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路(业青北街至武青南路)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排水设计说明.docx
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标准1)设计依据(1)本项目合同;(2)成都市管理局待六个单位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通知的通知(成城发2012241号文):(3)建办督(2021)7号住建等6部门关于加强窖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4)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2)市政分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2年1月):(5)市政线性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设2023第0186号);(6)武吉西三路(业青北街至武青南路)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初步设计(重庆纵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3.07)2)主要设计资料(1)武青西三路(业青北街至武青南路)地下管探资料(2023.2):(2)武青西三路(业青北街至武青南路)测量资料(2023.2);(3)武青西三路(业青北街及武吉南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诚合信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23年3月);(4)本工程道路相关资料。3)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I8-2017)(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9)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10)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三)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OO32-2OO3)(12)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O3O-2O22)o2、工程概况本项目武青西三路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道路全长269316m,标准红线宽度16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30kmh.本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排水、照明、电力、交安、绿化等附属工程(给水、通信、燃气由业主协调产权部门同步实施)。武青西三路(业青北街至武青南路)雨水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20m,向西排入业者路现状DNlOoO雨水管,本次设计雨水管径DN6DN1000,长约278m;污水单侧布置于道路北侧车行道下,距道路中心线2.0m,接入武青南路现状DNIOo()污水管,本次设计管径DN500,长约278m。3、上阶段执行情况排水专业初步设计阶段评审专家及各部门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雨水管道设计可按照双向排放的原则优化管道埋深布置,减少对武青南路的交通影计算确定。(8)设计的合理工作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二级。5、沿线地质简介拟建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区域稳定性较稳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附录A,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位置查表C.23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查附录G表G.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故,综合判定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桥街道,存在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靠大气降水等补给,埋藏较浅,无统一白由水面,水量一般不大,易于疏排。孔隙潜水埋藏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区域地下水补给,水量丰富,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本次勘察期间为枯水期,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2.32.6mO对应高程497.319m498.23m,年幅变化约1.03.0m。本场地卵石层的渗透系数建议采用25.md.本项目全线为轻微回填,回填厚度小于1m,平均回填厚度约0.3m,地形基本平坦。目前为正常通行道路,上大部分均采用混凝土硬化,硬化厚度为2535cm.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表明:该段上层主要由第四系压实填上、冲洪积粉质黏上、细砂和卵石组成。压实填土厚度0.92.5m,可塑粉质黏土厚度0.21.3m;松散细砂厚度0.30.6m:下部为卵石。压实填土若经设计验算合格,可作为道路持力层,但不建议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应给予处理或清除:可般粉质黏土,承载力较高,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可作响。回复:经复核,本次设计雨水管向东与武吉南路现状DN500雨水管连通需穿越现状、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管,高程无法避开,为避免迁改现状管线及减小对现状武青南路交叉口的破坏,同时现状DN500雨水管规模偏小埋深较浅,不具备实侦分流与改善地块雨水接入条件功能,故取消Y8Y9段连通管。2工程中的排水井室设计应满足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的要求。回复:按意见核实补充。4、设计原则(1)雨、污分流。(2)按成都市排水总体规划设计。(3)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放水体。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使雨水管渠尽量以最短的距离聿力流排入规划水系;所确定的管道坡度,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的要求,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在地面坡度太大的地区,为了防止管壁冲刷,管内流速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适当的地方设置跌水井。(4)在设计充满度条件下,重力流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Vs;雨水按满流设计,最小流速不小于0.75ms(.(5)确定合理的管道埋深。与周边地块衔接,雨、污水管起端埋深以使所服务街坊雨、污水管能顺利接入为准,并满足与其他管线竖向交叉的需要。(6)为便于今后继续完善雨、污水收集系统,对本工程的雨、污水干管,每隔120米左右在道路两旁设置支管接口,为日后接入雨水支管提供方便。<7)雨水口的布置。雨水口的布置应使雨水不致漫过路口而影响交通,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处设置雨水口。道路两侧雨水口的间距根据道路纵坡、雨水口的进水量,经中Q为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L/C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Zs);K,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Qm设计工业废水量(L/C:Qu入渗地下水量(LZs);Qd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面积比流量。由于本工程位于三环路外,根据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污水管道工程采用单位面积定额法确定流量,旱季以1.3升/秒公顷计(高日高时),雨季流量按3倍污水量计。本次设计污水管服务面积约3.3ha,旱季设计流量429Ls,雨季流量12.87179:本次设计污水管旱季过流能力为160.69ls,雨季满流过流能力为207Ls,满足片区污水排放需求。(3)设计充满度本次设计雨水按满流设计,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为0.7»(4)设计流速排水管道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IOms,非金属管道为5ms.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管道上游端起点流量过小导致流速不能满足上述最小流速要求时,按最小管径进行设计(非计算管段)。雨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流速不小于0.75111so(5)最小管径污水管最小管径为500mm,预留支管最小管径为500mm:雨水主管最小管径为600mm,预留支管最小管径为600mm。(6)管材、基础和接口d300、d400雨水口进水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管顶覆土小于1.0m,采用Il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为路基及管道持力层;松散细砂较薄,应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是否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以处理后的地基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建议回填路基时采取截排方式疏干地表水,且回填土层应进行碾压夯实或相应的处理,以满足设计承载力等要求后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卵石土由于其厚度大,且分布稳定,为路基及管道的良好持力层。6、排水管道设计(1)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LZs)暴雨强度(q)计算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_r44.594(1+0.65Ilgp)i诉病严E设计暴雨重现期:P=5年设计降雨历时:t=l+l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0(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匕(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0.65.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o本次设计雨水管汇流面积约3.3ha,设计重现期卜.暴雨强度310.6Lg设计流量约666Ls,本次设计雨水管(末端)管径DNlo00,过流能力为758Ls,满足片区雨水排放需求。(2)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段流量采用下式计算:Qdr=KQd+1CQm+Qu式中:Qdr一一旱季设计流量;K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KI仅值按GB500I4-2021中表4.1.15确定。其(DB5I0I00/T203-20I6)及建办督(2021)7号住建等6部门关于加强窖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要求。球里铸铁材料(球化率290%),且满足井盖仰角可在0°780°之间自由打开、关闭,安装时打开方向应平行于行车方向,井盖表面应有防滑花纹。车行道采用D400,其他采用C250。位于人行道检查井井盖采用700X700球龈铸铁方形井盖,其安装和性能满足成都市城市道路人行道球墨铸铁方形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负荷等线为C250。每套检查井井盖必须具有以下清晰永久性标志:a检查井盖类型标志(用中文字体注明,如“雨水”、“污水”);b.承载等级标志(如“D400”)、净开孔直径;c.生产厂名或商标:d.执行标准、生产年份;e.开启标志。检查井盖带4个通风孔,执行国家行业标准CJ/T511-2017。对于车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周围IooCm范围内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加强,高度由管道底部垫层加强至道路结构层。所有排水检查井均设置安全防坠网,并满足成都市检查井防坠装置技术指南(成井盖板20233号)的要求。(8)雨水口本工程道路上采用偏沟式(平筐)雨水口,雨水算采用球墨铸铁防流型雨水算,雨水口做法详见国标图16S518。雨水口连接管采用11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管径为d300,以21%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平篦雨水进水口低于其相接的道路3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本次设计雨水口最大间距40m,两个雨水口之间(单侧)设计雨量为17Ls;采用双篦偏沟式雨水口,单个雨水口过流能力为35Ls,雨水口连接管过流能力大丁97Ls,均满足“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就现期计算流量的1.5倍3.0倍。”的要求。管顶覆上LOmWHW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上4.5mVHW7.Ora时采用III级管,180度砂石基础。管顶覆土7.0m<HW9.0时,采用Ill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180度混凝土基础。管顶覆土9.0m<H,采用11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径DN1200mm时采用承插管,管径DN>1200mm时采用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11页:180度混凝上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T第19、22页,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作法见混凝满包加固图。管道采用承插管或企口管,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钢筋混凝土管需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中相关要求。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Ol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200mm,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上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耍求的地基承载力。(7)检查井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上检查井,检查并做法详见国标图20S515o检查井井盖平齐设计路面,绿带内井盖高出地面10cm,并具有防盗措施。位于道路车行道下的检查井盖井座应具备防盗、防坠落、防滑、防位移、防噪声、易开启等多功能要求,其他各项要求及性能检测标准应符合检查井盅(GB/T23858-2009).球墨铸铁件(GBZT1348-2009)、球黑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进行放线。若遇检查井间距与管道模数不匹配情况,为减少材料浪费且现场实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检查井位置小范围微调。2、现场更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管线、接纳井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排水管线在施工放线前,复核排水管道和其它综合管线之间的关系。3、沟槽开挖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详“管道沟槽开挖回填图”。沟槽垂直开挖时,要根据土质的情况做好槽壁的支护措施,防止沟槽坍塌。排水管道敷设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有效地降低沟槽内地下水,并做好槽壁加固措施,以保证沟槽开挖的安全且要预防流砂的出现。施工排水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基坑开挖坑壁稳定坡度、坑壁支护及基坑防渗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土质情况确定。超过3米的沟槽开挖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的深基坑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由于现状道路管线较多,为避免开挖过程中对现状管线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对于管线资料显示、产权部门指认或疑似有管线的位置宜采用人工开挖,探出管线后以便对现状管线进行保护。4、地基处理雨、污水管道地基应处理达到道路的要求,在路基填方地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然后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等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雨水口周围50cm范围内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加强,高度由管道底部垫层加强至道路结构层。<9)预留管为便于周边地块雨污水接入,本次设计根据地块内排水出口位置或每间隔12Om左右设置组雨污水预埋管。实施时应核实地块雨污水出口井位置及高程,确保其能顺利接入。(10)管道交叉加固当管道上下交叉而管壁间净距OVaW20Omm且管道交叉角为B=45°90°时,应进行管道交叉加固,做法详“管线交叉加固图”。(三)现状管道保护本工程位于建成区域,交叉口处有较多现状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等管线。施工前需摸清现状管线位置、高程,并请产权部门到现场指认,施工过程中注意对管道进行保护,管道保护做法见“现状管线保护示意图”。7、管道抗震、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及安全等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管道及附属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本次设计除雨水口按国标图16S518选取外,检查井及附属设施按照国标图集20S515进行选择,适用范围与图集保持一致,图集为按照地震设防烈度8度进行设计。结构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管道的抗震性能:1、管道的接头采用柔性连接;2、管道与井体构筑物连接处,管道接头采用柔性接头,以吸收管道的反复位移,保护设备免遭损坏。结构设计工作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8、管道施工橡胶圈承插接口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标准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成都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部分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0其它1、雨、污水管道在投入使用后,相关部门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雨污水管道进行管理。应定期对雨、污水系统进行维护、清淤等,以保证雨、污水系统正常运行。2、运营过程中需下井检修时,应在下井前进行强制通风处理,通风时间不小于30分钟.30分钟强制通风后,应进行有害气体检测,必耍时可进行小动物实验,确认无有害气体后方可下井。检修过程中,应继续保持通风。3、作业人员不得独立作业,须有配合人员在地面观察,确保安全。下井人员应至少佩戴及携带以下物品:佩戴安全绳、安全帽、便携式呼吸机,携带有害气体检测仪(带报警装置。当检测仪检测到井内有害气体超标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出井。4、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最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性条例规范实施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在其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对危险路段应加强防护,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5、雨水管渠和污水管道维护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路面作业时,维护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维护人员应穿戴配有反光标志的安全警示服。作业完毕,应及时清除障碍物。维护作业现场严禁吸烟,未经许可严禁动用明火。开启压力井盖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管道及构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必须210()KPao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部分,管道以下基础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度不小于95%o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或抛填卵石、块石挤压。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用砂石、砂夹卵石等,换填深度至管底设计标高。同槽施工处理.:当管道基础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该部分管基以下06m厚用砂卵石加强。当管道基础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先将原状上部分超挖06m深予以扰动,再统一用砂卵石加强。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排水管道安装宜从下游往上游进行施工。雨期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6、沟槽回填回填材料必须符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排水管从管基础顶到管道顶上50Omm回填砂砾石,其余回填合格土,回填密实度要求详“沟槽开挖回填断面图”。沟槽两侧应对称回填,每层回填上厚度不宜大于0.2m。位于车行道范围内的检查井井周100Cm范围内及雨水口周围50Cm范围内要求采用5%水稳碎石加强,自井底至顶。检查井周围填上必须分层夯实,要求达到最佳密实度98%以上。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必须采用人工回填,轻型压实设备夯实。管顶严禁使用玳锤夯实。管槽不允许长时间积水,若管槽长时间积水,应除去管槽基础积水扰动层再回填。7、测试与试验所有污水管(带井)及位于膨胀土地段的雨水管在覆土前必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闭水实验,带井实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覆土。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须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道在家对专项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具体以通过专家审查后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为准。4、由于道路范围内管线很多,管位较窄,因此施工中应注意处理好与其他管线的关系,如减小工作面、与其他管道合并施工等。当与其他管线同槽施工时,应先安装埋设较深的管道,当回填土高程与邻近管道基础高程相同时,再安装相邻的管道。5、检查井井圈上设置成品聚乙烯防护网,见“防坠网大样图”。防护网应满足承载力不小于300kg,使用年限不得小于5年,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更换。6、本工程设计所采用的材料,如需以其它规格材料代用时,须经过核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7、所有重力管道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高程和坡度施工。12、本项目“危大工程”内容按照“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木工程(排水工程)存在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深基坑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地勘资料、现场地下水位、沟槽深度、现场上层情况、管槽附近构建筑及施工工艺等情况,并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制定管道基槽(坑)施工组织方案。超过3米的沟槽开挖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的深基坑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具体以通过专家审查后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为准。13、海绵城市1、设计原则(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有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按室外排水设计标准的相关标准执行。下井作业前,应对管道(集)进行强制通风,并应持续检测管道内有毒有害和爆炸性气体浓度,并确保管道内水深、流速等满足人员进入安全要求。下井作业中,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确保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管道检测设备的安全性能,应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6、暂不使用的管道应先用堵头进行封堵。7、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明中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执行。8、本图单位:管径、井径以mm计,余以m计。坐标系统采用成都坐标系统,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11、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作施工准备,施工前,必须调查核实道路、排水管、出口处河道、其它管线等相关构筑物位置、高程等基本资料,若存在矛盾或其它实施障碍,应在正式开工前提出并解决。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调查不清而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2、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3、开挖沟槽时应根据地质、放坡情况及施工条件采取边坡支护措施,以防坍塌。并应在明显处设置警示标示和防护措施,以防人员跌落。深基坑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地勘资料、现场地下水位、沟槽深度、现场土层情况、管槽附近构建筑及施工工艺等情况,并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制定管道基槽(坑)施工组织方案。超过3米的沟槽开挖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5米的深基坑必须由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并组织专(武青西一:路)=(巾绿地F绿地+巾车行道F车行道/(F绿地+F车行道)=(0.15×413+0.9×3946)/(413+3946)=0.78。采用容积法进行设计调蓄容积计算,计算得到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应具有的调蓄容积即控制容积:V(武青西三路)=1OHF=1O×21.2×O.78×(413+3946)10000=72m本项目人行道结合业主要求及周边道路铺装情况,未设透水铺装,调蓄容积未能满足70%径流总量控制率需具有的调蓄容积,由片区内绿化来进行补足。5、路侧海绵调蓄武青西三路两侧无绿带,调蓄容积需周边地块补足。建议周边地块及绿带建设时加强海绵设施建设,以满足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14、存在问题及建议1、本次新建排水管道与现状排水管道接驳时需破坏现状道路,交叉口现状管线较多,业主提供管探资料有限,施工前应注意提前摸杳清楚现状管线位置、高程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现状管线进行保护。2、本工程两侧地块尚未完全开发,请业主及相关单位在用地布局时注意市政管网预留条件,确保地块内雨污水能顺利接入。3、现状武青南路下有已运营地铁9号线,交叉口需征得地铁管理部门正式许可后方可实施。4、因K0+200K0+240段雨水设计流量较小,因雨水主管不小于DN600,故该段在设计流量下不能满足自清流速,本次设计于Y-8及所有预埋支管井中设置了沉泥槽,请管养单位定期清掏维护,避免淤堵。(2)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3)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4)城市道路绿化带内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5)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中的相关要求。(7)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侧重于雨水的渗、滞及地表径流污染控制。2、控制目标综合考虑道路功能性、排水系统功能性、投资效益合理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本次设计武青西三路(业青北街至武青南路)范围内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按70%进行控制,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1.2mn3、技术措施本工程设计道路,武青西三路红线宽度16m,两侧无绿带:在路内范围布置海绵设施条件较不理想。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道路人行道按武侯区2020年人行道提升整治要求采用花岗石面层,不考虑采用透水铺装。因此本次道路工程主要采取的海绵技术措施包括环保型雨水口。4、设施规模分析与计算。根据本次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总体设计流程方案,结合道路设计,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道路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