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802977       资源大小:281.78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上阶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意见I: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完善各专业设计,并做好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对各专业图纸进行深化完善。意见2:为加快项目推进,请抓紧完善各专业设计,项目开工前向取得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尽快对各专业进行深化设计并达到编制规范要求。2工程概况2.1 项目区位太极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位于北纬29。、东经108°,距黔江城区30公里,东接水田乡、濯水镇,南邻石家镇、水市乡,西接新华乡,北界金溪镇和白土乡。区域面积64平方公里。辖7个村(社区)38个村民小组4567户12828人,土家族、苗族占75%,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蚕桑小镇”,先后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卫生乡缜”“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乡镇”“重庆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太河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1元。2021年,太极镇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2.2 工程规模(1)项目名称:美丽宜居示范乡缜建设项目(2)项目业主:(3)建设地址:(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市政桥建设、老街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市政桥建设:市政桥建设主要为新建镇政府至二级路跨河连接桥,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全长34m,宽10.5m,桥梁上部采用(9.5+9.5+9)普通钢筋杜现浇实心板,下部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头引道1条长51.359m。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中四级公路(I类)技术标准,道路标准路幅宽度7m,双车遒。第二部分-老街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主要为沿街部分房屋进行排危、建筑外立面及屋顶整治。在原有房屋上进行立面装饰,包括但不限于外墙漆、坡屋面、外门窗及窗艮、装饰图案、空调位等内容。对现太极广场滨河路段进行景观铺装整治。2.3 设计内容及设计文件组成本册为市政桥建设部分,本次设计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内容。本施工图设计文件共二册。3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3.1设计依据(1)基础费料1)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2)实测1:500地形图;3)业主提供的河道保护红线:4)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我公司)2023年3月编制的太极镇2023年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一次性详勘报告);5)重庆市黔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太极镇2023年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函黔江建函(2023)号;6)重庆禹润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年3月编制的太极镇2023年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7)其他相关资料。(2)前期资料1)重庆市黔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黔江区太极镇2023年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夏(黔江发改委函(2023)352号)。3.2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城市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3)交通部规范(参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0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C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4)地方规范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O78-2016)重庆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O86-2016)3.3 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严格按规范强制性条文进行设计,满足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4建设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拟建桥梁位于黔江区太极镇,距县城约30km,桥轴线与河呈约90°垂直跨越,北侧顺接现有道路,南侧桥头修建辅路顺接青杠至太极段公路,交通较为方便。4.2 气象、水文黔江区地处亚热带湿洞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3.7C15.41,最高温度41(2006年81)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年版)(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城市揖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2)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根据现场调查及勘察成果,勘察区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QJ)、冲洪积层(Q/E)卵石土夹粘土、志留系下统龙马溟组(SJ)页岩,其特征及分布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黄褐色,主要由碎石、卵石、粘土组成;硬质含量约3040%,粒径约20100mme稍湿、松散-稍密。系河道治理时填筑形成,填筑年限约1年。钻孔揭露厚度为38m0冲洪积层(QJM)卵石土:浅灰黄色、灰色,湿饱和,稍密,卵石粒径25cm,以石英砾、卵石为主,石英砂次之,呈次棱角状、亚圆形,卵石粒径一般约20-2OOmn1,占比约53%,充填较多中粗砂,局部夹杂粘土。骨架颗粒排列混乱,结构由表及里渐变密实。钻孔揭露厚度为27.4m.(2)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J)页岩:黄灰色、灰黑色,黑色,泥质结构,具备页理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主要为泥质胶结,含炭化有机质,污手。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少量长柱状。节长约415cm°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示,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芯破碎,手捏易碎,多呈碎块状、块状,岩质软,揭露厚度一般l3m;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局部较破碎。多呈块状、短柱状,少量柱状,岩质较软,节理较发育。根据完整性测试成果表,场地中风化基岩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57-0.61,分析可知:场地基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4.6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根据地质测绘、岩石室内试验,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建设场地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见下列各表。岩土设计介数建议取值岩土名称参数指标素填土卵石土基岩强风化页岩中风化页岩重度天然(kN/iT?)20.0*21.0*25.0*25.6月16日),最低温度一I(TC(1979年12月2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90%.1990年2020年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04.8mm,降雨集中在5月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5.5%01982年7月28日,区内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为306.9mm,过程总降雨量为336.8mm。区内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60.9mm,10分钟最大降雨强度为18.4mm。年暴雨日数为3-8日(日降雨量25O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256.3mm,暴雨集中在6月8月。拟建桥梁横跨太极河,勘察区及附近地表水系主要为太极河。太极河在该段顺直平缓,水流从西向东流,河床平坦开阔。该段河道地面高程在高程约520.35529.47m,高差约9.12,河面宽约14T8m。勘察期间现状水位520.90m,根据走访调查,勘察区20年一遇洪水位522.60m;50年一遇洪水位524.30m。4.3地形地貌桥位区属构造侵他剥蚀河谷岸坡地貌,两岸大致呈“u”字形,两岸地形宽缓开阔,基本对称。拟建桥梁主桥横跨太极河,河面宽约14T8m,河谷宽约38m,太极河底部由于进行了综合治理,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一般25。河道两侧为放坡绿化+支挡,地形坡度一般地形坡度一般为2T5°,局部约20-37°现场地形4.4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属何麻园背斜东侧筲箕滩冲断层东侧,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其产状为倾向125°,倾角15。基岩中分布测得两组裂隙:203°/72°,裂面较平整、光滑,张开5T21三,延伸2-3m,间距35m条,少量泥质充填,给合较差,为硬性结构面:18°/74。,裂面较平整、光滑,张开5TOmm,延伸L52.5m,间距23m条,泥质充熄,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构造纲要图4.5地层岩性试验值的O.7的折减值;(3)岩体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行业相关经验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乘以地基极限承载力1.1再乘以分项系数0.33求得。(4)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为岩石试验值的0.7的折减值。4.7水文地质条件桥位区横跨太极河,太极河为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两岸为单斜地形,以2535°坡度倾向太极河,受地形地貌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岸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临河区域受到太极河水补给,受斜坡地形控制,通过短途顺坡径流,向太极河排泄。松散岩类上层滞水(孔隙水):桥位区两岸坡土层以卵石土和人工填土为主,松散一稍密,为含水层,土体透水性好,在雨季可能存在水量较大,但由于地层透水,储水性也较差,两岸均属斜坡地形,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径流途径短;临近斜坡坡脚地段受河水补给,富水性较好。基岩裂隙水:桥位区跨越太极河,河底及两岸底层多为透水层,导致基岩富水性较差,地下水多快速排泄至太极河。且场地两岸地形坡度较大,受地形影响地表多形成坡面径流,快速排向太极河,基岩地下水补给较差,地层透水性较好,排泄快速,故桥位区河面以上地下水均贫乏。本次勘察在桥位区所有钻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孔ZKl-ZK12均有地下水,对临河ZK2进行了抽水试也,根据抽水试验结果表明,钻孔稳定流量13.44M7d,渗透系数10.643md,属强透水层。ZK2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岩土名称素填土卵石土基岩强风化页岩中风化页岩饱和(kNm3)20.5*21.525.5*26*变形模量E50(10'MPa)-0.14弹性模量Eav(IO1MPa)-一-0.16泊松比-0.32抗压强度天然(MPa)-6.2饱和(Mpa)一-一3.99地基承载力基桩负摩阻力系数0.20.15-灌注桩侧阻力标准值(Pjak)20100140-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无水浸泡-6820有水浸泡-438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无水浸泡现场检验340*250*2250有水浸泡1448抗剪强度天然黏聚力c(kPa)2.()0*7.00*-450内摩擦角()23.00*23.00*-31饱和黏聚力c(kPa)1.00*5.00*-内摩擦角中(°)21.00*21.00*-边坡及支护抗拉强度(kPa)150基底摩擦系数0.25*0.35*0.35*0.1*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n?)8*35*-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it?)-40*50*与M30砂浆的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kPa)90*120200*270*注:(1)带*者为参考重庆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所提出的经验值。(2)表中岩体抗剪强度C为岩石试验值的0.3的折减值,山为岩石试匿值的0.9的折减值,抗拉强度为岩石试验值的0.4的折减值,时间效应系数0.95。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为岩石CO/0.000.0000.00臭和味NQ1色度合计8.700.163100浑浊度(NTU)根据附近场地工程经验及试验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环境类型为11类,拟建场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无污染源,根据试验成果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11类,拟速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笛具微腐饨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4.9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填土之下也未见“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10 地震效应评价桥位区总体位于斜坡地带和河道,上覆第四系土层3.0-8.0m,本次勘察对ZK2、ZK9、ZKll钻孔土层进行了剪切波速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经验,场地内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为138ms,卵石土等效剪切波速为215ms.地震效应评价表名称覆盖最不利土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类抗震地段设计特征周期(三)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桥墩3.7215Il不利地段0.35s0.05g1#桥墩4.6209II不利地段0.35s0.05g2#桥墩3.4204II不利地段0.35s0.05g3#桥墩6196il不利地段0.35s0.05g路基11.4173II不利地段0.35s0.05g因此该桥梁区总体场地类别为I11类;奉节岸拟建桥墩、桥台及重力锚区总体位于缓坡区域,为抗震一般地段,1类场地地震特征周期0.25s。H类场地地震特征周期0.35s。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表明,该区H类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由于本工程为中桥,因工程名称钻孔生标(电静止水位(m)3?6拈?L;鬃度L(Q27.S0含水层印度HtglJ不二X3245878 795"03提(抽本时间时分)钻心号 揄水段次ZK2移定水位(m)TiT3" 14:05 检定湮量<¾n>'d) 13.44结束累枳7:35:0今时间 16:40:0 g)L 923.88祐孔岑注 30 0.055s(m) 0.12渗透系肺K(md) IoM计Jt公式I0.732 R = IS 而S(2H -S)钻孔提(抽水试哙成果图粽上所述,桥位区土层属于强透水层,岩层属弱透水层,桥位区河面以上地下水均贫乏。4.11 、土腐蚀性评价勘察过程中取太极河水1件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水腐蚀性测试成杲检测项目P(B)/C(1/ZB?±)/x(lZB力/检测项目mg/L(mgL')(mmolLl)%阳离子CaA2.680.13479.29游离CO?2.05血”0.130.0116.51侵蚀性COa<4.0K0.040.0010.59矿化度12.08Na'0.530.02313.61总硬度(以CaCOj计)7.26NH1,总碱度(以CaCO3计)5.15合计3.380.169100暂时硬度(以CaCQI计)5.15阴离子Cl1.380.03923.93永久硬度(以CaeOJ计)2.11SO;1.030.02112.88负硬度(以CaCO3计)0.00HCO.,6.290.10363.19物理性质OH0.000.0000.00PH值6.54(3) 2#主墩拟建2#墩位于河道区域,勘察期间水位约520.90,水深0.2-0.3m°横向地形坡角一般13°,纵向地形坡角13。上覆第四系土层厚度约3.4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8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岩石中层间裂隙发育,岩质软,力学强度低,中风化基岩岩芯较完整,承载力较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嵌岩桩基础,嵌岩深度按3倍桩径且大于6m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水下施工,建议采取水下浇筑。(4) 3#主墩拟建3#位于斜坡区域,横向地形坡角一般310°,纵向地形坡角15-35o0现地表多为绿化,上覆第四系土层厚度约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2.5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岩石中层间裂隙发育,岩质软,力学强度低,中风化基岩岩芯较完整,承载力较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嵌岩桩基础,嵌岩深度按3倍桩径且大于6m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水下施工,建议采取水下浇筑。桥墩并础形式、埋置深度及高程建议编号高程建议(m)埋置深度(m)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KPa)0#桥墩516.58516.868-8.1页岩嵌岩桩基础1448(饱和)1#桥墩514.55515.185.5-6.2页岩嵌岩柱基础1448(饱和)2#桥墩515.58515.884.8-5.0页岩嵌岩柱基础1448(饱和)3#桥墩514.39518.065.8-8.5页岩嵌岩班基础1448(饱和)4.11.4 承台井坑稳定性评价0#桥墩该承台开挖存在临时土体边坡,边坡高度约L9-2.5m主要为素填土,边坡北侧临近已建道路,直立开挖土体易发生土体内部圆瓠滑动、垮埸,影响到已建道路,应提前做好封闭施工,放坡开挖,放坡稳定之后再行桥墩的修建,同时做好临河护坡措施。其余桥墩不存在承台基坑。4.11.5 井坑涌水量评价场地内跨越太极河,在太极河水面以下的区域,开挖时太极河水可能通过裂隙涌入基坑,形成较大涌水。其余区域地下水总体贫乏,基坑开挖时,总体不存在涌突水问题,在雨季可能存在开挖基坑渗水问题,应妥善采取防渗措施。此本工程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C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4.11工程地质评价4.11.1 场地稳定性评价拟建桥位两侧为土质斜坡,河道整体进行了治理。北侧斜坡高度较小,支护方式为放坡+绿化,南侧斜坡高度较高,支护方式为分阶放坡绿化+块石挡墙。桥位区现状未发现变形开裂迹象,场地整体稳定。4.11.2 场地适宜性评价桥位区属构造剥蚀低山斜坡地貌,场地内上覆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厚,下伏中风化岩体较先整,裂隙较发育,地质构造简单,地震活动微弱,桥位区整体稳定性良好,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性,桥位区适宜修建该桥。4.11.3 各桥墩(台)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型式和持力层的建议拟建桥梁第四系土层厚度不一,均匀性差,承载力低,桥梁架空较高,第四系土体不宜作桥墩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岩石承载力稍高,但完整性差,厚薄不均,不宜作桥墩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岩石承载力高,完整性较好,厚度较大,是桥墩(台)基础理想持力层。建议桥墩采用挖孔桩基础,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层内,嵌岩深度宜大于3倍桩径,并应考虑到相邻桩底坡度不大于45°及净边距的要求。现将各墩台逐一评价如下:(1) 0#墩拟建0#位于斜坡区域,横向地形坡角一般25°,纵向地形坡角527°。现地表多为绿化,上覆第四系土层厚度约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3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岩石中层间裂隙发育,岩质软,力学强度低,中风化基岩岩芯较完整,承或力较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嵌岩独基础,嵌岩深度按3倍柱径且大于6m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水下施工,建议采取水下浇筑。(2) I#墩拟建1#墩位于河道区域,勘察期间水位约520.90,水深0.2-0.3m。横向地形坡角一般13°,纵向地形坡角13°。上覆第四系土层厚度约4.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2.5m,强风化底界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岩石中层间裂隙发育,岩质软,力学强度低,中风化基岩岩芯较完整,承载力较高,是桥台理想的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嵌岩桩基础,嵌岩深度按3倍桩径且大于6m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水下施工,建议采取水下浇筑。用桩板挡墙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后施工道路。填方边坡T1-T2段外侧临空,下部为污水管网和太极河,失稳影响较大,建议该段采用桩板挡墙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后施工道路。1.1.7 7与相邻构(建)物的影响桥位区附近的相邻构(建)物主要是民房、道路及电线杆和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有影响,建议对相邻构(建)物做好保护,或迁移。场平施工车辆进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作好安全防护工作。拟建桥梁施工完成应做好对环境的恢复治理,避免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破坏。1.1.8 8特殊士的评价场地内局部分布较厚的素填土,主要成分为泥砂岩碎块石、卵石及粉质粘土等,堆积时间约1年。填±±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力学性质变化大,且会产生负摩阻力。强风化基岩,在场区均有分布,岩芯多呈碎块状,均匀性较差,强度低,承载力低,稳定性一般,工程特性一般。4.12 交通设施现状目前太极镇区内部路网主要由太极街、河滨路构成。既有黔彭路与近期修建完成的青杠至太极段公路是场镇周围主要的过境公路,并作为太极镇主要的进出通道。太极街、河滨路等内部路网路面较窄,错车较难,进出城镇的交通时常发生拥堵,由于房屋过于密集道路改造条件受限,交通环境难以改善;目前黔彭路在跨越太极河处设置有桥梁一座,桥面较窄,修建巳久,是目前连通太极河南北两岸的主要通道,目前也已成为制约交通顺畅运行的主要瓶颈。在此背景下,亚需另行开辟一条直连太极河南北两岸的通道,提升集镇品质,完善进场功能,加强政治联系,增强镇区内部路网与南侧新修过境公路的联系,理顺进出场镇车辆的交通流线,缓解场缜内部路网混乱的交通压力。4.13 技术标准本次新建镇政府至二级路跨河连接桥主要功能为连接南北两岸,主体跨越结构为桥梁。考虑到连接道里程较短,两端均以平交口的型式接入,且北侧场镇区域车流行驶速度整体较低,应考虑较低的设计时速以保证车流的安全稳定运行。母上,速议本项目平纵线形采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中四级公路(I类)技术标准,设计时速采4.11.6桥头引道评价项目区南侧修建辅路顺接太水路时,将形成填方和挖方土质边坡,填方边坡T1T2段最高4.3m,挖方边坡WIT'2-W3段最高3.9u(1)工程地质概况该段道路为半挖半填路基,道路长48.75m,宽约7.5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522.10530.10m,设计标高为526.114527.53m,属半挖半填道路。该段场地目前为斜坡地形,坡度约为1537°,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和卵石土,覆盖层厚度约为4.68.0m,下伏基岩为页岩。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填方边坡,在道路右侧形成挖方土质边坡(详见4-8剖面):左侧填方边坡最大填方商度约为4.3m,坡向5。右侧挖方土质边坡高度约为3.9m,坡向35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30。(2)路基评价该段道路为半挖半填路基,道路按设计高程平整后,路基主要为素填土和卵石土。建议先支挡,再分层(3050cm为宜)分阶回填、逐层夯实回填至设计标高,夯实后的素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2,路面底面以下1.5Om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并应确保路面设计标高以下经压实处理后的路基素填土有足够厚度(满足变形要求)。岩土体设计参数参照本报告表1-13采用。(3)边坡稳定性评价左侧填方边坡:该段道路按照设计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填方边坡。最大填方高度约为4.3m,坡向5°。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30。稳定性分析:现状斜坡地面坡度15。-37°,斜坡现状稳定,道路按设计填方后边坡可能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右侧挖方边坡:该段遒路按照设计平场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挖方边坡。最大挖方高度约为3.9m,坡向35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30。稳定性分析:现状斜坡地面坡度10°-37。,斜坡现状稳定,按设计开挖后边坡可能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破坏,影响已有道路和挡墙。(4)支挡措施建议挖方边坡WIT2-W3段,紧邻已建道路太水路,失稳影响极大,应采取支挡,建议该段采2设计速度km/h15153路幅宽度0.5ra路肩+6.Om行车道+0.5m路肩=7.Om(路肩宽度叁照市政支路执行)4净空标准m4.54.55不设超商圆曲线最小半径m7024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极限值m206最大超高坡度%227最小停车视距m15158最大纵坡%123.999最小纵坡%0.310凸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200/极限值m10011凹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450极限值m10012路面类型/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13荷载标准车辆:BZZ-100以上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桥梁工程按漫水桥设计。重庆市黔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太极镇2023年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函黔江建函(2023)号中已同意本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包括桥位、桥梁跨径布置及引道平面布置等内容。桥梁方案已通过行洪论证,满足谩水桥工程行洪要求。重庆禹润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年3月编制的太极镇2023年度市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了扩大行洪断面相关的桥梁工程补偿措施(清淤加深),该补偿措施由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协商后另行委托单位实施。用15kmho考虑到本项目位于城镇边缘,本次桥头引道横断面设计同时参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CJJ37-2012)市政支路执行。本道路主要技术指标采用如下:跨河连接桥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规范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一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I类)2设计速度km/h15153桥梁宽度1.5m人行道+7.5m行车道+1.5m人行道=10.5m4净空标准ID4.54.55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ID70全路段直线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极限值m206最大超高坡度%2/7最小停车视距ID15158最大纵坡%123.839最小纵坡%0.310凸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极限值m10011凹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ID200/极限值m10012路面类型/路面结杓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13荷载标准车辆:BZZ-100;人群:3.5KNm2桥头引道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规范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一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I类)桥梁纵坡为3.83%;桥头道路最大纵坡3.97乐最小纵坡0.3%(顺接桥头),设置一处凹曲线,半径450m;指标满足规范要求。5.3 横断面设计考虑到本项目位于城镇边缘,本次桥头引道横断面设计依照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中四级公路(I类)技术标准的同时叁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修订版)(CJJ372012)市政支路执行,本次拟建道路标准路幅宽度及具体分配方式如下:0.5m路肩+6.Om车行道+0.5m人行道=7.Om由于引道处受河道及上侧二级公路影响,路幅布置人行道条件受限,本次已通过设置梯步的方式解决人行问题。5.4 超高、加宽设计本项目桥头引道里程较短,在尾端设置圆曲线一处,半径24m。考虑到青杠至太极段二级公路在交叉口衔接处由西向东呈下坡坡势,该处圆曲线设置超高将造成交叉口处的横坡、纵坡衔接严重不协调,容易引发车辆跳车、侧翻等较大安全隐患:另考虑到桥梁引道与青杠至太极段二级公路交角较小,仅有约45°,转弯半径较小,由引道向二级公路的右转流向以及由二级公路向引道的左转流向较难实现,本次设计禁止车辆在桥头引道与二级公路交叉口处左转进入场镇、右转出场镇进入二级公路。综上考虑,本次设计桥头引道仅设置朝向临河侧的单向横坡,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仅需满足0.3ML5%的横向排水坡率。具体高程控制5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5.1 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方案平面布置控制因素主要为太极街与河滨路交叉口、太极河两侧临河公路高差及距离,本次拟根据桥梁纵坡及桥跨等控制因素,综合考虑场镇风貌提升、景观打造等因素,平面布置为桥梁+道路方案:本项目路线整体呈向南-向东的“L”型走向,桥梁北侧桥头直接太极街与河滨路交叉口,桥梁走向近乎垂直河道两岸,南侧桥头通过道路向东展线接入青杠至太极段公路地势较低处。全线设置桥梁1座,长34m,桥梁宽度为10.5m;桥头道路一条(双车道),长51.359m,道路宽度为7.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双车道。桥梁整体位于直线段,桥头道路设置圆曲线一处,半径24m,指标满足规范要求。5.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原则尽量考虑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经济和舒适,保证良好的视觉线形,并考虑排水需求,合理的减少工程造价等因素。漏和有利于片区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措施:7.2 路基概况桥头引道长51.359m,道路现状地面高程为522.10-530.10m,设计标高为526.114527.53m,属半挖半填道路。该段场地目前为斜坡地形,坡度约为1537°,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和卵石土,黑盖层厚度约为4.680m,下伏基岩为页岩。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简单,道路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填方边坡,在道路右侧形成挖方土质边坡;左侧填方边坡最大填方高度约为4.3m,坡向5°。右侧挖方土质边坡高度约为3.9m,坡向35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安全系数为1.30。7.3 一般路基设计原则(1)路床压实度标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规定取值。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并符合下表规定。路床土量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要求(%)0-305943080394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IOo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其路床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20MPao(2)填方路基路基填筑、压实和填筑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IO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提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熄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50cn,方能上轻型碾压设备进行辍压。详见LS-23平交口竖向设计图»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规定,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Om时,在圆曲线内侧加宽。本次设计圆曲线最小半径2,加,小于不设加宽最小半径,因此需进行加宽设计。本次按照1类加宽,考虑到道路两侧有河道及青杠至太极段公路限制,本次采用双侧加宽,设计时在JDI平曲线内外两侧各加宽0.75m,加宽缓和段设置在直线上,加宽缓和段长度为20m。6道路交叉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交叉口共3个,为平Bx类平面交叉,为桥梁、引道、太极街、青杠至太极段公路之间新建平面交叉,其中对既有太极街与跨河连接桥交叉口北侧范围进行改造。由于太极河河道与青杠至太极段公路距离较近,桥头引道线形布置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多,且考虑到远期引道有向西侧延伸的需求,本次太极桥与引道拟采用平面交叉的方式顺接。各交叉口交通组织和交叉口分类如下表所示:沿线交叉口设计情况表相交遭路名眷交叉口位置交叉口分类交通短奴形式交通姐织方式备注太极街桥梁起点十形平压类:让行

    注意事项

    本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