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6篇)2023“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

    • 资源ID:816369       资源大小:111.63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6篇)2023“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共六篇第一篇】十四五以来,我局认真围绕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立足人社职能,努力推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根据纲要任务分解,我局主要承担"促进更充分高质量就业促增收”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展”两项规划任务,以及配合做好打造人才高地等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截至十四五中期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一)促进更充分高质量就业促增收进展:十四五以来,我局在"六稳"“六保"中主动担当作为,着力扩大就业,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65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9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6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510人,转移就业2726人。一是大力提升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开辟人社局长"入企探岗""直播带岗"岗位推介新模式,借助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渠道打造多样化公共就业服务空间。2021年以来线上线下共开展招聘会93场,提供岗位61023个。积极开展省级劳务合作,与宁夏红寺堡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与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劳务大省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云走访"深化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保障我县企业用工。今年来全新推出"青年人才集市"品牌,构建以就业创业为基点,以“趣缘"为载体,汇聚线上线下学习交流阵地的"青年人才社群";开展夏季"招聘夜市"活动,用夜市"烟火气”为就业服务聚人气。二是强力纾困稳岗保就业。全力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省市率先出台春节期间鼓励省外务工人员在惠就业的措施,连续三年举办“聚惠享新年"活动,落实留惠奖励,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241万元,实现抗疫情、配政策、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落实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失业保险减负累计6785.44万元,工伤保险减负累计3311万元;为10家单位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本金172.25万元;实行工资保证金差异化存储和工资保证金缓缴政策,为4家企业办理免于存储工资保证金,为14家企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工资保证金1364万元。2022年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编制“抗疫助企享受政策红利账单",在全省首创直达企业职工岗位补贴,兑现补贴599.82万元。2023年持续加码,创新出台省外务工人员返岗补贴、惠籍人才返惠就业一次性奖励、高技能和专技人才来惠就业补贴、星级"引工大使"等政策,多举措留才引才、稳岗助企。落实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人员的等重点群体关怀措施,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1889.42万元、失业补助金989.53万元,其他补助和代缴费用545.28万元。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线、保民生的作用,累计已开发公益性岗位55个,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三是着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精准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引才育才系列活动,努力营造亲近青年的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着力提升惠籍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热忱。出台高水平高校毕业生引才十条,引导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毕业生,引进高水平高校毕业生1187名。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实施三年青年见习计划,开发见习岗位240个,为毕业生提供安居保障、创业奖补、引才奖励、信贷支持等特殊专项支持。2021年以来审核享受安居保障补贴1365人,发放补助1408.43万元,受理审核创业担保贷款73人1252.6万元,发放贷款贴息金额232.53万元。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带动作用,入驻创业实体91个,带动就业338人。四是聚力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搭建技能"充电"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以工代训等活动,培训覆盖保育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短视频直播、农村建筑工匠等多行业,累计培训20294人次,发放职业技能补贴近3000万元。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评培养选拔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优秀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耕人才“港湾计划”、"涌泉"行动,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引才聚才"专项,持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做优做强"博士菁英汇""青年人才集市"等引才品牌,吸引和聚集各类人才来惠就业创业,为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制定出台XX县支持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毕业生来惠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加快推进人才集聚助力强产兴城的若干措施、高层次人才(第六、七层次)认定标准、关于开展“涌泉"行动集聚各类人才在惠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在市"涌泉"行动20条的基础上叠加6项XX特色惠才政策,进一步扩增人才政策包裹,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县新认定省级高层次人才30人、市级高层次人才1218人;培育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推动泉州市(XX)人才创享中心、聚龙小镇人才公寓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呈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良好态势,人才工作考评连续数年位居全市第一档次。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Al+大数据赋能,以集成化、立体化、智能化、开放化形式实现人策、人岗的即时互配。发挥好职称评价对人才成长的"指挥棒”作用,结合我县产业人才发展需求,成立XX县工艺美术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填补了泉州市公有工艺美术职称评审机构空白;在非公系列职称中增设服装、食品、化工评审,拓展评审专业范围;积极承接中级职称评审下放政策,成为全市首个争取到工程技术中级职称县级自主评审的县份。搭建技能学习交流平台,开展技能大师和工作室评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传帮带"作用。强化培育载体建设,目前我县拥有职业培训机构10家,技工学校3所,县属技工学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约占全市一半,加快各技工学校扩建和内涵建设,促成校企合作项目数十个,3所技校总投资近10亿元。五是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根治欠薪源头整治,深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2021年以来共协调处理欠薪等案件318件,涉及劳动者949人,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1175.56万元,对15家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全县未发生影响面大的欠薪事件和极端事件,在泉州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我县已连续四年(2018-2021,考核时间为所评年度的后一年,2023对2022年的考核结果未出)被评为A级,在2023年"雷霆清零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成绩位列全市第一档,根治欠薪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市作典型发言。强化在建项目重点治理,指导督促全县所有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按规定实施实名制考勤、设立农民工工资专户、足额缴纳工资保证金,在建项目制度落实情况评分始终排在全市前列。深化"无欠薪项目部"创建,我县惠女至菱溪、黄塘引调水工程Cl标段和匹克奥林华庭二期项目被评为泉州市首批“无欠薪标杆项目"。推进守法诚信体系建设,根据市场主体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情况,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将信用动态广泛运用到企业招投标、荣誉称号评选等多个领域,推动市场主体更加主动落实相关制度,充分营造“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运用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四部门工作合力,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预防和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21年以来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23件,涉及金额4562.44万元。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2022年在快餐配送行业开展集体协商,实现全市外卖行业集体协商"零"突破。2023年,整合工伤认定、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三大业务模块,打造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专窗,推动劳动维权一窗受理,劳动纠纷合力化解,提升维权时效。推广落实"福建智慧调解仲裁"信息系统,成为全市首个建成标准化数字仲裁庭的县级单位,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数字化战斗能力,便企便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十四五"以来我县城乡居民扩面参保2542人,参保人数已达45.76万人,参保率99.24%,目前享受居民养老待遇的有10.8万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2.529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推动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十四五"期间已连续三次提标,从2021年167元/月提高至今年187元/月。发挥政策兜底功能,期间为3.2万名特殊困难人员(低保、特困、重残、轻残、优抚、计生困难户等)代缴保费554万元,保障基本民生。持续推进企业职工参保扩面工作,不断提升保障覆盖面。持续推进企业职工参保扩面工作,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21851人,累计扩面2785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111377人,累计扩面20257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0946人,累计扩面10657人。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待遇核定、发放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待遇及时、准确、安全、高效发放,共计发放企业职工养老待遇84629.43万元、工伤保险待遇5841.21万元、失业保险待遇2727.04万元,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上调机制,人均养老金提高至2489元/月。持续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强化疑点数据比对排查,累计追回各类冒领多领养老金162万元,筑牢基金"防火墙",守好百姓养老钱。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一是存在结构性缺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机制发挥不够充分。我县与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薪资水平优势逐渐缩小,我县产业迭代尚未完成,新兴产业规模还不足以吸收大量群体就业,就业市场技能人才严重紧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存在。创业群体规模不够大,创业热情还有待提升,创业帮扶政策精准性和力度有待提高。二是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民营中小微企业社保缴纳与经营负担矛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缴交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基金运行压力将持续加大。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做法十四五后阶段,我局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用实打实的工作举措提升经济社会服水平,为我县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贡献人社力量。全面客观辩证认识人口形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全方位推进社会民生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建设就业服务数据分析平台,建立零工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信息库,补齐基层就业服务短板。加快建设我县人力资源数字经济产业园,提升完善我县专业人资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强化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动技工学校扩建和内涵发展,不断拓展产教融合实践、提升融合实效,为我县产业发展打造技能人才储备库。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工作,坚持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继续维持在99%以上,深入实施企业职工社保扩面工作,持续开展社会保障等政策宣贯活动,聚焦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社会保障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6万人。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运行监督机制,开展为期三年的社保基金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筑牢社保基金安全网,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命钱”。"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共六篇第二篇】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80元,2021-2022年均增长9%,超预期进度。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和2022年实际完成粮食产量均为0.4亿斤,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0.(H亿斤,2025年完成0.4亿斤,达到预期进度。(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1、全面促进消费。徽州优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21-2022年,我区加强品牌集群建设。成功申报2022年"皖美农品"品牌3个(谢裕大茶叶、光明茶业、赏友花业)。完善物流网络体系:2021-2022年,我区抢抓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机遇,共争取中央建设资金100万元,并会同区财政局制定印发了微州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围绕茶叶、果蔬、中药材等种植类农产品,明确项目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并按照时间节点和流程迅速启动项目实施,共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6个,新增库容5315立方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实现全程线上监管,并通过区政府网公示公开项目立项和资金补助情况,对享受补助的冷藏保鲜设施设立专门的标识和编号。共补助资金96.9万元,结余3.1万元继续用于2023年度项目建设。目前16个设施均已投入使用并带动建设主体农产品销售额200多万元,使农产品流通损耗降低10%以上。同时对已建成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要求实施主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配备灭火器,张贴冷库操作流程、安全警示图标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行立改。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制定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徽州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效衔接政策文件43个,过渡期内,继续落实"四个不摘",全面推进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化"四级网格"设置和管理,实行部门监测比对预警数据常态反馈与村组网格每月主动排查相结合,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1)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持续巩固1812户脱贫户和89户监测对象的帮扶成果。定期开展动态管理,监测对象2022年末为80户176人,现有监测对象89户197人,对所有农村户籍人口定期开展排查,做到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2)脱贫人口稳岗就业。2022年末脱贫人口就业规模1844人,2023年目前脱贫人口就业规模1774人(占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744人的101.72%),通过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到年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能够保持总体稳定,且不低于上年规模。(3)小额信贷当年新增发放及年末余额。2022年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268户1302万元,其中当年新增发放额228户1102万元。2023年目前贷款余额268户1302万元,其中当年新增发放额20户98万元,通过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和工作调度,到年底,当年新增及年末余额能够实现不低于上年目标。(4)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2022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7297.54元,较上年增13.4%02023年通过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落实综合兜底保障等措施,年末可以实现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增幅高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5)出列村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2个出列村2022年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5.85万元,较上年增13.63%。今年1-3月,出列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9.58万元。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今年出列村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实现持续稳定增长。3、推进农业产业提质。(1)提升精致产业。茶产业:"十四五"期间,徽州区全面推进徽茶产业集群建设,累计对上争资560万元,支持区内4家龙头茶企新建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黄山毛峰生产线2条,茶叶初级生产加工车间1座,新式茶饮生产线1条,开展原味茶饮研发中试1次,在合肥、上海、北京等重点城市开展营销活动12次。2022年黄山毛峰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40.72亿元。蜂业:2021年,蜜蜂饲养量12.9万群,蜂产品1.12万吨,养蜂业综合产值3.8亿元,皖南中蜂4500群。2022年蜜蜂饲养量13.1万群,蜂产品1.098万吨,养蜂业综合产值4.2亿元,皖南中蜂4250群。皖南花猪:2021年,全区皖南花猪饲养量4100头,产值约1312万元。2022年,全区皖南花猪饲养量4400头,产值约1400万元。蔬菜: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2021年蔬菜种植面积2.75万亩、3.14万吨;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2.81万亩、3.18万吨;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L4万亩、产量1.6万吨。丰乐河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被列为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菊花、中药材: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巩固拓展菊花、水果、中药材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进菊花、水果中药材等新品种新技术12个,建立60亩菊花杆插苗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和48亩脱毒种苗示范基地;流转土地集体连片打造澄塘陈村、澄塘盛塘、唐模西山和东山经果林菊花基地4个、1147亩。加大菊花品牌创建。安微花智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山赏友花业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入选安徽省第四届“十大皖药"菊花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并通过省级第三方现场评估,获得"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认定授牌。赏友花业"微崖堂”牌黄山贡菊等入列全省首批159个"皖美农品”产品品牌阵营。赏友花业列入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强化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菊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开展生产技术科普宣传,推广防雾滴棚膜、遮阳网、避雨栽培、喷滴灌等生态栽培技术,以实施商品有机肥推广利用项目为契机,大力宣传有机肥替代,积极宣传引导种植大户施用有机肥。加大菊花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强化质量控制监管和指导工作,与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安全承诺书,督促落实中药材生产记录台账、安全间隔期等质量管控制度等,对中药材种植主体定期开展督查,全力保障菊花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引导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目前全区中药材获有机农产品认证2家,绿色食品认证1家。积极推进菊花政策性保险。加大菊花农业政策性保险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风险保障机制,通过保费补贴予以政策扶持,积极推进菊花保险工作,2022年全区参保菊花面积981亩,进一步增强了我区菊花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能力,保护菊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菊农增收。农业产业化:“十四五"期间,一是构筑农业产业化"第一车间二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制定黄山市徽州区“六业千亿"行动实施方案,明确42项具体举措,同时,联合区委组织部制定"六业千亿"产业带,围绕茶叶、特色养殖、中药材、农旅、林特和数字乡村等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逐步形成潜口东山、西山为核心的6000亩菊花基地;以岩寺临河、西溪南石桥为核心的8000亩蔬菜基地;以富溪光明为核心的1万亩茶叶基地。今年以来新增洽舍200亩"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一个,菊花基地IOoo亩,蔬菜基地1500亩。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抓好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截止2022年我区省级龙头企业总数达9家,已经初步形成以谢裕大、光明茶业为龙头的茶产业链,以徽客坊、徽香十里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以徽母、徽厨为龙头的臭野鱼产业链。同时,以壮大二产为主攻方向,全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经济合作社)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了茶叶、粮油、蜂业、水产品、肉制品、特色农产品等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板块。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2022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1亿元,农产品初步实现了由生产向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三品一标:截至目前,全区"三品一标"有效获证企业总数31家,获证产品为37个,包括茶叶、大米、蔬菜、水果、中药材、茶油、矿泉水、猪肉等8类产品。其中有机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5.97万亩,产量达25.6万吨。(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结合地域农业特色先后举办毛峰文化节、灵山西瓜节、“相约徽州、乐享山水”绿水青山运动会、呈坎晒秋等各具特色的农事节会活动。同时发展休闲农业,成功申报省级特色美食村(潜口镇潜口村)、省级精品主题村(潜口镇蜀源村、西溪南镇东红村)、"双微"提升点(40个)、精品民宿(16家)、经营管理人才(16位)、“后备箱"基地(谢裕大公司)等工作;力争西溪南申报"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积极争取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区家庭农场202个,较2020年底新增56个,合作社145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8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区级示范合作社7个。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1)提升农村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2022年底完成农村改厕362户,建设进度达49.5%;完成省级中心村建设6个,建设进度50%;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2个,建设进度37.5%。完成美丽宜居自然村整治65个,建设进度60.2%0到2025年完成农村改厕730户,新增完成1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1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整治108个、完成32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2021年完成3个样板点创建、2022年计划完成8个样板点创建。农药集中配送:到2024年,全区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用占比达9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5%、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农药经营单位加盟率达95%以上(2023年达90%以上),保持农药集中配送乡镇全覆盖、村级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配送农药金额达210万以上(2023年达200万以上)。美丽乡村:十四五期间我区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五微"行动,打造了"农耕翰山”、"水韵石桥"、"藕遇东山"、"星空呈阳"等独具IP的美丽乡村,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5万亩,其中新建高标0.15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到2030年我区远期计划1.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根据徽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要求,截止到目前我区开展了田块整治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科技服务和建设管理与建后管护等7项主要工程措施,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03万亩。在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提供坚实的基础。(2)塑新农村风尚。高素质农民培育:开展摸底调研,提高培训针对性。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摸清培训专业需求,聚焦"两强一增"行动计划,要求全体包村联户农技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对所包行政村的村、组干部,所联系的科技示范户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摸清本地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对象底数及需求,填报了徽州区2023年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查表。确保项目早部署、早实施,进行全面摸排,力求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规范遴选对象,提高培训精准度。根据摸底调研结果,针对不同培训需求,按照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等不同类型分类开展培训,2023我区计划开设3个班次,一是经营管理型培训班(50人)重点培训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侧重村级运营公司管理人员);二是专业生产型培训班(50人)重点培训种植业从业人员;三是其它类型(50人)重点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育150名高素质农民。(3)建设善治乡村。村集体经济:2021年圆满完成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工作,2022年初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法人变更工作,共变更25个村。48个村(居)已全面完成"村社分账"改革任务,并开通线上支付业务,各村成员、股权、资产、资源数据已全部导入“三资"管理平台系统。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申报2023年区级重点人才项目。本年度计划以培育我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为切入点,申报乡村产业人才振兴带头人暨乡村创客、土专家培育(头雁)项目,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区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激励更多技术骨干,农业经营主体及"四乡工程"人才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通过实践培育快速成长为乡村创客和乡村土专家,推进人才强农、人才兴农、人才强"五微”打造我区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人才支撑。5、深化农村改革。(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29年到期,非二轮延包省级试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5.2%,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33%。全区摸底共有闲置农房1242宗(含闲置古民居89宗,闲置学校33宗),其中岩寺镇266宗、西溪南镇196宗、潜口镇233宗、呈坎镇223宗、洽舍乡68宗、杨村乡105宗、富溪乡151宗。目前已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57宗,建筑面积33545.44平方米。(2)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3年初在进一步巩固完善前期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组织各乡镇对各村(居)、组新增减的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此次清产核资工作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7.73亿元,其中核实经营性资产2.5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5.14亿元,集体资源面积64.62万亩。截至2022年底,全区48个村(居)全部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48个村通过股份合作开展"三变"改革,比重达到100吼累计入股农户583户,入股土地1611.26亩,入股资金7423.37万元,盘活闲置土地1733.73亩,盘活利用闲置农房35214平方米。村集体获得入股收益2085.31万元,农户获得收益29.4万元,经营主体获得收益81.4万元。2022年度,全区48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4937.82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02.9万元,位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6.1%,村均经营收益78.58万元。全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25个,强村占比52.1%,同比增长25%o开展集体收益分红的村数占比85.4%,村均分红金额18.72万元。(3)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微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80元,同比增长7.1%,收入排名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其中工资性收入10738.2元;经营净收入7332.3元;财产净收入363.2元;转移净收入4346.5元。6、高质量深化领域合作:(1)产业协作。全区现有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4家,分别为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养生源蜂业有限公司、黄山徽州悠悠猪发展有限公司、黄山赏友花业有限公司,2022全年4家企业完成全产业链总产值6.68亿元,同比增20.78%(去年同期4家企业完成全产业链总产值5.53亿元),主要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销售额8.62亿元,同比增19.22%(去年同期完成主要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销售额7.23亿元),主要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45.12%o(2)生态共治。"十四五"以来,我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2021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2021年,完成61户畜禽关于养殖场治理(其中规模养殖场18户),完成省级项目投入4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截污建池8810立方米、养殖污水收集管网10075.7米、搭建粪污大棚8023.3平方米、安装节水装置2727套、履带式鸡粪输送带27条,8257.28米。发酵床面积665平方米。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推广商品有机肥3120吨。9月,会同区生态环境分局对2017年以来关停和实施技改70户畜禽养殖场开展了"回头看",未发现关停畜禽养殖场出现复养、实施技改的畜禽养殖场设施运行基本正常。2022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6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2022年,3月15日-17日配合区环境生态分局对18户畜禽规模养殖场就环境隐患、安全生产等开展了排查。5月上旬全区共排查了43个行政村Ill处(其中:养殖户101户、养殖场10户)。对2017年以来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件办理情况,禁养区内、自然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情况,已治理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涉及145户开展"回头看"工作,未发现关停畜禽养殖场出现复养、实施技改的畜禽养殖场设施运行基本正常。为推进我区景区景点及美丽乡村示范村养殖环境全面整治,制定实施了徽州区景区景点及美丽乡村示范农村养殖户整治方案,率先在全市开展景区景点及美丽乡村示范农村推进农村散养整治,现已完成农村散养户整治1099户。7、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一是稳就业确保工资来源稳固。区委区政府实施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加大援企稳岗补贴,发放大中专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见习补助;极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强化企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用工量,确保工资性收入来源稳固。二是政策优势提升收入空间。在克服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的落实,激发我区个体经营主体的动力,推升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农村"三变”改革,以及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也推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三是强服务带动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养老金、政策性生活补贴等提档提标,带动转移净收入刚性增长;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收入,其寄回带回部分是转移性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8、确保经济运行安全。加强粮食安全:落实关于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通知(徽自然资(2021)5号),加强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宣传,严格设施农用地项目备案程序,遏制农地“非农化",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落实徽州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每年的粮食生产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村,转发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宣传。2022年,开展耕地"非粮化”排查摸底整改工作,对排查出的734.4亩"非粮化”用地,建立整改台账,计划利用2年多时间,在2024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2022年底已完成"非粮化"用地整改463.8亩。(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1、脱贫攻坚巩固行动。2021-2023年全区累计实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124个总投资14925万元(2021年共实施专项资金项目45个5453万元,2022年共实施专项资金项目44个5058万元,2023年截至目前共实施专项资金项目35个4144万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65个10289万元,占比68.94%;基础设施类项目47个4146.5万元,占比27.78%,其他保障类项目12个489.5万元。2021年全区确权移交巩固衔接项目总资产38个5620.99万元,2022年全区确权移交巩固衔接项目总资产27个3050.7万元。2、农村产业提质行动。高标准农田:十四五期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5万亩,其中新建高标0.15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2022年完成15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23年预计完成5000亩改造提升。粮食: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在0.4亿斤。2021年和2022年实际完成粮食产量均为0.4亿斤,茶产业:2022年徽州区茶产业综合产值15.53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十四五期间规划发展菊花、中药材种植面积3500亩。截止2022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50亩,其中,菊花种植面积2453亩。蜂业:2021年,蜜蜂饲养量12.9万群,蜂产品1.12万吨,养蜂业综合产值3.8亿元,皖南中蜂4500群。2022年蜜蜂饲养量13.1万群,蜂产品1.098万吨,养蜂业综合产值4.2亿元,皖南中蜂4250群。蔬菜: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量达3.36万吨。2021年蔬菜种植面积2.75万亩、产量3.14万吨;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2.81万亩、产量3.18万吨;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1.6万吨。农业产业:截至十四五中期,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户,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9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5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33个&3、农村风貌提升行动。(1)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千村整治",到2022年度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整治自然村100个。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组织保障。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庄基础设施逐步优化,村容村貌全面提升,长效管护机制有效建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2)美丽乡村:全面完成2020年度临河、莘墟2个省级中心村及2021年度翰山、石桥、东山、外竹坪等4个省级中心村十大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县。2023年我区全力推进2022年度罗田、芝篁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秉持基础扎实、做工精美、创意创新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三季度在省市验收位居前列。2023年度下杨干、张村、山口3个省级中心村已聘请设计公司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至2023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的80%O4、农村风尚塑新行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围绕我们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引育需求,全面摸排我区乡村产业人才,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有利于后期对于乡村人才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二是把联农带农紧密、吸纳大学生就业及示范带动对外交流学习效果良好的乡村创客及土专家纳入奖补及引育范围。三是引育打造一批有专业性、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乡村产业实用人才队伍,为实现我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5、善治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全区家庭农场202个,合作社145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8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3个,区级示范合作社7个。组织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示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项目。2021-2022年度共有54家经营主体申报项目,补助资金217万。高素质农民培育:待省厅下发2023年项目实施方案后拟定我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按照规范依法依规遴选培训机构并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遴选工作,通过个人申请、村镇逐级推荐、择优遴选的程序和系统大数据比对来精准遴选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6、乡村创新创业促进行动。2022年度,全区48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4937.82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02.9万元,位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6.1%,村均经营收益78.58万元。全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25个,强村占比52.1%,同比增长25%0开展集体收益分红的村数占比85.4%,村均分红金额18.72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品牌影响力。市委书记凌云在徽州区实施固强消薄提质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优质均衡发展上批示“徽州区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并推广",徽州区“村村有实体"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持久被安徽经济报头版刊登。2022年10月香椎丰收画面被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2次,不断擦亮"安徽香椎之乡"品牌,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式增长。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一)外部环境变化情况。1、"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

    注意事项

    本文((6篇)2023“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