做好无违建示范村建设,结合网格化巡查防控工作责任,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包括强占多占、非法销售等违法乱占耕地建房行为;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从事非农建设;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挖塘养殖;非法建窑、建坟、填埋、采石、采矿、挖沙、取土、排放污染物、堆放固体废弃物等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及损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等行为,第一时间向上一级田长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违法拆除、调解纠纷;协助指导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办理农房报建手续,开展农房报建“零跑腿”;负责对村内各地块承包人开展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每月向上一级田长报告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巡查、检查,做好记录;按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自觉接受上级田长的监督考核。网格员负责对责任网格范围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日常监督和管护,每周至少开展1次日常巡查,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进行劝诫,在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后,及时通过“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上报相关情况信息。二)、主要任务(1)占用严控,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建设项目用地审查论证,从源头上控制占用耕地,坚持能不占就不占,能少占就不多占,能占差的就不占好的。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按规定组织开展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做到应剥尽剥,做到合理利用,严禁破坏和废弃耕作层土壤,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按时足额收缴耕地开垦费,落实补充耕地任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到位。(2)源头严防,建立违法快捷发现机制。各级田长要切实履行工作责任,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监督工作,充分利用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等渠道,运用卫星遥感、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监测、手机终端等科技手段,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进行全天候的动态监测监管。对于违法线索要及时核查,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巡查和实地核查,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和零报告制度,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推动实现巡查网格化、专业化、常态化,拓宽违法行为发现途径,做到早发现、早制止。(3)过程严管,完善部门联动查处机制。各市县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和乡镇(区)政府要依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查处工作流程,明确任务分工,厘清责任边界,严格执法监管。积极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衔接机制,形成依法打击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违法行为的工作合力,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厉查处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该拆除的必须拆除,该没收的必须没收,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自然资源行政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完善案件线索双向移交机制,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4)优化服务,保障合理建设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在村庄规划中预留合理的建设用地空间,落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农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落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经发(2019)6号),改进农房报建审批服务,进一步简化规范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报、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房报建“零跑腿”。加强项目用地服务指导,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活动,有效保障自贸港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新形势下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市县要担负起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组织各级田长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省级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切实将耕地保护“田长制”落到实处。(2)落实工作责任。各市县要根据本意见制定“田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巡查检查、督导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设立保护标识,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设立统一规范的公示标牌和保护标志,明示划定和建设信息,公开田长责任人和责任事项,接受社会监督。要在2021年7月31日前将确定的各级田长及其责任区域范围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依托“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级田长名单和责任区域录入数据库,完善执法督察子系统功能,根据各级田长及网格员的职责,提供巡查、报告、制止、查处、销号等功能,在各级田长中推广应用,形成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田长因职务发生变动的,市县“田长制”办公室要在一个月内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3)强化考核监督。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与各级干部绩效评价挂钩的考核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对辖区内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市县、乡镇(区)、村各级田长及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辖区内耕地保护不力的田长及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约谈;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问责规定的,尤其是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的,作为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4)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依托“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公众APP等途径,紧紧围绕“田长制”工作重点,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以及耕地非农化“六个严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要求和保障农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全社会保护耕地的意识,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法治环境。附件:L市县“田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和工作职责2.市(县)田长组成人员名单附件1市县“田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和工作职责市(县)委组织部:负责指导对二级和三级田长的考核工作,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与各级干部绩效评价挂钩的考核奖惩机制,将“田长制”考核结果作为二级田长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市(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田长制”相关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引导等工作。市(县)发展改革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和用地预审意见后办理立项、核准手续。市(县)公安局:依法侦办涉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的非法占用农用地、涉农田的污染环境等刑事案件及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市(县)财政局:负责保障“田长制”运行所需必要经费。市(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规范指导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制止、查处辖区内违法占用、破坏、污染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对涉嫌违法违纪的相关责任人和涉嫌犯罪的案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移交纪委监委严肃追究行政责任,移送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确保违法占用、破坏、污染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案件依法处理到位。市(县)农业农村局:重点负责农田建设及其工程管护、农田种植管理工作;指导督促乡镇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按职责依法核实农村宅基地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并将线索移交至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或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对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的行为,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担“田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重点负责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卫片监督检查等工作。附件2市(县)田长组成人员名单(参考模版)一、一级田长名单一级田长:一级副田长:二、市(县)田长制办公室名单主任:副主任:成员:联络员:三、二级和三级田长组成人员名单1*滇(乡、区)二级田长:二级副日技:序号村庄名称网格员责任范围1*自然村(村小组)22.*谊(乡、区)二级田长:二级副日m长:序号村庄名称三级田长网格员责任范围1*自然村(村小组)2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4月20日发布,自2022年5月27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一)、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监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措施。一、加强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发挥规划整体管控作用,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突出严格保护耕地导向,落实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结合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禁擅自通过规划修编或局部调整增加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应根据规划期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以及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情况,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求,统筹划定耕地后备资源区边界,确保长期稳定利用耕地总量不减少。(二)严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审查把关,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对开发边界外各类以划拨方式供应用地的线性工程和单独选址项目,项目业主须在项目用地报批前对项目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科学性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调整补划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占用等条件。临时用地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其中制梁场、拌合站等难以恢复原种植条件的不得以临时用地方式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临时用地因特殊原因确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须能够恢复原种植条件和符合国家规定的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做好耕作层剥离利用和复垦验收等工作。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办法、评价标准。各市县应落实“亩产论英雄”,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二、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三)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按照国家部署,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等为基数、底图,合理确定并带位置下达各市县耕地保护任务,对现有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进劣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严禁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四)明确耕地种植利用优先序。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严格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每年至少生产一季粮食。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稻谷、薯类、玉米等粮食生产和南繁作物育制种。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农光互补项目不得在带位置管理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和新增耕地上实施,鼓励在“三调”恢复属性等地类上实施。省农业农村厅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我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制度体系,及时调整不符合严格管控“非粮化”要求的农业扶持政策,依法、有序、科学指导各市县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五)科学实施耕地“进出平衡”。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实行年度耕地“进出平衡”,通过统筹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等方式,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年度耕地“进出平衡”由各市县政府负责编制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进出平衡”拟恢复耕地的数量,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群众意愿、种植作物市场状况等,在做好调查摸底、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不搞“一刀切”。已经发生“非粮化”的耕地(主要是指“三调”恢复属性地类)特别是已经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总体方案,市县政府组织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稳妥、有序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并恢复为耕地,其中现状属于病死、低效槟榔等林果业的以及在2021年9月1日后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植槟榔等林果业的要优先纳入方案,加快实施。(六)推动搭荒地复垦复种。各市县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搭荒耕地整治,对具备耕种条件的,立即组织复耕复种;对暂时不具备耕种条件的,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期分批推进复耕复种。积极通过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及不实补充耕地整改等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复耕。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推动搭荒土地复垦复种,对因土地流转不畅导致楷荒的耕地,可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及托管方式引导土地流转,并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全程托管、主要生产环节托管等方式加强搭荒耕地种植管理。三、确保占补平衡数量和质量(七)推动集中连片造大田。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加快开展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调查,科学编制补充耕地“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全省各市县补充耕地任务。各市县政府要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和占水田补水田主体责任,按照“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要求,推动集中连片造大田,要主动谋划、加快实施一批补充耕地项目,要高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把新增耕地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同步实施。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会同省财政厅编制方案,统筹利用多种方式在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大的市县实施补充耕地重大项目;要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实施集中连片造大田,拓宽补充耕地来源,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支持农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利用自身土地资源实施补充耕地项目,以上项目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可在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交易并按有关规定获得收益。社会资本参与的补充耕地项目不得以指标分成作为社会投资方的投资收益,社会投资方不得干预补充耕地指标的使用安排。(八)完善补充耕地省级统筹。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进一步完善补充耕地指标省级统筹机制,健全全省统一的补充耕地指标公开交易市场,确保补充耕地指标优先保障海南自贸港重大建设项目需要。建立补充耕地任务落实情况与指标使用挂钩机制,采取指标奖励、指标扣减的方式对市县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压实市县补充耕地主体责任。对于实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造成的补充耕地指标缺口,按规定争取国家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相关市县要切实履行责任担当,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补充耕地承诺未兑现指标兑现,逾期未完成的,暂停相应市县除重大基础设施、民生等项目外的农转用审批。(九)强化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各市县政府要加强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制定本行政区域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明确管护职责、措施、标准等要求,压实项目实施主体、乡(镇)、村及土地承包经营者的管护责任。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时限一般不少于3年,项目管护结束后土地按规定交由村级、农场或土地承包经营者按要求种植使用,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情况产生。土地出让收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收益、耕地开垦费等资金可按规定用于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后期管护资金可纳入项目总预算进行安排。四、加强动态监测和执法监督(十)加强耕地动态监测预警。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依托“机器管规划”平台和“田长制”工作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及种粮情况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和耕地卫片监督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全省耕地流向情况动态监测,对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新增耕地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分析研判耕地流向趋势,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及时预警,切实加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的用途管制。各市县政府要做好蔬菜基地和高标准农田项目种植情况的日常监测,按要求做好种植管理,省农业农村厅一并做好工作督促和指导。(十一)严查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各市县政府要建立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闭环管理的执法监督机制,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要依法依规查处到位,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分步分类处置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要对2021年9月1日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或挖塘养鱼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整改、严肃查处。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耕地保护督察中发现的先行用地、未批先建、违法违规占耕地绿化造林和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等各类问题整改,确保按时整改到位。要进一步推动完善市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解决基层耕地保护执法“人员少、专业弱、流动性大、装备差”等问题,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和水平。五、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十二)切实履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是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要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落实耕地保护资金和工作力量,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市县党委、政府专题研究部署耕地保护工作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审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市县、乡镇、村三级田长和网格员以及农垦系统联动全覆盖,强化落实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十三)严格耕地保护考核监督。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依照有关规定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与市县绩效评价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县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刚性指标考核、“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发挥好考核问责指挥棒作用。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等部门要结合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有关规定,通过例行督察、专项督察等形式,加大对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情况的督导检查,相关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审计部门要将耕地保护作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加强耕地保护监督执法执纪,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十四)完善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省级财政在安排年度转移支付时,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纳入分配因素。各市县要积极统筹土地出让收入支持耕地保护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强化粮食种植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对不符合耕地用途管制要求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取消相关扶持措施,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治理。结合实际适时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省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按规定给予倾斜支持。本文件自2022年5月27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省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职能负责对文件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注意事项

    本文(旱改水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